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军事战略与实力深度分析

中国军事战略与实力深度分析

_中国军事战略与实力深度分析

__中国的主要国家目标是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统一的和富裕的国家。它希望 _自己屹立于“强国”之列,显然想使自己被公认为是一个羽翼丰满的强国。中国认为它 _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它的天然资源、人力资源、核力量、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地位以 _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它具备了强国的大多数属性。它想在政治、经济、军事能力方面 _达到与其他强国“势均力敌”。如果照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北京相信它到2_0_5_0_年至少 _将成为一个“中等”强国。中国还想产生足够的力量,成为亚洲的一个显赫国家,从而 _使任何国际力量想在亚洲采取大的行动必须首先考虑中国的利益。 _中国的分析家们通过衡量各国的“综合国力”来计算中国的地位。中国已故最高领 _导人邓小平身边的战略顾问们在七、八十年代提出这种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动态分 _析过程,定性与定量地衡量一个国家多层次结构的综合国力体系中的关键要素或“子体 _系”。中国的分析家们衡量国力的4_个子体系是:(1_)物质或硬力量(国家资源、经济 _、科技和国防);(2_)精神或软力量(政治、外交、文化和教育);(3_)协调力量( _领导机构、指挥、管理和国家发展的协调);(4_)环境力量(国际、自然和国内)。 _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没有宣布西方意义上的用以指导自身在国际事务中行为与作 _法的“总战略”。实际上,中国领导人主要忙于国内事物,特别是维持国家统一和内部 _稳定。我们可以通过高级领导人、政府计划文件以及政府机构的文字

材料所表达的官方 _言论推断出:最贴近于中国“总战略”的当属它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个战略是全面提高 _综合国力,以实现长期国家目标。邓小平7_0_年代末首次宣告这个战略为“实现四个现代 _化”。邓去世后,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为首的领导层重申了这个战略。建立在这样一个明智基础上的中国总战略是全面提高综合国力,使北京能够实现其 _长期的国家目标。这个被北京称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总战略是由邓小平在7_0_年代末首 _先提出来的,并由邓小平之后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江泽民为首的领导集体重新予以确认 _。这个发展战略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主流,战争可以避免的 _时代,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为此,北京优先促进经济快速持 _续增长,提高科学与工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开发利用国家陆上与海上资源,并力图获得 _全球资源。虽然这个发展战略假设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北京的战略同时还 _强调发展军事力量,将它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补充,用以保证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保 _卫重要的国家利益,支持最终扮演大国角色和成为亚洲显赫力量的政策。尽管如此,自 _邓以来的中国领导人将军事现代化排在四个现代化的第四位上。由于科索沃发生的“盟 _军行动”和1_9_9_9_年5_月,中国在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遭到轰炸,中国官方已经认真地考虑 _了修改国家发展战略中发展国防的优先地位,以重新排定国家发展的优先次序。但是, _在1_9_9_9_年北戴河召开的领导人会议上,高层领导重申了优先进行经济、科技发展和资源 _开发利用的方针。除了发展国家实力中的物质性“硬”力量

(自然资源、经济、科技和国防)外,有 _些分析家认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还试图增强国家实力中政治、外交等“软”力量,认 _为这些软力量决定国家物质实力的效能。北京正在调整国家政策和决策能力,改进对外 _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关系,增强它在多边机构(包括联合国、世贸组织、东盟地区 _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用与贡献,将国民人均收入提高到全球先进国家标准,以 _及改善人民的社会生活质量(包括健康和教育水平向全世界先进国家看齐),以此加强 _它的“软”国际力量。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还特别强调加强国家实力的“均衡”与“协调”,用宏观手段调 _整、控制、协调国家实力中的物质、政治、外交和经济这类硬力量与精神这种软力量两 _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领导层经常强调“党的建设”,要求改善 _和增强党和政府的管理机构,教育和发展党的下一代干部。中国共产党还特别强调党的 _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绝对控制,这种控制是通过以江泽民为 _主席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来实现的。对国家实力中软硬力量发生影响的各种国家计划 _由几个政府部门管理,特别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及国防科技 _与工业委员会。政府机构间的审查与政策制定由中共中央的一些不公开的组织,即所谓 _的“领导小组”承担,包括外交领导小组、台湾事务领导小组、财经领导小组以及中央 _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内的高层领导行使决策权。为了寻求国家实力中各软硬力量间的协调发展,中国的一些分析家认为,环境的“_制约条件”会对国家发展各种实力的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影

响。特别是中国认为国际环 _境(世界力量的结构与平衡)、自然环境(资源、地理和生态)以及社会环境(政治、 _经济和社会制度及其稳定性)能够直接影响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步伐。因此,中国的发展_战略注重鼓励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自

1_9_8_5_年以来,北京致力于 _促进全球力量平衡从两极化平衡向多极化发展,在其周边国家和国际舞台上谋求建立和 _平、稳定的安全环境。在最近十年,中国已经增强了它对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包括洪 _涝、干旱、地震、瘟疫、饥荒和林火。由于地理和历史形成的居落模式,包括土地开垦 _的原因,中国特别易受这些自然灾害的袭击。北京还正在设法更加充分地利用其自然资 _源,发展保护北海、东海、南海中有争议的领海中有潜在的丰富资源的海区所需要的军 _事力

量投送能力。另外,中国还采用各种强迫措施维持国内社会稳定,因为经济改革已 _经在国内造成或加重了政治、就业、农村、犯罪和种族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北京已表明 _了它将迅速遏制和扑灭任何新的异教根源的决心,包括去年被当作国家政治问题的准宗 _教——法轮功。由于这个原因,过去十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几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促使中国的一些 _名流对中国一贯坚持的对安全的温和的估计提

出严重质疑,这种估计是,和平与发展是 _国际主流,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全球力量平衡正从两极化向多极化结构转变。高层领导 _人主要担心的问题是,美国想通过遏制中国力量的增长与防止俄罗斯力量东山再起,在 _欧亚力量平衡中维持支配地位。北京认为,华盛顿正在通过加强与东京的安全联盟和北 _约东扩,竭力维护“单极”力量平

衡。中国认为,俄罗斯由于国内问题羁绊,不能在抵 _制美国主宰欧亚事务中发挥持久的作用。此外,北京怀疑新的美日防务指针授权日本在 _其过去的防卫态势之外采取军事行动,促进日本提高其地区性力量投送能力。北京还认 _为,美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是对中国核威慑能力的挑战,最终 _将用于保护台湾,这种行为被中国认为是粗暴干涉中国的事务,会打乱中国建立针对台 _湾的常规战区导弹恐吓能力的努力。 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