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军事战略发展的五个设想

中国军事战略发展的五个设想

中国军事战略发展的五个设想
中国军事战略发展的五个设想

中国军事战略发展的五个设想

10月12日,济南军区的一个摩托化步兵师接受解放军总部的命令,齐装满员从驻地出发,采取铁路输送和摩托化行军两种方式远程机动,开往总部指定的一个协同战术训练基地,“确山-2006”军事演习拉开了帷幕。

此次军演共分五个阶段:

1·战备等级转换,完成出动准备;

2·远程快速机动,迅速完成集结;

3·制定作战预案,完成作战准备;

4·调整作战方案,完成攻击部署;

5·综合火力突击,攻歼防御之敌。

最特别的是,这次军演重点是由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四总部机关直接对步兵师进行整建制实兵实弹检验性演习考核,目的是考核摩托化步兵师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应急作战行动和综合保障能力。

结果出人意料,代表中国军队的红军落败沙场。

10月18日,确山军演的总导演崔亚峰少将在演习讲评会上做了30分钟的总结,其中用了28分钟的时间直陈演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八大问题。崔将军列举的事例包括:师级主官先后三次推迟发起进攻,致使一梯队攻击部队在敌前沿停留时间长达五十分钟;师申请上级火力支持,却没有提供打击的具体时间和区域;某新型导弹打击五个目标只命中两个。此外,个别分队在演习中没有架设电台,而是用对讲机和军用手机进行通信,等等。由此,分析得出解放军存在指挥决策准确性不够,实战化演练程度不高,通信联络不畅,官兵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不足,消极防守等现象。

确山军演及其戏剧性结果,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次军演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中国军队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同时,由总部直接对步兵师进行整建制演习考核,也被观察家解读为中国军队变革的一个重要信号。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其军事现代化不仅关系到东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并且将改变全球军事格局的。江泽民主政时代,中国总结当前的军事战略统称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根据这个方针我们可以对中国的国防做出若干设想。

一·国防战略:由国土防御延伸到海洋权益保障

中国的国防战略,自中共建政之后,根据国际国内局势,历经数次调整,从早期的“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到1990年代的“应对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再到目前的“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上的不同,可以说基本把握住了形势的变化。

目前,中国军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是:9·11事件的发生和阿富汗战争的爆发,世界各主要国家加紧进行新的军事战略调整;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成为主流;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加深,周边安全环境有所改善,面临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由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危害国家安全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台独行动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权益;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威胁也日益突出,已进入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和加速发展的战略风险期。

依据这一判断,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中国国防的战略仍然是:立足国土防御,应对局部战争,保卫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根据这种战略的调整,海军将是未来中国重点发展的一个兵种。

二·军队结构与设置的巨大调整

虽然近年来中国军队正在从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但目前的设置,依然基本沿袭陆海空三军各自为政的传统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联合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相对较弱。这样的军队设置,其实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需要。

中国目前实行的大军区制度,军区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本区内陆军、海军、空军三军部队的联合作战行动和演习,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等;下辖有若干陆军集团军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并指挥军区空军和海军舰队在本区的联合作战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军区仍然是建立在陆军为主的基础之上,同时,军区虽然可以组织和指挥区内陆海空三军的联合作战行动,但海军、空军又同时接受海、空司令部的指挥,解放军四总部又同时对军区进行归口管理,战略部队由总部直接指挥。

中国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积极稳妥调整体制编制,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灵便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裁撤大军区,建立一个由解放军总部到集团军的军队架构,将是解放军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调整,不过,这种调整不仅仅具有军事上意义,更重要的是,这种调整将改变军队地位,具有政治上的意义。这一点,可以在不久的未来显现端倪。

中国军队的现行指挥架构,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的流程:总部—军区—集团军—师旅团等下级建制。这样的指挥架构,在和平时期是可行的,但是在战争状态之下,其机动应变能力可能相对较弱。此次确山军演,由总部直接调动、指挥整建制师,其意义非同寻常,是中国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中“指挥灵便”的一次重要尝试。

指挥系统的庞杂和重复,与中国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是一个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把指挥灵便作为未来军队指挥系统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正确的选择。确山军演指挥方式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三·中国军队的信息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从严格意义上说,目前的中国军队还属于半机械化的传统型军队,无法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提并论,尚不完全具备打赢一场现代战争的充要条件。因此,中国军队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并以此作为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准备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是抓住了军队变革的核心问题。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可以提升军队的质素,也可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一方面是国防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军费也有所增加。2006年国防预算为2838亿元人民币,约合351亿美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4.7%。军费支出预算占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的7.43%,所占的比重几年来大体持平。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军费相比,仍然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防的实际需要,中国未来的军费开支会有一个可以预见的持续增长,而这一增长,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说法,“完全是为了改善军队的条件和提高自卫的能力”。可以想见,中国有限的军费会着重投放于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是建立新型军队的条件

毛泽东时代强调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不是武器而是人。但是,核武器出现之后,武器的重要性已经远远大于士兵的作用。即便是现代的常规战争,武器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伊拉克战争的实例,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因此,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一个国家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

中国目前有较为完备的武器生产系统,但是,军队的武器装备仍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并面临国防装备不足的困难。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康·马基延科就此问题进行过深入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1、当战后第三、甚至第四代武器系统在中国军队中占主导地位时,美军已开始获得第五代装备了,因此,美国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绝对的军事优势;2、俄罗斯的军售只是将中国与美国的军事技术差距缩小到一代半;3、中国军工科研在关键领域并没有取得任何举世瞩目的重大进步,因此中国的军事技术水平在整体上依然落后。

因此,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除依靠自主创新、独立生产之外,仍需从可能的渠道获得足够的军购来装备军队,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中国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科研先行,缩短战线,突出重点,提高质量,健全武器装备领导管理体制”,这恰恰说明中国军队未来在武器装备上将有选择的发展。

同时,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发展武器装备所需要的军费开支。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傅秉耀中将认为,现在的军费开支主要是用在生活上,军队吃、穿、生活、保障等,占了军费相当大的比重。当中国军队在未来实现了其“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目标,可以预见,其常规军的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大为削减,节省下来的军费开支将转向武器装备。

五·中国军队可能面临的对手

冷战结束后,国家外部安全和国防问题呈现出全新的特点。虽然世界不会变得像田园诗一般美好,仍将处于长期且激烈的国家间竞争状态,但是,国家间竞争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占领或吞并他国领土、因为意识形态分歧侵犯他国主权或武力颠覆他国政治制度的行为,越来越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竞争已经转移到争夺对全球财经、信息和管理资源的控制权,以及建立更有吸引力和更文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模式上。相应地,在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武装力量的作用也在下降。但是,战争,尤其是局部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中国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结论是: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成为主流;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加深,周边安全环境有所改善;同时,由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危害国家安全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台独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主权权益;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威胁也日益突出,已进入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和加速发展的战略风险期。

根据上述中国国防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并依据这个结论分析,未来中国军队可能面临的对手大致有这样几个:

1、台独之后的台湾;

2、威胁海洋权益的日本;

3、存在领土争议的印度;

4、南海主权纠纷的东南亚国家。

与这些对手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战争,其形态基本上属于局部战争,但是在台海、中日之间,??心翼翼地避免成为战争的对手。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现时的世界,大国之

间直接的战争可能性很小,一旦爆发冲突,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而这种状况是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频繁的战争实践和军事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出兵家182家),使得军事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军队的组织制度初步完善,战略战术原理走向系统,作战兵器也不断改良,许多军事家及兵书著作不断涌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春秋末期军事家孙子及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简介: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与孔子同代,生卒年月不详。因齐内乱投奔吴国,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晋见吴王阖闾,献兵书,被吴王阖闾委以将军,经国治军,显名诸侯,助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其军事思想集

完整版军事理论答案

一、中国国防复习题Goodbye 1、国防的含义、目的、手段 答:含义:国家为防备和抵制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方面的活动。 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答:①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②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③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④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⑤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⑥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定的精神根基 3、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部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的人民武装力量。 4、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 答:巩固国防,防备和抵制侵略②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③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④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⑤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5、我国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 答:每年的九月第三个星期六。 6、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海洋国土面积、大国土面积分别是多少 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1260万平方公里。 7、我国的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分别是多少 答:陆上国界线长达22300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 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构成 答: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 9、建国后三次大裁军的概况。答:1985年-100万,1997年-50万,2003年-20万 10、《孙子兵法》的作者、产生时间答:作者:孙武;产生时间:中国春秋末时期 11、毛泽东人民军队思想的内容 答: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的根本原则②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④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12、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答: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 13、新时期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 答:"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14、江泽民的“科技强军”战略 答: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能效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把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摆在提高军事实力的突出位置;把人才培养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15、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答: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6、胡锦涛以人为本的治军思想 答: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科技强军”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史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及未来 摘要: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1840鸦片战争开始至今,伴随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也进入了近代体育发展史。主要由于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外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构成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基本内容。而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余年,这段时间的体育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由最初的体育弱国成长为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首这样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还有就是中国体育以后的发展道路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近代体育现代体育体育发展体育科学化体育社会化学校体育 正文: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体育,一般指从1840—1949年,这一时期内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这一时期中国体育的主要特征是:西方近代体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不同的渠道与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体育的主流位置。为中国体育的的主要内容和模式,伴随这一过程中国体育与当时的世界体育的发展主流模式逐渐融合一致,成为近代体育国际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为中国现代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1】 1、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以后,清朝政府统治集团中产生了“洋务派”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近代体育的某些内容被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而首先引进中国从1862年起,清朝政府开始对部分军队实行西式编练当时的“兵操”俗称“洋操”实际上是西方仅是军队以列队的训练和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军事体操。 创办军事学堂,设置体操课程。19世纪后叶洋务派引进西方科技,培养人才。先后兴办了一些新式军事工业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较早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仿照外国同类学校设置课程。一般都开有体操课程,并聘用欧洲人担任教习。以得、日两国居多。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体育为了培养军事工业人才及军官。洋务派曾选送不少学生赴英、法、德、美、日等国留学。这些学生回国后带回了一些西方近代体育,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近代体育知识。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体育表现以下特点:

军事理论论文《中国的国防发展》

中国的国防发展 摘要: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武力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一是什么是国防。二是国防的历史启示。三是国际环境和格局。四是如何发展国防。五是新中国国防的建设成就。关键词:国防的重要性历史启示国际环境和格局国防建设 前言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武力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 我国国防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制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 一,国防的历史启示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制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国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先后兼并六国,结束了历史上的长期分裂局面,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后的汉、唐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军事上野处于开疆扩土的鼎盛时期。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近1300年间,中国古代国防建设的政策和国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的发展。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支持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知道1949年薪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摆脱了屈辱的历史,拥有了强大的国防体系,不再任人宰割了。 我国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功;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为国的巨大胜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征途中,重温这一漫长的国防历史可以从中得到由意义的启示。 二、国际环境和格局 当前国际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总体和平部分动乱。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 三、为发展国防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我国必先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论文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中国的军事战略

中国的军事战略 中国的国际政策和军事战略始终是积极防御,这是中国根据自己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外部安全环境做出的基本战略选择,也是优秀的中国军事传统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升华。 China’s international policy and military strategy have always been those of positive defense. This is the basic strategic choice China has made according to its norm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o its exter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It also reflects the continuation and distillation of China’s outstanding military tradition in the new era. 中国军事传统的基本特色是谋求和平。对内主张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对外一贯奉行睦邻友好的方针和防御战略,以“非攻”球和睦,以自卫保安宁。万里长城所象征的就是这种防御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在统一中求强盛,在强盛中求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国有决心和能力保卫自己多国家安全利益,中国是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China’s military tradition is characteristically one of seeking peace. Under this peace-seeking policy, internally, we resolutely defend national unity and oppose to any attempt at national separation; externally, we follow a good-neighborly policy and a defensive strategy, seeking friendly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 through what is known as the “non-offensive” approach and securing peace through self-defense. The Great Wall is symbolic of such a defensive concept. Ever since its found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consistently seeking prosperity through unification, seeking peace through prosperity, and seeking development through peac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it will be even more apparent to the world that China is determined to defend its national security and is capable of doing so, and that China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safeguarding regional and global peace.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决定了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中国不搞霸权主义,不搞强权政治,不对外搞军事扩张。中国的战略疆界不会超出其自然疆界,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也不会超出防御和自卫的需要。中国多次进行裁军,充分显示了中国军事战略的和平宗旨和防御性质,同时也反映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的理性战略思维和新的安全观念。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使人们长期从事 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华名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名族。在其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思想一直是一朵绚烂的奇葩。在此做一概述。 中国军事思想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 事思想。而近代军事思想又可以分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一次国内革命之前为一个 阶段,从第一次国内革命到新中国建立为第二阶段。从新中国建立至今为第三阶段。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 史时期。 ⒈萌生时期。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军事 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伸张正义和保民。②治军上强调齐 众以律,③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由于这一 时期战争样式简单,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短,人们对军事的认识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⒉形成时期。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 制转化,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中。争霸、兼并、统一战争激烈,用兵数量增多; 铁兵器应用日益广泛,军事技术和筑城等均有进步;军制上,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 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打破了"兵民合一"兵制,出现了募兵制和郡县 征兵制;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学术上百家争鸣等,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 发展。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春秋时期的战争指导者,已能成功地制定和运用军事与政治 谋略。 ⒊充实提高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即从秦统一中国后历两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至五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分裂和统一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完 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也不断发展。军事技术有新的进步,铁兵器种类增多,杀伤性能 有所提高;军事交通、筑城、造船也有较大发展。各朝军制多有所变革,武装力量体制基本 成型,大致由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大部分组成,集权于皇帝。战争规模增大,时间延 长,区域范围广,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水上交战以及水陆配合作战较多。 汉代注重兵书的搜集整理,并将兵家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这一时期 军事思想在继承先秦传统的基础上,侧重于实际运用,内容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度重视战略谋划在几次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一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表现出高超的 战略思想和决策能力。 国防指导思想呈现新的特点根据当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及周边形势,秦朝修筑万里长城, 体现了因地形,"用险制塞"、"限胡马之足"、以墙制骑、安边设防的思想。 ⒋系统完善时期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历经辽、宋、西夏、金诸政权并立时期和元、 明、清(前期)几个朝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系统完善。这期间,中央政权与北方民族 所建立的地方政权较长时期处于并立状态,既争斗,又融合,中国政治、经济和科技、军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较大的发展,统兵用兵之权高度集中。 以兵权高度集中为统兵建军宗旨宋朝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拥兵割据,大权旁落的历 史教训,力主兵权高度集中,战略思想更加丰富,在战略进攻上,北方各民族将帅普遍注意 发挥骑兵机动能力强、善于野战的特长,主张进攻速决,在战略防御上,南宋提出了依靠江 河,藩篱三层,扼守要点的点、线、面结合的设防思想。

军事理论论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军事理论》课程考试卷 题目:军事发展与国防 考查学期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授课教师沈国俊、郑广雨 福建中医药大学军事教研室

军事发展与国防 摘要:从古代到今天,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军事建设,可见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中国军事快速发展,中国经历了太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关键字:军事建设;国防;国际形势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国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只要世界上有国家存在,国防就会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在不同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防具有不同的特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防的职能是将各阶级维持在一定的“秩序”范围之内;资本主义社会,国防的职能是用军队保护和扩大商品产生与贸易,对外进行疯狂掠夺;人类历史上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国防有了新的阶级内涵,其职能是确保各民族的平等生存、发展,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大经济的基础上的,社会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关的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无穷的威力。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大国防观,将国防建设放入整个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规划。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

军事战略思想

军事战略思想5篇主要文章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基本军事战略思想基本军事战略思想,主要是指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和根本指导意义的,成系统而又互有联系的军事战略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 (1)根据地战略。根据地作为一种战略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发生和形成的。中国革命战争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这一总战略的指导之下,根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特点,认为革命的胜利可以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同时,也避免在革命力量还弱小时去和强大的、占领中心城市的敌人作决定性胜负的作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去争取全部胜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先后在全国主要是南方诸省建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建立的十余块抗日根据地,并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步发展成解放区。都从实践方面说明了它所具有的战略地位。毛泽东从理论上亦先后提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建设政权的”①一套办法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抗日战争必须争取在敌后创建十个战略支点,即十块大的敌后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②他多次强调在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的头脑中,必须驱逐流寇主义思想,确立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实行波浪式的推进政策,依靠人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由此可见,根据地作为一种基本战略思想,它具有三方面的战略意义:第一,它是进行革命战争的立足点和战略支点,没有这种立足点和战略支点,革命的武装斗争就不可能站稳脚跟,并得以逐步推进和发展; 第二,它是支持长期革命战争,为前方提供人力物力补充的重要的战略基地。 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 第三,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是这条战略道路的起点和基石。 (2)游击战争战略。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战略,既是一种战略作战形式,又是一种基本战略指导思想。从实践上看,在中国革命战争长达二十二年历程中就进行了十八年的游击战或游击性的运动战;从理论上看,毛泽东曾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论述,要求全党全军把游击战争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在国内革命战争中,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的武装力量,要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壮大起来,主要地就是要在中①《毛泽东选集》第卷,第98页。

军事理论-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军事理论课论文 —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号:1311151029 专业:13工程管理学生:陆涛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平安定的保证。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方,被太平洋、印度洋环绕,同时也是个大的内陆国家与多个国家领土接壤。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发展可以影响亚洲乃至世界,所以它需要有健全的外交政策、手段,及强大的国防实力,去捍卫领土完整祖国统一、领空及其专属海域的掌控权。所以国防建设对中国而言是重要而又必要的。 现如今,钓鱼岛问题争论不断。早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为了维护中日两国友好关系,针对钓鱼岛主权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九十年代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被探测到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足以使全中国消耗6。5年,加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每年十五万吨的渔业资源。日本当局先发制人,向钓鱼岛宣示主权。直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今天,日本政府多次对钓鱼岛采取单方面行动,中国政府不断表示抗议,态度强烈,使得两国关系陷入僵局。中日钓鱼岛之争实质是两国政府的利益争端,而这场争端的胜利与否取决于本国实力。主观意义上讲,这也使扞卫祖国领土的斗争,而这场斗争的胜利与否取决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除此之外,南海问题也是我国国民关注的焦点。南海是世界著

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继在我国渔民传统作业海域抓扣我国渔民之后,于6月13日举行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联社就此评论称,越南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回应”中国,因此我国此前要求越南停止在该海域的所有石油勘探活动。

论近代中国军队发展史

论近代中国军队发展史 赵权 (北京科技大学2015级理科实验班1501班)摘要:本文以中国近代以来各个时期中国军队的发展为线索,以中国所经历的反侵略战争为主要内容,概述了中国军人在反侵略斗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清末,太平天国,湘军,淮军,北洋军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队和军人。他们不管是拿着大刀还是用着洋枪,只要抗击过外敌入侵,他们就是中国军人。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制式军队为“八旗与绿营”。“八旗”建立于清兵入关之前,它是满族人特有的兵民合一与军政合一的制度。后由于兵源的问题,增加了蒙八旗和汉八旗。而绿营是以进关后俘虏与归降的汉族军队整编而成的。八旗创建之初,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之一,但到了晚晴时期,由于腐败和鸦片问题,八旗与绿营已经没有多少战力。就拿曾经十分精锐的键锐营来说,到了晚晴,有一年练习打靶,每人10发子弹,全部中靶者全无;而马术本是八旗的强项,但是,健锐营却“十人上马半数落,呲牙裂嘴腿骨折”。清末时清朝常备军曾达到120万左右,如此大的基数,当然也是有一些精锐的,比如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但由于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导致武器装备及其落后,所以僧格林沁虽然誓死抗击侵略者,但任然落败。之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酿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大的悲剧。至此,清军再无可战之兵。 鸦片战争后,巨额赔款是人民负担加重,再加上两广地区的天灾不断,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但它又和以往的不同。之前的农民起义都是内战,说到底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但太平天国运动却承担着反帝的任务,所以它也算是中国的军队。也正因为如此,太平天国运动在后期受到了帝国主义和晚晴政府的联合打击,最终失败。起义初期太平天国所面临过的困难巨大,所以军队纪律严谨,作战勇敢,取得大好形势。但随着起义部队不断壮大,特别是在攻克南京后,高层将领就开始懈怠起来。当定都南京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主要做了四件事,形象的说就是盖房子、选妃子、摆谱子、护院子。他们贪图享乐,早已忘了起义的目的,致使北伐军孤军深入,最终战败。之后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翼王出走,直接动摇了其统治基础,为最终战败埋下伏笔。 而为了应对太平天国的起义,腐朽的清王朝不得不依靠汉族地主武装“勇营”来镇压,至此勇营制度出现,湘军,淮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湘军是曾国藩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后人称之为湘军。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残忍的本性,使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更是盘踞江南数十载,成为江南的无冕之皇。之后的淮军,再往后的北洋军阀身上,都有湘军的影子。 而这时的李鸿章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他入曾国藩幕府,负责起草文书。但他生活散漫,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道:“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所以之后他一直尊称曾国藩为老师。在公元1861年上海受太平军围攻危在旦夕之时,李鸿章奉命拯救上海,他仓促组建起一支军队,虽然装备简陋,但战力勇猛。这支军队后得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xx院xxxxx xxxxxxx 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 一、引文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发展与国防 姓名:李想 学院:化材院化学类三班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现阶段我国的国防建设的基本道路主要是三个方面:走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道路。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是通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走投入少,效益高的国防建设道路,走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从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论者,也从手枪战胜利剑的铁的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同时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各国也是极其重视,开办军校从在校大学生当中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 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 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