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

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

趋势。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

会引起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变

化。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一

定要标明图例。

注意绘制统计图时直条

的宽度是相同的,直条间的间

隔是相等的。

确定纵轴单位长度所代表

的数量时,要根据已知数据中最

大数和最小数综合考虑。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3 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 二、教学目标: 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 六、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1、1号笔筒有( )支铅笔2号笔筒有( )支铅笔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5号笔筒有( )支铅笔 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三)课上尝试小研究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讲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知识梳理及巩固练习

第8讲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思维导图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用 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平 均 数 移多补少法。从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量,使它们的数量相等意义 方法 公式法。总数量÷ 总份数=平均数 每个直条的宽窄一样,间隔相等,每种颜色的直条对应的位置也一致 每组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同时 要注明图例 要根据数据中最大和最小的数来确定单位长度代表多少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知识点二:复式条形统计图 1.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每组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要根据数据中最大和最小的数来确定单位长度代表多少。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每个直条的宽窄一样,间隔相等,每种颜色的直条对应的位置也一致。考点一:平均数 例1.(2020秋•丰润区期末)某仓库有货物148吨,已经运了4次,平均每次运走14.5吨,剩下的货物要6次运完,平均每次应运多少吨? 1.(2020春•皇姑区期末)妙想一不小心把墨水溅到成绩单上了,妙想语文成绩是多少?

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平均 成绩/分989596 2.(2020秋•娄底期中)五(3)班共有37人,如果平均每人回收1.5千克废纸,1千克废纸可以生产0.8千克再生纸.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3.(2020秋•滦州市期中)某货场要运走93吨货物,前两天平均每天运走14.5吨.剩下的要求4天运完,平均每天要运多少吨? 考点二:复式条形统计图 例2.(2020春•微山县期末)小强、小军家2019年各季度的电费情况如图. (1)小强、小军家交电费最多的是第季度,这个季度两家一共交了元,请简单分析交得多的原因. (2)小军家平均每月的电费是多少元? 1.(2017秋•蒸湘区期末)如图是我国2001﹣﹣2004年废水排放量统计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讲义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知识点一、平均数 小明最近三次数学考试分别是77分、90分、82分,这一天爸爸问他最近考试考得怎么样?小明应该怎么回答呢?如果82分,那也只是一次考试成绩,没什么说服力,一次不能代表全部。如果说自己90分,那么又太高了,万一下次考砸了,岂不是糟了吗?如果说自己77分,那么又有点低,恐怕爸爸就不高兴了。该怎么办呢?怎么找出一个合适的分数呢?后来小明想到了一个“移多补少”的方法。 1、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量。 上述情境中,我们相当于把小明三次考试成绩的总数平均分成三份,那么能不能用一条算式来计算平均数呢? 2、我们可以这样求平均数:先求出所有数据只()再()这组数据的个数 3、平均数的公式: ①()=()÷() ②()×()=() ③()=()÷()

求“平均数”的时候,我们用到了“平均分”的思想。可是“平均数”和“平均分”是()的概念。“平均数”是一个数,“平均分”是一种思想。 平均分是分物时所用的一种思想,它是指在分物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分完,而且还要使每一份分得的数相等。 “平均分”的思想用得比较广泛,许多问题涉及到“平均分”的思想,但这些问题不一定要用“平均数”。如下题: 黄老师把12颗糖分给3个孩子,问平均每人分得多少颗糖? 这题的算式是“12÷3=4(颗)”,它用到了“平均分”的思想,但不需要用“平均数”。 例1、四(1)班篮球队成员小明和他的4名队友身高分别为137cm、140cm、135cm、139cm、134cm,他们的平均身高是________cm。 例2、一个煤矿三月份前4天分别产煤830吨,820吨,840吨和830吨,平均每天产煤________吨。 例3、奇思、笑笑、妙想三人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妙想的身高是()。 134 127 A、130 B、129 C、12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统计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数据、分类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例如:计算班级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让学生学习到用图来表示数据的方法,并且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 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正确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决策。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练习纸等。 五、学具准备:学习用具、彩笔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例如:班级学生的平均身 高、平均体重等,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请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需要用到平均数的例子,并提问:“你 们知道这些数据的平均数是怎么算的吗?”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例如:有5个数,它们的和是100,平均数是20,那么这5个数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列出这5个数的和等于100,平均数为20的算式,并从中得出这5个数 的值。 2.学习条形统计图 通过实例展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这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例如:这张统计图展示了什么内容? 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是多少?最高和最低的数据分别是什么?根据这些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并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如何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 图。 3.综合练习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例如:某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平均分、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通过这个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4.小结与作业布置 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作业内容包括:复习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一些有关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练习 题、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并计算其平均数等。 七、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3. 能够利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教学重点: 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能够利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2. 加深对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 1. 小班黑板; 2.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实例;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 引出本堂课的主题——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学习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通过简单问题的讨论,复习已经学过的有关数据分析的知识,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讲解平均数(20分钟)

1. 设计一个生活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引入加法和除法的运用; 3. 通过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4. 请学生动手计算一些平均数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20分钟) 1. 通过展示一组数据,简单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 2.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设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3. 在黑板上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4. 请学生根据所给数据练习制作条形统计图,检验掌握程度。 四、利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30分钟)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2. 根据练习册的设计,要求学生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3. 监督和引导学生,确保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4. 分享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进行讨论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课后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学会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 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同时,学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数学思维 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视频、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实例等。 学生准备:学习用具、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和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据有哪些特点?条形统计图表达了哪些信息?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探索新知(15分钟) (1)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教师介绍平均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平均数是如何计算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与制作方法:教师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通过实 例说明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3.巩固练习(15分钟) (1)基础练习:给出一些数据和实例,让学生计算平均数并制作条形统计图。通过练 习巩固学生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全部课时教学设计共4课时

1

设计意图: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环节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体会移多补少的方法。 师:请大家动脑思考,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师:大家有想法了吗?看来很多同学都有思路了。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的想法。 师:老师发现各个小组已经达成了共识。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师:听明白了吗?为了让你们理解的更清楚,老师带来了磁扣。请把你的想法操作给大家看一下。 师:大家看清楚了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水瓶? 师:这位同学真棒!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但非常巧妙解决了我们的问题。(边课件演示边说)像那位同学操作的这样,移动多的补给少的,使得原来不相同的几个数变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可以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2.“求和平分”的方法 师:还有哪个小组用这种方法解答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师:谁看懂这个方法了?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边听边板书算式)师:咱们同学真是聪明,想到运用以前学习的平均分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对比异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师:刚刚我们一起探索出了两种方法,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求和平分,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要把原来不同的数几个变得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就叫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比如这里13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大家一起说,我把它写下来。 生说师板书:13是14、12、11、15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师:所以,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它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它只是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设计意图: 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环节三:归纳积累实践应用(随堂检测) 1.计算 2.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说课 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统计。教材首先呈现了需要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的场景,由此提出计算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的问题,引出平均数的概念。然后,教材通过例1给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包括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等概念,并说明用除法可以计算平均数。接着,教材通过例2介绍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平均数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础知识,并且已经接触了简单的统计图表和平均数的概念。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但是,由于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探究的欲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五、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纸制统计图表; 3. 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呈现一个套圈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个组套得准一些。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比较每个组套中的个数,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概念。 2. 学习新课: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平均数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认识总数量和总份数的概念,并说明用除法可以计算平均数。然后,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 练习巩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练习结束后,进行集体订正,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4. 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本单元主要学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小数阶段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是在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每份不一定一样多。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就形成一种新的统计图即复式条形统计图。把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8支铅笔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8支铅笔,要分给四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 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指名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法。 当有学生提到给每位学生分2支时,教师引导:8支铅笔,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2支,那么这8支铅笔刚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得的支数都相同,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每位同学平均分2支铅笔,这里的2就是平均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一样多吗?(不一样多)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 (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①“移多补少”法。 师:要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用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师小结:我们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可以求出四个人平均每人收集瓶子的个数。 ②运用公式求平均数。 师: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队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吗? 小组讨论交流。师小结:要使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同样多,相当于把该小队收集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因此可以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份数,求得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102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在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横向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类推分析。 教学建议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强化平均数计算的方法。 2.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呈现形式。 3.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课时安排 建议4课时。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平均数(1):教材第9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妹妹有8个苹果,姐姐有12个苹果,姐姐给妹妹几个苹果,姐姐和妹妹的苹果才能同样多? 生:从姐姐那里拿出2个苹果给妹妹,两人的苹果就一样多了。 师:每人都是多少个? 生:两人都是10个苹果。 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 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怎样计算平均数?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简单计算方法。 2.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 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绘制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介绍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例如:谁家的小孩子最高?谁家的小孩子最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出结论。 2.认识平均数 (1)简明扼要的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即所有数值相加再除以数的个数。

(2)如何计算平均数?取出所有数值,相加再除以数的个数。通过多组例子的讲解,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图表统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知晓平均数的应用场景及其重要性。 3.绘制条形统计图 (1)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定义要求,即要求的数据要统一、清晰,并且图中必须有比例尺。 (2)讲解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从纵横坐标、标度起始值、绘制直方图、填写数据等方面详细说明。 (3)以多组例子讲解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通过实践操掌,学生逐渐掌握了操作步骤。 4.应用 (1)通过给定数据,让学生用计算机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谁家小孩子的体重最重? (2)再次应用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求出所有小孩子的平均体重,并对比各家的平均体重差异。 5.作文 以生活为载体,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应用文章。

四、板书设计 平均数: 所有数值相加再除以数的个数 绘制条形统计图: 从纵横坐标、标度起始值、绘制直方图、填写数据等方面详细说明 五、教学反思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转化较弱,教师应多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交流、操掌中逐渐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含单元测试)

龙泉三小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看学习目标。 学 (一)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 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二)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例1. 出示例1情景图。 1.分析问题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 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师:你看到什么信息? 师: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个人一样多。 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 2.方法总结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他们不一样多。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 师:怎样移动?

教学后记:

龙泉三小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学过学 教 出示例2情景图,说说题中所给的信息。 1.出示例2情景图。 男生 女生 2.分析信息。 师:你从表格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每个人踢毽的个数。 生:男、女生队比较哪个队成绩好? 师:怎样来比较他们的成绩呢? 生:用总个数来比较。 生:应该用平均数来比较。 师:为什么应该用平均数比较呢? 生:因为男生比女生多一人。 师:大家讨论一下,对不对呢? 生:对。 师:怎样求他们各队的平均数啊? 生:先求他们每队踢毽个数的总数,再除以每队的人数。 3.解决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讲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梳理及巩固练习

第8讲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用 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平 均 数 移多补少法。从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量,使它们的数量相等意义 方法 公式法。总数量÷ 总份数=平均数 每个直条的宽窄一样,间隔相等,每种颜色的直条对应的位置也一致 每组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同时 要注明图例 要根据数据中最大和最小的数来确定单位长度代表多少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知识点二:复式条形统计图 1.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每组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2.要根据数据中最大和最小的数来确定单位长度代表多少。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每个直条的宽窄一样,间隔相等,每种颜色的直条对应的位置也一致。考点一:平均数 例1.(2020秋•丰润区期末)某仓库有货物148吨,已经运了4次,平均每次运走14.5吨,剩下的货物要6次运完,平均每次应运多少吨? 【分析】要想求剩下的平均每次应运多少吨,应先求出剩下的吨数,要求剩下的吨数,先求前4次运走的吨数,用总吨数减去前4次运走的吨数就是剩下的吨数. 【解答】解:(148﹣14.5×4)÷6 =(148﹣58)÷6 =90÷6

=15(吨) 答:平均每次应运15吨. 【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每次运走的吨数×运的次数=运走的吨数.1.(2020春•皇姑区期末)妙想一不小心把墨水溅到成绩单上了,妙想语文成绩是多少? 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平均 成绩/分989596【分析】首先用三科的平均成绩乘3求出总分,然后用三科的总分减去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就是语文的成绩,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96×3﹣(98+95) =288﹣193 =95(分) 答:妙想的语文成绩是95分。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及应用。 2.(2020秋•娄底期中)五(3)班共有37人,如果平均每人回收1.5千克废纸,1千克废纸可以生产0.8千克再生纸.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分析】先用平均每人回收的废纸数,乘每千克废纸可生产的再生纸数,求出每人回收的废纸数能生产的再生纸的千克数,再乘这个班的人数,就是这个班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的数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0.8×1.5×37 =1.2×37 =44.4(千克) 答:回收的废纸可生产44.4千克再生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2020秋•滦州市期中)某货场要运走93吨货物,前两天平均每天运走14.5吨.剩下的要求4天运完,平均每天要运多少吨? 【分析】根据题意,可用14.5乘2计算出已经运走的货物吨数,再用总吨数减去已经运走的吨数即是剩余的吨数,最后再用剩余的吨数除以4即可. 【解答】解:(93﹣14.5×2)÷4 =(93﹣29)÷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