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3_变化的鱼_第一课时

3_变化的鱼_第一课时

3_变化的鱼_第一课时
3_变化的鱼_第一课时

课题:5.3变化的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

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学准备:图5-15挂图一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点。

如果坐标中的横(纵)坐标不变,纵(横)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练习:拿出方格纸,并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纸上

(5,-1),(3,0),(4,-2),(0,0)。

『师』:你们画出的图形和我这里的

图形(挂图)是否相同?

『生』:相同。

『师』:观察所得的图形,你们决定

它像什么?

『生』:像“鱼”。

『师』:鱼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

大家肯定愿意吃鱼,但上面的这条鱼太小了,下面我们把坐标适当地作些变化,这条鱼就能变大或变胖,即变化的鱼。(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2

-1

O

1

4

3

2

1x y

23456

1、【例1】将上图中的点(0,0),(5,4),(3,0),(5,1),(5,-1),(3,0),

(4,-2),(0,0)做以下变化:

(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师』:先根据题意把变化前后的坐标作一对比。如下:

(1)(0,0),(5,4),(3,0),(5,1),(5,-1),(3,0),(4,-2),(0,0)(0,0),(10,4),(6,0),(10,1),(10,-1),(6,0),(8,-2),(0,0)(2)(0,0),(5,4),(3,0),(5,1),(5,-1),(3,0),(4,-2),(0,0)(3,0),(8,4),(6,0),(8,1),(8,-1),(6,0),(7,-2),(3,0)根据变化后的坐标,把变化后的图形在自己

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来。

你们画出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相同吗?

『生』:相同。

『师』: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变

化呢?

『生』:比原来的鱼长了。

『师』: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

案与原图案相比,整条鱼横向拉长为原来的的2倍。

即鱼变长了。

(师选一生的第(2)题的图对比)

『师』:大家的图形和他画的是否相同?

『生』:相同。

『师』:这个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比是变长了

还是变胖了?

『生』:没变。

『师』:新的图案与原图案相比,鱼的形状、

大小不变,整条鱼向右平移了3个长度单位。

小结:从上面的两种变化情况来看,当横坐标分

别加3,纵坐标不变时,整个图案向右平移了3个单

位;当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时,

整条鱼被横向拉长为原来的2倍。这两种情况都是横

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图形是被拉长或向右移动,

当纵坐标发生变化,横坐标不变时,鱼会怎样变化

呢?

2、【例2】将第一个图形中的点(0,0),(5,

4),(3,0),(5,1),(5,-1),(3,0),(4,-2),

(0,0)做如下变化:

(1)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乘-1,所得

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横、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所得的

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先做第(1)题:描述坐标的变化,再画图)

-4

-3

-2

-1

O

1

4

3

2

1x y

23456

5

7891011

-4

-3

-2

-1

O

1

4

3

2

1x y

23456

5

7891011

-4

-3

-2

-1

O

1

4

3

2

1x y

23456

5

7891011

『师』 :图形应变成什么图形? 『生』 :图形和原来图形相比,好像鱼沿x 轴翻了个身。 『师』 :是的,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关于横轴成轴对称。 (指导学生做第(2)题,方法同上)

『师』 :图形应变成什么样了? 『生』 :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相比,形状不变、大小放大了一倍。

『师』 :即鱼长大长胖了。

3、 分小组讨论:当坐标如何变化时,鱼就长大了;什么情况下,鱼就向右移动了;什么情况下,鱼就翻身了;什么情况下,鱼既长长又长胖。

『生』 :(1)当横坐标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纵坐标不变时,鱼向右移动。 (2)当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时,鱼长长了,没胖。

(3)当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时,鱼翻身了,即后来的鱼和原来的

鱼关于x 轴对称。

(4)当横、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时,鱼既长长又长胖了。

『师』 :当坐标如何变化时,鱼就长胖了?当坐标如何变化时,鱼就关于原点对称了?当坐标如何变化时,鱼就向上移动了?当坐标如何变化时,鱼就关于y 轴成轴对称?

-4

-3-2-1O 14321x y

234567

567-1-2-3-4-5-4

-3-2-1O 1

4321x y

234567

567-1-2-3-4-5-4

-3-2-1O 14321x

y

234567

567-1-2-3-4-5

『师』 :以上我们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探索整理,也找到了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要多思考,找规律。这样理解得深,学的知识比较牢固。

三、随堂练习

(1)将右图中的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乘-1,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

化? (2)将右图中的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乘-1,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

化? (3)将上图中各个点的横坐标都乘-2,纵坐标都乘-2,与原图形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研究横坐标或纵坐标发生变化时,新图案与旧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五、课后作业

书P141 习题5.6

-4

-3-2-1O 14

3

2

1x y

2345678910115

6

7

8

-4

-3

-2

-1

O 14

3

2

1x y

234567

5

67

-1-2-3-4-5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星期五高一20班第四节杨进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 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 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 2,P 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 2到P 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 ,该线与SPE 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变化的鱼(一)教学设计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3.变化的鱼(一)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刘占权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到了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系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清楚地认识了点和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确定点的坐标及根据坐标描点、进而连线形成图形。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学生通过“变化的鱼”这样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话题,深切感受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八上 变化的鱼(二)教学设计(于海峰)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3.变化的鱼(二) 右图中的“鱼”是将坐标(0,0),(5,4),(3,0),(5,1),(5,-1),(3,0),(4,-2),(0,0)。 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 1、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 标分别乘-1,纵坐标不变,依次写 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 观察变化。 2、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 标不变,纵坐标乘-1,依次写出坐 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3、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乘-1,纵坐标乘-1,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总结规律 1、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对称 2、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对称 3、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对称 练习: 1、在第一象限里有一只“蝴蝶”,请设法在第二象 限里作出一只和它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蝴蝶,你 可能有哪些做法? 方法一:平移法 (1)按顺序先写出原图各点坐标 (2)再将图形向(方向)平移个单位写出 顶点坐标 (3)作图 方法二:对称法 (1)将图形沿轴对称可将图形变化到第二象 限,即坐标(横或纵)乘以,写出对称后 顶点坐标 (2)作图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1.确定平面内某一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个数据. 2.点A的横坐标是4,纵坐标是-3,点A的坐标记作_______. 3.点A(3,-4)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x轴的距离为_____,到原点距离为_____. 4.与点A(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 5.已知点A(a,-2)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点C的坐标为(4,-3),若将点C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点C坐标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 ) A.横坐标相等 B.纵坐标相等 C.横坐标和纵坐标都相等 D.以上结论都不对 2.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3,2)向下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 A.(1,2) B.(3,0) C.(3,-4) D.(-3,4) 3.下列关于A、B两点的说法中, (1)如果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 (2)如果点A与点B的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 (3)如果点A与点B的横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 (4)如果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相同. 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是沈阳市地图简图的一部分,图中“故宫”、 “鼓楼”所在的区域分别是( ) A.D7,E6 B.D6,E7 C.E7,D6 D.E6,D7 5.如果一个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而纵坐标分 别都变化为原来的,那么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 A.形状不变,图形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B.形状不变,图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 C.整个图形被横向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D.整个图形被纵向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6.在海战中,欲确定每艘战舰的位置,需要知道每艘战舰对我方潜艇的( ) A.距离 B.方位角 C.方位角和距离 D.以上都不对 三、解答题(第1、2题各10分,第3题16分,共36分) 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2,6),(4,6),(4,8),(2,8);(2)(3,3),(3,6); (3)(3,5),(1,6); (4)(3,5),(5,6);(5)(3,3),(2,0);(6)(3,3),(4,0).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象什么? 2.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出与x轴、y轴的距离都等于4的点,并写出这些点之间的对称关系. 3.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90°,BC长为6.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2)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加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3)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不变,将纵坐标都乘-1,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4)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

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最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 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 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 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 2,P 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 2到P 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 ,该线与SPE 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 3点,使S 、P 、E 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 3H 。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

53变化的鱼(1)(2)

课题:5.3变化的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 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 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 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 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学准备: 图5-15挂图一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 定不同的点。如果坐标中的横(纵)坐标不变,纵(横)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 题。 练习:拿出方格纸,并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 -2 -1O 143 2 1x y 23456

【教学】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关键字】教学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江三中兰主进 [课标要求] 本节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 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运用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1.直接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本身。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形式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2.演示引入:运用FLASH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诗词引入: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习新课)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变化的鱼教案

[变化的鱼教案] 变化的鱼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教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三.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导学法. 五.教具准备 坐标纸若干张.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例题(记作§5.3.1 a);

第二张:例题(记作§5.3.1 b); 第三张:练习(记作§5.3.1 c). 六.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点.如果坐标中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 [师]我们先检验一下大家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请你们准备好坐标纸,并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纸上找到相应的点,并依次用线段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坐标是(0,0),(5,4),(3,0),(5,1),(5,-1),(3,0),(4,-2),(0,0). 你们画出的图形和我这里的图形是否相同呢? [生]相同. [师]观察所得的图形,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生]像鱼. [师]鱼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大家肯定愿意吃鱼,但上面的这条鱼太小了,下面我们把坐标适当地作些变化,这条鱼就能变大或变胖,即鱼的变化,下面我们具体来看怎样就能发生变化. 1.例题讲解 投影片(§5.3.1 a) [例1]将上图中的点(0,0),(5,4),(3,0),(5,1),(5,-1),(3,0),(4,-2),(0,0)做以下变化: (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2倍,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2)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3,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

《变化的鱼》教学设计

《变化的鱼》教学设计 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蒲晓波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感受到了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系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清楚地认识了点和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确定点的坐标及根据坐标描点、进而连线形成图形。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学生通过“变化的鱼”这样一个趣味性较强的话题,深切感受图形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形状的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对称)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三、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2探究新知;○3合作交流;○4拓展提高;○5活动升华;○6课外探索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一、课标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95%学生能够掌握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85%学生能够掌握 3、用事实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用事实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 2、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学习地理的成就感,并且深切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背后的地理原理。 【讲授新课】 活动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提升 1、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找出地球自转的概念。 (2)观看视频,并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合作演示地球自转,并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正面看,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3)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3、展示交流:小组内交流,互相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提问、演示的形式展示 学生交流后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4、归纳提升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并强调标注方向的方法。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对于使用地球仪演示 地球自转一定让学生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演示及时反馈纠正,后总 结提升。 活动评价:学生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且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生生、师生交流,检查、纠正。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旋转中心。 多媒体展示: 转动方式 转动中心 方 向 周 期 地球自转 0° S 0° N

53变化的鱼(二)

?教学时间 第七课时 ?课题 §5.3.2 变化的鱼(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 进一步巩固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轴一边的图形或坐标确定另一边的图形或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对称轴左边的图形,观察得出右边的图形,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具有初 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研究有趣的图形,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并能进行探索与创造,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重点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能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互动学习法. ?教具准备坐标纸若干张.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 5.3.2 A); 第二张:练习(记作§ 5.3.2 B);第三张:练习(记作§ 5.3.2 C). ?教学过程 I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生]电视机、电脑、桌子、课本等? [生]还有建筑物如天安门城楼,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师]是的,轴对称图形随处可见.古代的中国人民就已经懂得了轴对称图形,他们在建造建筑物的时候就采用了对称的结构,既美观又大方,可见中华民

族的文化之悠久,人民之聪明,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不仅要学习前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有发展,才 能站在世界峰巅.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图形的横坐标都乘以- 1,纵坐标不变时,所 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把一个图形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乘以一1时, 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轴对称.那么如果已知一个图形,你能否求出这个图形中的某些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呢?或者已知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否画出另一半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n .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如下图中,左右两幅图案关于y轴对称,右图案中的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2,3),(4, 3).嘴角左右端点的坐标分别是(2,1),(4,1). ⑴试确定左图案中的左右眼睛和嘴角左右端点的坐标 (2)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师]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答,下面我找一位同学进行解答. [生]解:(1)左图案中的左眼坐标为(一4, 3),右眼坐标为(-2,3),嘴角的左端点坐标为(-4,1),右端点坐标为(-2,1). (2)我是看图观察到的. [师]非常棒,从图上直观的可以得出答案,如果从对称的角度来考虑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左右两幅图案关于y 轴对称,所以,两幅图案上各个对应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因此,左图案中的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

变化的鱼(宋维新)

变化的鱼 青海省平安县第二中学宋维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变化的鱼》是八年级上第五章的最后一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坐标变化和图形变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如平移,轴对称,伸长,放大、压缩等)的探索过程,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既体现了几何图形的现实性、趣味性,又使数学内容具有深刻性,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学习本节后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作用,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后面学习函数起到铺垫作用,从而使学生学习函数图象时,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关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究坐标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变化关系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基本知识,训练有关图形的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教学重点:感受图形中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内在关系。 4、教学难点:探索在同一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法设计 第一、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在学生己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孕育教学过程,在整体设计中采用“问题情境—探索交流—建立模型”的模式安排教学。 第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经验中通过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八年级数学教案变化的鱼

八年级数学教案变化的鱼 八年级数学教案变化的鱼 学习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并能找出变化规律。 2、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重点 1、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能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点的坐标。 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轴一边的图形或坐标确定另一边的图形或坐标。 难点 体会极坐标和直角坐标思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导入、探究新知、即时练习、小结、达标检测、作业)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在平面内,两条____________且有公共_________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 3、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

二、新知检索: 1、在方格纸上描出下列各点(0,0),(5,4),(3,0),(5,1),(5,-1), (3,0),(4,-2),(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观察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典例分析 例1、 (1)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5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减2呢 (2)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减2呢 例2、(1)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 2倍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2)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1/2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四、题组训练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为(0,0),(2,4),(2,0),(4,4)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案。 (1)这四个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成原来的1/2,将所得的四个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53变化的鱼一

3.变化的鱼 ?教学时间 第六课时 ?课题 §5.3.1 变化的鱼(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通过有趣的图形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教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变化的鱼”,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难点 由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具准备

坐标纸若干张.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例题(记作§ 531 A ); 第二张:例题(记作§ 5.3.1 B ); 第三张:练习(记作§ 5.3.1 C ). ?教学过程 I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会画平面直角坐标 系;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 系下,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我们知道点的位置不同写出的坐标就不同, 反过来,不同的坐标确定不同的 点.如果坐标中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横纵坐标都按 定的规律变化,那么图形是否会变化,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将是本节课中我 们要研究的问题. n ?讲授新课 [师]我们先检验一下大家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请你们准备好坐 标纸,并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我读出的点的坐标在纸上找到相应的 点,并依次用线段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坐标是 (0,0),(5, 4),(3, 0),(5,1), (5,— 1),(3, 0),(4,— 2),(0,0). 你们画出的图形和我这里的图形是否相同呢? [生] 鱼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大家肯定愿意吃鱼,但上面的这条鱼太小 [师]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生] 像“鱼”. [师]

幼儿园中班音乐《三条鱼》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音乐《三条鱼》教案模板范文.docx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鱼由少变多的情绪的变化,由孤单到和其它小鱼成为好朋 友的愉快的情绪,在歌唱的基础上能够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 2、能够大胆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鱼不同的情绪变化,并能合着音乐节 奏做动作。 3、享受游戏情景所带来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幼儿熟悉歌曲《三条鱼》的背景下。 2、条鱼的头饰若干。 3、《三条鱼》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音乐) 1、听音乐《三条鱼》 2、回忆复习小朋友们,你们都还记得这首歌吗?(幼儿回答后一起唱) 二、基本部分 1、说一说,做一做那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小鱼怎么了吗? ⑴、教师戴上鱼的头饰饰演小鱼,一边做鱼游行动,一边用迟钝的速率读出"一条鱼,水里游,孤孤独单在发愁",并随同孤单、伤心的心情。 提问:有几条鱼呀?在哪里游呢?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 ⑵、引导幼儿评论辩论:这条鱼怎么了? 幼儿:它在发愁,它想妈妈了。(请幼儿上台做一下伤心、孤单的动作) ⑶、我们应当如何帮助它? 幼儿:帮它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找朋友和它一起玩) ⑷、找朋友教师师将小鱼头饰拿下,放在黑板上,请出另一条鱼:"太好了,有条小鱼乐意和它做朋友了。两条小鱼碰在一路,会做些什么呢?" ①、请幼儿勇敢想象两条鱼在一起的景象,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心情 来表示。 幼儿:手拉手、握握手、抱抱(引导幼儿做两个朋友在一起玩耍时的一些 动作)。 ②、教师和一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动作,一边用中速读出"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头",并随同表现出开心的心情。 提问:刚才两条小鱼都在做什么事情呀? 幼儿:摇摇尾巴点头。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动作,边学边做。 提问:另一条小鱼看到两条鱼这么快乐,也来和他们做朋友了。三条小鱼 碰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③、请幼儿想象三条鱼在一起玩耍的景象,鼓励幼儿勇敢地用符合的行动、心情来表示。 ④、教师和两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行动,一边用较快的速率唱出"三条鱼,

各种各样的鱼美术教案.doc

各种各样的鱼美术教案 设计意图: 本月我班主题是《动物世界》,幼儿对小动物们有着与身俱来的好奇心,在分主题“不同的衣裳”的学习中,幼儿发现动物身上的颜色和斑纹,都是保护它们自己的武器。而在这些众多的动物中,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鱼,产生浓厚的兴趣。鱼类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各种各样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单纯用水彩笔、水粉、油画棒色块的对比,涂色是很难充分表现出来。而线描画这一形式,对大班孩子的画画有很大的质的提高,尤其对孩子想象力和表现力。并且我班的孩子对画画兴趣都很浓厚。 本次活动正是抓住幼儿感兴趣、喜爱的物品。让幼儿通过自己细致观察、敏锐的触觉,独特的视角,自由进行创作发挥,并把单纯的班级环境布置与课堂与主题衔接,让幼儿参与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并对幼儿从小进行环保教育,进行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活动目标: 1、运用点、线、形来装饰鱼和表现鱼不同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点、线、形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活动准备: 1、《海底世界》录像 2、教室墙壁内一侧墙壁作为海底世界背景图,并在墙上贴好塑料袋垃圾,牛奶瓶、水草、珊瑚、石头、哭泣的鱼妈妈。 3、投影机、下载各种鱼的照片 4、白纸、剪好的各色“心”卡片,幼儿水彩笔、剪刀(与幼儿人数相等) 5、各种点、线、面的范例,教师画好的鱼的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看录像《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 (2)幼儿观看录像《海底世界》,提出要求:看看你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3)通过投影,让幼儿更仔细观看各种鱼的照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鱼的外形和花纹。 师:鱼宝宝,它还有好多可爱的朋友,让我们也一同来看看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变形鱼 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8课《变形鱼》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翻转”、“旋转”、“拉伸”、“扭曲”、“反色”等工具使图形变化。 2、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知识画图。 3、在利用所学知识作作品的时候,培养学生美的情操。 重点: 变化图形跟编辑图形一样,必须先选定图形 难点: 图形的拉伸和扭曲 关键: 讲清操作过程,放手给学生动手操作 课型:新授 教具和学具: 计算机、自制画图作品 教学教程: 一、导入 同学们,池塘里有很多来住穿梭的小鱼,它们悠闲自得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出示图8、1)。这些形态不同的小鱼可以使用变形的方法来绘制,你会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它的画法。 二、新授 (一)学习图形的翻转/旋转 1、师(出示自制图片):两条小鱼(头是一个方向)?同学们,这两条小鱼是好朋友,它们想头对头地聊天,你们能办到吗? 2、学生动手操作尝试 3、集体交流操作步骤 第1步:单击工具箱中的“选定”工具,选择鲸鱼图形。 第2步:单击菜单栏中的“图像”菜单,选择“翻转/旋转”命令,打开“翻转/旋转”的对话框。 第3步:单击对话框中的“水平翻转”选项,单击“确定”。 4、学生练习操作图形的翻转/旋转命令。 (一)学习图形的拉伸/扭曲

1、师(出示自制图片):四条不同姿态的小鱼(四条小鱼是经过拉伸和扭曲命令处理过的)?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小鱼一样吗?相邻同学一组共同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最先有发现? 2、同学们,这些小鱼经过拉伸和扭曲命令处理过的,你们想试一试吗?快快动起手来吧! 3、学生动手操作,后集体交流操作步骤 第1步:用选定工具选择没有经过拉伸处理的小鱼。 第2步:单击菜单“图像”,选择“拉伸/扭曲”命令,在对话框“拉伸”栏中的“水平”和“垂直”输入框中输入80和120。(请学生思考翻转与拉伸图形的区别:翻转和旋转图形的时候,图形的大小、长和宽比例都不变) 4、学生练习操作图形的拉伸/扭曲命令。 三、课堂练习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自己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吧! 四、小结 本节课中,你们学习到了哪些的知识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 课时: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 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

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 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 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 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 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 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

仪的学 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 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顺时针转动) 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 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 间是24小时(一天)。 7.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 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由于我 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公 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