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滑坡变形点的布置原则

滑坡变形点的布置原则

滑坡变形点的布置原则

滑坡变形点的布置原则

[摘要]本文主要从大地测量监测点、地表裂缝监测点、表面倾斜监测点、深部位移监测点以及地下水位测试点的布置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滑坡监测点提出不同的布置建议,以保证其整体稳定性。

[关键词]滑坡变形点监测点布置原则

0引言

针对一个具体存在的滑坡来说,其监测主要是以整体稳定性为主,在此基础上兼顾滑坡局部的稳定,尽量是每一个布置的监测点都是具有一定作用代表性的,并且力争在布置时可以一点多用。

1滑坡检测中变形点与监测点布置原则

(1)按照断面、剖面进行监测点布置,滑坡断面存在地质条件差、易变形、破坏感强的特性,所以监测点可以选择布置在裂缝、岩体、断层等一些部位,也可以布置在坡度较陡、不具有稳定性的部位,还可以通过模型试验找出滑坡中的典型部位。(2)针对大面积需要重点监测的滑坡,断面布置需增多,但是断面的布置要有主次,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滑坡高度、结构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3)根据断面主次之分,所选用的检测项目、仪器要有数量之分,主要断面要比次要断面监测点多一些,同时还要保证主要断面仪器的精准度、自动化应用程度。(4)在同一个检测项目中,要将平行布置考虑在内,在检测滑坡水平位移的过程中,要将大地测量仪、倾斜仪、多点位移计同时应用在项目中,这样能够保证一起监测成果的互相验证,使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保障。

2大地测量变形点与监测点的布置原则

大地监测方式主要是观测滑坡地表的变形量,布置监测网点的意义就是能够准确的监测滑坡地表垂直、水平的变形量。

2.1视准线法

2.1.1十字交叉网法。此种方法是沿着滑坡的主滑方向,适当的布置纵向监测点,之后根据滑坡实际的形状、类型,垂直于主滑方向的位置布置若干横排观测线,使之保持基本平行。但是这种十字交叉网布置方法的应用范围有局限性,其自身具有窄而长的特征,适用于主滑方向较为明显的滑坡项目。

2.1.2方格网法。此种方法亦被称为正交方格网法,是由纵向、横向正交的几条监测点组合而成的。方格网法比较适用于周围地势高于滑坡地形且布置的监测点不受观测视线、周围地形限制的滑坡项目。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摘要]滑坡是在山区地域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常伴随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本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推理剖析,并对其成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仅供同业参考。 [关键词]滑坡形成条件力学模式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278-2 0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我国地形结构可以看出,山区陡坡面积占总面积的2/3强,这种地形和地貌特征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供了前提条件,再加上近年来台风、暴雨、地震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使得滑坡、泥石流活动更为频繁。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整治滑坡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试图从研究数表、力学曲线、经验公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滑坡体形成条件与形成因素,为人类造福。 1滑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由于斜坡岩(土)体的特性不同,滑动面的形状有各种形式,基本的为平面形和圆柱状两种。二者表现虽有不同,但平衡关系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1)当滑动面沿AB滑动时的力系如图1所示。其平衡条件为 E=KGsinα-Gcosαtgψ-cL。 式中:G―滑体总重量,KN/m;α―滑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L―滑面长度,m;c―滑面上的单位粘聚力,Kpa;ψ―滑体的内摩擦角,。;K―安全系数;E―滑体下滑力,KN/m。 很显然,若E>0,斜坡平衡条件将遭破坏而形成滑坡;若E≤0,则滑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 (2)当滑动面沿圆柱面滑动时的力系如图2所示。图中AB为假定的滑动圆弧面,其相应的滑动中心为O点,R为滑弧半径。过滑动圆心O作一垂线OO’,将滑动体分成两部分,OO’右侧部分为“下滑部分”,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OO’左侧为“阻滑部分”,起着阻止滑动的作用。平衡条件为E=K∑G1isinαi―tgψ(∑G1icosαi +∑G2jcosαj)―c(∑Li+∑Lj)―G2jsin αjs。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 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 项目概况、名称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标段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 27层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上27 层 地下2层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50年50年 建筑分类一类二类一类特大型汽车库 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二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 地上二级,地下 一级 建筑性质高层商住楼多层商业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7度7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 基础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桩筏基础现浇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筏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 地基持力层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3层砂砾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 3层粘土层

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测量人员配备 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 测量组。 序号姓名学历施工年限职务近期施工工程 1 大专11年组长 2 大专3年测量员 3 大专4年测量员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 仪器名称型号数量是否检定用途 经纬仪TDJ6E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1103 角度测量水准仪AT0-32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2502 沉降观测 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 1、制作方法 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水、力学平衡和改变滑带土三类。 1.滑坡排水 地下水活动是诱发滑坡产生的主要外因,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滑坡,都必须做好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处理,排除降水及地下水的主要方法如下: (1)环形截水沟 (2)树枝状排水沟 树枝状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滑体坡面上的径流。若以自然沟渠作为排除地表水的渠道时,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和铺砌,使水流通畅,不渗漏。

(3)平整夯实滑坡体表面的土层,防止地表水渗入滑体坡面造成高低不平,不利于地表水的排除,易于积水,应将坡面做适当平整。 (4)排除地下水 排除地下水的方法较多,有支撑渗沟、边坡渗沟、暗沟、平孔等。 2.力学平衡 对于滑坡的处治,应分析滑坡的外表地形、滑动面、滑坡体的构造、滑动体的土质及饱水情况,以了解滑坡体的形式和形成的原因,根据公路路基通过滑坡体的位置、水文、地质等条件,充分考虑路基稳定的施工措施。 在滑坡体未处治之前,禁止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如停

放机械、堆放材料、弃土等)。 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可采用刷方(台阶)减重、打桩或修建挡土墙进行处理以达到路基边坡稳定。牵引式滑坡、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不宜用滑坡减重法。牵引式滑坡是指坡脚的土体先失稳,向下滑动,坡体后部土体由于失去支承而相继滑下。上积土减重后并不能防治该类滑坡的产生和发展,因而对于牵引式滑坡,不采用减重法。牵引式滑坡多发生于粘土和堆积层滑坡中。具有膨胀性质的滑坡的滑带土(或滑体)具有卸荷膨胀的特性,减重后能使滑带土松散,地下水浸湿后其阻滑力减小,因而引起滑坡下滑,故不宜采用减重法。

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

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一、目的 为了使公司内部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依据本公司当下现状和现代管理理论,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制订本原则。 二、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在管理中,组织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分工,其结果是分离出部门和岗位。从根本上讲,组织系统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设定的一种工具。 组织结构设置遵循如下原则: 1.一个上级的原则 (1)杜绝多头指挥,避免指令重复或冲突。 (2)一个人只能对一个上级负责,避免混乱和推拖扯皮。 (3)上级对工作的完成负有最终责任,避免重叠和空白。 (4)有助于改善上级与下属之间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在行政上对总经理负责,在财务上可以越过总经理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2.责权一致的原则 责任是运用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义务。直接上级在给其直接下级制订岗位描述时,应明确界定直接下级的权力及相应的责任,直接下级对所承担的任务或工作负有责任,管理人员则始终对其下级完成任务的成效负有领导责任。 责任,对管理人员而言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对员工而言则明确规定只有:工作责任。

3.既无空白又无重叠的原则 管理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好的组织结构设置方案,要求把企业运作所需要的所有工作分配给企业的所有成员,权责不清将使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推拖扯皮现象,容易使员工产生挫折感。 三、公司组织机构设置重点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控制界限): 1.管理幅度是管理者有效指挥、管理下属的人数限制。管理幅度的大小显然影响着组织单位或部门的数量与分布以及组织机构内管理层次的多少。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组织机构内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的程度。 程序化、标准化程度高可适当加大管理幅度,但这有赖于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2)管理人员所处的管理层次,一个人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层次越高,直接控制人数越少。 (3)人员素质,主管或部属能力强、经验丰富者,可以适当加大管理幅度。 (4)职务内容,工作性质单纯、标准化者,可加大管理幅度。 (5)组织机构的管理幅度越窄就意味着管理人员越多和代价越高。出于上述考虑,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我们将公司机构管理层次设置为四层,每层最多不超过6人,如机构设置岗位图中总经办主任直接下级最多,但也未超过6人。 (二)目标性: 组织系统表内各组成部门都是为完成公司整体经营目标而设立的,在部门职能中部门本职即要求用一句话反映本部门的本职职能,也就是设立本部门的目的。如“营销中心的部门本职是满足目标市场需求,获取企业利润。”

防治地面山体滑坡安全措施

防治地面山体滑坡安全措施为了防止和减少因山体滑坡而对地表建筑物、耕地、山林植被造成破坏及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今年必须切实做好雨季“三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受山洪、山体滑坡威胁的灾害事故,对矿井的安全带来影响,确保我矿在雨季到来之前,不受山洪、山体滑坡威胁的威胁,特制定以下防治措施: 1、成立雨季“防滑坡”工作组 组长:王立先 副组长:张建珍孙光优王城彦许领先王英杰赵耀军 成员:于建海刘健张磊李振徐健杨依银徐飞徐仁富宋庆辉王亮郭允渠蒋文龙庄永刘尊虎高勇兵杨利 雨季“防滑坡”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安全指挥中心,李振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雨季“防滑坡”全面落实工作。

2、成立雨季“防滑坡”工作监督检查小组 组长:王城彦 副组长:徐飞 成员:综合办公室企管科保卫科 雨季“防滑坡”工作监督督查小组负责监督检查雨季“防滑坡”工 作落实情况。凡未按照工作计划和督办完成的,对负责人进行考核,由综合办公室落实。雨季期间,负责落实人员对整个矿区范围进行 巡查,有问题及时汇报指挥部,并做好巡查记录。 3、分工职责 在雨季期间,各组成员应严格按制定措施和雨季三防应急预案贯彻 落实整体工作,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雨季“防滑坡”工作任务。

组长:负责“雨季”防滑坡的全面工作。定期召集召开专题会议, 讨论和解决雨季“防滑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工作放在 地面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副组长:负责协助指挥长搞好雨季“防滑坡”工作,主要研究制定 抢险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险、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重点工作在井下。 生产副矿长:参与审阅审定雨季防滑坡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是雨 季防滑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方案实施者;负责地面防洪、地面渠 沟的清挖;负责雨季防滑坡工作人员调动,应急救援人员组织等。 技术副矿长:制定雨季“防滑坡”措施的编制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具体负责实施现场抢险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 施。 安全副矿长:负责雨季“防滑坡”全面监察工作。对雨季“防滑坡”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落实,并做好上报、统计及总结工作。

滑坡监测方案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什德中快速路德阳-中江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为什邡经德阳至中江干线公路工程德阳至中江段,本项目既是德阳主城区与中江县城之间的快速通道,又是德阳全市域范围内的一条东西走廊主通道,是德阳市“五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的横向骨架。本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5.5米。主线起于金沙江东路终点德阳海关大楼附近,穿过齐家堰隧道后朝和新镇方向布线,与和新镇北侧通过后继续向东,过集凤镇双桥村,在隆兴场西侧飞马村附近与规划的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隆兴互通设置双喇叭互通连接,后上跨人民渠,上跨三绕高速,向中江县城方网延伸。止于中江县二环路继光大道路口,与规划的继光大道西段对接。本监测方案为监测线路主线K14+680-K14+741段路基右侧一滑坡体。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滑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滑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b) 任务:1) 对滑坡体进行地表(包括构筑物顶部)的位移与

结构总体布置的一般原则

1-3 结构总体布置的一般原则百度上找的资料 (2006-01-29 10:32:45) 转载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仅要根据结构高度,还应根据是否抗震设防及设防烈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当结构体系确定后,结构总体布置应当密切结合建筑设计进行,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造型和合理的传力路线。因此,结构体系受力性能与技术经济指标能否做到先进合理,与结构布置密切相关。 理论与实践均表明,一个先进而合理的设计,不能仅依靠力学分析来解决。因为对于较复杂的高层建筑,某些部位无法用解析方法精确计算;特别是在地震区,地震作用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求精确计算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仅仅依赖于“计算设计”,还要正确运用“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指对一些难以做出精确计算分析,或在某些规程中难以具体规定的问题,应该由设计人员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比较合理地进行结构设计。概念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应具有多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在设计中处处都要带着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理解去处理理论和构造问题。以下论述的诸方面均须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加以正确处理。 一、结构平面布置 高层建筑的开间、进深尺寸和选用的构件类型应符合建筑模数,以利于建筑工业化。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内,宜使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均匀对称。需要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其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长,值宜满足教材表1-3的要求; 3.不宜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或细腰形平面图形。 二、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中控制侧向位移常常成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而且随着高度增加,倾覆力矩也相应迅速增大。因此,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将高宽比控制在5~6以下,是指建筑物地面到檐口高度,是指建筑物平面的短方向总宽。当设防烈度在8度以上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加层、扩建建筑物; 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F、创优工程。 在此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就不需要沉降观测(创优工程除外)。

整治滑坡的方法

整治滑坡的方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对诱导滑坡的影响;二是改变滑坡外形、增加滑坡的抗滑力;三是改变滑带土石性质,阻滞滑坡体的滑动。所有这些措施,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使用,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好效果。例如,对于由地下水作用引起的滑坡,在事先弄清地下水补给来源、方式、方向、位置和数量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截水盲沟、盲洞、仰斜钻孔等工程加以排除;对于因江河冲刷引起的滑坡,应着重修筑河岸防护工程;对于因挖方修建铁路、公路,破坏了山体平衡,采用抗滑挡墙、抗滑桩等支撑措施来恢复平衡,效果比较显著,对于因地表渗水或自然沟水补给而引起的滑坡体滑动,则宜采取地面铺砌防渗、地表排水及沟床铺砌等措施;对于因滑动带土质不良而引起的滑动,可考虑采用灌浆、焙烧等改良土质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疏干工程来减少水的作用;对于大滑坡或滑坡体连续分布的区段,如果处理起来在技术上还不过关,经济上不合算,可以考虑使工程建筑设施避开滑坡的影响范围;对于中小型滑坡,工程建筑要避工它们正在活动的前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将小型滑坡全部清除。 各地防治滑坡的实践表明,凡是采用排除地下水措施的,都收到了效果,凡是采用支挡工程措施的,只要设计无误,而且支挡工程埋基于滑床之下的足够深度,一般也取得了迅速稳定滑坡的效果;凡是单纯采用减重措施的,都不能最终稳定滑坡,减重措施必须与支挡或排水措施相结合才能见到成效。总之,在防治滑坡时,必须牢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防治工程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一)排水工程 1、排除地表水: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与地表水的危害有密切关系。所以,设置排水系统来排除地表水,对治理各类滑坡都是适用的,对治理某些浅层滑坡,效果尤其显著。

某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分析研究

某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分析研究 介绍了某滑坡的特征,分析了滑坡区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对该滑坡体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析表明:人为活动和地形地貌是滑坡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降雨诱发、岩层产状等因素是造成滑坡发生滑动和进一步破坏的诱发因素。 标签:滑坡变形破坏诱发因素 1概述 塔山滑坡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长沙区平岗村塔山开元塔底。由于建设工程的需要,在塔山的东南侧进行采石,采用放炮等土石法,致使塔山南侧岩石大量开采形成陡崖,并使周边岩土体产生裂缝,之后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塔山南侧裂缝逐渐扩大,至90年代,开始形成滑坡。1999~2001年,在修建塔山公园公路时对山体坡脚进行开挖,在公路北侧形成高约10~17m,坡度约35~45°的高陡边坡,滑坡距公路最近的平岗村居民区约22m,山坡坡脚距公路最近仅2m左右。2004年和2005年雨季,由于连降暴雨,滑坡有活动下滑的趋势,滑坡体前缘公路路面隆起,最高处隆起约40cm,隆起部分面积约有20~30m2,公路北侧排水沟产生变形歪斜,部分已经破坏,水沟上方在雨水后有地下水浸出,形成间歇性下降泉,平岗村内部分房屋墙面产生裂痕,进出塔山公园的公路曾数次被塔山山坡上崩塌的土体破坏。 2滑坡变形形态特征 X 根据实地踏勘,除滑坡体后壁出现较大裂缝外,滑坡周界及滑坡体底部也有约13处裂缝,现将裂缝走向一致的裂缝分为一组,共五组裂缝(表1)。 3滑坡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塔山滑坡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积土层、风化残积土层、侏罗系中上统百足山群、全风化、强风化、少量中风化基岩组成(见图1)。滑坡体中上部为残积土层,主要由粉土、粉质粘性土组成,呈可塑状或松散状,含较多的碎石和砂、砾石,透水性较好;风化残积土层主要由粉质粘性土,含少量碎石和砂砾石组成,局部夹有全风化、强风化岩,其透水性较差;基岩主要为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含少量强、中风化岩块,其透水性较好;滑床基本处在中—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岩石呈中厚层状,岩质坚硬,局部裂隙发育,透水性好。 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土层、残坡积土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相邻含水层之间的侧向补给。

电梯位置布置原则及土建结构的讨论

电梯位置布置原则及土建结构的讨论 电梯门户6月29日讯合理的土建布置才能使电梯的作用有效发挥,才能保证电梯的顺利安装。 土建布置将涉及电梯的土建布置图,它是建筑设计、施工及电梯安装人员必需的资料,包括电梯位置平面图、电梯井道平面图、井道纵剖面图、机房平面图、井道和机房的混凝土预留孔等。图中还应标明电梯的基本参数、电源要求及注意事项。下面从电梯的位置布置原则和电梯的土建结构要求两方面讨论。 1 电梯的位置布置原则 (1)电梯是出入大楼人员经常使用的工具,因此要设置在进入大楼的人容易看到且离出入口近的地方。 一般可以将电梯对着正门或大厅出入口并列布置(但对于超高层建筑为避免井道风的作用应阻止正门进入的风直接吹向层门);也可将电梯布置在正门或大厅通路的旁侧或两侧。 为了防止靠近正门或大厅入口的电梯利用率高,较远的利用率低可将电梯群控,或将单梯分服务层设置。 (2)百货商场的电梯最好集中布置在售货大厅或一端容易看到的地方,当有自动扶梯设置时综合考虑决定二者位置,而工作人员和运货用电梯应设置在顾客不易见到的地方。 (3)为便于梯组的群控,大楼内的电梯应集中布置,而不要分散布置(消防电梯可除外)。 对于电梯较多的大型综合楼,可以根据楼层的用途、出入口数量和客货流动路线分散布置成电梯组。同组群控的电梯服务楼层一般要一致。 (4)同组群控的电梯相互距离不要太大,否则增加了候梯厅乘客的步行距离,乘客还未到达轿厢就出发了。因此直线并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5~8台电梯一般排成2排厅门面对面布置;8台以上电梯一般排成“凹”形分组布置。 呼梯按钮不要远离轿厢。候梯厅深度应参照GB/T7025.1–1997第8章的要求。 (5)为了乘客方便,大楼主要通道应有指引候梯厅位置的指示牌;候梯厅内、电梯与电梯之间不要有柱子等突出物;应避免轿厢出入口缩进;不同服务层的2组电梯布置在一起,应在候梯厅入口和候梯厅内的标明各自服务楼层,以防乘错造成干扰;群控梯组除首层可设轿厢位置显示器外,其余各候梯厅不要设,否则易引起乘客误解。 (6)若大楼出入口设在上下相邻的两层(如地下有停车场、地铁口、商店等),则电梯基站一般设在上层,不设地下服务层,两层间使用自动扶梯,以保证电梯运输效率。对于地下入口交通量很少时可设单梯通往地下,或在候梯厅加地下专用按钮。 (7)对于超高层建筑,电梯一般集中布置在大楼中央,采用分层区或分层段的方法。候梯厅要避开大楼主通路,设在凹进部位以免影响主通路的人员流动。 (8)医院的乘客电梯和病床电梯应分开布置,有助于保持医疗通道畅通,提高输送效率。 (9)对于旅馆和住宅楼,应使电梯的井道和机房远离住室(如井道旁是楼梯或非住室),避免噪声干扰住室,必要时考虑采用隔声材料隔声。 (10)电梯的位置布置应与大楼的结构布置相协调。 (11)候梯厅的结构布置应便于层门的防火(见GB7588–1995第7.2.2条)。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施工方案 1

江苏城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沉 降 观 测 点 布 置 及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项目部

目录 目录 0 第一章工程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技术依据 (2) 第二章人员及仪器配备 (3) 2.1人员配备 (3) 2.2测量仪器配备 (3) 2.3内业计算 (4) 第三章观测点设置 (4) 3.1制作方法 (4) 3.2设置方法 (4) 3.3保护方法 (5) 第四章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5) 4.1布设规定 (5) 4.2布设位置 (6) 第五章沉降观测点的观测线路....................................................................... 第六章技术要求. (6) 6.1观测要求 (6) 6.2观测等级及要求 (6)

6.3观测注意事项 (7) 第七章观测次数及数据处理 (7) 7.1观测次数 (7) 7.2数据处理 (8)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昆山万和苑动迁小区2标B-1#~B-3#、B-8#、B-9#住宅楼、B-车库2及围墙工程位于高新区中华园西路北侧、锦淞路东侧。总建筑面积61324.67m2,其中:B-1#楼住宅面积11449.31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2#楼住宅面积6222.22m2,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 B-3#住宅面积6190.07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8#住宅面积12501.72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9#住宅面积11526.6m2, 地下1层,地上18层,层高2.9m;B-车库2面积: 13434.75m2,地下1层,层高3.80m。 由于本工程属于小高层建筑,故应进行沉降观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于主楼框架剪力墙上,其标高值为 0.5左右。观测点位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确定。 1.2技术依据 1.2.1工程依据 1.苏州华造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沉降观测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1.2.2国家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8-96 3.《建筑测量变形规程》JGJ/T8-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研究动机 泥石流作为山区城镇常见的地质灾害,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运动快、历时短等特点,且具有强大的侵蚀、搬运能力。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问题十分突出,且灾情十分严重。因此,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 让人从根本上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以此做出正确的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研究方法 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研究内容 一、产生原因 (一)客观条件 1、在地貌上,流域形状便于流水汇集。 2、在水源上,有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3、在松散物质来源上,上游应有丰富的碎屑物。常见于岩石结构松散,水土流失严 重的地区。 (二)人为因素 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欲求逐渐增大。如今,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一方面,在修建公路、铁路时的不合理开挖破坏了山坡表面。另一方面,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二、危害影响 1、对居民点的危害: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铁路、公路,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预防措施 1、修建铁路、公路、工厂、城镇等,应合理地进行。工厂、城镇尽可能选在开阔的盆地和平原上,决不能造在滑坡体上;铁路、公路、桥梁、车站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范围。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泥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如下: (1)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要求进行设计。 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产量往往有一定范围,设计产量在该范围之内或略超出该范围,都应认为是合适的;但如限于设备选型,设计达到的产量略低干该范围,则应提出报告,说明原因,取得上级同意后,按此继续设计。 对于产品品种,如果设计考虑认为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有不适当之处,也应提出报告,阐明理由,建议调整,并取得上级的同意。例如,某大型水泥厂计划任务书要求生产少量特种水泥,设计单位经过论证,认为大型窑改变生产品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不合理,建议将少量特种水泥安排给某中小型水泥厂生产,经上级批准后,改变了要求的品种。 窑、磨等主机的产量,除了参考设备说明和经验公式计算以外,还应根据国内同类型主机的生产数据并参考国内外近似规格的主机产量进行标定。在工厂建成后的较短时期内,主机应能达到标定的产量;同时,标定的主机产量应符合优质、高产、低消耗和设备长期安全运转的要求,既要发挥设备能力,但又不能过分追求强化操作。 (2)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工厂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确定以后,整个工厂设计可谓大局已定。工厂建成后,再想改变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将是十分困难的。例如,要把湿法厂改为干法厂,固然困难;要把旧干法厂改为新型干法厂,也非易事。例如,为了利用窑尾废气余热来烘干原料,生料磨系统也得迁移,输送设备等也得重新建设,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就不一定可行。 在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时,应尽量考虑节省能源,采用国内较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构造柱设置原则

构造柱设置原则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 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 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 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 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5、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6、墙长大于2倍墙高,中间设构造柱; 构造柱间距小于等于2倍墙高; 墙长大于墙高,端部无柱,设构造柱; 6、7度设防: 1.5<洞口宽度≤2.1,设边框(边框=墙宽*60); 洞口大于2.1设构造柱; 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折处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于2倍墙高; 端部无柱,外墙长度不大于1米设边框,大于1米设构造柱; 外墙窗洞大于2.1时,窗裙墙(窗台以下的墙)顶面宜设现浇带,

滑坡治理措施分类

滑坡治理措施 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1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 1 )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油墨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 2 )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 3 )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上游严惩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 J ”坝;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 、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 1 )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 2 )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如钢轨抗滑桩等)、抗滑挡墙等。 3 、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常常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及短期预报研究

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及短期预报研究 摘要:滑坡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研究了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个阶段应该进行的相应工作及目的。当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后期,出于防灾减灾的需要,此时准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工程本文研究了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短期预报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滑坡;预报;分析 滑坡是一种重要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导致公路和铁路运输中断、河道堵塞、摧毁厂矿、掩埋村镇,造成重大灾害。滑坡之所以往往给人类造成严重的损失,究其原因是人们难以事先准确知道其发生的地点、时间、强度和影响,也就预先难以防范,所以对于滑坡灾害,重在预测预报。[1] 从广义上讲,滑坡预测预报包括时间预报、空间预测和灾害预测。从狭义上讲,滑坡的预测预报就是指对坡体失稳、发生剧滑时间的预报,即滑坡时间预报。滑坡时间预报准了,可大大降低灾害影响,避免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因而滑坡时间预报是边(滑)坡安全预报的核心。 传统的采用拟合整段监测位移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方法[2、3](如Verhulst 模型等)来预估滑坡具体日期的做法并不科学,因为滑坡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到降雨、库水位升降及其他一些不可预见的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是事前未知和不确定的。在滑坡处于等速变形阶段或者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初期时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在边(滑)坡预报研究中,要首先弄清当前滑坡处于何种变形阶段,并且明确各个变形阶段与时间预报相关的任务和目的,为最终准确预报滑坡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出于上述目的,本文研究了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个阶段应该进行的相应工作及目的。当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后期,出于防灾减灾的需要,此时准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本文中研究了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的短期预报问题。 1滑坡变形阶段的划分及各个阶段的任务 滑坡变形的典型位移-时间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减速变形阶段、等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见图1。实际上大部分滑坡的位移-时间曲线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和起伏,[4]可以采用文献给出的一些方法对变形数据做相应的处理,使之变成光滑曲线再用于滑坡预报。根据滑坡所处的变形阶段,可将滑坡预报分为以下几种阶段:长期、中期、短期、临滑四个阶段。考虑长期和中期预报的一些重复性,可以根据实践经验,

易失稳边坡的山体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建议

某路段易失稳边坡的山体滑坡 原因分析及治理建议 陈勇 (长沙市天心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某路段边坡发生山体滑坡事故,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手段,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边坡、失稳、滑坡、分析、治理 1工程概况 长沙市某路段挡土墙边坡发生山体滑坡事故,如不对该地段滑坡及时进行技术处理,在暴雨等极端气候条件下,该滑坡还可能进一步发展,对路上行驶的车辆和行人造成安全隐患。2地质情况 2.1 滑坡区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 滑坡区位于长沙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春季多雨,夏季时常有雷暴雨。一般3~7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58~81%,年降水量在1035.2~1924.3mm。 2.2滑坡区地貌、底层分布及岩土工程特征 滑坡区地貌类型属于侵蚀堆积地貌,修建该公路时进行上体切坡,形成了北高南低的地形。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地层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填筑土(Q4h):褐黄、灰褐色等,色杂,主要为回填的黏性土,稍湿~饱和,结构松散。 ②低液限黏土(Q3al):褐色、灰褐色、褐黄色、褐红色,软~可塑,稍湿~湿,属II级普通土。 ③高液限黏土(Q3al):褐色、灰褐色、褐黄色,可~硬塑,稍湿~湿,属II级普通土。 ④细砾土(Q3al):灰褐色、灰黄色,稍密,属I级松土。 ⑤低液限土(Qel):褐红色、褐黄色,硬塑,稍湿,由下伏泥质板岩风化残积而成,属III级硬土。 ⑥全风化泥质板岩(Pt):褐红色、褐黄色夹灰色,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多呈柱状,含少量碎块状,质软,遇水易软化,属III级硬土。 ⑦强风化泥质板岩(Pt):褐红色、褐黄色夹灰色,板状构造,质软,遇水易软化,失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 年 5 7.1.72008 年 3 2006 年 6 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B、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建筑裂缝、后浇带、沉降缝和伸缩缝的两侧,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及填挖方分界处;C、宽度大于或等于15 米,或宽度小于15 米但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的承重内隔(纵)墙设内墙点,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D、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E、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6~10 米横墙对应墙端处;F、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墙轴线上,以及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G、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H、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滨(沟)处;I、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J、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构筑物,应设在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四、沉降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测量,应使用精密水准仪,优先采用精密水准仪DSZ05或DS05,具有测微装置的,最低使用DS1水准仪。视线长度宜为20~30 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5 米,宜采用闭合法消除误差。承担沉降观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主管部门批准的资质,测量人员应具有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 术等 1、设置截水、排水沟、盲沟,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 坍、滑体。 (1)在坍、滑体上方,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结合地形设置一道或几道截水沟,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至路基边沟或涵洞排出。截水沟断面一般可取深0.4~ 0.6米,沟底宽0.5 米左右,边坡1:1~1:1.5。 在坍、滑体范围内,根据水量大小开挖树枝状排水沟。其主沟与滑动方向一致,以免滑坡体滑动时水沟破裂水量集中下渗。水沟跨过裂缝,可用搭叠形渡槽引过。排水沟尺寸可略小于截水沟

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

企业组织架构设置原则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一、目的 为了使公司内部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依据本公司当下现状和现代管理理论,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制订本原则。 二、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原则 在管理中,组织系统研究的是如何分工,其结果是分离出部门和岗位。从根本上讲,组织系统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设定的一种工具。 组织结构设置遵循如下原则: 1.一个上级的原则 (1)杜绝多头指挥,避免指令重复或冲突。 (2)一个人只能对一个上级负责,避免混乱和推拖扯皮。 (3)上级对工作的完成负有最终责任,避免重叠和空白。 (4)有助于改善上级与下属之间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在行政上对总经理负责,在财务上可以越过总经理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2.责权一致的原则 责任是运用权力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义务。直接上级在给其直接下级制订岗位描述时,应明确界定直接下级的权力及相应的责任,直接下级对所承担的任务或工作负有责任,管理人员则始终对其下级完成任务的成效负有领导责任。

责任,对管理人员而言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对员工而言则明确规定只有:工作责任。 3.既无空白又无重叠的原则 管理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好的组织结构设置方案,要求把企业运作所需要的所有工作分配给企业的所有成员,权责不清将使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推拖扯皮现象,容易使员工产生挫折感。 三、公司组织机构设置重点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控制界限): 1.管理幅度是管理者有效指挥、管理下属的人数限制。管理幅度的大小显然影响着组织单位或部门的数量与分布以及组织机构内管理层次的多少。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组织机构内工作程序化、标准化的程度。 程序化、标准化程度高可适当加大管理幅度,但这有赖于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2)管理人员所处的管理层次,一个人在组织机构中的地位层次越高,直接控制人数越少。 (3)人员素质,主管或部属能力强、经验丰富者,可以适当加大管理幅度。 (4)职务内容,工作性质单纯、标准化者,可加大管理幅度。 (5)组织机构的管理幅度越窄就意味着管理人员越多和代价越高。出于上述考虑,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我们将公司机构管理层次设置为四层,每层最多不超过6人,如机构设置岗位图中总经办主任直接下级最多,但也未超过6人。 (二)目标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