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台州学院张霞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援建非洲农场,后开通过改革逐渐形成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资或者中国独资的形式,引入了企业化经营,形成了独资、合资、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为非洲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等农用物资的出口。随着对非洲投资的增加,中国投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因而合理降低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风险,取得投资效益最大化,促进中非合作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历史及现状

1.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发展历史

1)投资方式的变迁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缩小了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由政府主导的农场模式开始转向由政

府提供政策和资金优惠,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后形成了两种

投资类型:一种是与非洲国家开办合资企业,如马里甘蔗农场,另一种

是独立的中资企业,如中国农垦集团江苏农垦公司在赞比亚援建的中赞

友谊农场、喜洋洋农场、阳光农场等。此外在非洲丰富资源的吸引下,

也有很多民间资本在非洲进行农业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需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故此

非洲丰厚的未开发农业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2000年以后,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开始由援助型投资向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类投资转变。中国政府适当放宽了对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限制,在简化手续、增加资金投入、减免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中国政府不断为非洲国家提供贴息优惠贷款,并设立了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发展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与非洲多数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不少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和《农业投资保护协定》。

2)非洲国家投资环境

a)市场规模。2000年以来,非洲大陆的GDP保持了每年5%左右的增

长速度。非洲经济的增长更多来源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微观经济制度的改革,这也使得非洲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从2005年开始,世界各国都大幅增加了对非洲的投资额,且投资非洲的回报率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非洲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中国国内市场价格,故农业生产的利润率于国内。

b)自然资源。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不仅包括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还包括土地资源和各种农业资源。非洲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和农业资源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为了吸引外来投资,部分非洲地区土地租金和售价极低,土地租赁期长,较适合农业企业的长期投资。

c)市场环境。①非洲国家政治风险较高,政府治理能力不够,司法体

系运行低效,国外投资者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②非洲落后的基础设

施导致生产成本以及物价水平较高。③非洲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失灵,往往要投资整条产业链才能获得相应的产出保障,资金需求量大。④非洲虽然拥有庞大的人口,但工人技术水平低下,组织管理能力差,人力成本高。

2.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现状

1)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洲投资的总体趋势和类别划分

a)总体趋势。据商务部投资项目信息库显示,迄今为止,共核准了

135家农业企业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其中包括以获得初级产品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农作物和蔬菜等种植企业等,没有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整体

数量较少,且以获取资源型为主。商务部投资项目信息库数据表明,中

国商务部核准的在非投资的中资农业企业数量和中资企业数量在

2005-2013年得到了快速增长,农业企业数量从2005年的6家增加到了

2013的36家,尤其是近几年增速更快,2014年前两个月已经有7家农

业企业得到核准。中国新核准的企业数量从2005年的984家增加到了

2013年的5523家,2014年前两个月已经有1077家企业。可知中国新核准的农业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很小,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相比

其他领域,仍然发展较为缓慢。

b)投资类别。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农业企业类型涵盖农、林、牧、副、

渔和综合类,其中综合类是指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综合性农场等。从表1

可以看出,在非洲的中国农业企业有50%以上从事种植业,种植谷物、

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和一些药用植物。这些企业同时还经营着农牧业

或者牧副业,有些企业的经营范围还包括农业机械的销售及相关服务。

表1 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类别

2)中国农业投资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地区分布

非洲有50多个国家,国家间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各有差异。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分布情况,按照经济类型将非洲主要国家分成4种类型:多样性经济、石油出口型经济、转型期经济和未转型期经济(表2)。

表2 非洲主要国家经济类型划分

多样性经济以南非、摩洛哥和突尼斯为代表,这些国家属于非洲最富有的国家之列,政治、经济比较稳定,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内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出口结构合理,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石油出口型经济以尼日利亚、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为代表,这些国家在非洲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经济结构单一,且处于对资源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竞争,这些国家政局不

够稳定。转型期经济以肯尼亚、塞内加尔和加纳为代表,这些国家的人

均收入低于前两种经济类型的国家,农业和资源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

很大比重,制造业增长速度也较快。未转型期经济国以埃塞俄比亚、马

里和刚果(金)为代表,这些国家长期遭受战争的困扰,经济基础薄弱,

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经济增长不稳定,国民收入除了来自农业和资源

出口,很多来自于国际援助。

表3 2013年中国农业投资企业在非洲各种经济体的分布及占比

由表3可知,农业投资企业在多样性经济国家中数量最少,所占比例最低,由此说明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不是市场寻求型,而是资源寻

求型。农业投资企业在转型期经济国家中数量最多,所占比重最大,因

为这些国家农业资源丰富,并且与处于未转型期经济国家相比,市场条

件较好,而后者也吸引了一些中国企业的投资,如果这些国家的政治和

市场环境能够不断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者。

二、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洲投资的风险

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围绕某一国际项目或企业的设定经营结果(收入、成本、利润、市场份额、经营连续性等)而可能出现的源自于东道国政治、政策抑或外汇制度的不稳定性等非市场不确定变化,这主要发生在利益争夺激烈的

石油出口型国家。政治风险往往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破坏性大等特点。

政治风险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的国有化与财产征用没收、战争或内乱带来的政治暴力风险和东道国的违约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传统的直接的国有化与财产征用没收主要是处于腐败动机而采用的贸易保护主义,或以各种借口通过罚款或者间接索贿形式扰乱中国企业经营。这种间接的索贿在很多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不少的利益损失。许多非洲国家还处于政治发展的转型期,各种利益纠纷时常发生,且存在根深蒂固的民族宗教等矛盾,矛盾激化时往往会危及政局。

2.经济风险

中国农业企业投资多处于转型期和未转型期的国家,这些企业难以迅速发展壮大主要有以下原因:非洲国家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其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农产品市场较小。非洲国家对主要农产品的销售进行管制,同时为本国的大农场提供国家补贴和优惠政策,而且西方国家在非洲各国也建立了不少大农场。非洲国家出于粮食安全考虑,禁止中国农业企业的产品(尤其是粮食产品)出口,而中国的很多谷物和蔬菜不符合非洲当地人的消费习惯,这些农产品市场和销售就成了制约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洲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风险

非洲虽然农业资源丰富,但旱灾、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在埃塞俄比亚,雨季和旱季分明,雨季过后是长达8个月的旱季,旱季时草木不生,由于当地缺乏必要的储水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4.社会风险

中国农业投资企业要在非洲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走本土化的战略。

但由于中非间语言、文化、习俗、宗教和消费习惯迥异,企业管理理念及模式不同,同时非洲国家疾病频发,给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运营带来了不少困难。

非洲国家员工由于宗教和文化传统等原因,对假期以及工作时间的弹性管理方面的要求容易引起中方管理者的不满,甚至出现了中方管理者不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劳动者的情况,引发了管理者劳动者之间的对立。中国农业投资企业与非洲当地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市场竞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非洲当地企业发展的空间,由于中非在市场竞争理念上不同,中国企业的进驻引起了非洲当地民众的抵触甚至怨恨情绪。

三、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建议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些简单的结论:①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是以资源寻求型为主,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集中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②中国的农业投资以种植业为主,还没有形成各个行业协调发展的局面。③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倾向于国际资本竞争力不大的国家,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④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投资处于开拓阶段,实在原来援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农业的对外投资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对非的农业投资也会涌现更多的企业。

1.信息收集和风险规避

中国对非洲投资企业投资战略的形成,投资地区和投资领域的选择以及投资风险的规避都需要企业对东道国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因而企业应充分

利用当下的资源,从一切可能的娶到收集投资相关信息。目前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有商务部遍布全球的外教商务机构、农业部农业投资示范中心和中国已经在境外投资的企业。企业要利用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这个平台,通过与示范中心交流合作到拟投资国进行实地考察,开展农业技术试验,为后期的投资做好技术准备。在投资之前需要:①对东道国相关政治体制、政治环境、法律体系以及涉及的利益团体可能做出的反应等进行充分的研究。②尽量熟悉东道国的社会、风俗及文化,了解当地民众对待中国投资者的态度。③做好精通国际投资管理人才的储备和培训。④对拟投资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事先评估并提前预备防范和保护措施。

即使做到了充足的准备,也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所以必要的风险规避机制必不可少。提前预防风险的措施主要有选择中国与东道国政府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企业与东道国政府谈判、签订相应的保护协议、合同,购买风险基金等。风险发生之后,企业要及时利用法律手段和非法律手段解决投资争端。法律手段主要包括诉讼和仲裁,非法律手段主要包括协商、调解和外交保护等。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各种争端解决方式的程序、时间、费用和优劣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搞笑、快捷且低成本的争端解决方式。

2.投资模式的选择

在中国农业企业着重投资的非洲国家,农业往往是其支柱产业,并且农业的传统文化与民众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所以中国企业须谨慎选择投资模式。投资模式选择的目标是投资项目要兼顾效益性和与当地文化和民众生活的融合性。具体内容涉及土地的获得方式,投资企业的性质和企业与当地民

众的互动等方面。主要的土地获得方式有购买、协议无偿划拨和租赁或股份制合作。其中,购买当地土地最为敏感,协议无偿划拨要经过艰苦谈判,比较而言,还是租赁或股份制合作比较适宜。投资企业通常实行双方合资合作的方式,这样考虑了中非双方农业的互补性——中国农业技术、农场管理经验与非洲国家的农业资源互补,从而达到合作双方共担风险、互利共赢的目标。

3.当地员工的管理

中非农业合作的阻碍不仅在于中非农业技术水平的差异,也在于双方农业文化的差异。而后者往往会导致中非员工间的经常性冲突。中国农业企业在当地发展必然需要雇佣当地工人,双方文化的不融合直接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留下了隐患。所以中国企业应加强双方员工之间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对中国员工进行当地历史文化和语言的教育,使其熟悉和理解当地工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并对中国员工进行行为规范,制订可执行的奖惩细则;另一方面也要对非洲当地的工人进行中国文化教育,使其不断了解和理解中国农耕文化,中国工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等。通过加强双方员工的沟通,对对方的行为建立正确的预期,并逐渐形成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氛围。

4.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非洲国家政局总体趋于稳定,非洲经济也展现了积极发展的态势。随着中国与非洲国家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中非国家间政治互信也在不断增强,中国投资非洲的政治风险在不断减弱。

中国农业投资企业在防范政治风险的同时,经济风险逐渐成为了阻碍中国农

业企业投资非洲的重要障碍,这些企业与东道国农业企业的竞争需要东道国国内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避免与东道国农业企业竞争,中国投资企业可以向东道国积极争取农产品出口的机会,既可以出口到非洲其他国家,也可以出口欧美市场或者中国,不过这中间需要艰苦的努力。

四、结语

总之,与国内投资经营相比,海外投资本身就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风险,同时还面临着跨国、跨文化整合与运作的难题。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投资企业要根据自身和东道国的特点,加强信息收集和风险规避,和东道国政府和当地民众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稳步推进中国在非洲农业投资的顺利开展和发展壮大。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但同时也面 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本文将简要分析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面临的风险,并提 出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迅速增长。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467.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1%。而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制造业为主,涉及能源、 交通、通信、农业、林业等多个领域。基础设施领域是中国对非洲的主要投资领域,占比 超过一半。 1. 政治风险:非洲大部分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政策环境复杂,由此带来的政策风 险使得投资者难以进行长期规划。 2. 经济风险: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基础薄弱,市场规模小,缺乏吸引中 国投资的差异化优势。 3. 人文风险:非洲国家的人口素质普遍较低,文化习俗、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差异对 中国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构成挑战。 4. 安全风险:非洲地区安全形势相对复杂,战乱、恐怖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会对 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不确定性。 5. 法律风险:非洲国家的法律体系相对落后,法治环境不够完善,民族政治斗争、 腐败等问题普遍存在,投资者难以在法律保护下获得合法权益。 6. 环境风险:非洲地区普遍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投资项目可持续性备受关注。 三、应对风险的对策 1.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中国企业在进行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前,应充分了解目标国家 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情况,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同时与当地政府 建立良好关系,及时获取政策信息。 2. 多元化投资方式。中国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跨国收购、并购、合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减少对单一项目的依赖,使得投资组合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化。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摘要: 非洲作为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陆之一,其农业潜力被广泛认可。中国对非洲农业 的投资与合作,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动力。本文将分析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 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 1. 直接投资 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农业直接投资不断 增加,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设施、种植业、养殖业等领域。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修建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的运输能力;中国企业还在非洲开展大规模的种植和 养殖业,提高非洲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2. 科技合作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中国向非洲提供农业技术和设备 支持,帮助非洲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园,培训非洲 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中国还和非洲国家合作推进农业信 息化,推广农业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前景 1. 市场需求 非洲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土地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农业市场。随着非洲经济的发 展和人口的增加,对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将更多地关注 市场导向,满足非洲人民日益增长的食品消费需求。 2. 产业结构调整 非洲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将促进非洲农业 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国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将提高非洲农产品的产量、质 量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地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非洲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管理不善和技术条件限制,资源利用率 较低。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将帮助非洲国家更好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推动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开发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中国政府和企业在非洲开展了大量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如政治风险、商业风险、社会风险等。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非洲大陆政局不稳定,各国政策制定和调整频繁,政治风险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的主要问题。政变、战争、动荡等政治事件的发生会导致企业投资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 对策: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非洲国家的政治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及时了解当地的政策和事件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与当地政府建立紧密关系,了解政策变化和风险情况,寻求政府支持和保障。 二、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对手风险、品牌风险等。非洲国家的市场环境和商业习惯与中国有较大差异,对中国企业来说,市场开拓和市场维护都面临一定的风险。对手风险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合作伙伴的信用和实力直接影响投资项目的成败。 对策: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习惯,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确保合作伙伴的信誉和实力,加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主要包括劳工纠纷、社会抗议、当地居民反对等。在非洲国家,由于社会经济状况较为复杂,社会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在当地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社会风险,如工人罢工、居民抗议等。 对策:重视社会责任,与当地社区建立良好关系,支持当地的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项目,提高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员工和居民的诉求,解决矛盾和纠纷,维护和谐的企业社会关系。 四、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非洲国家自然环境和资源开发程度不一,而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非洲国家也存在差异,因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容易发生。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台州学院张霞 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援建非洲农场,后开通过改革逐渐形成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资或者中国独资的形式,引入了企业化经营,形成了独资、合资、承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为非洲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等农用物资的出口。随着对非洲投资的增加,中国投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因而合理降低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风险,取得投资效益最大化,促进中非合作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直接投资的历史及现状 1.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发展历史 1)投资方式的变迁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缩小了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由政府主导的农场模式开始转向由政 府提供政策和资金优惠,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后形成了两种 投资类型:一种是与非洲国家开办合资企业,如马里甘蔗农场,另一种 是独立的中资企业,如中国农垦集团江苏农垦公司在赞比亚援建的中赞 友谊农场、喜洋洋农场、阳光农场等。此外在非洲丰富资源的吸引下, 也有很多民间资本在非洲进行农业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需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故此

非洲丰厚的未开发农业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2000年以后,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开始由援助型投资向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类投资转变。中国政府适当放宽了对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限制,在简化手续、增加资金投入、减免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中国政府不断为非洲国家提供贴息优惠贷款,并设立了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发展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为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与非洲多数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不少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和《农业投资保护协定》。 2)非洲国家投资环境 a)市场规模。2000年以来,非洲大陆的GDP保持了每年5%左右的增 长速度。非洲经济的增长更多来源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和微观经济制度的改革,这也使得非洲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从2005年开始,世界各国都大幅增加了对非洲的投资额,且投资非洲的回报率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非洲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中国国内市场价格,故农业生产的利润率于国内。 b)自然资源。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不仅包括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还包括土地资源和各种农业资源。非洲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和农业资源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为了吸引外来投资,部分非洲地区土地租金和售价极低,土地租赁期长,较适合农业企业的长期投资。 c)市场环境。①非洲国家政治风险较高,政府治理能力不够,司法体 系运行低效,国外投资者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②非洲落后的基础设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 议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非洲开展投资和合作。尽管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取 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风险: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定,存在较大的政治风险。一些国家政府的政策不 稳定,可能会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经济风险: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存在着较大的经济风险。一些国家的 宏观经济政策不够稳定,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等问题可能会对中国企业的经营造成困扰。 三、社会文化风险:非洲国家的社会文化与中国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可能会面临着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挑战。 四、法律风险:非洲国家的法律制度相对滞后,法律环境不够完善,不少国家存在着 法律执行不力、司法独立性不足等问题,这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和合作构成了一定的风险。 五、环境风险:非洲国家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一些地区存在自然灾害、疫情等风险 因素,这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企业在投资非洲时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降低风险,保障投资的安 全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政治风险防范:中国企业在与非洲国家进行合作时,应该加强政治风险的预 警和防范,及时了解当地政治动态,保持与政府部门的沟通,避免政治风险的影响。 二、做好风险评估:在开展投资前,中国企业应该对目标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 法律、环境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三、加强对当地法律环境的了解: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时,应该加强对当地法律环境 的了解,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进行合法合规的经营,避免出现法律风险。 四、科学管理和技术支持:中国企业可以在非洲开展投资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 念和技术支持,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五、加强安全防范: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时,应该重视员工的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安全,加强安全防范,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前景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投资的增加,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也日益增多。 非洲大陆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这使得非洲成为了中国投资的重要领域 之一。本文将对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现状 1. 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自2010年以来,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累计对非洲农业的直接投入已达数十亿美元。这些投资涵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技术 引进、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多个领域。中国还通过对非洲农业产业的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为非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2. 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灌溉、道路交通和港口 建设等基础设施。这些投资不仅为非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也为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非洲农产品的进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 了非洲与中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 3. 技术合作与人才培训成效显著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不仅仅是资金的注入,更重要的是技术合作和人才培训。中国农 业技术的引入和人才的培训,有力地促进了非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 技术合作,非洲农民学习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前景 1. 发展潜力巨大 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产品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非洲人口众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统计,非洲的农产品出口额已达数十亿美元,具有 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投资有望为非洲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2. 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将成为重点 随着非洲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将成为中国 对非洲农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厂和贸易中心,将非洲的农 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再销往国内市场或出口至其他国家。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 非洲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使其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近况分析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近况分析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对非洲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涉足领域也日趋多样化。 本文将对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近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国对非洲投资报告》的数据 显示,2019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金额达到了约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5%。这一数据显示了中国对非洲市场的持续看好和对非洲经济增长潜力的信心。 在投资领域上,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制造业 等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企业参与了许多非洲国家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大大改善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在资源开发领域,中国企业与非洲 国家合作开采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满足了中国市场对资源产品的需求。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在非洲建立工厂,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非洲国家的产业升级。 二、投资重点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重点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以前,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 开发领域,为了满足自身经济的发展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外投资战略的变化,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重点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三、投资带来的影响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为非洲国家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中国的投资促进了非洲国 家的经济发展,改善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非洲国家的产业升级,提高了非 洲国家的就业率,为非洲国家的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中国的投资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 更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了自身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中国的投资使得 非洲国家有更多的资金来源,帮助非洲国家更好地解决了融资难题,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 济转型和发展。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项目中,面 临着当地政治不稳定、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风险较大。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也受到 了西方国家的一些质疑和指责,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存在着一些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地方。中国的投资也面临着当地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等方面的监管和责任问题,需要加强合作和 解决。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呈现出了快速增长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中国的投资 不仅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中国对非洲的直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近况分析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近况分析 随着中国与非洲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在逐年增加。根据中国非洲 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19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为148.4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6.4%。从近几年来的投资情况看,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中国在非洲的大力投资,推动着非洲各国 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占了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例如中国建设的蒙内铁路运营通道、肯尼亚蒙内铁路等重点项目,将有效促进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和交流。 二、资源开发 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中国在金融资本及技术上拥有先进的经验,使得中非资 源开发合作成为一个重要的合作领域。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利用了非洲的资源优势,促进了 在矿业等领域的合作发展。例如中非合作的坦塔布拉电站、坦桑尼亚煤矿、刚果(布)铁 矿资源等重点项目,为非洲拓展出了新的资源开发领域。 三、制造业 非洲是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大的大陆,而中国制造业拥有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因此,中国投资非洲的制造业领域一直备受非洲国家欢迎。中国对非洲的制造业项目为非 洲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加快了非洲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例如中非合作的埃塞 俄比亚轻工业园、尼日利亚乌鲁姆奇工业园等重点项目,为非洲提供了新的制造业平台。 总之,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涉及面广、类型多样,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支持。中国积极推动中非经 贸合作,为双方共同发展开拓了更多的新路径。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随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各种风险挑战。例如政治风险可能涉及到政策变化、政府干预等因素,经济风险可能包括市场风险、汇率波动等因素。了解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背景介绍】的内容将为我们后续对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和风险问题分析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意义 中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一直备受关注,这种投资形式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对于中国和非洲双方而言,这种投资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研究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现状和风险对于双方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了解投资风险、挑战和应对措施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协作,在合作过程中减少误解和摩擦,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深入研究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意义和影响,可以为未来双方的 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双方更加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为双方的 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 的风险问题,特别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对中国与非洲之间的投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各方更好地理 解双方合作的挑战和机遇,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推动双方合作的持续 发展。通过研究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现状,也有助于深化中非合作,促 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2. 正文 2.1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成为非洲最 大的投资来源国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对非洲的 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也日益多样化。目前,中国对非洲 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农业、制造业等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企业参与了非洲许多重大基础设施项 目的建设,如铁路、港口、公路等。这些项目的建设为非洲的经济发 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加强了中非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对非洲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对非洲直接投资国家。然而,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本文将探讨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一、现状 1. 对非洲直接投资总额居首 自2013年开始,中国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非洲最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家。2014年至2018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总额为468亿美元,达到全球总额的20%以上。 2. 投资领域广泛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能源资源、农业、金融等。具有代表性的投资项目有肯尼亚蒙巴萨港扩建、埃塞俄比亚铁路建设、津巴布韦钻石采矿等。 3. 投资方式多样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方式有直接投资、企业收购、合资经营等多种方式。此外,中国还为非洲提供贷款、援助、技术转移等多种形式的援助。 二、风险 1. 稳定性差 非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时有波动,政治事件和民族矛盾等也增加了投资稳定性的不确定性。 2. 监管不力 非洲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薄弱,监管不力;政治干预、腐败行为等也增加了投资风险。 3. 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非洲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对当地人员技能的提升和管理经验的学习也存在很多困难。 三、对策 1. 提高项目投资风险判断能力

在对非洲进行投资时,必须提高对项目的风险分析,注重政治、安全、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制定出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确保投资安全和回报。 2. 开展合作交流机制 与非洲国家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促进投资项目的开展,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合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3. 关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在非洲投资不应单纯只关注项目效益,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因素,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增强投资项目的良好形象和可持续性。 总之,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有着广泛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但在投资过程中也需要把握好风险难度,充分评估各种风险,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投资项目的稳健和可持续性。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得到了非洲国家的欢迎。但是,中国 企业在非洲投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篇文章将围绕着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政治和安全风险 中非两国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相差较大,中企在非洲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采 项目面临着政治和安全风险。非洲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冲突不时发生,这给中 国企业的投资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在投资的过程中如何规避 风险,选择有良好信誉的合作伙伴,加大政治风险管理力度,确保在非洲市场业务的成功 进行。 对策:加强对政治和安全风险的预警和防范,与当地政府和商业机构建立密切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政治和安全风险,制定应对方案;在投资之前开展充分的调研,包括了解 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政治、经济和法律法规的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 管理,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配备专业人员和安保人员,提升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过程中,面临着与本地文化差异大、合作难度大等问题,这可谓是 一大难点。企业要想在非洲市场取得成功,应该重视本地的文化差异。了解本地文化,能 使企业更加顺利地开展业务,避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不良影响。 对策:针对不同的非洲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特点,制定相应的文化交流计划,培训员工 跨文化沟通能力,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引发的矛盾和误解,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优势;主动融入当地社区,促进中非文化交流,增强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在当地市场 的竞争力。 三、环境保护问题 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应对环境污染的能力有限。一些中资企业在当地存 在对环境保护理念不敏感,存在大量排放废气和废水的情况。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当地环保 要求,而且最终也不符中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奋斗目标。 对策:中企应在项目实施前充分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详细、可操作 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环保措施的正常实施和有效监督,同时 加大对环保责任的宣传和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 四、人员管理问题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风险及对策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直接投资国。2018年,非洲地区累计吸收中国直接投资11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8%。但是,随着中国对非洲投资的不断 加大,一些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风险也逐渐凸显。以下是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现状及其可能 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1. 投资领域广泛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涵盖了能源开采、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医疗等多个 领域。其中,能源领域占据了绝大部分投资。 2. 投资方式多样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方式多样化,包括股权投资、收购、贸易投资、绿地投资等多 种方式。 3. 中国企业数量庞大 截至2018年,非洲地区已有中国企业超过3000家,涉及的行业领域也非常广泛。 二、可能存在的风险 1. 政治风险 由于非洲地区的政治环境不稳定,政治风险可能存在。政局的动荡可能导致投资计划 的推迟或者无法实施。 2. 法律风险 非洲国家的法律体系尚不成熟,法治建设相对薄弱,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法律问题。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和合同履行的问题。 3. 经济风险 非洲地区的经济状况不稳定,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政府财政赤字,金融市场状况不佳,可能导致投资项目风险增加。 4. 社会风险 非洲地区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风险,如民族冲突、恐怖主义、贫穷等问题,可能会对直 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策略

中国企业在对非洲进行直接投资时,应当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中国企业应当通过对非洲的深入了解和了解投资对象,改变传统的对外投资模式,寻 找合适的投资方式,提高对投资风险的应对能力。 3. 加强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应当在对非洲直接投资中承担社会责任,帮助当地居民和社区改善生活水平,避免或减少负面影响。 4.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来降低风险,实现跨国合作,分享风险,扩大市 场份额,提高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收益。 总之,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面临一些风险,但是也有可以应对的策略。中国企业应当 通过加强风险评估、改进投资模式、加强社会责任和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等方式,更好地实 现对非洲的直接投资。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 引言 中非经贸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为中非双方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然而,中非经 贸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本文将就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中非经贸关系的现状 中非经贸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非 洲的投资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20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20%。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领域。中国 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中国企业 也积极参与非洲的农业、能源、电信等多个行业,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非人员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加强。中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项目,鼓励非 洲学生到中国留学深造。与此同时,中国也向非洲派遣了大量医疗队,为非洲国家提供医疗援助。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中非经贸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1. 不平衡的贸易结构 目前,中非贸易主要以资源类产品出口为主,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非洲大多数 国家依赖资源出口,而中国对非洲的资源需求较大。这使得很多非洲国家容易陷入资源型经济的困境,缺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2. 不够可持续的投资模式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等领域,这种投资模式缺乏 可持续性。一些项目存在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一些项目的贷款条件较为宽松,一些非洲国家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及中国援助经验

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及中国援助经验 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及中国援助经验 引言: 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陆之一,也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地区之一。然而,尽管非洲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粮食安全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这个大陆。由于多种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经济贫困等,非洲的许多国家仍然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大陆的好朋友,一直以来都在推动非洲粮食安全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援助。本文将探讨非洲粮食安全问题以及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援助。 一、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导致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非洲的农业主要依赖降雨,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非洲许多地区正面临干旱和沙漠化的威胁。干旱和沙漠化造成了农作物生长的困难,导致粮食供应的不稳定。 2.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 非洲的农业生产方式通常以传统的农耕方式为主,缺乏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技术。同时,许多农民依赖天然降雨灌溉,而缺

乏高效的灌溉系统。这些问题导致非洲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3.经济贫困: 非洲大陆的经济贫困是造成粮食安全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许多非洲国家面临贫困和落后的经济基础设施,无法投资于农业和粮食生产。这再加上高失业率和低工资水平,使得许多人无法购买足够的食物。 二、中国在非洲粮食安全方面的援助经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非洲大陆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在推动非洲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积累了一定的援助经验。 1.技术合作: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农业技术合作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中国向非洲提供了种子、农用机械、农药和化肥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质和设备,并派遣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非洲进行农业技术培训。这种技术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在非洲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为非洲国家修建了灌溉系统、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提供了

发展中非农产品贸易面临的问题与策略选择

发展中非农产品贸易面临的问题与策略选择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总人口9.3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非 洲有耕地7.17亿公顷,森林6.8亿公顷,草地9亿公顷,海岸线超过3 万公里,这些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并没有带给非洲富足。长期以来,非 洲的农业生产处于极低的水平,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农业发展标准,非洲 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国家还处在生存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产出效率低,土地闲置情况严重,农产品品种单一,粮食自给率低 下等,成为制约非洲农业生产的主要瓶颈。 一、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中非经贸合作已奠定了深厚基础 自1959年中国对非洲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开始,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 已经由单纯的援助发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中非合作论坛更是进一步推动 了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化。据商务部统计,到2022年中国已同40多个非洲 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同35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 会机制,同2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议,这些都为中 非农产品贸易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二)中非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 随着中非贸易关系的深化,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双方农产品 贸易的发展。2005年1月1日起,中国给予了非洲25个最不发达国家的190种商品免关税待遇;2007年7月1日,中国给予免关税待遇的非洲国 家扩大至26个,商品增加至454种;2022年7月1日,将给予免关税优 惠待遇的非洲国家进一步扩大至33个,商品增加至4762种。这些措施极 大地推动了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发展,2022年中非农产品贸易总额达47.8

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7倍,其中中国向非洲的出口额由2001年的 4.3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24.5亿美元,增长4.7倍;中国自非洲进口额 由2001年的1.9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23.3亿美元,增长11.2倍。 (三)非洲农产品进口市场巨大,发展动力充分 非洲有近10亿人口,粮食供给严重不足,非洲迄今仍有近80%的国 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非洲也是世界上惟一的粮食纯进口大陆。当前, 非洲稻米消费的80%和小麦消费的45%依赖进口,许多国家的粮食自给率 在50%以下。53个非洲国家中,需要粮食援助的有21个,非洲每年花费 在进口粮食上的支出接近200亿美元。除了农产品,非洲国家对农资农机 以及农业技术的进口需求量也非常大。 (四)中非在农业经济领域的合作开发前景广阔 中非农业互补性强,合作发展前景广阔。非洲有丰富的耕地、水资源、草场和渔业等资源,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牧渔业的良 好条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而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市场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中国在水稻种植、家禽养殖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非洲推 广中国的农业实用技术,不仅有助于帮助非洲国家建立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体系,而且也能为中国农业技术“走出去”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 在非洲推广农业技术还能进一步带动中国农机农资产品对非出口。 二、非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长期的战乱导致非洲农业用地大量荒芜 长期的战乱给非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英国牛津饥馑救济委员会联合 两家非政府组织的调查表明,因战乱每年非洲至少损失180亿美元,

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现状与对策思考

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现状与对策思考 作者:王锐张蕙杰陈天金张帅 来源:《农学学报》2021年第08期 摘要: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有利于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危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发展中国家全球粮农治理话语权。本文立足于当前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机遇,围绕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合作、技术示范、人力资源培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现状,并指出在合作机制、推广深度、高新技术、可持续效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创新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丰富合作模式、加强推广力度、拓展合作领域、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科技与产业相结合,以及推进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F34;S1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2020-0256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a-Afric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Wang Rui1, Zhang Huijie1, Chen Tianjin2, Zhang Shuai2 (1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CAAS, Beijing 100081, China; 2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CAA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China-Afric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Africa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Promoting China-Afric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will help African countries solve the food crisis, achiev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discourse pow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global food and agriculture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of China-Afric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construction, project cooperatio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human resource training,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cooperation mechanism, technology promotion depth, high-tech, sustainable effectiveness, etc.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Innovating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enriching the cooperation mode, strengthening the technology promotion, expanding the cooperation field, improv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apacity buildin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