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研究性学习论文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研究性学习论文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研究性学习论文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研究性学习论文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军阀相互攻伐.频繁发生战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

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史。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的是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的战争小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例如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赤壁惨败后他却“三次大笑”。他在硝烟弥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败局中仓皇逃命。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诸葛、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坠青云之志。

二、在错综复杂的军事斗争中.以斗智为主

赤壁之战,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百万雄师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丽孙刘联军只有区区八万多人,在赤壁一带抵抗曹军。在战争开始前.双方进行了多次的斗智。先是孙刘联军设反问计,使曹操杀掉统帅曹军水军的蔡瑁张允使曹操从主动陷入被动。为战争后果埋下了伏笔;继而曹操使诈降计被识破。反中周瑜的诈降计;曹操又依庞统之连环计.用铁锬将战船连接起来。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和军营.狼狈退回北方。从上述战争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双方的正面战争场面描写多不着笔墨。而是用大量笔墨写了双方互使诈计,相互斗智的过程。并且写得曲折生动,跌宕起伏,人情人理。体现了作者在写战争时的主旨:以斗智为主,斗勇为辅。

三、通过对典型环境描写.突出每次战争的个性

《三国演义》中,作者所写到的40多次战役、战争,决无雷同.这是因为作者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来描写这战争的。

<三国演义》中最精妙战术的运用是“火”攻,一百二十回中用火的地方有32回。但这些火攻战术的运用。并没有给人重复的感觉。这是因为作者写到火攻时.都结合当时的典型环境来进行描写。如在“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一回中。为了突现这次战争诸葛亮火烧曹军的特点,作者详细交代了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博望坡地形是“左有山。名日豫山;右有林,名日安林”、“南道路狭,山川相通树林丛杂”,路两旁都是芦苇草,再加上当时是天色已晚。又元月色。突起大风,而且越来越大。这就为诸葛亮用火攻创造了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

通过本次对三国演义中著名战役的研究,激发了我们学习中国名著的兴趣。品味着精妙绝伦的战斗,感受着古代英雄人物勇武睿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战争之下人民的苦难。

领悟《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聪明人

领悟《三国演义》中的十大聪明人 《三国演义》是人们最喜欢的古典名著之一,不单是中国人,连我们周边的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好多人都能够说出里面的一些精彩章节,特别是里面各种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描写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如果要问大家《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人都有哪些,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今天,我斗胆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聪明人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诸葛亮的智呈妖邪。诸葛亮可以说是作者在小说中极力宣扬的一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的智慧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凡人的境界,到了今天,在华人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了智慧的化身,但是他所干的事却不是我们一般的人所能干成的,说大点根本就不是凡人所能干成的,他的智慧中总透着那么一丝邪性,像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哪一样不是在提着脑袋干的,我们一般的人不用说干成一两件了,甚至连敢想一两件都不敢想。因此,鲁迅先生说他的智已经近妖了,对于我们常人来说,他的智慧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这个世界上聪明得有些邪性的人大有人在,平时做事还是收敛一些好,那些聪明人只能作为大都数人奋斗的目标而已,没事的时候,激励一下自己的上进心也就罢了,千万不要照着去学,如果按照他们的风格去行事,总想着自己的奇才可以舌战群儒,到头来只能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落得个自讨苦吃的下场,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最终成了众人的笑料。 曹操的智呈豺狼;在三国的名人中,曹操的奸诈狠毒那可是出了名的,狼性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因泄愤屠城、因疑心杀朋友一家、因一句话杀谋士杨修等等一系列的做法想想都让人后怕,然而他却从一个太监的养孙——一个小混混起家建立了三国中最强大的魏国。这就不能不让人深思了,如果细想一下曹操所杀的人,他们要么是他的敌人,要么是他潜在的敌人,对付这两类人曹操从来都是不会手软的,他那样做无非是为了扫清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罢了,像他梦中杀人不就是为了获得睡觉的安全嘛!但是对于为自己打天下或投奔自己的人,他的做法绝对不会是这样,例如对关羽的容忍就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我们从他的身上应该学习的就是对待敌人和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的毫不留情。把对自己的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要尽可能地予以清除,从而使自己前进的道路尽量畅通。这也是东郭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教训,时刻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司马懿的智呈田鼠;司马懿的胆怯在三国名人中可以称得上一个之最了,人们至今还在传颂着“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故事。司马懿窝窝囊囊一辈子,他对曹家示弱,对满朝文武示弱,特别是对诸葛亮示弱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家送来的女人衣服都穿!但是谁能想到三国最终会统一在司马家的门下。到头来才发现司马懿才是三国中最高明的人。他像一只田鼠一样当别人耀武扬威的时候,他却悄悄地积蓄着力量。到了适当的时候再一举发威,置对手于死地······司马懿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对付强大的敌人,示弱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在对手众多的纷乱环境中,不要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先让众多的对手去争,去消耗各自的实力。等到最后,当他们弄得几派俱伤时自己好轻装上阵,毫不费力地一起收拾。这一点可是连最聪明的诸葛亮也没有弄明白呀。他一生和周瑜斗,和曹操斗,和孟获斗,和司马懿斗······到头来落得个心力憔悴,死不瞑目,其实想想都是自找的。出头的椽子先烂嘛! 刘备的智呈傻子。表面上看起来,刘备可以说是三国名人中最傻的一位了,他降低自己皇叔的身份三番五次去拜见还是村夫的诸葛亮,为了一个大将赵云想摔死自己的儿子等等一系列的举动真让人瞧不起他,特别是在白帝城托孤时竟然告诉诸葛亮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自己当皇帝的儿子取而代之,世上还有这样的人,这不是傻到家了吗?然而正是这位表面上看起来最傻的人物却得到了当时那么多各阶层精英的拥护,从社会最底层一个贩席的小商贩当上了一国之君。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仔细分析他的做法会发现内藏玄机,因为

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完整版

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著名 战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着名战役 答: ①官渡之战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 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獍亭前线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 ④水淹七军 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与白河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 ⑤汉中争夺战

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2.简要概括刘、曹、孙任一势力的兴亡过程. 答: ①曹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立之势。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芳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②蜀汉

《三国演义》战争的描写特点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摘要:本文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各具特色,将政治、外交与战争相交织,重视战略决策,在战争中写人物,在战争中穿插轻松、富有诗意的场面五个方面来论述《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描写各具特色矛盾交织重视战略 《三国演义》全书运用现实主义笔法,采用“七实三虚〞的方法,共写了四十余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包容了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的战役,再现了当时那纷争动荡的社会现实。在战争描写中作者善于抓住每场战争的特点,将战争写得各具特色,有声有色,绝少雷同。作者写这些战争或从大处着眼写全局,或从小处着手些片段;或以寡敌众弱胜强,或以强制弱众对寡;或旷日持久的对垒,或短兵相接的速决;既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大战,也有千百人出场的小打;既有先胜后败转胜为败,也有先败后胜转危为安;既有刀枪相向沙场搏杀,也有运筹帷幄出奇制胜。作者描写的这些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战争,充分展示了战争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三国演义》描写战争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交织在一起,突出交战各方的各类矛盾冲突,为战争的结局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重视写统帅部的运筹帷幄,战略决策及战术的运用,多以计谋、兵法定胜负,为战争的结果设悬念、定格局;《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把着眼点放在最富有戏剧冲突的事件和最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上,不使复杂的情节掩盖人物的思想、性格,使人物性格、思想在复杂的情节中更加鲜明突出;《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多数并不表现的惨烈可怕,而如一首首英雄的史诗,常在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穿插一些轻松的场面,将战争写得张弛有度,富有诗情画意,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三国演义》人众亊繁,矛盾复杂,描写战争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形式之多样、规模之宏大,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全书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为主要线索,中间夹杂了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的战役,形成了一个战争体系,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现谨从《三国演义》将大小四十余次战役,上百个战斗场面写得多姿多彩、各不相同、千变万化;将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与战争交织在一起;重视统帅部的战略决策、战术的运用;在复杂的情节中反映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思想;在紧张的气氛中穿插轻松的场面,将战争写得张弛有度,极富节奏感;这五个方面来分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 一、各具特色写战争,战斗场面不雷同。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 三国演义中发生过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三国时期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背景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公元199年健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 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

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 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张杨旧部睦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六月,袁术病死,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刘表坐观成败,孙策欲袭许都未行即遇刺,孙权保守江东。局势变得更加明朗。 过程 前期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 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战役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战役 (一)长坂坡赵云救主 赵云无疑是三国演义里最完美的人物,忠君爱国,智勇双全,武艺出众且浑身是胆,被称为常胜将军。长坂坡一站可谓赵云的独角戏,他单骑救主力挽狂澜,让一败涂地的刘备军挽回了不少面子。 当时曹操为了除去后患来伐刘备,却被诸葛亮在博望坡和新野两把大火烧得惨败,一怒之下率大军来攻。刘备逃奔襄阳却被刘琮拒之门外,拖家带口转投江陵时被曹军赶上追杀,军民四散奔逃,死伤一片。在刘备军惨不忍睹的时候,看看赵云是怎么表现的。他带着几个人杀回长坂坡,先是一枪挑了淳于导救了糜竺,接着刺死夏侯恩夺了曹操的青釭宝剑,然后寻见糜夫人抱起阿斗接着打,一枪放到了晏明杀开一条血路,好容易出来个大将张郃却被赵云的马给吓跑了,接着被马延张凱焦触张南团团围住,赵玉又是杀退四将直透重围,后又被钟缙钟坤拦住,钟缙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钟坤则是连盔带头被青釭宝剑砍去了一半,赵云单枪匹马前前后后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最后平安地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当时的场面固然精彩,事后大家对这场战斗的记忆的描述则更让人对赵云的钦佩油然而生。 第49回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为东吴借来了东风,却因为周瑜的嫉妒而招到丁奉和徐盛的追杀。眼看就要追上,可是当看到接应诸葛亮的是赵云的时候,丁奉对徐盛说:“...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吾等只索回报便了”。丁奉徐盛也是东吴大将,看见赵云就灰溜溜的撤了,可见长坂坡一战让赵云威震四方。 第54回周瑜为了抢回荆州,想用孙权妹子做诱饵把刘备骗来东吴,拿下后换回荆州。刘备带了赵云前来,国太看见赵云时问:“此是何人?”玄德答曰:“常山赵子龙也。”国太曰:“莫非当阳长坂抱阿斗者乎?”玄德曰:“然。”国太曰:“真将军也!”遂赐以酒。看看连个老太太都知道赵云的英勇事迹,成了他的粉丝! 第71回刘备率兵攻打汉中,曹操亲率大军迎敌。黄忠在定军山砍了夏侯渊以后,自恃生猛又来劫粮,结果被张郃徐晃围住死打。这时候赵云前来搭救,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操看见吓了一跳,说这是谁啊?当得知又是常山赵子龙的时候,曹操惊呼:“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曹操的兵将们则是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凭借一个人的威名就吓退了曹操二十万兵将,不是曹军不中用,实在是赵云太威武了。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 [1000字]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语录 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奸雄的写照: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被陈宫责问,曹操非但面无愧色,反而颇为自得,大言不惭,多疑、自私,而又奸诈的性格暴露无遗。) 2、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荀彧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是一句“若不早图”泄露了天机,既然为勤王兴兵,何惧“人将先我”。) 3、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有眼力,看出了刘备的抱负和能力;但竟然纵敌,堪比鸿门宴上项羽放跑刘邦。问题是,项羽是妇人之仁,曹操可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一定不是曹操一时疏忽,而是刘备太能装了。由此看来刘备的忍术,远超过他的高祖刘邦。) 4、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刘备英雄末路,感慨岁月蹉跎,壮志未酬。) 5、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长板坡前,赵云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救出阿斗,刘备却把阿斗扔在地上,假装关心赵云。赵云和在场的将士感动得一塌糊涂,无不感到得遇明主,发誓誓死效忠。“济大事,必以人为本。”是刘备的观点,刘备能与曹操、孙权抗衡,凭的就是这一手。) 6、大丈夫只患名誉不立,何患无妻。(赵云拒婚,豪气冲天。虽然稍显不近人情,不过与吕布贪恋女色相比,那境界可是高多了。) 7、既生瑜,何生亮。(周瑜不服,所以气死;司马懿服了,结果诸葛亮累死。人与人,是有差距的;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不愧为曹操的子孙。不昏,能看透司马昭的野心;不畏,敢率领几十人去讨伐司马昭。虽然卤莽无谋,以卵击石,不过比汉献帝是强多了。魏国没有亡在曹髦手里,应当是上天对他的勇敢的奖励。) 9、此间乐,不思蜀也。(后主刘禅投降后的保命之计。虽然留下了“没有心肝”、“扶不起的阿斗”的恶名,但是的确让刘禅得以安享晚年,混了个善终。仔细想一下,亡国都亡了,投降也投了,千古骂名是一定的了,还真不如窝囊到底,保住性命重要。刘邦、刘备面对项羽、曹操的时候,也是这么装孙子的,刘禅不愧为他们的子孙。) 10、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投降后,被带到晋国,晋国皇帝司马炎让他坐下。并客气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已。”没想到,作为亡国之君,孙皓倒驴不倒架、肉烂嘴不烂,竟敢这么猖狂。孙皓以暴君闻名,性格刚烈,估计是投降以后后悔了,想找死。司马炎没有计较这厮的无礼,真是够宽宏大量的了。)

(完整版)简述《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

精心整理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着名战役 答: ①官渡之战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 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獍亭前线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陆逊及时抓住战 ⑤汉中争夺战 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

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2. 答: ②蜀汉 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不久关羽被孙权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

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③孙吴 3. 答: ①曹操献刀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

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关之夭夭。 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

三国演义之十大倒霉人物

三国演义之十大倒霉人物第一名吕伯奢 吕伯奢,司州成皋[今河南荥阳]人,三国中对他介绍很少就提到是曹操故人。我对这个人物的关注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吕伯奢是整个《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单姓双名的人物;二是他在这本书前期对刻画曹操人物性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演义》中写到“孟德”献刀失败以后曹操逃到中牟县,后被陈宫释放并追随,当走到成皋曹操想起了这位故交并在吕伯奢家暂住一晚,半夜里曹操听到后院有人磨刀;随起疑心,认为吕伯奢要害他,便将吕伯奢一家八口屠杀,结果完全是一场误会,原来是吕伯奢的家人在杀猪招待曹操,事已至此走为上策。当曹操走到半路撞见吕伯奢打酒归来,随将吕伯奢一并杀死,并引出一段话,“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 吕伯奢灭门一案从《魏书》、《世语》、《孙盛杂记》及《三国演义》各自表述来看,各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尤其是曹操因猜忌而杀人全家的说法,也非常不合情理。我们就从《三国演义》的表述来看吕伯奢及其家人确实死的是不明不白,为了照顾故人来访好酒好菜的招呼,结果却是引狼入室糊里糊涂的就丢了性命,可谓是倒霉之极! 三国演义之十大倒霉人物第二名王垕 却说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人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王垕本是曹操军中一个监管粮草的小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曹操的“借头”便不会有这场战役的胜利。但事实只有曹操一人知道,临死之前还要遭受那么多人的唾弃,实属冤屈啊! 三国演义之十大倒霉人物第三名王朗 王朗字景兴。生于公元152年,卒于公元228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人。以通经典被任命为郎中,历任菑丘长,会稽太守,谏议大夫,魏郡太守,御史大夫,最后死在司徒(相当与宰相)任上。谥号“成侯”。有一子名王肃,乃三国曹魏的一代经学家。 “武乡侯骂死王朗”事情发生在诸葛亮首伐中原的途中,时王朗时年已七十六岁已是汉朝老臣,听说蜀国大举进犯,想显示一下威风主动请战,带着副将郭淮来应战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对策就用了区区三段话就把这位司徒大人吗死于马下!

三国演义中的十个重要战役

三国演义中的十个重要战役 分享| 2010-07-29 11:17 小恶魔路过 _ |浏览2333次 每个100字左右,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要写出战役名。谢谢啦 2010-07-29 12:48 提问者采纳 1:官渡之战:曹操PK袁绍 起因:袁绍生气了。 经过:曹操和袁绍各施其能,后来曹操要绝粮了,正好袁绍羞辱许攸,许攸就投奔曹操。曹操便通过情报,打劫袁绍的粮仓,也就是乌巢。袁绍便鸟 飞兽散。 结果:当然是袁绍输了。曹操奠定了基础。 2:博望坡之战:曹操PK刘备 起因:曹操杀奔新野,诸葛亮就让人在博望坡埋伏。 经过:诸葛亮初用兵,命人埋伏。曹军不知是计,走到博望坡,被火烧了…… 结果:曹军被烧回许昌。诸葛亮一下有了威望。 3:长坂坡大战:曹操PK刘备 起因:曹操又来了…… 经过:荆州投降了曹操,刘备便带着百姓退至汉津,路上遭到袭击, 家眷失散。赵云为救人,在曹军中七进七出,单骑救主。 结果:赵云退到长板桥,正遇张飞。张飞一声大喝,吓死了曹军一名将领,还吓跑了曹操。赤壁之战被揭开。 4:赤壁之战:曹操PK刘备&孙权 起因:曹操要横扫南方 经过:诸葛亮舌战群儒,巧激孙权等人。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和黄盖使苦肉计,黄盖、阚泽诈降,庞统巧献连环计。曹操派蒋干侦查,蒋干的老同学周瑜假 装接纳他,让他拿走一封假信,使曹操杀了两名会水的将。诸葛亮借”东风,黄 盖指挥火船烧掉连船,曹操兵力所剩无几。 结果:曹操被逼败走华容道,遭到刘备军三袭,最后关羽念记旧情, 放了曹操。周瑜自此心生妒忌,一心要杀死诸葛亮。三足鼎立的局面被基本确立了。 5:南郡之战:曹操PK刘备PK孙权起因:周瑜趁机进攻,准备夺下南郡。

《三国演义》中战役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中战役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目标: 1、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等阅读《三国演义》中三处战斗场面,了解战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4、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 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评价任务: 1.了解战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在对比中分析描写战役场面的语句,了解作者写作方 法。 阅读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谈话了解,指导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你喜欢读名著吗?说说理由。阅读长篇小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2、你读《三国演义》原著还是青少年版?有什么阅读困难?怎么解决的?小结阅读小说的方法(点面结合法):(1)面:理清故事情节 (2)点:抓住人物特征 环节二 阅读《三国演义》三处片段活动一引入片段

1.你喜欢哪场三国战役? 2.生思考,并回答。 1.学生自信交流自己知道的战役名称。 2.学生能够相互补充,概括出小说主要内容。 3.感受语句的描写方法。活动二阅读片段 (1)阅读片段《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指导原著阅读,读通读懂。 (2)阅读、讨论三场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 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同一记号标出相同类项。 (3)学习片段中描写战役的语句,体会描写场面语句的方法。 环节三 展示提升1.同学上台展示,可以配课件给大家讲解,台下同学可以就他们的讲解进行提问。 2、小组合作表演精彩战役片段,演出人物不同的特点,以及本场战役的特色。1.展示同学故事讲的生动形象。台下同学注意倾听,台上台下积极互动。 2.学生配合演出,表演的生动形象。 环节四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1、交流《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和自己的阅读方法。 2、我们不仅要了解三国名句,还要了解三国故事,三国人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 0606311 陈凯《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这部以政治斗争、军事战争为题材的巨著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主要历史背景,而这段时期是军阀相互攻伐,频繁发生战争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史。这决定了《三国演义》中对于宏大战争场景描写的必然性,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再现,是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的战争小说,对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然而,从陈寿的《三国志》,到民间的三国故事,再到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虚构、想象的民间再创作过程。所以《三国演义》中不是为写战争而写战争,而是更着重战争氛围的渲染、战争过程的表现,用小说的细腻和深刻,以戏剧的夸张和幽默,对战争场景、战略谋略、战争氛围、敌友变化以及战争人物进行了戏剧化的再现,小说中对战争场景的这些再现,让本身单调残酷的战争变的活泼鲜明,战争场景、战争人物、战争谋略等电影般的跃然纸上,充分地体现了战争描写的戏剧特色。从而达到了让读者对战争题材多元感悟的艺术追求。因此,《三国演义》中对战争的表述艺术用“登峰造极”来赞誉完全不为过。具体来说,则可以看到,《三国演义》中对战争的描写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例如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赤壁惨败后他却“三次大笑”。他在硝烟弥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败局中仓皇逃命。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坠青云之志。再如在讨伐陶谦的战斗中,曹操为泄其父被杀之怒气。下令功破城池后,将城中百姓全部屠戮,甚至还发掘坟墓,暴露了曹操的凶残。在西凉与马超的大战中。曹操为了逃命脱袍割须,在被追赶落马后,巧妙的绕树而行。虽然出足了洋相,但是他在危急之中仍然沉着应对,体现了他的机智。在当阳之战中。当曹操在观阵中,看到赵云力杀众敌时,赞叹“真虎将也!”并说“吾当生致之”。命令众将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一句赞叹,一个命令,把曹操重才爱将的形象成功地刻画出来。通过这一系列战争的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跃然纸上。 当阳之战,又成功的塑造了张飞这个人物形象。当他听说赵云去投奔曹操时,大怒,草率地认为赵云定是贪图富贵。但当看到赵云向他求救时。又义无反顾地让赵云先走。自己阻挡追兵,表明了张飞行动鲁莽。性格率直的一面。当他感到自己的兵力无法抵挡曹兵时。即命二十余骑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林向往来驰骋,扬起尘土,以为疑兵。显示了他的粗中有细。他立马于桥上,三声怒喝,吓死夏侯杰,吓退曹军。渲染了他的勇猛。而吓退曹军后,又自作主张把桥梁拆断,从而暴露了自己的实力,显示了他的头脑简单。通过这次战争描写。使张飞这样一个粗中有细、粗鲁勇猛、头脑简单而又憨厚可掬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还有对于关羽的塑造。关羽不仅仅是人,而且还是“忠”和“义”的象征。他识春秋大义,只忠于他的“刘哥哥”,其他概不买帐。他失节投降曹操,是为了保护嫂子,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降汉不降曹”。他华容道义释曹操,虽然不讲原则,但也合情合理,使他更加有“义”。他被孙权割掉头顾,即使首级送至曹操,还能“口开目动,须发皆张”,而且还“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褒人至此,真可谓无以复加。对关羽形象塑造的成功,还在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在上层,他受到统治阶级的历代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成

《三国演义》十大火攻经典战役:三国著名火攻战

[键入文字] 《三国演义》十大火攻经典战役:三国著名火攻战 常言道,水火无情,军事家将之运用到作战中,常常会对战争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国演义》中,火攻战例很多,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而诸葛亮更是将火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TOP1 赤壁之战 曹操占领荆州后,准备率军东下,平定江南孙权。在诸葛亮、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决定抗击曹军,召回在外练兵的周瑜。周瑜先用计除掉了荆州水军首领蔡瑁等人,然后黄盖用苦肉计诈降,准备火烧曹军战船。由于北方将士不习惯水战,曹操接受庞统的计策,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铺上木板,以便进攻。最后,曹操战船被大火烧着,散又散不开,火势顺风蹿上陆地营寨,再加上孙权、刘备各路兵马的截杀,曹操八十万大军损失大半,仓皇逃回许昌,天下三分的雏形由此形成。 TOP2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之间的巅峰对决,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第一战。在关羽的帮助下,曹操斩杀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挫伤袁绍锐气。不过,袁绍兵马多,粮草充足,能够打持久战。曹操眼看就要断粮了,袁绍集团的谋士许攸前来投靠,献计夜袭乌巢。那乌巢是袁绍的屯粮之地,却被曹操一把火烧了,袁绍集团因而军心溃散,被曹操一举击破。 TOP3 夷陵之战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谏,率领大军伐吴。开始的时候,蜀军锐不可当,相继攻占峡口、秭归等地,大败孙桓、朱然,斩杀潘璋、马忠。此时,吴国求和,刘备却不懂得见好就收,反而严辞拒绝。孙权没办法,只好任命陆逊为都督,抵挡刘备。陆逊坚守不战,相持半年,刘备移兵山林避暑。陆逊瞅准时机,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刘备落荒而逃,没脸再回成都,最后病死在白帝城中。 1

《三国演义》十大火攻经典战役:三国著名的火攻战

《三国演义》十大火攻经典战役:三国著名火攻战 常言道,水火无情,军事家将之运用到作战中,常常会对战争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国演义》中,火攻战例很多,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而诸葛亮更是将火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TOP1赤壁之战 曹操占领荆州后,准备率军东下,平定江南孙权。在诸葛亮、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决定抗击曹军,召回在外练兵的周瑜。周瑜先用计除掉了荆州水军首领蔡瑁等人,然后黄盖用苦肉计诈降,准备火烧曹军战船。由于北方将士不习惯水战,曹操接受庞统的计策,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铺上木板,以便进攻。最后,曹操战船被大火烧着,散又散不开,火势顺风蹿上陆地营寨,再加上孙权、刘备各路兵马的截杀,曹操八十万大军损失大半,仓皇逃回许昌,天下三分的雏形由此形成。 TOP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之间的巅峰对决,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第一战。在关羽的帮助下,曹操斩杀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挫伤袁绍锐气。不过,袁绍兵马多,粮草充足,能够打持久战。曹操眼看就要断粮了,袁绍集团的谋士许攸前来投靠,献计夜袭乌巢。那乌巢是袁绍的屯粮之地,却被曹操一把火烧了,袁绍集团因而军心溃散,被曹操一举击破。 TOP3夷陵之战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谏,率领大军伐吴。开始的时候,蜀军锐不可当,相继攻占峡口、秭归等地,大败孙桓、朱然,斩杀潘璋、马忠。此时,吴国求和,刘备却不懂得见好就收,反而严辞拒绝。孙权没办法,只好任命陆逊为都督,抵挡刘备。陆逊坚守不战,相持半年,刘备移兵山林避暑。陆逊瞅准时机,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刘备落荒而逃,没脸再回成都,最后病死在白帝城中。 TOP4上方谷火烧司马懿 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屯兵渭水,两军交战,互有输赢,但自从司马懿中计脱险后,魏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诸葛亮派马岱伏兵葫芦谷,派高翔用木牛流马运粮,尽管让魏军劫去。半月下来,魏兵截获粮草无数,且得知蜀军屯粮之所在上方谷,且诸葛亮不在祁山大寨。于是,司马懿吩咐诸将领兵劫祁山大寨,自己带两个儿子到上方谷烧蜀军粮草。到了谷中,山上放火,引燃谷中柴草地雷,司马懿父子眼看命丧于此,天上却下起雨来,救了司马懿一命。此后,司马懿龟缩在渭北大寨,无论如何不肯出战,硬是把诸葛亮给熬死了。 TOP5火烧博望坡 在徐庶的指挥下,刘备曾夺得樊城,大败曹仁。曹操挖走徐庶后,以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为副将,领兵10万杀奔新野。诸葛亮吩咐关羽埋伏于豫山,张飞埋伏于安林,赵云、刘备诈败诱敌深入。夏侯惇见赵云、刘备军容不整,未战几回合便走,催促大军加速前进。夜深风起,曹军到得博望坡,刘封、关平放起火来,赵云、关羽、张飞三段厮杀,大败曹军,夏侯惇等人狼狈逃回许昌。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山第一计,树立了他在军中的威信。 TOP6火烧新野 诸葛亮在博望坡火烧夏侯惇10万大军后,曹操起兵50万想要一举扫平江南。南攻荆州,刘备驻守的新野首当其冲。此时,刘表已死,刘备却不忍心夺取荆州,只好带领百姓前往樊

级本十班:殷德升三国演义中三大战役的描写特色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Suihua University Graduation Paper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s Three Big Campaign's Description Characteristics Student name Desheng Yin Student number 200451069 Maj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pervising teacher Weidong Zhong Suihua University

摘要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揭示了魏、蜀、吴三国各自不同的战略方针,且在更普遍的意义上为后世提供了斗智优于斗力,知己知彼,攻其不备,用兵攻心为上,团结一切朋友,孤立主要敌人等战略思想,是历代兵鉴的总结。 关键词:三大战役;战略思想;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

Abstract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the ancient Chinese military's war for the classic, has revealed Wei. Sichuan. Wu's three different strategic approach, and in more general sense, to provid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pull better than a bucket of Ghijizhibi, Gongqibubei, Gongxin for using military forces, the unity of all the friends and enemies, such as isolating the main strategic thinking, Kam is a summary of past soldiers. Key words:three big campaigns; strategic concept; Battle at the Red Wall; The official crosses the war; War of the Yiling

简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简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作者:杨洪波, 杨柳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刊名: 时代文学 英文刊名:SHIDAI WENXUE 年,卷(期):2009,(15)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杨子坚中国古代小说史 1990 2.周先慎古典小说鉴赏 1992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99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朱家席.ZHU Jiaxi《三国演义》与《李自成》的战争描写比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2)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战争描写方面,《三国演义》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姚雪垠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此方面同样也卓有成就.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后者在对前人借鉴与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的超越与发展,以及作者的创作理念对作品的影响. 2.期刊论文任兴科.苏凤戏剧化的战争——浅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戏剧特色-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07(10) 从陈寿的《三国志》、民间的三国故事,到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虚构、想象的民间再创作过程.《三国演义》不是为写战争而写战争,而是更着重战争氛围的渲染、战争过程的表现,用小说的细腻和深刻,以戏剧的夸张和幽默,对战争场景、战略谋略、战争氛围、敌友变化以及战争人物进行了戏剧化的再现,从而达到了让读者对战争题材多元感悟的艺术追求. 3.期刊论文王世勇试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甘肃农业2005(11) <三国演义>描绘了大大小小四十多场战争,总结了许多封建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历史经验,战争描写色彩斑斓,形象生动,成就突出,许多战略战术的运用,大体上符合军事科学原则.其中含有辩证法因素,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战争,避免了呆板和单调.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经验.<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由于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更由于作者非凡的军事组织才能,从而使<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为后世之人所仰慕,也为后人描写战争提供了一个相当成功的范作,是历史演义的典范之作.从政治斗争着眼,从战略决策方面写战争,充分表现战争前的政治形式,战争的错综复杂,揭示胜负的原因,通过人物活动和内心的变化来推动故事的起伏发展. 4.期刊论文徐世中.Xu Shizhong论《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对《三国演义》的影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左传>和<三国演义>是两部描写战争非常著名的著作,历来人们对他们各自的描写战争的特点分析比较多,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相对来说很少.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对<三国演义>的影响,即:①通过战争写政治;②通过战争写战略;③通过战争写矛盾;④通过战争写人物. 5.期刊论文吴国联.WU Guo-lian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 <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文学,在全书中描写了大小40多次战役、战斗.对这些战争进行归纳、抽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略思想与战争战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在战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等四大特色. 6.期刊论文陈景云从三大战役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6(6)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小说对战争的描写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笔者仅就以下三点略微谈谈<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 7.学位论文陈莉娟《左传》与《三国演义》比较研究2003 《左传》作为中国史传文学的先驱,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在创作思想、刻画人物、描写战争、记录辞令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广为后世文学作品所借鉴.该文主要从人才观、军事谋略、战争描写三个方面来探讨、分析《三国演义》对《左传》文学创作手法的继承与发展.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在引言中分析了《左传》的研究现状,揭示了撰写该文的原因及意义;第一章阐述了《左传》的人才观及其对《三国演义》的影响,第二章阐述了《左传》的谋略观及其对《三国演义》的影响,第三章阐述了《左传》的战争描写手法及其对《三国演义》的影响;结束语部分总结了《三国演义》对《左传》文学创作手法的继承与突破. 8.期刊论文陈颖《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中国战争小说与兵学文化关系研究之一-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三国演义>在思想倾向、战争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战争描写等方面都受到<孙子兵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小说中"拥刘反曹"的褒贬倾向契合<孙子兵法>以"道"为本的战争道德观,将帅谋臣群像的典型化塑造呼应了<孙子兵法>对将帅人物各方面素养的要求,战争描写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战争谋略观. 9.期刊论文贾琼《孙子兵法》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语文学刊2008(11) <三国演义>是中国军事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要体现,它的战争描写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深厚的结缘关系.探讨<三国演义>对<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对理解<三国演义>的丰富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10.期刊论文刘洋试论《三国演义》中的说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1)

从三大战役论_三国演义_战争描写的艺术_陈景云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2006.06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小说对战争的描写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笔者仅就以下三点略微谈谈《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 首先,《三国演义》是以全景式的视角对战争进行全面描写,不仅描写双方军事力量(如兵力、粮草)的较量,而且更着重于描写了战争的形势、指挥员的战略战术思想、谋士的智慧和外交策略等等,突出了战争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将斗力和斗智、斗勇结合起来。作者在描写战争时往往通过战争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渲染紧张气氛,制造悬念。例如,在描写官渡之战时,从表面上看,袁绍一方地广兵多粮足,他拥有北方的冀州(今河北)、青州(今山东)、幽州(今河北、辽宁一带)、并州(今山西)等大片土地,又有丰足的粮草,共调动了七十多万军队进攻曹操,袁绍确实处于优势。而曹操当时仅七万多人马,虽然说与东吴孙权结盟,但力量悬殊,不足以抗袁。鹿死谁手,殊难预料。但袁绍刚愎自用,盲目轻敌,袁绍不但不听取谋士沮授固守粮草与曹操长期作战的建议,还说要杀了他。这让袁绍的许多谋士有错投主人之感。袁绍又不善用人,只派了一个“性刚好酒”的淳于琼去守粮屯乌巢,淳于琼这个人“终日与诸将聚饮”,结果被曹操亲率五千精兵火烧乌巢。袁军军粮被烧,既失谋士,大将又降曹,军心涣散,纷纷溃退,袁绍只引随从八百余骑逃去。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小说有两句诗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弱势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可见在战争中谋略的重要性。 又如赤壁之战,曹操平定北方之后,亲率大军南下,又收编荆州马步水军二十八万人,共计八十三万大军,号称一百万,企图一举统一南方。而刘备退守樊口,只有兵力一两万多人;东吴孙权派周瑜带领五六万多人,联合刘备,在赤壁一带抗击曹操。强大的曹军给孙刘联军带来极大的压力,但孙刘联军凭借长江天险和熟习水战的先天优势,巧设反间计,使生性多疑的曹操轻易中计,杀水军统领蔡瑁张允;曹操所使诈降计又被识破,反而中了周瑜的诈降计;又庞统之计用铁索将战船连接起来,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和军 从三大战役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 ○陈景云 营,曹操只得率领少数人马溃逃回北方。 彝陵之战与官渡之战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关羽被东吴所杀,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便急切地举大军伐吴。面对赵云、诸葛亮等人的劝谏,刘备表现出来的也是跟袁绍一样,都想把谋士杀了,没有从国家战略、从长远利益出发的战略眼光。这种表现与官渡之战中刚愎自用的袁绍已经不相上下了,这是彝陵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接着刘备又在具体的战术上犯了错误。当时刘备率兵七十五万,孙权只有十万军队抵抗,也是至强对至弱。刘备报仇心切,又依仗兵多,采用急战的方法,一开始取得节节胜利。孙权畏惧,派人求和,刘备不听,誓要灭东吴而后快。刘备大军压境,东吴举国震惊,孙权被迫接战,他听取部下的建议,任用年轻的陆逊为统帅。陆逊很有谋略,他假装怯敌,采用“避其锐气,坚守不出,以逸待劳”的战术,进一步激起了刘备的轻敌情绪。结果本来锐气旺盛的蜀军被拖得“兵疲意阻”,再加上天气炎热,喝水困难,最后刘备只得下令在山林茂密之地安营扎寨,连营七百里。以逸待劳的吴军顺风举火,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刘备遭到了惨败。刘备光复汉室,统一中原的愿望也即成为泡影。 其次,《三国演义》吸收了《左传》长于记言的特点,对谋士的计策言论进行了具体生动地描述,突出了谋略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在三大战役中,谋士的智慧成为取胜的关键,小说对谋士分析形势的言论描写得十分详细具体。例如,在官渡之战中,对于这场战争的特点和各自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双方的谋士作了基本相同的分析,主帅能否听取谋士的建议也就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曹操的谋士荀攸进言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以一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袁绍的谋士沮授也分析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立场不同,但分析的敌我双方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双方应该采取的战略和战术,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因此,双方的谋士都认为:这场战争对曹操来说,利在急战,应该速战速决;而对袁绍来说,则利在缓守,应该采用拖延战术,时间一长,曹军没有了粮草,不战自败。但两军统帅对谋士的献计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这为战争的胜败已经奠定了基础。曹操正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了战争的关键,火烧袁军粮草而取得胜利。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智慧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充分地展现出来。曹操大军压境,孙、刘两家都没有能力独力抵抗曹操,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取胜的可能。但孙权内部却出现了主战和主降两派,所以说服孙权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