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精选3篇)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精选3篇)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精选3篇)

很多小伙伴都学过化学这门学科,大家知道吗?化学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篇1】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

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篇2】

一、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

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篇3】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__,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__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__,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__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__,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精选3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3、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4、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高一必修一化学重要知识总结 1、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1)科学上规定为: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如果某物质含有与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量为1mol。 注意:不能认为6。02×10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也不能认为1mol粒子=6。02×10个—123N (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间的关系n=NA 2、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6、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2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篇1) 1、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 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 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篇2)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 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10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10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原子结构与性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2s22p0、12Mg3s23p0、20Ca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2s22p3、15P3s23p3、24Cr3d54s1、25Mn3d54s2、33As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2s22p6、18Ar3s23p6、29Cu3d104s1、30Zn3d104s2、36Kr4s24p6.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二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食谱鞣稚⑴?(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1. 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化学中,需要对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命名等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 - 例子1:氢气是一种元素,其分子式为H2。水则是由氢和氧 两个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H2O。 - 例子2:氯气是一种元素,其分子式为Cl2。氯化钠则是由 氯和钠两个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NaCl。 - 例子3:氧气是一种元素,其分子式为O2。二氧化碳则是由 氧和碳两个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O2。 2.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化学平衡则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力以及温度等因素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都是化学中基础的知识点,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 例子1:氧化铁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式为Fe + O2-> FeO。这个反应中,铁和氧发生化学结合生成氧化铁。 - 例子2:硝酸铵的分解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式为 NH4NO3 -> N2O + 2H2O。在这个反应中,硝酸铵分解为氧化 亚氮和水。 - 例子3:NH3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铵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反 应式为NH3 + HCl -> NH4 Cl。这个反应中,NH3和HCl发生

化学结合生成氯化铵。 3. 电解和酸碱中和反应 电解是指利用电能将化学反应进行进行的方法。酸碱中和反应则指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这两个知识点在化学实验中应用广泛,需要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 例子1:电解水是一种电解反应,其反应式为2H2O -> 2H2 + O2。在这个反应中,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 例子2:醋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 其反应式为CH3COOH + NaOH -> NaCH3COO + H2O。在这 个反应中,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 例子3:电镀是一种电解反应,其过程是通过对金属物体施 加电流,使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在被电镀物体上。这个过程中,利用电能将金属溶解到水中,然后通过电流将其沉积在电极上。4. 化学键和化学式 化学键是指原子间发生的吸引力,用于组成化合物的基本成分。化学式则用符号的方式描述了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和比例。化学键和化学式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点,需要对其结构、类型、命名等进行深入了解。 - 例子1:共价键是一种基于电子共享的化学键。在该类型的 化学键中,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一对或多对电子。例如,氯化氢的分子式为HCl,其中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价键进行结合。- 例子2:离子键是一种基于电荷吸引的化学键。在该类型的 化学键中,两个或多个离子因静电吸引力而结合。例如,氯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难点精选总结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难点精选总结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是化学学科的入门课程,对于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难度较高,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下面是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难点精选总结的五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第一篇: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由一系列元素按照一定排列方式组成。但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此,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化学必修一中一个较难的知识点。 最常见的元素周期表是莫尔电子结构周期表,它是按照元素的电子结构排列的。在周期表中,元素通常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这些元素中,相邻元素的电子结构相似,因此它们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第二篇: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也是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的一个难点。当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都存在时,反应会从一边推向另一边,直到达到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浓度保持不变,但是它们之间的转化仍在继续。 平衡常数是一个反应在平衡状态下的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量。它是化学反应平衡的关键概念,因为它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和

产物浓度的比率。平衡常数越大,平衡位置越靠近产物的一侧。 第三篇: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化学必修一中有别于无机化学的新领域。这个领域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研究。有机化合物包括许多不同的化合物,如烷烃、醇、酮、醛等。 有机化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如反应性、酸碱性、溶解性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也可以帮助化学家设计新的模拟物或改进现有的材料。 第四篇: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也是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的难点之一。在这种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失去电子),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得到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从而使其被还原。同时,氧化剂将电子从还原剂中接收,从而使其被氧化。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导致化学物质发生变化。 第五篇:化学键 化学键是不同元素之间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的类型有许多,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共价键是最常见的一种化学键类型,它是由元素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精选3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精选3篇) 很多小伙伴都学过化学这门学科,大家知道吗?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精选篇1)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18、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19、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0、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 说到高一化学,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英语是高中化学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 一、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二、离子反应 1、常见的电解质指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它们在溶于水或熔融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 2、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有机物等);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4、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 5、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考试必考学问点总结5篇 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每天坚持,久而久之,不管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1 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响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枯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构造困难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硅单质 与碳相像,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构造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2 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响: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必需有氧气参与,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猛烈的氧化复原反响,全部发光放热的猛烈化学反响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 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响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响,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五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五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原子序数: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以得到原子序数。 2. 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2)周期的分类 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短周期; 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周期,排列的元素类型:18,18,32,32,长周期。 此外: 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第六周期,IB族;

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第七周期,IB族; 超铀元素 92U号元素以后。 (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4)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 (5)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2. 族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原子电子层增加的顺序,从上到下垂直排列,称为一族。 (1)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族的分类 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 族类ABⅧ0 族数7711 族序号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O 列序号1、2、13、14、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篇1】 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银盐(Ag+)检验。 将少量盐酸或少量可溶性的盐酸盐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__,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Ag+的存在。 (3)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盐酸盐或盐酸(Cl-)的检验。 将少量的__银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__,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l-的存在。 (5)硫酸盐或硫酸(SO42-)的检验。 将少量氯化钡溶液或__钡溶液倒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量的稀__,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SO42-的存在。 高一必修一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篇2】 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

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必备15篇)

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必备15篇)本文为大家分享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 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 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 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CO32—+H+HCO3— HCO3—+H+CO2↑+H2O HCO3—+H+CO2↑+H2O

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 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应 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 转化关系 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4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高中必修一常考化学知识点(精选3篇)

高中必修一常考化学知识点(精选3篇) 高中必修一常考化学学问点(精选3篇) 大家知道吗?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门捷列夫提 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大促进了化学的进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一常考化学学问点,期望能帮忙到大家! 高中必修一常考化学学问点【篇1】 1.规律法。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有两条规律,一是反应产物是盐和水;二是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在写SO2与NaOH 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时,有不少同学将结果错写成了“Na2O+S(OH)4”或“Na2SO4+H2O”。前一种错误的错因在于,忽视了规律一,机械套用了复分解反应生成物化学式的书写思路;后一种错误的错因在于, 没有留意到S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为+4价,将Na2SO3误写成了平常较为常见的化学式Na2SO4。 2.仿照法。在碳一章中,同学们已经熟识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以该反应为模板,我们可以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物的化学式:BaCO3+H2O;Na2CO3+H2O。 3.添氧法。在学校化学中,最为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这些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中所含的酸根离子往往比酸性氧化物多一个氧原子,因此,在学校阶段,我们可以“添氧法”去确定该类反应所生成盐的化学式。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所生成的盐,其化学式是由Na与CO3(CO2增加一 个氧原子后变成CO3原子团)组成的Na2CO3;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 应所生成的盐,其化学式是由Na与SO4(SO3增加一个氧原子后变成

2023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这次为您整理了3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二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重难点精选5篇分享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重难点精选5篇分享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是指构成物质世界的各种化学物质和物理物质。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氧气、铜、铁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起来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汽油等。 二、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量或产物生成量的变化量,其大小取决于反应物浓度、温度、反应物质量、催化剂等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提高反应物质量或加入催化剂等手段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如果想要降低反应速率,则可以采取相反的方法。 三、化学键的类型 化学键是指连接原子的力量,主要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共价键是由共用电子对产生的电子对共享形成的,最常见的形式是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单键、两对电子形成的双键、三对电子形成的三键等。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电吸引力形成的,例如氯化钠等。金属键则是由金属原子间的金属键形成的,例如铁、锌、铅等。 四、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由不同元素按照其电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因素排列而成的表格。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其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排列,可以分为主族元素、过渡族元素和惰性元素等。 主族元素指周期表中第一至第二十一族的元素,其外层电子数为1至3个。过渡族元素指周期表中第三至第十二族的元素,其外层电子数为1至2个。惰性元素则是指周期表中第十八族元素,其外层电子数为8个。 五、化学反应平衡 化学反应平衡指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例如,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时,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比例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此时产生的碳酸酸会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平衡状态。 一、物质的分类

202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篇)

202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____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

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6.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202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化学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1 一、物质的分类 1、常见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态,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主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观察法先鉴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鉴别。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分离提纯出胶体,这种方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二、离子反应 1、常见的电解质指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它们在溶于水或熔融时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可以导电。 2、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有机物等);单质和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4、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

(OH)2)和大多数盐(NaCl、BaSO4、Na2CO3、NaHSO4)溶于水都完全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 5、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其他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6、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是至少有沉淀、气体和水之一生成。 7、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含 ①符合事实 ②满足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 ③拆分正确(强酸、强碱、可溶盐可拆) ④配比正确(量的多少比例不同)。 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①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或难电离的`酸或碱生成)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MnO4—、ClO—、H++NO3—、Fe3+与S2—、HS—、SO32—、Fe2+、I—) ③络合反应(Fe3+、Fe2+与SCN—) ④注意隐含条件的限制(颜色、酸碱性等)。 三、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3、常见氧化剂有:Cl2、O2、浓H2SO 4、HNO3、KMnO4(H+)、H2O2、ClO—、FeCl3等,常见还原剂有:Al、Zn、Fe; 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知道“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即金属离子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