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接插件技术规范

接插件技术规范

编号:(由标准化人员填写)

接插件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由标准化人员填

写)

编写部门:电子工程室

编写人:**

修订次日期修订内容描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器件使用的接插件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接插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2 轻柴油

GB 484 车用汽油

GB 11118.1 矿物油和合成烃型液压油

GB/T 11121 汽油机油

JT 225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安全使用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 417.3-2001 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4-2001 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5-2001 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DIN 40 046 第 11 部分通信工程电子元件和设备的气候环境和机械测试;测试 K:腐蚀性空气环境

3 术语

3.1

电线附件

电线和插头或插座之间持久的连接物,例如:压接、绝缘替代、焊接等。

3.2

接插件

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3

插头

插入插座可完成电气连接的接插件(公端子),外形类似针状。(见图1)

3.4

插座

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插接件(母端子),外形类似钳状。(见图2)

3.5

锁定插座

具有自锁和人工解锁功能并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的插座。

3.6

锁销

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继而锁定插头的插座凸出部分。

3.7

二次锁紧

插接器有两处锁止结构将其插头或插座锁定在护套内。

3.8

插接器

把一个或多个端子通过塑壳和辅件连接起来的组装品,完成电气连接的功能。

3.9

可拆卸连接

两个配合的接插件连接(见图3)。

3.10

多线连接

两个配合的插接器和多对插头和插座的连接(见图4)。

3.11

不可拆卸连接(压接连接)

可使用机器或手动钳在插头或插座与导线之间通过压接进行不可拆卸的无焊电气连接。

3.12

防水栓

防止水通过端子孔进入接插件内部造成短路,与端子一起共用。

3.13

盲塞

防止水通过端子孔进入接插件内部造成短路,端子不用时(即该孔为空时)采用。

3.14

参考点

在图1或图2中定义的点。

图1 插头

图2 插座

图3 连接举例

图4 多线插接器(连接)

4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4.1 总则

在所有试验开始前,都应将样品在室温(23±5)℃,相对湿度45%~75%D 的环境下放置24h。

4.1.1试验条件

每次试验都应使用未用过的样品且样品的材料、表面和尺寸必须符合本标准相关部分的要求。连接部分的表面不应有脏污,连接时不能损坏导线或其绝缘层。

4.1.2试验顺序

试验步骤及性能要求详见表1。

表1 试验步骤和性能要求

4.1.3试验样品数量

每个试验样品组应包括:

a)单线插接器:应至少包含20个样品;

b)双线插接器:应至少包含10个样品;

c) 3线插接器:应至少包含7个样品;

d) 4线(及以上)插接器:应至少包含5个样品;

每种类型应至少测试20个接插件。

4.2 目测检查

4.2.1试验条件

此项试验时应在正常光线强度、颜色下,保持正常的视线距离及适当光照。

4.2.2试验要求

4.2.1 中详述的目测试验应依据相关规范检验标识、外观、制造工艺及相关要求的完成情况。除了绝缘替代插头之外,在插接件尾部,导体压接和绝缘层压接之间应可看到绝缘层和导体(如图5所示)。导体应从导体压接部分突出,但不能妨碍插接部分。所有线股都应被导体压接部分包着,但不能损伤线股。

在目测试验中,试验完所有样品组后,应特别注意至少应确保无裂缝、变形和进水。

图5 导线与接插件的压接连接

4.3 插入和拔出

4.3.1试验方法

插接件插拔速度应恒定,在25mm/min~100mm/min之间。端子按照表2的要求进行试验。具体插拔力要求见表3。

表 2 连接/断开次数

端子镀层插拔次数

锡20

银50

金100

表 3 插入力&拔出力

4.3.2试验要求

在4.3.1试验中,测量并记录以下各力:第一次插入力,第一次拔出力,最后一次插入力,最后一次插入力。测试结果符合表3的要求,如果端子尺寸不在表中,请安装图纸要求进行。

4.4 导体附件的抗拉强度

4.4.1试验方法

在25mm/min~100mm/min恒定速度下,若插接器上连接了多根导线,则当导线横截面相同时,导体压接部分的抗拉强度适用其导线的相应数值,当横截面不同时,抗拉强度适用相对较小导线的相对数值。压接部分最小抗拉强度的具体要求见表4。

4.4.2试验要求

在4.4.1试验中,导体压接部分的抗拉强度应最少能承受表4中所规定的值。

4.5 防水性能

4.5.1水密性

全套装配接插器,应用接插器密封系统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尺寸电线。电线末端应密封。按照表5指定分级,把试验样品预先置于温箱里处理时间为4h。

表 5 环境和试验温度

分级

环境温度,℃试验温度,℃

±2

最小值最大值

1 -40 70 85

2 -40 85 100

3 -40 100 125

4 -40 12

5 155

5 -40 155 175

4.5.1.1试验方法

进行完预处理后,立即把试验样品浸入5%的NaCl溶液中。液体温度应是(23±5)℃。在溶液中加入颜料,以便在进行完试验后能明显看到是否有液体进入试验样品。把试验样品浸入到如图6所示溶液中,将水盆和样品放入真空箱中,把真空箱中的压力降至60kPa并保持此压力30min。当真空箱中压力下降时,同时要观察样品是否有气泡跑出,并记录下来。然后以2.5kPa/min的速度升高压力直至到达大气压(最小90kPa)。样品保持在(200±10)mm深度浸在水中24h,期间对电流进行连续监控。溶液中的样品漏电试验接线图如图7所示,在每一个接插件和电极之间或不同试验样品中的两个相邻接插件间测量。

图6 水密性试验

图7 毗邻的接插件之间的漏电电流测试

4.5.1.2试验要求

在48V电压时,试验中测量的漏电电流不能超过50μА。4.5.1中试验的密封插接器应按顺序完成表1中的试验。

4.5.2高压水喷射

4.5.2.1试验方法

对于电气连接应做此试验,除非这些电气连接是用在驾驶室或乘客车厢内。

试验设备和安排应按图8、图9,相关试验尺寸如表6所示。

从喷嘴里喷出的水应具备:

a) (80±5)℃的温度;

b) 14L/min~16L/min 之间的流量;

c) 接近8000kPa~10000kPa 的压力(尽量接近喷嘴孔测量)。

把试验样品安装在支持物上,并每分钟旋转5±1圈,并按照图9,在1到4个位置处将样品放置于高压水喷射下各30s。

α(°) a(mm)b(mm)

30±5 100 8±2

30±5 150 10±2

图8 喷嘴和喷管尺寸

喷嘴孔和样品上参考点的距离应为(125±25)mm,见图9。

图9 试样放置

4.5.2.2试验要求

在4.5.2.1中试验的密封接插器应按顺序完成表1中的试验。

4.6 温度与湿度循环

4.6.1试验方法

进行温度/湿度循环试验时,用带护套的线线连接,所用护套应配有全部接插件。在合适的实验室内,按下列顺序进行10个周期试:

a)保持室温t(23±5)℃,相对湿度45%~75% 4h;

b)相对湿度95%~99%时,把t在0.5h内升高到(55±2)℃;

c)保持b)结果10h;

d)在2.5h内把t降到(-40±2)℃;

e)保持d)结果2h;

f)在1.5h内,把t从(-40±2)℃升到表5的分级试验温度±2℃;

g)保持2h;

h)允许在1.5h内恢复到室温(23±5)℃。

每周期为24h。

在一个试验周期结束时,试验将暂停。在暂停期间,试验样品将在a)中所述条件进行保存。暂停时间应在试验报告中给予注明。

4.6.2试验要求

4.6.1中的样品应按表1顺序要求完成试验。

4.7 结合温度振动

4.7.1 试验方法

振动试验方法考虑了适用于电气插接的不同等级要求的振动程度。按图10选择试验方法,按表7选择振动参数。

试验前应进行如下预处理:

a) 插拔样品5次,以充分显示接插表面的磨损状况;

b) 将配合的样品置于50个热冲击周期。每一个周期包括:

1) 在(-40±2)℃时30min;

2) 10s最大过渡时间;

3) 在表5中适当的环境温度的最高值时30min;

4) 10s最大过渡时间。

将配合好的接插器适当地安装在如图10所示的一个振动桌面上开始执行振动试验。串联所有插接件,给以100m A电流并观察整个试验过程的接触电阻变化(见图11中的试验安排)频率变化以每分钟1倍频度的对数曲线进行。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每个方向都要运行16h(共48h)。

图10 振动试验装备方法

图11 振动试验中的接触电阻监控

表7 结合温度振动试验参数

等级低频/振幅高频/加速度

A 10Hz~55Hz/±0.75mm >55Hz~500Hz/10g -----

B 10Hz~80Hz/±0.75mm >81Hz~500Hz/20g >500Hz~2000Hz/18g

C 10Hz~100Hz/±0.75mm >100Hz~500Hz/30g >500Hz~2000Hz/20g

4.7.2 试验要求

在4.7.1中,接触电阻值的变化,连续大于7Ω的时间不超过1μs,见图12,在此试验结束后,试验样品应按顺序完成表1中的试验。

图12 振动试验中的接触电阻

4.8 绝缘电阻

4.8.1试验方法

在相互连接的所有接插件和装着护套的接插件之间通以500V直流电压,此绝缘电阻试验应在45%~75%的相对湿度下进行,并在此情况下测量绝缘电阻。电压应加在不同试验样品的两个相邻插接件间。

4.8.2试验要求

在4.8.1中测量的绝缘电阻应至少为100MΩ。

在温度与湿度循环后,绝缘电阻测量之前,非密封的接插器和防溅接插器应在(23±5)℃

和45% ~75%的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保存3h。密封接插器将在1h内记录完成数据。

4.9 绝缘介电强度

4.9.1试验方法

用有效值1000V的交流电压(50Hz或60Hz)或1600V的直流电压通过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接插件和装着护套的接插件保持1min,要求45%~75%的相对湿度。

4.9.2试验要求

在4.9.1中不能有电介质断裂或击穿现象。

4.10 电压降

4.10.1试验方法

测量电压降需在已安装好的测量公端子(参见图13)上进行。测试电流按表8和表9中的测试电流要求。当公端子连接的发热情况稳定时,开始测量电压降。

图13 电压降测量布局

4.10.2试验要求

在4.10.1中测量的电压降不能超过表8和表9中扁形插塞式连接Cu Zn,Cu Sn初始测量值和St 公端子连接初始测量值。

导线标称横截

mm2标称尺寸

(公端子

宽度)

mm

A

电压降mV

扁形插塞式连接 Cu Zn,Cu Sn St 公端子连接

初始

测量

腐蚀性

测试结束后

温度/电流

转换测试

结束后

初始

测量

腐蚀性/电流

转换测试

结束后

0.5至0.75 0.75至1

1至1.5

1.5至

2.5

2.5至4

4至6

6以上2.2—6.3

2.2—6.3

2.2—6.3

4.8—6.3

4.8—9.5

6.3 —9.5

7.8—9.5

4

6

10

16

20

25

32

(5) 3

(7) 4.5

(11) 7

11.5

14

17.5

22.5

(7.5) 4.5

(10.5) 7

(16.5)10.5

17.5

21

26.5

34

(10) 6

(14) 9

(22) 14

23

28

35

45

20*)

30*)

50

80

100

40*)

60*)

100

160

200

注:括号中的数值适用于公端子宽度2.8以下。*)此数值不适用于公端子宽度 2.8以下。

压紧连接的电压降不能超过表9中扁形插塞式连接Cu Zn,Cu Sn初始测量值和St 公端子连接初始测量值。

表9压紧连接的电压降

导线标称横截

mm2

标称尺寸

(公端子宽

度)

mm

A

电压降mV

扁形插塞式连接 Cu Zn,Cu Sn St 公端子连接

初始

测量

腐蚀性

测试结束

温度/电流

转换测试

结束后

初始

测量

腐蚀性/电流

转换测试

结束后

0.5至0.75 0.75至1

1至1.5

1.5至

2.5

2.5至4

4至6

6以上2.2—6.3

2.2—6.3

2.2—6.3

4.8—6.3

4.8—9.5

6.3—9.5

7.8—9.5

4

6

10

16

20

25

32

(10) 6

(13) 8

(18) 12

15

16

13

10

(15) 9

(20) 12

(27) 18

23

24

20

15

(20) 12

(26) 16

(26) 24

30

32

26

20

40*)

60*)

100

160

200

80*)

120*)

200

320

400

注:括号中的数值适用于公端子宽度 2.8以下。*)此数值不适用于公端子宽度 2.8以下。

4.11 温升

4.11.1试验方法

此试验所用样品,应是线线连接的接插器,或与仪表直接连接的接插器。用最小截面积至2.5平方毫米电线连接试验样品时,电线长度为200mm±5mm。用更大截面积的电线时,其长度为500mm±5mm。

应测量达到最高稳定温度的接插件。测量的典型区域见图14。本试验为完整配套接插件的检测,每个插头通过的电流值为表10电流值乘以表11的折算系数。

图14 温升试验的试验样品

表10 电线横截面积与检测电流

横截面积

mm2

检测电流

A(±2%)

横截面积

mm2

检测电流

A(±2%)

0.22 3.5 2 21

0.35 5 2.5 24

0.5 8 3 26.5

0.75 11 4 31

0.85 12 5 35

1 13.5 6 38.5

1.25 16 8 44.5

1.5 18 10 50 注:没有列出的用插入法确定

表11 折算系数

4.11.2试验要求

在4.11.1中,每个接插件的温升温度不能超过40℃。升温温度等于插头温度减去环境温度。试验样品应按表1的顺序完成试验。

4.12 温度/电流转换测试

4.12.1试验要求

受测连接在本测试中应承受的总温度应高于表12中母端子的极限温度或扁形公端子的极限温度(极限温度=环境温度和电流发热)20℃。

受测的扁形插塞式连接应负载电流和环境温度 30 min,然后保持其终值温度恒定 10 分钟。接着关闭测试电流,在 10 分钟内冷却扁形插塞式连接至最高温度 35 ℃。最高温度35 ℃应持续 10 分钟。重复此测试周期 500 次。

4.12.2试验要求

在4.12.1试验循环500个周期后,测量的电压降不能超过表8或表9中的温度/电流转换测试结束后的数值。

4.13 抗腐蚀性测试

4.13.1试验方法

根据DIN 40 046 第11 部分(测试Ka),对扁形插塞式连接喷雾96 h。然后用蒸馏水清洁并在(25±5)℃下保存 24 小时。

发动机舱部位测试 6 周期。其它部位测试 3周期。

4.13.2试验要求

在4.13.1试验后,扁形插塞式连接的电压降,对于发动机舱部位最高可上升至表8或表9中腐蚀性测试结束后给出数值的1.5 倍。其它部位最高可上升至表8和表9中腐蚀性测试结束后给出数值的1.25倍。

4.14 温度迅速改变(热冲击)

4.14.1试验方法

冲击实验将在表5中适用于接插器的最高和最低环境温度值间进行。

配合好的样品将经过100次的热冲击循环,每次循环包括:

a)(-40±2)℃时30min;

b) 10s最大过渡时间;

c)表5中列出的合适的最高环境温度时30min;

d)10s最大过渡时间。

4.14.2试验要求

经过4.14.1的试验后,试验样品应完成表1中列出的实验,测量的接触电阻不应超过

本标准相应部分规定的值。

4.15 老化性能

4.1

5.1试验方法

把装配完全的试验样品放入实验室中,保存100h.温度如表5。

4.1

5.2试验要求

经过4.15.1的老化试验后,试验样品应按顺序完成表1中的试验。

4.16 盐雾

4.16.1试验方法

试验样品拥有全部配套(包括电线)的插接器,将样品置于温度为35℃的恒温箱中,喷5%的氯化钠溶液24h后,仍将其置于35℃温箱中停止喷雾1h,上述作业为一个循环,需重复4次。

4.16.2 试验要求

经过4.16.1的盐雾试验后,试验样品应按顺序完成表1中的试验。

4.17 电流循环

4.17.1试验方法

用4.11中的试验样品及规定电流(见表10)进行电流循环试验。

用全部配套插接器进行试验。

把试验样品放入可控实验室(室温如表5)。试验循环500次,每次循环都应通电45min,断电15min。注意保护试验样品免受通风和人工冷却。

4.17.2 试验要求

在4.17.1中试验的插接器应按顺序完成表1中的试验。

4.18 机械冲击

此试验只适用于高冲击区域的接插器,此试验的目的是在规定条件下检测可能存在的机械和电气缺陷。

4.18.1试验方法

试验样品,应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将其安装到汽车线束或系统的所有附加设备。应使用一个适当的试验设备。试验夹具不应和提供的频率范围发生共振,并应承受瞬间加速度的充足的分配。依据GB/T2423.5的规定给予试验样品以半正弦冲击。并在5ms期间,施于100g 的加速度。沿着三个互相垂直的轴中每个轴的两个方向施于1000次冲击(总共的冲击次数为2×3×1000=6000)。在冲击期间,观察接触电阻。

4.18.2试验要求

接触电阻值的变化,连续大于7Ω的时间不超过1μs,在4.17.1中试验的插接器应按顺序完成表1中的试验。

4.19跌落

4.19.1试验方法

给试验样品装上适当的电线,电线的长度和试验安排见图15。将电线附在一个固定点上,并可以使样品摆动。另外,挂钩上一个简单的附件也可满足。

保持试验样品呈水平状态,并使其下摆击中钢板,钢板大小为300mm×500mm×25mm(厚度)。我公司和客户确定如此重复的次数。

4.19.2 试验要求

4.19.1中试验的样品应完成表1中列出的实验。

图15 下落跌落安排

4.20自锁装置强度

此试验目的是试验自锁护套的抗特定静态负荷能力。适用的单线和多线接插器护套可进行4.20.1.1或4.20.1.2试验。

4.20.1试验方法

4.20.1.1带护套自锁装置的多线和单线护套(无锁销插座)

执行程序:

a)用单纯护套;

b)拥有全部配套的插接器。

制作一能固定插接器进行试验的固定装置,固定插接器。在试验过程中,此装置不能扭曲插接器。在锁定自锁装置时,安装固定装置屏蔽套。沿拔出方向用100N的力并保持10s。

4.20.1.2带护套自锁装置的多线和单线护套(有锁销插座)

进行完4.3.1的第11次插拔试验后,对带有自锁装置的试验样件在拔出方向上用100N 的力并保持10s。

4.20.2 试验要求

在4.20.1试验中,多线插接器自锁装置应能承受试验拉力。试验顺序见表1。

4.21插接件在护套中的保持力

4.21.1试验方法

用一合适仪器测量插接件保持力,插头或插座应全部锁定。

沿轴向用一向前或向后的恒力并保持10s.

所用恒力应记入试验报告中。

4.21.2 试验要求

在4.21.1中,鉴于插拔力的需要,在设计和选材料时应考虑更大的力,但至少应能承受,插头宽度2.8mm及以下的片形插接件40N,其他插接件60N。试验顺序见表1。

4.22接触电阻(电压降)

接触电阻是指参考点之间的电阻。

4.22.1试验方法

当无法从参考点处测量电阻时,实际测量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阻应被减掉。测量点应尽量接近参考点。

4.22.1.1毫伏测量

为防止绝缘层的损坏,试验电压不能超过20mV直流电压或峰值交流电压,试验电流不能超过100mA。

按照图16或图17所示测量接触电阻。相连导体电阻应从测量值中减去。

图16 接触电阻(线线连接)

图17 接触电阻(电器连接)

4.22.1.2在规定试验电流下的测量

测量应在5A/mm2电流强度下,达到热平衡后进行,如果所测电线需在测量点焊接,焊接不能影响插接。

4.22.2试验要求

在4.22.1中,接触电阻应符合本标准相关要求。试验顺序见表1。

4.23 耐化学试液

4.23.1试验方法

对于有可能暴露于表12所列液体环境的插接器,按表13中的试液温度和期限,对每一种试验液体应用一个新的样品。

化学液体试验后,允许在继续表1试验顺序前,将实验样品用不能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液体冲洗并将样品外部晾干。

表13 化学试液

4.23.2试验要求

试验后,试验样品应按顺序完成表1中的实验。

连接器的检验标准

1 什么是连接器? 连接器,即CONNECTOR。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例如,球场上点灯用的连接器和硬盘驱动器的连接器,以及点燃火箭的连接器是大不相同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连接器,都要保证电流顺畅连续和可靠地流通。就泛指而言,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由于我们只关心电路连接器,所以,本课程将紧密结合Molex公司的产品,集中介绍电路连接器及其应用。 [编辑本段] 2 为什么要使用连接器?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连接器会是怎样?这时电路之间要用连续的导体永久性地 连接在一起,例如电子装置要连接在电源上,必须把连接导线两端,与电子装置及电源通过某种方法(例如焊接)固定接牢。这样一来,无论对于生产还是使用,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以汽车电池为例。假定电池电缆被固定焊牢在电池上,汽车生产厂为安装电池就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生产时间和成本。电池损坏需要更换时,还要将汽车送到维修站,脱焊拆除旧的,再焊上新的,为此要付较多的人工费。有了连接器就可以免除许多麻烦,从商店买个新电池,断开连接器,拆除旧电池,装上新电池,重新接通连接器就可以了。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连接器的好处。它使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 连接器的好处: 1、改善生产过程 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 2、易于维修 如果某电子元部件失效,装有连接器时可以快速更换失效元部件; 3、便于升级 随着技术进步,装有连接器时可以更新元部件,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 4、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使用连接器使工程师们在设计和集成新产品时,以及用元部件组成系统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编辑本段] 3 连接器的基本性能 连接器知识连接器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另一个重要的机械性能是连接器的机械寿命。机械寿命实际上是一种耐久性(durability)指标,在国标GB5095中把它叫作机械操作。它是以一次插入和一次拔出为一个循环,以在规定的插拔循环后连接器能否正常完成其连接功能(如接触电阻值)作为评判依据。

接插件技术规范

接插件技术规范 编号:(由标准化人员填写) 发布日期:(由标准化人员填 写) 编写部门:电子工程室 编写人:陈娜 修订次日期修订内容描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器件使用的接插件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接插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2 轻柴油 GB 484 车用汽油 GB 11118.1 矿物油和合成烃型液压油 GB/T 11121 汽油机油 JT 225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安全使用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 417.3-2001 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4-2001 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5-2001 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DIN 40 046 第 11 部分通信工程电子元件和设备的气候环境和机械测试;测试 K:腐蚀性空气环境 3 术语 3.1 电线附件 电线和插头或插座之间持久的连接物,例如:压接、绝缘替代、焊接等。 3.2 接插件 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3 插头 插入插座可完成电气连接的接插件(公端子),外形类似针状。(见图1) 3.4 插座 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插接件(母端子),外形类似钳状。(见图2) 3.5 锁定插座 具有自锁和人工解锁功能并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的插座。 3.6 锁销 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继而锁定插头的插座凸出部分。 3.7 二次锁紧 插接器有两处锁止结构将其插头或插座锁定在护套内。 3.8 插接器 把一个或多个端子通过塑壳和辅件连接起来的组装品,完成电气连接的功能。

汽车接插件标准

汽车接插件标准 一、引言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设施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汽车接插件标准作为充电设施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介绍汽车接插件标准的意义、主要标准及其发展趋势。 二、汽车接插件标准的意义 汽车接插件标准是为了实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之间的互联互通而制定的。它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形状、尺寸、电气参数等关键要素,确保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三、主要标准 1. 国际标准 国际上主要有三种电动汽车接插件标准,分别是美国的SAE J1772、欧洲的IEC 62196以及中国的GB/T 20234.2。这三种标准都基于交流充电技术,其中SAE J1772和GB/T 20234.2还支持直流充电。这些标准规定了接插件的外形尺寸、插座的布局、充电模式、通信协议等方面的要求。 2. SAE J1772标准 SAE J1772标准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制定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标准。它规定了插头和插座的形状、尺寸、电气参数等要求。此外,

SAE J1772标准还定义了充电枪的握把形状和操作方式,以及车辆和充电设施之间的通信协议。该标准已经成为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主流标准。 3. IEC 62196标准 IEC 62196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标准。它采用了与SAE J1772类似的设计理念,规定了插头和插座的形状、尺寸、电气参数等要求。IEC 62196标准在欧洲被广泛采用,成为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主流标准。 4. GB/T 20234.2标准 GB/T 20234.2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国产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标准。它采用了与SAE J1772相似的设计理念,规定了插头和插座的形状、尺寸、电气参数等要求。此外,GB/T 20234.2标准还支持直流快速充电,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发展趋势 1. 直流快速充电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充电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直流快速充电技术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CHADEMO和CCS Combo是两种主流的直流快充标准,它们分别由日本和欧美制定。未来,直流快充技术将更加成熟,并逐渐取代交流充电技术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技术规范标准

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系列高压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GB/T 18384.3-2015规定的B级电压电路的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5095.2-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二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 GB/T 5095.3-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3部分:载容流量实验 GB/T 5095.5-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机械负荷和寿命试验 GB/T 5095.6-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6部分:气候试验和锡焊试验 GB/T 5095.8-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 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_机械负荷标准 GB/T 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_气候负荷标准 GB/T 28046.5-201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5部分_化学负荷标准 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 204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QC/T 413-2002 汽车电子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QC/T 29106-2014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 GB/T 282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SAE J2223-2-2011 Connections for On-Board Roa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Part 2: Test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AE_J1742-2005 Connections_for_High_Voltage_On-Board_Road_Vehicle_Electrical_Wiring_Harnesses SAE USCAR-2-2013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s LV215-1-2009 Electrical/ Electronic Requirements of HV Connectors

《汽车连接器技术规范》By+长安汽车-已转换

汽车连接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utomobile Connector 前言

本规范起草单位XX汽车产品开发二部电器开发所。本规 范主要起草人:XX 本规范与上一版本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板端插针保持力要求”; ——增加了“助力型连接器的机械实验要求”; ——增加了“连接器防错结构要求”; ——增加了“电流循环”要求; ——修改了“振动/机械冲击”实验要求; ——修改了电气特性中“Ⅰmax”的获得方法; ——删除了“电线附件抗拉强度”、“端子蠕变强度”、“接合/离脱触感”、“耐浪涌”、“耐慢速滑动摩擦力”、“复合环境”、“高温操作”、“防潮性”、“结露试验”、“抗冻能力”、“耐二氧化硫”、“抗应力腐蚀”、“耐臭氧”等试验; 本规范历次发布情况: ——Q/JD 1920-2012 于 2016 年 11 月 25 日首次发布。 ——CTS-17.01.03-A1-2016 于 2016 年 11 月 25 日第二次发布。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报告评价结果 (1) 4.定义 (1) 5.技术规范附图中标明的规格 (3) 6技术要求 (3) 7评价方法 (6) 8.技术规范的变更 (32) 9.技术规范附图中的表示方法 (32) 附录 (33) 。

汽车连接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连接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车用电线束中的单线和多线连接器及车辆上用于维修的分离连接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1067.1-2017 汽车电线束和电气设备用连接器第 1 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3.报告评价结果 从开发到批量生产的每个阶段的质量评价结果都要按照附录的要求提交给长安公司。 4.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端子 一种用于信号传递、能量导通的金属介质,可分为公端子和母端子。 4.2 电线附件 端子与导线压接后的组合体,见图 1。

fakra同轴座连接器技术标准

fakra同轴座连接器技术标准 引言 fakra同轴座连接器技术标准是指一种用于汽车通信和电气连接的标准接口。该连接器具有高可靠性、低插拔力、高带宽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汽车电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深入探讨fakra同轴座连接器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fakra同轴座连接器介绍 fakra同轴座连接器是一种符合国际标准的汽车电子接口连接器,其特点是采用同轴电缆结构,通过提供稳定的信号传输和电源供应,实现汽车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的高速通信和电气连接。 fakra同轴座连接器的优点 fakra同轴座连接器技术标准具有众多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可靠性 fakra同轴座连接器采用精密制造工艺和材料,能够有效降低信号丢失,提高传输可靠性。它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仍能稳定工作。 2. 低插拔力 fakra同轴座连接器设计合理,插拔力较小,不仅方便用户操作,还能减轻连接器和连接器接口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3. 高带宽 fakra同轴座连接器的标准接口能够提供较高的带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通信。它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数百兆比特每秒,满足现代汽车电子系统对大数据传输的需求。

4. 抗干扰能力强 fakra同轴座连接器在设计中考虑到了电磁兼容性,采用了屏蔽材料和结构来抑制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fakra同轴座连接器的应用领域 fakra同轴座连接器技术标准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和设备之间的连接。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1. 车载娱乐系统 fakra同轴座连接器用于汽车音频、视频和导航系统之间的连接,可以传输高质量的音视频信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 车载通信系统 fakra同轴座连接器被用于车载通信系统中各个模块的连接,包括蓝牙、WIFI、GPS等无线通信模块,为车辆提供稳定的通信和导航功能。 3. 驾驶辅助系统 fakra同轴座连接器在安全驾驶辅助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倒车雷达、盲点监测等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能够提供准确的感知信息和警示信号。 4. 车身控制系统 fakra同轴座连接器用于车身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如灯光控制、座椅控制、空调系统等,能够实现车辆内部各个功能模块的协同工作。 fakra同轴座连接器的技术标准 fakra同轴座连接器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物理接口标准、电气特性标准和环境适应性标准等。

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 应用技术规程

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作为预应力构件的关键组成部分,对预应力构件的性能和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本规程旨在规范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的选用、安装、使用和维护,确保预应力构件的质量和安全。 二、术语和定义 1.预应力锚具:用于锚固预应力钢束的装置。 2.预应力夹具:用于夹紧预应力钢束的装置。 3.预应力连接器:用于连接预应力构件的装置。 4.锚固长度:预应力钢束锚入锚具中的长度。 5.夹紧长度:预应力钢束夹入夹具中的长度。 6.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的预应力大小。 7.预应力构件:使用预应力技术制作的构件。 三、选用 1.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 2.应选用品牌知名、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 3.选用前应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四、安装 1.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的安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2.安装前应检查预应力钢束的长度、直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3.安装时应保证预应力钢束与锚具、夹具、连接器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大,不得使用润滑剂。 4.安装时应注意保护锚具、夹具、连接器的表面,避免损坏。 五、使用 1.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应按照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使用。 2.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预应力构件,避免撞击、振动、过载等不利因素。 4.如发现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出现破损或失效,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更换或修理。 六、维护 1.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的维护应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 2.应定期检查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的状态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润滑,保证其正常使用。 4.如预应力损失较大,应及时进行补偿。 七、总则 1.本规程适用于预应力构件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 2.本规程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fac 234 标准

fac 234 标准 FAC 234 标准 概述 FAC 234 标准是一套指南,旨在确保航空航天和国防行业中的电气连接器和相关组件的质量和可靠性。该标准规定了连接器在设计、制造、测试和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 目的 FAC 234 标准旨在: 确保电气连接器的可靠性和性能 促进不同制造商之间连接器的互操作性 满足航空航天和国防应用的严格要求 范围

FAC 234 标准涵盖以下类型电气连接器的要求: 圆形连接器 矩形连接器 插拔连接器 固定式连接器 光纤连接器 技术要求 FAC 234 标准规定了以下技术要求: 材料:连接器应使用符合适用规范的高质量材料制造。 尺寸和公差:连接器应符合指定的尺寸和公差,以确保适当的配合和性能。

电气性能:连接器应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振动范围内提供稳定的电气性能。 机械性能:连接器应能够承受规定的机械应力,例如拉力、扭矩和冲击。 环境性能:连接器应能够承受极端温度、湿度、腐蚀性环境和紫外线照射。 测试:连接器应接受一系列测试,以验证其符合 FAC 234 标准的要求。 质量控制 FAC 234 标准规定了全面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 过程控制:制造商应实施严格的过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检验和测试:所有连接器应在生产过程中和最终检验前进行检验和测试。

认证:制造商应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的认证,以证明其产品符合 FAC 234 标准。 资格认证 FAC 234 标准要求连接器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的资格认证。该资格认证流程包括对连接器进行一系列严格的测试,以验证其符合标准要求。 合规性 符合 FAC 234 标准对于航空航天和国防行业至关重要。使用符合此标准的连接器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并有助于减少故障和风险。

接插件间距标准

接插件间距标准 摘要: 1.接插件间距标准概述 2.接插件间距标准的实际应用 3.接插件间距标准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4.遵循接插件间距标准的意义 5.我国接插件间距标准的发展趋势 正文: 接插件间距标准是电子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它对于保证电子产品的稳定性能、安全使用以及美观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接插件间距标准的概述、实际应用、对电子产品的影响、遵循的意义以及我国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接插件间距标准概述 接插件间距标准主要是指电子设备中各种插件、连接器之间的间距要求。这一标准旨在确保插件之间的合理布局,便于使用和维护,同时保障电气连接的可靠性。接插件间距标准不仅包括物理尺寸要求,还包括电气性能、机械强度等方面的规定。 二、接插件间距标准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电子产品设计中,接插件间距标准有着广泛的应用。合理的间距可以降低电磁干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有利于散热,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外观品质,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三、接插件间距标准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接插件间距标准对电子产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气性能:合理的间距有助于降低接触电阻,减少能量损耗,提高产品的工作效率。 2.可靠性:接插件间距标准可以确保连接器的牢固程度,降低插拔过程中的损坏风险。 3.兼容性:遵循接插件间距标准,有助于提高产品之间的兼容性,方便用户进行设备升级和拓展。 4.美观度:合理的间距可以使产品外观更加整洁、美观,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四、遵循接插件间距标准的意义 遵循接插件间距标准具有以下意义: 1.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接插件间距标准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能和可靠连接,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2.促进产业发展:接插件间距标准的普及和实施,有助于提高整个电子行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3.保障消费者权益:遵循接插件间距标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满足消费者需求。 五、我国接插件间距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接插件间距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绿色环保:接插件间距标准将更加注重环保要求,限制有害物质的使

接插件的基本性能

接插件的基本性能 1.额定电压 主要取决于接插件所使用的绝缘材料,触点之间的间距大小,事实上,接插件的额定 电压应理解为厂商推荐的最高工作电压。2.额定电流 在接插件的设计过程中,就是通过对接插件的热设计去满足用户额定电流建议的。因 为在触点存有电流穿过时,由于存有导体电阻和碰触电阻,触点将可以咳嗽,当其咳嗽少 于一定音速时,将毁坏接插件的绝缘,构成触点对表面镀层的软化,从而引致故障的发生。因此,必须管制额定电流,事实上也就是必须管制接插件内部的温升不少于设计的规定值。 3.碰触电阻 接插件的接触电阻指标指的是触点电阻,它包括接触电阻和触点导体电阻。通常,触 点导体电阻较小,因此触点电阻在很多技术规范中被称为接触电阻。其次,在连接小信号 的电路中,要注意接触电阻指标的测试条件,因为接触表面会产生膜层电阻。当膜层厚度 增加时,电阻迅速增大,使膜层成为不良导体。但膜层在高接触压力下会发生机械击穿, 或在高电压、大电流下发生电击穿。在某些小体积的插接件设计中,接触压力相当小,使 用场合仅为ma级或mv级,膜层电阻不易被击穿,可能影响电信号的传输。在gb5095中 的接触电阻测试方法之一――“接触电阻-毫伏法”规定,为了防止接触件上绝缘薄膜被 击穿,测试回路的开路电动势的直流或交流峰值应不大于20mv,直流或交流试验电流应不大于100ma,这是一种低电平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因此有此项要求的选择者,应选用低 电平接触电阻指标的插接件。4.屏蔽性 在现代电气电子设备中,由于元器件的密度及它们之间有关功能的日益减少,对电磁 干扰的管制也明确提出了严苛的建议。因此,密著件往往用金属壳体半封闭出来,以制止 内部电磁能电磁辐射或受外界电磁场的阻碍。在低频时,只有磁性材料就可以对磁场起至 显著屏蔽促进作用。此时,对金属外壳的电连续性存有一定的规定,也就是外壳碰触电阻。5.安全参数 1)绝缘电阻绝缘电阻主要受绝缘材料、温度、湿度、污损等因素的影响。插 接件样本上提供更多的绝缘电阻值通常都就是在标准环境下的标称值。在某些环境条 件下,绝缘电阻值可以存有不必程度的上升。另外必须特别注意绝缘电阻的试验电压值。 根据绝缘电阻(mω)=提在绝缘体上的电压(v)/泄漏电流(ua),施予相同的电压就存 有相同的结果。在密著件的试验中,施予的电压通常存有10v,100v,500v三档。 2)耐压耐压主要受触点间距、爬电距离、几何形状、绝缘体材料以及环境温度、湿 度和大气压力的影响。

接插件通用技术规范

接插件通用技术规范(自发布日起试行1个月) XX集团洗衣机事业部

接插件通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插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不超过l000V,频率不超过1000Hz,或其直流额定电压不超过500V的扁形快速接插件,这种接插件由插片和与之配套的插套组成,是作为设备或元件的装入式部件或整体式部件或作为独立单元在电气上连接铜导线的,其插片标称宽度为2.8mm、4.8mm、6.3mm(0.110in,0.187 in、0.250 in),厚度公差为标称厚度0.5±0.02mm,0.8±0.02mm。其所连接的铜导线可以是横截面 积不超过4mm2 (AWG线规号码不小于10)的软导线或硬的绞股导线,也可以是横截面积不超过2.5 mm2(AWG 线规号码不小于14)的单芯硬导线。本标准同时适用于塑壳扁形端子,这种塑壳端头由一个塑壳插片和一个与之配套的塑壳插套组成,是作为设备或元件的装入式部件或整体式部件,其塑壳插片标称型号为1孔、2孔、3孔、6孔、8孔、9孔等。 本标准适用于美的集团洗衣机事业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 780:1997) GB/T 2421.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 2423.10 环境试验第2-6部分:试验试验Fc:振动(正弦)(idt IEC 68-2-6) GB 2423.17 环境试验规程第2-11部分:试验试验Ka:盐雾(idt IEC 68-2-11) GB 2423.22 环境试验规程第2-14部分:试验试验N:温度变化(idt IEC 68-2-14) GB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4210 电工术语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GB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 355-1) GB/T5095.1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1部分:总则 GB/T 5095.2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二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idt IEC 512-2) GB/T5095.4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4部分:动态应力试验 GB/T5095.5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撞击试验(自由元件)、静负荷试验(固定元件)、寿命试验和过负荷试验

接插件技术规范

编号:(由标准化人员填写) 接插件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由标准化人员填 写) 编写部门:电子工程室 编写人:** 修订次日期修订内容描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器件使用的接插件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接插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2 轻柴油 GB 484 车用汽油 GB 11118.1 矿物油和合成烃型液压油 GB/T 11121 汽油机油 JT 225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安全使用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一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 417.3-2001 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4-2001 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7.5-2001 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DIN 40 046 第 11 部分通信工程电子元件和设备的气候环境和机械测试;测试 K:腐蚀性空气环境 3 术语 3.1 电线附件 电线和插头或插座之间持久的连接物,例如:压接、绝缘替代、焊接等。 3.2 接插件 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3 插头 插入插座可完成电气连接的接插件(公端子),外形类似针状。(见图1) 3.4 插座 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插接件(母端子),外形类似钳状。(见图2) 3.5 锁定插座 具有自锁和人工解锁功能并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的插座。 3.6 锁销 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继而锁定插头的插座凸出部分。 3.7 二次锁紧 插接器有两处锁止结构将其插头或插座锁定在护套内。 3.8 插接器 把一个或多个端子通过塑壳和辅件连接起来的组装品,完成电气连接的功能。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单芯)技术规范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单芯)技术规范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定义 (2) 4 、职责分配 (2) 5 、流程图 ........................................................ . (2) 6 、程序内容 ..................................................... .. (2) 6.1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技术参数要求 (3) 6.1.1 高压连接器性能要求 (4) 6.1.2 高压连接器技术参数要求 (4) 6.2 高压连接器结构设计要求 (5) 6.2.1 高压连接器插座中接触件与动力电池主电路连接端设计要求 (7) 6.2.2 高压连接器插座固定于箱体面设计要求 (7) 6.2.3 高压连接器插座与插头连接触件设计要求 (7) 6.2.4 高压连接器插件的绝缘防触摸设计要求 (8) 6.2.5 高压连接器的保护壳体设计要求 (8) 6.2.6 高压连接器的防呆设计要求 (8) 6.2.7 高压连接器的防呆设计要求 (8) 6.2.8 高压连接器的高压互锁设计要求 (9) 6.2.9 高压连接器的温控互锁设计要求 (9) 6.2.10 高压连接器的动力线缆设计要求 (9) 6.2.11 高压连接器的互换性设计要求 (9) 6.3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检验标准要求 (11) 6.4供应商送样承认要求 (13) 7、相关文件 (13) 8、相关记录 (13)

6.1 动力电池高压连接器技术参数要求 6.1.1 高压连接器性能参数要求 连接器的电气性: 接触电阻、绝缘电阻、外壳电连续性、屏蔽性、耐电压、额定电流、温升。 连接器的机械性能: 插入力、分离力、接触件保持力、锁紧机构保持力、线缆抗拉强度、震动、冲击、位移、使用寿命。 连接器的环境性能: 高温、低温、潮湿、低气压、防水、防沙尘、浸油、盐雾、霉菌、耐老化。 6.1.2 高压连接器技术参数要求 基于连接器的上述特性集合目前市场电动车的实际情况,对所有高压连接器的性能作如下技术要求,以保证动力电池在汽车运行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额定电压:DC 1000V 额定电流:300A、400A、500A 温升≤55K 耐电压:DC 5000V 绝缘电阻:≥5000MΩ (常态),≥200MΩ (湿热) 接触电阻:≤0.67mΩ 工作温度:-40℃~125℃(特殊情况除外) 相对湿度:95%(40℃时) 防护等级:IP67 阻燃等级:UL94 V-0 盐雾等级:10 级,金属表面无缺陷 振动:频率为 55~500HZ,加速度为 150m/s²(三个相互垂直方向)每方向各 2小时,电流瞬断时间不超过 1 μ s 冲击:频率为 10~40HZ,加速度为 300m/ s²(三个相互垂直方向)经 1000次以上,瞬断时间不超过 1μ s 机械寿命:1000 次以上 材料要求符合 RoHS 要求,部分线束及连接器需要屏蔽功能,要求连接器需要外壳具有良好的电连续性。 高压连接器其它标准要求: A.稳定的接触电阻;

电连接器安全要求技术标准(IEC61984:2008中文版)

电连接器安全要求技术标准2011-11-15发布2011-11-15实施

前言 本标准为电连接器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符合相关电子、电气、家电、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要求而制定,该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规定,参照国际、国内标准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公司产品的技术特点编制而成。用以指导本公司设计、生产和交货、检验之依据。 本标准主要参照IEC 61984《Connectors-Safey requirements and tests》的编写格式,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部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苏州工业园区丰年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苏州工业园区丰年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晖、侯文宇 本标准于2011年11月15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有效期限为三年。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 4 技术信息(电气额定值)…………………………………………………………………… 5 分类……………………………………………………………………………………….. 5.1 一般要求……………………………………………………………………………… 5.2 防电击分类…………………………………………………………………………… 5.3 连接器形式分类……………………………………………………………………… 5.4 连接器附加特性分类………………………………………………………………… 6 结构和性能要求…………………………………………………………………………… 6.1 一般要求……………………………………………………………………………... 6.2 标志和识别…………………………………………………………………………… 6.2.1 识别…………………………………………………………………………… 6.2.2 标志…………………………………………………………………………… 6.2.3 接触件位置标识……………………………………………………………… 6.3 防误配合(非中间配合)……………………………………………………………… 6.4 防电击………………………………………………………………………………… 6.4.1 带电部件不可触及………………………………………………………….. 6.4.2 无外壳连接器防触电保护要求…………………………………………….. 6.4.3 插合分离操作时的防触电保护…………………………………………….. 6.5 保护接地……………………………………………………………………………… 6.5.1 保护接地(PE)连接件先通后断…………………………………………… 6.5.2 无外壳连接器防触电保护要求……………………………………………… 6.5.3 到保护接地接触件连接的可靠性…………………………………………… 6.5.4 保护导体的连接……………………………………………………………… 6.6 端子和连接方式……………………………………………………………………… 6.6.1 一般要求……………………………………………………………………… 6.6.2 导体横截面积的型式和范围………………………………………………… 6.6.3 电气连接的设计……………………………………………………………… 6.7 互锁……………………………………………………………………………………. 6.8 抗老化………………………………………………………………………………… 6.9 一般设计要求………………………………………………………………………… 6.9.1 定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