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下料成型通用工艺规范汇总

下料成型通用工艺规范汇总

下料成型通用工艺规范汇总
下料成型通用工艺规范汇总

T—0908--01

剪板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剪板机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1、总则

本标准根据结构件厂现有的剪床,规定了剪板机下料应遵守的工艺规范,适用于在剪板机上下料的金属材料。剪切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5~13mm(不同设备剪切的板厚不同),料宽最大为2500mm。

2 引用标准

GB/T 16743-1997 冲裁间隙

JB/T 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下料

3 下料前的准备

3.1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3.2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4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裁下料。

3.5 厚板件有材质纤维方向要求的应严格按工序卡片要求执行。

3.6 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一定靠实挡板。

3.7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8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9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样板,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样板,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剪板机各油孔加油。

3.10 下料好的物料应标识图号与派工单一同移工。

4 剪板下料

4.1 剪床刀片必须锋利及紧固牢靠,并按板料厚度调整刀片间隙。

4.2 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符合JB/T 9168.1标准要求,见表1。

表1: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单位:mm)

4.3 先用钢笔尺量出刀口与挡料板两断之间的距离,反复测量数次,然后先试剪一块小料核对尺寸正确与否,如尺寸公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进行入料剪切,如不符合公差要求,应重新调整定位距离,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然后进行纵挡板调正,使纵与横板或刀口成90°并紧牢。

4.4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5 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头切掉,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6 切口端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去除毛刺。

4.7 剪床上的剪切

4.7.1 清理工件并划出剪切线,将钢板放至剪床的工作台面上,使钢板的一端放在剪床台面上以提高它的稳定性,然后调整钢板。

4.7.2 剪切线的两端对准下刀口,控制操作机构将剪床的压紧机构先将钢板压牢,再进行剪切。

4.7.3 剪切狭料时,在压料架不能压住板料的情况下可加垫板和压板,选择厚度相同的板料作为垫板。剪切板料的宽度不得小于20毫米。

4.7.4 剪切尺寸相同而数量又较多时,必须先进行试剪,并检验被剪尺寸是否正确,然后才能成批剪切。

4.8零件为弯曲件或有料纹要求的,应按其料纹、轧展的方向进行裁剪。弯曲件必须保持折弯两端的同一板面下刀剪切,防止折弯开裂倾向。

5 质量检查

首件必须经检查符合工艺或图纸的要求,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下料,中间要进行抽验。

6 工作结束

6.1 关闭电源。

6.2 清除机床上的铁屑,并将各部分擦拭干净。

6.3 整理零件,清除机床周围的杂物,把剩余零件摆齐。

6.4 产品图样以及所有工艺文件在使用中均应保持整洁。

7 安全及注意事项

7.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好规定的劳保用品。

7.2 在操作过程中,要精神集中,送料时严禁将手伸进压板以内。

7.3 剪切所用的后挡板和纵向挡板必须经机械加工,外形平直。

7.4 安装更换、调整刀刃时必须切断电源,先用木板或其他垫板垫好刀刃,以防失手发生事故,操作过程中要经常停车检查刀片、紧固螺丝钉及定位挡板是否松动、移位。

7.5 上班工作前应空车运转2~3分钟检查机床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或杂音,应及时检修,运转过程要及时加注润滑油保持机床性能好。

7.6 启动机床前必须拿掉机床上所有工具、量具及其他物件。

7.7 操作中严禁辅助工脚踏闸板,操作者离开机床必须停车。

7.8 下好的原材料应标记图号和规格,以防错乱。

T—0908-17

仿形切割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仿形切割通用工艺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根据结构件厂现有仿形切割机,规定了仿形切割机下料应遵守的工艺规范,适用于在仿形切割机上下料的金属材料。

2 下料前的准备

2.1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2.2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2.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4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裁下料。

2.5检查工作场地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2.6检查回火防止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2.7将电源插头(220V,交流电源)与操作板上的插座连接起来。

2.8分别将氧气和乙炔橡皮管接到气体分配器上并加以紧固使其接通,同时开启氧气和乙炔。

2.9把需要的割嘴装在割具上,并需注意要缓慢地拧紧割嘴螺帽,供接触部分能很好的贴合。

2.10将气割靠模固定在支架上,并调整好磁铁滚轮与气割靠模的位置,如滚轮与气割靠模不在一个

平面上,则可调节底座上四个螺钉来平衡,使磁铁滚轮与气割靠模的接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气割质量。

2.11 下料好的物料应标识图号与派工单一同移工。

3 下料

3.1首先将切割边缘用热火焰加热到燃烧速度(实际常加热到表面熔化温度),开启切割氧进行切割。

3.2火焰焰心离切割表面3~5㎜,此距离要求在整个切割过程中保持均匀。

3.3气割过程中若有割不穿现象,应立即停止气割,以免气涡及熔渣在割缝中旋转,使割缝产生凹坑,重新起割时应选择另一方向作为起割点,整个气割过程必须保持均匀一致的速度,以免影响割缝宽度和表面光洁度。

3.4气割快结束时,速度可适当减慢,以减小后拖量。在气割时可采用割矩后倾,使后拖量减少。

附表:Array

3.5气割规范(氧-乙炔)

切割那轮廓零件时,气割靠模的尺寸公差应符合:

3

.00)]([+-+-=b d B A

式中d —磁力机头直径(常用d =12)

b —切口宽度 A —气割靠模 B —零件尺寸 附表: 气割金属厚度(㎜)

切口宽度(㎜)

气割金属厚度(㎜)

切口宽度(㎜) 5~12 2~2.3 53~62 3.6~3.8 13~24 2.4~2.6 63~74 3.9~4.1 23~32 2.7~2.9 75~86 4.2~4.5 33~40 3~3.2 87~100

4.6~

5.0

41~52

3.3~3.5

3.7、切割外轮廓零件时,气割靠模外形的尺寸公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3.0)]([+---=b d B A

3.8、靠模切割零件的公差不得超过:

内形1

+- 外形01+- 3.9、消除熔渣。

外靠模:

内靠模:

4 质量检查

首件必须经检查符合工艺或图纸的要求,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下料,中间要进行抽验。

5 工作结束

5.1 关闭机电源。

5.2 清除仿形切割机上的熔渣,并将各部分擦拭干净。

5.3整理零件,清除加工场地的杂物,把零件摆齐,符合5S 管理要求。

6 安全及注意事项

6.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好规定的劳保用品。

6.2在气割过程中要特别防止燃烧爆炸,防止的主要措施有:

6.2.1、割嘴不要过分接近熔融金属。

6.2.2、避免焊嘴过热,过热可以水冷。

6.2.3、严防焊嘴被熔化金属堵塞。

6.2.4、割枪通道和皮管应畅通无阻。

6.2.5、各处阀门应严密,严防氧气倒回乙炔管道,形成混合气体。

6.2.6、操作场地10米以内不能有易燃物品。

6.2.7、割枪各部分不能沾粘油污。

6.3 下好的原材料应标记图号和规格,以防错乱。

T—0908—19

数控火焰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数控火焰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1 范围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原材料切割下料的加工过程。适用于结构件厂数控火焰切割机EXA6000作为切割方式的切割下料过程。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δ20mm以上。

2 引用标准

数控火焰切割机厂家说明及安全规程

3 下料前的准备

3.1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操作者必须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传动系统,掌握操作程序。取得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能独力上岗操作。

3.2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安全规程,和有关橡胶软管、氧气瓶、各种工业切割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安全操作规则。

3.3 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

3.4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3.5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6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7 开动设备前检查各部是否完好,按润滑要求做好润滑工作,检查各管道接口是否牢靠。)检查各气路、阀门,是否有无泄漏,气体安全装置是否有效。检查所提供气体入口压力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检查所提供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8 检查设备机架纵横移动,割炬调整是否灵活、正常。

3.9 将编制好的程序用U盘或磁盘拷入机床的控制柜内分类储存。

3.10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下料。

3.11 中、厚板件有材质纤维方向要求的应严格按工序卡片要求执行。

3.12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13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

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14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样板,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

样板,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4 下料

4.1 调整被切割的钢板、尽量与轨道保持平行。

4.2 根据板厚和材质,选择适当割嘴。使割嘴与钢板垂直。

4.3 根据不同板厚和材质、重新设定机器中的切割速度和预热时间,设定预热氧、切割氧合理的压力。

4.4 在点火后,不得接触火焰区域。操作人员应尽量采取飞溅小的切割方法,保护割嘴。

4.5 检查加热火焰,以及切割氧射流,如发现割嘴有损坏,应及时更换、清理。清理割嘴应用专用工具清理。4.6 切割过程中发生回火现象,应及时切断电源,停机并关掉气体阀门,回火阀片若被烧化,应停止使用,等厂

家或专业人员进行更换。

4.7 数控火焰操作工操作切割机时,要时刻注意设备运行状况,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按下紧停开关,及时退出工作位,严禁开机脱离现场。

4.8 操作人员应注意,切割完一个工件后,应将割炬提升回原位,运行到下一个工位时,再进行切割。

4.9 操作人员应按给定切割要素的规定选择切割速度,不允许单纯为了提高工效而增大设备负荷,处理好设备寿命与效率和环保之间的关系。

5 质量检查

5.1 首件必须经检查符合工艺或图纸的要求,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下料,中间要进行抽验。

5.2下好的原材料应标记图号和规格,以防错乱。下料好的物料应标识图号与派工单一同移工。

6 工作结束

6.1 关闭电源。

6.2 清除机床上的铁屑,并将各部分擦拭干净。

6.3 整理零件,清除机床周围的杂物,把剩余零件摆齐。

7 安全及注意事项

7.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好规定的劳保用品。

7.2 通电开机前应检查机器周围附近,导轨两侧是否有杂物,10米以内不准有易燃物品(包括有易燃易爆气体产生的气皿管线),所用的气源、水源、电源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检查与机床相关的接地有无松动,各个电缆接头插座是否完好无损。检查气瓶与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均应紧固牢靠,不准有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检查导轨齿条和床身。检查消耗品及割炬防撞碰装置。

7.3 机床开动后身体和四肢不准接触机器运动部位,以免发生伤害,维护保养设备时应断电停车进行。

7.4 禁止使用带有油污的工具,手套等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阀门、橡胶胶管。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开启氧气瓶或乙炔气阀门。

7.5 如果发生意外停电,应及时关闭主电源开关。

7.6 气瓶或汇流排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击,氧气阀或管道可用40℃的水温融化,气瓶应有防止阳光直射措施。

7.7 开机后应手动低速x,y方向开动机床,检查确认有无异常情况。

7.8 手动升降割炬,检查动作有无异常。

7.9 在操作过程中,要精神集中,切割过程中,观察调高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有异常应立即停机处理,排除故障。

7.10 机器运行中,操作工应坚守岗位,随时注意机器运行状况,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处理,保证安全运行。严禁

超性能使用切割机。

8 数控火焰切割机的维护保养

8.1每天:

8.1.1开机前检查轨道、气路、气压是否正常;

8.1.2上、下切割工作台时不要脚踩导轨;

8.1.3下班前清洁、清扫设备机身、工作台面、工作场地等。

8.2每周:

8.2.1为横向导轨、纵向导轨、横向齿条及纵向齿条加注适量机油。

8.3每月:

8.3.1检查火焰切割机所有电器连接是否正常,可靠,各气路是否有漏气现象。

8.3.2每月至少清理一次箱内的铁屑等各种杂质。

8.4每半年:

8.4.1清理电柜内部由风扇带来的灰尘和污渍,用压缩空气小心的吹走;

8.4.2为达到最优冷却效果,每半年取下过滤网,将上面的杂质、污渍轻轻弹落或用压缩空气吹走。

8.4.3检查各电源状态是否良好;接地保护线是否可靠;检查各电缆和配线无损伤且无烧痕。

T—0908--18

数控等离子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数控等离子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根据结构件厂现有使用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规定数控等离子切割下料通用应遵守的基本规则,适用于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下料的金属材料。切割下料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δ1.0~20mm,切割下料的材料有效宽度和长度(不同设备切割的宽度和长度不同:江苏威达SZQG-Ⅱ 4700×25000mm,昆山METAL MASTER 1750×4000 mm,美国ATC3500 1340×2000mm)。

2 引用标准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厂家说明及安全规程

3 下料前的准备

3.1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操作者必须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传动系统,掌握操作程

序。取得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能独力上岗操作。

3.2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安全规程,和有关橡胶软管、氧气瓶、各种工业切割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安全操作规则。

3.3 工作前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

3.4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3.5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6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7 开动设备前检查各部是否完好,按润滑要求做好润滑工作,检查各管道接口是否牢靠。

3.8 检查设备机架纵横移动,等离子切割机,割炬调整是否灵活、正常。

3.9 将编制好的程序用U盘或磁盘拷入机床的控制柜内分类储存。

3.10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下料。

3.11 中、厚板件有材质纤维方向要求的应严格按工序卡片要求执行。

3.12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13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

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14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样板,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

样板,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各油孔加油。

4 下料

4.1操作人员每天按照以下开机的顺序进行操作:

4.1.1 启动空压机、空气干燥机;应检查空气过滤减压阀的调节是否正确,表压显示能否满足切割要求。还应对空气过滤减压阀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输入空气干燥、无油污,气路通畅等。

4.1.2 启动机床控制柜;

4.1.3 启动等离子电源;要求工作电缆应尽量与工件紧密连接;

4.1.4 根据图纸选择程序,据图技术要求材料及厚度,设置工艺参数;

4.1.5 设置好所有参数后选择合适的电极、喷嘴等。

4.1.6 开机后应手动低速x,y方向开动机床,检查确认有无异常情况。

4.1.7 手动升降割炬,检查动作有无异常。

4.1.8 校正机器

4.2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的工作流程:

4.2.1 将需切割的板材放于工作台合适位置,板材不能碰着轨道。

4.2.2 调整好割枪在板材上的位置,启动程序进行切割;必要时作空车切割,检查编程是否准确。对新产品的工件程序输入后,应先试运行,并检查其运行情况,确认无误后再投入运行。

4.2.3 切割过程中随时观察所有气体的气压及流量,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切割,排除故障后再进行切割。若使用氧气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多注意氧气瓶压力和流量,待氧气瓶输出压力低于0.1MPa时及时更换新气。

4.2.4 切割过程中随时观察零件的切割质量,如切割质量明显下降,应停止切割,检查工艺参数、易损件等,如有问题应及时排除、更换。

4.2.5 切割工作时,严禁开机脱离现场。严禁站立在被切割板材和机架轨道上,不得乱动电气元件和传动元件。

4.2.6 经常保持传动齿条,导轨和传动钢带清洁,保证运行精度。

4.2.7 要特别注意对操纵控制台的清洁维护。

4.2.8 操作人员应注意,切割完一个工件后,应首检。

4.2.9 操作人员应按给定切割要素的规定选择切割速度,不允许单纯为了提高工效而增大设备负荷,处理好设备寿命与效率和环保之间的关系。

4.2.10 使用行车配合吊装板材时,应严格遵守行车作业和地面(挂钩)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紧密配合。4.3 更换易损件的注意事项

4.3.1更换电极、喷嘴:更换前必须将钥匙开关位上,先将割枪外部擦拭干净,再洗干净手,用专用工具将保护帽、涡流气帽、电极等拆下,换上新的干净的电极、喷嘴等;此时若割枪内部有污渍应先清理干净后再用专用工具装上新的电极、喷嘴等,安装一定要到位,否则容易发生冷却液渗漏和电极座烧穿的故障。

4.3.2 更换冷却液:将所有电源关闭,将旧冷却液全部排空,再加入新的冷却液。

5 质量检查

5.1 首件必须经检查符合工艺或图纸的要求,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下料,中间要进行抽验。

5.2下好的原材料应标记图号和规格,以防错乱。下料好的物料应标识图号与派工单一同移工。

6 工作结束

6.1 关闭电源。

6.2 清除机床上的铁屑,并将各部分擦拭干净。

6.3 整理零件,清除机床周围的杂物,把剩余零件摆齐。

7 安全及注意事项

7.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好规定的劳保用品。

7.2 在操作过程中,要精神集中,切割过程中,观察调高系统及除尘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有异常应立即停机处理,排除故障。

7.3 机器运行中,操作工应坚守岗位,随时注意机器运行状况,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处理,保证安全运行。严禁超性能使用切割机。

8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的维护保养

8.1每天:

8.1.1开机前检查循环冷却液、气路、气压是否正常;

8.1.2上、下切割工作台时不要脚踩拖链支架和导轨;

8.1.3下班前清洁、清扫设备机身、工作台面、工作场地等。

8.2每周:

8.2.1为横向导轨、纵向导轨、横向齿条及纵向齿条加注适量机油。

8.3每月:

8.3.1检查等离子切割机所有电器连接是否正常,可靠,冷却液容量是否减少;各气路、水路是否有漏气、漏水现象。

8.3.2每月至少清理一次水箱内的淤泥、铁屑等各种杂质。

8.4每半年:

8.4.1清理等离子电源内部由风扇带来的灰尘和污渍,用压缩空气小心的吹走;

8.4.2为达到最优冷却效果,每半年取下过滤网,将上面的杂质、污渍轻轻弹落或用压缩空气吹走。

8.4.3检查各电源状态是否良好;接地保护线是否可靠;检查各电缆和配线无损伤且无烧痕;

8.5每年:

8.5.1更换全部冷却液

T—0908—23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宜工集团结构厂打磨工艺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宜工集团结构厂下料打磨清渣,焊接件打磨工艺

2 术语

2.1打磨:通过使用手提工具操作除去工件表层材料从而使工件获得所需要的形状或表面粗

糙度

2.2 打磨修整:将焊缝局部不规则处打磨消除

2.3 全部打磨: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表面但不改变整个焊缝形状

2.4 磨平: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使其厚度同周围表面相同

3 打磨设备

3.1 角向磨光机,直磨机

3.2 砂轮磨片

钹型砂轮型号:125X6X22.2(MM)

百叶蝶

不锈钢碗刷

4操作规程

4.1操作前准备工作

4.1.1将机台及作业场所清理干净。

4.1.2准备好待加工工件,并放置于方便作业的位置,准备好加工完成品放置备用的托架。

4.1.3检查是否有螺丝松动、漏电,安全装置、关机按钮、事故急停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4.1.4检查待加工工件是否已经过品检员检验并批准放行的合格零部件。

4.1.5按照所要加工的零部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砂轮。

4.1.6戴好口罩及护目镜,穿好工作服。

4.1.7安装并紧固砂轮,。

4.1.8试机,并进行调整。确保砂轮无抖动现象;

4.1.9进行首件打磨,检查是否符合打磨要求,并经质检或主管确认无误,方可开始批量作业。

4.2操作规范

4.2.1工作前,应检查砂轮有无损坏,防护装置是否完好,通风除尘装置是否有效。

4.2.2安装砂轮时,必须核对砂轮允许的最高转速是否与主轴转速相适应。

4.2.3需打磨的产品应放置平稳,小件需加以固定,以免在打磨过程中产品位移而导致加工缺

陷。

4.2.4正确使用打磨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砂轮磨片。

4.2.5打磨时应紧握打磨工具,砂轮片与工作面保持15-30°,循序渐进(A→B),不得用力过

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4.2.6在打磨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现象时应及时通知电焊工补焊。

4.2.7打磨结束后需进行自检,打磨区域应无明显的磨纹和凹陷,周边无焊接飞溅物,符合产

品设计和工艺要求。产品应归类存放,堆放整齐有序。

5 打磨工艺规范

5.1打磨参数

5.2 焊前打磨

5.2.1打磨范围:全部焊缝两侧各25-50mm。

5.2.2 操作方法:打磨长大焊缝时用安装了不锈钢碗刷的角磨机或者直柄打磨机沿焊缝方向进

行打磨;对于需要激光跟踪自动焊的焊缝只能用直柄打磨机进行打磨;在相对焊接附件较大的工件表面焊接附件时使用百叶蝶对焊接表面进行打磨。

5.2.3技术要求:打磨出金属光泽、保证焊接区域没有氧化膜、打磨纹路与焊缝方向平行且均

匀、打磨深度不超过0.2mm。

5.3焊缝余高的打磨

5.3.1打磨范围:焊缝两侧各25-50mm的区域。

5.3.2 操作方法:角磨机工作时要与被打磨面平行,使焊缝余高被去除;当焊缝有凹陷时以不

伤母材为标准,严禁用百叶蝶端部斜铲被打磨面。

5.3.3技术要求:被打磨表面要求平滑;不伤母材,以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0.2mm为标准;

被打磨部分表面纹路要求一致,沿焊缝方向,严禁无规律打磨。

5.4去除表面划伤

5.4.1 打磨范围:取矩形框,覆盖划伤区域。

5.4.2 操作方法:使用打磨工具沿一定的方向打磨,不超过矩形框。

5.4.3 技术要求:被打磨表面要求平滑;不伤母材,以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0.2mm为标准;

被打磨部分表面纹路要求一致,大部件及车体沿车体纵向、小件沿焊缝方向;严禁无规律打磨。

5.5 去除焊接飞溅

5.5.1 打磨范围:全部焊缝两侧各40-50mm,超过此范围的飞溅参照表面划伤打磨方法进行打

磨。

5.5.2 操作方法:使用打磨工具沿焊缝方向打磨。

5.5.3技术要求:打磨出金属光泽、保证焊接区域没有飞溅物;打磨纹路与焊缝方向平行;打

磨深度不超过0.2mm;应以不锈钢碗刷、扁铲清理,不可采用角磨机打磨,以免伤及母材。

5.6焊缝接头的打磨

5.6.1 打磨范围:对焊缝接头及段焊起弧点收弧点使用直磨机进行打磨。

5.6.2 操作方法:使用安装了旋转锉的直磨机对焊缝接头及段焊起弧点收弧点进行打磨。

5.6.3 技术要求:焊缝接头的打磨要求外形与焊缝余高一致;段焊起弧点收弧点的打磨要求在

去除焊接缺陷的情况下表面没有尖锐的棱角;不伤母材,以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0.2mm 为标准。

5.7加工余高的打磨

5.7.1 打磨范围:加工余高两侧各40-50mm。

5.7.2 操作方法:沿被加工的立筋方向进行打磨,角磨机能够使用的空间内用角磨机进行打磨;

角磨机无法使用的空间使用直磨机进行打磨;方法与焊缝余高的打磨相同。

5.7.3 技术要求:被打磨表面要求平滑;不伤母材,以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0.2mm为标准;

被打磨部分表面纹路要求一致。

5.8火焰、等离子切割下料后产生的熔渣,应在该工序采用角磨机或离心机清理

5.9 型钢锯切下料,锯切后的毛刺如影响产品质量,应及时采用角磨机或锉刀清理

5.10 钢板剪切下料,剪切后的毛刺如影响产品质量,需在该工序及时采用锉刀或角磨机清理剪

切后的毛刺

5.11 制孔毛刺,钻屑,飞边,制孔毛刺可有倒角或抛丸轮肖理,飞边,圆片应采用扁铲或角磨

机清理

6打磨后的质量检验

6.1打磨后整体尺寸是否符合产品尺寸要求。

6.2打磨后部件表面需光滑,无凹凸孔或者焊接不良处;

6.3 部件表面无明显打磨不均匀现象;

7安全注意事项

7.1工作时必须戴好防护口罩(或防护面罩)及眼镜。

7.2工作前,应检查砂轮有无损坏,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通风除尘装置是否有效。

7.3安装时,应注意螺母的压紧程度,应压紧到砂轮运动时不产生滑动为易,有多个压紧螺丝钉

时,应按对角顺序逐步均匀旋紧。

7.4砂轮装好后,必须将防护罩重新装好,再进行试转。直的砂轮,应空转5分钟。砂轮转动时,

不允许有明显震动。

7.5打磨时,应先启动吸尘装置,握牢工件,用力不得过猛,不准用杠杆推压元件,严禁站在砂

轮正面操作,以防砂轮破裂伤人。

7.6不是专门用于端面磨削的砂轮,禁止用端面进行打磨。

7.7使用手持电动砂轮机打磨时,必须有牢固的防护罩和加设保护接零线,或配用漏电保护器,

并遵守以下电动手砂轮安全操作规程。

7.8两人以上同时施工,不准同时在同一方向相对作业,防止发生意外。

7.9工件之凹凸处应轻轻打磨,不得用力过猛,不得磨工件之棱角,以防砂轮片破碎伤人。

7.10工作完毕后,应切断电源,确认砂轮停转后,方可离开岗位。

T—0908--24

校平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超高强度钢板冲压件热成形工艺

超高强度钢板冲压件热 成形工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生产侵侵。 超高强度钢板冲压件热成形工艺 热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专门用于生产汽车高强度钢板冲压件的先进制造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讨论了材料,工艺参数.模具等热成形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完成了汽车典型件热成形工艺试验试制。获得了合格的成形件。检测结果表明。成形件的微观组织为理想的条状马氏体,其抗拉强度.硬度等性能指标满足生产要求。 1前言 在降低油耗、减少排放的诸多措施中.减轻车重的效果最为明显.车重减轻10%.可节省燃油 3%一7%,因此塑料.铝合金.高强度钢板等替代材料在车辆制造中开始使用。其中,高强度钢板可以通过减小板厚或者截面尺寸等方式减轻零件质量.在实现车辆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方面比其他材料有明显优势,可以同时满足实现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其在汽车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热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专门用于成形高强度钢板冲压件的新技术,该项技术以板料在红热状态下冲压成形并同时在模具内被冷却淬火为特征.可以成形强度高达1500MPa的冲压件,广泛用于车门防撞梁.前后保险杠等保安件以及A柱,B柱.C柱.中通道等车体结构件的生产。由于具有减轻质量和提高安全性的双重优势,目前.这一技术在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并开发出商品化的高强钢热冲压件生产线.高强钢热冲压件在车辆生产中应用也很 .一吉林大学材料学院谷诤巍姜超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单忠德徐虹 广泛。国内汽车业对该项技术也十分认同,并有少数几个单位从国外 耗巨资引入了相关技术与生产线, 为一汽-大众等汽车制造公司的部分车型配套热冲压件,关于该项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开始。本文阐述了热冲压成形工艺原理,对典型冲压件的热冲压 成形工艺进行试验研究。 2热冲压成形工艺原理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最新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1.材料要求 1.1在材料领用时,核对工艺文件与所领材料的牌号、规格和材质证 明书是否一致。 2.划线 2.1在划线下料前应对钢材表面进行净化处理。 2.2下料前,下料人员应根据材料面积、牌号及图样尺寸进行排版、 放样。碳钢、低合金钢用石笔、弹粉线法,不锈钢用铅笔、弹粉线法。 2.3划线时筒体的卷制方向应与钢板轧制方向一致。考虑焊缝正确布置,尽量使相关部件避开纵环缝所规定的尺寸,对长度要求较严的部件,如换热器、塔器等,其筒体拼缝处应预留焊接接头收缩余量。 2.4筒节长度不小于300mm,筒节展开长应不小于1000mm。筒体拼接 不准出现十字焊缝,相邻筒节纵逢距离为3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 2.5凡在工艺文件上规定有试板的,筒体或封头在下料划线时,应按要求同时划出试板材料,并按规定作出标记。产品焊接试板的宽度方向应是钢板的轧制方向。 2.6划线时应从板材或管材无原始标志的一端开始,以保证剩余材料 上有原始标识。 3.材料标志移植 3.1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应有可追溯的标志。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标

志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时,按《材料标识可溯性》进行标志移植,并在材料分割前完成标志的移植。 3.2 有耐腐蚀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不得在耐腐蚀面采用硬印 标记。 3.3低温容器受压元件不得采用硬印标记。 3.4每件板料上都应写明产品编号、件号、下料尺寸等。 4.下料 4.1除一般零件外,压力容器受压件应尽量采用刨边机和自动切割机 进行下料。 4.2碳钢、低合金钢一般采用氧-乙炔切割下料;不锈钢应采用等离 子弧切割。 4.3除切割时预留切割耗量外,切割后需机加工的零件,应预留加工 余量,一般参照以下数量:500mm之内每边加大3mm;510-1000mm 每边加大4mm;1000-2000mm每边加大6mm。 5.坡口加工 5.1凡需制备焊接坡口的,应严格按图样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坡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 b.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 m≥540MPa的低合金钢材及Cr-Mo低合金 钢材经热切割的坡口表面,加工完成后应按JB/T4730.4进行磁粉检测,I级合格; c. 施焊前,应清除坡口及两侧材表面至少20mm范围内(以离坡口

钢制压力容器下料通用实用工艺守则

1 适用围 1.1 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受压元件下料的通用技术要求。本工艺守则规定了下料工序的操作要点、质量要求和控制的主要容。 1.2 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零部件的下料工序。 2 引用标准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第1、2号修改单) GB151-99《管壳式换热器》(第1号修改单) 公司《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3 材料 3.1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2012《管壳式换热器》及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3.2 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材料必须具有材料生产单位按照相应标准规定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原件)。质量证明书的容必须齐全、完整,并应有材料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盖章确认。如质量证明书为材料生产单位出具的复印件,应由材料销售单位在质量证明书的复印件中加盖销售单位质量检验章和经办人章。 3.3 购进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材,应有明显清晰的标志,且和质量证明书一致,图样及相关标准要求复验及对质量证明书中的某项性能有怀疑时均需复验,没有完成的材料检验,未经材料责任师签署验收

入库单的材料不得进入下料现场。 3.4 投入下料现场的材料未种植本单位材料代号标识及检查员见证标识,不允许进行划线下料。 3.5 主要受压元件用材必须进行标记的种植,且应经材料检查员确认。在使用中始终保留有标识,当制造中需要使用时,应进行标记的移植,并有材料检验员的确认标记。主要受压元件包括:压力容器中筒体,封头(端盖),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膨涨节、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mm以上的设备主螺栓及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 3.6 标记位置 标记位置 图1 筒节钢板拼接标记位置

通用油漆涂装工艺规程

通用涂装工艺规程

一、油漆涂层设计 关于塔机涂料选择和涂层厚度,可遵循的标准有: 国际标准:ISO12944-1998 《色漆和清漆-防护漆体系对钢结构的腐蚀防护》国内标准:JB/T 5000.12-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涂漆》 国外客户会采用ISO标准来考量塔机的防护涂层 1、涂料选择 环氧类底漆和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是目前我公司使用的主要涂料,该类漆的特点如下: 类别涂料名称主要组成性能特点 底漆H-06环氧防锈涂料环氧树脂及固化剂为主要 成膜物质,以无毒磷酸盐为 主要防锈颜料 防锈性好, 附着力强 面漆B-04 聚氨酯改性丙烯 酸面漆 以羟基丙烯酸树脂和脂肪 族异氰酸酯为主要成膜物 质,采用耐候性好的着色颜 料 附着力强,硬度高, 装饰性好,保色性优 异。 2、涂层设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JB/T5000.12-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涂装》,对于安装在内陆地区的一般产品,在一般环境下使用时,采用 A 类涂装类别,该涂装类别规定底漆厚度:35-60 微米,涂层总厚度:80-120 微米;对于安装在含盐雾的沿海港口,有一定腐蚀性的工业大气等地区作业的塔吊产品,采用 B 类涂装类别,该涂装类别规定底漆厚度:50-100 微米,涂层总厚度:150-220 微米。 国际通行的ISO12944 标准对处于不同腐蚀环境下要达到不同的防腐寿命的涂层总厚度进行了规定如下:

腐蚀环境干膜厚度um 使用寿命 C2低:(大气污染较低,大部分是内陆乡村地带)80 低(2~5年)150 中(5~15 年)200 高(≥15年) C3中:(城市和工业大气,中等的二氧化硫污染,低盐度沿海区域)120 低(2~5年)160 中(5~15 年)200 高(≥15年) C4高:(高盐度工业区域和沿海区域)160 低(2~5年) 200 中(5~15 年) 240 高(含锌)(≥15年)280 高(不含锌)(≥15年) C5-Ⅰ很高(工业):高盐度和恶劣大气 的工业区域 200 低(2~5年) C5-M 很高(海洋):高盐度的沿海和近岸地带280 中(5~15 年)320 高(≥15年) 建筑塔机虽然工作环境具有多样性,但绝大多数多工作在城市和工业大气环 境(包括沿海和内陆区),所面临的腐蚀环境多在C3级以上。可以按 ISO12944-2中C3至C4腐蚀环境来设计防腐涂层; 涂层系统的耐久年限(即从涂装后至腐蚀程度不超过Re3级的时间):如果要 求为2-5年(在ISO12944 标准中属于短期)从上表看出,涂层总干膜厚度应 在120-160微米以上。 推荐塔机涂层系统: A、标准型,用于国内外C3 级腐蚀环境下的短期防护或C2 级及以 下腐蚀环境的中期防护,干膜厚度120微米及以上。 工序使用涂料涂装方式及道数漆膜厚度(μm) 表面处理喷砂或抛丸清洁达Sa2.5 级,去除焊渣,磨平焊缝及尖锐边缘,用溶剂清除表面油污,用清洁压缩空气或干净刷子去除灰尘,保持表面清洁干燥。 底漆H-06 环氧防锈底漆无空气喷涂1道≥40 面漆B-04 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无空气喷涂2道≥80 合计:/ / ≥120 B、加强型,用于国内外C4级腐蚀环境下的短期防护或C3级及以 下腐蚀环境的中长期防护,干膜厚度160 微米及以上。 工序使用涂料涂装方式及道数漆膜厚度(μm) 表面处理喷砂或抛丸清洁达Sa2.5 级,去除焊渣,磨平焊缝及尖锐边缘,用溶剂清除表面油污,用清洁压缩空气或干净刷子去除灰尘,保持表面清洁干燥。 底漆H-06 环氧防锈底漆无空气喷涂2道80 面漆B-04 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无空气喷涂2道80 合计:/ / ≥160

冲压成形工艺 (2)

冲压成型资料 1 冲压成型工艺定义: 冲压工艺是通过模具对毛坯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工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工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加工金属板料、棒料,也可以加工多种非金属材料。由于加工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故又称为冷冲压。 2冲压工艺的特点: 2.1 用冷冲压加工方法可以得到形状复杂、用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加工的工件,如薄壳零件等。冷冲压件的尺寸精度是由模具保证的,因此,尺寸稳定,互换性好。 2.2 材料利用率高,工件重量轻、刚性好、强度高、冲压过程耗能少。因此,工件的成本较低。 2.3 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率高。 2.4 冲压加工中所用的模具结构一般比较复杂,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3 冲压材料的基本要求: 冲压所用的材料,不仅要满足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还应当满足冲压工艺的要求和冲压后的加工要求 (如切削加工、电镀、焊接等)。冲压工艺对材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3.1 对冲压成形性能的要求: 对于成形工序,为了有利于冲压变形和制件质量的提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均匀伸长率δb高)、屈强比(σs/σb)小、板厚方向性系数大、板平面方向性系数小、材料的屈服强度与弹性模量的比值 (σs /E)小。 对于分离工序,并不需要材料有很好的塑性,但应具有一定的塑性。塑性越好的材料,越不易分离。 3.2 对材料厚度公差的要求: 材料的厚度公差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因为一定的模具间隙适用于一定厚度的材料,材料厚度公差太大,不仅直接影响制件的质量,还可能导致模具和冲床的损坏。 3.3 对表面质量的要求 材料的表面应光洁平整,无分层和机械性质的损伤,无锈斑、氧化皮及其它附着物。表面质量好的材料,冲压时不易破裂,不易擦伤模具,工件表面质量也好。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精品资料 T80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LJL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 (1) 4 涂层的种类 (2) 5 检验规则 (2) 6 涂层外观质量要求 (3) 7 除外观外的品质要求 (4) 8 试验方法 (5)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

前言 本标准根据YAMAHA技术规程《涂装》及相关国家标准的有关技术内容编制而成,主要技术内容与其等效。 本标准只规定了摩托车涂装件的主要特性及试验方法,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其他要求按有关行业标准执行。 与YAMAHA技术规程《涂装》相比,差异如下: 1. 加速耐候性试验时间要求稍低,为400小时。 2. 盐雾试验和湿润试验的试验时间要求稍低,为48小时。 3. 因试验手段的因素,本标准只引用了YAMAHA技术规程《涂装》中铅笔硬度、附着力、厚度、镜面光泽度、冲击强度、耐汽油性、耐机油性、盐雾试验、湿润试验、加速耐候性、耐制动液性等项目,其余项目未引用。 本标准由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郎春波段贵清. 本标准从2004年3月20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批准人: 黄昆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对以防腐蚀或装饰为目的,而实施涂装的零部件的涂层的定义,涂层的种类,检验规则、,涂层外观质量要求,除外观外的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所有摩托车车型。 本标准不适用于耐热涂料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GK-8-501 YAMAHA技术规程《涂装》 GB/T 1720-8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力测定法 GB/T 1865-93 漆膜老化(人工加速) GB/T 1734-93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GB/T 1734-93 漆膜铅笔硬度 GB/T 1743-93 漆膜光泽度测定法 GB/T 1743-93 漆膜耐候性 GB/T 1764-93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 1771-93 漆膜耐盐雾测定法 GB/T 1764-93 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条件 3 定义 本标准中使用的主要用语的定义如下: 1)涂层涂上的涂料,由于溶剂的挥发、蒸发及涂层形成要素的氧化、聚合、缩合反应而形成的固体被膜。 2)外装从周围及使用状态下,能够直接看到的零件。 3)内装从周围及使用状态下,不能够直接看到的零件。 4)露底漏涂或未能完全覆盖前道涂层而显材料色泽的现象。 5)起泡涂层表面呈现鼓包的现象。 6)脱落涂层从涂面呈现片状脱离现象。 7)锈痕涂层中产生锈点或接缝处呈现锈斑的现象。 8)裂纹涂层表面呈现不规则,深浅不同的断裂纹的现象。 9)麻点涂层表面因水、油等异物影响致使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抽缩形式的泡疤而呈凹坑的现象。 10)流痕喷涂在垂直面上的涂料向下流动,使漆面产生条痕的现象,严重时称为流挂。 11)颗粒涂层附着颗粒状物质的现象。 12)起皱涂层表面呈现凹凸不平且无规则折皱的现象。 13)桔皮涂层表面呈现桔皮状纹路的现象。

油漆处理通用工艺守则模板

油漆处理通用工艺 守则模板

油漆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1. 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油漆处理的各种涂漆要求及所需涂漆材料和操作工艺。 本守则适用于本企业通用工业减速机之表面油漆处理、对于顾客有特殊 要求的油漆处理按顾客的要求进行。 2. 油漆材料 2.1 底漆: 酚醛类底漆、环氧类底漆、氯化橡胶类底漆。 2.2 中层漆: 防护底漆、连接底漆。 2.3 面漆: 醇酸类面漆、聚氨酯类面漆、氯化橡胶类面漆。 3. 设备及工具 3.1 手提砂轮机、锉刀、钢丝刷、铜丝刷、刷帚、 1-2#铁砂皮、 200#水砂纸。 3.2 手推车、工作台、挂具。 3.3 喷枪、空压机、吸风装置。 3.4 烘房 4. 工艺流程 被涂工件验收合格—前处理—喷涂底漆—干燥—刮腻子—干燥—喷涂中层漆—干燥—喷涂面漆—固化—检验合格后转半成品库( 或下道工序) 。 5. 前处理 5.1 被涂工件在前处理前, 必须彻底清除毛刺、包砂、飞边、焊渣、飞溅物等表面缺陷。 5.2 根据要求经过喷丸或喷砂处理的工件, 要再进行清理工序、表面应洁净、 干燥、无杂质、油污、尘埃。八小时内涂上配套底漆。 5.3 不经过5.2、 5.3 条款的工件, 前处理也必须采取措施实施, 如果用”三合 一”金属表面处理液, 去油、除锈、磷化。前处理后的工件应无油污、无锈迹,

磷化层均匀。工件所有部位无死角, 干燥后方可油漆。 6. 刮腻子 凡无技术、工艺、出口产品及顾客不允许刮腻子的要求, 油漆工件基本上都必须经过刮腻子这道工序。 6.1 粗刮腻子。填平金属表面凹陷处, 待干燥( 如烘干: 80°C, 4 小时) 。 6.2 细刮腻子。砂平打磨后, 二次嵌腻子。待干燥( 如烘干: 80°C, 2 小时) 6.3 水磨: 用200#水砂纸砂磨( 未刮腻子处切勿水磨) , 待干燥。 6.4 补嵌腻子: 填平补齐, 待干燥。 6.5 细砂: 用400#水砂纸最后将工件仔细地砂磨光滑。 7. 干燥 7.1 烘干: 按本工艺守则及其它有关工艺守则规定的要求执行。 7.2 自然干燥: 根据天气、温度、环境、场地等情况, 进行自干控制。 8. 油漆 8.1 各类产品油漆的选用。 8.1.1 工矿产品及出口产品。 8.1.1.1 底漆: 环氧富锌底漆二度, 漆膜厚度30μ×2( 干膜) 。 8.1.1.2 中层漆: 环氧云铁中层漆二度, 漆膜厚度40μ×2( 干膜) 。 8.1.1.3 面漆: 聚氨酯面漆二度, 漆膜厚度40μ×2( 干膜) 。 8.2 颜色规定 8.2.1 若顾客无特别说明, 电阻箱用银灰色, 电缆卷筒、中心集电器、供电坑等用桔红色。 8.2.2 顾客对油漆颜色有特殊要求时: 8.2.2.1 顾客提供色卡或样板。

下料成型通用工艺规范汇总

T—0908--01 剪板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剪板机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1、总则 本标准根据结构件厂现有的剪床,规定了剪板机下料应遵守的工艺规范,适用于在剪板机上下料的金属材料。剪切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5~13mm(不同设备剪切的板厚不同),料宽最大为2500mm。 2 引用标准 GB/T 16743-1997 冲裁间隙 JB/T 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下料 3 下料前的准备 3.1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3.2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4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裁下料。 3.5 厚板件有材质纤维方向要求的应严格按工序卡片要求执行。 3.6 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一定靠实挡板。 3.7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8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9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样板,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样板,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剪板机各油孔加油。 3.10 下料好的物料应标识图号与派工单一同移工。 4 剪板下料 4.1 剪床刀片必须锋利及紧固牢靠,并按板料厚度调整刀片间隙。 4.2 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符合JB/T 9168.1标准要求,见表1。 表1: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单位:mm) 4.3 先用钢笔尺量出刀口与挡料板两断之间的距离,反复测量数次,然后先试剪一块小料核对尺寸正确与否,如尺寸公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进行入料剪切,如不符合公差要求,应重新调整定位距离,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然后进行纵挡板调正,使纵与横板或刀口成90°并紧牢。 4.4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5 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头切掉,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6 切口端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去除毛刺。 4.7 剪床上的剪切

非标设备涂装技术规范

非标设备涂装技术规范

非标生产制造设备涂装技术规范 1、目的 为规范重庆长安非标设备的涂装工艺要求及表面质量要求,特制订此技术要求。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由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等金属材料或焊接而成的零、部件。 本规范适用喷漆和烤漆工艺。 3、涂装处理工艺流程与要求 3.1涂装处理工艺流程 原材料、零、部件--喷砂(抛丸)→局部原子灰修补→手工打磨、净化→底漆→干燥→手工砂磨、净化→面漆→干燥→检验(记录平均漆膜厚度)→合格转至下序 3.2涂装处理前的工艺要求 3.2.1型、板材厚度δ≥5mm,需进行抛丸或喷砂处理,表面除锈清洁度应达到 GB/T8923.1-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标准规定的Sa2.5级。Sa:喷射或抛丸除锈。 3.2.2 型、板材厚度<5mm,须用手动工具和动力工具打磨除锈,并用高压气枪将表面灰尘清除干净,必要时用抹布擦拭干净。除锈清洁度等级达到St3,St:手动工具和动力工具除锈。 3.2.3表面喷砂、抛丸处理后8小时内必须进入涂装车间喷涂底漆(底漆必须与后期所喷面漆配套)。

3.2.4需涂装表面每次底漆、面漆喷漆前,须将表面突出、凹陷(深度≥2mm且直径(或长、宽)≥3mm)修补平整,修补处用细砂纸打磨,并用高压气枪将表面灰尘清除干净,必要时用抹布擦拭干净。 3.2.5局部需要手动工具和动力工具打磨除锈,应首先除去较厚的锈蚀层并清除油脂及污垢,再清除浮灰和碎片。除锈清洁度等级达到St3。 4、涂装喷漆对周围环境要求 4.1 涂装时空气相对湿度≤85%,工件表面温度≥露点3℃。 4.2 环氧类涂料应在环境温度≥5℃施工,低于该温度应停止施工环氧类涂料,应尽量避免钢材表面温度≥40℃时施工。 4.3 应当防止涂装工作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特别要避免在大风气候条件下喷涂。在室内喷涂时,风扇不得直吹喷涂区域;在室外喷涂时,当风速≥3.3m/s时(风力等级3级及以上),不宜喷涂作业。(风速等级见下表)。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筒体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总则 1.1 本守则依据GB150《压力容器》和GB151《热交换器》标准,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结合我公司具体情况,编制本通用工艺守则。 1.2 本守则若与设计图样、工艺文件有矛盾时,应首先满足设计图样、工艺文件上的要求和规定,同时必须符合有关国家、行业的规定、规程。 1.3 实际操作者必须熟悉图样、工艺文件及所使用的设备性能,同时应会熟练操作。 1.4 焊缝必须由持"特种设备焊接操作合格证"的焊工进行施焊。 2、材料 2.1 材料牌号、规格应与图样相符,(有材料代用时,应办理材料代用手续)。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具有质量证明书及材料标记,并有本公司入库号。 2.2 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 3、加工成型 3.1 领料 3.1.1 领料人员应根据材料定额单、图样、工艺流转卡,核对材料牌号与规格、材料标记等,并在工艺流转卡、材料领料卡上作好记录。 3.1.2 领料时,首先检查材料表面质量,在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下料操作。

3.2 下料、划线 3.2.1 按图样尺寸及工艺过程卡的规定进行排料、划线,排料时应注意钢材轧制方向和节约用料。 3.2.2 筒体直径展开长度尺寸应顺着钢板轧制方向。 3.2.3 筒节长度应不小于300MM。 3.2.4 每节筒体按图名义尺寸(中径)展开,展开长度:L=Π(DI+Δ1),与封头联接的筒体其展开尺寸,根据封头外圆周长下料,展开后四周每边放焊缝收缩量1MM,如需刨边或磨的筒节,每边应适当放余量。 3.2.5 划线时应首先核对钢板两直角边的垂直度。 3.2.6 下料划线的公差要求 3.2.6.1 筒节高度H 的划线公差为±1MM; 3.2.6.2 两对角线之差不大于3MM; 3.2.6.3 筒节周长允差为±2MM(对换热器壳体周长取正公差); 3.2.6.4 垂直度允差≤1.5MM。 3.2.7 周长需拼接时,应首先将拼接接头焊好后再进行加工,拼接上的板不得小于300MM。 3.2.8 在划好线的材料上进行标记移植,其标记应打在筒节钢板右端下角距边各5MM处,不锈钢用记号笔写标记,并经材料检验员确认尺寸和标记正确。 3.2.9 试板应在同一钢板上划出,其尺寸一般为长≥350MM,宽≥125MM 在试板上同样进行标记移植。 3.3 开料

涂装通用工艺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涂装施工过程中涂装施工原则、涂装前处理施工操作规程、调漆通用技术要求、喷涂、刷涂、刮灰与打磨操作规程、整车与典型零部件涂装工艺流程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酸洗磷化、电泳、抛(喷)丸、粉末喷涂、高压无气喷涂、静电喷涂等成套设备和流水线的设备操作规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 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 GB 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 769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T 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294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 1444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3 涂装施工原则 3.1 涂装施工人员应经基础知识和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操作。 3.2 涂装作业应满足GB 6514、GB 7692和 GB/T 12801要求;施工环境、原材料、工具设备及操作工的劳动保护没达到要求不得施工。 3.3 前处理及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涂装施工,底漆不合格的零件不得打密封胶或刮灰处理。 3.4 零部件在涂装施工过程中不得交叉污染,离地高度应大于500mm。 4 涂装前处理施工操作规程 4.1 薄板件涂装前处理 4.1.1所有薄板件

后续要求加工且未预处理的零件表面经除油、打磨、除锈、去氧化皮处理后喷涂预处理车间可焊型防锈底漆,漆膜厚度为20~25μm。 4.1.2 对于油污或锈蚀较为严重的零件,应在零件进入抛(喷)丸前进行人工除油或打磨处理,除油剂首选水溶性清洗剂,也可选用200#溶剂汽油;除锈用80目砂纸或0#砂布。 4.1.3漆烘干后,应用120~180目砂纸仔细打磨一遍,缝隙处应挤涂焊缝密封胶保护(碰焊件可预先打好碰焊胶);有缺陷的地方,可填补原子灰刮平。 4.2 中厚板结构件涂装前处理 4.2.1中厚板结构件涂装前处理可采用板材预处理或结构件总成后抛丸处理的方式,达到GB/T 8923中Sa2.5级标准;此时,零件表面均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表面应显示均匀的金属色泽。 4.2.2 板材预处理后应立即喷涂H06-88车间底漆(线型环氧快干底漆),漆膜厚度10~15μm;零件焊接成型后,应对焊逢烧损部位进行喷丸处理。 4.2.3 结构件总成抛(喷)丸处理的零件,应将零件内外积存的钢丸或砂粒彻底清理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和200#溶剂汽油清除零件表面的灰尘和油污。 4.2.4 对于不许抛丸和油漆的公差配合面、螺纹等,进抛(喷)丸室前应用橡胶堵头、夹板、保护套等工具严密保护。 4.3 机加工件涂装前处理 4.3.1 为增加底漆与机加工面的附着力,机加工件涂装前推荐采用磷化处理或喷砂处理。 4.3.2 对于只能采用人工处理的机加工件,以及局部加工或电镀后局部需做油漆的零件,应除油后用80目砂纸打磨处理,达到GB/T 8923中St3级标准,并迅速喷涂35~45μm厚的EP底漆(多功能合金底漆)。 4.4 粉末喷涂及耐热耐油漆前处理 4.4.1 液压系统、气路系统钢管、贮气筒及支架、挡泥板、工具箱、液压油箱、弹簧类、支架类、各类阀体外表面及罩壳等小型结构件推荐采用喷塑处理。 4.4.2 所有需喷塑或涂耐热耐油漆的零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除油、除锈及磷化处理,并彻底干燥;磷化膜重为2g/m2~5g/m2,应符合GB/T 6807要求。 5 调漆通用技术要求

通用工艺守则

1.操作者应仔细看清图纸与工艺文件中的各项说明,保持图纸与工艺文件的整洁和完整,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零部件的加工,不得随意自行更改。 2.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查看所借的夹、量、刃辅具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若有疑问,应立即与组长或车间施工员联系。 3.操作者应将夹、量、刃辅具分别整齐地放置在工具箱上或其他适当的地方,但不准直接放在机床上,并应妥善保管好,不得任意拆卸,改变原来形状或尺寸。 4.在加工前,操作者首先应检查毛坯,或上道工序加工和本工序有关的尺寸,以确定余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程的定位基面安装零件;在装夹工件前应将工件和夹具清理干净。在定位基面处不得有铁屑、毛刺、污物及磕碰现象。 6.加工面已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加工后应达到工艺文件通用技术标准、部标或厂标有关规定的要求。 7.按工艺规程进行压紧,应注意压紧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用以增强刚性的各种辅助支承压紧后要注意防止变形和磕碰。 8.工件的首件检验,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不得压紧在夹具上或机床工作台面上或其他压紧情况下检验,换刀后的首件应交检。 9. 对连续加工的工序或工步,为避免最后成批报废,操作者应分工序进行自检,并请检查员巡检。 10. 倒角与倒棱,沉割槽,都应按工艺规程加工,保证加工完成

后达到工艺或图纸要求。 11. 图纸中或工艺中未规定倒角倒棱的棱边处一律倒钝,一般情况应在加工有关方面时进行,如机械加工时无法倒钝,则最后由钳工倒钝。车内外螺纹时,口端都要倒成和螺距的大小及螺纹角度一样的成形角。零件倒毛刺应由操作者在本工序完成。 12.工件在各道工序加工后应由操作者保持清洁,到达无屑、无水、无脏物,并在适当的工位器具上存放整齐。经过研磨后的精密配合面必须洗净研磨剂。不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加工的工件,加工面应采取防绣措施。 13.用磁力台吸住加工的各种工件,在加工后应该进行退磁。 14.工作前应首先检查机床各部位是否正常,机床应空运转5~10分钟,使转速逐渐增高,以消除传动部分的间隙,并保持良好的润滑状况,对于磨床磨头应点动和快速行程4~5次,工作台以最大行程往返10~20次。 15.操作者不私拆机的任何部件,在保险装置和安全罩拆下的情况下,严禁开车工作。 16.机床开动时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工作是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17.用作精密加工的机床,严禁强力切削或进行粗加工,一般机床应按规定动作进行操作,杜绝野蛮操作。 18.严格遵守机床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工件加工范围,不允许超规格,超负荷使用机床。

数控折弯机通用工艺规范

数控折弯机通用工艺规 范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数控折弯机通用工艺规范 1、总则? 本通用工艺规范适用于结构件厂的折弯机上进行的低碳钢及有色金属的各种角度的折弯加工。 2、工作前的准备 准备好必要的操作工具和测量工具,模具、万能角度尺、卷尺、卡尺、深度卡尺。 认真阅读图纸,测量待加工零部件应符合图纸尺寸和技术要求,不符合图纸尺寸和技术要求的零部件不准进行折弯操作,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检查材料的长、宽、厚,料纹方向应符合成型加工特性,板材应清洁卫生。根据图纸工艺要求,更换相应的模具,进行较小尺寸零部件的折弯时多余的上刀排应卸下。 根据图纸工艺要求,确定合理的折弯顺序,进行折弯加工;对于数控折弯机,程序应先空运行一次然后进行折弯加工。重要零件应有试件加工验证程序,首件检验时,每进行一道折弯加工检验员应进行一次检验,修正偏差。 3、折弯作业? 板料弯曲时,应选择合适的弯曲半径,为减少弯曲力和弯曲变形,应采用较大的弯曲半径,一般最小弯曲半径按以下选择:应根据厂家机器的参数规程选择最小弯曲半径,发现不符,及时向工艺人员反映。 弯曲件的孔到弯曲边的最小距离弯曲处属于板材变形,在其周围的孔受其影响易变形,弯曲件的孔到弯曲边的最小距离应按照以下要求:当孔为圆孔和垂直于弯曲方向的长圆孔时, t<2mm时,L≥2t+r,t≥2mm时, L≥3t+r;当孔为方孔和平行于弯曲方向的长圆孔时, L≥4t+r; 弯曲件直边的最小高度:为了成形区成形,必须使工件直边高度H≥5t+r。对 于小于此高度,应采用压槽后弯曲,或增加直边高度,弯曲后再加工到需要的尺寸。

涂装处理工艺通用规范

桥梁构件产品表面处理工艺通用规范第1部分:涂装处理 Q/XZ GY024.1—2010 (连封面共页) 编制 审核 会签 标审 批准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XZ GY024.1-2010 代替Q/XZ GY024.-2009 桥梁构件产品表面处理工艺通用规范 第1部分:涂装处理 2010-12-14 发布 2010-12-16 实施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施

目次 前言 (Ⅰ)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技术要求 (1) 3.1 涂装体系 (1) 3.2 涂装前表面处理要求 (1) 3.3 涂装环境要求 (2) 3.4 压缩空气质量要求 (3) 3.5 涂料要求 (3) 3.6 涂层质量要求 (3) 4 工艺流程 (3) 4.1 支座涂装工艺流程 (3) 4.2 伸缩装置涂装工艺流程 (3) 4.3 桥梁预埋件涂装工艺流程 (4) 4.4 工装、杂件艺流程 (4) 5 设备及工艺参数 (4) 5.1 涂装设备 (4) 5.2 工艺参数 (4) 6 施工操作 (5) 6.1 涂装前表面处理 (5) 6.2 涂装前准备 (5) 6.3 油漆配制、使用和存放 (6) 6.4 涂装 (7) 6.5 表面修整打磨 (8) 6.6 涂装后续处理 (9) 6.7 涂装缺陷及处理措施 (9) 6.8主要涂装工艺流程施工操作 (9) 7 检验项目、方法及规则 (10) 7.1 涂装前处理表面粗糙度抛丸粗糙度 (10) 7.2 除锈和涂装前清洁度 (11) 7.3 涂装用压缩空气质量 (11) 7.4 涂层外观 (11) 7.5 涂层厚度 (11) 7.6 涂层附着力 (11) 7.7 抽样及判定规则 (11) 7.8 其他 (12) 8 涂装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2)

端盖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端盖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系部材料工程系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部:材料工程系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论文)题目: 起迄日期: 4月1日~ 5月9日 指导教师: 发任务书日期:年 4 月 1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目录 绪论 (1) 第1章任务来源及设计意义 (3) 1.1 设计任务来源 (3) 1.2 设计目的及意义 (3) 第2章冲压工件的工艺性分析 (4) 2.1 冲压及冲裁件的工艺性的感念 (4) 2.2 零件工艺性分析 (4) 第3章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6) 3.1 确定工艺方案的原则 (6) 3.2 工艺方案的确定 (6) 第4章模具结构形式及冲压设备的选择 (9) 4.1 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9) 4.2 冲压设备的选择 (10) 第5章主要工艺参数计算 (11) 5.1 排样设计与计算 (11) 5.2 计算工序压力 (13) 5.3 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14) 5.4 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并确定其制造公差 (16) 5.5 弹性元件的选取与设计 (19) 第6章选择与确定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尺寸 (22) 6.1 确定工作零件 (22) 6.2 定位零件的设计 (24) 6.3 导料板的设计 (25) 6.4 卸料部件的设计 (25) 6.5 模架及其他零部件设计 (25) 第7章模具的总体装配 (29) 第8章模具工件零件的加工工艺 (30) 8.1 冲裁模凸、凹模的技术要求及加工特点 (30)

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

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陕汽集团特种车事业部 年月日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装配通用工艺守则适用于特种车事业部各型汽车产品总装配的全过程,规定了特种车事业部各类汽车产品在装配中应当遵守的工艺规定和注意事项,适合于所有从事汽车装配的人员使用。 2 装配要求 2.1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积极遵照工艺纪律及质量管理各项规定要求,以严肃的工作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搞好产品装配生产作业。 2.2 在装配过程中,装配工应遵守“三按”、“三定”、“五字法”规定,其内容如下: “三按”的内容是: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进行生产。 “三定”的内容是:定人、定机、定工种。 “五字法”的内容是:借、看、提、办、检。 借:借阅资料、工艺;看:仔细阅读工艺; 提:对工艺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办:照工艺执行; 检:检查对工艺的执行情况。 2.3 装配工在装配之前,应首先熟悉本工位的工艺文件、图纸及技术要求;并在装配工作中,严格执行工艺及产品图纸等技术要求。 2.4 装配完毕后,装配工应自检所装配的内容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保证质量,最后应及时在质量跟单上签名。 2.5 装配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夹具、量具应符合工艺要求、且具备合格标准及完整性。

2.6 各零部件及分总成,在装配中应保持清洁干净,不应直接接触地面,装配场地应清洁整齐,做到文明生产。 2.7 对缺少标识,未经检验及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得装配使用,装配前应主动检查零部件的正确性和外观质量,发现不合格产品及零部件不应装配,应及时向质量人员报告。 2.8 装配工作中不得擅自更改装配挂单等工艺文件,防止错装、漏装;工作自检、互检与专检相结合以确保正确无误。 3 装配通用工艺守则[电器部分] 3.1 安全操作 3.1.1 线束、电器元件装配完毕后,均要进行自检。以防止出现因装配不合格导致的故障和事故。 3.1.2 起动整车前需确认周围人员处于安全位置。 3.1.3 需在整车上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断开整车电源总开关,以及其它精密控制单元的插接器(如电控发动机ECU,自动变速箱ECU等),焊接用搭铁线应尽量远离整车线束,并且搭铁要牢固、可靠。 3.1.4 应尽量避免对整车进行带电操作作业,若不能避免时应使用带绝缘保护的工具进行工作。 3.2 线束的敷设 3.2.1 电线束应敷设整齐、走向顺畅、各线束之间不能相互交叉、缠绕、扭转。线束应尽量不与尖锐金属、棱边、运动、发热部件接触;线束每隔20cm左右捆扎一塑料紧固带,每隔50cm左右要有固定点,特殊位置需增加固定点,见实例图(1);不允许出现线束杂乱、悬垂、干涉摩擦等现象。

(完整版)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本公司打磨工艺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下料打磨清渣,焊接件打磨工艺 2 术语 2.1打磨:通过使用手提工具操作除去工件表层材料从而使工件获得所 需要的形状或表面粗糙度 2.2 打磨修整:将焊缝局部不规则处打磨消除 2.3 全部打磨: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表面但不改变整个焊缝形状 2.4 磨平: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使其厚度同周围表面相同 3 打磨设备 3.1 角向磨光机,直磨机 3.2 砂轮磨片 钹型砂轮型号:125X6X22.2(MM) 百叶蝶 不锈钢碗刷 4操作规程 4.1操作前准备工作 4.1.1将机台及作业场所清理干净。 4.1.2准备好待加工工件,并放置于方便作业的位置,准备好加工完成品 放置备用的托架。 4.1.3检查是否有螺丝松动、漏电,安全装置、关机按钮、事故急停装置 是否正常工作。 4.1.4检查待加工工件是否已经过品检员检验并批准放行的合格零部件。 4.1.5按照所要加工的零部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砂轮。 4.1.6戴好口罩及护目镜,穿好工作服。 4.1.7安装并紧固砂轮,。 4.1.8试机,并进行调整。确保砂轮无抖动现象; 4.1.9进行首件打磨,检查是否符合打磨要求,并经质检或主管确认无误,

方可开始批量作业。 4.2操作规范 4.2.1工作前,应检查砂轮有无损坏,防护装置是否完好,通风除尘装置 是否有效。 4.2.2安装砂轮时,必须核对砂轮允许的最高转速是否与主轴转速相适应。 4.2.3需打磨的产品应放置平稳,小件需加以固定,以免在打磨过程中产 品位移而导致加工缺陷。 4.2.4正确使用打磨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砂轮磨片。 4.2.5打磨时应紧握打磨工具,砂轮片与工作面保持15-30°,循序渐进 (A→B),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4.2.6在打磨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现象时应及时通 知电焊工补焊。 4.2.7打磨结束后需进行自检,打磨区域应无明显的磨纹和凹陷,周边无 焊接飞溅物,符合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产品应归类存放,堆放整齐有 序。 5 打磨工艺规范 5.1打磨参数 打磨电压打磨电流打磨转速砂轮直径范围

阀门喷涂工艺规程

阀门涂漆工艺规程 1. 阀门涂漆通用规范 1.1碳素钢、合金钢阀门外表面应涂漆出厂,阀门内表面、密封水线位置和阀杆外露部分不涂漆;除非用户有要求,耐酸钢和不绣钢材质阀门承压表面可不涂漆。 2.1阀门涂漆颜色 阀门涂漆颜色 阀体材料 涂漆颜色 碳素钢 灰色 铬-钼合金钢 中蓝色 LCB、LCC系列低温碳钢 银灰色 薄膜执行机构及其支架 大红色金属漆 注:当用户订货合同中有要求时,应按照用户订货合同进行涂漆。 2. 阀门喷漆工艺流程简图 喷漆前预处理→刮腻子→喷底漆→喷面漆→涂层检验 2.1喷漆前预处理 1)所有阀门表面都应严格按油漆生产商所要求的底材表面进行处理,或客户制定的油漆涂装表面的要求。 2)进行表面处理前应去掉阀体表面的油污、焊渣、铁锈等。 3)表面处理必须在高于露点温度3度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下进行。 2.2 刮腻子 2.3 喷底漆 1 ) 涂装条件应符合油漆说明书的规定。 2 ) 严格按要求油漆说明书进行重量比或体积比来调配。 3)底材温度须高于露点3℃以上,当底材温度低于5℃时,漆膜不易固化,故不宜施工。 4)主剂和固化剂应分别搅拌混合均匀,在主剂加入固化剂之后应不停搅拌,此时应根据需要按配比加入稀释剂混合使用,稀释剂必须选用对应的型号规格,不匹配的稀释剂不能随便使用。充分混合均匀,静置,熟化后,加适量稀释剂,调至施工粘度。 5)根据所选用的油漆设备的不同,如:刷子、空气喷涂、手工喷涂,以及涂层厚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油漆次数,一般要涂2~3次。推荐膜厚:60-80um.

6)涂装间隔时间参照不同油漆的具体使用说明决定。 7)底漆涂刷后,应用砂布或砂纸将底漆修理光滑平整。 2.4 喷面漆 1)核实底漆的覆涂间隔时间是否满足,检查底层工件的表面干燥度,并清除漆膜上的所有污物。 2)主漆与稀释剂或固化剂的配比,以及熟化时间应按照油漆使用说明的要求来执行。3)油漆混合后可使用的时间,根据具体油漆的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 4)油漆搁置后,再次涂装时间应严格按照油漆的可再涂装时间和干燥时间执行,超过可使用的油漆禁止使用。 5)涂装工具使用完成后应用稀释剂清洗干净,易避免固化后不易清理。 2.5 涂层检验 1)对于阀门非加工面的的油漆厚度为, 底漆:铁红防锈底漆,漆膜厚度40~80μm; 面漆:普通双组份面漆,漆膜厚度25~40μm; 2)目测油漆涂层应连续平整、统一色泽、不起泡、无小孔、无刮痕或任何不规则。 3)阀门涂漆应耐久、美观,并保证阀门标志清晰、明显。 3 安全防护 施工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油漆工应带好眼镜、手套、口罩等,避免皮肤接触油漆或者吸入漆雾,施工现场严禁烟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