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危儿、体弱儿的诊断与管理

高危儿、体弱儿的诊断与管理

高危儿、体弱儿的诊断与管理
高危儿、体弱儿的诊断与管理

高危儿、体弱儿管理

概念:

1、"高危儿"是指: 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危害的婴儿,绝大多数高危儿能完全健康地生长发育,8%~9%发生脑损伤,日后可能发生残障(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多动、学习困难、自闭、行为异常等症状)。

胎儿期:母孕早期先兆流产、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异常(脐带过短、脐带扭曲成麻花状等)、羊水量过少、羊水早破、羊水污染等疾病,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孕期感染(TORCH)等,也就是说包含所有高危妊娠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

分娩期:产时窒息、脐带绕颈、缺氧、难产、产伤、剖宫产等。

新生儿期:早产、过期产和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

2、"体弱儿",是指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影响其健康的儿童,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感染)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值-2SD至 3SD之间为中度)单纯性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一、低出生体重儿诊断标准:出生1小时内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中早产儿所占比例较大。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 1500g 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 足月小样儿(如孕38周,体重2450g)

管理常规 :第一次随访时建卡,常规完成新生儿访视,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后每月复诊一次。

管理期间:观察生长速度,营养评价,进行喂养、护理、营养指导。

补充营养素:生后1周补充VitA500-1000U,半个月补充VitD400-1000U,1个月时酌情补充铁剂。

特殊检查:尽早作听力筛查-----最好是作自动脑干诱发电位,眼底检查,目的是除外视网膜病变必要时复查头颅B超、血常规,必要时复查头颅B超、血常规,在6个月进行智能评估,监测神经精神发育。结案标准按年龄段,体重达到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持续2个月。

举例早产儿,出院诊断:早产适于胎龄儿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左侧鞘膜积液出院医嘱:体重达2500g预防接种听力筛查、随访心脏B超、头颅B超、阴囊B超随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维生素D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定义: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营养缺乏病, 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

病因:1、摄入不足、2 需要增加。3、疾病、药物影响吸收与代谢

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1、胎儿期储存不足:母体缺乏或早产、双胎婴儿早期体内VitD不足;2、日照不足:户外活动少,隔玻璃晒太阳,空气污染、季节因素3 摄入不足:乳类、蛋类、肉类含量少,谷类、水果、蔬菜不含VitD 类、水果、蔬菜不含VitD4 生长发育较快。

临床表现:活动期分为:早期、活跃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早期:多见于6 早期:多见于6个月内,多汗、枕突、激惹、夜惊等,通常无骨骼变化,血钙、磷、正常或偏低, AKP正常或偏高, AKP正常或偏高, x线可能有异常。

活跃期:方颅、手足镯、肋串珠、鸡胸、下肢骨骼变化。血钙、正常或偏低,磷明显下降,AKP增变化。血钙、正常或偏低,磷明显下降,AKP增高,x线有异常(临时钙化带消失、毛刷状改变)。

恢复期:症状消失、体征减轻,钙、磷、AKP恢复正常,x 复正常,x线异常好转至消失。

后遗症期:多见3岁以上儿童,因严重佝偻病遗留不同程度骨骼畸形,血生化正常。

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 [判定指标] 1.主要体征颅骨软化(囟门边软、乒乓球颅) 颅骨软化(囟门边软、乒乓球颅)、方颅、串珠、肋脯沟、鸡胸、漏斗胸、手镯、O 胸、漏斗胸、手镯、O、X形腿等。2.次要体征枕秃、囟门增大、囟门晚闭、出牙迟缓、肋外翻、肌肉韧带松弛等。3.症状夜惊、多汗、烦燥不安。4.病史 VD缺乏史: 1~2个月内缺少日光接触同时未补充VD 者,早 VD缺乏史:近1~2个月内缺少日光接触同时未补充VD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人工喂养、体弱多病、食欲低下、偏食、生长过快等。

[判定标准] 1、有2项主要体征,同时有VD缺乏史及明显症状者; 2、有1项主要体征及2项次要体征,同时有VD 缺乏史及明显症状者; 3、有2项次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VD缺乏史及其它条件者; 4、虽有症状、体征、病史,但不具备上述条件者,可不诊断为佝偻病,列为“可疑”给予预防。治疗 2000-4000U/天 2000-4000U/天×1个月,改为400-600U/天个月,改为400-600U/天或口服英康利1.5ml-2ml(含维生素D 6或口服英康利1.5ml-2ml(含维生素D 6-8万 U),加服钙剂。1个月后改为400-600U/天),加服钙剂。1个月后改为400-600U/天大剂量使用必须有严格的适应症,大剂量与效果无正比例关系,也不缩短疗程。

富含维生素D食物:鱼肝油鸡肝沙丁鱼猪肝鲱鱼牛肝大比目鱼奶油鸡蛋人乳蛋黄牛乳

鱼肝油应用问题 VA与VD比例宜为3 VA与VD比例宜为3~4∶1。要正确保管和使用水剂鱼肝油,应打开瓶盖用滴管吸出鱼肝油后要随即盖紧,用滴管吸出鱼肝油后要随即盖紧,并做到每月换一瓶,因为维生素D易发生氧化。建议使用单独包装的AD丸( VitD 400-500U)400-500U一般不加服钙剂,除非有早期表现。预防重点对象为1岁内婴儿,管理到3岁。

孕妇孕后期添加维生素D800-1000U

三、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定义:是一种因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

病因: 1. 能力摄入不足:喂养不当、辅食添加不当、饮食习惯不良

2. 疾病影响:影响食欲、食物吸收,消耗过多。

3. 先天因素:体重增长4种情况正常曲线:体重增长正常;体重不增:本次体重= 上次体重;体重下降:本次体重<体重下降;体重低偏:本次体重>上次体重,但增长值低于该月龄的最低增长值。各年龄小儿体重每月增长的最低值月龄 0个月-5个月个月6个月-11个月个月-11个月 12个月-36个月 12个月-36个月每月体重正常增长值g 每月体重正常增长值g 600 300 150 分型与分度分型体重低下:儿童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人群值的均数减去2 值的均数减去2个标准差生长迟缓:儿童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人群值的均数减去2 值的均数减去2个标准差消瘦:儿童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人群值的均数减去2 均数减去2个标准差。分度中度:被测儿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参考人群值的标准相比,低于均数减去2个标准差,但高于均数减去3 数减去2个标准差,但高于均数减去3个标准差。即 X-3S≤儿童测定值< X-2S 重度:被测儿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参考人群值的标准相比,低于均数减去3 数减去3个标准差,如:10月龄男童年龄别体重测定值为7Kg,查表:X=9.5Kg,如:10月龄男童年龄别体重测定值为7Kg,查表:X=9.5Kg, X-2S为7.6Kg ,X-3S 为6.6Kg,评价为中度营养不良,如 2S为 3S为6.6Kg,评价为中度营养不良,如该儿童体重为6.5Kg,则评价重度营养不良。该儿童体重为6.5Kg,则评价重度营养不良。并发症营养性

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以A 多种维生素缺乏(以A、D为多)微量元素锌缺乏-----(测定血锌)微量元素锌缺乏-----(测定血锌)各种感染低血糖管理

凡发现中重度营养不良儿童建专案管理, 1岁以内每月体检一次, 1岁以上每2-3个月体检一次,直到恢复正常范围。(通常恢复至X1S左右 1S左右)治疗 :1 、消除病因,加强护理,改进喂养 2、调整饮食,加强营养,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热卡要缓慢递增,等食欲、消化功能恢复,热卡供应可超过正常需要量。 3、药物治疗:各种消化酶、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 4 、中医理疗 5 、有合并症、重度营养不良及时转诊。预防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推广新法育儿,定期保健进行营养咨询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适当户外活动、体格锻炼预防各种疾病对生长速度异常者加强监控 0-3月增长500克/月,3-6个月250克/月,7 月增长500克月,

3 个月250克月,7 个月以上生长停滞或明显减慢者。

四、缺铁性贫血

定义: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小细胞性贫血

原因:1 先天储存不足:早产、双胎、母亲缺铁 2 摄入不足或相对不足;3 铁丢失过多。

通常与疾病有关,诊断根据喂养史、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判断分度:<6岁,Hb <110g/L 轻度: 90g/L≤ Hb <109g/L 中度: 60g/L≤ Hb <89g/L 重度: 30g/L≤ Hb <59g/L 极重度:Hb < 29g/L 。

治疗:消除病因饮食治疗铁剂治疗:元素铁1.5-2mg/Kg,同时口服 VitC,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2 VitC,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2个月停药。

定期复查(1 定期复查(1-2个月)常用的口服铁剂养血口服液:0.9mg/ml 硫酸亚铁(含元素铁20%)、富马酸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 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含元素铁46%)等 2餐之间口服为宜,既可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又可增加铁的吸收。同时服用维生素C 可增加铁的吸收。应避免牛奶、茶、咖啡及抗酸药,与铁剂同服会影响铁的吸收。

预防与管理凡Hb <110g/L的缺铁性贫血患儿,建专案管 110g/L的缺铁性贫血患儿,建专案管理,每月复查,血红蛋白正常后仍治疗2 理,每月复查,血红蛋白正常后仍治疗2个月。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4个月后及时添加辅食,早产儿必要时提前补充铁剂定期复查血色素,1 定期复查血色素,1岁后每年一次。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计划

新郑市华信小剑桥幼儿园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体弱儿童管理及计划我园体弱儿童基本情况是轻度营养不良14名。针对本学年体弱儿童实际情况,保健工作侧重点就放在体弱儿童管理上。幼儿期是生长期、发育旺盛,要合理科学喂养,保证三大营养素的供给,尤其是3-6岁幼儿生长发育渐超平稳妥,但他们四肢增长较快不从,活动能力增长率强,智力发育迅速,咀嚼能力有所加强,有吃各种食物的要求,膳食基本与成人相同,所以幼儿膳食安排不当,不合理,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尤其是挑食、偏食的幼儿会造成营养不良。 一、加强膳食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 科学合理搭配各种食疗,充分利用蛋白质直补作用,多给幼儿一些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三大营养素的供给,满足机体,维持生活和活动所需的能量,注意合理洗、切、烹调除了每天所需的营养量外,我园在午餐中加病号菜,这样使体弱儿童好的快些。 二、对体弱儿童家长指导 指导家长懂什么是幼儿营养缺乏症,主要表现以体重不增长消瘦,要求幼儿家长配合治疗,做到轻度营养不良3月一次随访检查,重度营养不良每月一次随访检查,调整饮食结构,多补充热量及优质蛋白质,富有含维生素C食物,尤其是烹调上加以改进,做到味、香、色俱全,减少维生素流失。 三、对体弱儿童管理,要做好个别照顾 加强营养不良的幼儿,班级教师,保育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利用现有条件,如自然环境、空气流通、天然的太阳照射,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幼儿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随时掌握幼儿活动量,出汗时用毛巾垫背、擦汗,并关心三餐二点的情况,坚持做好添加病号菜,并做好记录。四、家长工作

在晨检时,幼儿离园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生活喜好,及时体格检查,定期复查,检测幼儿生长情况。 五、加强健康教育 发放营养知识宣传资料,板报卫生宣传,幼儿营养教育课程。

新体弱儿的管理

体弱儿的管理 (一)概念 体弱儿是指: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反复疾病困扰而使生长明显受到影响的儿童。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筛查出的体弱儿 (三)范围: 1、早产儿。 2、低出生体重儿。 3、活动期佝偻病。 4、中重度营养不良。 5、中重度缺铁性贫血。 6、生长发育监测中的低体重、消瘦、生长发育迟缓。 7、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单纯性肥胖、先天性缺陷、器质性疾病等。 二、收案标准: (一)佝偻病: 1、腕骨x线检查有活动性佝偻病征象。 2、X线正常或无条件检查,有血生化检查异常,并有一项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X线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或无条件检查时,可根据以下条件收案:(1)3个月以上的婴儿,具有典型的颅骨软化。 (2)1岁内婴儿,有两项佝偻病症状及一项主要体征或两项次要体征。 附:佝偻病的症状及体征: 1、佝偻病症状:多见于2-3个月后

(1)多汗:头部易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湿头发或枕巾,出汗与室温、季节、衣着无关。 (2)、夜惊:无任何刺激或极轻微的刺激就惊醒,醒后常常哭闹。 (3)、非特异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 2、佝偻病体征 (1)主要体征: ①颅骨软化:多见于0-6个月婴儿,于顶骨和枕骨中央部分,有压乒乓球样感觉。3个月以上婴儿有诊断意义。 ②方颅:多见于7-8个月以后,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严重时呈鞍形或十字形颅。方颅应与前额宽大的头形区别。 ③肋膈沟:多见于1岁以后,因肋骨受膈肌牵拉向胸内凹陷成一横沟,应于仰卧位检查,不能在坐位检查。 ④肋骨串珠:多见于1岁左右,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的骨样组织增生所致,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呈串珠状,以两侧第7-10肋最显著。 ⑤鸡胸:多见于1岁左右,胸骨与第7-9肋骨相连处软化内陷时,胸骨柄前突,呈鸡胸状,但应除外先天畸形。 ⑥漏斗胸:多见于1岁左右,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呈“漏斗”状,但应除外先天畸形。 ⑦手、脚镯:多见于7-8个月后,腕踝部骨样组织增大,呈椭圆形隆起。 ⑧“O”、“X”形腿:见于会走路的小儿。下肢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畸形(“X”形)。须鉴别生理性弯曲。 ⑨脊柱后突或侧弯:检查时应注意体位以免误诊。 (2)次要体征: ①囟门增大:1岁内小儿前囟门>3cm×3cm,1岁后小儿前囟门>2cm×2cm。 ②囟门闭合延迟:1岁半前囟仍未闭合。 ③囟门边软:触摸囟门边缘,感觉变软变薄。 ④枕秃:头发因汗水刺激,睡时经常摇头致使枕后脱发成环形。 ⑤出牙迟缓:1岁后仍未出牙,排除口腔疾病所致。

幼儿园体弱儿的矫治计划与措施

体弱儿的矫治计划与措施 营养不良儿童矫治计划与措施: 1、保健人员负责检查与指导带班教师、保育员全面关心体弱儿童在园的一日生活护理,每月进行一次身高和体重检测登记。 2、加强营养不良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幼儿活动以愉快为主,活动量应从小到大。活动中随时注意幼儿的精神、出汗、活动量等情况,对个别出汗多而容易导致发病的儿童做好特殊的护理(用毛巾塞在背后,活动结束后取出)。以减少幼儿的发病次数,增强体质。 3、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进餐时观察其饮食情况,及时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鼓励幼儿在吃完自己一份饭菜的基础上可循序渐进的为幼儿少量的添加饭量。 4、保育员关注营养不良幼儿进餐的摄入情况,带班教师应加强营养不良幼儿的睡眠关注及照顾,对有踢被、出汗现象的孩子及时帮其盖被、擦汗。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及时帮其穿脱衣服,避免受冷和感冒。 5、建立并认真做好体弱儿童个案记录,定期体格检查,每月一次,结案应根据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结案。 6、加强向家长宣传有关营养不良幼儿的保健、营养等方面知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尽早使幼儿康复。 单纯性肥胖儿童矫治计划与措施: 1、带班教师及班级保育员应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对有超

重、肥胖幼儿的活动干预,适当增加他们户外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应掌控在15—30分钟内,可分段进行。 2、活动量、活动强度及活动项目以不超出幼儿年龄及承受能力为宜。活动可采用多种形式的体格锻炼方式,如慢跑、快走、跳绳、爬楼梯等,以幼儿出汗为宜增加体能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3、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身体状况,及时为他们擦汗、补充水。并及时调整活动强度、活动项目及活动时间。 4、保健人员加强幼儿午餐巡视,及时检查督促教师、保育员对超重、肥胖幼儿的饮食干预等。 5、根据要求定时为超重、肥胖幼儿进行每个月一次的检测,及时计算幼儿的体块指数,掌握幼儿体重增长的动态,做好个案小结。 6、指导家长配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饮食以低热、低糖、低脂肪、优质蛋白为原则,提醒幼儿及幼儿及家长不吃或少吃夜宵、快餐、油炸、脂肪过高的食物及甜食;多吃新鲜蔬果及含纤维多的食物。 7、改变幼儿进食习惯顺序,先吃汤、蔬菜再吃饭和荤菜,督促幼儿细嚼慢咽,放慢吃饭的速度,逐渐减少幼儿添饭的量,保证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 8、适当让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 贫血儿童矫治计划与措施: 1、带班教师、保育员全面关心贫血幼儿在园的一日生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定

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规 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 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姓名、年龄、病种外,检查内容也应记录, 还包括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 查,不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 户外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 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 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 谢,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 时户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的范围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 列入体弱儿童的管理对象,建立个 案。血红蛋白<110g/L幼儿应登记 在册,落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

幼儿园体弱儿专案管理

体弱儿专案管理 本表包括婴幼儿佝偻病、小儿贫血、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营养不良儿等体弱儿的专案管理。 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口:常住(),暂住() 母亲姓名:年龄:职业:联系电话: 父亲姓名:年龄:职业:联系电话: 母亲怀孕情况:营养状况:患何疾病:服何药物: 出生情况:孕周();顺产(),吸引产(),剖腹产();单胎(),双胎(); 出生体重()千克,出生身高()厘米。 喂养方式:母乳(),混合(),人工()。 VitD添加情况:从未服用()。有服用,从()个月开始,每天服()IU,有时服(),()月停服。 辅食添加情况:生后()月开始添加。菜水、果汁()月,蛋黄()月,碎肉()月,猪肝()月,粥或面()月,鱼()月,其它: 饮食习惯:正常(),厌食(),偏食(),挑食(),零食()。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不足2小时(),不足1小时() 近一年患病情况:腹泻()次,感冒()次,肺炎()次,其它: 。 病史: 。 症状: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差(),多汗(),易惊(),烦躁()头发干枯稀疏(),皮肤、粘膜苍白(),体重不增(),消瘦(),腹泻()。其它:。 体征:体重()千克,身高()厘米;明显颅骨软化(),乒乓颅(),典型方颅(); 枕秃(),囟门晚闭();出牙迟缓();肋串珠(),鸡胸(),肋外翻(); 手镯(),脚镯(), O型腿(), X型腿();肌肉韧带松弛()。面容(),皮肤、粘膜(),淋巴结(),肝(),脾()。心:。 肺:。 其它:。 化验:Hb()g/L, RBC()×1012/L, WBC()×109/L; 血钙()mmol/L,血磷()mmol/L,碱性磷酸酶()IU/L; 血清铁蛋白(SF)()u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umol/L, 血清铁(SI)()umol/L。其它:。 初步诊断:医生:诊断日期: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 理制度办法(一)体弱儿管理1 .管理范围体弱儿包括: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发育行为异常、常见畸形等。 2 .管理方法1)建立体弱儿登记制度,全部体弱儿应登记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 2)专案管理: 对患中度及中度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期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应建立体弱儿管理卡片,进行专案管理,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中相应的专案管理记录。针对儿童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及追踪随访。 3)管理措施: 详见如下具体各类管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1 .管理对象: 儿童入园体检及定期体检中发现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 童。 2 .管理内容: 1)入园体检和定期体检中发现的营养不良儿童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进行登记,并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 中的营养不良专案管理记录。

2)对每个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病因分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定期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监测: 每月测量身高、体重1次,并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配合医院治疗。 4)转诊: 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转诊至医疗保健机构。转诊后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5)结案: 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 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三M-2SD即可结案。 3 .管理措施1)对于存在现阶段营养不良问题的患儿,包括消瘦、 生长迟缓和绝大多数低体重的患儿进行管理。 2)应认真查找病因,例如: 是否患有急慢性感染或其他疾病,喂养方法是否得当,食物选择调配是否合理,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 3)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指导,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评估与指导。 4)对单纯的营养不良原则上不用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患儿,如病情严重,或合并其它疾病时,应给予相应

体弱儿管理及处理技术方案

体弱儿管理 目的:体弱儿筛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体弱儿童的矫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为了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规 范体弱儿筛查工作,和大家共同学习有关体弱儿管理的基本 知识。 基本要求:开设儿童保健门诊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设独立的体弱儿门诊接诊室,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配置检查床及必要的儿 保检查用具及设备(参照国家儿童保健规范门诊标准要求配 备,如:儿童专用体检称、皮尺、听诊器等)。工作人员必 须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儿保医生承担。 管理对象: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活动期佝偻病、中重度贫血、中重度营养不良(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反复呼吸道感 染、哮喘(医院明确诊断)肥胖、先天性缺陷、器质性疾病 (先心病、唇腭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精神神经发育迟缓等。 体弱儿管理要求:1、建立专案:首诊负责,体弱儿均应建立体弱儿保健管理卡(册),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电话 号码、家庭住址、体弱原因、治疗情况、随访记录(每月检 查一次)。2、制定方案:根据体弱原因制定管理方案,进行 检查与治疗。指导喂养,护理,防病知识和方法。3、结案 处理:体弱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进行个案小结,转入

正常儿童保健管理。 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供基层防治用) 1、全国统一诊断标准:佝偻病诊断应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血生化及X线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临床分期、分度。在无条件做X线及血生化检查时,可按简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婴幼儿佝偻病的简易诊断是依据病史、症史、体征为判断指标。其中体征为主要条件,诊断时应结合年龄、季节、喂养、维生素D缺乏史等情况,按指标的主次、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判定指标:(1)主要体征(2)次要体征(3)症状(4)病史:维生素D缺乏史 2、判定标准: (1)有几项主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及明显症状者。(2)有一项主要体征及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及明显症状者。 (3)有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维生素D缺乏史及其他条件者。 (4)虽有症状、体征、病史,但不具备上述条件者,可不诊断为佝偻病,列为“可疑”,给予预防。佝偻病恢复期:活动期佝偻病 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减轻,病情稳定 者为恢复期。 管理方法: (1)综合防治措施:健康教育,系统管理,科学喂养,及时添加转乳

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一、体弱儿的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 2.轻度营养不良; 3.轻度肥胖; 4.轻度佝偻病; 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6.满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 2.中度营养不良; 3.中度肥胖; 4.中度佝偻病 5.足月小样儿、早产孕周<35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三)Ⅲ类体弱儿 1.重度贫血; 2.重度营养不良; 3.重度肥胖; 4.重度佝偻病; 5.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 6.弱视、斜视; 7.动作、语言或精神等发育迟滞; 8.听力障碍; 9.情绪或行为障碍; 10.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畸形; 11.传染性疾病; 12.其它生长发育异常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弱儿分级管理范围 Ⅰ类体弱儿由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并建立专案管理;Ⅱ类体弱儿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病因分析和检查,给出治疗方案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案管理,若经3个月干预效果仍不佳的应转往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Ⅲ类体弱儿由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逐级转诊至市妇幼保健院,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 三、体弱儿分级管理程序和办法 1.Ⅰ类、Ⅱ类体弱儿管理:由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江苏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手册》中规定的体弱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专案管理或及时转诊,并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加盖“×类专案管理”标识。 2.Ⅲ类体弱儿管理: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将筛出的Ⅲ类体弱儿转送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专案管理期间体弱儿仍需按系统管理要求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健康检查。(1)转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对筛查出的可疑Ⅲ类体弱儿,及时填写体弱儿转诊登记本和“体弱儿转诊通知二联单”,一联“通知单”交家长,嘱其及时携带孩子凭“通知单”前往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确诊与管理;另一联为存根。同时将上转儿童姓名、联系电话、体弱儿因素及时

幼儿园患儿体弱儿的管理制度

1、幼儿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必须彻底消毒。患儿痊愈后经医生诊断方可回园。 2、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要经校医务所重新检查,经医生诊断后方可回园。 3、幼发烧38℃以上,幼儿摔伤,须送医务所处理。幼儿无其它原因长哭不安,情绪低落,也应送医务所诊断。 4、对活动期佝偻病、贫血、身高、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及患有哮喘、营养不良,过于肥胖的幼儿要建立卡片,专案观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生活护理,适当参加活动。 5、医务所人员为患儿、体弱儿调配营养餐。 【幼儿园患儿体弱儿管理制度范文二】 1.幼儿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必须彻底消毒。患儿痊愈后经医生诊断方可回园。 2.保健站与班上老师共同管理体弱儿,根据各幼儿的情况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定期检查,复检。 3.注意体弱儿的精神状况,给予照顾。 4.随天气变化及时给体弱儿增减衣服,在体育锻炼时给予特殊照顾。 5.根据不同的体弱原因,按不同的管理常规照顾好幼儿。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建立方案,并做好记录。 6.对活动期佝偻病、贫血、身高、体重低于2个标准差及患有哮喘、营养不良或过于肥胖的幼儿要建立卡片,专案观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生活护理,适当参加活动 7.保健站为患儿、体弱儿调配营养餐。 ●睡眠卫生要求: 1.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保持稳定情绪。 2.按时起居,根据幼儿年龄、体质情况来决定睡眠和起床顺序,每日午睡2小时。 3.幼儿睡眠时要脱掉外衣、裤,培养幼儿与睡眠有关的独立生活能力,如穿脱衣服、鞋、叠被子等,对年小能力差的幼儿老师要给予教育。 ●饮水卫生要求: 1.每天保证供应充足的温度适中的饮用水。

2.每天起床后、课间、运动后提醒幼儿饮水。 3.平时随渴随喝,培养幼儿自觉饮水的习惯。

浅谈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

浅谈幼儿园体弱儿童管理 蓝天实验幼儿园凌海蓉 [摘要] 根据幼儿园体弱儿童的特点,结合儿童保健工作的实践,对体弱儿的管理进行重点的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减少儿童的发病率或缩短病程,使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 体弱儿童管理 体弱儿童是早产儿、经常呼吸道感染、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缺铁性贫血等儿童。体弱儿童的内在免疫与防御能力比一般儿童差,身体对抗刺激的反应能力、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不稳定,易于感染及感染扩散。若气候骤变,营养不良,活动过度过量等容易发病。因此对于体弱儿童我园的全体保教人员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心,注意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使他们逐步地强壮起来。 一、调查体弱儿的发展情况 首先我们进行了摸底调查,采取问卷形式,调查儿童的卫生饮食等方面情况,以及儿童是否患有哮喘等疾病,这样幼儿园保健医生就有了体弱儿童的名册。接着保教人员对体弱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儿童在家的健康状况、生活和行为习惯,特别要向家长了解儿童病情的症状、发病前的预兆、发病的季节和治疗情况,并做好记录。根据体弱儿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卡,最后将体弱儿童放在班内有教师管理,要求教师责任心强,工作耐心细致,并努力学习护理及专业知识。幼儿园的园长、保健医生全面关心体弱儿童的生活、护理,负责指导检查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二、对体弱儿的身体情况,做好个别照顾工作。 体弱儿童应加强户外活动的管理,对经常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先天性心脏的儿童应让他们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在锻炼时,保教人员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面貌,活动密度、强度、衣着情况等,对个别在活动中出汗多应适当控制其活动量, 并及时给其脱衣服和干毛巾擦汗,对早产儿、缺铁性贫血儿童应根据生理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活动量,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对于运动量过度的幼儿要减轻他们的活动量,使体能消耗适当减少,并同时做好活动前后穿脱衣服等工作,而肥胖儿要多参加有效而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饭后散步等,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使食欲激增。园内保健医生和家长一起合理安排好肥胖儿饮食、休息、运动、体格锻炼、游戏等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使患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儿体重,促进其健康成长。班上老师及家长应鼓励体弱儿自觉坚持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锻炼,多参加集体活动,克服自卑、怕羞心理。

体弱儿管理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体弱儿管理规范 篇一: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一、体弱儿的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 2.轻度营养不良; 3.轻度肥胖; 4.轻度佝偻病; 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6.满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 2.中度营养不良; 3.中度肥胖; 4.中度佝偻病 5.足月小样儿、早产孕周<35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三)Ⅲ类体弱儿 1.重度贫血; 2.重度营养不良; 3.重度肥胖; 4.重度佝偻病; 5.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 6.弱视、斜视; 7.动作、语言或精神等发育迟滞; 8.听力障碍; 9.情绪或行为障碍; 10.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畸形; 11.传染性疾病; 12.其它生长发育异常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弱儿分级管理范围 Ⅰ类体弱儿由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并建立专案管理;Ⅱ类体弱儿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病因分析和检查,给出治疗方案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案管理,若经3个月干预效果仍不佳的应转往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Ⅲ类体弱儿由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逐级转诊至市妇幼保健院,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 三、体弱儿分级管理程序和办法

1.Ⅰ类、Ⅱ类体弱儿管理:由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江苏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手册》中规定的体弱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专案管理或及时转诊,并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加盖“×类专案管理”标识。 2.Ⅲ类体弱儿管理: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将筛出的Ⅲ类体弱儿转送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专案管理期间体弱儿仍需按系统管理要求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健康 检查。 (1)转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对筛查出的可疑Ⅲ类体弱儿,及时填写体弱儿转诊登记本和“体弱儿转诊通知二联单”,一联“通知单”交家长,嘱其及时携带孩子凭“通知单”前往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确诊与管理;另一联为存根。同时将上转儿童姓名、联系电话、体弱儿因素及时用电子邮箱通知市妇幼保健院。 (2)接诊:市妇幼保健院对转送来的体弱儿要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凡经确诊的Ⅲ类体弱儿要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登记本,认真做好登记,并根据《江苏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手册》的体弱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管理,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加盖“专案管理”标识,同时在收案管理期间督促体弱儿按系统管理要求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 定期健康检查。如不能确诊为Ⅲ类体弱儿的,应及时转回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并做好衔接和指导。

范本:幼儿园体弱儿管理

编号:_____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8 页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 目的: 体弱儿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对象,应加强医学监护,使其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治疗,为尽快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体弱儿范围 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II度以上营养不良:。活动性佝偻病: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即汗多,夜啼,查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骨密度低于50\%等。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血HB<90g/L。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以上小儿一年患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长期慢性腹泻先天性疾病导致体弱 管理内容: 一、保健医生对新入园体弱儿童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体格检查。二、详细询问体弱儿童的既往史、现病史、喂养史、家族史及围产期情况。管理内容; 三、动态观察体弱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重点监测身高、体重、血色素等重要指标,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姓名班级检查日期年龄性别诊断(体弱原因)(患病情况)症状与体征体格检查与评价身高体重 W/A H/A W/H 出生日期立案时间结案时间治疗与管理措施医生签名 转归:痊愈、好转、转医院、转归:痊愈、好转、转医院、未愈 管理内容 四、加强膳食营养,指导科学喂养。 第 2 页共 8 页

5、加强体育锻炼。 管理内容 六、治愈后及时总结,结案转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七、未治愈或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转医院治疗,并继续追踪管理。管理模式 诊断↓ 专案管理(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定期监测身高、体重↓ 症状好转达结案标准可结案↓ 结案陈词(转健康儿童管理)引起儿童体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专家的调查表明,原因主要如下: 1. 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差; 2. 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习惯不好; 3. 活动量不当,要么过大,使体能消耗过大,要么过小,影响消化吸收; 4. 与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体弱儿的健康不重视或保育方法不正确(如吃得太细,穿得太多)等有关。此外,先天不足及有疾病史也是造成儿童体弱的重要原因。 营养不良 诊断标准: 年龄别体重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对象: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10克/L(〈克/L均登记在册, 落实管理措施:≤100克/L应建立个案〉 2、佝偻病活动起: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 3、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P10 身高测体重〈P10 中度:年龄测体重 P97。 三、管理要求: 1、专册登记:除、年龄、病种外,检查容也应记录,还包括 结案、离园所时间等。历年登记本应妥善保存待查,不 能任意销毁。

2、活动室、卧室应空气流通、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 活动。 3、园所长、保健应全面关心体弱儿的生活、保健、护理、治 疗等,并负责检查指导督促保教人员按要求执行任务。 4、针对体弱儿童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5、有计划、有食谱、有进食量及时间,与正常儿童食谱同步 编制,并护理针对不同病种进行食疗。 6、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体弱儿童仍为必需,有促进代, 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的作用。每天都应进行1-2小时户 外活动,加强护理。 四、体弱儿童需做好随访及结案工作。 对于体弱儿童还需做好个案记录与小结分析。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

幼儿园体弱儿管理 目的: 体弱儿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对象,应加强医学监护,使其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治疗,为尽快做好体弱儿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体弱儿范围 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II 度以上营养不良:。活动性佝偻病:有佝偻病症状及体征,即汗多,夜啼,查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骨密度低于50\%等。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血HB<90g/L。反复呼吸道感染:2岁以上小儿一年患上呼吸道感染6次以上或患肺炎2次以上。长期慢性腹泻先天性疾病导致体弱 管理内容: 一、保健医生对新入园体弱儿童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体格检查。 二、详细询问体弱儿童的既往史、现病史、喂养史、家族史及围产期情况。 管理内容; 三、动态观察体弱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重点监测身高、体重、血色素等重要指标,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姓名班级检查日期年龄性别诊断(体弱原因)(患病情况)

症状与体征体格检查与评价身高体重 W/A H/A W/H 出生日期立案时间结案时间治疗与管理措施医生签名 转归:痊愈、好转、转医院、转归:痊愈、好转、转医院、未愈 管理内容 四、加强膳食营养,指导科学喂养。 五、加强体育锻炼。 管理内容 六、治愈后及时总结,结案转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七、未治愈或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转医院治疗,并继续追踪管理。管理模式 诊断↓专案管理(填写体弱儿管理登记表)↓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症状好转达结案标准可结案↓结案陈词(转健康儿童管理) 引起儿童体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专家的调查表明,原因主要如下: 1. 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差; 2. 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习惯不好; 3. 活动量不当,要么过大,使体能消耗过大,要么过小,影响消化吸收; 4. 与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体弱儿的健康不重视或保育方法不正确(如吃得太细,穿得太多)等有关。此外,先天不足及有疾病史

体弱儿管理

体弱儿管理 一、患病儿童管理范围管理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蛋白质、热量缺乏性营养不良 3.反复呼吸道感染(包括哮喘) 4.食欲不好 5.肥胖儿 6.生长迟缓 7.先心或其他发育缺陷者 二、管理要求 1.可以集中设体弱儿班(年龄相距一年),或分散管理(在班内有专人负责)。园所内设体弱儿管理档案。 2.体弱儿童保健班的房屋,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整洁,便于开展户外活动。 3.保教人员、保健员要全面关心体弱儿童的生活、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按要求执行任务,定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 4.体弱儿随访检查治疗按不同病种不同年龄进行,可参照常规中有关疾病的治疗及结案要求。 5.建立并认真做好体弱儿童个案记录,每月记一次,发生疾病及时记,每月一次统计分析。 6.按照体弱儿的特点,给予特殊的营养及饮食安排。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血红蛋白<100g/L的患儿建立轻度贫血登记,调整饮食,增加含铁丰富食品。 2.血红蛋白<90g/L属中度贫血,建立个案管理,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就诊,复查Hb,Hb<90g/,应予药物及饮食结合治疗。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供给足够动物蛋白、含血红素食品、豆制品及绿色蔬菜、水果。 4.轻度贫血,每两月查Hb,正常后继续观察一个月可结案。 5.中度贫血,争取三个月恢复Hb,治疗一个月恢复正常者,继续给药4~6周后方可停药。 6.重度以上贫血需要立即通知家长,建议到医院详细检查治疗。 (二)蛋白质、热能缺乏性营养不良 1.病因:

(1)喂养不当,饮食习惯不良:蛋白质和热量供给不足。 (2)疾病影响:维生素A、锌缺乏,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先天畸形,消化道障碍。(3)先天不足、小样儿、早产。 2.诊断标准: (1)按照WHO的标准,用测量年龄别体重的方法筛查。 (2)按照要求,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以上为轻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25%以上为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正常体重40%以上为重度。 (3)学会公式法测算,(测量体重-年龄体重中位数)/年龄体重中位数×100%。 (4)面黄或苍白,肌肉驰,皮下脂肪减少,毛发枯干。 3.并发症 (1)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中耳炎、肺炎、肠炎、肾孟肾炎等。 (2)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口角炎、齿龈出血、佝偻病、角膜干燥、软化或溃疡等。 (3)锌缺乏症:生长发育迟缓,顽固性食欲缺乏,骨骼发育障碍,严重者呈侏儒状态。并有肝大、贫血、皮肤粗糙和色素沉着以及性发育障碍等。 (4)自发性低血糖症:重症营养不良患儿,有时出现出汗、心慌、脉搏减慢、呼吸暂停等自发性低血糖症,多在夜间发作,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4.管理要求: (1)对体重同龄儿体重均值15%以上的患儿建立体弱儿管理档案。 (2)对每个营养不良儿童的病因进行分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3)营养不良儿童每月测量身高、体重一次,并评价记录在档案上,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配合幼儿园保健管理。 (4)对患儿认真查找、治疗病因,合理调整饮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体格锻炼。补充热量高的食物。 (5)开展中医中药健脾及补锌治疗。 (6)结案标准:①儿童营养不良得以纠正,体重达到同龄儿童体重均值的15%以下,并维持两个月以上;②结案后每年定期随访三次,每二个月一次。 四、反复呼吸道感染

体弱儿诊断

体弱儿管理规范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城乡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及“散居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制度”的要求,体弱儿管理范围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重度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满月增重不足600克的新生儿。 凡符合专案管理的体弱儿,均应按要求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个案和“体弱儿管理登记表”,在管理期间,还应按系统管理要求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在“儿童系统管理记录表”上详细记录。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下简称为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是因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样组织钙化不良而导致骨骼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凡活动性佝偻病均为体弱儿管理对象,其判断标准如下。 A、收案标准 1腕骨X线检查有活动性佝偻病征象; 2如X线正常,或无条件检查时,有血生化检查异常,并有一项佝偻病症状及一项佝偻病体征; 3X线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或均无条件检查时,可根据以下条件进行收案: (1)3个月以上的婴儿,具有典型的颅骨软化; (2)1岁内婴儿,具有佝偻病的高危因素,并有二项佝偻病的症状及一项主要体征,或二项次要体征; (3)1岁以上的小儿,具有二项佝偻病的症状及一项主要体征。 附:佝偻病的评定项目标准 1高危因素 (1)佝偻病的高发年龄为1岁内的婴儿,尤其6个月内的婴儿; (2)早产儿、多胎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婴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或大于4000克); (3)人工喂养的婴儿; (4)冬季出生的婴儿、户外活动少,每天接受日光照射不足1小时的婴儿; (5)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儿,如体重评价在均值加2个标准差以上,或在第95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2症状 (1)主要症状 ①多汗:头部容易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湿头发或枕头。出汗与室温、季节、衣着无关; ②夜惊:无任何刺激或极轻微的刺激而易惊醒,醒后常常哭闹。 (2)次要症状 烦躁不安:平时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 3体征 (1)主要体征 ①颅骨软化:多见于0~6个月的婴儿,于顶骨、枕骨或双侧颞骨部按之呈乒乓球样弹性软化感。3个月以上的婴儿出现此体征即有诊断意义。 ②方颅:多见于6~18个月的小儿,额骨、顶骨向双侧对称性隆起,头颅呈方形或马鞍形。 ③肋软沟:多见于12-18个月的小儿,因肋骨受膈肌牵拉向胸内部,而形成一横沟,应使其小儿于仰卧位检查,不能在坐位检查。 ④肋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的骨样组织增生所致,呈钝园形隆起,上下排列呈串珠状。

体弱儿管理

体弱儿管理工作规范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城乡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及“散居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制度”的要求,体弱儿管理范围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重度营养不良、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满月增重不足600克的新生儿。 凡符合专案管理的体弱儿,均应按要求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个案和“体弱儿管理登记表”,在管理期间,还应按系统管理要求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在“儿童系统管理记录表”上详细记录。 一、基本要求: 开设儿童保健门诊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设独立的体弱儿门诊接诊室,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配置检查床及必要的儿保检查用具及设备(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人员必须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儿保医生承担。 二、管理对象: 1、早产儿:出生时胎龄为28周到未满37周的新生儿。 2、出生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克。 3、活动期佝偻病: 4、低体重:指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组X-2SD以下,即中重度低体重。在X-1~2SD 之间为轻度低体重(对3岁以下幼儿需要管理)。 5、消瘦:指身高别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组X-2SD以下,即中重度消瘦。在X-1~2SD 之间为轻度消瘦(对3岁以下幼儿需要管理)。 6、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0克/升。 7、生长迟缓:指年龄别身高低于同性别同身高组X-2SD以下,即中重度。 8、逐步开展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月呼吸道感染1次,连续3个月或每月呼吸道感染2次)、哮喘(医院明确诊断)、肥胖(指身高别体重大于同性别同身高组的20%或X+2SD 以上)、先天性缺陷、器质性疾病(心脏病、肾脏病)等的管理。 三、体弱儿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 2.轻度营养不良; 3.轻度肥胖; 4.轻度佝偻病; 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6.满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 2.中度营养不良; 3.中度肥胖;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 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幼儿园体弱儿及肥胖儿管理制度办法 (一 )体弱儿管理 1.管理范围体弱儿包括: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发育行为异常、常见畸形等。 2.管理方法 1)建立体弱儿登记制度,全部体弱儿应登记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 2)专案管理: 对患中度及中度以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期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应建立体弱儿管理卡片,进行专案管理,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中相应的专案管理记录。针对儿童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及追踪随访。 3)管理措施: 详见如下具体各类管理。 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儿童的管理 1.管理对象: 儿童入园体检及定期体检中发现患有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 2.管理内容: 1)入园体检和定期体检中发现的营养不良儿童应在“体弱儿童及肥胖儿童登记册”上进行登记,并填写“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中的营养不良专案管理记录。 2)对每个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病因分析,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

相应的治疗方法。 3)定期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监测: 每月测量身高、体重 1 次,并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把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配合医院治疗。 4)转诊: 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 2 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 3-6 个月后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转诊至医疗保健机构。转诊后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5)结案: 直至该儿童营养不良得以完全纠正,体重 /年龄或身长(身高) /年龄或体重 /身长(身高)≧ M-2SD 即可结案。 3.管理措施 1)对于存在现阶段营养不良问题的患儿,包括消瘦、生长迟缓和绝大多数低体重的患儿进行管理。 2)应认真查找病因,例如: 是否患有急慢性感染或其他疾病,喂养方法是否得当,食物选择调配是否合理,有无不良饮食习惯等。 3)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指导,如进食量、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评估与指导。 4)对单纯的营养不良原则上不用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慢性营养不良患儿,如病情严重,或合并其它疾病时,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体弱儿童管理制度 一、体弱儿童的范围 1、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100g/L幼儿列入体弱儿 童的管理对象,建立个案。血红蛋白<110g/L 幼儿应登记在册,落实管理措施。 2、营养不良:轻度: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重

运动,机械刺激骨骼生长,有利于身高增长。 6、贫血儿原则上在原来饮食基础上增加优质蛋白和 铁丰富的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鱼、瘦肉等, 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Vc促进铁的吸收, 少食过粗纤维的食物。血红蛋白≤100g/L,除 饮食治疗同上外,再加药物治疗,按医嘱选用 铁剂、Vc。 7、营养不良患儿如热量不足以保证进食量为主,如 蛋白质不足应增加动物性食物及豆制品等。 8、生长迟缓、先心、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多食含Va及 钙丰富的食物,冬春季可服鱼肝油及钙剂,增 加呼吸道抵抗力。 9、单纯性肥胖儿以控制饮食为原则,在保证儿童生 长发育的前提下逐渐减少体脂,适当控制热能, 严格限制高脂高糖饮食,改变进食顺序,先吃 汤、蔬菜再吃饭及荤菜。 四、随访及结案 1、贫血:轻度治疗12周,复查时血红蛋白≥110g/L一次可以结案,中度每月复查血红蛋白,两次稳定在≥110g/L以上可结案,但需巩固治疗4~8月。 2、营养不良:定期体格检查,重度每月一次,轻度 2~3月一次。结案应根据年龄测体重或身高测体 重≥P10三次方可结案,不能在发病同一年龄段 结案。 3、生长迟缓:每2~3月测身高、体重一次。结案:身 高超过年长速4厘米以上,半年复查骨骼<2个标 准差以内。 4、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减少,减轻,冬春季1~2次/季为好转。 5、单纯性肥胖儿:好转:肥胖程度减轻,如从中度 到轻度。结案:达到超重,一次可结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