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板材、型材下料加工工艺守则

板材、型材下料加工工艺守则

板材、型材下料加工工艺守则
板材、型材下料加工工艺守则

1.工艺准备

1.1板材、型材下料加工必须选用合适的剪切和截料加工设备,操作者必须熟悉本机

器的性能和遵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并遵守设备使用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2操作者应认真看清图纸及工艺文件,了解技术要求,在加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

1.3按加工工艺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工具。

1.4操作者应对加工设备按规定定期润滑保持设备良好的润滑状态。

1.5工作前检查机器各部分是否正常,空转试行,看机器是否运行平稳,无异常杂音,

方可正式工作。

1.6机器在工作期间,操作者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工作场地应保持清洁,工作坯料摆放

整齐。

2.工艺要求

2.1板材下料厚度和宽度不得超过机器的规定容许厚度和宽度。使用2500剪切机,其规格为2500×6剪切最大宽度不超过2500毫米,最大厚度为6毫米。

2.2下料前的毛坯应该是经过校正的板材或型材,不允许剪切凹凸不平或带有凸缘,焊巴的毛胚件,以免损伤刀口。

2.3保持剪切设备的切刀平整、锋利、无缺陷,剪切后的工作要求平整、无毛刺、其不直角平行度、剪切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2.4对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的板料,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设备切刀间隙,直至下料后毛刺、弯曲等现象。并符合要求,才准生产。

2.5板机剪切不同厚度板料时,应调整刀片刀口间隙,间隙值的大小接下图选用。

5

4

3

2

0.10 0.15 0.20 0.25 0.30

2.6间隙的调整:用手动点动,使上刀架至下死点,再将工作台紧固螺栓松开,根据确定的

间隙值,用塞尺在刀口的全长上加以测量,在测量时用手动点动,使上刀架上下运动几次,用支拉螺栓调节切口之间隙达到要求为止,然后拧紧工作台的紧固螺栓,再进行一次间隙的复核,如无误,即可进行剪切下料。根据剪切板的尺寸,调整档料装置。

2.7剪切板料的精度要求:直线度0.5‰,平行度0.3‰,剪切误差±0.5mm。

2.8剪材下料根据工艺卡片要求选用设备,对较大型材下料选用弓锯床,较小型材采切

断机。

2.9对于采用折弯曲板料成型者,板料折弯应按下述工艺要求:

A.板料经过平整加工后,在Beyele pr6 100×3100液压数控折弯机上进行。

B.折弯板料应放在机器中间工作,板料宽度应大于折弯机宽度。

C.正确使用V型模,V型槽开口尺寸应大于8倍板料厚度。

D.选用和调整机器的压力吨位与工作所需折弯压力相近。

E.折弯机不能单边负荷使用,如某些工作确实需要单位负荷时,其负荷压力应大

于公称压力+(即20吨),板料宽度应大于500mm,而且必须二边同时进行。

F. 弯角梭角直线度0.5‰。弯角误差2o/1000mm。

3.质量检查

3.1检查下料后胚件的外观质量:剪切件切口应平整、无飞边、毛刺、下料件应平直,无裂纹、变形等现象,交验时应全检。

3.2抽查下料件剪切(或折弯)精度:下料件的尺寸误差应符合图纸及工艺规程的要求,其剪切精度应符合本守则第2.7条的要求。折弯精度应符合本守则第2.9.F条的要求,做好首件检查及中间抽查及毛胚件交验检查,交验检查时应抽取1%(至少年4件)作精度检查。

4.安全及注意事项

4.1工作前应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按本守则第1.5条的要求。

4.2操作时应严格遵守该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格,按本守则第一条做好下料前的一

切准备工作。

4.3注意及时抽查产品下料的加工质量,发现剪口出现飞边、毛刺时,应及时查清问

题,调整好切刀间隙,保持切刀锋利,不受损环。

4.4出现不正常现象或事故,应及时切断电源,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下料工艺守则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锅炉用钢材坯料划线、下料的有关技术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锅炉钢材坯料划线、下料。 2、总则 2.1用于制造锅炉的主要钢材,必须有明确的牌号、质量保证书、炉批号。并按JB/T3375标准验收合格,未经复验及复验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2.2用于制造锅炉的钢材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材料代用应按规定程序审批。2.3用于制造锅炉的钢材必须平直,如有弯曲、凹凸不平应先行矫正,达到下料要求。 2.4用于受压元件的钢材,其表面的凹陷、疤痕,当其深度为0.5~1mm时,应修磨成圆滑过度;当其深度超过1mm时,应补焊修磨,经表面无损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操作人员 3.1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要求 3.2操作人员应检查钢材的牌号、规格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图样和工艺要求,并检查钢材的钢印(或标记)是否齐全,材料代用必须具备完整的材料代用手续。 3.3各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合格证上岗,禁止无证者使用设备,按JB/T4308-1999《锅炉产品钢印及标记移植规定》的要求在坯料和余料上进行钢印(或标记)的移植,无标记移植的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4量、检具须经鉴定合格,工装设备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3.5操作人员要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的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4、划线 4.1准备 4.1.1准备好划线是所用各种工具和量具,如划规、地规、样冲、划针、手锤、粉线、钢尺、角度尺等。 4.1.2对于批量较大的零件,须制作适用的样板,样板本身尺寸的正确性,应经检验部门的认可,并进行定期检查。 4.2一般规定 4.2.1应按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在钢板上以1:1实样进行划线。 4.2.2端面不规则的板材,管材及型材等材料划线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

钢制压力容器下料通用实用工艺守则

1 适用围 1.1 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受压元件下料的通用技术要求。本工艺守则规定了下料工序的操作要点、质量要求和控制的主要容。 1.2 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零部件的下料工序。 2 引用标准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第1、2号修改单) GB151-99《管壳式换热器》(第1号修改单) 公司《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3 材料 3.1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2012《管壳式换热器》及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3.2 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材料必须具有材料生产单位按照相应标准规定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原件)。质量证明书的容必须齐全、完整,并应有材料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盖章确认。如质量证明书为材料生产单位出具的复印件,应由材料销售单位在质量证明书的复印件中加盖销售单位质量检验章和经办人章。 3.3 购进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材,应有明显清晰的标志,且和质量证明书一致,图样及相关标准要求复验及对质量证明书中的某项性能有怀疑时均需复验,没有完成的材料检验,未经材料责任师签署验收

入库单的材料不得进入下料现场。 3.4 投入下料现场的材料未种植本单位材料代号标识及检查员见证标识,不允许进行划线下料。 3.5 主要受压元件用材必须进行标记的种植,且应经材料检查员确认。在使用中始终保留有标识,当制造中需要使用时,应进行标记的移植,并有材料检验员的确认标记。主要受压元件包括:压力容器中筒体,封头(端盖),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膨涨节、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mm以上的设备主螺栓及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 3.6 标记位置 标记位置 图1 筒节钢板拼接标记位置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最新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1.材料要求 1.1在材料领用时,核对工艺文件与所领材料的牌号、规格和材质证 明书是否一致。 2.划线 2.1在划线下料前应对钢材表面进行净化处理。 2.2下料前,下料人员应根据材料面积、牌号及图样尺寸进行排版、 放样。碳钢、低合金钢用石笔、弹粉线法,不锈钢用铅笔、弹粉线法。 2.3划线时筒体的卷制方向应与钢板轧制方向一致。考虑焊缝正确布置,尽量使相关部件避开纵环缝所规定的尺寸,对长度要求较严的部件,如换热器、塔器等,其筒体拼缝处应预留焊接接头收缩余量。 2.4筒节长度不小于300mm,筒节展开长应不小于1000mm。筒体拼接 不准出现十字焊缝,相邻筒节纵逢距离为3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 2.5凡在工艺文件上规定有试板的,筒体或封头在下料划线时,应按要求同时划出试板材料,并按规定作出标记。产品焊接试板的宽度方向应是钢板的轧制方向。 2.6划线时应从板材或管材无原始标志的一端开始,以保证剩余材料 上有原始标识。 3.材料标志移植 3.1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应有可追溯的标志。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标

志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时,按《材料标识可溯性》进行标志移植,并在材料分割前完成标志的移植。 3.2 有耐腐蚀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不得在耐腐蚀面采用硬印 标记。 3.3低温容器受压元件不得采用硬印标记。 3.4每件板料上都应写明产品编号、件号、下料尺寸等。 4.下料 4.1除一般零件外,压力容器受压件应尽量采用刨边机和自动切割机 进行下料。 4.2碳钢、低合金钢一般采用氧-乙炔切割下料;不锈钢应采用等离 子弧切割。 4.3除切割时预留切割耗量外,切割后需机加工的零件,应预留加工 余量,一般参照以下数量:500mm之内每边加大3mm;510-1000mm 每边加大4mm;1000-2000mm每边加大6mm。 5.坡口加工 5.1凡需制备焊接坡口的,应严格按图样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坡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 b.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 m≥540MPa的低合金钢材及Cr-Mo低合金 钢材经热切割的坡口表面,加工完成后应按JB/T4730.4进行磁粉检测,I级合格; c. 施焊前,应清除坡口及两侧材表面至少20mm范围内(以离坡口

下料成型通用工艺规范汇总

T—0908--01 剪板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剪板机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1、总则 本标准根据结构件厂现有的剪床,规定了剪板机下料应遵守的工艺规范,适用于在剪板机上下料的金属材料。剪切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5~13mm(不同设备剪切的板厚不同),料宽最大为2500mm。 2 引用标准 GB/T 16743-1997 冲裁间隙 JB/T 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下料 3 下料前的准备 3.1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3.2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4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裁下料。 3.5 厚板件有材质纤维方向要求的应严格按工序卡片要求执行。 3.6 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一定靠实挡板。 3.7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8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9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样板,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样板,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剪板机各油孔加油。 3.10 下料好的物料应标识图号与派工单一同移工。 4 剪板下料 4.1 剪床刀片必须锋利及紧固牢靠,并按板料厚度调整刀片间隙。 4.2 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符合JB/T 9168.1标准要求,见表1。 表1: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单位:mm) 4.3 先用钢笔尺量出刀口与挡料板两断之间的距离,反复测量数次,然后先试剪一块小料核对尺寸正确与否,如尺寸公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进行入料剪切,如不符合公差要求,应重新调整定位距离,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然后进行纵挡板调正,使纵与横板或刀口成90°并紧牢。 4.4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5 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头切掉,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6 切口端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去除毛刺。 4.7 剪床上的剪切

钢结构产品制造工艺标准

钢结构产品制造工程 一、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本公司钢结构制造的技术标准,用以保证钢结构产品的制造满足设计及规范的技术要求,确保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钢结构产品制造过程和技术管理的监控。 三、说明: 1.本标准与设计文件一起,作为本公司钢结构制造、检验和验收的统一标准。 2.钢结构制造的生产工序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的三级质量检验制度,防止 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3.制造和检验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和量具等,必须经过专业检定部门检定,并在检定 合格周期内。 4.当执行本标准发生问题和矛盾时,应及时向设计室和技质科反映情况,通过研究及 协商提出处理意见。 四、引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与规范: 1.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3.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4.GB985-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形式与尺寸》 5.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6.GB10854-89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7.CB/Z39-87 《焊接材料的验收、存放和使用》 8.JB3092-82 《火焰切割面质量技术要求》 9.GB8923-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10.GB1591-94 《低合金高强度钢结构》 11.GB709-88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12.GB/T14957-94 《熔化焊用钢丝》 13.GB/T14958-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下料工艺守则

下料工艺守则 1 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钢材划线、下料及矫正的有关技术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板材、型材和管材的划线、下料及矫正。 2 操作前的准备 2.1 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文件的内容,并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数控切割应预先输入图形或编制程序。气割及设备操作人员须考试合格后上岗。 2.2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2.3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模具、刀具,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使用的仪表、量检具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3 划线 3.1 一般规定 3.1.1 钢材存在影响划线的弯曲、凹凸不平时,应先进行矫正。 3.1.2 划线前,钢材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去除油污、锈蚀等,发现钢材有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经检查部门做出处理后,方可划线。 3.1.3 自行制作的划线样板、样杆,应得到检验部门的确认。 3.2 划线的技术要求 3.2.1 应按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在钢材上以1:1实样进行划线,根据不同的下料方法,划线时应留出适当的切割余量。 3.2.2 断面不规则的板材、型材及管材等材料划线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应注意个别件对材料轧制纹络的要求。 3.2.3 用石笔所划出的线条及粉线所弹出的线条必须清晰。 3.2.4 划线时,应首先划基准线,而后再划其它线;对于对称的工件,一般应先划中心线,以此为基准在划圆弧,最后在划各直线。划线时可用样冲打小眼让圆规定脚。 3.2.5 需要剪切的工件,划线时应考虑剪切线是否合理,避免发生不适于操作的情况。3.2.6 在带有毛边的钢板上下料线时,要根据钢板毛边的实际情况,去除不符合钢板质量要求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再向内让出10mm划出下料线。 3.3 划线的标记 3.3.1 划线时,当所划的线除有下料线外,还有其它线时应对主要的线加注标记,并用油

(完整版)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本公司打磨工艺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下料打磨清渣,焊接件打磨工艺 2 术语 2.1打磨:通过使用手提工具操作除去工件表层材料从而使工件获得所 需要的形状或表面粗糙度 2.2 打磨修整:将焊缝局部不规则处打磨消除 2.3 全部打磨: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表面但不改变整个焊缝形状 2.4 磨平: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使其厚度同周围表面相同 3 打磨设备 3.1 角向磨光机,直磨机 3.2 砂轮磨片 钹型砂轮型号:125X6X22.2(MM) 百叶蝶 不锈钢碗刷 4操作规程 4.1操作前准备工作 4.1.1将机台及作业场所清理干净。 4.1.2准备好待加工工件,并放置于方便作业的位置,准备好加工完成品 放置备用的托架。 4.1.3检查是否有螺丝松动、漏电,安全装置、关机按钮、事故急停装置 是否正常工作。 4.1.4检查待加工工件是否已经过品检员检验并批准放行的合格零部件。 4.1.5按照所要加工的零部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砂轮。 4.1.6戴好口罩及护目镜,穿好工作服。 4.1.7安装并紧固砂轮,。 4.1.8试机,并进行调整。确保砂轮无抖动现象; 4.1.9进行首件打磨,检查是否符合打磨要求,并经质检或主管确认无误,

方可开始批量作业。 4.2操作规范 4.2.1工作前,应检查砂轮有无损坏,防护装置是否完好,通风除尘装置 是否有效。 4.2.2安装砂轮时,必须核对砂轮允许的最高转速是否与主轴转速相适应。 4.2.3需打磨的产品应放置平稳,小件需加以固定,以免在打磨过程中产 品位移而导致加工缺陷。 4.2.4正确使用打磨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砂轮磨片。 4.2.5打磨时应紧握打磨工具,砂轮片与工作面保持15-30°,循序渐进 (A→B),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4.2.6在打磨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现象时应及时通 知电焊工补焊。 4.2.7打磨结束后需进行自检,打磨区域应无明显的磨纹和凹陷,周边无 焊接飞溅物,符合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产品应归类存放,堆放整齐有 序。 5 打磨工艺规范 5.1打磨参数 打磨电压打磨电流打磨转速砂轮直径范围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总则 1.1 本守则依据GB150《压力容器》和GB151《热交换器》标准,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编制本通用工艺守则。 1.2 本守则若与设计图样、工艺文件有矛盾时,应首先满足设计图样、工艺文件上的要求和规定,同时必须符合有关国家、行业的规定、规程。 1.3 实际操作者必须熟悉图样、工艺文件及所使用的设备性能,同时应会熟练操作。 1.4 焊缝必须由持"特种设备焊接操作合格证"的焊工进行施焊。 2、材料 2.1 材料牌号、规格应与图样相符,(有材料代用时,应办理材料代用手续)。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具有质量证明书及材料标记,并有本公司入库号。 2.2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3、加工成型 3.1 领料 3.1.1 领料人员应根据材料定额单、图样、工艺流转卡,核对材料牌号与规格、材料标记等,并在工艺流转卡、材料领料卡上作好记录。 3.1.2 领料时,首先检查材料表面质量,在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下料操作。

3.2 下料、划线 3.2.1 按图样尺寸及工艺过程卡的规定进行排料、划线,排料时应注意钢材轧制方向和节约用料。 3.2.2 筒体直径展开长度尺寸应顺着钢板轧制方向。 3.2.3 筒节长度应不小于300MM。 3.2.4 每节筒体按图名义尺寸(中径)展开,展开长度:L=Π(DI+Δ1),与封头联接的筒体其展开尺寸,根据封头外圆周长下料,展开后四周每边放焊缝收缩量1MM,如需刨边或磨的筒节,每边应适当放余量。 3.2.5 划线时应首先核对钢板两直角边的垂直度。 3.2.6 下料划线的公差要求 3.2.6.1 筒节高度H 的划线公差为±1MM; 3.2.6.2 两对角线之差不大于3MM; 3.2.6.3 筒节周长允差为±2MM(对换热器壳体周长取正公差); 3.2.6.4 垂直度允差≤1.5MM。 3.2.7 周长需拼接时,应首先将拼接接头焊好后再进行加工,拼接上的板不得小于300MM。 3.2.8 在划好线的材料上进行标记移植,其标记应打在筒节钢板右端下角距边各5MM处,不锈钢用记号笔写标记,并经材料检验员确认尺寸和标记正确。 3.2.9 试板应在同一钢板上划出,其尺寸一般为长≥350MM,宽≥125MM 在试板上同样进行标记移植。 3.3 开料

铝合金门窗制作与安装标准及工艺要求

铝合金门窗制作与安装标准及工艺要求 一、铝合金门窗的制作: 1.施工准备 1.1材料准备 1.1.1铝合金型材:门窗用铝合金型材的规格、系列、壁厚、氧化膜厚度、色泽应符合设计图纸及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GB5237-2012的要求。 1.1.2玻璃密封胶:门窗用玻璃密封胶的颜色应和铝型材的颜色协调,其质量和技术性能应满足《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2005的相关要求。 1.1.3门窗附件:门窗配件的选用应符合工程具体规定(即设计图纸规定)。 1.2主要机具 主要机具:手提式电锯、台钻、气动钻、气动双头锯床、冲床、仿形铣床、液压撞角机、钻铣两用床等。 1.3作业条件 1.3.1所有原材料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3.2必须具备完整的会签、审定的设计计算书,立面分格及节点大样设计图纸。工艺制作加工图等资料。 1.3.3各型号门窗必须先制作一樘样品,经专业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2施工工艺 2.1工艺流程

选料→型材下料→铣切槽口、冲、钻孔工艺→框组装→胶条安装→包装及运输 2.2操作工艺 2.2.1各工艺程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工艺加工图要求进行。 2.2.2选料:按照设计图纸的材料要求,参照GB5237有关规定对型材表面质量进行检查,型材表面应无明显的凹陷、划痕、脱膜,端面无扭曲变形现象。 2.2.3型材下料: a、按照工艺加工图所注尺寸进行划线、按线切割,划线切割应结合所用铝合金型材的长度,长短搭配、合理用料,减少短头废料。切割时要注意表面处理的颜色一致,以免影响美观。 b、下料时,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首先根据图纸及下料单确定下料尺寸,在批量生产加工时,先下一樘窗框的料,检验合格后,再投入批量加工生产,并做好三检工作,抽检率不低于10%,批量制作不足100樘抽检件数不得低于10件,以保证产品批量的合格率; c、根据型材的断面大小来调整锯床的进刀速度,以免机器损坏,造成锯片爆裂,型材变形等不良后果。 d、下料后的产品构件应按照工程、规格、数量的不同进行分别堆放,并分层用软质材料垫衬,避免型材表面受损; 2.2.4铣切槽口、冲、钻孔工艺 a、中梃铣切:调试设备,做好润滑工作,在批量生产加工时,先进行铣切一樘,并且检验,保证中梃远端与边框两个远端距离中心连接点垂直且中梃外表面与边框外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生产加工,且在批量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深度尺进行检

板材落料工艺守则

板材落料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1.1 本工艺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配电柜、配电箱(开关板)壳体、骨架的冷作加工之用。 2.设备及工具 2.1 冲床、剪板机、折弯机、钢尺、钢卷尺、木棰、划钉等。 3.工艺过程及要求 3.1 看清图纸按要求正确选择不同型号尺寸的角钢、板材并认真检查冲床、剪床等设备的剪切精度及定位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2 角钢、板材下料前应先经校直和压平然后下料,对于冷扎平整的钢板和无明显弯曲的角钢可先下料后整平校直。 3.3 面板和板料的平整。经拉压造成板材翘曲(如在平板上拉压百叶窗通风孔)或折边后的面板如发现不平且又不能用校压力机校平的板材应在平台上人工校平,校平前不应先焊四角。 3.4 角钢、板材下料应符合图纸要求,剪切端面应平整不得有撕裂、变形的现象,矩形面板门、操作板的剪切下料时应保证四角成90度,落料未注尺寸公差见表一规定。 剪切矩形板材时,相邻二边垂直度偏差应小于表二数值。其测量方法分二种,一种是测量零件的相邻两边如图一所示。测量范围为零件的短边尺寸小于150mm(量具为90度角尺)另一种是测量对角线法,其测量范围为零件短边尺寸大于150mm见表二。 角钢、板材下料及孔加工后均应除掉毛刺,毛刺高度小于0.1。

表二 3.5 待折边的面板应平整且几何形状和尺寸在要求的范围内,对于有折皱扭曲等缺陷的面板不准折边,必须先整平,带有电器安装孔的面板、门等应先开孔后折边(已经开孔的面板如发现翘凹陷等现象应先校平后折边),但对靠近折边线的大孔为防止折边时造成孔型的变形,应在折边后开孔。 3.6 配电柜、箱正面屏(门)的开孔处需划线和打样冲时(指加工不掉的线),应注意不能损伤金属板表面,以免喷漆后留下痕迹。 3.7需要多次(两次以上)折弯成复杂几何形状的面板、门、侧壁、支柱等冷折成型件,折边前应按排好折边顺序(一般先折小边,后折大边)以保证下一工序能够顺利进行,且不损坏已形成的部分。 3.8 已折成型的面板、门、壁等应整齐排放不允许堆积、踏压撞击,以防变形。小件应置于共位器具内。 4 质量检查 4.1 剪切下料的矩形面板、门、操作板等的尺寸偏差应符合图纸的要求,落料未注尺寸公差应达到本工艺3.4条表一的规定,其相邻两边垂直度偏差应小于表二数值。 4.2 各类安装板、安装角钢、操作板等的安装孔尺寸应符合开孔图纸的要求。

钢制管件制造工艺规范标准

钢制管件 制造工艺规范(MPS文件)

目录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制造工艺流程 (3) 4 管件基本参数 (4) 5 原材料要求 (5) 6 制造工艺要求 (6) 7 性能要求 (15) 8 几何尺寸、形状允许偏差 (16) 9 工艺质量和缺陷处理 (18) 10 检验和试验 (18) 11 设计验证试验 (22) 12 标志 (24) 13 防护与包装 (24) 14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 (25)

1 范围 1.1 本文件规定了山东港联化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工程管(一期)管件采购项目用L245N、L360M、L450M等材质钢制管件生产的基本参数、原材料、制造工艺、材料性能、几何尺寸与允许偏差、工艺质量与缺陷修补、检验与实验、标志、涂层与保护、质量证明书及装运的要求。 1.2 本MPS文件应和GB/T 12459-2005《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 13401-2005《钢板制对焊管件》、GB/T 19326-2012《钢制承插焊、螺纹和对焊支管座》标准及D1630D-GI00-PR01-SP14《清管三通技术规格书》一起使用,凡是出现与GB/T 12459-2005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 13401-2005 《钢板制对焊管件》、GB/T 19326-2012《钢制承插焊、螺纹和对焊支管座》标准及D1630D-GI00-PR01-SP14《清管三通技术规格书》相冲突的条款,应以最严格的为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29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 232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 9711-2011 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GB/T 1056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 GB/T 12459-2005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GB/T 13401-2005 钢板制对焊管件 GB/T 19326-2012 钢制承插焊、螺纹和对焊支管座 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5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NB/T 47008-2010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NB/T 4701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NB/T 47014-2011 承压设备用焊接工艺 JB/T 4711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

数控折弯机通用工艺规范

数控折弯机通用工艺规 范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数控折弯机通用工艺规范 1、总则? 本通用工艺规范适用于结构件厂的折弯机上进行的低碳钢及有色金属的各种角度的折弯加工。 2、工作前的准备 准备好必要的操作工具和测量工具,模具、万能角度尺、卷尺、卡尺、深度卡尺。 认真阅读图纸,测量待加工零部件应符合图纸尺寸和技术要求,不符合图纸尺寸和技术要求的零部件不准进行折弯操作,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检查材料的长、宽、厚,料纹方向应符合成型加工特性,板材应清洁卫生。根据图纸工艺要求,更换相应的模具,进行较小尺寸零部件的折弯时多余的上刀排应卸下。 根据图纸工艺要求,确定合理的折弯顺序,进行折弯加工;对于数控折弯机,程序应先空运行一次然后进行折弯加工。重要零件应有试件加工验证程序,首件检验时,每进行一道折弯加工检验员应进行一次检验,修正偏差。 3、折弯作业? 板料弯曲时,应选择合适的弯曲半径,为减少弯曲力和弯曲变形,应采用较大的弯曲半径,一般最小弯曲半径按以下选择:应根据厂家机器的参数规程选择最小弯曲半径,发现不符,及时向工艺人员反映。 弯曲件的孔到弯曲边的最小距离弯曲处属于板材变形,在其周围的孔受其影响易变形,弯曲件的孔到弯曲边的最小距离应按照以下要求:当孔为圆孔和垂直于弯曲方向的长圆孔时, t<2mm时,L≥2t+r,t≥2mm时, L≥3t+r;当孔为方孔和平行于弯曲方向的长圆孔时, L≥4t+r; 弯曲件直边的最小高度:为了成形区成形,必须使工件直边高度H≥5t+r。对 于小于此高度,应采用压槽后弯曲,或增加直边高度,弯曲后再加工到需要的尺寸。

板材下料工艺守则

板材下料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1)本守则适用于我厂高低压配电装置所用各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直线边缘 的板料毛坯的剪切及其他类似的下料。 2)被剪裁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35~16mm 2、材料 1)材料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2)对于卷板应予校平,不允许表面有严重擦伤、划痕、杂质、绣斑。 3)校平后的板材,按每平方米平面度不得大于3.5mm(用1米钢板尺检验),对于其他板材达不到平面度要求也需要校平。 3、设备及工艺装备、工具 a、剪扳机; b、扳手、钳子、油壶、螺丝刀、手锤; c、游标卡尺、钢板尺、卷尺、直角尺、外径千分尺,划针。 4、工艺准备 1)按所分配的任务领料并检查材料是否符合工艺卡片的要求,将合格的材料整齐的堆放在机床旁。 2)零件对材料有料纹要求的,应按其要求剪裁。 3)给剪扳机各油孔加油。 4)检查剪床刀片是否锋利及紧固可靠,并按板料厚度调好间隙(见表2)。 5、工艺过程 1)首先用钢板尺量出刃口与挡料板之间的距离(按工艺卡片的规定),反复测量数次,直到所裁料的尺寸符合规定要求为止,然后进行纵挡板调整,使之与横 挡板或刃口成90o,并紧牢。 2)开车试剪进料时应注意板料各边互相垂直,,首件检查符合工艺卡的规定后,方可进行生产,否则应重新调整纵横挡板。 3)辅助人员应该配合好,在加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尺寸、毛刺、角度,并及时与操作人员联系。 4)剪裁好的成品或半成品按不同规格应整齐摆放,不可随意乱放,以防止和其他规格板材混料及受压变形。 5)为了减少刃口磨损,钢板面及台面要保持清洁,剪板机床面上要严禁放置工具及其他材料。 6)剪切板料的宽度不得小于30mm。 6、工艺规范 1)根据生产批量采用合理的套裁方法,先下大料,后下小料,尽量提高材料利用率, 2)另件为弯曲件或有料纹要求的,应按其料纹、轧展方向进行裁剪,对于厚度大于3mm以上的钢板,更要注意以免产生折裂现象。 3)卷板经放直气割校平,剪切钢板时需先剪除毛边。 4)剪切、裁断毛刺应符合表1的规定。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制造的各零部件下料规则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各受压元件的下料工作,非受压元件可参照执行。 2、材料要求 2.1 凡属受压元件用的材料,应有材料入库标记和材料质量保证书。 2.2 在材料领用前,必须核对工艺文件与图样要求是否一致,代用手续是否齐全,严禁使用不合格及未入库的材料。 3、划线 3.1 在划线下料前应对钢材表面进去污处理。 3.2 下料前,下料人员应根据材料规格、牌号及图样尺寸进行排版、放样,不锈钢用弹粉线或无氯无硫记号笔划线。划线时应考虑焊缝正确布置,尽量使相关部件避开纵环缝所规定的尺寸,对长度要求较严的部件,如换热器、塔器等,其筒体拼缝处应预留焊接接头收缩余量。 3.3 封头下料放样应根据《零部件制造通用工艺守则》中的封头制造通用工艺的规定。 3.4 钢板平直度必须在允差范围内方可下料。 3.5 凡下料后材料产生的变形,应立即将其平整,并去除下料时产生的毛刺、气割氧化铁等杂物。 3.6 凡在工艺文件上规定有试板的,筒体或封头在下料划线时,应按要求同时划出试板材料,并作好标记移植。

3.7 划线后,应作好材料标记移植,并经检验员确认后方可下料。 4 下料 4.1 除一般零件外,压力容器受压件应尽量采用剪板机剪切下料。 4.2 不锈钢需切割的应采用等离子弧切割,切割工艺按《等离子弧切割通用工艺》进行。 4.3 除切割时预留切割耗量外,切割后需机加工的零件,应预留加工余量,一般参照以下数量:500MM 之内每边加大3MM;510-1000MM 每边加大4MM;1000-2000MM 每边加大6MM。 5 坡口加工 5.1 凡需制备焊接坡口的,应严格按图样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5.2 加工的方法 5.2.1 板材的坡口应尽量采用坡口机加工,DN500 以下无缝钢管可采用机床进行加工。 5.2.2不锈钢可采用等离子切割进行。此外,可采用碳弧气刨加工,按《碳弧气刨通用工艺守则》进行。 5.2.3 气割、等离子切割及碳弧气刨后应将熔渣清除干净,并将坡口及边缘20MM 范围内修磨出金属光泽。

集装箱制造工艺设计规程工艺设计守则汇总

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ZHJ-GC-24-2013 罐式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 2013-11-20发布2013-12-01实施 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罐式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 1. 总则 本工艺规程是对集装箱生产过程的工艺性指导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法规,除执行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外,应严格按此规程执行。 2. 遵行及引用标准、通用工艺规程 GB150《压力容器》 JB/T4784-2007《低温液体汽罐式集装箱》 TSG 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低温贮罐氧清洁清洗工艺规程 氦检漏工艺规程 多层绝热缠绕及套装工艺规程 抽真空和真空保持检测工艺规程 外表面喷砂处理及喷漆工艺规程 外部管路、阀门组焊工艺规程 3. 内罐的制造(数据以40英尺集装箱为例) 3.1 材料:主要受压元件06Cr19Ni10的材料须符合GB/T24511-2009《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 板及钢带》,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内封头:规格按图纸要求,材质 06Cr19Ni10,切边并刨坡口,左封头为外坡口,右封头 为内坡口, 3.2.1 封头外购,须附质量合格证明书及检验记录,入库时进行各项要求检查,按 GB/T25198-2010标准的检查方法检测: (1)直边倾斜度≤1.5mm 。 (2)内直径公差2200±3mm (3)最大最小直径差≤3mm (4)封头总深度 59064 +-mm (5)直边高度 4004- mm (6)封头成形后的最小壁厚≥7.2mm 。

(7)封头内外表面应酸洗钝化,并经脱脂处理,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凹坑现象,不合格者不得用于罐箱的制造。 3.3 内筒体:规格按图纸,材质06Cr19Ni10 3.3.1 划线:将钢板垫平实,按《筒体制造工艺守则》进行划线放样,下料尺寸见下图,并 按质量手册有关规定用记号笔进行标记移植。并划出产品焊接试板500×130两 块。 内筒体下料理论展开尺寸按流卡。(周长按封头实测) 3.3.2 切割:用等离子切割下料,并去除熔渣及飞溅,切割后与下料线的偏差: -1mm<△<3mm。 3.3.3 坡口:按下图在刨边机上刨坡口,靠左封头端为外坡口,其余为内坡口。要求:筒节 长度公差≤±1mm,筒节周长公差≤±3mm,对角线公差≤2mm 3.3.4 成型:在卷板机上先压头,再卷制成型,并用400mm宽的样板测量,尽量减少卷制来 回的次数,以免钢板延伸,周长变长。 3.3.5 组焊:纵缝组焊,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范操作,不得在筒体上引弧,并将焊接试板组 对在纵缝的延伸部位一起焊接。 要求:1 焊缝处成型良好,光滑平整,焊缝条高≤1.5mm。 2 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咬边、气孔、未熔合及夹渣等缺陷。 3 焊缝表面及两侧的飞测物清理干净。 3.3.6 校圆:将试板和引孤板与纵缝分离。注意:保持焊缝端部的平齐。(并将试板送无损检 测室进行无损检测)将筒体在卷板机上校园,要求棱角度 E≤2.8mm,同一断面上最大最小直径差e≤3mm。筒节用工装圈撑圆。 3.3.7 无损检测:纵缝100%RT,按JB/T4730.2-2005标准II级合格,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3.3.8 划线、开孔:左右封头划线经检验确认后开孔,并与管接头组对焊接。 3.3.9 组对:筒节与筒节进行组焊,每条相邻纵缝间距必须大于100mm,罐体纵缝不得布置

不锈钢容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及适应范围 1.1本规程对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各零部件和成品的组装程序、组装要求、质量检验、试验等做出通用规定。 1.2本守则如与设计、工艺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工艺文件为准。 1.3制造时,除引用标准和有关工艺守则外,还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1.4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 引用标准 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50《压力容器》 151《管壳式换热器》 4710《钢制塔式容器》 4731《钢制卧式容器》 20584《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47015《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3. 材料要求 3.1材料验收、保管按照《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中材料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 3.2不锈钢材料及零部件应防止长期露天存放、混料保管。要求按时投料、集中使用、随时回收、指定区域存放遮蔽保管。 3.3不锈钢与碳素钢等原材料有严格的隔离措施,搁置要稳妥,堆放要整齐,防止损伤(划痕、磕碰、压痕)和弯曲,散装的光亮板材应立放在15°斜度的木架上。 3.4设计图样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抗晶间腐蚀试验复验的,其复验用试样的形状、尺寸、加工和试验方法,除设计图样另有规定外,应符合21433或设计图样规定的试验方法。 3.5制造压力容器用的不锈钢材料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结疤等缺陷。用于制造 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不锈钢板,应经80?100号砂头抛光后,再检查表面质量。 3.6不锈钢钢板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超过厚度负偏差之半的划痕、轧痕、麻点、氧化皮脱落后的粗糙等局部缺陷。 3.7经酸洗钝化供应的不锈钢材料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和过酸洗现象。 3.8不锈钢原材料和不锈复合钢板应按牌号、规格、炉号、批号分类存放,不锈钢材料上应有清晰的入库标识,应采用无氯、无硫记号笔书写,氯含量要w 25,也可用纸质标签粘贴 标识。 3.9钢板或另部件在吊运制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钢板表面的清洁,并防止磕碰划伤。 3.10深度超过规定应清除,清除打磨的面积应不大于钢板面积的30%,打磨的凹坑应与母 材圆滑过渡,斜度不大于1: 3。 3.11打磨后,如剩余厚度小于设计厚度,且凹坑深度小于公称厚度的5%或2 (取小者), 允许不做补焊;如凹坑深度较深,剩余厚度仍满足上述要求,与设计部门联系协商解决。 3.12超出上述界限的缺陷应考虑补焊,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低合金铬钼钢,单个修补面积小于或等于1002,总计面积小于或等于300 2或2% (取小者); (2)允许焊补深度不大于板厚的1/5。 (3)钢板边缘的分层长度如不大于25,可免于修补或清除;长度大于25,且深度大于1.5的分层均应打磨消除。打磨深度如不大于3,可免于焊补,否则焊补后使用;同一平面内,间距不大于板厚5%的分层,应作为连续的分层长度。 (4)钢板表面及坡口分层补焊应符合《焊接通用工艺守则》的规定。

下料工艺标准

第一章下料工艺标准 1.1气割工艺标准: 1.1.1熟悉图纸要求确定所用材料的材质及计划单选用钢板。 1.1.2气割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气割前必须检查确认这个气割系统的设备和工具全部运转正常,并保证安全,在气割过程中应注意: a. 气压稳定。不漏气 b. 压力表。速度计等正常无损 c. 割嘴气流畅通。无污损 d. 割炬的角度和位置准确 2.气割时选择正确地工艺参数(如割最型号。气体压力。气割速度和预热火焰能率等)根据可切割的钢板厚度进行确定。 3.切割时调节好氧气射流(风线)的形状,使其达到并保持轮廓清晰,风线长和射力高。 4.气割前去除钢材表面污垢。油污及浮锈和其他杂质。气割时割炬的移动应保持匀速,割件表面距离焰心尖端以2~5mm为宜。 5.气割时,必须防止回火。 6.为了防止气割变形,操作中应遵循下列程序: a. 在钢板上切割不同尺寸的工件时,应靠边靠角,合理布置,先割大件后割小件。 b. 在钢板上切割不同形状的小件时,应先割较复杂的,后割较简单的。 c. 窄长条形板的切割,采用两长边同时切割的方法,以防止产生旁弯。 1.1.3气割下料允许偏差: 1.1.4如果出现锯齿边。凹槽。断火引起的缺口及时修补。打磨平滑。 1.1.5切割工序完成的产品板件标识清楚,并且自我检查,确定没有问题后,填写“切割与组力工序交接验收单”和组力工序进行交接验收。 1.2剪板机工艺标准 1.2.1接到图纸后确定板件选用的材质,协同保管确定用哪些材料,原则是先用废料,再用大板。 1.2.2剪切时注意以下要点: 1. 剪刀必须锋利,剪刀材料为炭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发现损坏或迟钝及时检修,磨砺或调换。 2. 上下刀刃的间隙必须根据板调节适当,因为间隙过大会造成切口断面粗糙和产生毛刺。 3. 剪切时,将剪刀线对准下刃口,剪切的长度不能超过下刀刃长度。 4. 材料剪切后,发现断面粗糙或带有行毛刺必须修磨光洁。 1.2.3样板 1. 机械剪切剪异形板件时要做样板,要求样板不应有锐口,样板要经过质检员检查合格方可使用所用石笔画线线条的粗细不得超过0.5mm. 2. 样板用0.5~0.75mm的铁皮制作。 1.2.4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

设备卷圆通用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受压元件预弯、卷圆、矫圆冷成型等通用工艺技术要求。 1.2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圆筒、圆锥筒的制造工序。 1.3本工艺守则与施工图或有关标准或工艺文件不一致时,应按后者执行。 1.4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 引用标准 TSG 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 《压力容器》 GB151 《管壳式换热器》 JB4710 《钢制塔式容器》 JB4731 《钢制卧式容器》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3.基本要求 3.1 工作场地要求 ≥5℃; 3.2奥氏体不锈钢防污要求:禁止与铁素体钢制造的起重和装卸装备接触;三辊应经清洗和除油以预防钢板受到污染,并且不含铁素体钢。 3.3 人员要求 3.4 检验设备及工具要求 3.4.1 卡尺,量程150mm、精度0.02mm 3.4.2 钢板尺,量程1000mm 3.4.3 盒尺,量程2000mm 3.4.4 内圆弧样板 3.4.5 焊缝检测尺 3.4.6 纵焊缝错边量检查样板 3.4.7 环焊缝错边量检查样板 3.4.8 超声测厚仪 4、材料 4.1制造压力容器筒体用的材料要求,见《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4.2钢板表面、坡口加工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4.3材料标记应齐全、正确。 5. 卷圆准备 5.1 对下料工段来料应检查其表面质量,有无存在不允许的缺陷。 5.2 在卷板之前,应先清理钢板表面存在的熔渣和可能损伤母材表面的硬物,并应确认材料标记移植,使之位于筒节外表面。并检查焊缝坡口的方向,使之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 5.3 卷圆前应按图样、制造卡及有关技术文件对来料的材料牌号、规格、下料尺寸、零件编号进行核查,并根据工艺和图纸要求检查、确定板料的坡口方向。 5.4应确认材料标记,使之位于筒节外表面,并检查焊缝坡口的方向,使之符合焊接工艺的要求。 5.5不锈钢板卷制前,卷板机及其托架,吊具以及板材的表面质量应符合《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工艺守则》的规定。 5.6清理卷板机上油污、灰尘、凸起、焊瘤、疤痕等,打磨辊轴至圆滑过渡。 6. 预弯

钢板下料规范

数控火焰切割质量缺陷与原因分析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一般有如下几种缺陷:边缘缺陷,切割断面缺陷,挂渣、裂纹等。而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很多,如果氧气纯度保证正常,设备运行正常,那么造成火焰切割质量缺陷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割炬、割嘴、钢材本身质量、钢板材质。 1上边缘切割质量缺陷 这是由于熔化而造成的质量缺陷。 1.1上边缘塌边 现象:边缘熔化过快,造成圆角塌边。 原因: ①切割速度太慢,预热火焰太强; ②割嘴与工件之间的高度太高或太低;使用的割嘴号太大,火焰中的氧气过剩。 1.2水滴状熔豆串(见下图) 现象:在切割的上边缘形成一串水滴状的熔豆。 原因: ①钢板表面锈蚀或有氧化皮; ②割嘴与钢板之间的高度太小,预热火焰太强。 1.3上边缘塌边并呈现房檐状(见下图) 现象:在切口上边缘,形成房檐状的凸出塌边。 原因: ①预热火焰太强; ②割嘴与钢板之间的高度太低; ③切割速度太慢;割嘴与工件之间的高度太大,使用的割嘴号偏大,预热火焰中氧气过剩。 1.4切割断面的上边缘有挂渣(见下图) 现象:切口上边缘凹陷并有挂渣。 原因: ①割嘴与工件之间的高度太大,切割氧压力太高; ②预热火焰太强。 2切割断面凹凸不平,即平面度差 2.1切割断面上边缘下方,有凹形缺陷(见下图) 现象:在接受切割断面上边缘处有凹陷,同时上边缘有不同程度的熔化塌边。 原因: ①切割氧压力太高; ②割嘴与工件之间的高度太大;割嘴有杂物堵塞,使风线受到干扰变形。 2.2割缝从上向下收缩(见下图) 现象:割缝上宽下窄。 原因:

①切割速度太快; ②割嘴与工件之间的高度太大,割嘴有杂物堵塞,使风线受到干扰变形。 2.3割缝上窄下宽(见下图) 现象:割缝上窄下宽,成喇叭状。 原因: ①切割速度太快,切割氧压力太高; ②割嘴号偏大,使切割氧流量太大; ③割嘴与工件之间的高度太大。 2.4切割断面凹陷(见下图) 现象:在整个切割断面上,尤其中间部位有凹陷。 原因: ①切割速度太快; ②使用的割嘴太小,切割压力太低,割嘴堵塞或损坏; ③切割氧压力过高,风线受阻变坏。 2.5切割断面呈现出大的波纹形状(见下图) 现象:切割断面凸凹不平,呈现较大的波纹形状。 原因: ①切割速度太快; ②切割氧压力太低,割嘴堵塞或损坏,使风线变坏; ③使用的割嘴号太大。 2.6切口垂直方向的角度偏差(见图) 现象:切口不垂直,出现斜角。 原因: ①割炬与工件面不垂直; ②风线不正。 2.7切口下边缘成圆角(见下图) 现象:切口下边缘有不同程度的熔化,成圆角状。 原因: ①割嘴堵塞或者损坏,使风线变坏; ②切割速度太快,切割氧压力太高。 2.8切口下部凹陷且下边缘成圆角(见下图) 现象:接近下边缘处凹陷并且下边缘熔化成圆角。 原因: 切割速度太快,割嘴堵塞或者损坏,风线受阻变坏。 3切割断面的粗糙度缺陷 切割断面的粗糙度直接影响后续工序的加工质量,切断面的粗糙度与割纹的超前量及其深度有关。 3.1切割断面后拖量过大(见下图) 现象:切割断面割纹向后偏移很大,同时随着偏移量的大小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 原因: ①切割速度太快; ②使用的割嘴太小,切割氧流量太小,切割氧压力太低; ③割嘴与工件的高度太大。 3.2在切割断面上半部分,出现割纹超前量(见下图) 现象:在接近上边缘处,形成一定程度的割纹超前量。 原因: ①割炬与切割方向不垂直,割嘴堵塞或损坏; ②风线受阻变坏; 3.3在切割断面下边缘处,出现割纹超前量(见下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