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结题报告

回民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选题的意义

1、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在对我校数学教学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仍然把课外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外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课外作业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

③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轰轰烈烈的课改下,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

在社会生活中,数学活动无所不在。学生课外学习,可以大大突破校园教学时间、场地、器材、人际交往等的局限,数学课外作业具有一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宽松、空间广阔的特点,通过教师或家长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享受“快乐数学”,感知“现实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实践与综合应用。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的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学习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能,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

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学生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个案,形成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四个层面作业的成功案例。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研究、善于研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3、通过研究,使广大教师能够在研究中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并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中。

(二)研究的内容:

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类型、设计策略、内容、三个方面为抓手,开展研究。

初步尝试从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四个层面开展实践探索。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应多样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2)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应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兴趣化。

(3)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应层次化,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止。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4)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应综合化,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①课内外联系。小学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②学科间融合。把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③校内外沟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扩展数学学习的渠道。

④体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设计“大作业”。“大作业”没有规定的内容,允许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令人眼花缭乱,怎样捕捉、收集、处理信息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应从这里入手,让学生自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学习自己收集资料,组织材料,写“论文”。这类作业涉及面广,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社会领域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要把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这样就能把学生从封闭的数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

去实践,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主要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遵循主体性原则、体验性原则、互补性原则、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原则、创新性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

2、体验性原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乐”。

3、互补性原则。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要开展合作性教学活动,使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迁移,促进共同发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开展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原则。课外实践性作业不仅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思维空间,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5、创新性原则。充分承认学生与生俱来带有自我实践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完成课外实践性作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法等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教与学的过程中,举行专题研讨会和公开课,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并揭示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从而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为课题服务,不断调整研究的策略。

2、经验总结法:鼓励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进行分析、概括、提升,并揭示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

从而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为课题服务。主要包括撰写论文、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等。

3、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校本研究中的成功之处,多方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4、个案分析法:从典型的个案(实践)研究入手,分析其思路,寻找其规律,并从理论角度加以阐述、积累,固化成果,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加以总结推广。

(三)研究的思路

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

1、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和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事例;教学“步测”后,要求学生用步测的方法测出自己家到学校的大约距离等等。

2、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向社会

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教“长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计算装修房间所需要地砖及费用。于是学生必须对房间的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到市场了解地砖的尺寸规格及单价,然后再进行计算。又如在教学百分数后,组织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银行存款、取款,或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使学生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计算利息的方法及打折商品总价的计算方法。

4、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后,组织学生调查本校各班学生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并进行分析。

5、让学生实地考察,实践积累。

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实践过的事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接触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这既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也是数学

应用的过程。同时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堂进入社会的大空间,拓宽学生认知面。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之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面积,并设计出一份用不同方砖铺设自家客厅的面积或教室所需块数的报告。

6、“开放—活动型”作业设计,重视开发差异资源。

本实验研究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如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时,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号卡,根据这个数字的特点进行“自我介绍”(能说多少说多少)是一道综合性很高,开放性很强的题,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学号,不同学号的自然数又有不同的解释,借用这份“自我介绍”学生完全可以灵活运用这一章中的所有概念,既可以解释自己的学号,又可以把自己的学号与同桌或好朋友的学号结合在一起说。通过这样实践性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发挥想象、灵活运用知识的空间。这不仅让每位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完成作业的质量中不难看出,这样的作业已经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资源充分开发出来了。

课外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

五、研究的对象和程序

(一)研究的对象

平罗县城关回民小学2—6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的程序

本课题共用时三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8年3月)

主要工作: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有针对性的制定课题计划,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签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10年3月)

主要工作:

(1)2008年3月~2009年3月。

①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学习专业刊物、教育理论专著,丰富课题组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

②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以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设计研究的要求开展研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喜好选择练习作业。课外作业形式不能单一,要做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校内外沟通、体验生活等。如:学习“比的意义”之前,让学生上网或翻阅资料,查找生活中的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了数学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后,让学生分组去调查我校一共有多少个水龙头,计算出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既应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又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学习了“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用圆设计出各种不同的美丽图案,学生非常感兴趣。

③收集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并进行交流:每学期把各实验班有代表性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收集起来装订成册,在全校进行交流。并充分发挥了辐射作用,带动了全校数学教师都转变观念,克服了过去单调重复、机械训练的作业形式,让学生的课外作业动起来,活起来。课题组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并写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2)2009年4月~2010年3月。

①开展观摩课、研讨课活动:每学期有两位课题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每人做一节研讨课,并邀请学校领导和全体数学组教师参与评议。并写出教案或案例反思,写出阶段小结。

②开展课题经验交流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全体数学组教师参与,课题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课程组全体成员都能自觉地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按课题研究方案来确定课题研究的思路开展行动研究,注重研究反思,让学生的课外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

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③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组成员每学期结合本册教学内容和研究的课题,每人至少写出一至两篇论文或案例反思,并参加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评比,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④在学生中开展数学日记和数学小论文评选活动。

⑤形成相关年段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指导性意见,调整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0月)

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汇编成册。

(2)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案例、等的专辑。

2、作业集

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对研究目标的理解,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设计的习题专辑。

3、课题组教师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课堂教学录像集等;

七、课题的成效分析

通过课题组成员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一)学生的收获

1、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作业形式及评改制度的一系列尝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实验班学生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应用数学意识比较表

从上表可以反映出,经过三年来的努力,学生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家庭作业的喜欢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有了加强。

2、完成作业由“外驱”转为“内需”。

靠外在的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之对作业产生兴趣、热情,来提高学习效果,但缺乏自主的精神,其后果是压抑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学生积极主动人生态度的形成,不能真正体验学习生活的愉悦,体会到因主动性发挥而得到的精神满足和能力的发展。新型的作业布置形式及评价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也逐步养成了他们探索、分析问题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如2009年4月22日我们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的展览与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中展出的有:内容丰富的数学手抄报;图文并茂的年历;精美的钟面模型、漂亮的统计图表;精致的立体图形;清晰的旅游路线设计图等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性作业。这些作业不仅体现了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而且也体现出了我校数学老师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克服了过去单调重复、机械训练的作业形式,让学生的课外作业动起来,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本课题研究的作业设计方式摆脱了作业“一刀切”的现状,同时使“分层作业”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获得了解决。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马儿少吃草,又能让马儿吃得好”——这种减负增效的新颖的作业模式,不但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家长的肯定。经对参加实验的学生及家长抽样问卷调查(98名):数学作业的负担认为比以前显著减轻的占%,较减轻的占%,没减轻的占%。

4、作业分层次水平,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分层次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形式,做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上升。

这是抽选的一位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进行对比。

作业对比:

成绩对比:

和合格人数在上升。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通过改革作业的

设计与评价的评价,及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

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二)教师的发展

1、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

课题组的老师树立了新的作业观、评价观,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定位。教师认为“这种作业集动手操作,收集信息,语言与书面表达等能力于一体,实际是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开放的作业方式,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用不同方法巩固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而且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体验到数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拓宽了知识面”。

2、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转变

教师由过去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将学习的自主权留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与需求来合理引导,倡导实践参与、自主选择的作业设计方式。

(三)教师的专业水平稳步提高

在实践中通过理论培训、座谈、外出学习、实践研究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并在日常教学中的不断反思和实践、校内外沟通,学科结合,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大部分的教师都掌握了有效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评价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历经20多年,49道“减负令”,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没有家庭作业仍是现代很多孩子的梦想。

2、每天一节数学课40分钟,如果课外不去多多练习,如何提高教学成绩

3、做作业也是抓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和家长保持一致步调

4如何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模式,形成我校数学作业的特色;如何把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每一次数学作业上;数学作业与其它学科间的渗透、融合如何进行仍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工作重点

5、由于我校班额太大,每个班级人数都在65人以上,甚至有些班级在70人。大班化状态给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难以充分照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教学效益下降。

6、实践过程中,有时总结不够,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没有在最佳时间内达成共时。并且有的课题组成员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这样的态度是要不得的,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由于我们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课题研究的深度、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请各位专家、领导在理论、方法上给予指导,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程功陈仙梅

(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叶季明

(4)《小学教学参考》2006、1和2006、9

(5)部分网上资料

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及应用的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8a12626900.html, 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及应用的初探 作者:郭顺丽郭贝贝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第11期 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是学生巩固与反馈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依据,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工具之一。然而,教师布置作业仅停留在巩固性作业上,学生完成作业处于被动状态,应付了之的不乏其人,数学作业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面对现状,我们一致认为,作业中应适时增加实践性作业。 一、增加实践性作业的必要性 我们曾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数学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和统计:完成作业质量较高的仅占23%,70.3%的学生存在抄袭作业的现象,长期不交作业的占6.7%。其中,抄袭作业的学生中,一部分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上课听课效率低,使得完成作业的过程有困难,一部分却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感觉作业枯燥无趣,因此态度懒散。 形成原因:(1)作业只求“量”,没有“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重视了作业能起到巩 固课堂内容的作用,持有熟能生巧的态度,重复性作业较多,使得程度好的学生感觉作业枯燥,潜能生面对大量的作业,望而生畏。(2)作业类别单一。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强,课后练习或者参考书上,主要是计算题、应用题和证明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不能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很好的施展。(3)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相悖,部分学生认为生活中只需要用到简单的计算,学习数学没有用,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待作业更消极。 哈里斯?库珀认为作业的积极功能主要包括:(1)通过学业成绩;(2)增强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3)提高或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4)巩固课堂学习内容;(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6)掌握学习方法;(7)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8)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9)调节师生关系;(10)加强同伴交流;(11)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我们在平时布置作业时,只强调了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忽视了“保持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因此,我们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设计实践性作业,发挥数学作业的积极功能。 二、实践性作业的应用与成效 1.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1)动手操作型作业:七年级第一章《展开与折叠》中,探究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课前布置作业:用硬纸板做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试试有几种方法拼接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学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案例 铜川市大同路小学胡金环 [教材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作业设计] 一、填空: 1、4是5的()%,5是4的()%。 2、4比5少()%,5比4多()%。 设计意图:这一组练习比较基础,主要思想通过练习及前后答案的对比,让学生对单位“1”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印象深刻。 二、找出单位“1”并列出算式 (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有20人,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5)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比女生多5人,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6)六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比男

生少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7)六年级一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少5人,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8)六年级一班有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单位“1”是:_______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这一组在本班男女生人数的具体情境下,稍微改变了问题和条件难度逐渐增加,要学生仔细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后才能做对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增加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I (少)百分之几”这类解决问题的理解。 三、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1)六年级一班男生是女生的1.25倍,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2)六年级一班男生比女生多25%,那么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本题题目相对来讲较难,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知识,将比,分数、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一个活学知识,锐化思维的作用。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汇报

xx 小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xx 小学数学二年级课题组 负责人:xx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了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所以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性,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活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很多现象,如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封闭训练

多,开放作业少;机械练习多,探究体验少;脱离实际练习多,联系生活实际少;限制思维作业多,解题策略多样化少;个体独立练习多,合作探索练习少;课内练习多,课外实践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这样的作业设计,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难以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因此,我校数学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我们前进小学是一所城区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但由于进城务工子女入学较多,生源差异显著。有些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生活基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班级中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群体中事实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发展的作业设计策略,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构建一个较完善的体系,以促进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我们前进小学教师提供一套可操作、科学、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方式,让学生摆脱束缚,还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走出身心疲倦的沼泽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实施有效地的课堂作业、有效的课后作业及有效的分层作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实施有效的作业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不仅要注重其知识性,还必须注重其趣味性,把严肃的知识学习寓于快乐的游戲之中,其收效应该是更加可观的,小学作业布置,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智模式,教师要充分兼顾到学生的这一特征,从而布置出学生感兴趣,而且和生活的实际紧密相连的作业,抓住小学生喜欢游戏等特点设计作业,从而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让学生被动的痛苦的作业变成主动快乐的作业。 标签:创新;数学作业;设计;思考与实践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巩固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径,通过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假期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更加有效的应用,作业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传统的作业设计,注重了知识性,缺少了娱乐性,所以学生谈作业而色变,甚至惧怕作业,尤其是小学生,天性贪玩,更是把作业当做一种负担,不仅不愿意做,即使做也是应付的多,敷衍的多,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学生的作业变一变脸,让学生喜欢上他们,学生把做作业当成是在做游戏,玩游戏一样的轻松快乐,从而提高作业的质和量,也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质和量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作业布置:形式活泼、方式多样 (一)日常作业推行“非常6+1 所谓“非常6+1”是指在日常的教学作业布置上,设置6道新知题,增加1道旧知题。如:(出示其中一个作业,这是其中一个作业,)每天根据当天教学活动现实给学生出6道新知作业,1道前面单元学过习题来复习旧知。这样的布置方式不仅体现了“轻负担、高质量”,而且新旧知识交织在一起,使学生在解题时复习了旧知识,比等到期末再“收拾旧山河”效果自然要好得多了。 (二)周末作业加盟“幸运52” 那“幸运52”指在周末作业的布置上,设置5道复习题、2道综合题。通常一个星期都有5节数学课,至少会涉及到5个知识点,利用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各出1题、总共5题周末时间完成,意在回顾本周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整理知识,(附件)。而2道综合题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实践题,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一个“课外的数学”,可以是数学典故、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题、数学儿歌等内容,(以下是一些学生的作业)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的“信息直通车”中做交流和展示,(最近我们刚好在建设班级网站,以后会把这块的资料放在班级网站的‘数学屋’中)。选做题是在“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剪报”中选择一个,可独立完成,也可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这样的周末作业设置使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沉积良好的底蕴。

2020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案 作业是日常教学中检查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帮助 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手段,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及学习习 惯养成的重要途径。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及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在布置作业方面基本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容易造成好学生“吃 不饱”,一般学生难提高,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我们在设计作 业时可以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做 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寓趣味性、灵活性于作业中,把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融进数学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内驱力,自觉、主动、高 效地完成作业。 一、作业要有趣味性 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与“我能做”。

1. 内容有趣。作业的内容是课外作业的核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 生活,体现童真童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例如,为了巩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退位加 减法这一知识点,可以将枯燥的计算变成生动有趣的猜数游戏。算式 35+8=43,可以这样设计:我想到了一个数,你来猜猜它是多少。它比 35大8,它是多少?也可以这样设计:我想到了一个数,它比43少35,你猜是多少?这样一种算式便有多种变换方式。这样的猜数游戏,可 以让学生在学校与同学每天互相猜一猜,也可以在家里与父母互相猜 一猜。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计算能力弱的学 生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 形式有趣。学生常常把课后作业视为负担,这与所布置的作业缺少 趣味、机械枯燥有关。数学作业设计应切合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 泼的形式,使得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进行作业。 (1)游戏类作业。如教学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相关 知识,教师可布置学生在校与同学,或者在家与家人一起互动,玩站 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时站一站、指一指、想一想、说一说,让他们 能够在游戏中辨认方向,用方位词语来描述物体所在方向,既让学生 在快乐中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及合作交流能力,又 增进与家人的情感,有益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创作类作业。这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能培养教学学科之外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低年级“统计与概率” 领域的内容时,教师布置学生利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完整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校本化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尝试了将近一年了,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教师的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回顾如下: 一、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全体数学教研组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促使每个教师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以促使教师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促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材的创编者。只有对教材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学校领导还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并与五汛镇中心小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着: 1、在课题研究中,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并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用不同的练习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经松,学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举例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举例 (1)游戏性的作业。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因此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作业,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达到传授学生知识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时,让学生观察教室中都有哪些角,然后采取抢答的方式回答。这时学生就开始仔细观察,并争先恐后地抢答。然后笔者又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的游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发一盒火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火柴棒摆出不同的图形,并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因每个小组摆出的图形不同,所以每个小组角的个数也就不同。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趣味游戏作业,使得数学计算题不再枯燥,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生活化的作业。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趣味作业还可以进行生活化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比如,学习了重量单位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先掂一掂袋装食品的重量,然后再看包装上面所写的重量,让学生对重量单位有一个实际的感受。在学习了计算面积和体积之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量一量家中的长方体物品,然后算出它们每个面的面积和整体的体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

考计算能力,调动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也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带来了无穷乐趣。 (3)合作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社会要求人才所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新课程倡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合作性的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学习了计数方式和统计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门口的马路在某一时间段内过往的车辆进行数量统计,每个小组中的几个人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记录小轿车的数量,有的记录自行车的数量,有的记录货车的数量等,然后用写“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绘制出统计条形图。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不但准确迅速地完成了作业,巩固了课堂所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4)综合性的作业。课堂中传授的知识往往比较单一,且各个知识点都是分开进行教学的,没有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综合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且需要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才能解决,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综合化。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 究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它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经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经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

的,是经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即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施方案 昌乐特师附属小学 于怀美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我们习惯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知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所以造成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不但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外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那么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我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让学生带着数学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实践、自主探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的依据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实践性作业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1)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专题研究,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场景中“用数学”,使数学课后作业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 (2)通过多方面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分为:调查性实践作业、操作性实践作业、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

三年级数学上册优化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测量 一、填空题: 1米-2分米=() 100毫米=()分米 38毫米+27毫米=()厘米()毫米 3千米+3千米=()米 1吨-200千克=()千克 320千克+680千克=()吨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 硬币厚度一般是1-2(),小红的身高是126(),我家有一棵高5()的大树,阳台有一台9()高的洗衣机,书房里有一张6()高的书桌,书桌上有一盏高35()的台灯和一个厚约()的文具盒。万里长城长约6700(),飞机每小时飞行1000(),东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2300()。一只老虎约重360()。一列汽车每小时约行驶100()。 三、解决问题: 1、一支铅笔原来长8厘米,用去6毫米后,现在这支铅笔有多长? 2、妈妈买了一块4厘米长的火腿肉,每5毫米切一处,可以切多少片? 3、一支粉笔长6厘米,5支粉笔长多少厘米?合多少分米? 4、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5厘米 500厘米 550米 1千米 6米 5、某城市要修一条长54千米的高速公路,如果每天修6千米,几天可以修完? 6、一辆载重1吨的货车,装有2头牛,每头牛重600千克,货车超重了吗?超了多少? 7、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5米,第二根是第一根的4倍,第二根长多少米?两根一共长多少米? 8、某旅行社“十一”组织了几个旅行团,去上海的有412人,去北京的有901人,去上海的还差多少人就和去北京的同样多?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计算: 95+97 312+398 56+485 366+439 427-258 78+809 546+234 587-579 900-368 507-88 二、填上适当的数 6 0() 5() 5()6 7()4() - 4() 8 - 1 6() + 2 5 () +() 8 () 6 2()6 2 7()5 1 0 1 6 三、填空题: 1检验370+230=600是否正确,可以用算式:()来计算,看得数是否等于()。 2、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最大的三位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差是()。 四、解决问题: 1、一本书900页,小明第一个星期看了308页,第二个星期看了281页,小明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2、二三年级开家长会,准备了800张椅子。二年级来了276名家长,三年级来了356名家长。请问学校准备的椅子够吗? 3、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上午去参观的有580人,下午去参观的学生比上午少187人,这一天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参观了博物馆? 4、一件上衣214元,比一条裤子贵36元,一条裤子多少元? 5、某区九月份用电200度,比八月份多用了54度,八月份和九月份一共用电多少度? 6、一根绳子长123米,用去了54米,剩下的比用去的多多少米? 7、花园里有250盆红菊花,比黄菊花少29盆,黄菊花有多少盆?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作业的设计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依据新课程理念优化的作业设计,致力于所布置的作业更为有效并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从前,一部分教师只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但轻视作业的选择与设计,只强化作业对知识的巩固作用而淡化作业的育人功能,机械练习多但创新作业少,教师布置多而学生设计少,技能性练习多可方法性作业少,使得作业的高耗低效现象仍很严重。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目标和价值,优化作业设计,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并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接下来本人就这方面的一些做法谈谈自我体会。 一、作业设计要具有兴趣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性。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翻开数学课本或是教辅资料,设计的练习题,无不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之中,这样的练习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吸引力强,使孩子做起来乐此不疲。如教学完“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我们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孩子与同伴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意完成这样的作业。又如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故事。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也觉得兴味盎然。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并且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有一定梯度的练习,如:基本题(参照例题编写);变化题(变换条件,增加难度);开放、实践题(动手做,动脑想),其间并可以供给这样的选择:习题可以独立完成,如果觉得有点难度的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自主性作业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基础。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后,学生就可以设计出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看图形计算面积;已知长和宽求面积;已知面积和长求宽;已知面积和宽求长…… 再比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种长方体食品盒,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需材料的多少问题,以及考虑能装多少食品,怎样进行包装设计等等。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索性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靠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来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从多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

探究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探究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发表时间:2020-03-31T03:12:50.7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2期作者:尤婉[导读]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作业的三种思路,分享给大家。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325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和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作业几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翻版、克隆,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今天,再用以往的作业观给学生布置作业,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与课改精神不相符。所以,布置数学作业除了加强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变厌学为乐学。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作业的三种思路,分享给大家。我的这三种思路分别是分层次设置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和设计多样化作业。下面分别举例介绍我的这三种思路。 一、分层次作业设计 分层次设置作业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层次:Ⅰ级为思维能力作业;Ⅱ级为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作业;Ⅲ级为解决问题能力的作业。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Ⅲ级,中等同学可选Ⅱ级,稍差的同学可选做Ⅰ级。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Ⅰ级: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Ⅱ级: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Ⅲ级: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性作业设计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要能积极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有一下几个类型: 1.调查类:调查可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训练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如: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水。调查一下水价及你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计算一下按照这个滴水速度,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可让学生调查的素材有很多。 2.操作类:操作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向思维活动的前沿,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去思维、去探索、去学习。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可设计“包装磁带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磁带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磁带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其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 3.应用类: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开启心智、训练思维、发展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应用性的实践题;可以从报纸、电视、广播、广告牌中发现数学信息,尽可能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题,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鼓励学生接触各种实际问题,参加课内外数学实践活动。 三、多样化作业设计 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使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比如让学生自己编拟小习题。编拟小习题要求我们赋予学生一定的设计权,让学生别出心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创出别具一格的作业。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撰小作文,例如:学生以小作文的形式将学习数学的内容、感受、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真实的记录下来,以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在这篇小作文里,学生总结了学习内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交待了知识是如何获取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并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总之,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作业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复习巩固知识,更能探究实践、体验过程、培养情感、发展能力。参考文献 [1]丁小康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34),86-86。

2019年全员培训小学数学实践作业提交-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第98、99页。 课标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新课标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如果我们将数学公式的教学仅仅看成是一般数学知识的传授,那么它就是一个僵死的教条,只有发现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才能演绎出生动结论。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三角形警示标志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打下基础。本课内容编排的最大特点是加强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体会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建立猜想、归纳发现和抽象出公式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这样的编排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锻炼数学推理能力,从而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学生分析: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之琐见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之我见 类别:小学数学编号:初评奖次:复评奖次: ___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地改变以往的数学作业的模式,并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实践性作业的研究,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特点形式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这类作业的设计,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究为主要特征,以体验生活、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全新的课外作业。它与数学实践性活动既有相类似的方面,也有所区别,它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和更大的探究空间,更强调学习的独立性、实践性、综合性。 一、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主要特点 1、内容生活化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中科院研究员张梅玲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讲座中也讲到:“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为此,我们要善于研究数学教材的实际意义,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这样才能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人人所需要的数学。 2、形式开放化 事例证明,学生的课外学习,可以大大突破校园教学时间、场地、器材、人际交往等局限。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宽松、空间广阔的特点,通过教师或家长的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在多种多样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中,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在自发自愿的合作交流中,享受“快乐数学”,感知“现实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实践与综合应用。 3、结果评价的多元化 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作业结果的多样性,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作业的结果,要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肯定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果,并适时地寻找机会为学生展示成果,要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得到交流,使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得以拓展。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实践性作业时,一定要充分听取学生自己的表述,了解学生探究的过程,重视对完成实践性作业过程的评价,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 二、数学实践性作业的主要形式 1、操作性实践作业 操作性实践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在课堂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是观看教师的操作,以旁观者的态度参与学习之中,而操作性实践作业让学生走出驻足观赏,要求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规律。这样可以将学生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使知识充满着内在的“活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将原先教师的“权力”合理下放给学生,进而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案例

如果布置的作业内容“一刀切”,往往容易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了”.培养不出拔尖的学生,更弥补不了后进生知识的缺漏。鉴于此,我就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布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进步的空间。 一、学生的分层。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给学生分层次:基础好的分为A组;基础一般的分为B组;剩下的基础较差的为C组。 二、作业的分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主要设计一些模仿性习题,让他们通过套用公式来尽快巩固学过的知识。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再做一些学习能力的训练,让他们进行发展性学习。最后是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进行综合性练习,把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同时适当加练一些有难度的拓展性练习。下面是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扣》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设计的分层作业: C类:1.一袋面粉原价60元,现在打八五折出售,现价是多少元?2.一台电脑原来售价是4800元,五?一节搞促销活动,卖4080元,这台电脑现在打几折出售?3.一款书包按七五折出售是75元,这款书包原来卖多少元? B类:1.小明买了一套玩具,原价20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2.书店打七五折售书,小丽买书花了15元,少花了多少钱? A类:1.水果店把150千克苹果按每千克6元出售,卖掉80%后,其余的打八折出售。这些苹果共卖了多少元?2.一件羽绒服,按进价提高25℅标价,后来,因天气变暖,按标价打七五折出售。这件羽绒服卖出后,是赚了还是赔了? 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就能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的知识点;而对于学优生,则以提高拓展为主,充分发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提高综合、灵活运用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每个小学生先天素质和学习水平是不同的,我们要因材施教,给他们分层布置好作业,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能消除基础较差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

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将新知识传授于学生之后,是学生利用作业练习巩固的最佳时机,既恰到好处,又避免学生课后有作业抄袭的可能。其实减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精简习题。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一周以来学到的知识,或整理一个单元、一个模块的知识点,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再加上老师的展示及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还可能从此转变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巩固知识 据统计,全世界的学生里,中国学生的学习是最辛苦的。20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喊“减负”,可是喊了这么多年,很多地方还一直徘徊在减负而没增效,增效无法减负的矛盾之中。学校和家长担心“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如果“减负增效”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减负”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

小学数学课堂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一线数学教师既要做好“减负”又要做到“增效”。根据近几年的执教经验,笔者针对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课堂作业当堂做 近几年,我们小学数学教材都搭配了《课堂作业本》、《每课一练》和《口算训练》三套练习作业,大多数农村教师都反映学生作业量多、批改量大等问题。而据我了解课堂作业本放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寥寥无几。在听课时也时常发现,有些教师预设的环节,由于课上小差曲多了,课上来不及完成,然后就会说:“那么下课以后同学们就利用课后的时间把它们完成吧。”试想,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课下会认真做吗?再有,学生下课的时候是该做作业的时候吗?教师在课堂上将新知识传授于学生之后,是学生利用作业练习巩固的最佳时机,既恰到好处,又避免学生课后有作业抄袭的可能。俗话说“趁热打铁”,从心理学上讲是记忆保持的时间。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上40分钟时间,把该说的说清楚,把该让学生做的做掉,把该批改的批改好,这样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一定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除了以上几点,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