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五氯酚(钠)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五氯酚(钠)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五氯酚(钠)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五氯酚(钠)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编号:SM-ZD-59178

五氯酚(钠)中毒的危害及

预防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五氯酚(钠)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概述

五氯酚的纯品为白色单斜晶体,工业级呈暗灰色至棕色。熔点191℃。沸点310℃。

五氯酚钠工业晶为浅黄色鳞片状晶体,有臭味,易溶于水、醇和丙酮,不溶于苯和石油。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主要用作木材、皮革、纺织品、纸张和绳索等的防腐剂,甘蔗、菠萝和稻田的除草剂,并用于杀灭真菌、白蚁、钉螺等。在五氯酚(钠)的生产、运输和应用过程中,均可有职业接触机会。

五氯酚<钠)属高毒性。急性中毒引起呼吸加快、高热、血压升高、震颤等,导致死亡。除全身作用外,对皮肤、眼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直接接触后可引起局部损害。慢性接触可引起肝损害。五氯酚尚有免疫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癌性。

3.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几乎全为接触工业级五氯酚(钠)所致,以高温季节多见。主要侵入途径为经皮肤大量吸收,其次是呼吸道吸人,亦有因误饮污染水发生中毒。

急性中毒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早期症状为乏力、多汗、发热、烦渴,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和四肢酸痛等。严重者体温骤然升至40℃以上,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呼吸增快、心动过速、意识模糊或昏迷、肌肉呈

强直性痉挛或抽搐,往往数小时内死于循环衰竭。部分重度中毒者可发生心、肝、肾损害,表现为心肌明显受损、肝功能异常和出现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

皮肤污染后,局部可有轻度疼痛、发红、水泡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吸入中毒者尚可有眼部疼痛、流泪、咽喉部不适、咳嗽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口服者可有口、咽部烧灼感。

(2)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工人出现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的情况增多,结膜炎、鼻窦炎和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可增高。国外尚有接触五氯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周围神经病等报道。4.救治原则与其他处置

无特殊解毒剂,主要采用对症和支持治疗,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发病早期的及时急救处理为抢救成功的关键。

①重度者应立即脱离现场,脱去受污染的衣物,迅速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眼睛沾污后,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以上。误服者可给予催吐、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并用盐类泻药导泻。

②采取一切措施阻止体温骤升,尤其在发热早期即应积极降温,如物理降温、冬眠疗法等。

③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酸中毒。

④重度中毒应早期、适量、短程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能量合剂,也可试用换血疗法。

⑤积极防治并发症,如脑水肿、抽搐和焦虑可分别服用

甘露醇、苯妥英钠和安定等。

⑥巴比妥类药物有增毒作用,阿托品类可抑制出汗和阻止散热,均应禁用。水杨酸类退热药可增加五氯酚的毒性,不宜应用。

5.预防安全与劳动保护

生产、运输和应用五氯酚及其钠盐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穿戴不透水工作服、防护手套和鞋袜等,以避免皮肤接触。在进食、饮水和吸烟前必须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双手和脸部,工作完毕下班后应淋浴并更换工作服。对职业接触五氯酚者应做就业和定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肝、肾器质性疾病,皮肤过敏性疾病及全身广泛皮肤病应列为职业禁忌证。妊娠、哺乳期妇女不宜接触五氯酚。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常见食物中毒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常见食物中毒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常见食物中毒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什么叫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WHO(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物中毒;我国对食物中毒下的定义是:“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常表现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其它症状可能有发热、头晕等)。 3、潜伏期(食入食物至出现症状)一般较短,发病较急,病程因致病因素的各类和中毒者的个体差异而长短不一,但一般较短。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约有数亿人因食物污染而发病,发病率为5%~10%。我国平均每年有近5万人因食物中毒而使健康受到损害,有300多人因食物中毒死亡。发生食物中毒后,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发烧、头痛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因此而致残致死。特别是由于一些非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和个别不法分子在食品中投毒的犯罪行为,常会造成致人伤残和死亡的严重后果。 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般把食物中毒分为四类,即: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和人为投毒事件的发生,以及食品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的情况有所增多,化学性食物中毒也逐渐增多。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哪些 1、被致病菌或致病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品。 2、外观与食品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如毒蘑菇)。 3、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鱼、四季豆、豆浆等)。 4、由于贮存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中毒物质的食品(如发芽马铃薯、霉变粮食等)。

2021年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四类: 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治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场所通风设备及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

开或减少热辐射;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为员工提供阴凉的休息地方 (4)应有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 (5)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作业人员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报告,班组长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 (7)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 2、有毒物品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用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

气相色谱法-五氯酚测定(环境监测岗专业考试)

(五)五氯酚 分类号:W12-4 一、填空题 1.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五氯酚时,用0.1mol/L的碳酸钠溶液反萃取能消除 和的干扰。 答案:有机氯化合物(六六六、滴滴涕等) 多氯联苯类 2.《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8972—1988)适用于测定水中五氯酚 和。 答案:五氯酚钠 3.采集含有五氯酚的样品时,应在水样中加入和,并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防止五氯酚的分解。 答案:0.1%硫酸(H2SO4) 0.5%硫酸铜(CuSO4) 4.《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8972—1988)测定水中五氯酚时,实际上是测定其衍生物。 答案:五氯苯乙酸酯 二、判断题 1.《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8972—1988)适用于所有水样中五氯酚的测定。(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仅适用于地表水中五氯酚的测定。 2.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五氯酚时,配制任意浓度的五氯苯乙酸酯(PCP-OAC)-正己烷标准溶液均可用于单点外标法定量。(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五氯苯乙酸酯(PCP-OAC)—正己烷标准溶液的浓度应与被测样品浓度接近。3.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五氯酚时,水样应在低温、暗处保存且不能超过24h。(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水样应收集在棕色瓶中,每100m1水样加入1ml 10%硫酸溶液和0.5g硫酸铜,于4℃暗处存放且不能超过24h。 三、选择题 1.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五氯酚用检测器。( ) A.FPD B.ECD C.FID D.NPD 答案:B 2.《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FF 8972—1988)使用的填充色谱柱固定相 为,也可以用DB-5等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

04 五氯酚的污染现状及其转化研究进展_王旭刚

第8期五氯酚的污染现状及其转化研究进展 王旭刚,孙丽蓉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 洛阳471003) 摘要:20世纪80年代起五氯酚已被禁止生产和使用,但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在介绍了五氯酚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五氯酚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吸附是可逆的,但吸附的富集浓缩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前处理手段。化学氧化措施对五氯酚的去除效果较好,反应速度较快,但处理成本较高,且容易形成强致癌污染物。生物措施处理成本低,降解产物安全,但去除效果相对较差。还原脱氯比较适合污染的原位治理,且处理成本较低。土壤粘粒及铁氧化物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研究使利用土壤特性处理五氯酚污染土壤及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成为可能。五氯酚污染处理方法互有长短,不同处理方法的联合应用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 关键词:五氯酚;吸附;生物转化;氧化转化;还原转化中图分类号:X1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504(2009)08-0093-08 Pentachlorophenol Pollution :Status Quo and Studies on Its Degradation and Fate WANG Xu-gang ,SUN Li-ro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China ) Abstract :Production and use of pentachlorophenol (PCP )have been prohibited ever since 1980s ,but its environmental problem still exist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llution caused by PCP residue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its degradation and fat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Technologies of treating PCP with physical sorption ,chemical oxidation and biological degradation are compared regard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and degradation products related to their toxicity. Key words :pentachlorophenol (PCP );adsorption ;biotic transformation ;oxidation ;reduction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五氯酚及其钠盐被用 作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和木材防腐剂在全球范 围内广泛使用。 在我国,还被长期用于消灭池塘、稻田内寄生血吸虫的宿主钉螺,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环境上的问题,尤其是对地下水的污染严重。通常条件下,五氯酚不易被氧化,也难于水解,挥发性很低,难以通过空气迁移。这也是我国红壤资源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另外,五氯酚有蓄积作用,在高有机质含量的酸性土壤或沉积物上具有很高的吸附性,强烈地吸附在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通过生物富集而进入食物链,产生生物毒性[2-3]。其生物危害性和其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降解等规律也一致是研究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在五氯酚的转化降解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在五氯酚污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近期研究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为进一步研究五氯酚的转化与降解提供参考。 1五氯酚的一般性质 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 ,PCP ,C 6Cl 5OH )是一 种常见的易电离、难溶于水的氯代芳香族有机污染物,曾被广泛用作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和木材防腐剂[2], 通常条件下,五氯酚不被氧化,也难于水解。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PCP 可离解成离子态形式,而在酸性溶液中,它仍以分子态为主[3]。碱性介质和高温条件下,五氯酚会生成八氯二苯并对二英。在高有机质含量的酸性土壤或沉积物上具有很高的吸附性,且能被植物吸收,通过生物富集而进入食物链。IARC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五氯酚列为第2B 组致癌物[3]。在毒理学中属中等毒性,中毒后因交热和心力衰竭可引起死亡。 五氯酚可以经过吸入、食入或经皮吸收。五氯酚本身可引起动物硫转移酶的抑制以及甲状腺分泌的减少。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造成免疫和内分泌紊乱[2],并引起头痛、 疲倦、眼睛、粘膜及皮肤的刺激症状、神收稿日期:2008-06-30;修回2008-08-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577001);河南科技大学科研启动基金(09001270)作者简介:王旭刚(1978-),男,博士,主要从事土壤化学方面研究,(电子信箱)nywxg@https://www.docsj.com/doc/a916563881.html, 。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第32卷第8期2009年8月 Vol.32No.8 Aug.2009 叶恶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80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 场急救处理(正式版)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氰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理化性质:为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 氰化氢气味,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 苯,稳定。 危险特性:不燃。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 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 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 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主要用 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

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业。 二、氰化物中毒机理临床表现 氰化物进入人体后迅速离解出氰基(CN-),氰离子在体内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3+)结合,并阻碍其被细胞色素还原为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2+),结果就失去了传递氧的功能,引起组织缺氧,导致组织内窒息。诊断依据为: 1、人在吸入高浓度气体或吞服致死剂量氰化钠时,即可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2. 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现乏力、头昏、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心慌、意识障碍等表现,甚至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 3. 严重中毒非瞬间死亡者,其临床表现可分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和麻痹期,但由于病情进展快,各期往往不易区分。

职业病危害分类大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二)煤尘(煤矽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三)石墨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四)炭黑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五) 石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六) 滑石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七) 水泥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八) 云母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九) 陶瓷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 (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十一) 电焊烟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十二) 铸造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十三) 其他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物质类: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 (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四)镉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五)铍及其化合物 铍病 (六)铊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七)钡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八)钒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一)铀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 (十二)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 (十三)氯气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 (十四)二氧化硫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 (十五)光气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光气中毒 (十六)氨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氨中毒 (十七)偏二甲基肼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偏二甲基肼中毒 (十八)氮氧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氮氧化合物中毒 (十九)一氧化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 (二十)二氧化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二氧化碳中毒 (二十一)硫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硫化氢中毒 (二十二)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二十三)氟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工业性氟病 (二十四)氰及腈类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二十五)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四乙基铅中毒 (二十六)有机锡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机锡中毒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1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职业病。 2、适用范围 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危害的状态一般有:尘危害、毒气危害、噪声危害、辐射危害、高温危害等。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危害的根源主要来自:粉尘作业、化工生产、各种有机物的接触性作业、燃烧过程、机械性振动、危险品操作、电磁辐射等等,甚至生活中的吸烟、使用热水器和采暖不当、非环保家庭装修、不良饮食习惯等都会造成对健康的危害。与本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职业病的主要种类、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如下:防尘 生产车间的粉尘主要是含游离的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材料试验工、平刨机工、金

属除锈工、电(气)焊等工种。 主要除尘防护措施如下: (1)在车间内设置淋浴设施,供下班工人等及时清除身体外部的粉尘; (2)石棉尘、电焊烟尘的除尘措施:在主要工作区域内安装吸尘装置,将飞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吸走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滤尘器内的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中进行沉淀,并定期进行清理。 (3)木屑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械的粉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储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 ,并对储料仓进行定期清理。 (4)金属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机械上尘源部位加吸尘罩,用抽风机或通风机将粉尘抽至集料袋中,统一集中处理。 (5)提高车间内通风系统的控制效果,设计合理,通风良好。(6)消除二次尘源,即及时对地面、机械设备的积尘进行清扫、擦洗,不宜水冲时,采用真空清扫的方法,真空清扫装置有集中式和移动式两种。 防毒毒害物质在其生产、储运、加工、使用过程中,在失控状态下,若其数量超过临界值时,就可能酿成突发性恶性事故,而在通常情况下,因防护不力或长时间危害接触者,导致严重的机体损伤乃至造成死亡或遗害后代。车间生产性毒物主要包括铅、锰、苯、二氧

水质五氯酚的测定藏红T分光光度法(精)

FHZHJSZ0034 水质五氯酚的测定藏红 T 分光光度法 F-HZ-HJ-SZ-0034 水质藏红 T 分光光度法 l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含五氯酚工业废水以及被五氯酚污染的水体中五氯酚的测定0. 5mg/L 最低检出浓度为 0.01mg/L ′ó??ó???·Dμ?·óààoí????é???μè?éè???·?à? ?éó?2?oìT 生成紫红色络合物置于波长 535nm 下 3 试剂 本方法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所用的水指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去离子水化学纯 T 染料 3.4四硼酸钠 (Na2B 4O 7 3.5 10 3.6 无水硫酸钠 1. 70g/mL(85. 0

3.8硫酸铜溶液 3. 9甲基橙指示剂溶液 (methyl orange 3.10 五氯酚贮备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3.510mLè?oóê1??è?2?èü?aoó2¢ó?????êí?á±ê?????¨?è?a1.000mg/L±ü1a±£′? ?ó???á±ê?? 临用时配制 19. 1g 四硼酸钠 (3.4共溶于水中稀释至 1.000mL ?úè¥óD?ú?à 为止 [以乙酸异戊酯 (3.3为参比液 ] 4仪器 4.1 500mL全玻璃磨口蒸馏器 4.3 分光光度计 5 试样制备 5.1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后应即时加磷酸 (3.7酸化至 pH4以下并加入适量硫酸铜 (1g/L 5.2 样品运输及保存 样品存放在硬质玻璃瓶中因五氯酚能被光降解 1 存 6操作步骤

6.1 空白试验 最大试份体积为 100mL 时 取水 100mL 6.2 测定 6.2.1 预蒸馏 取 200mL(或取适量稀释至 200mL 试样补加 25mL 水 再加 2~3滴甲基橙指示剂溶液 (3.9è?2é?ùê±ò??ó1y?ò2??ó?ò2??ó?óèè??áó 6.2.2 显色 取馏出液 (6.2.1100.0mL于 250mL 分液漏斗 (4.2中硼酸盐缓冲液 (3.125mL 6.2.3 萃取 准确加入乙酸异戊酯 (3.310.0mL于分液漏斗中静置 15min ?óè??T??áò?á??(3.60.3~0.5g用滤纸擦干漏斗颈管内壁 直接放入 20mm 的比色皿中 以空白试验 (6.1为参比液 6.3 校准 6.3.1 校准系列的制备 于一组 7个分液漏斗 (4.2中依次加入 00.502.00 5.00mL 五氯酚使用溶液 (3.11 按 6.2.2~6.2.4程序进行测定

职业中毒案例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问题]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为什么怀疑该病员疾病与职业有关?应采取哪些步骤证实这种关系?该医师为什么不采取这些步骤进行病因学诊断?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 [问题] 3.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如是何证实你的想法? 4.该院医师为什么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推测其后果如何? 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问题] 5.试述职工卫生工作中三级预防的范畴。乡党委和厂领导组织工人体检属哪一级预防?

6.乡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意义是什么? 此后,县卫生防疫站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等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用胶水粘合→缝制→制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每日消耗苯9kg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100mg/m3)的36倍。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其卫生标准比甲苯低2.5倍,为40mg/m3,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 经体检确诊为苯中毒者共18例,其中包括生前未诊断苯中毒的死亡者一例。制帮车间14例,其中重度慢性苯中毒者7例。病例分析如下(实习表7-1): 实习表7-1 某皮鞋厂慢性苯中毒患病率分布 全厂 制帮车间 配底及其他部门男工女工合计男工女工合计男工女工合计总人数37 37 74 6 15 21 31 22 53 慢性苯中毒人数患病率(%)8 10 18 5 9 14 3 1 4 重度慢性苯中毒人数患病率(%)2 5 7 2 5 7 0 0 0 [问题] 7.简述慢性苯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8.完成实习表7-1的统计分析。 9.如何衡量该事件的严重程度? 10.欲了解发生此事件中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还需作哪些调查?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一般在进食后1-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 近几年学校常见的集体有毒动植物中毒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等。因学生误食有毒动植物导致的中毒有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蓖麻籽中毒、马桑果中毒等。 四、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完整版)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 1 、职业中毒 a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 电池,油漆、喷漆等 ) 。 b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 电焊)。 c、硫化氢中毒 ( 下水道作业工人 ) 。 d、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e 、甲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f 、二甲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g 、汽油中毒 ( 驾驶、汽修、机修等 ) 。 h 、氯乙稀中毒 ( 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 。 2 、尘肺 a 、水泥尘肺 ( 水泥库、装卸 )。 b 、电焊工尘肺 ( 电焊、气焊 )。

3 、物理因素职业病 a 、中毒 ( 露天作业 )。 b 、局部振动病 ( 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 。 4 、职业性皮肤病 a 、接触性皮炎 ( 中国漆 )。 b、电光性皮炎 ( 紫外线 ) 。 5 、职业性眼病 a 、化学性眼部烧伤 ( 酸、碱、油漆 ) 。 b 、电光性眼炎 ( 紫外线、电焊 ) 。 c 、职业性白内障 ( 含放射性白内障 ( 激光)) 。 6 、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 a 、噪声聋 ( 铆工、校平、气锤 ) 。 7 、职业性肿癌 a 、苯所致白血病 ( 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 。 8 、其它职业病 a 、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 ( 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 。 b 、金属烟热 ( 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 。 c 、职业性哮喘 ( 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 有害因素分类主要危害次要危害危害的主要工作 粉尘 水泥尘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中毒应急处理指南 氰化物一一是指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 氰化物在工业活动或生活中的种类甚多,如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锌、乙腈、丙烯腈等。一些天然植物果实中(像苦杏仁、白果)也含有氰化物。 氰化物——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 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本文探讨在出现氰化物中毒、泄漏时应如何开展紧急救援行动的问题。 氰化物中毒 1. 接触途径氰化物可经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接触、食入等方式侵入人体。 所 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经肺吸收。氰化物经皮肤、粘膜、眼结膜吸收后,会引起刺激,并出现中毒症状。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经过胃肠道吸收。 2. 中毒症状氰化物中毒者初期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进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和死亡。急性吸入氰化氢气体,开始主要表现为眼、咽、喉粘膜等刺激症状,高浓度可立即致人死亡。经口误服氰化物后,开始主要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头昏、前额痛、乏力、胸闷、心悸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抽筋、大小便失禁,最后死于呼吸麻痹。若大量摄入氰化物,可在数分钟内使呼吸和心跳停止,造成所谓“闪电型”中毒。 3. 应急处理 (1 )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若怀疑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现场救援时,救援人员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肤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2)病人救护 立即把中毒人员转移出污染区。检查中毒者呼吸是否停止,若无呼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20页)

目录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预防 ※高温作业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预防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一、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有些企业在进行原料破碎、过筛、搅拌装置等过程中,常常会散发出大量微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很久而不落下来,这就是生产性粉尘。 二、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 另外,粉尘还会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鼻炎、咽炎、喉炎。 三、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隐匿性比较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气喘、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咳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四、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 1.技术措施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

湿式作业:如果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 2.卫生保健措施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水质 五氯酚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08年3月

目 次 1、目的和意义 (2) 2、任务来源 (2) 3、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2) 4、国内外标准概况 (3) 5、新旧标准的异同 (4) 6、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4)

水质 五氯酚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编制说明 1、目的和意义 五氯酚及其钠盐由于具有杀虫、杀菌和除草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水稻除草剂,纺织品、皮革、纸张、木材的防腐剂和防霉剂。它对于真菌、白蚁、钉螺等有歼除功效,并能防止藻类和粘菌生长。我国将五氯酚作为首选的灭钉螺化学药物已经使用几十年,每年的喷洒量约为6000吨。 由于五氯酚的毒性高,对环境的危害较大,它被我国、美国等国家列入水中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等均规定了五氯酚的标准值。 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的水中五氯酚的监测分析方法,对了解水环境的质量,保护水质环境安全,保障公众饮水安全,研究水体中五氯酚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任务来源 为落实“十一五”期间需要制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任务,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下达了《水质 五氯酚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由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项目统一编号为899号。 3、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3.1基本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是既参考国外最新的方法技术,又考虑国内现有监测机构

有关氰化钠使用的安全教育内容及要求

氰化钠安全教育内容及要求 一、氰化钠的危害性: 氰化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从呼吸道吸入氰化氢气体或含氰化物的粉尘,二是通过口腔进入胃中,此时口腔粘膜和胃肠道吸收,三是破损的皮肤与氰化物接触直接进入血液,潮湿的皮肤与高浓度的氰化物接触时,也会吸收氰化物导致中毒。 1、吸入氰化氢气体的危害 氰化钠是我矿黄金生产的必需品,有剧毒,对人及动物的危害性很强,其特点是毒 性大、作用快。尤其是氰化氢剧毒气体的作用极为迅速。在氰化氢浓度高(0.1mg/L)的空气中,人将立即死亡或速死。在氰化物为中等浓度时,人在2~3分钟内就会出现初期症状,大多数情况下,在1小时内死亡,有时也有在24小时后才出现死亡的刺激皮肤和通过皮肤吸收,亦有生命危险。在高温下,特别是和刺激性气体混合而使皮肤血管扩张时,由于容易吸收HCN,所以更危险。 2、误服氰化钠的危害。 误服0.1克氰化钠就可使人立即死亡,0.2克氰化钠就可以毒死一头大象。牛一次摄入氰化物的致死量为0.39~0.92g,羊为0.04~0.10g,马为0.39g,狗为0.03~0.04g, 3、吸入微量粉末或者皮肤长时间接触的危害 吸入微量粉末,或者皮肤长时间接触也可导致中毒,特别是皮肤有伤口或擦破时会严重中毒。 4、人对中低浓度氰化氢气体(HCN)的反应 HCN浓度(ppm)发生的反应 5~18 头痛、眩晕 5~13 疲劳、头痛、无力、手、脚震颤并疼痛、恶心 4.2~12.4(平均8.3) 头痛、虚弱、嗅、味觉改变,喉头刺激、恶心、呕吐、呼吸加快 2~8(平均5) 甲状腺增大,血尿SCN-含量增加,但仍低于吸烟者 5、由于氰化物中毒途径的不同,导致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氰化钠中毒对人生理系统的危害 ①神经系统 由于CN-可使神经纤维蜕髓鞘现象和脑组织坏死及空泡变性等退行性病变发生,所以可出现头痛、眩晕、注意力分散、健忘、无力、睡眠障碍、视力减退并出现五彩视、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还可发生热带性神经病变,弥漫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侯群。由于视神经萎缩,神经性耳聋及影响骨髓感觉神经而引起共济失调等,如患烟草性弱视神经萎缩等疾病。 ②呼吸和消化系统 咳嗽、呼吸急促、有窒息感。嗅觉和味觉改变,恶心、呕吐、胃灼热感及胸腹都有压迫感。异氰酸酯类可引起过敏性哮喘。这类症状休息后大部分可消失,严重者还发生胃炎和肝脾肿大。 ③心血管系统 ④心动过速或过缓、心悸、心前区疼痛、血管紧张力降低及血循环变慢,心音低钝,血压普遍降低,部分人可出现心电图变化。 ⑤肌肉和皮肤

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28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 识(正式版)

职业危害与职业中毒常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粉尘致病 1、呼吸系统:长期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引起其病理改变,尘肺、粉尘沉着症和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其中尘肺是我国危害接尘工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吸入铅、砷、锰等粉尘能在呼吸道粘膜上溶解并很快吸收,导致中毒。 2、皮肤等局部:粉尘还可引起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沌;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3、矽肺病人常见症状与体征:肺的代偿功能很强,矽肺患者可在相当时期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X

线胸片上已呈现较典型的矽肺影像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有并发症时,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咯痰等症状和体征,并逐渐加重,但并不特异,轻重程度与胸片上改变程度不一定平行。 4、矽肺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结核,另外还有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矽肺和并发症有互相促进作用,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进展加剧,甚至死亡。 二、职业中毒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形式有原料、中间产品、辅助材料、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夹杂物等,其形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其次为经皮肤侵入;由消化

餐饮服务食物中毒防范措施总结

餐饮服务食物中毒防范措施 范志松 (2015-09-25) 前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倍受社会和百姓关注。 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各地要按照习总书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餐饮业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的未端,食物种植和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等各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均可以累积到餐饮消费环节。?因此,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保障公众餐饮消费安全,是我们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第一部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一般概念 ?一、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二、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事故。?三、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四、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一般概念 ?五、食品污染,是指食品中含有外来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和含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质食物四大类。 ?第一类生物性污染,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以及苍蝇、蟑螂、鼠害等对食品或饮用水造成的污染,是食品安全重中之重。如甲肝病毒、戊肝病毒、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嗜盐菌、金葡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第二类化学性污染,指由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餐饮食 品造成的污染。如蔬菜水果受到农药污染,织纹螺受到赤潮毒化,水发产品受到甲醛污染,花生、玉米、黄豆、小麦、大米等粮食作物发生霉变受到黄曲霉毒素B1污染 ?第三类物理性污染,来自某些非化学性杂物。如杂质、砂粒、金属等。 ?第四类含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质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四季豆、黄花菜、发芽马铃薯、含组胺鱼类等天然有毒有害食物。 ?餐饮食品及其原料一旦受到污染,或食用含天然有毒有害物,就极有可能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表现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或者远期危害 第二部分 餐饮服务行业特点与风险 ?餐饮服务,是指通过即时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性活动。据此定义,界定餐饮服务必须具备六个要素:即时加工、销售、服务+食品、场所、设施。根据餐饮服务法律定义,餐饮服务行业有以下四个特点: ?其一,餐饮业(包括食堂)处于食品的下游,其制售过程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工序复杂,品种多、供餐集中,员工流动性大,食品安全风险高,是食物中毒的高发行业。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四类: 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治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场所通风设备及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开或减少热辐射;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为员工提供阴凉的

休息地方 (4)应有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 (5)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作业人员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报告,班组长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 (7)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 2、有毒物品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用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3)根据毒物的特性,选择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