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1、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研究政府效率问题。着眼于从制度改革

入手改善政府行政的困境,减少政府扮演的角色,缩小政府的功能。它主张政府必须改变包办一切的“全能”角色,集中力量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其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完善,调节宏观经济;消除外部效应;收入或财产的再分配;

维护市场秩序。

2、公共管理理论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探讨,在20世纪90年代

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其应用研究的代表作是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重塑政府》一书。在这本书中,提出了10条政府改革思路,代表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的实践主张。

第一,从划桨到掌舵。

政府的作用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是治理而不是实干,也就是说,征服的职责是通过制定政策指引方向和提出任务,而不是亲自去组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政府的工作方式应当是确定一个明确的全面战略,然后穿针引线,确定购买划桨者,与之建立合同关系,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使许多不同“船工”来执行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可以将部分操舵资格委托给有能力的社会机构,让他们充当相应的指导责任。

第二,从服务到授权。

政府将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权限以某种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区或志愿者组织,引导他们自我服务或自我管理。

第三,从垄断到竞争。

政府包办一切公共管理和服务就是垄断,垄断的结果会降低公共服务的质量。应当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内部(包括政府举办的事业部门),展开对公对公、公对私的竞争,打破两类部门的界限,开放大部分经营领域,使两类组织都可以进入。政府的责任是建设良好的竞争环境,鼓励竞争,促进公平竞争和遏制腐败。

第四,从规章到使命。

刻板的规章容易使人们不敢面对正在发生的变化,刻板机械,贻误时机,浪费有效的资源。要塑造有使命感的政府,就要根据需要制定最低程度的制度,消除那些过多、过时的规章制度、沿袭下来的陈年陋习和那些成为历史的计划。要塑造有使命感的政府应该建立有利于激发使命感的预算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组织根据任务需要独立计划和决定支出项目,让他们有更大的预算支配权。还要改变只是着眼于控制和照章办事的人事制度,建立起科学进行工作分类、依照工作绩效支付报酬和提升职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第五,从投入到效果。

改变把工作重点放在投入上的陋习,把投入和效果联系起来,看不到成功就不能进行奖励。

第六,从官僚到顾客。

将公共服务的评价权和指导权由政府官员手中转移到公众手中,由公众作为顾客,自己掌握资源的选择权,确定路线和目的地。政府及其主管的事业单位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组织目标的束缚,又没有像

市场信息那样敏感的信号驱动,对于自身工作的改进是很慢的。将评价权交到公众手中就是把政府和下属机构置于公共监督之下。

第七,从浪费到收益。

这是对企业家政府模式的表述,必须改变观念和转变政府奖励的刺激方式,包括让管理部门和人员能分享部门利益所得、政府不会因为节约和创收而减少预算、节约的资金可以作为创新资本自由支配等方式,引导政府部门像企业家那样思考。他们把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分为两类:不产生收益的一般政府职能,和产生收益的“公共企业”职能,提出政府的各类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成本运用市场和准市场工具进行企业式的经营活动,当然,企业式的政府运作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赢利应该用于公众、公益事业筹款、省钱、取消不合理的补贴、有回报的投资等。

第八,从治疗到预防。

政府的职员和专业受到制度限制,产生许多短期行为,只顾眼前,缺少预见,等到问题变成危机才去处理。要通过建立议政制度、二年制的财政预算制度和具有联合解决问题的跨地区政府组织,学会战略规划,使行动走在问题发生之前。

第九,从集权到分权。

传统政府管理中集权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速度,要改变组织的结构和运行规则,采取任务导向型的体制,通过减少层次、分散决策权的方式来有效解决问题。

第十,从计划到市场。

单独依靠政府一方面力量把社会服务全部承担下来是不可能的,必须将政府的作用与市场的功能结合起来,引进市场机制,改善政府及公共服务,利用政府组织市场,规范市场。

奥斯本和盖布勒的这些主张清楚的表明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其他公共机构、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时的全新改革思路,核心就是立足市场观点重新为政府定位,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淡化它的执行职能,还权力于社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1】【摘要】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带来的困境,进行了持续的改革,在这过程中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同时又将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管理,以解决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以经济学为基础,以政府市场的协调为核心。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相比,它在研究范围、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之处。它的理论及实践对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也在不断改革之中,但是在我国政府改革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国家为了政府改革兴起的,但同样对我国的政府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要我们能够积极的借鉴其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一定会给我国的政府改革提供许多卓有成效的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西方国家政府改革 【Abstract】Nineteen eightie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order to get rid of" welfare state" in trouble, for the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o absorb fifty or sixty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new latitudinarian economics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vat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method used in government management,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to resolve th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 is based on the economics,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core market coordinati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is compared, in its research scope, method, theory basis, there are a lot of innovation.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estern countries' administrative reform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Compar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 also is in ceaseless reform, but in the government reform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lthough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is rising to the government reform, but also for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s long as we can adopt the suitabl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place,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will give China's government reform provides a number of very fruitful suggestions. 【Key words】New public management; Western countries;Government reform 【1】作者简介:张万里(1989-),男,河北衡水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9级本科生。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协调。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理性人”的假设,即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有自身的需求,不可能以为处于政治市场就会变为“大公无私”的人,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只要财政补贴这部分公共资金的支出能够有利于地区社会利益的增进,能够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福利,配置财政补贴就认为是有效率的,就是理性的。本文从该假设中能够得到绩效评价的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以市场和居民为导向的,形成一种“企业式的政府”模式,为社会公共的“顾客”提供较高的政府服务,政府的成本不再是依据各项规章制度,而是管理活动的产出以及绩效,从成本-效益分析中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企业管理方法中消化吸收新的内容,引入了市场机制的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具有可行性,政府也可以拿来借用。例如,企业科学的组织管理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企业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要想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为企业的顾客和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不是只关心企业的投入、不重视企业的产出等等。新的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企业所成功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模式、目标管理制度、组织发展方法等政府机构也可以进行借鉴,这些并非是企业所独有的,这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可以运用到公共管理中,以促进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政府财政补贴的的有效率使用是将其合理用于公共产品,为本地居民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例如改善地区生产或生活环境,用于医疗、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改善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使本地的居民能够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政策获得实惠以提高地区的福利水平。但是,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配置给企业,企业对这部分公共资金的使用就应该产生一种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表现为促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建和促进研发经费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及提高本地区的形象,并提高长期的财政收

新公共管理含义

新公共管理含义:新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一、弗里德曼和的“小政府理论”。二、和钱皮则发展出“”理论。三霍哲把作为切入点,提出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一种。四、霍哲还研究了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于回应性的政府。五、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因此,应用企业家精神去改造政府,并且能够把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能像私人企业一样,提高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即强调服务提供者应对他们的顾客负责,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断进行革新,寻求减少和增进质量的方法,聆听,授权顾客作出选择,把资源放在顾客手里让他们挑选。 基本内容 1、以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2、,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4、重视效率追求。 5、改造公务员制度。 6、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构成了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的严峻挑战,它改变了传统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题、方法、学科结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日益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主流。“新公共管理”有其新颖、合理之处,它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管理研究的新成就。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相比,“新公共管理”范式具有一系列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新公共管理”为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奠定了更广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新公共管理”开阔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视野,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百科名片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范式[3]。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4]。“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然而过了多年,“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扩大支出产生高税收、政府公共服务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自由市场、个人责任、个人主义来重塑国家和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崛起的“新右派”思想,主要来源于自由经济思想、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它强调自由市场的价值,批评政府干预的弊端,主张用市场过程取代政治或政府过程来配置社会资源并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它认为国家和政府作为非市场力量,会扭曲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高税收将资源从“创造财富”的私营部门转移到“消费财富”的公共部门,妨碍经济增长和削减社会福利。只有让市场进行资源的最佳配置,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石是公共选择理论。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而是许多理论的集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他是布莱克斯堡弗吉尼亚大学公共选择中心的教授,从1955年开始研究政治决策问题,20世纪60年代明确提出了公共选择的理论,与他人建立和公共选择协会,推动这一理论的发展与传播。布坎南在1972年出版了《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比较完整的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有三个: 个人主义、经济理性、政治交易。 第一,个人主义,是指该理论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人的社会行为原因,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 第二,经济理性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一般人所有的这种特性,政府官员在公务行为中也表现出来。 第三,政治交易是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是在解决利益冲突时的谈判和妥协的过程,具有交易的性质。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是选民行为、政治官僚,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失败。 政府失败:指政府不能很好的满足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要,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巨大浪费。 政府失败的原因:

第一,由于政治家迎合短见,只代表少数人利益, 第二,信息不完全等原因造成的决策失误; 第三,由于对公共事务的垄断而缺乏竞争压力,以及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而导致的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下。 第四,政府官僚机构存在自我权力扩张的冲动,试图成为无所不为的政府,造成代替市场干预经济; 第五,政府权力寻租导致腐败。 基于这些弊端,公共选择理论主张改变政府职能,还权于市场,将对经济和大部分社会事务的管理建立在公共选择的基础之上。公共选择是一种社会机制,它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八个人的选择转化为集体的选择。

(完整版)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影响很大。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是公共行政学理论界与实践界围绕如何复活旧的官僚体制进行旷日持久争论的过程,许多学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新公共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化的理论体系。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到了不少的批评,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公共行政发展的总趋势。 新公共管理是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赤字、绩效赤字而开始的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即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的、层级节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法汉姆及霍顿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具体如下: (1)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指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必须对服务的传输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 (3)改变组织结构。使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发展绩效指标,使组织的成就能够被加以比较和测量,并据此进一步提供信息来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能在被传统公共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适合的文化。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其目的在于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动员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等。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 (8)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他们在《改革政府》中将“新公共管理”看做单一的模式概念,并指出“新公共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十大基本原则或基本内容: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按章办事的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需要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新公共管理思潮

新公共管理思潮 篇一: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 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 [摘要]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兴起的所强调的绩效评估对美国高校终身教职制度产生影响。而AAUP在经济主导和新公共管理的社会发展取向占据强势地位的同时,提出“重教师发展而非教师责任”、“教师与学校管理者通力协作”等原则,这些是值得我国制定高校人事制度政策所借鉴的。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终身教职;AAUP 美国大学授予资深教授以终身教职(tenure①)是为保障大学教学科研人员的职业安全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所必需的学术自由而采用的一种教师聘用制度。该制度给获得终身聘任待遇的教授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教学研究机会、永久的就业保障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对于稳定美国高校教师队伍,吸引高水平人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界却掀起了对终身教职制度的激烈批评,有人甚至主张废除终身教职制度。与此同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以新自由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正在兴起,使得社会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趋势日益凸现。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这种管理思潮是否是终身教职制度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些批评终身教职制度

的创立者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又做出哪些回应,这些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终身教职制度的争议 1987年2月发表在《经济学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认为终身教职制保障了“教授可以拿着不高的薪水安安稳稳地思考问题或虚度光阴,无须对任何人负责。”公众普遍认为:终身教职制已经成为大学教师保护职业安全而非学术自由的借口,由于违反市场竞争规律而损害了职业的公平性。终身教职制也保护了平庸的教师,弱化了竞争意识,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降低,创造力下降,不仅不利于激发终身教职制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且不利于有学术潜力的年轻教师的成长。[1]此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管理者也对终身聘任制表示不满,认为它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据估算,哈佛大学每新设一个终身教职需要净增资金约200万美元。因此,获得终身教职的教师甚至被称作消耗大学资源的“朽木”。大学管理人员认为,终身教职制纵容了一些懒惰和业绩不佳的教师,不利于制度和学科创新,成为制约大学发展和竞争的瓶颈。他们主张应该用学术责任的原则来平衡学术自由原则,对终身教职制度进行改革,最激烈者甚至主张废除终身教职,其代表人物是任全美州立大学和私立学院协会主席的彼德? 篇二:新公共管理一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可說是一門研究政府改革之理論與實務的學科,尤其自1980年代以來以新公共管理為理論基礎之各國行政改革,更為世界掀起一股政府再造的風潮。本章從公共管理領域進入,進而探討新公共管理的內涵,以及各國政府改革措施,並歸納政府再造的共同特色,以利瞭解公共管理相關內容之輪廓。 申言之,本章包含三大重點: (一)公共管理概論(包含意涵、研究途徑、未來發展與挑戰)。 (二)公私部門管理異同。 (三)新公共管理與政府再造。

第一節公共管理的意涵 擬答 欲探討公共管理之共同特質,必先瞭解其意涵,茲簡述學者之觀點 如下,而後歸納其共同特質: (一)公共管理之意涵: 1.培里(J.L. Perry)和克拉馬(K.L. Kraemer): 公共管理為新的途徑,結合了傳統公共行政規範取向及一般管 理的工具取向。前者關切民主與行政間的關係,如公平、正義, 後者則重視組織的設計、運用與資源分配。 2.波茲曼(B. Bozeman)與史朝斯曼(J.D. Straussman): 兩人界定公共管理為「政治權威的管理」,亦即公共管理無法 侷限於政策分析的科學色彩,或者說公共管理無法自外於政治 系絡而運作。 3.林恩(Jr. Lynn): 認為公共管理即為「政策管理」(Policy Management),簡述如 次: (1)從管理的觀點探討公共政策,才能落實政策目標及理念。 (2)政策管理係針對具有行政責任的公經理人(Public Manager), 在特定環境限制下,對於政府政策採取有利的詮釋與行動。 (二)公共管理之共同特質: 1.大體而言,公共管理的特徵有四點:(余致力,1999:27) (1)以公共管理者為教學研究對象。 (2)既重視公共系絡或政治環境,亦重視管理知能與策略。 (3)以政府方案為焦點,重視績效,強調部際關係與府際關係。 (4)採科際整合與個案研究的途徑,強調實務與理論並重。 3

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

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 ■杜建卿 [摘要]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本文旨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全面、客观的梳理。笔者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在传统公共行政的两大理论基础在理论和现实层面接受到了危机,而以公共选择理论为代表的新的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传统公共新政构成了新的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新公共管理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政府职能是掌舵非划桨、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行政服务态度上坚持?顾客导向?的价值理念等诸方面的内涵。但对新公共管理的质疑也依然存在,主要包括该理论经济人假设与公共性的矛盾、顾客导向与公民权的矛盾;新瓶装旧酒的质疑以及政府掌舵的困境等。即便如此,长远而言,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现实背景;理论内涵;理论反思 [作者简介]杜建卿,男,1990年2月生,云南弥勒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8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主导范式的地位。本文将就新公共管理提出的理论及现实背景、理论观点及内涵、以及该理论的反思进行系统的梳理及评述,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一、新公共管理提出的理论及现实背景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是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论危机以及现实实践过程中的挑战双重合力所导致的结果。 传统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在由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并由古德诺系统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以及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之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认为,政治与行政是可以分开的,政治负责政策的制定,而行政则负责执行。依据这样的理论预设,公共行政便可建立一套科学、最佳的管理和组织原则。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在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影响下,为追求公共组织的高效率,构建的一种非人格化、制度化的官僚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由于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促使政府管理进入科学化,有效解决了当时政府的腐败问题,又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两大理论作为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其提出具有跨时代之意义,以此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较之以前的管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自其产生以来,已逐步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模式。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内在理论缺陷,在其形成后不久就遭到了包括政治学行为主义和人际关系学派的激烈批判。 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二分理论在实践中的不可行。行政学者罗伯特?达尔和沃尔多都曾指出,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传统行政模式的不切实际之处就在于,政治与行政必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不含任何价值判断的公共行政只是一个神话而已。此外,面对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学者们也认为,由于官僚制的理性形式、不透明性、组织僵化以及等级制的特点,使得它不可避免地会与民主制发生冲突。同时,以这种程式化、固定化的方式应对丰富而不规则世界,必然导致了各种现实的冲突与压力。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的公共行政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愈来愈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等。 而在这一理论基础本身存在缺陷而招致批评的同时,经济和社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及特点,新的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新的层面上对传统公共新政构成了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理论新变革的出现。二战后的西方各国政府所普遍采用的是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政府对社会生活实行全面干预。但当这只?看得见的手?获得巨大成功时,?政府失灵?也表现得同样明显。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失败的是政府而非市场,解决公共管理的危机之道便是减少政府的职能,尽量交由更有效率的市场来调控货品和服务的供应,以达到最有效率的资源配臵。由此,他们认为市场可以取代政治或行政成为管治社会的主导机制,只有将?经济效率?奉为最高标准,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使众多自利的个体走到一起,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重塑政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方式[3]。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4]。“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历史背景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然而过了多年,“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扩大支出产生高税收、政府公共服务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变革。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自由市场、个人责任、个人主义来重塑国家和社会。 在意识形态上崛起的“新右派”思想,主要来源于自由经济思想、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它强调自由市场的价值,批评政府干预的弊端,主张用市场过程取代政治或政府过程来配置社会资源并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它认为国家和政府作为非市场力量,会扭曲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高税收将资源从“创造财富”的私营部门转移到“消费财富”的公共部门,妨碍经济增长和削减社会福利。只有让市场进行资源的最佳配置,让消费者和生产者决定福利的供给和需求,才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繁荣。于是,市场化成为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公共企业的私营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公共部门之间的竞争、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竞争,广泛进入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策略。 市场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在为政府减负,同时也意味着政府放权。在现代国家,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即“社会福利的提供者”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主舵手”。政府在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教育平等、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依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仍然支配着巨大的社会资源。社会要求政府“花费更少、做得更好”,更有效地使用公共财政资源。对此,政府必须积极从内部管理上挖潜,寻找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私营企业优良的管理绩效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自然地成为政府进行管理创新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

摘要 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权力过分集中,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由于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从而使得职责不清,互相掣肘、扯皮;由于行政法规不健全,任意增加编制,从而造成机构庞大、臃肿,人浮于事。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这一思想是值得借鉴的。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的涵义行政管理理论 在近代经过了传统的威尔逊、古德诺的政台与行政的二分法、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在现代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思潮,即新公共管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改革必然引发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尤其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已融人了经济全球化之中,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的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新公共管理思想是8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同时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政策科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它在保留传统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的某些主题基础上,在研究领域及主题上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涉及诸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服务供给、理性人、交换范式、制度选择、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多元组织等大量新主题。新公共管理学更多地从经济学的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问题,它被人们称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新政策管理理论”或“市场导向的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展开,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其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 李洋柴中达 新公共管理的出现被称为行政管理范式的转换。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它涉及到以往的公共行政领域所未涉及的大量专题,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服务供给、理性人、交换范式、制度选择、政府失败、自给型公共组织等,成为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导理论。 第一,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通过“政府公共政策化”将政府从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解决机构臃肿、预算超支、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与腐败盛行的顽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策组织与规制组织的职能是负责“掌舵”,而服务提供组织与服从型组织的职能是“划桨”。这样做可以自然而然地达到消肿减肥的目的,减少开支、提高效率。 第二,将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服务理念都可以为公共部门所用。应该打破政府部门的垄断,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对产出和结果高度重视,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机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终身任职。 第三,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于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 第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以授权、分权的办法来对外界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与集权的机构相比,授权或分权的机构有更多优点,比集权的机构有多得多的灵活性;对于新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比集权的机构更有效率;比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精神;能够比集权的机构产生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生产率。 第五,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与之签定绩效合同,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这是组织由过去的“规则驱动型”向“任务驱动型”转变。 第六,考虑外部性问题。“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由于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政府可以将一些公共产品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实行公共产品消费低收费制,从而减少人们对公共产品消费,增加私人产品消费,同时也改变公共服务者激励机制,减少公共产品带来外部性。 第七,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了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的灵活性,如以短期合同制替代常任制,实行不以固定职位而以工作实绩为依据的绩效工资制等。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进行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主要目标是建立电子化政府。随着知识爆炸性的增长,政府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转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为改革这种状况,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实现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西方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自20世纪70年代由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衰弱、西方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的不堪负重以及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问题的浮出水面,成为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其次,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是西方政府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再次,自二战以后,由于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张,政府规模的无限膨胀,使得西方各国政府普遍臃肿,效率低下;最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要求西方各国对政府组织作出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与调整。这些因素共同促成西方各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改革浪潮,西方国家普遍进入新公共管理时代。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a310777139.html, 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的意义 作者:冷诗瑶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并阐述了新公共管理与城市管 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对城市管理的意义,新公共管理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创新思维,促使城市管理的范畴延伸。本文还就如何发展新公共管理提出了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增强城市管理的亲民化导向的三条有效思路,以期能为城市管理增添新方法。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城市管理; 新公共管理自二十世紀80年代左右于欧美国家开启先河,此理论采纳全新的公共治理模式及机制,注重在政府部门主体和其他部门主体中推广私部门的管理方式与方法,立足当代经济学知识,围绕社会服务为核心,倡议构建多元化的治理格局。本文将从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剖析其内涵特征对创新城市管理的意义,从而就如何有效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增进城市管理进行全面的论述。 一、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新公共管理的兴起缘由并非为了协调当前公共行政管理系统于运行制度、人资调配、管理经费三者间的矛盾,而是立足于整套公共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乃至反思传统制度存留的价值。提倡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需求为导向;重视公共治理效率,把为民办实事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且坚持私部门管理的“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改善行政绩效。 如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引性影响是较为显著的,同以往的管理模式比较而言,此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更具市场性、主动性等特征,同时也具备较鲜明的角逐性,于国内各城市的管理工作中,负责此工作的监管机构遭遇了很多挑战,而伴随新公告管理理念的兴起,为管理者供以更为多元的管理思绪和倾向。 二、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的意义 (一)为城市管理提供创新思维 不管是从影响力亦或关键性视角来看,新公共管理理念皆是优于以往普通的公共管理界限及方式的,例如,在处理管理工作者监管成效不高这一状况时,新公共管理便能够自私营机构的人事监管工作中汲取有用经验,推行绩效奖励制、合同选聘制等才监管策略,继而行之高效地强化管理成效,此外,在处理以往城市监管工作经费花费多、收效低这一问题时,便可以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来加以完善,总之,新公共管理理念拓宽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发展思路,其影响力是多元化的[1]。

最新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公共管理是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理由。 3. 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和具体政策。 4. 政策评估会受到的不确定性、政策效果 的多样性、的阻滞性、政策问题的复杂性等因素的 影响。 5. 在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四种基本制度, 即、集体谈判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制度。6. 公共财政管理是政府对、分配活动的 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预算会计、政府审计等内容。 7.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即、、信息管理者、信息使 用者。 8. 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表现于行政监督 权、、审计、等职能的发挥。 9.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

论证的基础之上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而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始建于()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2. 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业的假设是()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由人 D.复杂人 3.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4.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形式。 A.职能式结构 B.直线式结构 C.扁平式结构 D.直线-----职能式结构 5. 19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在文官制度上也盛行着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在70年代,新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了西方“行政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实践和理论,而它的产生也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愈来愈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等,“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主导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公共管理在80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对现存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调整,或仅仅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新公共行政管理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

《公共管理学》新考核说明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公共管理学》课程考核说明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为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选修本课程的学生。 2.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依据是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和本考核说明。文字教材为陈树文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公共管理学》。 3.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主要考核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会应用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本课程时,应本着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学习。 4.考核方式、综合计分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包括网上讨论与平时作业)占学期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70%。课程综合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可以获得课程学分。 5.试题类型和所占比例

举例: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名词解释、简答、情景处理、案例选择、案例分析等。各类型题目的分数比例为: 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共10分) 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共20分) 情景处理20分(每题10分,共20分) 案例选择10分(每题2分,共10分) 案例分析题20分(共20分) 6.答题时限 终结性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 二、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按照各章节次序或知识结构,说明考核的目的、考核的知识点、考核的要求等。(不是简单的章节条目,而是具体考核知识点的列举)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考核内容: 公共管理的定义 公共管理概念的基本含义 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 公共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考核要求:

2014年公共管理学科综合考试真题及答案(新资料)剖析

201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公共管理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包括公共基础部分和专业知识部分。公共基础部分满分30分,每位考生必答;专业知识部分含行政管理学、社会保障学、教育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学五部分,各部分满分均为70分,考生可根据自己拟申请硕士学位的专业选择其中一部分作答,多选者只按前选部分计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和考号填写在本页方框内。 3.必答题部分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凡做在试卷或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其它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代表答案的字母上划线,如[A]【B】[C] [D]。 5.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部分 (共30分,每位考生必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主要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________。 A.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和管理能力的公共性 B.管理事务的公共性和管理对象的公共性 C.价值取向的公共性和社会伦理的公共性

D.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和管理参与的公共性 2.新公共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A.伍德罗?威尔逊 B.罗伯特?V?登哈特 C.戴维?奥斯本 D.赫伯特?西蒙 3.与集权制相比,分权制容易产生以下缺点_________。 A.官僚主义 B.本位主义 C.专制主义 D.事务主义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机关是________。 A.中共中央 B.全国人大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5.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在以下资源中有可能属于非公共资源的是_______。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信息资源 6.北京市政府规定,没有北京市户籍且在北京市交纳社会保障金不满一定年限的外来人口,不得在北京市购买居住性质的商品房,这项政策属于_________。 A.调节性政策 B.自我调节性政策 C.分配性政策 D.再分配性政策 7.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政策议程通常分为如下两大类__________。 A.企业议程和政府议程 B.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 C.立法议程和行政议程 D.政党议程和政府议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