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伍员之死

重点掌握:

一、委,①致送,呈献,付于。一一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币,礼物;质,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

②丢弃,散落一一花钿委地无人收《长恨歌》

二、俾(b i),使。一一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

三、望,怨恨。——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报任安书》).

四、幸,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你)《孔雀东南飞》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拖了很久没有回信,希望不要怪罪我。过,责.备。报,回信)《报任安书》

五、谢,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六、吊,①慰问。一一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②祭奠死者——死则往吊哭之

七、殊,①很,极。一一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一一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

八月,此殊未当

不同——殊途同归

课文例句:

1、委.国为臣妾: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委,致送,交付。

2、俾.无遗育:使他们没有后代。俾,使。

3、乃反怨望:却反而有怨恨情绪。望,怨恨。

4、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以,带领。

5、彼幸.武指败以自胜其计谋耳: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

6、因辍谢,详病不行:就停止劝阻,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谢,告诉;详,通“佯”。..

7、微伺:暗中观察。——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8、微子之言:没有你的这番话。微,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9、令.若夫霸:使你父亲成就霸业。令,使。

10、顾.不敢望:本来就不敢有这种想法。顾,通“固”,本来,实在是。

11、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抉,挖出;县,同“悬”。

..

12、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勾践一餐不吃两样味道,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吊,祭

奠死者。

13、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大王不先铲除越过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务,致力;不亦……乎,不也……吗?

14、其爱信越殊甚:太宰嚭更越发地喜欢并信任越国了。殊,很,极。

飞将军李广

1、秩八百石:有八百石的俸禄。秩,俸禄,因以代指品级。石,俸禄计量单位。

2、尝从行:经常跟随皇帝出行。从,特指跟从皇帝。

3、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天子派宦官随从李广带领素有训练的部队。勒,约

束,

管理。(习兵,素有训练的部队)

4、上山陈:到山上列阵。陈,通“阵”。

5、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众兵前进,在不到匈奴阵地二里左右地方停了下来。所,

表.

示约数。

6、是时会.暮:这时正好天晚。会,正逢,正巧。

7、俱以边太守将军屯:都以边境郡的太守的身份领兵驻扎。以,以……的身份。

8、远斥候:远远地派出侦探人员。斥候,放哨侦查敌情的人。

..

9、无以禁也:没有办法阻挡。无以,没有用来干……的办法,没有办法。

..

10、暂腾:突然跳起。暂,突然。——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

11、中石没镞:射中石头,箭头也没入石中。镞,箭头。

12、行可数百里:可,约计。

13、以大黄射其裨将:用大黄弓射匈奴的偏将。裨将,偏将。

..

14、胡虏益解:益,更加;解,同“懈”,松散,懈怠。

..

15、益治.军:治,整顿。

16、有所恨.:有什么遗憾的。恨,遗憾。

17、以精兵走.之:用精锐部队追赶他。走,追赶。

18、阴受上诫:暗中得到皇上的告诫。阴,暗中。

19、固.自辞:坚决地亲自推辞。固,坚决。

20、急诣.部:赶快回到自己的所部去。诣,到。

21、亡导:没有向导。亡,同“无”。

22、南绝.幕:向南穿越沙漠。绝,横渡,穿越。

23、刀笔之吏:贬称舞文弄墨的小吏。

....

24、蹊:小路。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垓下之战

1、解.而.东归:放松地回归东方。解,同“懈”,涣散,松弛。而,表修饰。

2、太半:大半。

..

3、楚兵罢.食尽:楚国军队疲惫并且粮草用尽。罢,通“疲”。

4、期会:约定日期会合。期,约定。(不期而遇).

5、今可立致.也:现在立刻就可以招他们前来。致,招。

6、举.九江兵:发动九江郡的兵力。举,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7、诣:到……去。

8、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够跟随的人马只有一百多人罢了。属(2^1),跟随,随从。一一亡国破家相随属(国破家亡的事一件连着一件)(《屈原列传》)

10、绐(d d i):欺骗。

11、固决死:必定一死。固,必定;决,决然,一定。

12、刈(y i):砍死。

13、吾知公长.者.:长者,指厚道人。

14、顾:回头看。

15、遂:①于是,就;②最终,最后。

16、汉王复入壁:壁,营垒。

17、歌数阕:阕,量词,乐曲每一次终止为一阕。

18、麾(hu i)下:①将帅的大旗下②将帅的部下③尊称将帅。

..

19、直夜:中夜,半夜。

..

20、平明:天快亮的时候。

..

21、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带领。.

22、以故汉追及.之:因此汉兵追上了他。及,追赶上。

23、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只,仅。

24、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2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悬赏征求。

荆轲

1、曩者(3ng):先前。

2、秦王之遇丹不善:遇,对待。

3、稍蚕食诸侯:逐渐像蚕食桑叶一样侵吞各国。稍,逐渐。

4、居顷之:过了不久。之,凑足音节的助词。

5、居有间(jidn):住了一段时间。间,间隙。

6、何由:有什么办法。由,办法,途径。

7、委肉当饿虎之蹊:把肉扔在饿虎经过的路上。委,抛弃。当,在。蹊,小路。

8、祸必不振:灾祸一定没有办法挽救。振,救。

9、穷困:指处境窘迫。穷,困厄。困,处境危险。

10、资怨而助祸:助长祸患的来临。资,帮助。

11、乃造焉:就前去拜访太子。造,往,指登门。

12、形已不逮:身体已经不行了,指力不从心。形,身体。逮,及,达到。

13、致光之言:转达田光的话。致,传达。

14、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厌,通“餍”,满足。

15、戮没:被杀头和没入官府为奴婢。

16、忤(wM)视:以不顺从的眼光相看。忤,逆,不顺从。

17、为治行:替他准备行装。治行,准备行装。

18、比诸侯之列:和诸侯相同。比,并列,等同。列,位次,地位。

19、给贡职如郡县:像郡县一样进献贡物。给,供,进献。

20、少假借之:稍微宽容一下。少,稍,略。假借,通融,迁就。

21、举兵以逆军吏:起兵抵抗秦国的军队。逆,迎,这里是抵抗的意思。

22、自引而起:自己抽身站起来。引,伸长。

23、已而论功:过后评论功过。论,评定。

24、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ci ):赏赐群臣及判定有罪的人都各有等级。当,判罪;差,等级,差别。

25、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到秦国去,没有信物(让秦王相信我),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信,信物。

26、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但是。

27、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时间已经到了,荆卿莫非有别的想法吗?岂,表示揣测,莫非。

28、取道:上路。

29、终已不顾:始终头也不回。顾,回头。

30、千金之资币物:价值千金的礼物。资,钱财。币,用作馈赠的帛。

31、柙:通“匣”,匣子。

32、陛:阶,指宫殿的台阶。

33、操其室:握住了剑鞘。室,剑鞘。

34、夏无且(jU )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夏无且扔出他的药匣击打荆轲。提,掷击。

35、箕(ji )踞:伸开两腿像簸箕那样地坐着。这是一中倨傲不敬的姿态。

36、擅兵:掌握兵权。擅,专权。

37、民众而士厉:人口众多而士兵振奋。厉,振奋,振作。

孙膑

1、乃阴使召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阴,暗中,暗地里。

2、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嫉妒。

3、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必行的之:黥,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在犯人的脸上刺字,再涂上墨,也叫做“墨刑”。

4、齐使者如梁:如,到。

5、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弟,只管,尽管。

6、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再,两次。

7、卒得王千金“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卒,最终,终于。

8、田忌欲引兵之赵: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引,率领。

9、老弱罢于内: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罢,通“疲”。

10、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趣,趋向,奔赴。蹶,挫败。

11、形格势禁:被形势所阻止。格,阻隔,阻止。

井陉之战

谒(y^:①禀告,陈述;②报告,告发;③请求;④进见。 谒者:负责接待宾客的人;

谒告:请假;谒归:请假回家。

益:增加,增设。

迎:迎击,迎战。

4、诣:到。

1、

2、

5、喋血:血流很多的样子,形容杀人很多。

6、馈粮:运送粮饷。

7、爨(cudn):生火做饭。

8、假:给予。

9、戏(hui)下:帐下。戏,同“麾”,军队中的帅旗。

10、间(jidn)视:暗中打探。

11、裨(pi)将:副将。

12、陈:通“阵”,队列,摆开战斗队列。

13、平旦:天刚亮。

14、详:同“佯”,假装。

15、遁:逃走。

16、购:重金收买。

17、效首虏:献上首级和俘虏。效,献上。

18、缚:捆绑。

19、师事之: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

20、宁(ning):岂,难道。

21、倍:通“背”。

孙膑

1、阴:暗中,暗地里。

2、弟:副词,但,只管。

3、再:两次。

4、罢:通“疲”。

5、弊:疲惫,困乏。

6、趣(qU):趋向,奔赴。

7、蹶(jue):挫败。

8、期:约定,商量好。

9、烛:照,照亮。

10、格:阻碍,阻止。

范蠡(LI)

1、竟:终究。

2、表:标志,做出标志。

3、乡党:周制五百家为党,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后用以泛指乡里。

4、中男:二儿子。

5、郭:外城墙。

6、用事者:执掌政权的人。

7、阎(ydn):里巷。

8、府:仓库。

9、事:侍奉。

10、论:指判罪。

11、顾:只是。

12、三徙:搬了三次家。

13、苟去:随便地离开。苟,苟且,随便。

毛遂自荐

1、赞:告诉。

2、非特:不只是。

3、比:及,等到。

4、历阶:跨越台阶。历,跨越。

5、县:同“悬”。

6、小竖子:轻蔑的称呼,等于说无知小子。

7、举:拿下,占领。

8、相与:一起。

9、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10、歃任公)血:古代盟誓时,杀牲取血,盟誓者以口吸吮之,表示诚意。

淳于髡

1、赍:携带。

2、恶(wU):如何,怎么。

3、稽留:延长,停留。

4、州闾:乡里。

5、阑:尽。

6、促坐:挤在一起坐。

7、讽谏:用委婉的言语劝诫别人。

8、穰穰(rdng):①五谷丰饶;②盛、多;③纷乱的样子。

9、淫:过度。

甘罗

1、请:告诉。

2、堕:通“隳”,毁坏。

3、遽:立即。

4、孺子:童子。

5、行有日:行期已经确定。

6、赍(ji):赠送。

7、与(yM):帮助。

8、令:使。

管鲍之交

1、进:举荐。

2、贾(gM):做买卖。

3、多:称赞。

鲁仲连义不帝秦

1、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2、游:出外求学或求官。

3、已而:不久。

4、方今:当今,现在。

5、适:正巧,恰在此时。

6、恶(wU):疑问代词,怎么。

7、使:假如。

8、而:代词,你,你的。

9、固:当然。

10、脯fM):肉干,制成肉干。

11、库:牢狱。

12、巡狩:古代天子到各地视察称为巡狩。

13、孤:幼年死去父亲。

14、已:止。

15、晏(ydn)然:安然。

16、引:退走。

17、寿:敬酒献物,祝人长寿。

信陵君窃符救赵

1、致:招致。

2、辄:①总是。②立即,就,便。

3、遗(wE):赠送。

4、摄:整理。

5、过:探望,拜访。

6、睥睨(pini):斜视的样子。

7、微察:暗中观察。

8、报关者:指守门人。关,门闩。

9、请:问候,拜访。

10、壁:营垒,可以用作动词,驻扎。

11、持两端:游移于两者之间。

12、属(zhu):连续。

13、让:责备。

14、万端:形容理由之多。端,方面。

15、约:集合,聚集。

16、曾(zeng):竟然。

17、无他端:没有其他办法。端,头绪,办法。

18、尚:还。

19、屏(bing):退避,隐退,使退避。

20、间(jian)语:悄悄地说。

21、资:赏金,用作动词,悬赏。

22、顾:只,但。

23、伐:功业。

24、宿将:老资格的将军。

25、存:慰问,顾恤。

26、效命之秋:效命,贡献出生命。秋,指时节。

27、乡,通“向”。

28、勒兵:约束军队,整顿军队。

29、归养:回家奉养父母。

30、德:感激。

31、骄矜:骄傲自夸。

32、就:靠近。

赵氏孤儿

1、咎:过错。

2、致:招引,招来。

3、趣:通“促”,赶紧,尽快。

4、恨:遗憾,后悔。

5、胡:何,为什么。

6、即:若,假如。

7、居无何:过了不长时间。

8、祝:祷告,祈祷。

9、谬:哄骗。

10、良:确实。

11、其:恐怕是,表示推测语气。

12、唯君图之:希望君主考虑这件事。唯,希望。图,图谋,考虑。

13、矫以君命:假托君王的命令。矫,假托。

郅都

1、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2、从:跟随天子(皇上)。

3、野彘:野猪。

4、发:打开,拆开。

5、倍:通“背”,离开。

6、倨:傲慢。

7、诣:到……去。对簿:受审问。

8、便(bian)宜从事:不须请示而灵活处理事情。

9、间(jidn)与(yM):暗中给予。

10、竟:直到。

11、见惮:让人害怕。

12、、更:经过。

晁错

1、治:研究。

2、辩:辩才,指口才好。

3、善:称赞。

4、倾:压倒,超过。

5、郤:嫌隙,裂痕。

6、疾:痛恨。

7、罢:撤退。

8、噤口:闭口,不说话。

9、卒:通“猝”,突然。

廉颇与蔺相如

1、遗(w^i):送,送给。

2、易:交换。

3、徒:空,白白地。

4、报:回答,答复。

5、语(yU):告诉。

6、束:捆绑,绑缚。

7、曲:理亏。

8、均:权衡,比较。

9、必:倘若,假如。

10、奏:进献。

11、却:退,后退。

12、悉:尽,全部。

13、负:凭借,依仗。

14、逆:触犯,冒犯。

15、辞谢:婉言道歉。

16、固请:坚决请求。固,坚决。

17、有司:专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

18、案:同“按”,调查,查阅。

19、特:只,只不过。

20、详:通“佯”,假装。

21、负:背,违背。

22、诚:确实,的确。

23、间(jidn):秘密地,悄悄地。

24、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25、孰:同“熟”,仔细。

26、因:趁机。厚遇:优待。

27、鼓:弹奏。

28、靡:倒退。

29、怿(yi):喜悦。

30、顾:回头看。

31、竟:结束。

32、已而:不久,随后。

33、相与:共同,一齐。

34、亲戚:亲属,指父母兄弟等。

35、不肖(xid。):没有才德,无用。

36、独,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37、顾: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不过”。

38、徒:只。

39、因:依靠,通过。

40、负:背。

11

浙江省会考高考语文古文知识:司马迁《史记:鸿门宴》课堂知识点及背诵默写重点整理(学生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注音) 。”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注音) 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 (注音) 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注音) 者,(若属皆且. 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注音)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 (注音) 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 (注音) 尽裂。项王按剑而. 跽(注音) 曰:“(客 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注音) 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注音) 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上,拔剑切而啗 (注音) 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 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 招樊哙出。

史记知识点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 《高祖本纪》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常有大度 ......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同“尝”,曾经任人自由看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 (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 酒阑.,吕公因目固 ..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啖.以利利诱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 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憙.,秦军解.同“掠掳”,抢人财物同“喜”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灭族相对、相聚处死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规约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若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同“纳”,接纳同“拒”认为……正确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救活,使……活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带着,使……跟从谢罪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 ..,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功勋计持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同“佯”,假装服从 四月,兵罢戏下 ..,诸侯各就.国同“麾下”到……去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封……为王流放 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使……停下 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定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营垒

史记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史记》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 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 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太史公自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 穆,为纲为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 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本纪》 8、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鲁周公世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2020《史记选读》文言文复习精编+精练 管仲列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文言文复习精编 管仲列传 《刺客列传》一文选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是《史记·管晏列传》中有关管仲的部分。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将再度加强对文言字词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1.颍(yǐng)上 2.鲍(bào) 3.商贾(gǔ) 4.不肖(xiào) 5.齐桓(huán)公 6.匡(kuāng)正 7.仓廪(lǐn) 8.少姬(jī)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 2.鲍叔知.其贤:了解 3.常欺.鲍叔:欺负 4.鲍叔终善.遇之:对待 5.不以为言 ...:把这种事对外说 6.管仲事.公子纠:侍奉 7.管仲囚.焉:被囚禁 8.鲍叔遂进.管仲:推荐 9.任政 ..于齐:执政 10.九合.诸侯:会合 11.一./匡.天下:完全/匡正 12.齐桓公以霸.:称霸 13.尝与鲍叔贾.:经商 14.分财利多自与 ..:给自己15.鲍叔不以.我为贪:认为是 16.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被 17.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贤能 18.吾尝三战三走.:逃跑 19.邵忽死.之:为……而死 20.与俗.同好恶:平民百姓 21.仓廪 ..实而知礼节:仓库 22.上./服./度.则六亲固:上位者/ 遵循/礼法 23.四维.不张:纲纪 24.令.顺民心:法令 25.因而予.之:给 26.贵.轻重:重视 27.慎权./衡.:秤砣/秤杆(引申义见 “考点四·古今异义”) 28.桓公实.怒少姬:实际上 29.责./包茅 ..不入贡于.周室: 责备/周王祭祀滤酒之物/向 30.令燕修.召公之政:恢复 31.桓公欲背.曹沫之约:背弃 32.诸侯由是 ..归齐:从此 33.知与.之为取:给 34.管仲世所谓 ..贤臣:认为是 35.而不勉.之至王:勉励 36.乃.称霸哉:仅仅 37.将./顺.其美:扶持/顺从 38.匡./救.其恶:纠正/制止 (一)使动用法 1.富.国强.兵:使…富/使…强 2.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 (二)意动用法 1.然孔子小.之: 以…为小,轻视2.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 下也:以…为羞/以…为耻 (三)名词作动词 齐桓公以霸.:称霸 (四)名词作状语 1.桓公北.征山戎:向北 2.南.袭蔡:向南 (五)形容词作名词 1.将顺其美.:美好的事 2.匡救其恶.:不好的事 字音与字形考点 重点实词考点 词类活用考点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伍员之死 重点掌握: 一、委,①致送,呈献,付于。一一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币,礼物;质,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 ②丢弃,散落一一花钿委地无人收《长恨歌》 . 二、俾(b i),使。一一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 三、望,怨恨。——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报任安书》). 四、幸,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你)《孔雀东南飞》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拖了很久没有回信,希望不要怪罪我。过,责.备。报,回信)《报任安书》 五、谢,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六、吊,①慰问。一一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 ②祭奠死者——死则往吊哭之 . 七、殊,①很,极。一一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一一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 . 八月,此殊未当 . 不同——殊途同归 . 课文例句: 1、委.国为臣妾: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委,致送,交付。 2、俾.无遗育:使他们没有后代。俾,使。 3、乃反怨望:却反而有怨恨情绪。望,怨恨。 . 4、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以,带领。 5、彼幸.武指败以自胜其计谋耳: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 6、因辍谢,详病不行:就停止劝阻,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谢,告诉;详,通“佯”。.. 7、微伺:暗中观察。——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8、微子之言:没有你的这番话。微,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 9、令.若夫霸:使你父亲成就霸业。令,使。 10、顾.不敢望:本来就不敢有这种想法。顾,通“固”,本来,实在是。 11、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抉,挖出;县,同“悬”。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文言基础知识讲练文言基础知识讲练 动词、形容词活用 Word版含答案

动词、形容词活用 动词的活用 古汉语中,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一是活用作使动用法,一是活用作名词。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它分两种: 1.多数情况下,不及物动词表示使动。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就有可能是使动用法。如: (1)项伯杀人,臣 △ 活.之。(使……活)(《鸿门宴》) (2)故远 △人 △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季氏将伐颛臾》) 2.及物动词表示使动。及物动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它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从句型上看不出区别,只能从上下文意中去体察。如: (1)外连衡而斗.诸 △侯 △ 。(使……相斗)(《过秦论》) (2)沛公从.百 △余 △ 骑 △ ,驱之鸿门。(使……跟从)(《高祖本纪》) 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具有使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其义。 (1)太上不辱先。 辱:使……受辱 (2)臣具以表闻。 闻:使……知道 (3)百忧感其心。 感:使……感触 (4)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5)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惊:使……惊。泣:使……泣 (6)拔剑而破之。 破:使……破 (7)毕礼而归之。 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8)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练习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用法。 (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将要有兴造宫室一类的事情,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安:使……安宁。) (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阙”“利”均为使动用法。)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记》) 译文:众人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仆:使……倒下。) 二、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的;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动词活用作名词,则表示与那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如: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2)燕、赵之收藏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韩、魏之经营 房宫赋》) 例(1)“生”“死”原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现在活用作名词,用来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人,“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例(2)“收藏”“经营”原为动词,现作名词,表示“收藏、经营的金玉珠宝等物”。动词既然活用作名词,也就具备名词的功能,可以作主语、宾语等,或受“其”“之”的修饰;反之,若动词处在了主语、宾语、定语的位置,或前面有了“其”“之”代词,那么,它就活用了。如: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 ..之蔽明也。(《屈原列传》) (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练习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名词的动词,并释其义。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 闻(后一字):见闻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至:到达的人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相对复杂些,主要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名词。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如: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 (2)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使……坚定)(《李将军列传》) 练习四指出下列句中具有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解释其义。 (1)万事劳其形。(《秋声赋》) 劳:使……劳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文言知识点整理

《〈史记〉选读》文言积累点整理 班级姓名 《太史公自序》——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 司马氏去.周适.晋 年十岁则诵古文 ..。 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小子不敏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 ..之德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 ..其世传 退而深惟.曰 (涵混太虚 ..,呼吸万壑) 《夏本纪》——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女其.往视尔事矣。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鲁周公世家》——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 武王有疾,不豫 ..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 明日,武王有瘳. 周公乃践阼 ..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 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 周公在丰,病,将没. 无敢寇.攘 无敢不逮. 《河渠书》——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 此损.漕省卒,益肥关中之地 岁因以数不登. 《六国年表》—— 僭.端见矣 晋文中国侯伯侔. 诸侯晏然 ..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 《高祖本纪》—— 岁竟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沛公引.兵西 夺其军,可.四千人 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座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系颈以组. 乃以秦王属.吏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 今则.来,沛公不得有此 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非有功伐. 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示.鲁父老项羽头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 项羽妨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今某之业孰与 ..仲多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李将军列传》—— 实词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吾去.大军数十里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以为李广老,数奇.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虚词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亦竟.射杀之 专以射为戏,竟.死 居.无何 ..,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 句子 其李将军之谓也 ... 《孔子世家》—— 实词 孔子适.齐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 孔子语.鲁大师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 读《易》,韦编三绝 ....。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推此类以绳.当世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 ..祠焉 《诗》有之:“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 虚词 有间 ..,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夫子盖.少贬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学生版)包含答案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繇()乃以秦王属()吏章邯() 徇()献飨()军士轵()道垓()下玉卮()媪()狎侮()酤()箕帚()踞()床长揖()荥()阳轘辕()黥()布跂()崤()山 郦食其()贳()酒雠()绐()张()饮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憙”通“”“解”通“”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诎”通“”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内”通“”“距”通“”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 (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 (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曾经。“繇”通“”,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

(11)兵罢戏下“戏下”通“” 三、特殊句式 1. 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 2. 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句 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 4. 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今义:山东省 五、词类活用 1.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沛公从.百余骑() 2.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欲约分王.关中()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都.彭城() 诽谤者族.() 4.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夜.往见良()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5.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

高中语文《秦始皇本纪》文言知识汇总素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秦始皇本纪》文言知识汇总 (1)通假字 彗星见东方“见”通“现” 寡人以眇眇之身“眇”通“渺” 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填”通“镇” 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拂”通“弼” 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取”通“趋”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臧”通“藏” 闭中羡,下外羡门“羡”通“埏” 虽万世世不轶毁“轶”通“迭” (2)古今异义 昔者王帝地方 ..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跟“中央”相对;地点 他时秦地不过 ..千里 古义:不超过今义:表示转折 增始皇寝庙牺牲 ..及山川百祀之礼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古义:到了今义:另起一事 (3)词类活用 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名词作动词,坑杀 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名词作状语,向东 降.越君,置会稽郡 使动用法,使……投降 一.法度衡石丈尺 数词作动词,统一 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名词作动词,上前 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使动用法,使……满 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树草木以象山 名词作动词,栽树 (4)特殊句式 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状语后置非死云阳省略句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何以相救?宾语前置尽闭工匠臧者定语后置(5)多义词 初: 初令男子书年开始 初大人以臣无赖当初 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当初将: 桓攻赵平阳,杀赵将将军 使王贲将做将军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率领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将要兵: 燕太子患秦兵至国军队 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战争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兵器 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军队 兵连祸结战争军:

高考语文《史记》选读

《〈史记〉选读》文言积累点整理 《太史公自序》——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 司马氏去周适晋 年十岁则诵古文.。 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 退而深惟曰 (涵混太虚,呼吸万壑) 《夏本纪》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女其往视尔事矣。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鲁周公世家》——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 武王有疾,不豫.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 明日,武王有瘳班级姓名 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在丰,病,将没无敢寇攘无敢不逮 《河渠书》一一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 此损漕省卒,益肥关中之地岁因以数不登. 《六国年表》 僭端见矣 晋文中国侯伯侔 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 《高祖本纪》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沛公引兵西 夺其军,可.四千人 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座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系颈以组 乃以秦王属吏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今则来,沛公不得有此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非有功伐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示鲁父老项羽头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项羽妨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今某之业孰与仲多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李将军列传》—— 实词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吾去大军数十里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以为李广老,数奇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虚词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亦竟射杀之 专以射为戏,竟死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 句子 其李将军之谓也 《孔子世家》一一 实词 孔子适齐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 孔子语鲁大师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读《易》,韦编三绝。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推此类以绳当世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史记》常考文言文整理

《史记选读》常考疑难文言实词(一) 班级姓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例如:司马氏世典周史。(《太史公自序》) ②典当,抵押。例如:民间质典,利息重者五、七分(质:典当,抵押) 4.徇:①巡行,攻占。例如: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 ②示众。例如: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高祖本纪》) 5.害:妒忌。例如: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贾生列传》)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高祖本纪》) 6.惟:思。例如:退而深惟曰(《太史公自序》) / 惟草木之零落兮。(《离骚》) 7.次:①按次序排列。例如: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太史公自序》)/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②处所,地方。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8.仍:①沿袭。例如: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太史公自序》) / 仍旧贯,如之何?(《论语》) ②重复,屡次。例如:今大将军仍复克获。(《汉书•五帝纪》) ③因而,乃。例如:初帝平齐,仍有定关洛意。(《南史•宋武帝纪》) 9.襄:漫上,冲上。例如:浩浩怀山襄陵。(《夏本纪》)/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10.岳:①高大的山。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②古代传说中四方诸侯之长。例如: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夏本纪》) 11.摄shè,代理。例如:成王既幼,周公摄政。(《鲁周公世家》)/ 禹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夏本纪》) 12.殛jí杀。例如: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夏本纪》) 13.行:兼代官职。(唐宋指大官兼小官之事)例如: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欧阳修《泷冈阡表》) 署:代理,暂任。例如: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大将军府事。(《三国志•诸葛亮传》) 守:暂任某职。(唐代以品级较低的人任职责较高的官为“守某官“) 14.居:担任,当。例如: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便居官。(《夏本纪》)/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15.给jǐ:语言敏捷。例如:禹为人敏给克勤。(《夏本纪》) 16.克:①能够。例如: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②完成。例如:前恐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③战胜,攻下。例如:既克,公问其故。(《左传》) ④限定,约定。例如: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纪》) 17.笃:①忠诚,厚道。例如:旦为孝子,笃仁。(《鲁周公世家》) ②病重。例如:而刘病日笃。(《陈情表》) ③深厚。例如: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笃。(《聊斋志异•红玉》) ④十分,一心一意。例如:子良笃好释氏。(《神灭论》) 18.翼:①翅膀。(或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例如:以身翼蔽之(《鸿门宴》) ②辅助,辅佐。例如:以翼天子。(《汉书•晁错传》)/ 旦常辅翼武王。(《鲁周公世家》) 19.集:①群鸟停在树上,泛指停留。 ②安定。例如: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史记•秦始皇本纪》)/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鲁周公世家》) 20.豫:安适,快乐。例如:武王有疾,不豫。(《鲁周公世家》)/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1.用:介词,因,由。例如:用此定汝子孙于地下。(《鲁周公世家》)(定:使……安定)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题目版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 《项羽本纪》 1、每吴中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项王瞠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5、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8、羽岂其裔邪?何兴之暴也? 9、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1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2、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13、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4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15、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8、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译:这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格外表示恭敬阿。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2、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滑稽列传》 1、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盾者得半相代。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3、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4、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项羽本纪知识

今义“才华” 今义“山东省” 今义“区域” 今义“筹划管理” (使……破) (认为 有奇才) 灭族) 位居……之 首) 驻军;安营) 向 左走) (向东进军 ) 对面细看) (用膝盖) 〈史记〉选读》文言知识整理 项羽本纪 一、实词积累 1、古今异义词 ( 1)才.气. 过人:句中古义“勇武有力” ( 2)期山.东.为三处:句中古义“山的东面” (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句中古义“土地,方圆” ( 4)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句中古义“统治” 3、一词多义 属 诸侯皆属焉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独 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籍所杀汉 军数百人 二、虚词积累 乃 平明,汉军乃觉之 乃 有二十八骑 左,乃陷大泽中 乃 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以 梁 以此奇籍 以示士卒必死 令骑将 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三、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皆沉船,破.釜甑 2、意动用法 梁以此奇.籍 3、名词活用为动词 毋妄言,族.矣 楚兵冠.诸侯 项王军.壁.垓下 左., 乃陷大泽中 项王乃复引兵而 东. 马童面.之 4、名词作状语 无不膝 行而前 (归属,归顺) (跟随) 难道) 仅) 才) 才) 就,于是) ,岂不谬哉 (竟然、却) (因为) (来) (率领)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直夜溃围 南.出豪杰蜂.起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项梁怒.之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项籍者,下相人也, 字羽怨王侯叛己,难矣尚不觉 寤不自责,过矣 2、被动句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然今卒困于此 3、状语后置句与籍避仇于吴中 籍独不愧于心乎乘势起(于)陇 亩之中 4、定语后置句诸侯军救巨鹿下 者十余壁 5、固定格式汉军至,无.以.渡 (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乃分其骑 以.为.四队( 五、其他重点词语 又不肯竟.学阴.以兵法部.勒.宾 客及子弟虽.吴中子弟,皆已惮 籍矣九战,绝.其甬道时.不利 兮骓不逝.项王泣.数行下未尝 败北.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项 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 及羽背.关怀楚 (在夜里) (向南) (像蜂一样) (对……发火)没有办法) 为什么……呢)以之为、把它作为) (终、完)(暗中;部署,约束) (即使) (多次;断)(时运;去,往) (眼泪) (失败) (即使,纵使) (遭受) (语气词,表推测,大概) (放弃) 夸耀;施展)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1)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1)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 《项羽本纪》 1、每吴中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译:每当吴中有大工程和丧事,项梁常替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 解他们各人的才能。 2、项王瞠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译:项王睁大眼睛大声责骂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受惊吓,退避好几里。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译:江东虽小,地方纵横千里,民众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 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坐壁上观。 译:巨鹿城下,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有许多座营垒,没有哪一个敢放兵出战。等到楚 军攻打秦军时,诸军将领都在壁垒上观战 5、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然而今天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啊。 6、纵江东 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使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然他们不说什么,我 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来悬赏我的人头,我把这份好处给你。 8、羽 岂其裔邪?何兴之暴也? 译:项羽莫非是舜的后裔吗?不然为什么他兴盛得这么快呢? 9、夫秦失其政,陈涉 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译:秦朝实行暴政,陈涉首先发难,豪杰蜂拥而起,相互争夺,多到难以数得清。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 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自己夸耀功劳,施展自己的聪明,独断专行而不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可 以用武力征服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结果五年就亡掉了自己的国家,身死在东城,尚且 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大错。 1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 还心。项羽就统率全军渡过漳河,都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携带三 天的干粮,借此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 12、然羽非有尺寸, 乘�似鹇つ吨�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然而项羽并没有什么权势等作凭借,却乘势兴起于民间,三年之后,就统领五国诸 侯灭掉秦朝) 13、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起大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的子弟都已经敬畏项籍了。 1 14、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还坚持:“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 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衡量这两条计策,宁可答应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我实在担心受大王的欺骗而有负赵王的重托,所以派人把和氏璧送回去,从小路 已到了赵国。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计策还没有拿定,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并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4、左右欲刃 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译:秦王身边的侍从想要杀相如,相如瞪着双眼呵斥,秦王身边的人都退却了。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前来侍奉你,只还过是仰慕你的高尚节义。 6、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史记选读》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师版)

《史记选读》文言文词类活用 《太史公自序》 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相 2、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词活用作动词,率领军队 3、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土坑活埋 4、王卬于殷。名活动,封——为王 5、南攻邛、笮、昆明.名词作状语,向南 6、孔子修旧起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7、存亡国,继绝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继续、延续 8、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奖励、惩罚、尊崇、鄙夷 9、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用法,为——而死 10、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名词活用作动词,像君,像臣,像父,像子 《夏本纪》 1、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感伤 3、劳神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4、薄衣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少 5、陆行乘车。名词作状语,在陆上 6、陂九泽.名词作动词,筑堤防 7、可种卑湿。形容词作名词,低湿的地方 《鲁周公世家》 1、东伐至盟津名作状,向东 2、王朝步自周至丰名作动,步行 3、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名作动,建都 4、北面就臣位名作状,面向北 5、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使动,使—-回 6、子孙娇奢忘之,以亡家使动,使—-灭亡 7、至于小大无怨形作名,小民,大臣 8、周之官政未次序名作动,安排得系统合理 9、以明于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以—-为臣 10、王出郊,天乃雨名作动,下雨 11、宁淮夷东土形容词使动,使——安定 《高祖本纪》 1、名作动 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 吾当王关中称王,做王 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灭族 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尤乐思沛建都 2、名作状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向西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在夜里 3、形作名

2019江苏高考—《史记选读》文言虚词 整理

文言文 虚词整理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以: [介词]把;用;拿 ①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②輮以为轮(《劝学》) ③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⑤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依据,凭借;按照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③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④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 [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②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介词]在+时间、处所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介词]相当于“与”,译为“和”“跟”“带领”等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连词]相当于“而”,表示并列、修饰、承接或递进关系 ①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②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表示目的,来,用来,以致,以便 ①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 ④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连词]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①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认为,以为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副词]通“已”,已经 ①及以至是(《报任安书》) 【以为】 ①认为②把……当作或看作。【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2.之 [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④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 ⑤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代词]表近指,可翻译成“这”“此”“这些”等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到……去 ①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②杳不知所之也(《阿房宫赋》)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④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 ⑤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②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③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④我之谓也(《秋水》)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