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什么是学习情境以及进行情境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什么是学习情境以及进行情境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什么是学习情境以及进行情境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什么是学习情境以及进行情境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1、什么是学习情境?

答:学习情境是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2、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情境?

答:学习情境设计的目的是要通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尽可能吻合的真实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学习主题上。

3、学习情境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学习情境设计时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1)不同的学科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同,情境设计要注意学科特点。

(2)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创设情境的关系。

(3)学习情境创设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

(4)学习情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外因”,无论哪一种学习情境,都要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服务。

(5)学习任务与真实情况必须融合,不能处于分离勉强合成的状态,学习情境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6)不能滥用媒体情境。

学习情境一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一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学习情境描述 项目载体:以飞来峡水利枢杻工程为载体, 通过在地形图上实际操作训 练,掌握有关知识技能 主要内容: 1、 分析项目作业条件、要求 学习目标: 学习领域:水利工程测量 总课时:70 学习情境1:地形图的应用 课时:6 1、能从地形图中获取工作需要的信息 2、 理解比例尺、比例尺精度的概念 3、 会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选择合适 比 例尺的地形图 4、掌握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与使用 5、能够绘制断面图 6、利用提供的地形图确定汇水面积 7、会计算水库库容 8能够确定土坝的坡脚线 教学方法建议 宏观教学方法 微观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讲述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2、讨论作业方案 3、分解项目工作任务、选取仪器工具 4、操作方法及限差要求 5、实际环境下的作业训练 6、提交成果及评价

二、学习型工作任务设计 1、项目分析 飞来峡水利枢纽位于清远市东北约40公里的北江河段上,是广东省目前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它主要以防洪为主,同时兼有发电、航运、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工程。 飞来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大坝、船闸、发电厂房和变电站组成。拦河大坝高52.3米,主、副坝坝顶总长2952米,坝顶为8米宽公路。水电站是北江干支流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站属于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厂房为河床式,厂内安装了奥地利生产的4台单机容量为3.5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55亿千瓦时,水轮机转轮直径7米,转轮直径个单机容量在目前国内同类机组中居全国之冠。 泄洪闸为一等1级建筑物,采用混凝土重力式结构,前沿总长285米,最大坝高52.3米,坝顶高程34.8米,坝顶公路桥宽8米。溢流坝共设16个溢流孔,孔口尺寸为14 12米,堰顶高程9米,工作门为弧形钢闸门,固定式卷扬机启闭。泄洪闸设计洪水泄洪流量为21800 ,最大泄洪量为28700 ,目前为广东省泄洪量最大的泄洪建筑物。

学习情境设计方案空调制冷剂的回收与充注样本

北京汽车杯全国汽车职业院校课程设计大赛 汽车维修中职组参赛材料 烟台汽车工程学校 7月26日

第一部分: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过程1、创设教学情境( 一辆北京现代悦动1.6 GLS AT轿车行驶3万公 里, 车主反映夏季打开空调制冷效果差) 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 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利用多媒体讲授空调制冷剂回收与充注任 务所需具备的相关知识; 3、安排一定时间, 对此问题师生进行沟通理解, 启发引导学生整 理自己信息, 与同学及老师交流沟通, 再次获得她人有用信息;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 展示各自 制定的计划, 师生共同完善和决策工作计划; 5、学生小组合作, 实施工作计划, 教师巡回指导并检查; 6、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工作成果, 小组自评、互评, 教师总评, 教 师予以评价和总结。 学业评价1、能准确解释空调制冷剂回收与充注重要性( 小组评价) 2、能掌握空调制冷剂回收与充注技术标准( 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 相结合) 3、能根据工作计划完成空调制冷剂的回收与充注任务( 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4、能够准确完成空调性能检验( 教师评价) 5、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态度。( 个人自评 和小组评价相结合) 工作要求1、经过现有资料、图书馆、网络等方式自主查阅搜集与任务相 关的信息, 充分了解回收、加注制冷剂的重要性; 2、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加注制冷剂的技术标准与要求; 3、制冷循环管路抽真空的必要性和制冷剂排空的注意事项; 4、制冷剂加注量应适当, 否则制冷效果不良; 5、空调管路泄漏检查及空调性能检验的仪器使用规范严谨; 6、实施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减排, 既是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政策 的要求, 也是汽车维修行业履约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7、做好工作文档的记录整理和保存, 评价和反馈。

长期股权投资学习情境设计

长期股权投资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要求 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熟悉长期股权投资仅指企业长期持有的通过对外出让资产而获得的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按照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以及重大影响以下不存在活跃市场并且没有公允价值的权益性投资。 了解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区分是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还是除企业合并之外的其他原因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两种会计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适用于控制型股权投资及重大影响以下不存在活跃市场并且没有公允价值的股权投资,否则应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 熟悉长期股权投资期末计价与处置。 教学重点 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两种会计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 教学难点 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计提减值准备。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其中,理论讲授3.5课时,实验0.5课时 教学大纲 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 三、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一)按照投资的对象分类

(二)按照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分类 (三)按照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方式分类 五、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范的范围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设置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一)企业合并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 (二)其他方式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二、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方法 (一)投资年度的有关确认方法 (二)投资年度以后的有关确认方法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一、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二、权益法的核算程序及方法 (一)账户设置 (二)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核算 (三)投资形成后的结算 第五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第六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主要概念 1.长期股权投资 2.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范的范围 3.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教学情境设计要求

乐山师范学院教学情境设计大赛要求 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情境设计实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一、情景设计评价基本原则 1.教学情境必须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 2.教学情境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构。 3.教学情境必须具有思维的张力。 4.教学情景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二、情景创设的意图(目的)评价标准 1.明确阐述本设计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关系,以及本设计通过那些创新的方法手段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应体现新知识不是教师单纯的给予,而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同化学习,即学生自主建构。 3.设计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准确确定学生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和接受的程度,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中逐步“同化”教学信息。 三、情景素材评价标准 1.素材要紧扣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与自然知识、生产知识相联系。

2.素材应具有引导、启迪、科学、合理、详实和有创意的内容和形式。 3.准确把握素材与本课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感情基调的关系。 4.能把枯燥、抽象的学科知识学习变成生动形象、饶有趣味的教学活动。 5.素材不存在离题太远、牵强附会,不科学、不健康的内容。 6.素材能创造增强师生情感、求知探索精神,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 7.素材能留给学生参与活动和思维想象的空间;有学生思考、探究的内容。 四、由情景引发的问题(问题组)评价标准 1.问题设置具有语言的趣味性,能调控好学生的情绪。 2.问题设置具有逻辑顺序,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3.问题设置要语言精练、简短明确、清晰易懂。 4.问题设置要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条件,给学生留有观察、思考、想象、判断的空间。 5.问题设置要具有引导启发的递进性,即要形成组合、递进,逐渐深入的问题组合。 6.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期望”和“满足”心理需求。 7.问题设置要注意变换提问的形式和体现不同知识块面的衔接功能。

流动负债学习情境设计

流动负债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要求 了解流动负债的概念及分类; 掌握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的核算内容及科目设置; 熟练掌握各项流动负债的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 各种类型流动负债的核算。 教学难点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的核算。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 模块一流动负债概述 流动负债属于短期需要偿付的债务,既包括企业对银行的负债,又包括企业对供货商的负债,还包括企业对职工的负债。 一、流动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而发生在未来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则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确认为负债。负债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及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二、流动负债的分类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信用”一词有多种解释,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大部分是指借贷行为,即商品或货币的持有者将商品或货币暂时让渡给需求者,双方约定借贷的期限,并收取利息的行为。信用一般分为商业信用

和银行信用。 模块二短期借款 一、短期借款的含义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一般是为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而借入的或者为抵偿某项债务而借入的款项。 为了反映和监督短期借款的取得和归还情况,企业应设置“短期借款”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取得的借款金额,借方登记归还的借款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归还的借款。该账户应按债权人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二、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一)取得短期借款的处理 企业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是将借入的款项存入银行,应当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二)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如果短期借款利息按期支付(如按季),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归还本金时一并支付,且数额较大,可以采用预提的办法,按月预提计入当期损益。预提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实际支付时,按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的差额(即尚未计提的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果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按月支付,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归还本金时一并支付,且数额不大,可以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科目。 (三)归还短期借款的处理 企业归还短期借款时,会减少负债,减少资产,账务处理为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模块三应付和预收款项 应付和预收款项是企业往来欠款的记录,包括企业欠供应商的货款、企业承兑的商业汇票、企业预收的货款等。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样表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因特网等。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等等。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情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一、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9年级学生,共四十八人。该班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较强。 2、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参与体育课的兴趣不浓厚,有部分学生信心不足。 3、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怱略了社会适应领域中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达到锻炼身体,释放学习压力培养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的目的。 二、教材的选择: 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情景中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教材。本次课通过创设5.12大地震及灾后重建的情景,通过各种体育游戏以个人、小组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速度、力量、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灾难,调整自已的心理状态,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减轻繁重的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同时,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社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以不同角色在情景中的扮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面对和挑战困难及勇于拼搏和团结合作精神。 2、通过各种游戏,学习相应的自救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展示和表现自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肢体力量。 3、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游戏安全的强调,增强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 1、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面对和挑战困难及勇于拼搏和团结合作精神。 难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展示和表现自我能力。 五、教学的主要策略: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地震的情景中进行学习、锻炼,通过模拟地震的发生,让学生学会如何勇敢面对灾难?如何自救?如何重建、怎样感恩? 组织形式主要以分组游戏为主,充分发挥组长的能动性,配合教师的启发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方法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过程中,在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后,留下相应的时间给各小组进行战术、方法的准备,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计划

《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价值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十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对问题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他在长达9年的“暗示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轰动效应的教学成果。“暗示教学” 的根由就是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问题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 1 - 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方面,李吉林著有《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诗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合著),马樟根、吕达主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李庆明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等;在推广运用方面,广泛开展实验,建立情境教学研究所,出版《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

教学情境及其创设方法

来源:https://www.docsj.com/doc/9f17881723.html,:81/file5/qlq_117t/%B1%CA%BC%C7.doc 第一讲什么是教学情境 一、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 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 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因而,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程的条件下还不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 二、为什么新课程的实施使创设教学情境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能力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 一 )新课程倡导要确立生成的、整合的、建构的、实践的课程观 1 .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是经验 旧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占有,人的情感、体验却被忽视了,人是不完整的。在后现代知识观下,知识不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为此,对人的存在的关注才得以超越知识的权威。新课程吸取了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成果,提倡课程不应当仅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应当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教学不再是一个学生占有知识的过程,课程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将知识作为探究的起点,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对话,经过探究性活动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和新的文化,真正将人从知识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中寻求人的“自由精神”,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情境导入教学设计改良版

情境导入教学设计改良版

情境导入教学设计 课题:相应的反义词 学科:语言教学对象:大班课时:2课时 设计者:阮琼单位:二程中心幼儿园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能让小朋友对身边事物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能区分不同事物的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身边很多微小事物为例,把课堂教学生活化,简单化。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能积极动脑,对实物、图片进行观察比较及尝试操作,勇于探索。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班级大部分小朋友语言能力强,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的来描述身边的事物,一部分小朋友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看法,没有很清晰的概念。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难点:能将反义词运用与生活中

五、情境导入使用资源 1、大、小纸鹤各一只,厚薄不同的两本书。 2、糖、苦瓜、橡皮泥、雪花片、长短粗细不同的圆柱积木、图片若干份。 六、情境导入实施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准 备了很多东西,它们里面 藏了许多的小秘密,要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用耳朵听一听,嘴巴尝一尝,并用上你们的小手,才能把它们的秘密找出来,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找吗?小朋友们观察并找出 物品的特征,发现它们 的不同之处 引起幼儿尝试 的兴趣 二、幼儿初次尝试。 1、出示两只大、小纸 鹤。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只大,一只小) 师:对,一只纸鹤大,一 在教师的引导下小 朋友们讨论并回答问 题 提高幼儿思考 问题和讨论的 能力

只纸鹤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把这样的词叫做反义词。那么,大的反义词就是小,小的反义词就是大。 2、出示厚薄不同的书让幼儿观察,请幼儿听老师两次拍手的速度,引导幼儿说出厚和薄,快和慢两组反义词。

学习情境及其设计

学习情境及其设计 20世纪后期,人们从更多视角研究学习的规律,对学习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反思,其焦点放在了关注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意义和身份建构及所依托的社会文化背景。如建构主义从个体建构发展到社会建构,情境认知理论由“实践场(Drac―tice field)”向“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Orae―rice)”发展,其共同趋势都是强调学习与个人生活实 践间的密切联系。这为职业教育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身的思维构造的,学习者按照自己的经验解释“实在”rreal―ity)。学习是在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借助外界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实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协作学习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交往与培养社会能力和民主价值观的过程;会话可帮助学习者从其他同伴的多种解释中认识认知的灵活性、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意义建构使学习者全面正确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获得,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

最终目标(Jonassen,199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只能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学习是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和建构的实践,其基本过程表现为“互动的意图一行动一反思”。学习者有能力表述自己的学习意图和策划行动,行动 是感知和自觉思考的整合。学习情境的重要概念有实践场和实践共同体。其中,实践场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设置、创设的功能性学习情境,实践共同体包括了一系列由个体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实践、信念以及对长时间追求共同利益的理解。 按照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有效的学习过程按照抛锚式教学程序进行,学习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基础之上。确定这类问题被比喻为“抛锚”,即一旦问题被 确定,整个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创 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与职业教育当前倡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是完全一致的。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创设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 尽量一致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在与学习情境各要素的交互中,主动建构起学习的意义和在企业的职业活动中的社会身份。职业教育的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的基础上设计的,是对典型工作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研修主题一: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与改进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从中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分析、反思] 一、只追求表面热闹,导致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 课例1:《7的乘法口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的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重了形式与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其实是关注了个别,忽视了全体。 [课后反思]: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

学习情境4——学习过程描述

学习情境4——基本外轮廓面车削加工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学习情境4——行动过程及学习内容描述 2. 学习情境4——行动过程与教学内容设计描述 2.1资讯、决策、计划 ①分析零件信息:教师布置项目工作任务,引导学生理解零件加工技术要求,学生资讯问题,教师解惑,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填写相应卡片。 ②拟定加工顺序,确定工艺装备,选择切削用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学生填写相应卡片。 ③制定工艺规程:学生制定工艺规程及操作加工方案计划,教师审定并关注预期成果。 2.2实施 ①编写程序清单,在仿真软件上进行虚拟操作加工 ②将程序输入数控车床,校验程序 ③检查加工准备 ④实际操作加工

2.3检查 学生与教师共同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质量逐项进行检测,学生在教师的关注指导下填写相应卡片,教师提供规范化技术文档范例供学生参考。 2.4学习评价 学生分析超差原因,评估任务完成质量,填写小组总结报告,举行小组成果报告会,教师关注团队合作效果。

4. 学习情境4学习环节设计描述 通过对以上六个行动过程分析,来设计学习情境4的学习环节。针对学习情境4的具体学习内容,共设计了五个学习环节。 ①制定工艺方案 ②编制程序、仿真操作加工 ③实际操作加工 ④零件检测 ⑤学习评价

第二部分:学习情境4——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知识准备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在机器中,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件、传递运动和扭矩。轴类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 一般阶梯轴类零件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工艺问题是保证台阶轴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证外圆表面的同轴度及轴线与端面垂直度要求)。 1.保证位置精度的方法:在一次安装中加工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外圆表面与端面。 2.加工顺序的确定方法:基面先行,先近后远,先粗后精,即先车出基准外圆后,再车出端面,最后再粗精车各外圆表面。 3.刀具的选择:车削阶梯轴类零件时,要注意保证端面、台阶面与外圆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因此应选主偏角90°或90°以上的外圆车刀。 4.切削用量的选择: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机床性能和刀具切削性能,使切削效率最高,加工成本最低。 粗、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如下: ①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首先,在工艺系统刚度和机床功率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大的选取背吃刀量,以减少进给次数;其次,进给量的选取主要考虑机床工艺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进给量,还要考虑刚性等限制条件,如机床进给机构的强度,刀具强度与刚度,工件的装夹刚度等,应尽可能大的选取进给量;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确定最佳的切削速度。 ②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首先,根据粗加工后的余量确定背吃刀量;其次,根据根据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精要求选择较低的进给量;最后在保证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较高的切削速度。 5.量具的选用:在外圆阶梯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中常用的量具有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游标卡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测量精度有0.02mm和0.05mm。可测量外径、内径、长度、宽度和深度等尺寸。外径千分尺是一种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量具,测量精度为0.01mm。百分表是一种指示量具,主要用于校正工件的装夹位置、检查工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及测量工件内径等。具体选用时可根据所加工工件精度来定,符合测量要求即可。 6.工件零点:工件零点是人为设定的,从理论上讲,工件零原点选在任何位置都是可以的,一般为了编程、对刀方便,数控车床工件原零点常设在主轴中心线与工件左端面或右端面的交点处。 7.走刀路线:

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9f17881723.html, 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者:赵岩松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10期 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过去,人们往往认为教学情境就是“教学的情感环境”,只要在讲授新课之初设置某种情境、引发有利于后继教学的情感就是实行情境教学了,以至于把“教学情境”等同于“情境教学”,对两者不加区分。实际上,教学活动是知、情、行等相互交织和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情境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在设置教学情境时,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富有思想内涵。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某一个方面的需求,要既能为情感教学服务,也能为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务,有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二、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情境设置往往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进行,因而有人误以为,设置情境就是在新课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新课。实际上,教学情境设置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導入新课,情境不应该只是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强化、维持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为此,教学情境可以分阶段设置,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明晰。 三、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情境作用的发展首先是指教学情境应该富于启发性,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激发求知欲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去回味、发散,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新的水平。设置得当的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合作。 四、情境的可接受性 情境的设置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

教学情境及其创设方法

来源:https://www.docsj.com/doc/9f17881723.html,:81/file5/qlq_117t/%B1%CA%BC%C7.doc 第一讲什么是教学情境 一、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因而,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程的条件下还不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 二、为什么新课程的实施使创设教学情境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能力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 一 )新课程倡导要确立生成的、整合的、建构的、实践的课程观 1 .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是经验 旧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占有,人的情感、体验却被忽视了,人是不完整的。在后现代知识观下,知识不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为此,对人的存在的关注才得以超越知识的权威。新课程吸取了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成果,提倡课程不应当仅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应当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教学不再是一个学生占有知识的过程,课程的意义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帮助学生将知识作为探究的起点,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对话,经过探究性活动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和新的文化,真正将人从知识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中寻求人的“自由精神”,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学习情境8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

学习情境8 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 8.1资讯—知识准备 8.1.1 智能机器人的介绍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芯片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单片机已经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同时集成CPU、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并行和串行接口、看门狗、前置放大器,甚至A/D、D/A转换器等电路,这就很容易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组成所谓的“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这促使机器人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完全可以设计并制造出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简易智能机器人了。 8.1.2MCS-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及串行通信 一、串行通信概述 1、什么叫串行通信? 并行、串行举生活中的例子(排横队行走,排纵队行走)说明; 引出并行通信,串行通信的概念。 P00 P01 P02 P03 RXD TXD 2、同步通信、异步通信 提问:数字电路中移位寄存器是怎样进行移位的? 同步——发送设备时钟等于接收设备时钟。 同步字符1 同步字符2 数据1 数据2 ···数据n 校验字符校验字符 异步——发送时钟不一定等于接收时钟。

空闲位起始位 5 ~ 8位数据奇偶校验位停止位空闲位 3、串行通信方向 A B 发半双工发 收收 A 全双工 B 4、波特率 即串行通信速率。b/s 、bps 举例、设有一帧信息,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传输速率为240个字符。求波特率。 解: (1+8+1)×240 = 2400 b/s = 2400波特。 5、串行通信接口 发送:展示投影胶片CPU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发送数据寄存器 SBUF(99H) 1 D7 D6 D5 D4 D3 D 2 D1 D0 0 发送数据 发送时钟 接收:展示投影胶片 接收时钟 0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1 接收数据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课程描述

《建筑力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建筑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坏平衡条件。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初步掌握杆件体系的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常用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使所设计的构件即安全合理,又经济实用。本课程是后续专业课,如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学习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将建筑力学划分为9个学习情境。 二、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刚体、约束及约束反力); ●掌握静力学的几个公理; ●会画受力图;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条件;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条件; ●掌握力矩、力偶的概念,力偶的性质; ●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掌握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会列平衡方程,会求支反力; ●掌握材料力学的几点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几种基本形式; ●掌握内力应力的概念会用截面法求内力; ●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会画轴力图; ●掌握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 ●掌握梁的弯曲及梁的类型,梁的内力; ●会画梁的内力图; ●掌握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及其分类,荷载及其分类; ●掌握平面体系的自由度,及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 ●会对平面体系进行几何分析,掌握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会画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了解静定刚架、静定桁架的内力图; ●了解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三、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从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造价咨询公司邀请行业专家,针对岗位任职要求,与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设计

(一)《农产品化学分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1111) 1.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农产品化学分析》课程是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知识性、技能型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成为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课程任务 课程立足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相关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相关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掌握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体魄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和工作内容的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检验工、农产品检验工等工种中、高级工的应知理论、应会技能和必备的职业素养。成为满足相关企业分析检验岗位对所需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3)前后续课程 通过系统的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能力,初步形成了良好学习素养。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被称为生产科研的眼睛,后续课有《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样品处理技术》、《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农药质量分析检测》等课程。 2.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打破以前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脱节的学科化体系,代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3)在教学效果上,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真正实现学习的知识技能能直接与所在工作岗位零对接。 3.课程设计思路 (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定义介绍 教学设计专家梅瑞尔(Merrill,M.D.)在1996年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理论家迪克与凯里(Dick&Carey)在1996年为教师写的教学设计普及读物《教师规划指南》中认为:教学设计是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教学的系统化过程。 通过对这些定义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方案案例 教师上课过程中,离不开教学设计方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教学设计方案是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的系统规划,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本词条下,我们将例举若干个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分享、学习。 中学学科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 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2、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光的的折射规律;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3、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光的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在实际问题上的运用。 4、教学内容结构: 光的折射教学内容结构图 光的折射教学内容结构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折射各个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③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 ④能够对照光的反射来阐述光的折射,以及能够区别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情境导入的学习,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