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水力发电

B. 干电池

C. 太阳能热水器

D. 燃气灶

2.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开发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B. 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C. 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D. 推广碳捕集和储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3.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mol?L—1?s?1

B. v(B)=0.3mol?L—1?s?1

C. v(C)=0.8mol?L—1?s?1

D. v(D)=1mol?L—1?s?1

4.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NaOH

B. H2SO4

C. NaCl

D. H2O

5.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B. 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

C. 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

D.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

6. 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 醋酸

B. 氨

C. 碳酸氢钠

D. NaOH 溶液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

C. △H ?T △S <0反应能自发进行

D.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相同

8. 对于可逆反应A(s)+B(g)?C(g)+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正确的

是 ( )

A. K =[c(A)·c(B)]/ [c(C)·c(D)]

B. K =[c(C)·c(D)] /[c(A)·c(B)]

C. K =[c(B)]/ [c(C)·c(D)]

D. K =[c(C)·c(D)]/ [c(B)]

9. 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

A. N 2(g)+3H 2(g)?2NH 3(g )

B. C(s)+CO 2(g)?2CO(g)

C. N 2(g)+O 2(g)?2NO (g )

D. 4NH 3(g)+5O 2(g)?4NO(g)+6H 2O(g)

10. 已知1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a KJ 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 (g)+1/2 O 2(g)=H 2O (l)△H =?a KJ.mol ?1

B. 2H 2(g)+O 2(g)=2H 2O(l)△H =?4a KJ.mol ?1

C. 2H 2(g)+O 2(g)=2H 2O(l)△H =+4a KJ.mol ?1

D. H 2(g)+1/2 O 2(g)=H 2O(g)△H =?2a KJ.mol ?1

11. 能增加反应物分子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同时可以改变转化率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使用催化剂

C. 增大压强

D. 增加浓度

12. 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g)+O 2(g)?2SO 3(g) △H <0达平衡后,采用下列措施一

段时间后,既能增大逆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是( )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增加部分SO 3

D. 升高体系温度

13. 已知H—H 键能为436 kJ ·mol ?1,N—H 键能为391 kJ ·mol ?1,根据化学方程式:

N 2+3H 2

=

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 3ΔH =?92.4 kJ ·mol ?1则N ≡N 键的键能是( )

A. 431 kJ ·mol ?1

B. 946 kJ ·mol ?1

C. 649 kJ ·mol ?1

D. 869 kJ ·mol ?1

14.反应C(s)+CO2(g)=2CO(g)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①增加少量C(s)②升高温度③体积不变,再通入CO2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⑤体积不变,再通入He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

15.下列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从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B.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

C. 由H+(aq)+OH?(aq)=H2O(l)△H=?57.3kJ?mol?1,则向含0.1mol/L的盐酸中加入

4.0gNaOH固体,放出热量等于

5.73kJ

D. 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

O2(g)=2H2O(l)△H=?571.6kJ?mol?1

16.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能说明反

应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 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

C. 单位时间内生成lmolY的同时分解2mol X

D. 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17.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

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ΔH>0,ΔS>0

B. ΔH<0,ΔS>0

C. ΔH<0,ΔS<0

D. ΔH>0,ΔS<0

18.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通入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气,该反应放热.欲加快反

应的速率同时提高合成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升高温度

B. 适当增大压强

C. 加入催化剂

D. 从容器中分离出氨

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Y?2Z,已知反应中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2mol/L,

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 Z为0.3mol/L

B. Y为0.35mol/L

C. X为0.2mol/L

D. Z为0.4mol/L

20.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

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B. 反应方程式中x=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该反应在第8 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1.50mL 1.0mol?L?1盐酸跟50mL 1.1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装

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并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

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______ .

(2)______ (填“能”或“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铜

棒.其原因是______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数值的影响是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22.(1)已知:Fe2O3(s)+3C(石墨,s)=2Fe(s)+3CO(g)△H=+489.0kJ·mol?1①;CO(g)+

1

O2(g)?????CO2(g)△H=?283.0kJ·mol?1②;C(石墨,s)+O2(g)=CO2(g)△H=?393.5kJ·2

mol?1③;则Fe(s)与O2(g)反应生成Fe2O3(s)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g)?????Na2O(s)△H1=?414kJ·mol?1;②2Na(s)+

(2)25℃、101kPa下:①2Na(s)+1

2

O2(g)?????Na2O2(s)△H2=?511kJ·mol?1;25℃、101kPa下,Na2O2(s)与Na(s)反应生成Na2O(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23.已知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H3和O2发生如下反应:4NH3(g)+5O2(g)?4NO(g)+

6H2O(g)

(1)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

A.容器中气体总质量不变

B.c(O2)不变

C.υ(O2)=1.25υ(NH3)

D.体系压强不变

E.相同时间内,消耗0.1mol NH3,同时消耗了0.1mol NO

(2)向该容器中加入正催化剂,则反应速率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

),降低容器的温度则反应速率______ ,通入Ar,则反应速率______ .

(3)若反应在绝热密闭系统中进行时,其余条件不变,反应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其原因是

______ .

A.反应体系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所以反应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B.反应物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所以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反应开始阶段,主要受体系温度升高的影响,反应速率增大;在反应

后阶段,主要受浓度减小因素的影响,反应速率减慢.

24.三氯胺(NCl3)是一种饮用水二级消毒剂,可由以下反应制备:

Ⅰ.NH3(g)+3Cl2(g)?NCl3(l)+3HCl(g)ΔH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Ⅱ.2NH3(g)+3Cl2(g)?N2(g)+6HCl(g)ΔH1

Ⅲ.N2(g)+3Cl2(g)=2NCl3(l)ΔH2

则ΔH2=________(用含ΔH和ΔH1的代数式表示)。

(2)向容积均为2L的甲乙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4mol NH3和4mol Cl2,发生反应Ⅰ,测

得两容器中n(Cl2)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①0~80min内,容器甲中v(NH3)=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Ⅰ的ΔH________0(填“>”或“<”),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于容器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n(NH3)

n(Cl2)=1

3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进行到70min时,v正一定大于v逆

C.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增大,说明平衡在正向移动

D.达平衡后,加入一定量NCl3(l),平衡逆向移动

E.达平衡后,按原投料比再充入一定量反应物,平衡后NH3的转化率增大

④温度为T1时HCl(g)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____,该温度下,若改为初始体积为2L的恒压容器,

平衡时容器中n(Cl2)________(填“>”、“=”或“<”)1.6mol。

⑤温度为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25.某温度时,在10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

变化下表中数据:

(1)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2)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______ ;

(3)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2、

3(如下图所示)则曲线1、2、3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1______ ,2______ ,3______ .

(4)如果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0mol、4.00mol和0mol,在原温度下达平衡时,

X的转化率为α!,则α!______ α(填“>”“<”或“=”).

(5)如果在原温度下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0mol、1.00mol和1.00mol,此时可

逆反应的反应速率:υ(正)______ υ(逆)(填“>”“<”或“=”).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难度不大,该题涉及了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对物质变化的判断,另一方面是一定注意符合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条件。

【解答】

A.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A项错误;

B.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项错误;

C.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C项错误;

D.燃气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D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解答】

A. 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生成石膏,回收石膏,是充分利用原子的一种表现,故A正确;

B.沼气作为燃气,是节能、无污染能源,故B正确;

C.生石灰只能吸水,不能防止氧化,故C错误;

D.推广碳捕集和储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

【解答】

将其余四种物质的速率转化为同一种物质来表示。

A.v(A)=0.5mol·(L·s)?1;

B.则B选项用v(A)表示为v(A)=0.6mol·L?1·s?1;

C.则C选项v(A)=2

3

×0.8mol·L?1·s?1=0.53mol·L?1·s?1;

D.则D选项v(A)=2

4v(D)=1

2

×1mol·L?1·s?1=0.5mol·L?1·s?1。

综上分析可知,B选项的反应速率最快,故B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明确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程度判断的。

【解答】

A.氢氧化钠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A错误;

B.硫酸在水溶液能够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钠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

D.水部分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解: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不选;

B.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选;

C.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则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焓变为正,属于吸热反应,故C不选;

D.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无关,由选项A可知,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反应可能为吸热反应,故D 不选;

故选:B。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且利用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吸热、放热反应,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无关,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解:A.醋酸溶于水,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A正确;

B.氨气在水溶液能够导电,但是导电离子不是氨气自身电离的,是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导电,所以氨气为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碳酸氢钠溶于水,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

D.NaOH溶液为氢氧化钠和水的混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包括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属于弱电解质,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试题能够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A、高温下熵增自发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H?T△S<0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当△H<0,△S<0时,低温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所以,自发过程不一定导致体系的熵值增大,故B错误;

C、当△H<0,△S>0时,△G=△H?T?△S<0,一定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

D、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下,固态时熵值最小,气态时熵值最大,故D错误;

故选C.

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能自不发进行.

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应用,注意温度的作用,反应自发进行只要满足,△H?T△S<0即可.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平衡常数的表达式,难度较小。

【解答】

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的幂次方乘积,注意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在计算式中,对于可逆反应A(s)+B(g)?C(g)+D(g),平衡常数为K=[c(C)·c(D)]/[c(B)]。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要求学生熟记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时要求学生认真读题,难度不大。

【解答】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相等,一定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C选项符合。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解: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akJ热量,所以2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akJ×4=4akJ,所以△H=?4a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

?4a KJ.mol?1;

A、反应的焓变错误,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符合题干要求,故B正确;

C、反应是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故C错误;

D、反应生成的是液态水,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成正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来分析,.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焓变.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注意反应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对应量的反应热,题目较简单.

11.答案:A

解析:解:催化剂,均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而压强和浓度只改变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百分数,其中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只有A符合.

故选A.

温度、催化剂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其中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活化分子数目与百分数的差别,明确温度、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意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状态,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解答】

增大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通过增大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措施,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还可以增大压强,且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再结合反应特征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A.增大氧气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

B.体积为恒定的密闭容器,不可能增大容器体积,且增大容器体积,反应混合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故B错误;

C.增加部分SO3,逆反应速率增大,但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

D.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掌握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是关键。

【解答】

H?H键能为436kJ/mol,H?N键能为391kJ/mol,令N≡N的键能为x,对于反应N2(g)+3H2(g)= 2NH3(g)△H=?92.4kJ/mol,

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故x+3×436kJ/mol?2×3×391kJ/mol=

?92.4kJ/mol,解得:x≈946kJ/mol,故B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①C为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①错误;

②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

③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缩小体积,即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反应速率加快,故④正确;

⑤恒容下充入He,反应体系中各个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⑤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焓变间的关系知识,注意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解答】

A.从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具有的能量较低,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A错误;

B.硫固体转化为硫蒸气的过程是吸热该过程,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硫蒸气放出热量更多,故B错误;

C.向含0.1mol/L的盐酸中加入4.0gNaOH固体,由于盐酸的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HCl的物质的量,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无法计算,故C错误;

D.2gH2即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2molH2燃烧放出的热量285.8kJ×2= 571.6KJ,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只有当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不变时,可逆反应才达到平衡状态.

【解答】

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化学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当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时,该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未达到平衡状态,这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及转化率有关,所以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lmolY的同时分解2mol X,所以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的分解速率和Y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所以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时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为高频考点,把握图象分析、平衡移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由图可知,在一条等压线上,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大,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向横坐标作垂线可知,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大,则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以此来解答。由图可知,在一条等压线上,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大,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

向横坐标作垂线可知,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大,则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m+n>p+q,即△S<0,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解:N

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平衡向正向进行,增大另一种

物质的浓度会提高氢气转化率,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会增大反应速率,

A.升温增大反应速率,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适当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增大压强反应正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氢气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从容器中分离出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条件分析判断,升温、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增大浓度都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向进行,增大另一种物质的浓度会提高氢气转化率.

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因素的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A

解析: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X2(气)+Y2(气)?2Z(气),

开始(mol/L):0.10.20.2

变化(mol/L):0.10.10.2

平衡(mol/L):0 0.10.4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X2(气)+Y2(气)?2Z(气),

开始(mol/L):0.10.20.2

变化(mol/L):0.10.10.2

平衡(mol/L):0.20.30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

故选A.

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

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

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建立,难度不大,关键是利用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运用极限假设法解答,假设法是解化学习题的常用方法.

2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需要结合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难度一般。【解答】

A.3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均减小且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则改变条件为增大体积,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则改变条件为升高温度,故A错误;

B.由30?40min内速率变化可知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x=1,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20min达到平衡,则第8min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

D.30~40min间该反应中物质的浓度减小,改变条件为增大体积,故D错误;

故选B。

21.答案: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不能;因为环形金属棒是热的良导体;偏小

解析:解:(1)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环形金属(如铜)棒,因为环形金属棒是热的良导体,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环形金属棒是热的良导体;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

(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2)金属棒是热的良导体;

(3)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中和热的测定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22.答案:(1)4Fe(s)+3O2(g)=2Fe2O3(s)△H=?1641.0kJ·mol?1;

(2)Na2O2(s)+2Na(s)=2Na2O(s)△H=?317kJ·mol?1。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和焓变的计算,充分利用盖斯定律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解答】

O2(g)=

(1)Fe2O3(s)+3C(石墨,s)=2Fe(s)+3CO(g)△H=+489.0kJ·mol?1①;CO(g)+1

2

CO2(g)△H=?283.0kJ·mol?1②;C(石墨,s)+O2(g)=CO2(g)△H=?393.5kJ·mol?1③;

则由盖斯定律可得:4Fe(s)+3O2(g)=2Fe2O3△H=①×(?2)?②×6+③×6=+489.0×(?2)?(?283.0)×6+(?393.5)×6=?1641.0kJ·mol?1,故答案为:4Fe(s)+3O2(g)=

2Fe2O3(s)△H=?1641.0kJ·mol?1;

O2(g)=Na2O(s)△H1=?414kJ·mol?1;

(2)①2Na(s)+1

2

②2Na(s)+O2(g)=Na2O2(s)△H2=?511kJ·mol?1;

则由盖斯定律可得:Na2O2(s)+2Na(s)=2Na2O(s)△H=①×2?②=?414×2?(?511)=

?317kJ·mol?1,故答案为:Na2O2(s)+2Na(s)=2Na2O(s)△H=?317kJ·mol?1。

23.答案:BDE;增大;减小;不变;C

解析:解:(1)A.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质量始终不变,故A错误;

B.c(O2)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v(O2)=1.25v(NH3),没有告诉是正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该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压强逐渐减小,若体系压强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D正确;

E.相同时间内,消耗0.1mol NH3,同时消耗了0.1mol N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答案为:BDE;

(2)在容器中加入正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不发生移动;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减小,容器体积不变充入Ar,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不变;

(4)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在容积固定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其余条件不变,反应过程中反应体系的温度高于原反应,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随后因浓度减小成为影响的主要因素,所以反应减慢,

故答案为:C.

(1)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定、动、变、等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性不变,以此解答该题;

(2)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降温反应速率减慢,容器体积不变时通入稀有气体反应速率不变;

(3)根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此条件下比原平衡温度高进行分析反应速率变化;

随后浓度变化成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4.答案:(1)2△H?△H1

(2)①3.75×10?3mol/(L?min)

②<;容器乙中反应速率快,所以T2>T1;又因为容器乙中平衡时n(Cl2)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0

③E

④1

3

;<

⑤0.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以及化学平衡的计算等,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计算能力等,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已知:Ⅱ.2NH3(g)+3Cl2(g)=N2(g)+6HCl(g)△H1,

Ⅲ.N2(g)+3Cl2(g)=2NCl3(l)△H2,利用盖斯定律,将Ⅱ+Ⅱ

2

可得NH3(g)+3Cl2(g)=NCl3(l)+

3HCl(g)△H=△H1+△H2

2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0~80min内,容器甲中消耗氯气1.8mol,则由方程式可知消耗0.6mol氨气,

则c=△n

V

△t

=

0.6mol

2L

80min

=3.75×10?3mol/(L?min),

故答案为:3.75×10?3mol/(L?min);

②容器乙达到平衡用时少,则反应快,温度高,容器乙中平衡时n(Cl2)较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容器乙中反应速率快,所以T2>T1;又因为容器乙中平衡时n(Cl2)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0;

A.按1:1投入反应物,按1:3反应,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满足n(NH3)

n(Cl2)=1

3

,故A错误;

B.40min和80min之间某时刻到达平衡,反应进行到70min时,如果没有到达平衡,v正大于v逆,如果到达平衡,则v正等于v逆,故B错误;

有液体生成,则气体质量变化,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反应前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4,反应生成HCl,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增大,说明平衡在逆向移动,故C错误;

D.加入液体,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E.达平衡后,按原投料比再充入一定量反应物,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后NH3的转化率增大,故E正确;

故答案为:E;

④温度为T1时,NH3(g)+3Cl2(g)?NCl3(l)+3HCl(g)

起始(mol):4 4 0

转化:(mol):0.82.4 2.4

平衡(mol):3.2 1.6 2.4

则HCl的体积分数为 2.4

3.2+1.6+2.4=1

3

反应向体积减少的方向进行,如在恒容条件下,则压强减小,该温度下,若改为初始体积为2L的可变容器,则压强大于恒容时,平衡时容器中n(Cl2)<1.6mol,

故答案为:1

3

;<;

⑤温度为T2时,NH3(g)+3Cl2(g)?NCl3(l)+3HCl(g)

起始(mol):4 4 0

转化:(mol):2

3

2 2

平衡(mol):10

3

2 2

体积为2L,则K=

13

5

3

×13

=0.6,

故答案为:0.6。

25.答案:(1)X+2Y?2Z;

(2)45%;

(3)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压强;

(4)>;

(5)>。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图象及作图能力等,难度中等,(1)中作图注意起点、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X、Y、Z在相同时间内的变化量关系。

由表中数据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1min时△n(X)=1mol?0.9mol=0.1mol,△n(Y)= 1mol?0.8mol=0.2mol,△n(Z)=0.2mol,9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且反应物不为0,故为可逆反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方程式为X+2Y?2Z。

【解答】

(1)由表中数据看出反应从开始到平衡,X的物质的量减小,应为反应物,0~1min物质的量变化值为1.00mol?0.90mol=0.10mol,Y的物质的量减小,应为反应物,0~1min物质的量变化值为

1.00mol?0.80mol=0.20mol,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是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为0.20mol,9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且反应物不为0,故为可逆反应,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化学

计量数呈正比,则n(X):n(Y):n(Z)=0.10mol:0.20mol:0.20mol=1:2:2,反应方程式为X+2Y?2Z,故答案为:X+2Y?2Z;

(2)转化率α(x)=转化浓度

起始浓度×100%=1.0?0.55

1.0

×100%=45%,故答案为:45%;

(3)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0.9mol,由图2可知曲线①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0.6,Z的物质的量减小,故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应是升高温度;曲线②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0.9mol,Z的物质的量未变,应是使用催化剂;曲线③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0.95mol,Z的物质的量增大,应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压强;

(4)如果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0mol、4.00mol和0mol,在原温度下达平衡时,相当于原平衡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X的转化率为α!增大,则α!>α,故答案为:>;

(5)如果在原温度下起始加入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0mol、1.00mol和1.00mol,转化为起始量;

X+2Y?2Z;

1.001.001.00

1.50

2.000

和原平衡比较相当于在原平衡中加入了0.50molX,平衡正向进行,此时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υ(正)>υ(逆);

故答案为:>。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填空题最后一道和综合应用第一题,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将引起何种(系统、随机)误差。使用没有校正的砝码引起系统误差;用部分风化的H2C2O4·H2O标定NaOH引起系统误差;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不一致为随机。 2.万分之一天平的每次称量误差为±0.0001g,其相对误差为 % 100 001 .0 ? ± m 若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2%,称量时至少要称取质量0.1 g。 3.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 4.用0.10mol/L NaOH溶液滴定0.10mol/L HCl和H3BO3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 1 个突跃。(H3BO3的p Ka1=9.42) 5.写出NH4Ac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HAc]+[H+]=[OH—]+[NH3] 6.0.10mol/L乙酸钠(p Ka=4.74)的pH=8.87 。 7.0.10mol/L NH3·H2O和0.10mol/L NH4Cl水溶液的pH=9.26。 8.六次甲基四胺的p K b = 8.85,用它配制缓冲溶液时的pH范围是5.15±1 9.某一弱酸型的指示剂和离解常数为K HIn=1.0×10-5,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是pH=5±1 。 10.用0.100mol/L HNO3滴定同浓度的NaOH的pH突跃范围为9.7~4.3。若HNO3和NaOH的浓度均减小10倍,则pH突跃范围为8.7~5.3 。 11.用KMnO4滴定 - 2 4 2 O C时,红色的消失由慢到快是属于自动催化反应。 12.于20.00mL0.100mol/L Fe2+(1mol/L H2SO4)溶液中分别滴入19.98mL和20.028mL Ce4+溶液,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0.86 为和 1.26 ;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1.06 ( V V Fe Fe Ce Ce 68 .0 ; 44 .1'0 / '0 /2 3 3 4= =+ + + +? ? )。 13.某有色物的浓度为1.0×10-4mol/L,以1cm吸收池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为 0.480,在此波长下该有色物的ε= 4.8×103L·mol-1·cm-1,T%= 0.33=33%。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某人根据置信度为95%对某项分析结果计算后,写出如下几种报告,合理的是(B)A.(25.48±0.1)% B.(25.48±0.13)% C.(25.48±0.135)% D.(25.48±0.1328)% 2.下列各组酸碱,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B)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七年级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七年级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前几天,七年级学生李梅给知心姐姐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诉说自己的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学习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劲儿,我这是怎么了?”如果你是知心姐姐,你会告诉李梅,在青春期大家都() ①有自我表现的欲望②渴望与异性密切交往③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④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接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青少年要使自己自强起,就要() ①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②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其他事情由父母代劳③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④在生活中自觉磨砺自己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行已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已有耻”要求我们() ①树立底线意识②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违背道德的事情可做可不做④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心理有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矛盾和困惑,导致我们出现矛盾心理的变化有() ①自我意识不断增强②认知能力得到发展③情感世界愈加丰富④说话声音发生变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下列属于负面的情感的是() ①羞耻感②焦虑感③正义感④挫败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梁益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处处为病人省费用,更常为贫困患者捐钱,四处化缘募捐。2014年他的团队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帮助近200名患者!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他的行为()①传递了美好的情感②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美德③彻底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④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力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你感到烦恼、悲伤时,就走到美丽的地方去,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注意法 B.合理宣泄法 C.改变认知评价法 D.放松训练法 8.“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里的“爱”是() A.情绪 B.情感 C.情趣 D.兴趣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武陟一中2011-2012学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推断题,24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12题和第1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7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导致出错。 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从两条线的变化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第20题

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钢城四中2020—2021(上)期中考化学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三分,共48分) 1.化学反应速率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工业中,使用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 B.将肉类等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 C.茶叶等包装中加入的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储存时间 D.夏天面粉发酵速度与冬天面粉发酵速度相差不大 2.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1?s-1 ②v(B)=0.6mol?L-1?s-1③v(C)=0.4mol?L-1?s-1④v(D)=0.45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 A.④<③=②<①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4.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 +2- 4 SO(aq)+Ba2+ (aq)+2OH (aq)=BaSO4(s)+2H2O(l);ΔH=-57.3 kJ/mol B.KOH(aq)+1 2 H2SO4(aq)= 1 2 K2SO4(aq)+H2O(l);ΔH=-57.3kJ/mol C.C8H18(l)+25 2 O2(g)=8CO2(g)+ 9H2O(g);ΔH=-5518 kJ/mol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518 kJ/mol 5.反应A→C分两步进行:①A→B,②B→C。反应过程能量变化曲 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B最不稳定,A最稳定 B.B→A反应的活化能为E1,反应B→C反应的ΔH=E4-E3 C.B→A反应与铝热反应一样都属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放热反应D.反应B→C是放热反应, 反应A→C是放热反应 6.25 ℃时,1mol·L-1的NH4Cl、CH3COONH4、NH4HSO4三种溶液中,测得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a>b>c C.a>c>b D.c>a>b 7.下列表述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②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③为保存FeCl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④25℃时,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和水电离出的c(OH-)的乘积一定等于10-14 ⑤0.2 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c(H+)一定增大 A.1 B.2 C.3 D.4 8.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2B(g) x C(g)+2D(g),在2 L密闭容器中,把4 mol A 和2 mol B混合,2 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1.6 mol C,又测得反应速率v B=0.2 mol·L-1·min -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3B.B的转化率为20% C.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0.94倍D.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为1.4 mol·L-1 9.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可逆反应xA(g) + B(g)2C(g),反应曲线(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 表示C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试判断对图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x=1 C.若P3<P4,y轴可表示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若P3<P4,y轴可表示B物质在平衡体积中的百分含量 10.一定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下列叙述不能作为 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C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⑧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②⑧B.④⑦C.①③D.⑤⑥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分析化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7级年《分析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分析化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定量分析包括的主要步骤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莫尔(Mohr)法和佛尔哈德(Volhard)法所用指示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法分析铁时,如有少量Cl-存在,则分析结果会偏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碘量法应注意__________。 2、用硫酸滴定NaOH时,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硫酸对NaOH的滴定度为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试样中K2O的质量分数为a,则换算成K3PO4的化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 曲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___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甲基红 4 .4 — 6. 2 9.7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差吸光 光度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1×10-2,K a2= 1×10-6,K a3= 1×10-12。用NaOH标准 溶液滴定时有___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pH=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 6、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草酸钠为基准物质,用直接滴定法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应注意的条件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摩尔吸光系数ε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 一、试卷出题范围 本卷主要考查《有机化学基础》中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醇、酚两部分内容。分为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共20题,总分60分,Ⅱ卷共6题,总分40分。 二、试卷分析: (一)Ⅰ卷分析: (分析教师:吕荣海) 第Ⅰ卷:20小题,覆盖共6个主要知识块,平均每个知识块覆盖3个知识点。1—10题重点考查了每个知识块中基本原理和性质、重要反应、重要实验现象等;11—20题则重点考查了知识拓展、方法导引、知识支持、重点知识综合迁移应用等。 主要错误情况:1、5、8、9、12、14、15、16、19、20共10个题目,从知识分布看:主要有①基本性质的迁移应用,如:1、14、16;②同分异物体的判断与书写,如:5、12题;③基本原理应用,如8、10、18、19题。 ④知识拓展的应用,如20题。 建议:(1)将传统选择题对答案,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改为学生讲教师归纳提高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基本性质、方法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设立探究性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己学习能力。 (3)设立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整合成卷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疑难点,集中练习,集中辅导提高的教学方法。 (二)Ⅱ卷分析: 21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连华)

(1)本题考察苯酚性质的题目,苯酚是酚类物质的代表物质,掌握了其化学性质就是掌握了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别是苯酚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的考察: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高于65℃时,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2)本题得分状况:少部分学生能得全分,一般学生能得2—3分,极少数学生不得分。 (3)出错情况:化学用语使用不准确,澄清写成清澈。 反应条件错误: 不需要外界条件。 (4)以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力。 22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杨希宝) (1)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第(2)小问为一个推断题,考查了烯烃及卤代烃的性质,试题难度中等偏高。 (2)主要问题: ①芳香烃与芳香族化合物定义混乱 ②烃的性质模糊 ③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第(2)问推断全对的人很少。 3、得分情况: 平均在4—5之间。 4、教学建议: ①加强基本性质的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 ②应规范基本功,如结构简式的书写 23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雪芹) 本题是相对较简单的一道题,好学生拿全分,中等生可拿到4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扎实,得分很少。 ONa +H 2O OH +NaOH →

2020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 真题及答案

2020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教师招聘考试《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真题及 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答案】B 2、下列家长参与中,属于亲子活动的是()。 A、协助孩子收集资料 B、带孩子去公园 C、参观园所保教活动 D、与孩子共同参加园所活动 【答案】D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A、自主性 B、创造性 C、合理性 D、灵活性 【答案】B 4、(),即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影响学习和迁移的重要因素。 A、命题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学习定势 【答案】C

5、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C 6、目前我国家园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 A、咨询活动 B、家长学校 C、开放日制度 D、电话联系 【答案】C 7、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答案】A 8、以分班、分组为测验根本目的的是()。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成就测验 D、标准测验 【答案】A 9、教学过程以教学()经验为主。 A、间接 B、直接 C、生活 D、生产 【答案】A 10、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属于发散思维训练中的()。 A、结构扩散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9)

分析化学 A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一组测量结果的精密度最好用( D )表示。 A、绝对偏差 B、相对误差 C、相对平均偏差 D、相对标准偏差 2. 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当lg K=20.43,则K= ( A)。 A、2.7×1020 B、2.69×1020 C、2.692×1020 D、3×1020 3. 某弱酸HA的K a=1×10?5,则其0.1mol?L?1溶液的pH值为(C ) A.1.0; B.2.0; C.3.0; D.3.5 4. 欲用EDTA测定试液中的阴离子,宜采用: (D) 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 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5. 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B) A、自身指示剂 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 D、其他指示剂 6. 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型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C ) A、冷水 B、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C、热的电解质溶液 D、热水 7. 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某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 A. 不变、增加 B. 不变、减小 C. 向长波移动、增加 D. 向短波移动、不变 8. 配制以下标准溶液必须用间接法配制的是( C ) A NaCl B Na2C2O4 C NaOH D Na2CO3 9. 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B)。 A、试样不均匀 B、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 C、有过失操作 D、使用校正过的容量仪器 10. 标定硫代硫酸钠时,重铬酸钾的物质量与硫代硫酸钠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D ) A.1∶2 B.1∶3 C.1∶4 D.1∶6 二、填空 1.EDTA的化学名称为(乙二胺四乙酸),当溶液酸度较高时,可作(六)元酸, 有(七)种存在形式。 2.重量分析是根据(称量形式)的质量来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3.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尔定律。当选用2.0cm的比色皿时,测得透射比为T, 若改用1.0cm的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T1/2)。 4.写出NH4HCO3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H+]+[H2CO3]=[NH3]+[CO32-]+[OH-] )。 5.常用分析天平可称准至(0.1 )mg;用减量法称样时,一般至少应称取(0.2)g 以满足相对误差 0.1%。 6.某弱酸的解离常数为Ka,当pH=pKa时,[HA]( =)[A-]; 当pH>pKa时, [HA]( < )[A-](填>,<或=)

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 —19,Na—23,Mg—2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1-12题每题2分,13-20题每题3分):1.“三鹿奶粉”事件波及很广,一些不法分子向鲜牛奶中混入了有机化工 原料三聚氰胺,以提升牛奶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尿素CO(NH2)2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三聚氰胺C3H6N6,制作成本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尿素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B.尿素是人身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 C.三聚氰胺属于烃D.饮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导致肾结石 2.下列有机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A.三溴笨酚B.聚乙炔C.乙稀D.甲笨 3.冬季所用的护肤品的有效成分为保湿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使皮肤上附着一层吸水和保水的物质,因而感觉舒适而不干燥,下列物质中可能被采用的是 A.乙醇B.丙三醇C.甲醇D.聚氯乙烯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乙苯和间二甲苯B.苯和甲苯 C.一氯甲烷和二氯乙烷D.苯酚和苯 5.某同学在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的时,取0.5mol/L CuSO4溶液和1mol/L 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 40%的乙醛,然后加热,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加入乙醛太多B.加入乙醛太少 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6.“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水解反应⑤酯化反应⑥加聚反应 A.②B.①④C.②⑥D.③⑤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针对我校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本组教师进行了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得分率及通过率 符合哈尔滨市试题题型和难度要求,试题既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又能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具备较好的层次与区分度。 二、答题中体现出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成就 1、基础知识扎实,知识掌握准确 从统计结果看第1、2、6、10题得分率和高超过了90%,第3、4、5、7、8、9、13、14题得分率比较高,超过了80%。这些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情况,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反映出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试题将双基的考察置于问题情境中。试题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取素材,生成问题,图文并茂使学生感到亲切,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学生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化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课程改革目标之一。例如:第34题B到C 过程中气球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图示信息提炼出镁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这个信息的获取,再结合理化知识来解释A到B过程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意审题、思路清晰,体现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第31题第(1)增大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供给燃烧充足的氧气,使煤粉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在烟囱上安装净化过滤装置,建议有的同学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脱硫没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第35提连接成一个五角星,体现了公平、公正和希望,实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体现了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第29题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魔术中的奥秘,体现了学生具有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的思维的结合能力,并能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表达一个化学变化发生的实质过程。 4、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逐渐提高 第36题:表格部分 5、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试卷中的第15题和37为计算题,第15题的难度不大,通过率为57%,第37题最后一问有一定的区分性,通过率为25.7%,体现了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学生的过程计算、综合司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答卷中发现的问题与今后的对策 在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

分析化学试卷和答案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分析化学》试卷(10) 一、选择题( 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桑德尔灵敏度S与摩尔吸光系数e的关系是 ---------------------------------------------() (A) S=M/(e′106)(B) S=e/M (C) S=M/e(D) S=M×e′106 2.下列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 (1)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2)偏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3)在清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误差为0 (4)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 (A)1,2(B)2,4(C)3,4(D)1,4 3.在络合滴定中, 用回滴法测定Al3+时, 若在pH=5~6时以某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应选 ----------------------------------------------------------------() (A) Mg2+(B) Zn2+(C) Ag+(D) Bi3+ 4.对于反应:BrO3-+6I-+6H+=Br-+3I2+3H2O 已知(BrO 3 -/Br-)=1.44V,(I 2/I -)=0.55V, 则此反应平衡常数(25℃)的对数(lg K)为 -----------------------------------------------------() (A) (1.44-0.55)/ 0.059(B) 3×(1.44-0.55)/0.059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化学 时间90分钟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2(g)===CO2(g) △H1 C(s)+1 2 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1 2 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放出的热量为 57.3 kJ的是( )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 (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 A.①和② B.③ C.④ D.以上都不对 3.已知:P4(g)+6Cl2(g)=4PCl3(g) ΔH=a kJ·mol-1,P4(g)+10Cl2(g)=4PCl5(g) ΔH=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 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 1.2c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ΔH C.Cl—Cl键的键能为kJ·mol-1 D.P—P键的键能为kJ·mol-1 4.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 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5.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反应前 2 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min)-1

分析化学课试卷(带标准答案)

分析化学课试卷(B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 1.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C) (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 (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D)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2.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A) (A)进行仪器校正(B)增加测定次数 (C)认真细心操作(D)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3.测定试样中CaO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0.9080g,滴定耗去EDTA标准溶液 20.50mL,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C ) (A)10%(B)10.1%(C)10.08%(D)10.077% 4.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C)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5.滴定管可估读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耗用体积(B)mL (A)10(B)20(C)30(D)40 6.共轭酸碱对的K a与K

b的关系是(B) (A)K aK b= 1(B)K aK b=K w(C)K a/K b=K w(D)K b/K a=K w 7.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C) (A)指示剂变色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B)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 (C)指示剂的变色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围之(D)指示剂变色围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围之 8.测定(NH 4) 2SO

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这是因为(D)(A)NH 3的K b太小(B)(NH 4) 2SO 4不是酸 (C)(NH 4) 2SO 4中含游离H 2SO 4(D)NH 4+的K a太小 9.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比是(A) (A)1:1(B)2:1(C)1:3(D)1:2 10.铝盐药物的测定常用配位滴定法。加入过量EDTA,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滴定方式是(C)。 (A)直接滴定法(B)置换滴定法 (C)返滴定法(D)间接滴定法 11.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B)。(A)滴定开始前(B)滴定至近终点时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名师精编试题新人教版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将所选的正确答案填在下表中题号下方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位于东半球 B.全部位于北半球 C.跨寒、温、热三带 D.四部毗邻南美洲 2.2017年暑假期间,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到亚洲四个不同的地点旅游。回校后他们各自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甲:我到了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B.乙:我走访了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日本 C.丙:我去了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D.丁:我游览了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读澳大利亚养羊在世界上的地位图,完成第3题。 3.由图可知澳大利亚被称为() A.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B.火山国 C.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D.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4.读日本略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北海道岛,是日本四个大岛中纬度最高的 B.②是富士山,它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C.③是日本海,该海沿岸地带工业分布特别集中 D.该国处在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地震频繁 5.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多平原、耕地面积广 B.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C.我们可以去日本泡温泉、赏樱花 D.日本工业对外依赖性很小 读东南亚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海峡A是() A.台湾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英吉利海峡 D.白令海峡 7.A海峡沟通了()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读下图,完成8-9题。 8.四个区域中,分布最广泛气候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域是() A.A B.B C.C D.D 9.图示各地区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 B.B地区水比油贵,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发源地 C.C地区发达国家众多,支柱产业是工业 D.D地区当地居民喜食而食 10.在中东,下列场景不正确的是() A.当地人身穿长袍,说着英语聊天 B.波斯湾中,一艘艘挂着美国、日本国旗的油轮 C.约数位好友,骑着骆驼,欣赏着大漠风光 D.水果超市里,摆着诱人的椰枣 11.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濒临三大洋,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B.气候炎热湿润,森林面积广布,农牧业发达 C.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D.首都堪培拉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 12.在以下图片资料中,不属于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