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龙慧

内容摘要:桃花扇是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剧中的人物也是个性独立的人, 其中又以李香君的人物性格最为鲜明。李香君是以卑微的身份形象出现,但是她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在卑微的伶人身上闪烁着忠魂义胆的光辉。本文分析了明清传奇剧桃花扇的女主人公李香君的艺术形象。主要从李香君性格中的坚贞纯洁名族气节以及其牺牲精神几个层面,分析了李香君完美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李香君;桃花扇;忠魂义胆

引言

《桃花扇》它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它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用作者孔尚任的话说,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她出身低微,但多才多艺、美丽聪慧的妓女,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正义立场。她敢于直接卷入了政治斗争漩涡。在尖锐的斗争中,她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使得她显现出了与一般歌妓有别的高尚品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妇女身上最为珍贵的东西。

究其根本,李香君魅力人格从何而来?一名青楼女子如何拥有了如此让人敬仰的品德和气节?李香君这个人物形象是怎样从一个十六岁的青涩女子逐渐融入家国天下并逐渐展现自己独特人格魅力?这个过程中,除了其自身的道德品德和人格魅力外,她生活的明末时代的大背景和环境、以及身边的人对其影响也是绝对不可以被忽视的。

一、李香君的忠贞

李香君本是秦淮河畔名妓李贞丽的假女,就是老鸨为自己培养的赚钱的工具。她们没有人格、尊严、自由,他们的一切全部由假母来安排。而李香君确不甘于此,她拥有那个时代最可贵的坚贞。在她的形象中,坚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性格。不管李香君在什么环境,节操始终坚定不变。

爱情历来是中国戏曲中的一大主题,《桃花扇》也不例外。故事中李香君同侯方域的爱情是一条明线,它起到穿插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使整个故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主要体现在《拒媒》、《守楼》、《寄扇》几出中。为躲避阮大

铖的迫害,侯方域无奈投奔史可法,迫使与李香君分离。在阮大铖的设计下,将李香君被强“嫁”给奸臣曹仰。出于无奈,杨龙友充当媒人,他认为烟花女子不可能守情不移,因此《拒媒》中对李香君有这样一段描述[1]:

【锦上花】似一只雁失群,单宿水,独叫云,每夜里月明楼上度黄昏。洗粉黛,抛扇裙,罢笛管,歇喉唇,竟是长斋绣佛女尼身,怕落了风尘。

出乎他意外的是,李香君并不像一般的歌妓,她对侯方域痴情守节,誓死不渝。她的态度十分坚定:

奴家已嫁侯郎,岂肯改志……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奴便终身守寡,有何难哉,只不嫁人。

无奈之举,杨龙友只能作罢。上面对李香君的描述与李香君的坚毅的态度形成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及个人的气节。

李香君视死如归地捍卫爱情和尊严,突出地表现在《守楼》一出中。田仰欲强“娶”李香君,杨龙友前来劝婚。这是李香君的态度更加强硬:

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忍寒饥,决不下这翠楼梯。

说罢,以头撞地欲自杀。她这种激烈的行为,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在据理力争无果之后,他以死来守护对婚姻的忠贞。她以血的代价换来所有人对她的尊重,最终才得以“保住这无暇白玉身”(《寄扇》)。

李香君用鲜血和真诚来捍卫自己的爱情,是封建礼教的“贞节”思想的具体体现。作者用极限性的方法,强化了李香君对封建恶势力的抗争,赞扬了对爱情的忠贞的态度。也正是通过语言与身体的抗争,才使得李香君的强烈个性深刻地表现出来。

同时有一点也值得注意,李香君在遵守传统封建“妇道”的同时,她也对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向往与追求。在《桃花扇》中,所谓的“媒妁之言”,多次受到自由恋爱观的冲击,李香君对侯方域的忠贞实际上也是对封建礼教进行大胆否定的表现。这点和众多戏曲中的自由恋爱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李香君对侯方域的感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她用侯方域赠给她的定情诗扇不断激励着自己坚守爱情。她对爱情,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驱使着她承受着孤单的苦楚。正如杨龙友所说的,这一段是她的“苦节”。李香君坎坷的命运正像折扇,飘摇欲坠。《寄扇》中,李香君突出了自己的苦:

【沉醉东风】记得一霎时娇歌兴扫,半夜里浓雨情抛; 从挑叶渡头寻,向燕子矶边找,乱云山风高雁杳。那知道梅开有信,人去越遥;凭栏凝眺,把盈盈秋水,酸风冻了。

即使有着百般的苦楚,她依然坚守着这份名节与对爱情的忠贞:“可恨恶仆盈门,硬来娶俺; 俺怎肯负了侯郎。”(《寄扇》)

作者用独处的苦再次强调着李香君的气节,可谓面面俱到。而即使如此,她依然

还坚守着自己的政治气节。在面对纸醉金迷的昏庸权贵时,她依然没有迷失自我,对奸佞权臣一顿痛骂。

这就是李香君,无论是金钱还是强权,抑或是消磨青春的孤守,都不能改变她对爱情的忠贞,对爱人的思念。即使遭受感情的煎熬,她依然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不畏权贵。李香君的个性形象正是在这中点滴的生活中刻画完成的,而且生动、自然、全面,有强烈的感染力。通过几次面对强权,面对自己,面对时势的考验,李香君对爱情更加地忠诚更加执著与向往。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李香君对爱情忠贞执著却不盲从。当爱情与自己的政治立场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爱情,坚守着自己的政治气节。因此可以说,李香君的品格构成中,她的政治气节应该是第一位的。

二、李香君的民族气节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者孔尚任通过一把纤巧的定情宫扇,把侯、李的爱情同南明的政治风烟串连起来,组成了严整、精巧的戏剧结构。除了两条明线以外,另外还有一条暗线———李香君鲜明、坚定的政治立场。李香君的政治立场,这是她整个形象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她作为故事主人公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她的政治立场鲜有特色,她不仅代表着一种政治倾向,更是一种女性社会地位觉醒与提高的集中的表现。

第一,她具有鲜明的政治观。

作为李香君个性形象的中心,她坚毅的政治倾向伴随着整部剧情的发展。“在《桃花扇》中,李香君与侯方域最初并没有什么爱情可言,他们的结合是在鸨母李贞丽和政客杨龙友的一手安排下进行的……李香君对侯方域,也谈不上两情相悦。双方的结合,是富家公子梳栊妓女式的婚姻,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可言。”李香君够接受侯方域是基于与相同的政治观———侯方域是“复社”的中坚,与魏党是对立的。她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相同的政治立场上的,是先结婚后恋爱式的爱情。

在《却奁》一出中,新婚的李香君断然拒绝了阮大铖的“妆奁”,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他是魏党,是奸佞的代表。她的政治态度在这里开始趋于明朗化: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此时的侯方域也为之震惊,称其为“畏友”,形象而生动。同时在《守楼》一出中,作者表现了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也体现了她坚定的政治立场。可谓一举两得。李香君坚毅的政治态度集中体现在《骂筵》中。她不仅痛恨阮、田二人,更是不顾自身安危,借新朝权贵听歌享乐之机,痛骂当朝权贵:

【五供养】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玉交枝】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

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奴家已拚一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

她敢于直面权贵,性情刚烈,表现出令人敬佩的独立人格和侠肝义胆。同时,李香君的形象通过点点积累,在这里达到高潮。她的形象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十分鲜明,这也是李香君人格形象的创新性,她在中国戏曲史上也留下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所谓的创新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四点: “一、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是创新人格价值体现的前提。二、具有勇于探索和不断开拓的进取精神。这是创新人格的本质所在。三、具有超然独立的稳定个性,这是创新人格得以显示的重要标志。四、具有为人瞩目的创新表现。这是创新人格的最好验证。”她有着高尚的政治情操,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对孱弱的书生形象的否定。她的政治气节贯穿全剧,更为剧终的悲剧结尾埋下伏笔。李香君的形象是有一定现实依据的: “李香君,1624 年( 明天启四年甲子) 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1631 年( 明崇祯四年辛未) ,也就是李香君八岁时,被秦淮名伎李丽收养为养女,即随养母改吴姓为李,名李香,号香君,绰号‘香扇坠儿’。”有这样的生活背景,自然造就具有鲜明政治倾向。李香君是一种对“末世即临”忧国忧民的政治倾向的代表,它是李香君的,也是千万有着进步思想仁人志士的,更是作者的。因此李香君的个性具有代表性,更自然地就具有创新性。

第二,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与对民族气节相伴相随,且政治立场是基础条件。

作者在塑造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时,故意选择了反面人物漕抚田仰,这样又更有力突出了她的政治立场。如《守楼》中重点体现的是李香君对爱情的忠贞,同时也恻隐出鲜明的政治立场———“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她的态度坚硬,很有主见。而且,繁复种种矛盾对李香君的性格刻画也有着毋庸置疑的好处。黑格尔认为:“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环境的冲突愈众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愈巨大而心灵仍能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李香君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用鲜血捍卫着自己的爱情与政治信仰。毫无疑问,她的伟大形象是伴随着坚实的政治基础的。另外,以往的学者们都认为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是整出戏的一条主线,而笔者却不以为然。侯、李的爱情和历史事件是两条清晰的明线,但都算不上是主要线索,主要线索应是李香君政治立场的表现与矛盾冲突。她的政治立场贯穿全剧始末,并不断左右着情节的发展变化、矛盾冲突,甚至是对结局的预示。上文曾指出,侯、李的结合是建立在李香君的政治基础上的;而《却奁》、《守楼》也都建立在她的政治立场之上;《骂筵》是她性格表现的高潮,也是政治立场最鲜明的代表; 结尾《入道》的悲剧结局更是以李香君的政治立场为基点的,爱情可以破灭,但她的政治立场始终没有改变,毫不妥协。通观全剧,似乎李香君性格刻画这条暗线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爱情和历史事件这两条明线则是浅显的,不是推动故事矛盾与结局的内在动因,因此都不

能称为主要线索。虽是“才女佳人”的形象,可并没直接占用什么笔墨,作者更多地把笔墨的重心放到了对李香君的政治立场形象的刻画了,突出重心。

第三,李香君代表了进步的女性形象,这一点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突破。在封建王朝的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程朱理学观念让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的卑微,“它建立在对女性奴役和支配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男性‘主人’的地位。中国戏曲中的女性形象是从属于男性社会意识与男权文化心理的产物。”[5]而李香君则大为不同。她有自己的政治观,并敢于与昏庸的当朝者进行直面的斗争,哪怕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即使是已婚的丈夫,在与她自身政治立场相对立时,哪怕是放弃婚姻她也在所不惜。李香君是个有灵魂有主见的全新女性形象,打破了只有男性关心政治的狭隘历史观。在《桃花扇》中,李香君醒目的政治形象已经超越了众书生,她告诉我们女性不再处于社会从属地位,是女性社会觉醒的表现。

三、李香君的真情真意

“桃花”是美丽的,她是女子的象征,象征着香君外貌的美。对爱情的追求是每一个少女心中最纯洁的梦想。她在认识文坛名士侯朝宗后,便一往情深的爱上了对方,而且是那样的缠绵笃厚、柔情似水[6]。在《访翠》一出中,她有意以冰俏汗巾包裹樱桃抛给侯生,行令时与侯生双饮合卺,确实是定情之始的“目挑心许”。至于《却奁》出中的“高眠未起”,“妥收诗善”,更活画出女主人公的“眷恋之状。”以她的才貌身价,她完全可以委身于一个腰缠万贯、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一辈子沉浸在荣华富贵的爱情温馨中。可她却为何偏偏钟情于一个囊中羞涩的复社文人呢?“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可见香君对侯生的一见倾心,不单单是一般的儿女私情,更主要的是对复社文人的倾慕。复社文人在政治上具有比较进步的主张,他们与马士英、阮大铖的斗争是天启年间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阉党斗争的继续。“反奸邪”这样一个政治生活的共同认识构成了侯李爱情上的志同道合。平日讲名节的学校朝堂的士大夫,反而“混贤奸不问青黄”,而一个“平庸巷”的风尘女子,却“能将名节讲”。香君的立场坚定与爱憎分明,使得侯生赞道:“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这里侯生更多的是看到她的思想和心灵之美,因而又情不自禁的说:“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侯方域不失正直书生的本色,发自内心的敬爱,表现出对香君品格情操的敬重。“更觉可爱”“真乃畏友”体现了他把香君认作自己的终身伴侣,给予香君的是情投意合的真情真爱,而并非烟花风尘中的虚情假意。侯生敬重香君见识高卓,讲求名节,而香君看重侯生清高义气。公开声称:“奴便终身守寡,有何难哉?只不嫁人!”坚决维护作为人的尊严和建立在共同思想基础上的爱情。“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不管是威胁,还是利诱,都不能动摇她忠实于自己爱情的决

心。

结语

李香君虽是身处爱情之中的天真少女,可是当她面对爱人即将离去,是选择长相厮守的爱情,还是辉煌灿烂的事业,香君则显示出牺牲个人幸福,为国效力的可贵精神。此乃凛然正气的女中豪杰。李香君在情场转了一回,在完成爱情大业的时候有所顿悟而放弃,遁入空门。这是她对现实的失望,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殉节。在经历了人间沧桑,世态炎凉后,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以致爱情也已幻灭,便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生命的根无所固著,只有远离红尘,才是人生的乐土,才能再将生命的根安顿下来。

李香君虽为歌妓,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是非界限,迥异于那些重情的风尘女子。李香君的形象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光辉的妇女形象。这一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的塑造,是《桃花扇》成为不朽巨著的重要原因。她品性高洁,矜持稳重,把坚贞的爱情与反对邪恶势力统一起来,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忠贞不渝、誓死为国的反抗精神。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风尘女子,她的思想境界、行为举止却不亚于复社文人,可见,香君是让人另眼相看的妓女,是作者热情赞颂的人物,是古代作品中罕见的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之一,也是赢得世人敬重的伟大女性。

参考文献

[1]孔尚任. 桃花扇[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29-130.

[2]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M].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58-59.

[3]吴淑轸.超越与异化--《桃花扇》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1999:5-6.

[4]胡学岗《孔尚任和桃花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8-99.

[5]刘叶秋.《孔尚任和桃花扇》.中州书画社,1982年:12-13.

[6]王菊艳. 从李香君形象的独特性谈清人进步的妇女观[ J]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06:10-11.

论_桃花扇_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论 桃花扇 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周轶群王方玲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本文剖析了明清传奇剧 桃花扇 的女主人公李香君的艺术形象。作者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王朝覆亡的悲剧历史。剧中的人物也是个性独立的人,其中又以李香君的人物性格最为鲜明,她是以妓女的形象出现,但是,出于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可以说,她是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从她的美丽聪慧、坚强不屈以及凛然正气来分析她异于常态的妓女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美丽聪慧;坚强不屈;凛然正气;入道 李香君是 桃花扇 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个多才多艺、美丽聪慧的妓女,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正义立场。她和侯朝宗在反对#魏家种?的一致立场上结合了,从此,她直接卷入了政治斗争漩涡。在尖锐的斗争中,她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使得她显现出了与一般歌妓有别的高尚品质,让我们看到了妇女身上最为珍贵的东西。 一、出淤泥而不染%%%腼腆羞涩的美丽少女 李香君生活在秦淮岸边,长板桥头的水榭歌楼。是一个容貌艳丽、技艺高超、国色第一的秦淮歌姬,她品性高洁、举止端庄,不为旧院恶习所染,洁身自好,宛若藏于深闺的小家碧玉般清纯脱俗、羞涩腼腆。香君从一上场就极为单纯和安静,对待拜访她的文人墨客,即使是熟悉的杨龙友,言语也极为简单,只是回答提问和道谢,其他一概均由李贞丽代为应酬。香君与人交谈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当人学歌?了。 (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待你师傅对过,好上新腔。(且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旦看曲本介)(第二出传歌) 歌妓学歌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学歌、唱歌是她们谋生的手段,所谓: #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第二出)可是,李香君对此的表情是#皱眉?,可见心中不乐,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小声埋怨,却又于事无补。在这里,作者特意刻画#学歌?这一看似平常,却极有深义的细节,无疑是想借此来展现出香君的腼腆和羞涩的本性来。 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内向的少女,她在面对爱情时就表现得更加腼腆和羞涩。当她与即将要成亲的侯方域见面时,态度也极为端庄,丝毫没有忸怩作态、卖弄风情的样子。 (丑)才子佳人,难得聚会。(拉生、旦介)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旦羞,遮袖下) (净)香君面嫩,当面不好讲得。(第五出访翠) 众人拿香君和侯方域开玩笑,虽然香君已经羡他#风流雅望、东洛才名?并心中暗许,却仍然不愿当着众人表达感情。即使是别人谈及此事时,她的表情是#羞?,随即的行动是#遮袖下?,俨然是个温婉娴静的大家闺秀。 香君虽然成长于旧院,可是却出淤泥而不染,显示出纯真少女的腼腆与羞涩。这与普通女子如出一辙。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强不屈的忠贞烈女 李香君虽然品性高洁,洁身自好,但她身在旧院,摆脱不了妓女的身份,因此,亦有着普通女子不曾有过的烦恼。然而,在经历爱情考验时,她处变不惊,誓死抵抗,这种贞烈在妓女身上是少有的。 李香君在侯方域走后,一心想要立志守节。她对待丁继之、卞玉京再次提亲的试探,态度坚决,#奴家已嫁侯郎,岂肯改志?。面对他们的百般劝说,言语激烈,#这题目错认,这题目错认,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面对他们的威胁,更是义愤填膺,#尽你吓唬,奴的主意已定了?(第十七出)。然而,无论李香君的态度是多么坚决,言辞是多么义愤,她的#甘愿等待?的小小愿望也不会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以致后来出现了抢亲。 然而,李香君并没有屈服,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危险作斗争。 在第二十二出 守楼 中,李香君面对着#忙忙的来交聘礼,凶凶的强夺歌妓?的局面,惊恐不已,#唬杀奴也?。面对着杨龙友、李贞丽的妥协退让,义正词严,#案齐眉,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宫纱扇现有诗题,万种恩情,一夜夫妻?。她坚决表示,等侯方域#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其气性,又像#却奁一时,摘翠脱衣怒斥阮大铖的光景?。然而,纵使香君的内心多么愤怒,话语多么坚决,李贞丽和杨龙友依然不肯就此罢手。此时,李贞丽早已不顾及香君的感受,杨龙友亦不见了平时温文尔雅的举止,想要强行抱香君下楼。李香君面对李贞丽、杨龙友的抢亲开始还心存幻想,将他们当作素日的亲友,只是言语上的反抗。随着他们所采取的蛮横无理的行为,李香君拿着侯方域送给她的定情诗扇前后乱打、左右招架,把一把诗扇变成了防身的利器,最后在紧要关头,为了不负誓言,李香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倒地撞头,碰破花容,血溅诗扇,绝不辱于权奸,表现出忠贞不渝、刚强自尊的高贵品质。 李香君虽是风尘女子,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她的行为表现了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三、巾帼不让须眉%%%凛然正气的女中豪杰 李香君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她气性刚烈。兼有女子的温柔贤淑和男子的英姿飒爽。对政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将个人感情和政治得失联系在一起,必要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是香君作为妓女形象的独特性表现。 侯方域因为受到了权奸阮大铖的陷害而远走避难,当杨龙友把消息告诉李香君和侯方域等人时: (小旦)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生)说的有理。(愁介)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旦正色介)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第十二出辞院) 此时,李贞丽老于世故,应对自如。侯方域新婚燕尔,尚沉浸在幸福之中,不忍离去。而李香君面对二人的表现,显示出极其严肃的面容,直接告诫侯方域不应以儿女之情为念,而应以事业为重。此时香君的告诫是从侯方域的政治事业的前途角度出发的。因为,此时的虎口脱险,不仅是保全自己,更是保存与权奸斗争的实力。只有以#复社?的中坚力量为核心的正义之士存在,才能稳定时局,才有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之希望。因此,香君毅然决然选择让侯方域暂时离开。但是,香君此时也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欢娱事,欢娱事,两心自忖;生离苦,生离苦,且将恨忍,结成眉峰一寸。?(第十二出)此时,香君的心里自然想起了新婚燕尔的美好生活,可是她考虑到侯方域的前途事业、整个国家的存亡命运,她只能默默忍受离别的痛苦。由此可见,当爱情与事业相冲突时,香君是以事业为重的。 此外,在#却奁?这一场戏中,又显示出李香君注重政治名声的思想。阮大铖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重金促成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结合。侯方域在阮大铖、杨龙友的巧言利诱下,表现出了政治立场上的动摇,几乎丧失了名节。他想要为人人唾骂的阮大铖说情:#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同相见,即为分解。?在这关键时刻,李香君不为儿女浓情 论 桃花扇 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文史纵横

左传中女性形象分析

学号:2012040010 《左传》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杨润瑾 年级 2012级 学院文学院 系班汉语言文学一班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年11月

《左传》中的女性形象 杨润瑾 摘要: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女性形象,左传中的女性也很有其特色,《左传》中,作者所描写的贵族女性形象也不少,有一些是睿智而富于远见的佼佼者,而另有一些则是属于骄纵淫乱的,此外,还有不少妇女形象的出现是春秋时代封建婚俗的具体印证。通过对这些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的分类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左丘明当时对妇女的态度,还可以从中透析出一些文化意蕴。 关键词:女性形象,文化意蕴 一.《左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1.具有政治家素质和强烈爱国思想的女性 《左传》中描写的妇女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出身贵族,当她们以自身独有的地位与身份介入政治生活时,便以其各自的性格品质,呈现出各自特有的精神面貌。[1] 楚武王夫人邓曼是一位能详推天道、利贞之义的优秀女性。《左传》桓公十三年记载,楚大夫屈瑕将攻罗国,斗伯比观其骄而知其必败,请求武王“济师”(增援军队)。武王拒绝了,回宫后将此事告诉了夫人邓曼。 邓曼曰:“大夫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国。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2] 邓曼并未亲临军前,却能知莫敖之因前役之胜而骄矜;由斗伯比“济师”二字而知其本意非为增兵,而是请楚王安政固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邓曼对朝廷大臣的了解,更深一层明了她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及其识人之明。同时,解释斗伯比之言,也正是阐述她自己的政治观点:政为军本,政治稳定是军事胜利的根本之所在。并且还对如何固本安民做了具体表述:以诚信安抚百姓;以恩威并施驾驭群臣。经历代君王治世之实践,无不证明邓曼见解的正确与高明。 庄公四年春,楚武王将讨伐随国,行前感到心神不宁,告之于邓曼。 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3] 她从物满而亏、物盈而荡的自然之理,推断出楚武王福禄已尽,并预言此次出征,如果仅仅是武王卒于军中,而军队没有收获也没有损失,就是万幸了。事情的发展证实了她的预言:武王死在途中,幸令尹斗祁与莫敖屈重机警,秘不发丧,以楚王的名义入随并与之订盟,功成而返,直到军队渡过了汉水才公布丧事。

孔尚任戏曲作品《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

孔尚任戏曲作品《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分析 李香君是清初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的力作《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她出身低微,为明末秦淮岸边一名妓,但是,当我们走进作品当中,走进她的心灵世界,我们不得不说,她的身上不断张扬着、表露着爱憎分明、刚毅不屈、洁身自好、忠君爱国的美好品质。这是一个有血有肉、丰满动人,有着高尚灵魂的下层妇女形象。 一、李香君洁身自好 李香君生于江南风姿妖娆的秦淮河,是长坂桥头的香艳青楼里———媚香楼的一位妓女。她有着楚楚动人、温柔美丽、多才多艺的卓绝风姿,虽然生活在恶浊污秽的青楼里,但是她洁身自好,举止端雅,犹如一朵清纯洁净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她有着兰花一般 的清纯优雅,与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话语不多却内涵丰富。剧本中她一出现就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让人印象深刻。 “(小旦)正是。请到小楼焚香煮茗,赏鉴诗篇罢。”这是面对诗友杨文龙来访的一句 台词,可见,李香君虽然出身香楼,但有着高雅的兴趣,并非像“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犹唱后庭花”之女子一般忘却了家仇国恨。这样的性情也是李香君贯穿始终的一条精神主线。 再比如:“(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待你师父对过,好 上新腔。(旦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旦看曲本介)”学歌卖艺是妓女的一种必备 生存手段,然而,李香君从内心深处却是反感的,从她的表情“皱眉”和语言“有客在坐, 只是学歌怎的”可见一斑。她心中不快,但是又没有力量改变这一现实,这是多么残酷的 现实,这也是她力图做到洁身自好的方面。 当爱情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也没有因而失去分寸,而是表现得羞涩腼腆、端庄有节、落落大方,一点无扭捏作态、卖弄风骚之态,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于这样一个洁身自好之女子的品格,也不能不为之悲惨的遭遇同情。剧本当中这样写道:“(丑)才子佳人,难 得聚会。(拉生、旦介)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 (旦羞,遮袖下)”面对众人的极力直言撮合,李香君“羞,遮袖下”这样的举动无异 于名门之深闺大秀,温和有度,谦让德礼,自然娴熟。李香君虽然出身低微,落入风尘,然而,她并没有失去一个妙龄女子应该有的洁身自好、温婉如玉的情怀,真是令人称道。 二、李香君刚毅不屈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 文/ 李君兰 明代中后期,由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西游记》逐渐被广大人民接受。《西游记》最早感受时代剧变前的气息,因而在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上有异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西游记》为我们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为我们了解女性提供了平台。如果说对人的解放首先是对女人的解放,那么,要想理解人,首先要了解女人。经过对《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整合,女性可以分为无情无欲的女神,他们是理想中的女性,是楷模的代表,有情有欲但能理性对待的世俗女性,她们生活在传统贞洁观念的束缚下,完全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女妖,她们被视为祸水,警戒男士望而远之。 ●一、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界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很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将他与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看作现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经典理论也为我们研究《西游记》中的女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结构。所谓“本我”就是遗传下来的动物的本能,是一种原始动力机制,是个性中与身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基本由欲望组成,它的目标是毫不掩饰的满足身体本身的欲望,“本我”过程是潜意识的、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

它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弗洛伊德把“本我”看作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及出生后的被压抑的欲望。“超我”是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即良心、理性等,它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是个性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它充满了清规戒律。“超我”使“自我”摆脱“本我”的纠缠,规定着道德的标准,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其行为准则是“道德标准”。“自我”,代表理性和机智,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内涵,是意识的主体结构部分,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在现实原则中感受情感。 ●二、三类女性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的女性的确数量不少,从本质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女神,她们清心寡欲、爱好和平、在唐僧取经路上给了很多帮助,是当时社会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一类是世俗女性,她们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她们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但不能放纵自己的情感。否则,就要受到当时社会的谴责和封建礼教的枷锁。还有一类是女妖,她们对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任由其膨胀,她们热烈的追求唐僧,给唐僧的取经之路造成了很多阻碍,她们最终自食恶果。在分析这三类女性形象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与弗洛伊德的三重格理论相稳合。 (一)具有超我人格女神形象 《西游记》中的女神形象非常多,比如七衣仙女、王母、观音、嫦娥、太阴、风婆电母、毗蓝婆、四圣(黎山老母,观音,文殊和普贤)所化母女等,有十几个,她们多是一些有着菩萨心肠的仙佛,清心寡欲,她们总是救唐僧师徒于危难之际,对于唐僧师徒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也正应为如此,作为女神的女性,是整个人类崇拜的偶像。作者将这些女性塑造的完美高大,代表了作者心目中超我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被当时社会认可,被人们推崇。是当时社会世俗女性学习的楷模。对于小说中的其他女神,作者只是轻描淡写,我们对其印象也不深刻,着墨较多的女性是观音、嫦娥等几位女性,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摘要:《桃花扇》反映的是明末社会真实人物李香君与侯方城的爱情故事。剧作的核心人物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的繁花中耀眼夺目,她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进步妇女对爱情忠贞不渝崇高的民族气节 《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它是作者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的传奇剧本。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是《桃花扇》剧作的核心人物,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她深明大义,不惧强权,敢于当面痛斥丞相和朝中达官的腐败误国,敢于抗拒权贵的威逼,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是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桃花扇》女主角李香君与顾媚、马湘兰、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寇白门、陈圆圆等号称“ 秦淮八艳”。她们不仅颜色如花,身姿绝世,而且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吹弹歌舞、诗词曲赋,无所不通。若论胸中志气,政见节操,有的真能令须眉俯首,男儿气短。政治上,她们仰慕和支持当时的进步势力东林、复社,参预集会,兄弟相称,甚至有“家家夫婿是东林”之说。成为清流士子的红颜知己,风尘挚友。像柳如是,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死节,后来又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李香君这个身材娇小,被称为“香扇坠”的女子,以其才识魄力,使侯方域避免了政治失节,也逃脱了逆党迫害,令清流士子自愧弗如。柳如是与李香君在鼎革易代之际所表现出来的英风侠概,光彩照人,令人起敬。但在写作指导思想上又存在差异:《柳如是别传》之重点在论证柳如是“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观念之形成;且以史识启发人,论人论世,必求真实,恢复了钱、柳的面目。《桃花扇》之重点在摹绘南明亡于“昏君乱相”,故渲染侯方域、李香君对南明权奸的斗争,作者以情节感染人,叙事塑人,不拘泥于真实,美化了侯、李的形象。为了塑造李香君的形象,孔尚任虚构了赠扇、溅扇、画扇、寄扇、骂筵、入宫等一系列重要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反映人民的愿望。为了反映国破家亡的悲剧,孔尚任将侯方域两朝应举,改为出家入道,虽对侯方域的行为有所掩饰,却概括了明末清初一部分士大夫的带有普遍性的人生历程。作者对史实的虚构与加工,使情节更为精练,人物更为典型,戏剧特征更为鲜明。同时作者还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典型丰富的细节描写,揭示这些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社会意义:首先,从性格方面来看,突出了李香君正直,刚强的性格;其次,从立场观点来看,反衬了李香君明大义,识大体的高尚气节;再次,从社会角度来看,折射了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南明的社会形态。可见戏剧所展现的并不只是爱情,而是南明灭亡的全过程,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塑造来体现结构的重要性,意旨突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人物性格思想的变化,反映南明历史的社会面貌。 一、才艺双全、机警聪慧、德才兼备

孔尚任《桃花扇》赏析

孔尚任《桃花扇》賞析 1699年,继洪升《长生殿》传奇之后,经过作者孔尚任十年苦心经营、三次易稿的《桃花扇》传奇脱稿了。当时在南中国各省起兵抗清的前后三藩早已平定,清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了。在清政府利诱、威迫兼施的文化政策之下,被称为“一代正宗”的《望溪文集阮亭诗》,都因才力单薄,为有识者所不满。“南洪北孔”就成为照耀文坛的双星。 《桃花扇》传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戏。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了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中国黄河以北各省陷入大混乱的状态。这年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内结操江提督刘孔昭、南京守备徐弘基,外结靖南伯黄得功、总兵官刘泽清、刘良佐、高杰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王朝。当时南明王朝统辖的中国南部各省都还完好,南京据长江下游形势之地,是明代二百多年的陪都所在,对南方各省还有一定程度的号召力量。清人入关之初,兵力不过十多万,占地不过关外辽东一带和河北、山东的部分州县。在这样双方形势对比之下,当时南明王朝若在政治上采取一些较开明的措施,团结内部,一致对敌,即使暂时不能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也还有可能像东晋、南宋初期那样,

坚守江淮,徐图恢复。可是南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清兵即渡河南下,列镇望风迎降,扬州失守,南京跟着陷落。这曾经一度为南中国人民所属望的南明政权,仅仅支撑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可收拾。后来南方的人民虽先后拥立鲁王、唐王、桂王等抵抗清兵,但比之南明王朝建立初期,形势已大相悬殊,终于为清兵所各个击破。为什么南明王朝会这样快地覆灭呢?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学者曾经企图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加以说明,而孔尚任的《桃花扇》则是要求通过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出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的。 在《桃花扇》传奇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复社文人陈定生、吴次尾等对魏阉余孽阮大铖的斗争。这实际是明代从万历、天启以来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派系斗争的继续。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黑暗势力的阮大铖,正在等待时机,重新起来执政。以陈定生、吴次尾为领袖的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继承东林党的主张,有他们进步的一面。然而他们在“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时候,依然流连风月,买醉征歌,这就通过舞台上的人物活动,说明他们不可能担当起挽回国家危急形势的艰巨任务。 跟着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而来的是为了建立南明王朝而引起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魏阉余孽勾结江北四镇,企图迎立福王。为复社文人所拥护的史可法、左良玉都曾表示反

李香君的完美形象与失真

论李香君的完美形象与失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众人眼中完美的李香君以及在我眼中李香君完美形象的失真之处。她的完美形象为何在我眼中会有瑕疵,其实就是因为她太完美,才显得那么不切实际。她终究只是文人心目中遐想的存在。 关键词:李香君完美形象失真 《桃花扇》是清代文人孔尚任所作的一部具有浓厚历史真实性的传奇剧本。它贴切又真实地还原了南明王朝的衰亡史,给后人以深刻的教训。然而在描述这一史实的过程中,作者又穿插讲述了李香君与侯方域的乱世情缘。正是对这段情感的描写,让《桃花扇》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继《长生殿》之后最富盛名的爱情史剧之一。而整个作品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莫过于风尘义妓李香君。小小妓女,本应受万人嘲弄的角色,为何三百多年来受到无数文人的吹捧。现在,我带着这个问题,引入论文的主题——迷一般的李香君。 昔日人们眼中的李香君:出淤泥而不染,巾帼不让须眉李香君,是一个生于风尘乱世的奇女子。在那个命运不能自主的年代,李香君不畏强权,自主选择自己的幸福,嫁给了复社文人侯方域。在得知自己的妆奁是卖国贼阮大铖所赠时,她毫不犹豫地拔簪脱衣,与奸邪势力划清界线。 与香君的高洁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是这两位,一位是位及人臣的马士英,有报效国家的机会,却为了一己之私,与阮大铖狼狈为奸,背叛国家。另一位是她的丈夫侯方域,作为复社文人,他本是对阮大铖深恶痛绝。但得知阮慷慨馈赠妆奁,他的憎恨感全无,却有了妥协之心。香君从他的言语中发现他有妥协的念头,立即痛骂了他一顿,这才让这穷酸文人知道什么是“贫贱不能移”。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熟读圣贤之书,通晓百家之言,却连这一基本的安身立命的准则都无法坚守,连被他们不屑一顾的小小妓女都不如,真是可悲!这一对比让众文人汗颜,也让我们了解到南明王朝必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 姓名:彭维勇 摘要: 从众多研究《围城》中女性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是从男性的视角对女性形象进分析,其结果多是对女性的批评和贬低,极少从女性的视角来洞察女性。在吸收、融合、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试着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来对《围城》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当然,虽然本文是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但不是强调要与男性对抗或与男性搞分裂主义,只是想要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生存权、话语权。本文通过对这篇小说女性形象的分析,启示读者去读经典作品时应该将那种男权思想避开,尤其提醒女读者应该要客观理性的去读经典作品,以期避免中男权思想的毒。 关键词:男性偏见、女性主义视角、女性形象 前言 《围城》是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于一九四四年动笔,一九四六年完成的,它曾被誉为“最伟大的小说”。它是一部喜剧也是一部悲剧,包含着对恋爱婚姻的讽刺和评论——婚姻如同一座被围困着的“城堡”,里面未必就是幸福。许多研究者和作者一样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围绕在方鸿渐周边的女性,在鄙视方鸿渐懦弱的同时也鄙视和同情那些将婚姻视为救命稻草的女性们。同为女性,从女性读者的视角,我似乎看到也听到了她们无辜的呐喊声。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她们,注定已不再是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但成长于中国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氛围下的,她们又不得不内化了关于婚姻的一些传统文化心理。 小说中的人物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尤其是和方鸿渐有莫大关系的那四位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被塑造得各有特点。本文则以女性主义的眼光,根据这四位女性的成长及生活背景剖析她们的情感世界及形成的

桃花扇

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 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欢歌绕画舫。 谁来叹兴亡? 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 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 空留桃花香。 李香君唱: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辞家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李:装不完的欢笑,卖不完的唱,烟花生涯断人肠。怕只怕催花信紧风雨急,落红纷纷野茫茫。 我也曾学红杏出墙窥望, 侯朝宗唱: 我也曾抚瑶琴低吟凤求凰。 李:我也曾嘤嘤鸣兮求良友, 侯:我也曾深巷愁听卖花忙。 李:只怕是精诚一片金石开,诗笺牵动我心肠。 我愿做香扇坠佩在郎身上, 侯:我愿日日夜夜将你袖中藏。 李:我愿时时刻刻随郎团扇影,

侯:随风轻送一身香。 李:欲寻好梦难入梦, 侯:怕断肠时偏断肠。 侯:秦淮烟月勘不透,几番梦里绕画楼。前日堂前看不够,今宵哇,要将你倩影镂心头。李:秦淮烟月年年有,唯有知音最难求。百年恩爱今宵就,但愿同心到白头。 侯:琵琶声声将我的心扉扣,欲泣欲诉添温柔。人前怎解芙蓉扣,盼到灯昏喜宴收。李:春情无限容姿秀,容姿越秀越怕缠头。今宵破题交君手,见惯花底心也羞。 侯:谢卿赠我双红豆。 李:结成扇坠紧紧系心头。 侯:你是小红豆, 李:劝君多采收。 侯:同结相思扣, 李:浓情永不休。 (合):展开眉头,抚平心头,天长地久永结鸾俦。 侯:老朽侯询顿首拜,奉劝将军细思裁。忠心莫因困境改,缺粮缺草要善安排。高帝留都皇陵在,谁敢轻将马蹄踹,亡羊补牢尚可待,东进站船且莫来! 侯:比月净,比兰清,佳人难得玉精神。 李:玉精神休出唇,才郎偏会语温存。 侯:不出唇更消魂,疑是巫山遇女神。 李:巫山梦梦易醒,怎比秦淮夜夜春。 侯:怕只怕秦淮春色难久驻,我是落魄一书生! 李:爱你才,敬你志,一封信退了百万兵! 李:并蒂初结风雨倾,因忠成罪天地昏。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是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李香君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众多女性形象中烁烁闪光,她美丽聪慧,德才兼备,虽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想,忠贞爱情,敢爱敢恨;深明大义,不惧强权;脱俗入道,殉节理想。她是一个饱受压迫、侮辱却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人物形象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①。他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戏描写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商丘才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诚为了拉拢复社文人,通过名士杨龙友代出资费,促成侯李结合,李香君得知后愤而退奁,因此得罪了阮大诚。后者设计逼迫侯方域远走扬州,投奔扬州督师史可法帐下,并陷害李香君,强迫嫁入田府。李香君以死明志、誓死不从,血溅定情折扇,后经杨龙友点墨而成桃花扇。李香君被选入福王之宫编演新曲,演出时当面痛骂奸佞,被赶出宫。得到香君所送之扇的侯方域返回南京,二人在栖霞山偶遇,被道士点化,在国破家亡的悲恨中毅然抛弃儿女情长,双双入道。作者旨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它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笔政治历史剧,作品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悲剧集中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反映南明覆灭的历史悲剧。[1]剧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忠贞不渝;她深明大义,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她虽为歌姬却有明确的生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是非观。在她身上体现了受压迫受侮辱的妇女身上最可贵的东西。[2] 一、忠于爱情,坚贞不渝 李香君自幼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她擅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有事追慕,有书云“香君身躯短小,肌理玉色,丰神俊婉,调笑无双。性知书,侠骨慧眼,能鉴别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香君还结交了一群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复社名士,使她具有了自己的政治品格。她的老师苏昆生,原在魏府,因为恨其奸佞,宁可生活于街巷也不附从于魏党,后在烟花巷靠教授昆曲度日。李香君的假母李贞丽与复社文人陈宝生也有交往,她对权奸也恨之入骨。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香君深感于东林党和复社文人的政治节操和忠贞的正义感,就像传唱的那样:“慧福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从《传歌》出中也可以看出,她的妆楼四壁充满着文人赞美的诗篇,连复社领袖也题赠。 男主人公侯方域正是慕名而来,才有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侯李爱情故事。爱情本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或不可缺的部分,无论任何人都有追求爱情,享受爱情的权力,少女春心的李香君,自然亦有她自己的遐想与情思,晓妆初罢,她唱:“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胭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学就半本牡丹亭后,杜丽娘的闺中情怀许也是她春心的写照了。作者让她唱著名的《皂罗袍》二支曲,可看作是香君闲愁的注脚中,也含她对爱情的憧憬。再看苏昆生教她重唱的其中三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雨丝风片”,“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那意境恰正好与她日后的遭逢相若;良辰美景稍纵即逝,春风春雨之中,群芳开遍,只叹牡丹尚早。牡丹是花中之王,但开期不长,往往在春天百花盛开後才姗姗来迟,而春残之前,它已凋榭了,生命短暂。未能及早赶上满园春光的牡丹,好比栽在错误时空里的国色天香,带著丝丝无奈与伤感。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因明王朝的灭亡而告终。在此经历中,李香君对爱情始终坚贞不渝。 李香君经杨龙友牵线搭桥与侯方域结成连理,她并不看重候方域的相貌俊秀、才华横溢,而是赞赏复社三公子之一的名声。这段美好的姻缘的伊始,是以侯方域仰慕香君的国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李香君

少年游---柳永 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娇多爱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唇。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血溅香扇,傲骨君心——侠义名伎—李香君身入六朝风月场,一见侯郎两倾心。 感时忧国欲断肠,节烈守志隐霞栖。 碧血染就小桃红,惨然咯血青丝寄。 忍留香扇思情郎,侠骨芳心青史记。 李香君,秦淮名伎,“秦淮八艳“之一,清初戏剧家孔尚任笔下《桃花扇》中女主人公的原型。她虽一风尘女子,但对爱情却矢志不渝,更对国家忠贞不二。 有人爱她花容月貌,玉肌雪肤,倾国倾城;有人爱她威武不屈,贫贱不欺,富贵不移;有人佩服她愤世嫉俗的正义感和刚正不阿的名族气节;也有人敬仰她的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她是春风里的一株美丽的桃花,迎风而笑,那一抹粉红,于夕阳下,明艳不可方物,引来无数风流公子。她是秦淮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深明大义,嫉恶如仇,血染桃花扇,义气照千古,羞煞几多须眉男子。 兰有国香侯郎爱 华城南京,六朝古都,素有金粉荟粹,才子云集。秦淮河畔,波光潋滟,杨柳依依。长阪桥上,才子佳人,络绎不绝。即使是如日将西落,苟延残息的明末,依然繁华如初,香飘千里。吴敬梓曾经写道:迩来愤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回。

老伶小蛮共卧起,放达不羁如痴憨。 在这灯红酒绿的秦淮河畔,一座小巧雅致的媚香楼里,一个小巧窈窕的身影立于窗前,她就是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自幼命如纸薄,却心比天高,虽出身风尘,却高洁坚贞,不愿委身于商贾富豪。 香君之得名自《左传》中“兰有国香,人皆媚之”这句话,又名李香,明末苏州人。父亲吴绍光曾任史可法手下的推官,因亲手斩杀一名大贪官,被贪官之子刘道视为仇人。后因带头厚葬苏州五义士被刘道发现并告密,全家连夜逃散。 父亲死后,香君随母亲漂泊异乡,艰难度日。八岁时,母亲病死,小小香君被送到媚香楼拜当时名伎李贞丽为养母,从此坠入青楼,沦为歌伎。 秦淮河畔媚香楼,临水而立,精巧别致,站在楼上凭栏而望,烟水澄碧,彩舫交织,一江秀色尽收眼底。媚香楼的主人李贞丽,人称李大娘,素来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侯方域《李姬传》中记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可见一斑。此楼是李大娘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建造的,她收养了几个干女儿,以诗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颇有些名气,其中最为得宠的就是人称“香扇坠”的李香君。 这“香扇坠”之名,只因小香君生得体态娇小玲珑,媚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玉肌胜雪,花容绝色,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俱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客人爱怜,所以都戏称她是

家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家》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家》塑造了高家兄弟三人的典型形象,历来为读者所称道,但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的作用也绝不容忽视。通过对家中的几位主要女性,瑞珏、梅、鸣凤、琴等人的命运的描写,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赤裸裸地揭示出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封建专制、封建礼教不仅从外部迫害人,更从思想上荼毒人,使人无路可走,只能无奈地接受荒唐可悲的命运。 【关键词】家;女性;悲剧命运 (一)《家》的女性形象概述 《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但并不是局限于一个具体家庭的兴衰变化,而是通过高公馆的崩溃没落揭示出整个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同时也写出在这个统治极为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正在挣扎着放射出一线光明来,使人们有了信心、希望和力量。(1) 小说的社会价值自然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但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则是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结构的成功构架、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来实现的。《家》最大的成功在于不仅塑造了高家觉字辈兄弟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起过强烈反响,更因为塑造了一批精彩的女性形象及对她们命运的构架赤裸裸地揭示了封建专制吃人的本质。可以说把《家》所要表现的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毒害人的本质最深刻地揭露出来的是对小说中的几个女性人物思想命运的描写,没有对这些女性命运、思想、性格的描写,《家》就不够深刻。这些女性从丫环到小姐,从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到追求思想解放的新女性,把当时阴暗守旧又欲破蛹而出的挣扎的社会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作者通过描写封建专制的腐朽、残酷对这些女性的迫害来揭露封建专制吃人的本质,但这仅是第一层,更深的一层在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纲常伦理对女性思想性格的毒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瑞珏、梅、鸣凤三位女性与琴同样都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但其结果却截然不同。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她们的思想性格不同。瑞珏、梅、鸣凤接受的是封建礼教对女性三从四德的约束,她们信命任命、逆来顺受,最终悲剧收场,即使鸣凤坚守爱情,以死相抗,她也只是用死来逃避厄运,而不是对这个社会对旧势力进行反抗。她们在封建势力的压迫残害下都是选择伤害自己,而不是站起来说“不”。而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熏陶的新女性——琴就不同,在高老太爷为觉民安排婚事,母亲又打算把她嫁出去的时候,她坚决地与觉民站在了同一战线上,帮助觉民抗婚,守护他们的爱情,最终高老太爷妥协,他们的爱情赢得了胜利。若不是如此,她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梅,独守空房,含恨而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腐朽的封建社会不仅赤裸裸地迫害这些女性,更在思想上荼毒女性,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的交织把封建制度的阴暗与腐朽最本质深刻地揭露出来。 《家》中的这些女性美好纯洁、温顺善良,但这些美好的品质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好的命运,甚至成为扼杀她们的侩子手之一。美好纯洁使她们认不清旧社会的阴暗和新社会的曙光,温顺善良则让她们包容一切的不公,逆来顺受。巴金对这些女性可敬又可悲的形象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那如牢狱般的环境是阴森的、凄厉的,许多人在这里面受苦、挣扎,没有青春,没有幸福,永远做着不必要的牺牲,最后不得不走向死亡。在“家”中,她们在最美

戏剧史作业,《桃花扇》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

戏剧史作业,《桃花扇》的各出大意及人物形象分析《桃花扇》剧情梗概 卷一 试一出先声: 戏中赞礼戏外细赞《桃花扇》第一出听稗: 侯方域约友赏梅偏不成 柳敬亭敲板说书尽显志 第二出传歌: 风流杨文骢妆楼题画又赠字 清客苏昆生旧院教曲避朝政第三出哄丁: 复社人诚祭酒 阮大铖痛遭揍 第四出侦戏: 阮大铖暗侦戏纵有才子情难挡千夫指 杨龙友明访友只顾相交谊出谋解其围第五出访翠: 侯方域亲访佳丽李香君掷果定情 依例行酒各展才姻缘既定待佳期第六出眠香: 李香君艳妆新梳栊侯方域题诗永定盟 金樽劝不休春宵一刻短第七出却奁: 杨文骢替阮大铖忙,朝送资财遭却奁李香君为侯方域想,不耻权势显豪志第八出闹榭: 复社水榭会友,赏花船乐起风雅情 阮贼私船夜游,见复社惧做退避行第九出抚兵: 帐中无粮,纷纷饥荒兵骤引军中喧闹 帅令不从,忠心左良玉无奈金陵觅粮卷二 第十出修札: 为保金陵,侯方域代父发手谕 正缺信使,柳敬亭自荐愿传书第十一出投辕: 投辕门遭疑递手谕得尊

巧舌辩显才左良玉听劝第十二出辞院: 阮大铖恨起,马士英前诬忠良,史可法拂袖而去 侯方域意慌,李家院里辞香君,杨龙友善做指引第十三出哭主: 左良玉听妙书,痛恨立功无期 塘报人传帝崩,哭誓国仇早报第十四出阻奸: 侯方域“三罪”“五不可”拒迎福王 阮大铖深夜扣史门连遭碰壁第十五出迎驾: 马士英列表排官往迎驾 阮大铖人骂不羞充小官 第十六出设朝: 旧福王新设朝,论功叙赏 马士英拜首相,弹冠相庆第十七出拒媒: 杨龙友受托替香君说媒,众人同往李香君拒婚为侯生守节,诱、吓无功第十八出争位: 四镇争位竟惹同室操戈侯生力劝难防暗地生波 第十九出和战: 高杰混战险胜三镇 不从军罚反叛南下 第二十出移防: 鲁莽高杰南渡不成进退维谷 忠义元帅为免涂炭定计移防 闰二十出闲话: 兵荒年,陌路结伴,各叙身世 老堂官,闲话北京,尤梦旧主卷三 加二十一出孤吟: 戏如人生,真假难辨。老赞礼观戏中《桃花扇》叹戏外残山水 第二十一出媚座: 马士英设席,亲疏齐献媚 阮大铖泄愤,鼓噪害香君 第二十二出守楼: 马士英遣人强逼佳丽李香君守楼血溅素扇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李香君形象分析 摘要:《桃花扇》是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品。作者借南明王朝这一历史背景,来塑造李香君这一奇女子的形象。她虽以妓女的形象出现,但却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既忠于爱情又有坚定的政治抱负。本文就从她的美丽聪慧、坚强不屈以及凛然正气来分析她异于常态的光辉形象。 关键词:桃花扇李香君美丽聪慧坚强不屈凛然正气入道 李香君是清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秦淮名妓,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她出身青楼,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她属于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但她有着崇高的思想,与其丈夫侯方域形成鲜明对比。她对爱情的忠贞和是非分明、敢爱敢恨的态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的进步的下层妇女。 一、李香君的美丽 李香君生活在秦淮岸边,长板桥头的水榭歌楼。是一个容貌艳丽、技艺高超、国色第一的秦淮歌姬,她品性高洁、举止端庄,不为旧院恶习所染,洁身自好,宛若藏于深闺的小家碧玉般清纯脱俗、羞涩腼腆。香君从一上场就极为单纯和安静,对待拜访她的文人墨客,即使是熟悉的杨龙友,言语也极为简单,只是回答提问和道谢,其他一概均由李贞丽代为应酬。香君与人交谈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当人学歌”了。 (唤介)孩儿,杨老爷不是外人,取出曲本快快温习。待你师傅对过,好上新腔。(且皱眉介)有客在坐,只是学歌怎的。(小旦)好傻话,我们门户人家,舞袖歌裙,吃饭庄屯。你不肯学歌,闲着做甚。(旦看曲本介)(第二出传歌) 歌妓学歌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学歌、唱歌是她们谋生的手段,所谓:“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第二出)可是,李香君对此的表情是“皱眉”,可见心中不乐,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小声埋怨,却又于事无补。在这里,作者特意刻画“学歌”这一看似平常,却极有深义的细节,无疑是想借此来展现出香君的腼腆和羞涩的本性来。 就是这样一个本性内向的少女,她在面对爱情时就表现得更加腼腆和羞涩。当她与即将要成亲的侯方域见面时,态度也极为端庄,丝毫没有忸怩作态、卖弄风情的样子。 (丑)才子佳人,难得聚会。(拉生、旦介)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旦羞,遮袖下)(净)香君面嫩,当面不好讲得。(第五出访翠) 众人拿香君和侯方域开玩笑,虽然香君已经羡他“风流雅望、东洛才名”并心中暗许,却仍然不愿当着众人表达感情。即使是别人谈及此事时,她的表情是“羞”,随即的行动是“遮袖下”,俨然是个温婉娴静的大家闺秀。 香君虽然成长于旧院,可是却出淤泥而不染,显示出纯真少女的腼腆与羞涩。这与普通

妇女形象分析

XX大学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考籍号 专业年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学院院长 2014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窦娥人物形象分析 (3) 第三章赵五娘人物形象分析 (3) 第四章窦娥与赵五娘人物形象异同点: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人物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更是整个文章中作为穿针引线的基石。而在戏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是尤为重要,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突出社会时代的特征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形象刻画出来的,一个形神兼备,鲜明生动的人物,能够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情境,其作品的思想意义也更能被众人所理解,在戏曲教学中,曾经存在着“说主题”“说性格”的分析方式,而这种方式却不被太多的人接受,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是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时候非常重要方法。 本论文以戏曲中经典之作《窦娥冤》《琵琶记》中所刻画的人物窦娥和赵五娘为例,通过两个人物形象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遭遇找出其不同点和相同点,一次总结出古代戏曲中伦理型妇女形象。其意义就在于更好的把握戏曲文学中的精髓,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代戏曲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文学世界,领略不同的文学情怀。 关键字:古代戏曲伦理型妇女形象分析

第一章绪论 古代戏曲中有很多出色的篇章,篇章中描绘的伦理型妇女形象也是相当典型的。有典型贵族小姐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反抗形象,有下层妇女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形象,有专制、虚伪、附炎趋势,维护封建专制传统的封建家长形象,有中国传统妇女孝顺婆婆,恪守封建伦理纲常形象。而这些典型的妇女形象都是深受封建伦理纲常压迫下催生出来的,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伦理道德如何在使人沦为等级制度牺牲品的时候,还要维护这一不平的的制度。在这些伦理性妇女形象当中,以<窦娥冤>窦娥、<琵琶记>赵五娘最为突出。 本论文主要框架是围绕着古代戏曲中伦理型妇女形象作为分析的中心论点。通过对两个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特色的窦娥和赵五娘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全面客观的分析两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不同的人物行为和人物形象,找出两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管中窥豹,从突出的两个人物总结出古代文学中伦理型妇女的形象,其意义是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代戏曲文学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操陶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