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英国近代报业发展

英国近代报业发展

英国近代报业发展
英国近代报业发展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报纸

一、殖民地的开辟和报纸诞生的环境

1492年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开始向北美移民。最初来到的北美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久,法、英、荷兰、瑞典人也接踵而至。这其中,英国对美国后来的历史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16世纪末,英国向北美殖民的条件已趋于成熟: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君主王朝、经济上商人阶级从事着广泛的商贸活动,这些都有利于海外扩张。此外,宗教斗争使清教徒不堪忍受专制君主的镇压也移居北美。17世纪早期,英国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第一批殖民地:切萨皮克湾和新英格兰。这两块殖民地成了英国资本主义殖民侵略最早的两块附属地。10年后,又一批宗教移民来到距离新英格兰一天航程的北部地带波士顿,建立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波士顿地区水产森林资源丰富,造船业发达,又兴起了伐木业、木材加工和其他小型工业。移民者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希望后代也能如此,所以殖民者在波士顿创立了公立中等学校“波士顿拉丁学校”和哈佛学院,进行高等教育。

教育事业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为了出版大、中学所需的教材,1638年殖民者在坎布里奇设立了第一个印刷所,这个坎布里奇印刷所就是现在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前身。由于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波士顿成为新大陆的文化中心,具备了创办报纸的前提条件。不过此时英国国王正在加强集权统治,对殖民地的言论控制也愈发严格了起来。1662年,马萨诸塞殖民地议会通过了第一个限制新闻出版自由的正式法案,所有的出版物都要经审批,发给许可证后才能出版。二、本杰明.哈里斯和第一张报纸的诞生

1662年的出版法只能延缓、却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报纸的出现,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1690年在波士顿诞生了。

《国内外公共事件》报的创办人本杰明.哈里斯,原是英国出版商,1679年在英国主编辉格党的《国内新闻》时,因揭发天主教迫害新教徒的阴谋被法院以“藏有煽动性书籍”的罪名逮捕,判处枷型,并课以罚金。在监狱里,他仍编辑报纸,出狱后继续从事新闻工作。1686年,他的印刷所遭到搜查,发现了一些小册子证明他与颠覆阻止有联系,当局准备再次逮捕他。哈里斯得到警告,逃亡北美,在波士顿开办了兼营书籍的咖啡馆。

哈里斯善于经营,咖啡馆很快成为上流人士以及文人墨客谈政治的场所,哈里斯决定利用大量流通的信息,办一张通俗、低廉的报纸。于是,1690年9月25日,哈里斯创办了《国内外公共事件》报。这是一份六寸宽九寸半长、四个版的报纸。只印三个版,第四版是空白,读者可以在阅读的时候随时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写上去。这份报纸在选材上,首先报道重大事件,如英法军队在新大陆西部各省争夺殖民地的战况,波士顿流行天花及死亡人数;为增加猎奇性,它还报道了法国国王玩弄儿媳、致使儿子造反的丑闻等等。《国内外公共新闻》国内外新闻和本地新闻,出版四个月后,殖民当局以该报言辞激烈的名义禁止发卖并下令收回了这份报纸。同时,殖民当局下令以后严谨任何人未经准许,擅自发印任何印刷品。这样,美国第一份报纸成为了出版许可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三、邮政局长的官报

1、坎贝尔的《波士顿新闻信》

1704年4月,约翰.坎贝尔创办了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坎贝尔是波士顿第一任邮政局长,他利用职务之便,把官方消息、车船信息、街谈巷议等编写成新闻信,供给一些政府官员,包括殖民地极为总督阅

览。《波士顿新闻信》每周出版一次,两面印刷,三分之二的内容报道英国政治、宫廷及欧洲战争新闻。其余内容刊登一些船舶到达、死亡、传教、官吏任命、气象、灾害、诉讼等短讯,最后一栏也刊登一些广告。

这份报纸在报名下注了“政府核准发行”的字样。它吸取了《国内外公共事件》的教训,稿件都是送审批准后才刊印,所以这份报纸创办延续了72年,在创刊初期还领过政府津贴,受政府财政扶持。

1723年坎贝尔将报纸受给印刷人格林,十年多后,格林去世,他的女婿卓普尔继承了这份报纸,并进行了改革扩版,印刷业更加精美,刊发了大量广告,报道本市、各殖民地和欧洲各国的新闻。1762年卓普尔的儿子接管了《波士顿新闻信》,因为革命期间卓普尔的儿子支持保皇派,这份报纸被捣毁,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2、布鲁克的《波士顿公报》

1719年,新任邮政局局长威廉.布鲁克要求坎贝尔移交《波士顿新闻信》,遭到拒绝。于是,布鲁克于当年12月21日创办了另一份周报《波士顿公报》,《波士顿新闻信》在形式和内容上大致与《波士顿新闻信》相同,报名下方也有“政府核准发行”的字样,作为邮政局办的刊物,这份报纸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较低的费用发行。1721年,该报由布鲁克的下一任接管。1741年,《波士顿公报》与《新英格兰周报》合并,这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报刊合并,在独立战争期间,这份报纸鼓吹革命,成了革命的号角。

四、民办报刊《新英格兰报》

1721年8月,詹姆士.富兰克林创办了《新英格兰报》。该报与当时的官报截然不同,广告很少,稿件不送审核查直接刊发。《新英格兰报》创办之初就秉承着一个原则,是为读者提供喜闻乐见和迫切需要的新闻,而不是刊登被那些只关心自身利益的官僚控制的消息。《新英格兰报》的风格很独立,敢作敢为,而且文学水平很高。笔锋直指宗教和政治领袖。

詹姆士.富兰克林是每周最早拥有印刷机的出版商之一。因为风格敢作敢为,他借当时医学界关于牛痘的辩论在报上发文章,把这个医学问题上升到了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声讨了骄横一世的教会神甫,后来,《新英格兰报》又对政府发起攻击,批评了政府对海盗抵御无力的事实,惹恼了当局。殖民当局以蔑视罪判处詹姆士一个月监禁。获释后,詹姆士更加猛烈的用报纸抨击政府和教会。1722年底,议会宣布:严禁詹姆士再出版《新英格兰报》以及其他任何同类性质的小册子和印刷品。

为了规避这项禁令,詹姆士以其弟弟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发行报纸,但后期《新英格兰报》已经大大被政府当局驯服,所以受欢迎的程度也大大折损。本杰明去世后,《新英格兰报》因故停刊。

史学家对詹姆士.富兰克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使美洲报业拜托了出版许可证发放者的羁绊,开创了美国报纸编辑史上的独立传统,誉称他是“叛逆者”。

五、本杰明.富兰克林及其办报活动

本杰明.富兰克林出身于马萨诸塞州一个手工业者家庭,是詹姆士.富兰克林的弟弟。历史对这位杰出人物评价很高,他首先是位印刷商和新闻工作者,同时又是发明家、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国家活动家、社会学家。在哲学和文学方面,富兰克林均有很高的造诣。

富兰克林13岁起就在兄长的印刷所当学徒,还当过《新英格兰报》的投递

员。他勤奋好学、利用工余、阅读了大量书籍,16岁时就以“沉默行善”的笔名给哥哥的报纸投稿,詹姆士收到稿件后以为出自名人之手连续刊登,成为当时北美殖民地的优秀作品,不想这些优秀作品全出自自己的弟弟之手。詹姆士知道真相后大怒,随后就停止连载富兰克林的文章。

1723年,富兰克林了谋求独立,离开兄长,从波士顿来到了费城,学习印刷刻板技术,1728年春富兰克林创办了自己的印刷所就,第二年接办了《宾夕法尼亚公报》,凭借一手好文章实践着自己的新闻理想。他主张在人们各持己见的时候,双方应享有平等的机会在报上发言,让公众听到各自的意见。七八年后,24岁的富兰克林成为北美各殖民地里最佳的独资老板,《宾夕法尼亚公报》的发行量和广告刊登量都居首位。他凭借自己的才干、巧妙的经营,使新闻事业变得有利可图,记者、编辑成为了受人们尊敬的职业。1748年,富兰克林已经42岁了,他将《宾夕法尼亚公报》移交给了印刷师哈尔经营。

富兰克林不仅是个报人,还是美国杂志的创始人。外国史学家认为欧美18世纪的“历书”是现代杂志的先驱。1732年富兰克林用理查德.桑德斯的笔名在费城编写的《穷人理查德历书》是美国最著名的历书。这本书指导农民如何校正已经停了的时钟、怎样辨别一天的时间,记载各种农事的开始季节,还附带了许多有益、有趣的知识,很受读者欢迎。1741年,富兰克林着手创办了《一般杂志》的刊物,但当时的社会、文化还不适宜杂志的生存,最后这份《一般杂志》出版六期后以失败告终。

富兰克林是个全才,他是个出版商、编辑、广告人,又是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历史对富兰克林的评价是肯定,由此可见,一位成功的媒体人本身就是全才,只有具备了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在媒介职场游刃有余。

1725年后,各殖民地的报纸纷纷创办起来,到1765年,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都有了自己的报纸。报纸在北美大陆终于得以立足,但它的发展仍然充满艰辛。

六、新闻自由与曾格案件

18世纪30年代,当时美洲的出版商已经不再需要取得政府批准审核了,为了禁止发表对政府不利的言论,政府规定报纸对自身言论必须承担事后法律责任,这就是所谓的诽谤法。一旦被认为犯有煽动性诽谤罪,就要被判处监禁。

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这份周报的文章大多是平民领袖所写,多是批评总督威廉.科斯比和地方议会的内容。一年后,科斯比令首席法官以中伤、谩骂政府为名对曾格提起诉讼,将他逮捕。当时最有名气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以80岁高龄为曾格出庭辩护。按照当时英国和北美的惯例,凡是对政府进行批评,不管内容真实与否,一律定为诽谤罪。汉密尔顿从两个方面对指控进行了反驳:首先他指出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真相的自由,政府所谓的诽谤是对言论的压制;其次,汉密尔顿提出,陪审团不仅有权进行事实判断,还有权利进行法律判断,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做出。

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阻挠,判曾格无罪。这场辩护不是曾格个人的案件,而是牵涉到英国政府统治和反对专制权力自由的案件。

曾格案件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这种为争取言论自由而战的斗争沉淀为革命的思想,为美洲争取民族独立打下了基础。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报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我国报业的产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集团化”以及现今正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是进程中三次重要调整。现今报纸产业正面对互联网的不断冲击,需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寻求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报业;产业化;市场化; 我国近代报业自19世纪初产生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报业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由于旧中国政权的长期压制和摧残,人民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严重制约。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使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报业的发展情况 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的操控下,我国的报纸经营单位长期被归于事业单位的行列,单纯地行使其喉舌的功能,缺乏产业经营意识。 1.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与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发展报业作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为报业发展创造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发展报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恢复出版解放区报纸,即恢复出版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停刊的解放区报纸;二是创建新的人民报纸,即为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创建报纸提供条件;三是接管国民党政府的报业机构,将其作为发展人民报业的物质基础;四是接受、改造和重组私营报纸,使其成为新中国报业的组成部分。由此,新中国的报业开始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包括人民团体报纸、民主党派报纸、私营报纸等在内的基本

格局。 这一期间,我国报业在事业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1956年开始的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为我国报纸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服务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由于受政治气候的影响,在后来的“反右”、“反右倾”、“大跃进”等重大事件中,我国报纸在宣传报道上也犯了不少错误,为“左”的路线与思潮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这一时期,我国报纸的数量增加不多,到1960年的十年间,才增加了10家,为392家,但总印张却由6.51亿增加到47.84亿。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1965年,全国报纸数为413家。 2.1966——1976年:“文革”重创与灾难时期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报业遭受重创,导致了灾难性后果。在当时的极“左”路线下,报纸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所控制,成为他们篡党夺权,推行极“左”路线,实现其政治野心的工具。当时的报纸“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许多宣传报道不顾事实,不计效果,任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指鹿为马,强奸民意,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也给新闻业本身造成极坏影响。 受极“左”路线的破坏,这一时期,我国报纸的数量锐减,至1970年,全国仅剩下42家正式出版的报纸,而且这个数量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文革”十年,我国报业发展跌入历史低谷,队伍受到严重损失,一直到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才重新获得了发展与振兴的机会。 二、改革开放后报纸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传媒在我国属特殊的产业类别,其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传媒改革的试水者和理论实践者,我国报业在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走在了前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逐步提出了报业产业化问题,报业开始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而产业化经营也将成为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报纸媒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中国近代报刊的实践,是伴随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活动而产生的。最早来华从事办报活动的是一批基督教传教士。 这一时期,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轴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1815《察》创办~1839年,外人来华创办了6中11外,南洋及东南沿海一带。 (2)1840~19世纪末,以香港和上海为中心,遍及从东南沿海到中原腹地的办报网络。 传教士 商业性:外文-中文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04)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办,月刊,木板雕印。是一份宗教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以“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教义之辅,介绍天文等科学知识和许多国家的概况。该刊的特点在于:①尊重读者心理,引用孔孟语录、采用线装书样式以适应中国读者;②写作文体丰富多样,刊载了中文近代报刊上第一条消息《月食》。1821年,该刊因米怜病重停刊。 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0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该刊的宗旨是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消除中国人妄自尊大、鄙视外人的思想障碍。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以科学知识的宣传为主导内容,设有新闻专栏,绝大多数为国际新闻。后期开始摘录《京报》和刊载行情物价表,首创编者按。该刊还是中文近代报刊史上首先刊载社会新闻的报刊。1833年刊载了中文近代报刊第一篇介绍西方报业情况与新闻自由的专论《新闻纸略论》。1838年停刊。 三、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境外,马六甲) 2.《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月刊,1923年7月创刊于巴达维亚,创办人、主编是麦都(思)司。该刊是《察》的续刊,从内容到形式均仿照《察世俗》。1826年停刊。 3.《依泾杂说》:1828年创刊于澳门,中英文合刊,创办者与主编未知。 4.《天下新闻》:1828年创刊于马六甲,月刊,创办人纪德。该刊散张活字印刷,仍为宗教性刊物。1829年停刊。 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1838,郭士立,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近代报刊的发展

近代报刊的发展: 一、外国人办报: 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827年创办了《广州纪录报》,1833年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前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后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治外法权保护下,继续在中国办报。先后创办了《遐迩贯珍》(1853,香港)、《六合丛谈》(1857,上海)、《万国公报》(1868,上海)、《中西闻见录》(1872,北京)、North China Daily News(1850,上海,中文名《字林西报》)、The Peking Tientsin Times(1894,天津,中文名《京津泰晤士报》)及《申报》(1872,上海)、《新闻报》(1893,上海)、《顺天时报》(1901,北京)等一大批中外文报刊。其中,《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林乐知(1836~1907)主编,是广学会的会报。 《字林西报》由奚安门(?~1856)等主编,有“英国官报”之称,出版达一百零一年,是在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外文报纸。《顺天时报》由中岛真雄主办,是日本外务省的喉舌。《申报》由英国人美查(生卒年不详)创办,《新闻报》长期由美国人福开森(1866~1945)主持,都是“学了中国人口气”办给中国人看的外商中文日报。这两家报纸后来为中国人接办,其中,《申报》出版了七十八年,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二、国人办报: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一批近代报纸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58年在香港创办了《中外新报》,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伍廷芳曾经参加过它的编辑工作。这以后,陆续创办的有《羊城采新实录》(1872,广州)、《昭文新报》(1873,汉口)、《循环日报》(1874,香港)、《汇报》(1874,上海)、《述报》(1884,广州)等。以《循环日报》、《汇报》、《述报》这三家最有影响。《循环日报》是一份大型日报。它的创办人王韬,曾经游历过英、法、德、日等国,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较多了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为《循环日报》所写的《变法》、《尚简》等文章,提倡学习西方,宣传政治改革,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和后来的改良派知识分子当中,有很大影响。《汇报》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容闳参加创办的,曾经和外国人所办的中文报纸进行过激烈的笔战。《述报》创刊于中法战争时期,对刘永福所部黑旗军抗击法军和香港人民抵制法国殖民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进行的罢工、罢市活动,都作过详细报道,支持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报刊 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的《中外纪闻》、1896年1月12日在上海创刊的《强学报》,分别由梁启超、徐勤担任主编,隶属于强学会,在强学会被封以后,相继停刊。 之后,梁启超等人继续筹备办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出版的一份主要的机关报,旬刊,每期出二十余页,三四万字一册,由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主笔。在梁启超主持下,《时务报》先后出版了

英国古典经济学与英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面临的任务是对封建势力作斗争,这种斗争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的先驱是英国的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配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富的源泉。 出现于18世纪50~70年代初的以魁奈和杜尔戈为主要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他们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来概括资本主义,用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分析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他所著《国富论》一书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他批判了重商主义只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他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指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以及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把它看作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在1817年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他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由此,他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古典经济学到李嘉图时达到了顶峰,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上升发展的时期,在这种条件下,古典经济学还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进行较为客观的探索,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成份。古典经济学员主要的贡献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从而成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来源,但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庸俗因素。 历史学派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英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以国家主义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阶段。以罗雪尔为创始人的旧历史学派活动于19世纪40~70年代。他们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以历史归纳法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随着19世纪7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出现了以施穆勒、瓦格纳、布伦塔诺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历史学派,他们在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因而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者”。

郭亚夫《外国新闻传播史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 美国近代报业史【圣才出品】

第五章 美国近代报业史 5.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来自英国的传统 1.新大陆、新移民 (1)1607年起,英国开始在北美建立永久性殖民地,英格兰移民成为美洲殖民地的主流。 新大陆、新移民 来自英国的传统 早期的印刷传统 新闻自由的序曲 早期媒介与殖民地政府的关系 殖民地时期的报业 报业作为独立的社会力量的崛起 革命时代的鼓动家 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报业 汤姆·潘恩 《独立宣言》的发表 君主制与共和制之争 《宪法》、《权利法案》与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事业的一场革命 两党政治的初显 政党报纸的相互谩骂与《煽动法》的颁布 美国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早期三大廉价报 廉价报纸时期 1833年一1877年间报业其他大事 “黄色新闻” 向现代报纸演变时期 《纽约时报》的崛起 1878年一1920年间报业其他大事 报业集团的出现 现代报业 当今重要报纸 美国 近代报业史

(2)英格兰移民的自由主义传统影响美国报业的发展历程。 2.早期的印刷传统 (1)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印刷术在欧洲大陆得到进一步广泛使用。 (2)印刷术的使用降低文学作品和印刷材料的价格,成本下降导致其进入更多家庭,印刷制品的社会功能开始随之出现变化,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工具。 3.新闻自由的序曲 (1)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11月24日发表《论出版自由》,提出思想的自由市场。 (2)英国政治的多元化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二、殖民地时期的报业 1.早期媒介与殖民地政府的关系 (1)早期殖民地时期北美的新闻事业,曾长期依附当地的权力体系,编辑方针缺少独立性。 (2)殖民地公众为自由传播不懈斗争,换取美国新闻事业赖以存在的道德防线。 2.报业作为独立的社会力量的崛起 (1)富兰克林1729年接管《宾夕法尼亚公报》。秉承言论自由的信念,表达自己观点时避免固执和具有攻击性,办报方针灵活,报纸内容通俗。使报纸赢得当地人的大力支持。 (2)18世纪20年代之后,北美殖民地商业的发展也成为报纸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 三、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报业 1.革命时代的鼓动家 (1)美国独立战争不仅使北美殖民地成为一个新型国家,同时使这个国家的报业发展

郭亚夫《外国新闻传播史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英国近代报业史【圣才出品】

第三章 英国近代报业史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封建统治后期对出版事业的控制 (1)英国专制王权对新闻出版及传播通讯事业的控制始于强大的都铎王朝时代。 (2)1528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首次发布有关新闻出版的 法令,正式建立对出版物的审查制度。1529年公布第一个禁书法案。 (3)1530年,国王特许神父希顿一人出售神学家坦特尔翻译的《圣经》,并建立第一 个在政府控制下颁发许可证的制度,是特许制度的开始。 (4)1534年,国王发布保护国内出版商法案。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 (5)1621年8月13日,皇家特许出版商在国王特许下,在伦敦发行英国人自办的第 封建统治后期对出版事业的控制 出版自由 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报业的兴起 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时期的报刊 报业领域的压制与反压制 革命后的报业和政党报刊 报业反知识税的斗争 独立报业的成长 独立报业的成长和《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 星期日报和晚报 廉价报纸的兴起 廉价报纸的兴起和《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 其他报纸 小型报纸的兴起和报纸主题的改变 英国 近代报业 史

一份印有“准许出版”字样的定期刊物《每周新闻》。 (6)1632年,王室加强新闻管制,颁布禁令,“禁止所有的来自各处的新闻”。1637年7月11日,“星法院”通过的印刷法令进一步加强印刷控制,报业活动进入一个低潮期。 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报业的兴起 1.出版自由 (1)约翰·弥尔顿响亮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并加以深刻论述。 ①认为用检查制度来压制出版自由,实际上是消灭人类的理性与生存尊严。 ②坚信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是妨碍真理性,唯有保障言论出版自由,才能使真理战胜邪说。 (2)约翰·利尔本对英国的出版自由思想做出重大贡献。 ①认为出版自由是人类理性的发展需要,出版自由是大自然和“上帝”所赋予人民大众的、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 ②认为人民的协议是一切合法政权的来源。在《英国天赋人权维护书》和《新人民公约》等著作中,系统阐述自己“人民主权”说和“出版自由”的思想,为英国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理念做出贡献。 2.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时期的报刊 (1)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时期,对印刷出版重采取严厉的管制手段。 (2)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复辟登基,旧有的出版管制方式悉数恢复。期间《牛津公报》作为官报发刊。 ①1665年11月发刊,每周两期(后改为每周四期)。 ②内容都是一些官方消息,并无特色,全是新闻,没有评论。 ③首次采用近代报纸的形式(单页两面印刷,每面两栏),而且一直出版至今,是世界

中国报纸类型的历史发展

中国报纸类型的历史发展 董天策陈映黄晓赟刘俊收稿日期: 2005 - 01 - 18 254 摘要:长期以来,有关报纸形态或类型的论述散见于新闻史著作,让人难以全面把握其演进轨迹。本文在吸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概括为宗教报纸、商业报纸、政论报纸、机关报、晚报、专业报(行业报) 、都市报几种形态或类型,并对各类报纸的历史沿革与内容特色作了全面的描述与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洞察我国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作为新闻纸,报纸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是社会风云的历史见证,是时代精神的鲜活体现。因此, 报纸的内容总是与时俱进的。与之相适应的是,报纸的形态或者说类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长期以来,有关报纸形态或类型的论述散见于新闻史著作, 让人难以全面把握其演进轨迹。因此,本文在吸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报纸形态或报纸类型的历史沿革作一全面的描述与分析,以便更好地洞察我国报业的历史发展。据现有材料,中国报纸起源于唐朝的“进奏院状”(或称“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报”),宋朝发展为“邸报”(或称“进奏院状报”、“朝报”、“邸状”、“邸吏状”、“邸吏状报”),“邸报”在明清两朝又有所发展(或称“邸抄”、“邸钞”、“阁抄”、“科抄”、“京抄”、“朝报”、“京报”等) ,但始终都是“官报”形态。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军事消息等。宋明清三朝,出现过民间办报,如宋朝的“小报”、明朝出现的“抄报行”、清朝出现的“小报”(或“提塘小报”、“小抄”),但始终受到统治者的严厉禁止,并未真正发展起来,只是“官报”的补充形态。[1 ]以邸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报纸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报纸,不在本报告的讨论范围之内。 传统上,除古代报纸外的中国报纸被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815 年至五四运动前为中国近代报纸,五四运动以后至1949年10月前为中国现代报纸, 1949年10 月以后至今为中国当代报纸。这是一种基于政治历史的报纸分期。如果从报纸特性本身来看,这三个历史时期的报纸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报纸。整体上,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类型或形态的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报纸的创办与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起源于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纸。1815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东南亚华侨中散发,并有一部分传入广州。这是第一份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报刊。由此开始,至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外国人在东南亚、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地先后创办了6 种中文报刊和10 多种外文报刊。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继续创办了不少宗教报刊。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外,著名的宗教报纸有: 1833年传教士郭士立(郭实腊)在广州创办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5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香港创办《遐迩贯珍》, 1857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在上海创办中文报刊《六合丛谈》, 1868年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后于1874年9月更名为《万国公报》,等等。 宗教报刊的内容构成,首先是阐释基督教教义, 其次是宣传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世界各国的人文、史地、时政,最后是刊载少量的新闻消息。这几方面的内容,各报随时代先后而有所侧重。大体上,越早的报纸越侧重宗教内容, 其余内容依次递减,越到后期的报纸,宗教内容越来越少,而新闻消息的比重逐渐增加。 二、商业报纸的创办与发展 商业报纸是以赢利为办报主要目的的报纸。最早的一批中文商业报纸出现在19 世纪中期, 如1857年由孖剌报馆创办的《香港船头货价纸》, 1861 年由字林洋行在上海创办的《上海新报》等。一些有影响力的中文商业报纸在19世纪后期开始形成, 如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等人在上海创立《申报》, 1882年由字林洋行在上海创办的《沪报》(出至73 号改名《字林沪报》), 1893年由英国商人与中国商人张叔和等在上海合资创办的中文日报《新闻报》。 《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是中国商业报纸的典型。[2 ]这几家报纸在创办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外资背景,但办报业务特别是编辑大权都归国人之手,由国人主持笔政。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申报》、《新闻报》都归国人所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国人主办的报纸。 早期的商业报纸几乎是商业信息的载体,《香港船头货价纸》只登行情物价、航运消息等内容。《上海新报》也将商业信息放在首要地位,广告、船期、行情等商业信息占据了绝大多数版面。发展到以《申报》为代表的商业报纸阶段,商业报纸则走向成熟,除了继续注重商业信息而外,《申报》在内容上形成了崭新的特点:首先是重视新闻报道。一方面是重视猎奇性、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如公开征集志怪述异的社会新闻,曾就杨乃武与小白菜和杨月楼案进行连续报道。另一方面是重视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如日本侵台、中法战争等都派人赴现场采访,抢发独家新闻,还利用电报传送新闻。其次是重视报纸言论。《申报》认为要达到赢利目的,必要时也须仗义执言,并且强调言论要有益于国计民生,因而每天均有一论说置于头版,曾发表过谈吸鸦片、聚赌、缠足之害的论说,主张禁娼的论说,宣传修铁路、开矿藏等“富国之策”的论说。再次是注重文学副刊。在《申报》之前,报纸偶尔刊登一些旧体诗词和寓言之类的作品。《申报》则公开征求和逐日刊登“骚人韵士”的“短什长篇”与“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且日渐综合,开中国报纸副刊之先声。这样, 从《申报》开始,由新闻、言论、副刊和广告四方面内容为组成要素的中国报纸模式就基本形成了。 三、政论报纸的创办与发展 政论报纸是以评述时政、抒发政见为宗旨的报纸。中国政论报纸开始于1874年1月5日创刊于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收稿日期〕2001-06-11 〔作者简介〕姚琦(1962-),男,安徽安庆人,历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近世史坛】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姚 琦 (韶关大学社会科学系,广东韶关512005) 〔关键词〕中国近代;报刊业;社会变迁 〔摘 要〕1815-1915年中国出版了近2000种中文报刊。这些报刊在内容上反映了近代中国从最初西潮东来到洋务、维新、反清革命、创建民国的全部过程。在名称上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和国人对中外大势的认识。在出版地上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辐射,体现了西学东渐和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对中国近代报刊的宏观考察分析,可知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线索基本一致,从诸多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1)06-0122-06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1815年中国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创刊到1915年《青年杂志》出版的100年间,中国大陆和海外总共出版了近2000种中文报刊。中国近代的报刊发展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线索基本一致,是近代中国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和变迁的缩影。 一 尽管远在唐宋时期中国就产生了刊载 封建皇帝诏书和封建王朝法令的中国最早报刊——邸报,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中文报刊是19世纪初才出现的。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南洋和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创办了60余种近代中、外文报刊,如1823年7月创刊于雅加达的《特选撮要每月统纪传》,1857年1月创刊于上海的《六合丛谈》等。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由闭关自守、愚昧自大的封建帝国遭受西方列强的冲击、侵略,初步沦为丧失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 122—

英国的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英国的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经济的概况:(6个阶段) ①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手工工场在许多领域建立起来。农村,圈地运动,使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奴隶贸易使许多城市兴盛起来。 ②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复习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重大发明、特点、影响、尤其是对英国的影响) ③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英国的煤、铁、纺织品的产量都超过法、德、美三国的总和。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丧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但还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它的造船业和金融业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注意英国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并分析原因、影响) 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霸权地位开始衰落。一战使英国的债务比战前增加了10倍。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了动摇。1924年,英国的工业超过战前的水平。1929-1933年,英国发生了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了严重倒退(分析经济的这种变化对政治、外交、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⑥二战后,英国经济严重削弱。英国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经历了恢复、快速发展和滞胀时期.(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没讲英国,而只是讲了美国,要注意)这种情况对英国外交的影响. (二)特点: ①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 ②英国是占领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③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一直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英国的政治: (一)英国政治的演变概况(8个阶段): ①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出现了杰出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和卓越的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 ②宗教改革运动中,英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成立了不属罗马教皇管辖的英国国教。后来出现了清教徒运动。 ③1640-1688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 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特点、结果和影响等, ④着重分析《权利法案》对英国历史的影响 ⑤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更多的议席和政治权利。 ⑥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⑦1949年,英国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⑧1986年,英国加入了欧洲共同体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都超过法、德、美三国的总和;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注意英国对科技的态度:由积极应用到抵制新技术推广和应用。 从中得到的认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振兴繁荣根本在于科技,科技立国是必经之路;科技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

中国近代报业时间范畴界定

中国近代报业时间范畴界定 中国近代报刊的时间范畴,一般认为是从1815年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到1915年的《新青年》。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实质性标志应是康有为等人于1895年在北京创办的中国大陆最早的政论性杂志《中外纪闻》。这是在先人们(包括外国人和中国人)创办报刊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19世纪50年代起在香港、广州、上海、汉口、福州等地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批中文报刊,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报刊的萌芽。 自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了重要的发展,当时外国人出版中文报纸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近代化报纸的模式和有关办报的基本知识已经传入中国,中国人自己办报的时代到了19世纪70年代终于到来了。 一张完全是自办的报纸,应拥有三权--文权,经济权和人事权。依此看,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张报纸,很可能是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昭文新报》创办于1873年8月,但是该报格调不高,已经失传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批报纸 我国第一批自办的报纸中,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大的是王韬主编的《循环日报》。该报创刊于1874年2月日,宗旨是:“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振兴中华,抵御外患,进行爱国主义的自强宣传。”该报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该报的文章曾被海内外报刊广为转载。除《循环日报》外,中国人在香港所办的报纸还有《维新日报》和《粤报》(创刊于1885年)。 《维新日报》创刊于1880年,创刊不久就爆发了中法战争,该报积极支持抗法斗争,广泛刊载有关战争的胜利消息,受到社会的欢迎。1912年停刊。 中法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人便兴起在广州办报,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是《述报》和《广报》。 《述报》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石印日报(石印技术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述报》出版期间,70%的新闻版面都是有关这场战争的消息,这些新闻报道为后人研究中法战争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该报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停刊。 《广报》外形仿效《申报》,该报销售很广,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在新加坡等海外销售。后因该报刊登八国联军战败的消息而被帝国主义强迫查封。 第一批中国人自办的报纸的另一个重要基地是上海。 首先出现的是《汇报》,创刊于1874年6月16日。该报积极维护中国的权益,对外国领事侵害华人利益的事进行抨击,该报只出了两个月就被停。次日—9月1日改名《巢报》继续出版。 中国人在上海自办的另一张报纸是《新报》,创刊于1876年11月23日,该报一般不议论政治,有很多关于经济和商务的报道,并陈述一些西方科技,另一个特点是该报为了争取外国读者,将新闻稿用中文和英文并列在一起。创刊6年之后停刊。 维新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

近代报业的发展中

近代报业的发展中,封建统治和保守势力的压制资产阶级民主势力的反压制,是贯穿其间的基本矛盾。围绕这一矛盾,各国报业有相似的发展轨迹: ①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制。 ②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和进行的过程,资产阶级报刊大量兴起。 ③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报刊成了新的统治阶级的舆论工具。报业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逐步完善和稳定。 ④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正当报刊的特点:政治上有党派性;经济上依赖政党;内容重时政言论;读者为上层社会。 ⑤工业革命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商业报刊发展起来。 三、新闻通讯社的诞生 四大通讯社 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四家通讯社:法国的哈瓦斯社、德国的沃尔夫社、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港口通讯社(即今天的美联社) 三社四边协定 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他们的业务日益超越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定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三社四边”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冰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四、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现 无产阶级报刊三个阶段:工人报刊、无产阶级政治报刊、无产阶级政党报刊。 英国: 《北极星报》 《北极星报》:在英宪运动中诞生。1837年宪章左翼力量创办。在利兹出版,后迁往伦敦。1852年停刊,出版15年。《北》高举“人民宪章”的旗帜,宣传宪章派左翼主张,报道他们的活动,有力的指导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北》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旗帜鲜明,文字通俗,从而赢得大量读者。它是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报纸的卓越代表。 德国: 《莱茵报》:1842年元旦,德国莱茵科伦一些资产阶级代表创办,全名《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马克思从5月开始为报纸撰稿,10月被聘为主编。该报揭示了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一再遭到检察官的刁难。后马克思辞职,报纸被查封。 办报思想: ①《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同普鲁士当局的斗争中,深刻地阐发了新闻出版的自由的思想。严厉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马克思十分重视出版自由在政治民主权力中的地位。 ②《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还鲜明地提出人民报刊的思想。他指出,人民报刊代表人民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的社会视角

英国工业革命原因新解——经济发展的社会学视角 摘要: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的解释可谓是人言言殊、分歧竞鸣。原因在于他们要么没有将工业革命作为一个社会整体进行考虑,以至于当用一种理论进行解释发挥解释力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也彰显了其有限性;要么对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不够,人类追求绝非仅仅为财富那么狭隘。本文从社会流动的视角重新解释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以为大国崛起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一、引言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历久弥新的话题。1750年前后,随着英国人口规模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它成为第一个从“马尔萨斯陷阱”中“逃离”的国家(Crafts,1985;Wrigley,1983)。随后,在世界的许多其他地方,人均收入的增长开始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首先是欧洲,继而是北美,最后扩展到整个世界。表面看来,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生产革命、技术革命,但就笔者看来,它却是一场社会革命。历史不容跨越,它是循序渐进的,是一系列发展的顶点和总和,而且这些发展没有一项是英国所独有的,甚至有些发展在时间上还落后于别处(哈孟德夫妇,1959;Komlos,2003)。为什么一些国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传统的增长理论(GalorandWeil,2000;GalorandMoav,2002;Jones,2001;HansenandPrescott,2002)对众多国家从“马尔萨斯陷阱”里的跃迁给出了符合逻辑的解释。但是,作为一个划时代的制度、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英国工业革命的催生需要一系列条件的整合。至于这些条件如何机缘巧合地组织在一起,为何发生在英国,学者们是人言言殊、分歧竞鸣。 哈孟德夫妇(1959)将其归结为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欧陆发生的历次战争以及宗教和政治上的原因。Landes(2001)认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并不复杂:庭院制造业培育了经济增长的苗床;纺织、钢铁能源和动力的技术创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商业化的农业提高了农业收益并促进了物业管理的一体化,商业化的交通运输提高了投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非物质的价值观和体制有利于追求物质财富和总体致富。另外一些专家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得益于英国鼓励投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制度(NorthandThomas,1973;NorthandWeingast,1989;AcemogluandJohnsonetal.,2002)。Jacob(1997)和Mokyr(2002)认为,科技革命和启蒙运动传播了有用的知识,并带来了政治上的改革。Clark(2003)和VoigtlanderandVoth(2006)认为,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偶然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巧合,随后迅速地扩展到整个西欧。Galor(2005)论证说地理因素和历史事件共同决定了从马尔萨斯陷阱中的“逃离”,制度、人口、文化、贸易模式、垄断地位和公共政策的变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尽管各个专家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给出了符合逻辑的解释,但他们却像“盲人摸象”一样,各执己见,并彼此争论不休。 究其原因,在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很多国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也曾经鼎盛过,且这些国家的制度创新、技术发明和武器装备并不逊于英国。只是这些国家后来要么走向了衰落,要么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停滞不前。就笔者看来,分歧的原因无非有二: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浅析清末明初明办报刊 清末明初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学生姓名:叉叉叉 学生学号:1320041756 学生班级:新闻131

【摘要】本文以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诉求相结合为研究视角,将明末清初新闻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外报在华崛起。第二阶段,国人办报的开端。第三阶段,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第四阶段,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兴起。明末清初即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作了探讨与阐释。 [1] 关键词:明末清初新闻发展历史阶段 自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诞生,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报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外报在华崛起。 自1815年开始,至1895年结束,其最基本的特点是:近代报刊因外国传教士传播福音的需要而在中国诞生,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人等各色人等的共同努力下“渐行于中土”(王韬),其中商业性报纸发展为报业的主流。 以1815年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起点,其依据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1815年8月5日,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威廉?米怜在南洋马六甲发刊中文《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旨。这份报刊虽然在南洋地区出版,但其创办意图并不是为了影响南洋人,也不是仅仅为了影响南洋地区的华人,而是为了影响所有的中国人,因而被新闻史学者认定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戈公振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为我国有正式报纸之始”。此后,虽有学者曾提出过一些异议,提出应以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发刊的中文《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或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出版的葡萄牙文《蜜蜂华报》为历史起点,但都只是一家之言而已。然而,自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至1839年禁烟运动发生前,外国传教士虽然视近代报刊为其传教的重要工具,但因当时的满清封建王朝在思想文化上实行言禁政策而始终难成气候,发展的步子极为缓慢,二十多年间仅出版过6份中文报刊。 其中,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仅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和《各国消息》两份,

从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 看传媒业发展的条件

从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看传媒业发展的条件 摘要:传媒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综观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出现至五四时期的第三次国人办报高潮的这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状况,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有技术、商业、思想、 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将这些因素概括总结可以得出:中国近代报业发展主要有技术因素、人才 因素、商业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思想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也是传媒业发展所要具备的条件。 关键字:技术人才商业政治思想文化 中国的近代报业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出现开始,之后国人办报活动兴起,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带来了中国人办报的三次高潮。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近代报纸从无到有、从屈指可数到遍布大江南北,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百年的历程虽然漫长,但其发展踪迹清晰可循。仔细分析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这一百多年,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传媒业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技术因素、人才因素、商业因素、政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是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传媒业能否进一步发展大的条件。 一、技术因素 无论是报纸还是其他传媒,技术因素是其能否取得发展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具备了什么样的技术才能出现和之相对应大的传媒。对于中国近代报业来说,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印刷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近代报纸所用的新闻纸张、印刷技术。中国近代报纸所用的白报纸是由西方传入的,但是白报纸的价格要比国产纸张便宜很多。这就是为什么1861年《上海新报》就开始使用进口白报纸,但此后十余年新创办的报纸如《申报》《汇报》《益报》等都是使用国产的竹连纸。我认为出现这样的局面不能说是技术阻碍了报业的发展,而恰恰表明掌握近代报纸印刷的重要性。所以也就不可否认,进口白报纸的使用是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近代的活字印刷术是由西方传教士改进和发展占并传入中国的。1807年,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后秘密雇人刻印字模。1815年,中国第一套铅活字由汤姆斯在澳门为东印度公司制造出来,用于印刷马礼逊的《英华字典》。1833年马礼逊在澳门创办的《杂文篇》是中国最早利用铅活字印制的报纸。外国传教士将先进的印刷技术带入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 二、人才因素 1807年马礼逊来到中国,1815年米怜被派来协助马礼逊,1815年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东西洋每月统记传》、1833年马礼逊在澳门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杂文篇》……在中国近代报业的开始阶段,传教士无疑是办报的中流砥柱。随着林则徐、魏源、洪仁玕、王韬等人积极参与办报,国人办报活动渐渐兴起。在第一次国人办报的高潮中,梁启超创办《万国公办》、《强学报》、《时务报》,是这次办报高潮的领导者。辛亥革命前,章太炎、汪精卫等人于1905年创办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于右任先后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1910年詹大悲创办了《大江报》。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等人创办了《新青年》和《每周评论》。 近代报业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些人物引导、参与办报,为近代报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因素,也引导着中国近代报业的前进方向。

近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及走势

近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及走势 一、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报业产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形成了对新闻事业的内在的社会需求 (1)从经济上看,人们为了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与生存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量剧增。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港口,成为近代新闻的发源地。例如16世纪末的德意志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并且它与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一样都是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因而这些地方的新闻印刷品也比其他国家更早出现。 (2)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的诞生,特别是在16、17世纪之交,社会政局动荡,社会信息量剧增,社会各阶层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剧增。特别是新兴的阶级和政治力量更加迫切地需要传播信息、宣传政治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变革。因此,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 2、社会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 印刷术的日趋进步和造纸工业的发展为近代报业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交通和邮政事业的日趋发达扩大了报纸发行的空间,增强了报纸的时效性;人口日益集中,城市逐渐增多为报纸提供了大量且较为集中的市场。 (二)、近代报业的产生 近代新闻事业的主体形式是报纸。近代报纸诞生的标志——每周定期刊物的出现。 1、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 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两种周报:①《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在沃尔芬比特尔发行;②《报道》,在斯特拉斯堡出版。 为什么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呢?因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贸易集散地逐渐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德等国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它们取代威尼斯等地中海城市而成为新的信息中心。德意志是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又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因而定期报刊出现得比较早。 2、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 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166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德国日报的产生比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要早50年到100年。 (三)、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1566年尼德兰人民解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后,英、美、法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中叶以后,德、意、日等国也从封建社会演进到资本主义社会。各国国情不同,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