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21.11.12

•【文号】国发〔2021〕25号

•【施行日期】2021.11.12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国发〔202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1年11月12日“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

一个五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连年丰收,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31元,较2010年翻一番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6∶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实现全覆盖,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经营体制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这些成就标志着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耕地质量退化面积较大,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繁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强。农村发展存在短板弱项。制约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的障碍依然存

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保障机制仍不健全,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仍有明显薄弱环节,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弱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种养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效益偏低,农民就业制约因素较多,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精神文化缺乏,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能逐渐减弱、新动能亟待培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艰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仍然不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亟待提升。部分脱贫户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防止返贫任务较重。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难得机遇。政策导向更加鲜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支持保护持续加力,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形成,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市场驱动更加强劲。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显现,农村消费潜力不断激发,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开发带动新消费需求,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拓展广阔空间。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加快向农业农村各领域渗透,乡村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城乡融合更加深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进一步强化,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机制逐步健全,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第二节发展特征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国情农情特点。我国实行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广大农民平等享有基本生产资料,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超大规模人口、超大规模农产品需求的现实,决定了不能依靠别人,必须立足国内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农民数量众多且流动性强,保持农村长期稳定、保障广大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是我们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人均水土资源匮乏且匹配性差,实现稳产丰产,必须加快科技进步,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弥补水土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农业产业特性。农业生产过程受自然力影响大,既要顺应天时,又要遵循生物生长规律,不误农时高效稳定组织生产。农业生产地域特色鲜明,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大,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生产面临双重风险,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需要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市场调控体系。农业家庭经营占主导地位,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将长期存在,需要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小农户,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农业科技成果运用具有很强外部性,小农户缺乏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实现科技进步需要更多依靠农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领带动。我国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仍处于低端,需要加快提升现代化水平,打造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乡村地域特征。村庄集生产生活功能于一体,需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科学合理规划农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和设施建设。村庄风貌各具特色,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做法,要保留民族特点、地域特征、乡土特色。村庄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保留大量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需要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增值,赓续传承农耕文明,促进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让乡村文明展现出独特魅力和

时代风采。乡村建设是个长期过程,必须保持历史耐心,规划先行,注重质量,从容推进。

第三节战略导向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要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既保数量,又保多样、保质量,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

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支持和服务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更加重视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创制运用新型农机装备,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坚持为农民而建,遵循乡村发展建设规律,注重保护乡村特色风貌,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切实做到数量

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

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县域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农业生产规律,注重地域特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进城农民工稳定就业增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第四节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为工作定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原则:

——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全过程和各领域,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政策供给,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基本公共服务、人才配备等方面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加快补上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在经济上维护农民利益,在政治上保障农民权利,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底线思维,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压舱石”作用,防范和化解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整体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差异性,保持历史耐

心,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推进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实现现代化。

第五节主要目标

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生猪产能巩固提升,棉花、油料、糖料和水产品稳定发展,其他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持续改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建设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村庄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乡风文明程度有较大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农民队伍日益壮大。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有效巩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完善并有效运转,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展望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专栏1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

序号指标

2020年

基期值2025年

目标值

年均增速

〔累计〕

指标

属性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吨)—>6.5—约束性2肉类总产量(万吨)77488900 2.8%预期性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064〔4〕预期性4高标准农田面积(亿亩)810.75〔2.75〕约束性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7175〔4〕预期性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80〔>5〕约束性7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

格率(%)

97.898〔0.2〕预期性

8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

2.4 2.8〔0.4〕预期性9

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

通硬化路比例(%)

—>85—预期性1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388〔5〕预期性11

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

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60.462〔1.6〕预期性12

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

师比例(%)

38.545〔6.5〕预期性

13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

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

(%)

5460〔6〕预期性

1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速(%)3.8—

与GDP增长基

本同步

预期性

15

集体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占

比(%)

54.460〔5.6〕预期性16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53.260〔6.8〕预期性

(%)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

17

9.511.5〔2〕预期性

支出占比(%)

注:〔〕内为5年累计数。

第二章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强化生产、储备、流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细化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考核指标。实施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分品种生产供给方案。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

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鼓励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合作,引导主销区与主产区合作建设生产基地。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

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稳定发展优质粳稻,巩固提升南方双季稻生产能力。大力

发展强筋、弱筋优质专用小麦,适当恢复春小麦播种面积。适当扩大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鼓励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供给。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杂豆。

第二节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建立健全耕地数量、种粮情况监测预警及评价通报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改善撂荒地耕种条件,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种植。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标准农田全部上图入库并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支持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在水土资源适宜地区有序新建一批大型灌区。

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提高黑土地耕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南方酸化耕地降酸改良治理和北方盐碱耕地压盐改良治理。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监管机制。

第三节保障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发展现代畜牧业。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稳步发展家禽业。建设现代化饲草产业体系,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

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完善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水域滩涂养殖证核发制度,保持可养水域面积总体稳定,到2025年水产品年产量达到6900万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生态渔业和盐碱水养殖。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加快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建设渔港经济区。

促进果菜茶多样化发展。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南菜北运基地和黄淮海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为重点加强冬春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以高山、高原、高海拔等冷凉地区蔬菜生产为重点加强夏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构建品种互补、档期合理、区域协调的供应格局。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提升茶业发展质量。

第四节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为重点,建设水稻生产功能区。以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西北及西南地区为重点,建设小麦生产功能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以及汾河和渭河流域为重点,建设玉米生产功能区。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支持力度,相关农业资金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种植。以产粮大县集中、基础条件良好的区域为重点,打造生产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集聚集群融合、绿色优质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以东北地区为重点、黄淮海地区为补充,提升大豆生产保护区综合生产能力。以新疆为重点、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沿海沿江环湖地区为补充,建设棉花生产保护区。以长江流域为重点,扩大油菜生产保护区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黄淮海地区花生生产,稳定提升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茶生产,推进西北地区油葵、芝麻、胡麻等油料作物发展。巩固提升广西、云南糖料蔗生产保护区产能。加强海南、云南、广东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胶园建设。

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掘特色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完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体系。强化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特色粮经作物、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产业带。

第五节协同推进区域农业发展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西部地区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效旱作农业、节水型设施农业、戈壁农业、寒旱农业。加快发展西南地区丘陵山地特色农业,积极发展高原绿色生态农业。推进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巩固提升中部地区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地位,加强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挥东部地区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利用海岸带和近海、深海海域,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推进重点区域农业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农业。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合作,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配套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一体化发展,先行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联防联治等统一标准试点,发展特色乡村经济。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势,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全域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第六节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推动大江大河防洪达标提升,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调整和建设蓄滞洪区,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建设,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发挥农业保险灾后减损作用。

提升重要农产品市场调控能力。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改革完善中央储备

粮管理体制,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提升重要农产品收储调控能力。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持合理储备规模,合理布局区域性农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分析机制和信息发布平台。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有效降低粮食损耗。实施新一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稳定国际农产品供应链。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健全农产品进口管理机制,稳定大豆、食糖、棉花、天然橡胶、油料油脂、肉类、乳制品等农产品国际供应链。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健全农业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推动农业企业建立完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施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构建渔业安全治理体系,提升渔船装备、渔民技能、渔港避风和风险保障能力。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组织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强农村沼气报废设施安全处置。

专栏2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

1.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

2.黑土地保护。以土壤侵蚀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肥沃耕层构建、盐碱渍涝治理为重点,加强黑土地综合治理。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3.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立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生产供给,统筹布局生产、加工、储备、流通等能力建设,打造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粮食安全产业带。

4.优质粮食工程。推进粮食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统筹开展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5.棉油糖胶生产能力建设。改善棉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大采棉机械推广力度。加快坡改梯和中低产蔗田改造,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高产高效的优质糖料生产基地。推进油茶等木本油料低产低效林改造。加快老残胶园更新改造。

6.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选择一批粮油作物生产基础好、产业集中度高的县(市、区),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提质增效。

7.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升动物疫病国家参考实验室和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设施条件,改善牧区动物防疫专用设施和基层动物疫苗冷藏设施,建设动物防疫指定通道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水生动物疫病监控监测中心和实验室。分级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应急防治和农药风险监控等中心。

8.生猪标准化养殖。启动实施新一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行动,推动一批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养殖饲喂、动物防疫及粪污处理等设施装备,继续开展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加大规模养猪场信贷支持。

9.草食畜牧业提升。实施基础母畜扩群提质和南方草食畜牧业增量提质行动,引导一批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实施畜禽圈舍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改造。

10.奶业振兴工程。改造升级一批适度规模奶牛养殖场,推动重点奶牛养殖大县整县推进生产数字化管理,建设一批重点区域生鲜乳质量检测中心,建设一批优质饲草料基地。

11.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提升行动,创建一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发展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

12.渔船更新改造和渔港建设。推动渔船及装备更新改造和减船转产,建造新材料、新能源渔船。加强沿海现代渔港建设,提高渔港避风能力。

第三章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完善经营机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牧渔业发展水平。

第一节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加强农业基础理论、科研基础设施、定位观测体系、资源生态监测系统建设。聚焦基础前沿重点领域,加快突破一批重大理论和工具方法。聚焦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加快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传播机理、致病机制研究,提升农业重大风险防控和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强化高水平农业科研院校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领军企业,优化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

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支持农业企业牵头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或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云平台,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

第二节推进种业振兴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家底,抢救性收集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启动农业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推进优异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构建种质资源DNA 分子指纹图谱库、特征库和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强国家农作物、林草、畜禽、海洋和淡水渔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开展育种创新攻关。围绕重点农作物和畜禽,启动实施农业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业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加强种业基地建设。推进国家级和省级育制种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在北方农牧交错区布局建设大型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建设种业基地高标准农田。继续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建设一批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完善良种繁育和生物安全防护设施条件。推进国家级水产供种繁育基地建设。

强化种业市场监管。严格品种管理,提高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建立品种“身份证”制度。强化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种畜禽、水产苗种监管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强畜禽遗传物质监管。

第三节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能力

加强农机装备薄弱环节研发。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打造农机装备一流企业和知名品牌。推进粮食作物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薄弱环节先进农机装备研制。加快研发制造适合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高效专用农机。攻关突破制约整机综合性能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重要零部件。加强绿色智能畜牧水产养殖装备研发。

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健全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加快推进品种、栽培、装备集成配套。加大对智能、高端、安全农机装备的支持力度,突出优机优补、奖优罚劣,支持探索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提升我国农机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进机械装备与养殖工艺融合,提升畜牧水产养殖主要品种、重点环节、规模养殖场以及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推动绿色环保农机应用。加强机耕道、场库棚、烘干机塔等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

第四节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完善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支

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加快发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保险、用地保障等政策。建立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等社会力量对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

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服务联合体和服务联盟,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示范,鼓励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服务组织名录库,加强服务价格监测。

专栏3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工程

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围绕生物育种、生物安全、资源环境、智能农机、农产品深加工、绿色投入品创制等领域,新建一批农业重大科技设施装备、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壮大科技特派员和特聘农技员队伍,建设200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5000个区域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业科技服务公司。

3.现代种业。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种质资源中期库圃,提升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水平,建设黑龙江大豆等区域性育制种基地。新建、改扩建国家畜禽和水产品种质资源库、保种场(区)、基因库,推进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建设。改扩建2个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

4.农业机械化。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创建300个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300个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推进农机深松整地和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强农业机械抢种抢收抢烘服务能力建设。

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创建300个左右家庭农场示范县和1500个左右示范家庭农

场。开展国家、省、市、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四级联创,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范围。

6.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源和节水节肥节药新品种,建设800个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打造300个以上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以上企业品牌、1000个以上农产品品牌。

第四章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坚持立农为农,把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第一节优化乡村产业布局

健全乡村产业体系。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培育壮大现代种养业、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形成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协同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功能,多向提升乡村价值。

推进县镇村联动发展。强化县域统筹,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功能衔接的乡村产业结构布局。推进县域、镇域产业集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布局,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有条件镇(乡)所在地建设加工园区和物流节点。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实现加工在乡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第二节推进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和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21.11.12 •【文号】国发〔2021〕25号 •【施行日期】2021.11.12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国发〔202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1年11月12日“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

一个五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连年丰收,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农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31元,较2010年翻一番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6∶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实现全覆盖,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经营体制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这些成就标志着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耕地质量退化面积较大,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繁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强。农村发展存在短板弱项。制约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的障碍依然存

【政策解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情况及“十四五”工作重点!

【政策解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情况及“十四 五”工作重点! 什么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其建设目的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脉络 2016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自2017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每年出台关

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创建方面的政策文件,截至2022年,共发布27条相关政策。 其中,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监测评价办法(试行)》,提出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建设任务等6个方面的指标,在每年1月底对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开展监测评估,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的提高。 2021年《“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新时期继续在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带动示范作用。

2023职称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9-《“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解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解读 一、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关于《“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战略导向,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B、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C、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D、立足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2、“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A、50% B、55% C、60% D、65% 3、关于“十四五”时期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的建设目标,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800个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B、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C、300个以上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D、2000个以上农产品品牌 4、关于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的建设目标,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培育300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B、支持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C、建设30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 D、培育20万名农村创业创新导师 5、以下不属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的是()。 A、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B、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C、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D、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6、《“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所县级供养服务机构,拓展乡镇敬老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完善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 A、1 B、2 C、3 D、4 7、《“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A、50 B、100 C、150 D、200 二、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A、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B、农业投入太低 C、农村发展存在短板弱项 D、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 E、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艰巨 2、《“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A、产业 B、人才 C、文化 D、生态 E、组织 3、《“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健全规划落实机制,保障规划

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推动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城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城市决策部署,突出“规划引领、绿色发展”的主题,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特色优势,贯通产加销、融合文旅,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科技助农的原则,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全、综合竞争力强的农业全产业链,为全力打造从农业小城向特色、精品农业城跨越,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城提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4年年底,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持续优化,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有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商品率、加工转化率显著提

升;培育15家以上亿级农业链主企业,每个县区至少培育3条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全产业链重点链基本建成,初步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 到2026年年底,建设成为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优质产业基地,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巩固,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以重点产业链为引领、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链为支撑的农业全产业链格局,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培育一批亿级农业链主企业,打造10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10条、30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3条,每个县区培育5条以上全产业链重点链。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强筛选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积极建设种质资源库,推进特色作物育种创新攻关。深入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项目,加快畜禽良种扩繁推广,建设繁育科研示范基地,扎实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加强育种制种基地建设。 (二)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行动。实施产能提升行动,培育推广

基于“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要点和策略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横河陈村为例

基于“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要点 和策略研究——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 下陈街道横河陈村为例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庄规划逐渐向“多规合一”的 实用性村庄规划转型,浙江省是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起源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引 领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本文从梳理村庄规划政策要求和多规合一的内涵出发,以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横河陈村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为例,通过技术路径、规划 理念和内容、规划编制方法等手段来研究多规合一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的具体编 制策略,力求为编制能用、好用、管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规合一;实用性;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 1政策要求 2022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2022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明确要求村庄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保留大量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发掘乡村多元 价值,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增值,促进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 2021年5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明确全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打造全域土地综 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升级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两山”转化,建设未来村庄。

综上,村庄规划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可以综合协调当前多个政策在村庄叠加的优势,更实用更直观地指导村庄建设。 2多规合一的内涵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绝不是简单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拼合,而是“区域整体”的谋划,要整合原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形成“实用性”的村庄规划,具体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涵。 2.1政策性 无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还是自然资源部《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和乡村发展都有具体指引性内容,需要村庄规划编制中全面贯彻和落实,形成可实施、可管控的具体行动纲领。 2.2约束性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新时期村庄规划作为法定规划,是实现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据,对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生态保护、建设用地边界控制,均有明确的管控要求。对于村庄建设用地,涵盖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尤其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一些类似于控规的要求,包括定范围、定性质、定指标等等,都需要在规划图则中明确用地的性质、边界、容积率等具体要求。 2.3全要素 构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统筹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全部自然资源要素,科学研究各要素在“人-地”关系中的合理位置与数量规模,在落实上位规划管控和数据传到当中,寻找村域山水林田湖草全域全要素的最佳组合,实现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对耕地、生态用地、建设空间的科学管控。

农村产业融合度测算方法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启示

农村产业融合度测算方法对农村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的启示 摘要: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产业融合度测算方法作为评估农村产业融合度的一种手段,可以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农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农村产业融合度测算研究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并以案例为依据,具体探讨了产业融合度测算方法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度;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 1引言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力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这些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三产”融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因此,在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产业融合度测算方法作为评估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 2.1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乡村产业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持续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各地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乡村产业链得到延伸并初步实现了产业融合;同时,创新驱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新技术开发和工艺改进持续加速,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品牌引领

成为新趋势,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得以实现,公用品牌和知名加工品牌得到培育,并完善了联农带农机制,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的机会增多。 然而,农村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全球供应链调整重构,国际产业分工 深度演化,对我国乡村产业链构建带来较大影响。资源要素瓶颈仍然突出,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存在障碍,资金稳定投入机制未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不完善,社会资本下乡动力不足。此外,乡村网络、通讯、物流等设施薄弱,发 展方式较为粗放,创新能力总体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小而散、小而低、 小而弱问题依然突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 总产值比为2.3∶1,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2.2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农村经济 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以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 的产业升级,可以提高农业和非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增加财富来源、提高生活品质。同时,农村产业 结构的升级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3、产业融合度测算方法研究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 3、1产业融合度测算方法研究 产业融合度是在不同产业领域中各项生产要素的结合度,反映了不同行业、 领域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因农村产业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大部分学者都是 通过建立指标体制进行度量,其测算方法主要有以下10种。按照不同的测算方 式进行分类,熵值法、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属 于权重分配型,受主客赋值的影响较大,DEA法属于效率评估型,能够精确计算 各农产品的效率值。而对于模糊数据的处理多采用交叉熵法、Grey-Relational 分析法,赫芬达尔指数法计算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程度,从而评估融合的情况。TOPSIS法可将各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建立决策矩阵,运用TOPSIS法评估不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一、“1+N"顶层设计文件 1 “1”: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2 “N”: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二、碳达峰十大行动有关文件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 2022年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2 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 3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4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领域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2年版)》的通知 5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 (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1 2022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2 2022年6月17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3 2022年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 (三)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1 2021年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 2022年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3 2022年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4 2022年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5 2022年4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6 2022年4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7 2022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8 2022年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2.27 •【字号】鲁政发〔2021〕21号 •【施行日期】2021.12.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 代化规划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7日 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 现代化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关键阶段。为加快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根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总抓手,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激活城乡要素、乡村资源和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优化提升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产品优质化、乡村田园生态化、乡村产业融合化、农业农村数字化、基层治理规范化、农民增收持续化,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新向往、新需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化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乡村数字经济。 3.坚持深化改革,集约化经营。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集聚要素资源,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化推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

厚街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补助配套措施(2022—2024年)

厚街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 补助配套措施(2022—2024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 25号)、《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粤府[2021)56号)《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东委发[2021)10号)文件精神,结合《厚街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送审稿)》文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工程资金规范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率,根据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配套措施。 一、补助对象 2022-2024年,镇财政三年预计投入3.9亿元用于支持设立开展生产性工程、开展投资型经济、“四小园”小生态板块、高压线路迁改、美丽田园、“美丽碧塘”工程、革命老区振兴开展、镇村合作(具体资金支出以实际发生为准)配套补助专项。 二、配套政策 设立开展生产性工程、开展投资型经济、“四小园”小生态板块、高压线路迁改、美丽田园、“美丽碧塘”工程、革命老区振兴开展、镇村合作配套补助专项。 (一)开展生产性工程专项。扶持农村做强物业经济,鼓励村组投资建设、回购投资及拆旧建新集体厂房、铺位等物业,优化农村集体资产结构,夯实高质量开展基础。(牵头单位:镇

农林水务局) 1.设立1.5亿元,实施以奖代补,推动各社区开展新建生产性工程及投资回购工程,补助资金额度用完即止。对我镇社区集体投资新建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生产性工程,社区集体股份厂或合作开发工程按比例计算建筑面积达5000 平方米及以上的生产性工程,按申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标准核定补助:集体投资建设工程的建筑面积5000至20000 (含20000)平方米的补助标准为300元/平方米,单个工程最高补助金额为600万元;集体投资建设工程的建筑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的,在原基础上每增加10000平方米,那么增加补助100万元,单个工程最高补助金额为1000万元。对我镇社区集体投资购买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新物业或回购本社区范围内旧厂房、旧市场等旧物业(用于生产性),按申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标准核定补助,补助标准为300元/平方米,单个工程最高补助金额为600万元。新围、大迳两个次兴旺革命老区新建生产性工程的补助标准为500元/平方米,单个工程的最高补助金额为1500万元;投资、回购工程的补助标准为500元/平方米,单个工程最高补助金额为1000 万元。 2.设立4500万元,推动社区物业拆旧建新。对我镇社区集体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厂房等物业进行拆旧建新的,按原物业的建筑面积为标准核定补助,按10元/ 平方米/月的标准对社区集体给予租金补助,补贴期限最长1 年,对于工程建设周期低于1年的,按实际建设时间进行补助,单个工程最高补助金额为300万元。补助资金额度用完即止。 (二)开展投资型经济专项。设立1500万元,鼓励促进村

2022年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国家统计局1月12日公布,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物价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 A.下降0.9% B.上涨1.9% C.上涨0.9% D.下降1.9% 【答案】:C 2.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梯次推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A.2030年 B.2045年 C.2035年 D.2040年 【答案】:C 3.2022年4月18日,全国内陆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首单业务启动仪式在()举行,标志着该港成为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的内陆港。 A.重庆港 B.南京港 C.武汉港 D.西安港 1/ 13

【答案】:D 4.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 A.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专业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专业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区域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答案】:C 5.人类选择月球作为探测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是()。 A.月球上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环境,这是将来加工工业的理想场所 B.月球上富含地球上稀缺的矿种,且分布广泛 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D.探索月球的危险性小 【答案】:C 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 A.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民本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答案】:D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D 8.东北抗日联军的核心力量是()。 A.东北人民革命军 B.抗日游击队 C.抗日武装联合军 D.抗日义勇军 【答案】:A 2/ 13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6.09 •【字号】安政〔2022〕7号 •【施行日期】2022.06.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农业管理 正文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 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6月9日 目录 第一章开启全面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安阳新征程 第一节发展基础 第二节面临形势

第三节总体要求 第二章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第一节做强现代粮食产业 第二节发展现代畜牧业 第一节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第二节做强绿色食品业 第三节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第四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第一节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节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 第三节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第一节加快发展现代种业 第二节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第三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第四节夯实乡村人才支撑 第五节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第一节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第二节推进高效节水农业 第三节推进畜禽粪污治理 第四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第五节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第一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第二节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第三节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第一节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第二节推进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第三节推进县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四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第一节建立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第二节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第三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第四节弘扬优秀乡村文化 第一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二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第三节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做好规划衔接 第三节强化政策支持 第四节强化督导考核 第五节强化宣传引导 第六节强化跟踪监测 安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和 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