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肺癌的介入治疗

肺癌的介入治疗

最近有不少肺癌患者提到介入治疗,药代邮在前面的文章里介绍过肝癌的介入治疗,实际上介入治疗首先在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结果,进而引入到包括肺癌在内的其他肿瘤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天我们详细阐述一下什么是肺癌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在血管造影机下,将导管从病人的股动脉,送入到肿瘤的供血动脉内(如肺癌的支气管动脉、肝癌的肝动脉等),给予化疗药物,使局部肿瘤组织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以期达到增加局部杀伤肿瘤的作用,随后必要时再给予栓塞剂,栓塞局部肿瘤的供血动脉,使肿瘤血供减少,有利于进一步控制肿瘤的生长。

介入治疗的优点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气管的影响小。

(4)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介入治疗缺点

价格实在昂贵,介入治疗收取的治疗费用相当高,一般没有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的家庭很难承受。一般的治疗费用(不包括药品费用)都在千元以上。

肺癌的介入治疗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此时为控制肿瘤则需进行综合治疗,如全身静脉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而血管内介入治疗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灌注术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均属于微创手术。一般方法为局麻下经皮穿刺动脉后插入导管,找到肿瘤供血血管后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后用栓塞剂进行肿瘤血管的栓塞以达到阻断肿瘤供血。这样使局部肺癌肿瘤组织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以达到增加抗肿瘤的效果且降低全身药物副作用,同时栓塞肿瘤供血血管使局部肿瘤的失去血液营养而进一步控制肿瘤的生长。

肺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一、已经失去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肺癌者;

二、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肺癌者;

三、外科手术有难度的肺癌,术前进行介入治疗,以短期缩小肿瘤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减少手术难度并提高疗效(相当于外科手术术前的新辅助化疗);

四、肺癌合并咯血者,可行灌注+栓塞术,达到抗肿瘤和止血的双重疗效;

五、不能耐受全身静脉化疗的患者,特别是老年肺癌患者;

七、对于可耐受全身静脉化疗剂量的患者,可行血管内介入化疗+补充剂量静脉化疗,以增加局部治疗效果并保证全身剂量;

八、中央型肺癌、动脉血供丰富和巨大的周围型肺癌疗效更佳。

药代邮认为:虽然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中一种有效的局部药物治疗手段,但由于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特点,以及局部病灶的供血动脉复杂等多种原因,故不能替代全身化疗以及其他治疗,应该在综合治疗中选择相应的病人,则其合理地安排使用介入治疗。

医院介入科肺癌射频消融治疗诊疗常规

医院介入科肺癌射频消融治疗诊疗常规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之中居第一,近年来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趋势。虽然近年来外科治疗技术及放化疗技术不断发展,但肺癌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15%。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是标准的治疗方法。但是各种各样的原因致2/3的患者不能手术,如心肺功能不佳,年龄太大等等。射频消融是射频电极产生等离子震荡,使局部产生高温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失去手术机会的肺癌; 2.早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或者患者拒绝手术者; 3.肺癌术后复发; 4.肺部肿瘤放化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例 (二)禁忌症 1.肝肾功能严重衰竭; 2.大量腹水、全身多处转移; 3.恶液质; 4.肺部有活动性炎症; 5.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6.凝血功能严重减退、有出血倾向者; 7.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减少。

二、术前准备 (一)患者准备:术前禁食、水4小时以上; (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标记物; (三)影像学检查:两项以上影像学检查; (四)尽量取得病理学诊断; (五)术前用药:术前可用镇静、止痛; (六)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三、操作方法 (一)首先患者仰卧或者侧卧于CT操作台上行CT扫描,确定合适的进针层面,全麻下,用刀片切开至皮下1cm。 (二)将射频电极通过皮肤切口及胸膜腔进入靶组织并行CT扫描,确定电极针位于病症中央。 (三)根据病症的大小,打开电极针的范围,连接好负极板。 (四)打开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当温度达到95℃维持15分钟。 四、术后处理 (一)吸氧,平卧24小时。 (二)充分补液、镇痛、对症治疗。 (三)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 五、并发症 (一)气胸、血气胸,胸腔积液或积血。

肺癌女性9年多次经气管镜下介入治...

肺癌女性9年多次经气管镜下介入治... 患者,女性,69岁。2012年初刺激性干嗽,2012年2月行胸部CT【图1】示左主支气管开口处后壁隆起。2012.5月复查胸部CT【图2】可见隆突处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左主支气管开口狭窄。外院行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狭窄,活检病理示腺鳞癌。2012.6月收入我科。 【图1】 【图2】 既往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个人史:无肿瘤家族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KPS:80分,气促评分:2级。全身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呼吸平稳,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双侧触觉语颤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未见阳性体征。 入院诊断 肺癌(原发性左肺中央型肺癌腺鳞癌T4N0M0 Ⅲa期) 气管侵犯伴狭窄 肺部感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功能I级 入院后行气管镜检查,发现隆突处近左主支气管开口的地方,黏膜弥漫性增厚,表面血管丰富,管腔狭窄。我们给患者进行气管镜下氩气刀+二氧化碳冷冻削瘤治疗后,管腔明显增宽。 从胸部CT所见存在管腔外病变,于是我们在气管镜引导下给患者进行了125I粒子植入,一共植入4枚。 这是植入过程的情况: 先总结一下目前的治疗经过 患者2012年发病,左主支气管病变,病理示腺鳞癌,考虑有腺癌

成分行基因检测,但是EGFR未见突变。目前我们进行了局部消融治疗:气管镜下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4枚,0.6mCi),我们建议她同时配合全身化疗,于是她返回当地医院进行了一线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卡铂2周期的治疗,但是化疗期间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同时伴有消化道反应2级。患者无法耐受,因而也使其拒绝继续化疗。 直到2014年4月,患者因气短、咳嗽症状再次加重,回我院就诊。入院后,气管镜检查显示左主支气管开口处出现黏膜弥漫性增厚,考虑局部病变进展。之后我们给予患者气管镜引导下瘤内药物注射(注射恩度+顺铂),治疗后可以看到治疗区比较明显的坏死物形成,治疗疗效较好。本想让患者每周做1次,连续做四4次,但是患者拒绝未再进行。 2014年4月 2015年11月,患者因咳嗽加重再次返回医院,此时病变进一步进展,右主支气管受累,气管下端黏膜明显增厚。 2015-11-1 从CT上也能看到,管腔明显狭窄,管壁弥漫性增厚。 这时我们就考虑到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该如何选择? 首先排除外科手术,考虑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瘤内药物注射、热消融(APC、激光)、PDT(光动力治疗)、气管内支架、125I粒子植入术、外放疗。 全身治疗:因为不存在EGFR基因突变,只能更换化疗方案或者改为中医中药治疗。大家比较熟悉热消融、气管内支架、125I粒子植入术、外放疗这几种治疗方法。下面着重讲解一下我们考虑给患者使用的瘤内药物注射和PDT。 瘤内药物注射(Endobronchial introtumoral chemotherapy)控制肿瘤生长——瘤内药物注射 瘤内药物注射指在气管镜的引导下应用注射针,向病变部位注入化疗药物,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这项技术早在1986年就已进行,最初注射无水乙醇,后来逐渐发展为化疗药物,还有一些基因药物(如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简单介绍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简单介绍 1. 引言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是一种现代医学技术,通过内镜技术在呼吸道 内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肺癌、肺部感染和肺脓肿等。本文将简要介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 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技术原理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主要依靠内镜技术,通过将柔软的内镜引入呼 吸道进行观察和操作。内镜可以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呼吸道,经过气 管进入支气管和肺部。通过内镜可以观察呼吸道的病变部位,并进行 相关操作,如取材、止血、灌洗等。 3. 适应症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适用于以下病症: •肺癌:通过内镜可以观察肺部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进行 活检以确诊肺癌。 •肺部感染:通过内镜可以观察肺部感染病灶的情况,并进行采样 以确定病原体和进行抗菌治疗。 •肺脓肿:通过内镜可以引导引流管进入脓液积聚部位,进行脓液 的引流和清洗。

4. 操作步骤 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操作步骤如下: 1.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检查、消毒和局部麻醉等。 2.内镜引入:将内镜经过口腔或鼻腔引入气管,经过导丝引导进入支气管和肺部。 3.观察和取样:通过内镜观察呼吸道病变部位,并进行活检或刷片采样等取材操作。 4.治疗操作:根据病情需要,在内镜引导下进行相关治疗操作,如肿瘤切割、止血或灌洗等。 5.术后处理:完成治疗操作后,将内镜取出,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5. 注意事项 在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术前评估:患者应接受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呼吸功能和心肺功能的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术中监测: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 •消毒和无菌操作:手术操作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

肺癌的介入疗法及注意事项

肺癌的介入疗法及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状 1 .肿块直径大于 5 ㎝的肺癌在其他非手术方法治疗。 2 .其他非手术治疗不敏感的肺癌。 3 .两肺广泛转移性肺癌或全身多处转移性肺癌肿瘤。 5 .原发病灶已手术切除,病灶数少于 3~4 只,少有肿块直径 小于 3 ㎝的转移性肺癌。 6 .直径小于 3-5 ㎝的周围型肺癌,由于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 原因不能开胸手术者,及个别不原接受外科手术者。 肺癌的介入治疗是在血管造影机下 , 将导管从病人的股动脉 , 送入到肿瘤的供血动脉内 ( 如肺癌的支气管动脉、肝癌的肝动脉等 ) , 给予化疗药物 , 使局部肺癌肿瘤组织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 , 以期达到增加局部摧毁肿瘤的效果 , 随后必要时再给予栓塞剂 , 栓塞局部肿瘤的供血动脉 , 使肿瘤血供减少 , 进一步控制肿瘤的生长。介入疗法首先在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进而引入到肺癌的治疗中,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中一种有效的局部药物治疗手段 , 但由于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特点 , 以及局部病灶的供血动脉复杂等多种原因 , 故肺癌的介入疗法不能替代全身化疗以及其他治疗 , 应该在综合治疗中选择相应的病人 , 择期合理地安排使用介入治疗。 治疗后的护理 1、术前准备 1.1 做好心理护理要运用沟通技巧,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介入治疗的目的和相关程序,消除其恐惧心理,以积极配合治疗,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1.2 术前进行必要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及心电图检查。 1.3 行双侧腹股沟处备皮,作好碘、普鲁卡因及青霉素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其必要性。 1.4 术前禁食6h,入导管室前让患者排空膀胱。

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一、肺癌是什么 肺癌发病部位为支气管的黏膜上皮,是恶性肿瘤的一种,见图1。欧美工业 发达城市和工业发达国家发生肺癌的概率更高,且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更高,且 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排名第二或第三。早期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没 有定期检查,因此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主要因为肺泡没有感觉神经,无疼痛感。但病情不断进展的过程中临床上表现为慢性咳嗽,其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通常 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甚至还存在咳痰的问题,还有咳血或胸痛的表现。 图1 肺癌 二、肺癌患者介入治疗 1.血管性介入治疗 肺癌治疗时,血管性介入治疗以肺癌循环特点为基础,通过支气管动脉完成 化疗药物的灌注,可通过提高药物局部浓度将细胞杀灭,让全身毒副作用减轻, 如有必要可以合理利用栓塞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

不同于静脉给药途径,通过支气管动脉给药可以提高进入肿瘤组织的给药浓度,且化学药物增加1倍,杀灭肿瘤细胞的数量增加10倍,因此临床上广泛应用在血管性介入治疗。 1.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肺血管性治疗包含了碘125粒子植入术和肺肿瘤射频消融术,而肺肿瘤射频消融术和肝癌射频消融术相同。碘125粒子组织之间植入近距离放疗也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碘125粒子组织持续发射低能射线进行合理利用,持续破坏了不同周期的肿瘤细胞的DNA分子链,对有丝分裂进行抑制。同时,持续低剂量照射可以让缺乏养细胞氧化后再氧化,促进肿瘤不断提高对射线的敏感性,导致肿瘤缺乏养细胞失去生长的能力,因此局部控制效果更好。肿瘤组织之间三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常用的方法为放射性碘125例植入治疗,其中局部“适形”治疗是主要的特点。肿瘤靶区高剂量,但周围正常组织受辐射量较低,因此治疗增益系数明显提高,导致疗效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三、肺癌介入治疗的优势 1.药物可以直接在肿瘤作用,局部药物浓度更高,药物用量少,毒副作用减少(局部用 药为主,药物浓度高,杀死的肿瘤更多。) 2.创口通常为为5mm,创伤不大,可以保护皮肤,更美观,恢复速度更快。 3.局部麻醉为主,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心理负担更低,操作简单,风险 更低。 4.通过机器定位,定位更准确,不会导致原有的解剖结构被破坏。 5.局部治疗为主,术后并发症低,更便于患者家属护理。 四、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1)给患者发放病号服,若天气脚冷,则让其外套宽松的开襟衣物,注意不可穿着套头的卫衣或高领毛衣。 (2)在常用手留取留置针一枚,但要注意留置针不可选择术侧。 (3)保持睡眠状态优良。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及表单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1.患者不愿接受外科治疗及不能耐受外科治疗的I-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2.无手术指征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3.伴大咯血的肺癌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环境与职业因素。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 3.临床体征:早期不显著。 4.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 活检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放射介入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 1.支气管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 2.肺癌射频或微波消融术。 3.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4.消融术和粒子植入术可与支气管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相结合。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D0 2.2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 2.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期、II期、和III期及 部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 3.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介入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 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此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4天。 1.常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介入治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介入治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的研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介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及 副反应。方法对96例经病理和/或细胞学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分为A组(三维适形放疗组)和B组(三维适形放疗+介入化疗组)。放疗设备采用瑞典医科达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计划系统为Precise 2.03,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等剂量线图、二维等剂量线和云图综合评价确定治疗计划。DT180cGy/次,每天1次,每周5次,总剂量65~70cGy。B组:采用A组同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案,放疗前进行二次介入化疗,分别在放射治疗前第4周、第1周进行。选择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化疗。化疗药为顺铂DDP 60~80 mg、表阿霉素40~60 mg、5-Fu 0.75~1.00 g、去甲长春花碱40~60 mg,根据病情选二联或三联应用。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4.5%和80.9%,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0.5%和 38.3%,显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 A、B两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3%(19/46)、11.4%(5/44)、13.6%(6/44)和58.0%(29/50)、80.8%(38/47)、34.1%(15/44)。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组比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1、3年生存率高出十多个百分点,中位生存期亦比其高出9.0个月。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介入化疗组显示提高局部控制可使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5年生存率虽无统计学意义,因观察时间有限,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 标签:非小细胞肺癌;介入化疗;三维适形放疗 肺癌已成为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大约占肺癌的40%,放射治疗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重要手段。但预后仍然很差,五年生存率仍维持在5%~10%之间,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之一。笔者所在医院自2003年8月~2006年8月对9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介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笔者所在科室2003年8月~2006年8月住院的符合条件的96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A组(三维适形放疗组)和B组(介入化疗+三位适形放射组)。A组46例(男30例,女16例)中位年龄48岁;AJCC2002年临床分期:ⅢA期22例、ⅢB期24例;病理类型:鳞癌20例,腺癌24例,其他2例。B组50例(男33例,女17例),中位年龄50岁;临床分期:ⅢA期23例,ⅢB期27例;病理类型:鳞癌20例,腺癌27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 (1)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及影像学证实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医学原因不能手术,或在技术上手术不能切除;(2)年龄25~70岁;(3)卡氏评分(KPS)≥70;(4)无严重的可能影响治疗计划按期完成的内科疾病;(5)治疗过程中出现远地转移和其他内科疾病导致治疗计划不能按期完成者剔除。 1.3?治疗方法 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设备采用瑞典医科达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计划系统为Precise 2.03,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支气管肺癌的介入治疗

支气管肺癌的介入治疗 支气管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响着全球许多人的健康。它通常起源 于支气管和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并且其发展和扩散速度较快。吸烟、环境污染 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都与支气管肺癌的发生有关。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和体重下降等明显症状。因此,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 (一)介入治疗的定义和分类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或其他器械进入体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它通 常是通过小切口或血管插入点进入体内,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介 入治疗可以分为诊断性和治疗性两种类型。诊断性介入治疗用于获取更多关于肿 瘤的信息,例如通过活检确定肿瘤类型。治疗性介入治疗则是通过介入手段直接 干预和治疗肿瘤,如消融肿瘤或栓塞供应肿瘤的血液。 (二)支气管肺癌中的介入治疗应用 在支气管肺癌中,介入治疗有多种应用方式。其中,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是 一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插入到支气管中,进行活检、切 除肿瘤或放置支气管内支架,以恢复呼吸通畅。另外,射频消融治疗利用高频电 流加热肿瘤,以摧毁癌细胞。栓塞治疗则是通过将药物或物质注射到肿瘤血管中,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其萎缩和死亡。此外,内镜超声引导治疗和其他新兴的 介入治疗技术也在支气管肺癌中得到应用。 (三)介入治疗的优势和限制 介入治疗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首先,相比传统手术,介入治疗创伤小、恢 复快,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明显减少。其次,介入治疗通常可以在局部麻醉下

完成,减少了麻醉的风险和副作用。此外,介入治疗在一些无法手术切除或化学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提供了额外的治疗选择。 二、常见的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方法 (一)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它通过将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道中,进行可视化检查和治疗。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肺部情况,获取活检样本以确定肿瘤类型,或进行切除肿瘤或放置支气管内支架来改善呼吸通畅。 (二)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加热的方法,用于破坏肿瘤组织。通过导入射频探针到肿瘤区域,电流会产生热量,将肿瘤内部的细胞破坏。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肿瘤较小且局部化的情况,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三)栓塞治疗 栓塞治疗是通过将药物或物质注射到肿瘤血管中,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其萎缩和死亡。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肿瘤较大、血液供应丰富的情况。栓塞治疗可以通过导管插入到肿瘤附近的血管,释放栓塞剂,从而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治疗的效果。 (四)内镜超声引导治疗 内镜超声引导治疗是一种结合内镜和超声技术的介入治疗方法。医生通过内镜插入到食道或支气管中,结合超声技术实时观察肿瘤位置和大小,并进行针刺活检或消融治疗。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定位和导航,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五)其他新兴的介入治疗技术 除了上述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外,还有许多新兴的技术在支气管肺癌的治疗中得到应用。例如,光动力疗法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光束破坏肿瘤组织。还有一

54例肺癌合并大咳血的介入治疗体会

54例肺癌合并大咳血的介入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合并大咳血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肺癌合并大咳血患者54例,均采取介入治疗方法,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经过介入治疗,54例病例均即刻止血,即完全治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本组病例未出现局部皮肤肌肉坏死、脊髓梗塞、食管-支气管瘘、误栓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本组病例在溶栓介入治疗后,出现发热9例,经对症治疗后,在3~6 d后恢复正常;胸骨后疼痛7例,在3~12 d内自行缓解。结论在肺癌合并大咳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成为治疗晚期肺癌合并大咳血的首选手段。 【关键词】肺癌;大咳血;介入治疗 在现代内科临床中,大咳血是较为严重的肺癌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肺癌患者临床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国内内科临床中,对于肺癌合并大咳血的治疗尚未形成一套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是采用介入治疗对患者的咳血症状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随着国内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肺癌合并大咳血的介入治疗多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并且成为疗效最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1]。本院2010年1~8月收治的肺癌合并大咳血患者54例,均采取介入治疗,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肺癌合并大咳血患者54例,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38~69岁,平均(55.8±1.4)岁。本组病例的咳血量为320~610 ml/24 h,平均咳血量为(470.5±53.2) ml/24 h。临床分期为Ⅱ~Ⅳ期,Ⅱ期15例,Ⅲ期20例,Ⅳ期19例。本组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或无效,在得到患者认可的情况下,采取支气管动脉进行灌注化疗加栓塞。 1.2 方法本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患者于术前进行常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肝肾心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胸部增强CT片等,确定无介入化疗禁忌证,准确定位患者肿瘤位置,以便进行相关操作。介入医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透视下,采用国际较为先进的Seldinger技术,经患者皮股进行动脉穿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插入5F-Cobra导管,并且将导管选择性插入支气管的动脉内。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进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靶血管,并且将PVA栓塞颗粒或碘化油10 ml、化疗药物等依次在DSA监视下缓慢注入患者的靶血管[2]。化疗药物为DDP 60~80 mg、THP 60~80 mg、Gem 1.4~1.8 g等。待相关临床操作全部完成后,为患者进行拔管,并在穿刺处压迫15~17 min后加压包扎。 1.3 疗效评定标准本组病例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等级。治愈:患者在临床检验中活动性咳血即刻止血,或者在3~5 d内咳血逐渐得到控制,无复发现象;显效:患者经过

肺癌的介入治疗

肺癌的介入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张新 一、肺癌的介入治疗概述 (一)介入肺脏病学 介入肺脏病学是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侵入性治疗操作的,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掌握这一门科学,不仅要掌握常规的呼吸病学的知识和训练之外,还需要更多专门的训练和更专业的判断。其基本治疗方式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中药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二)肺癌的介入治疗方式 初诊肺癌分期的比例各不相同,详细分析如图1所示。肺癌的介入治疗方式有气道内的介入治疗、经皮介入治疗和经血管的介入。 二、气道狭窄梗阻的介入治疗 任何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并产生明显症状的中央气道(即气管,左、右主支气管、中间段支气管和叶支气管开口)腔内的阻塞,均可应用激光、微波、高頻电刀、APC等进行切除,从而使气道保持通畅。治疗的技术,组织消融如激光、微波、高頻电刀、APC等,机械扩张如呼吸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如金属支架、硅胶支架,药物注射,腔内近距离放疗,光动力治疗(PDT)。气道内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有纤支镜与硬质气管镜、麻醉、与其它治疗的联合和疗效评价。 (一)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的功率大,组织穿透性强,YAG激光的组织穿透力可以达到10mm;能量高度集中,能准确地定位于病变部位;Cavalier等曾研究了约1800例患者应用Nd: YAG的治疗效果,发现位于气管、主支气管和右中间支气管的恶性肿瘤造成的阻塞再通率超过90%;外周病变或外压性气道狭窄成功率较低,从0%至50%不等;大出血、气道穿孔。激光治疗如图2所示。

(二)高频电灼 高频电灼的原理是有个开关的回路电流。电流经过组织会刺激神经,使组织肌肉伸缩,并产热效应。高频电灼要大于100KHz.详细分析见图3。 (三)氩离子凝固术 近年来使用氩离子凝固术的越来越多。氩离子凝固术的仪器见图4。APC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碳化来导电,氩气经过高电压导电,见图5。 (四)微波治疗 微波治疗的原理是利用组织中的极性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在微波的辐射下随微波频率做高速运动,分子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热量,继而组织凝固、脱水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肿瘤细胞含水量相对多,可吸收较多的微波能量;肿瘤细胞对高热损伤比正常细胞更敏感;实体肿瘤内存在大量的乏氧细胞,对微波辐射更加敏感。 (五)冷冻治疗 通过反复的冷冻(低温可至-40℃--70℃)和复温而破坏组织,使肿瘤细胞坏死、血管凝结,这种方法效果慢;冻切是应用冷冻电极对肿瘤组织取活检及直接切除肿瘤组织,这种方法效果快。如图6。

呼吸道疾病的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

呼吸道疾病的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呼吸道疾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包括肺癌、支气管扩张症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恢复时间较长。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成为了呼吸道疾 病治疗的新选择。 微创手术是指通过较小的切口或者体腔自然孔道进行操作,减少了 手术对患者身体的损伤。目前,微创手术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得到 了广泛应用。例如,对于早期肺癌患者,传统的开胸手术需要切开肋 骨进行肺叶切除或肺部切除,而微创手术则可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 胸腹腔镜等工具进行,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提高了手术安 全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微创手术,介入治疗也成为呼吸道疾病的有效疗法之一。介入 治疗是通过导管插入血管或体腔,经过仪器的引导和操作来完成治疗。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常常出现支气管塌陷、黏膜增厚等情况,传 统治疗方法难以解决。而介入治疗则可以通过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 方式恢复支气管的正常通畅,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当然,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临床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应该对治疗过程和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在呼吸道疾病治 疗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们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发生,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微

创手术和介入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不断完善技术和提高治疗水平。 总之,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为呼吸道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它们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疾病,还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仍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患者的共同决策。未来,我们期待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肿瘤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肿瘤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介入医学是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磁共振成像、超声等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导丝、导管等专用器械对病变组织或器官进行诊断及治疗的新兴学科,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势。 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是目前恶性肿瘤诊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诊疗对象,可将其归为针对恶性肿瘤本身的治疗、针对恶性肿瘤合并症的治疗以及其他辅助诊疗技术。 一、肿瘤血管介入治疗 1.1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灌注化疗是通过皮下置入动脉泵或者直接经导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的供血动脉,以提高药物在肿瘤内的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肿瘤反应,同时降低化疗药物在体循环中的浓度,减少对其他脏器的毒副作用。 动脉灌注化疗最早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目前在肝癌、肺癌、胰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均有较好的疗效。 在未接受过化疗的不可切除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全身化疗可使有效率提高到92%。 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HAIC的中位生存期为7.6~17.6个月。 目前,亚洲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已将HAIC纳入晚期肝细胞癌标准治疗方案中。 在日本,采用低剂量顺铂联合氟尿嘧啶(FP方案)的持续给药时间长达5d,临床上常采用经股动脉皮下置入动脉泵的方式给药,随后在门诊完成多个周期的HAIC。

近年来,以奥沙利铂为主的HAIC方案成为肝癌研究领域的热点,HAIC在中国多使用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及奥沙利铂(FOLFOX方案),一般需要持续给药46h,由于每次置管时需要重新调整导管尖端的位置,并避开栓塞后再通的胃十二指肠动脉,一般采用皮下置入导管的方式给药。 1.2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 TAE是运用栓塞材料将肿瘤供血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从而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主要用于不适合给予化疗药物的实体肿瘤的介入治疗。 其在肝癌、肾癌、胰腺癌、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以及肿瘤大出血的止血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可用于肿瘤的术前栓塞以及术中保护性栓塞。 临床上常用的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聚乙烯醇颗粒、碘油、微球和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等。 TAE术中应综合考虑肿瘤血供、血管解剖和造影结果等合理地选择栓塞材料。 1.3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TACE在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供血动脉的同时,运用栓塞材料阻断供血血流,从而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与肿瘤接触的时间。 TACE是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载药微球作为一种新型栓塞材料,可负载阿霉素、多柔比星和伊立替康等抗肿瘤药物,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肝癌TACE术中。 常用的载药微球包括DC-Beads、HepaSphere、LCbead、Tandem以及国产的CalliSphere等。

肺癌介入治疗方法

肺癌介入治疗方法 :肺癌介入治疗方法,这是很多患者想了解的,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所以称之为支气管肺癌。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肺癌现在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下面我们看下肺癌介入治疗方法: 肺癌介入治疗方法 我们知道,外科治疗,是靠手术暴露后来做的;内科治疗,靠服药;而介入治疗呢,不象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乎于二者之间,所以美国医生给它命名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就叫介入者治疗。“介入治疗”就等于“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 、B 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具体的讲,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对于血栓则是“粉碎血栓+溶解

血栓” ;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介入治疗分类:血管性、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什么是非血管性 介入治疗 各种经皮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瘘栓塞术、输卵管粘堵和再通术、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什么是血管性介入技术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 介入治疗缺点 价格实在昂贵:介入治疗收取的治疗费用相当高,一般没有

肺癌手术介入杂交诊疗现状及前景

肺癌手术介入杂交诊疗现状及前景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居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提高肺癌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近年来随着胸部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被发现[2-3],其中很多是早期肺癌,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可通过多通道进行诊疗,如经微小切口通道、经自然腔道、经皮、经血管等,其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仅单一通道难以满足目前的临床需求。近年来肺癌的治疗已逐步实现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学科、一体化、全程化、慢病化的管理诊疗模式。在多学科团队的不断努力和高新技术的支持下,肺癌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外科手术治疗技术已融合并覆盖肺癌诊治的全过程。肺癌的介入治疗已从以往的晚期肺癌姑息治疗及妥协性治疗进入到肺癌的全程化诊 治过程中。以经微小切口通道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技术(如胸腔镜、手术机器人)为早期肺癌患者带来根治性的疗效和快速康复。同时,通过与高新技术电磁导航等经自然腔道、经皮、经血管介入诊疗的杂交优化,进一步提升微创理念和临床疗效。因此,肺癌的手术介入杂交诊疗技术应运而生,将多通道杂交融合,扬长避短,消灭盲区,在手术室平台实现肺癌治疗的一体化、一站式、全程化。本文将对肺癌的各通道诊疗优劣和手术介入杂交诊疗技术作一阐述。

1 经微小切口通道手术治疗1.1 胸腔镜胸腔镜辅助肺癌 手术视野较开阔,能够发现较小的病变、出血,做到精准操作,达到开放性手术同样的效果。其创伤较小,对胸廓的完整性破坏少,术后疼痛较常规开胸明显减轻,实现了早期下床活动,明显减少了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也有大幅度的下降[4-5]。心肺功能较差、外伤导致的胸膜炎、胸腔广泛粘连及不能够耐受单肺通气的患者,不适合胸腔镜手术。若术中解剖困难,出血难以控制或发生脏器损伤等,则需要转开胸手术。1.2 达芬奇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可突破人眼局 限的3D放大高清成像系统,可提供清晰、稳定的三维立体 图像,同时也具有可突破人手局限的可转腕器械。器械的关节活动具有7个自由度,可完全模仿人的手腕动作,且其活动范围甚至远大于人手,使其活动更加灵活[6]。Nomori 等[7]和Terra等[8]的研究表明,机器人手术在肺癌外科的疗效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相当,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在淋巴结清扫等方面有一定优势。Anderson等[9]的回顾性研究显示,机器人手术可以对肺恶性肿瘤进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Liang等[10]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机器人手术的中转开胸率及围术期死亡率均低于传统胸腔镜手术,进一步论证了机器人手术在肺癌根治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Ambrogi等

肺癌诊疗新方法!,MicroRNA介入有望逆转耐药机制

肺癌诊疗新方法!,MicroRNA介入有望逆转耐药机制 根据《2018全球癌症统计》[1]中表示,2018年肺癌新增病例占总癌症病例11.6%,死亡病例占总死亡病例的18.4%,在所有癌症比例中稳居第一。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这种高死亡率是由晚期疾病表现导致的疾病预后不良、组织亚型内的肿瘤异质性以及对肿瘤生物学的认识相对有限造成的。 数据来源:《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以Gefitinib(易瑞沙)、Crizotinib(克唑替尼)、Osimertinib (奥希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物上市以后,肺癌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根据《2018癌症统计》[2],美国肺癌的死亡率在1990年到2015年间,男性的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5%;2002年到2015年间,女性的肺癌死亡率则下降了19%。 数据来源:《Cancer Statistics, 2018》 尽管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所改善,但大多数肺癌仍然是在晚期诊断出来的。并且新分子靶向疗法只能针对某些类型的肺癌有着较好的结果,但是仍存在着耐药的风险。因此,鉴定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或治疗策略对于控制肺癌至关重要。 MicroRNA是一类长度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靶向mRNA进行翻译抑制或降解,能够调节超过50%的蛋白质基因的表达,在动物和植物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且MicroRNA分子在组织和血液中是稳定的,因此它可能倾向于成为抗肺癌的生物标志物。 就肺癌而言,早在2004年就发现MicroRNA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大量关于MicroRNA作为预测预后和预测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表在各个期刊杂质上,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优异的贡献。据Valerio Del Vescovo等人的统计[3],有超过50种的MicroRNA 分子在各自的研究种表现出了作为肺癌诊断和治疗的生物

文献速递晚期肺癌的动脉介入治疗(一)

文献速递晚期肺癌的动脉介入治疗(一) 为了让更多的介入医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放射科邵海波教授进行了全文翻译并点评。由于全文较长,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将分为两期发布。 译者点评 肺癌的动脉导管化疗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使得中晚期肺癌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动脉导管化疗因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而逐渐被“弃用”。而经导管栓塞治疗更多充当的角色是肺癌大咯血时的急救措施。文章作者Hori教授是日本大阪IGT 诊所的放射科医生,是HepaSphere载药微球的发明人,HepaSphere可高效承载多种化疗药物并在肿瘤局部稳定缓释,Hori 教授应用HepaSphere针对肺癌、乳腺癌等的经动脉导管治疗进行了大量的原创性临床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译者分析国内肺癌动脉导管治疗没有广泛开展的原因,主要是化疗药物经导管动脉灌注虽然显著提高了药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以及具有肿瘤首过效应等优点,但是缺乏持久性,特别是对于时间依赖性化疗药物来说,因此尚没有得到肿瘤相关学科的广泛认可。而载药微球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之一缺陷。采用化疗灌注序贯载药微球栓塞治疗,满足了针对不同类型肿瘤化疗方案的合理局部应用。 译者曾有幸到大阪IGT诊所观摩Hori教授的手术,收获的心得体会如下: 1)准确的插管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国内多数介入医生采用的是DSA血管造影的平面图像获取,由于结构重叠对于一些血供较差的肿瘤不易辨别责任供血动脉。IGT诊所对所有的血管造影均采用CT动脉灌注扫描补充获取断层图像。将微导管插入可疑责任动脉,造影剂以0.2ml/s的速度注射10s后进行CT扫描,可以获得清晰和对比度良好的肿瘤灌注断层影像,也可清晰的观察到危险部位(如脊髓)是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