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翻译

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翻译

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翻译

实词翻译:

1、初中常见的古今异义的双音词。

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

2、词类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打洞妇抚儿乳喂奶名之者谁取名公将鼓之击鼓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鞍马买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狐鸣呼曰孔子东游乃丹书帛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亲自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具兴废弃的事情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作奸犯科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猛浪若奔奔跑的马屠惧,投以骨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虚词翻译

1、之(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2)助词 a 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 b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3)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多助之至(5)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6)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而:(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温故而知新聚室而谋曰(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环而攻之而不胜(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黑质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默而识之恂恂而起。

3、于(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 a 在:其一犬坐于前b 到:指通豫南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 a向告之于帝 b 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对万钟于我何加焉(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以介词:(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咨臣以当世之事(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属予作文以记之(2)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扶苏以数谏故(3)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4)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5、为介词:(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尚思为国戍轮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天下唱不足为外人道也(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愿为市鞍马为宫室之美为报倾城随太守(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wèi 表因果关系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夫子何命焉为

6、所(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所思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问所从来,具答之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然(1)指示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杂然相许(3)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8、其(1)代词 a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既出,得其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其一犬坐于前 c 特殊:第一人称代词蹲其身,使与台齐(2)加强语气其如土石何?

9、乃(1)连词a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悟前狼假寐 b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副词 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表出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夫(1)指示代词念fú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2)语气词 a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夫战,勇气也

夫环而攻之。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及18个虚词详细用法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汇总

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汇总! 30个实词 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 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 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 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实词虚词含义用法汇总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用实词虚词含义用法汇总 常用实词 爱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 安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被 “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 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 本

“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 鄙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 兵 “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 病 “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 察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 朝

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翻译

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翻译 实词翻译: 1、初中常见的古今异义的双音词。 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 2、词类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打洞妇抚儿乳喂奶名之者谁取名公将鼓之击鼓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鞍马买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狐鸣呼曰孔子东游乃丹书帛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亲自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长处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具兴废弃的事情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作奸犯科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猛浪若奔奔跑的马屠惧,投以骨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虚词翻译 1、之(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2)助词 a 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 b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3)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多助之至(5)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6)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 更多更新资料:https://www.docsj.com/doc/7219336197.html,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实词; 1、故;所以;学过的知识;原因、缘故; 特意;因此;故意 故虽有名马 温故而知新 公问其故 桓侯故使人问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 广故数言于亡。 2、间:隔开;夹杂;参与;一会儿;中 间;暗中 遂与外人间隔。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何间焉?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骈死于槽枥之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绝:极点;停止、消失;隔绝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观:观赏;景象、景观;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书:信;写;名册,公文 一男附书至 乃丹书帛曰。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6、见:看见;拜见;显露 昨日见军贴 曹刿请见。 才没不外见。 7、少:稍微;一会儿;年轻的 宾客意少舒。 少时,一狼径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8、从:随从,跟随;顺从,听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9、分:分配,分配;长度单位,十分为 一寸;分内,名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10、世:父子相继为一世;朝代,时代; 世上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今是何世。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业:事业,功业;职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2、达:到,达到;做官,显贵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不求闻达于诸侯 13、当:抵充,相抵;对着,面对;应 当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木兰当户织。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4、伐:砍伐;攻打,讨伐;讨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齐师伐我 伐无道,诛暴秦。 15、阴:水的南面,南岸;阴暗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朝晖夕阴。 16、极:极点,极端;尽,穷尽;到; 极其,非常;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初极狭,才通人。 17、国:国家;国都; 夫大国,难测也。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18、备:完备;具备,齐备; 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 19、将:扶,持;率领,统率;将帅, 将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 20、称:称赞,赞许;号称;称呼;符 合; 先帝称之曰能。 袒右,称大楚。 不以千里称也。

语文必修一课本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归纳

高一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 1、木直中.绳:合于,符合 2、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广泛的学习,广博的学习 4、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明:明达 5、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6、而见者远: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7、假.舆马者:借助 8、非利.足也:使……快 9、而绝.江河:横渡;渡 10、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性,禀性 11、风雨兴焉.:兼词,在这里 12、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13、故不积跬步 ..:半步 14、锲.而不舍:雕刻 15、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 16、用.心一也:因为 1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藏身,托付古今异义 18、古之学者 ..必有师:求学的人 19、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受通“授”教授 2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21、是故 ..无贵无.贱:因此无论 22、吾师.道也:学习 23、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语气,大概 24、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 25、或.师焉,或否焉:有的 26、小学 ..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27、师不必 ..贤于弟子:不一定 28、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29、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30、少焉.:形容词词尾 31、纵一苇之所如.:往 32、倚.歌而和之:按着 33、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意动用法 34、顺流而东.也:东下,名词作动词 35、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3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然,简直 37、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 38、始指异.之:认为……奇异 39、穷山之高.而止:最高峰形容词作名词 40、然后 ..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以后 41、故为之文以志.:记 42、萦青.缭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补充: 1、輮.以为轮:使……弯曲 2、虽有槁暴 ...:通“又”槁:枯暴:通“曝’晒干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已:检验反省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形容词作名词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难道 7、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人 8、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11、或不.焉:通“否”不从师 12、吾子不齿 ..:不屑一提 13、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14、郯子之徒.:一类人 15、术业 ..有专攻.:学问和技艺研究,学习 1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赞赏赠送 1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越过 18、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20、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21、倚歌而和.之:唱和 22、正.襟危坐:使……端正整理 2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 24、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攻破攻下 :斟酒横执长矛 25、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 2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7、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名词作动词 28、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 29、寄蜉蝣 ..于天地:像蜉蝣一样

文言文300个实词、18个虚词的用法大总结,我就不信没人要!

文言文300个实词、18个虚词的用法大总结,我就不信没人 要!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诚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高考文言文18 个常见虚词和120个实词详解和例句

高考文言文18 个常见虚词 一、而 (一)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二、何 (一)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斥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三、乎 (一)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离骚》) (二)介词,相当于“于”“在”等,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三)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四、乃 (一)副词

常用文言实词及10个文言虚词词义

整理常用文言实词词义 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鄙: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5、病:义项:①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6、乘义项:①驾车,驱马拉车;②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压服,欺压;⑥追逐;⑦计量,计算;⑧计算的一种方法,即算术中的乘法;⑨shèng(剩)。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10乘车驾四马,所以“乘”有时作为“四”的代称。11顶着,冒着。 7、诚义项: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8、除义项: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任命,授职;5扣除;6流逝,过去;7除了,除非。 9、从:义项:①跟随;②追赶;③使……随从;④顺从,听从;⑤任凭,听凭; ⑥参与;⑦由,自;⑧堂房亲属;⑨副,与“正”相对;10zòng,放纵,纵容;11表示对象,相当于“向”;○12从事,参与。 10、殆:义项:①危险;②近于;③几乎;④副词。大概,恐怕;⑤通“怠”,懒惰。 11、道:义项:①路;②途径,方法,措施;③规律,道理;④指道家,道教; ⑤主张,思想,学说;⑥从,由;⑦说,讲;⑧dǎo(后来写作“导”),引导;⑨d ǎo(后来写作“导”),通;10量词。 12度:义项:①量长短的标准;②限度,尺度;③制度,法度;④度量,气度; ⑤渡过,越过;⑥量词,表示次数;⑦duó,量长短;⑧duó,揣度,推测;⑨奔驰;⑩思考,考虑。 13、盖:义项:①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②搭盖;③车盖;④器物的盖子; ⑤遮蔽,掩盖;⑥胜过,超过;⑦副词,大概,大约,表推测,推断;⑧连词,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⑨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⑩通“盍”,何不;○11通“盍”,何。 14、故:义项:①事,事故;②旧,与“新”相对;③旧有的,原来的;④故旧,老朋友;⑤原因,缘故;⑥故意;⑦通“固”,本来;⑧所以,因此;⑨计谋,巧伪;⑩死亡;11衰退,衰老;12特意;13仍然,仍旧;14必定。 15、顾:义项:①回头看;②看;③探望,拜访;④关心,照顾;⑤思念;⑥副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⑦副词,反而,却;⑧考虑,顾虑; ⑨岂,难道。 16、固:义项:①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②坚持;③固定,稳固;④固执,顽固;⑤鄙陋;⑥本来;⑦通“故”,所以,因此;⑧使之坚固,巩固;⑨坚定,坚决;⑩当然,固然;11必定,一定;12岂,难道。 17、国:义项: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以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③国都,京城;④地域,乡土;⑤国人。 18、过义项:①走过,经过;②过,过去;③胜过,超越;④过分,太甚;⑤错误,过失;⑥访,探望;⑦经历,过程;⑧犯错误;⑨加罪;⑩次,遍。19、疾义项:①病,疾病;②痛苦,疾苦;③缺点,毛病;④厌恶,憎恨;⑤妒忌;⑥快,急速;⑦急切地从事;⑧生病,患病;⑨痛心;⑩大,强;○11敏捷。 20、及义项:①赶上,追上;②到,至;③推及,涉及,牵扯;④趁着;⑤如,比得上;⑥和,与;⑦来得及;⑧遭遇,遇到;⑨等到,到了。 21、既义项:①尽,完了,终了;②副词,已经;③副词,既然,既然是;④副词,后来,不久,常“既而”连用;⑤完全,都,皆;⑥通“即”,就,便;⑦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 22、举义项:①举起,抬起;②提出,举出;③发动,兴起;④推荐,推举;⑤检举,揭发;⑥举动,行动;⑦攻下,占领;⑧全,都,整个儿;⑨拿,用;⑩提拔,任用;11举行,实行;12完成,成功;13生育,养育;14应举;15挂起,升起;16科举,科举考试;17尽,完。 23、绝义项:①断,断绝;②极,非常;③超越,超过;④高超,绝妙;⑤横渡,横穿;⑥截断,截取;⑦穿过,经过;⑧绝尽;⑨绝命,死;⑩草木枯萎而死;○11断绝往来,绝交;○12隔绝,隔断;○13停止,止歇;○14隔绝的,封闭的;○15极远的;○16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17绝对,完全;○18绝句。 24、克义项:①能够,胜任;②战胜,攻破;③克制;④约定或限定时间;⑤通“刻”,刀刻,雕刻;⑥通“刻”,苛刻,刻薄;⑦完成;⑧好胜;⑨刻苦,勤奋。 25、期义项:①预定的时间,一年的期限;②约定,约会;③期望,要求;④jī,周年,月;⑤时日,日期;⑥及,到。 26、请义项:①请求;②邀请;③谒见,拜见;④请示;⑤求教;⑥请允许我,请让我,希望,也可不译。 27、穷义项:①阻塞不通;②走投无路;③不得志,不显贵;④生活困难;⑤穷尽,完结;⑥穷究,追究到底;⑦寻求尽头。 28、去义项:①离开;②过去的;③除掉,去掉;④距,距离;⑤前往,到……去;⑥舍弃,放弃;⑦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⑧去世。 29、劝义项:①勉励,奖励;②受到鼓励;③劝说。 30、却义项:①后退;②推辞,不接受;③去,掉,多用在别的动词之后;④副词,还,再,反而,表示轻微的转折;⑤击退;⑥回头。 31、如义项:①到……去;②像,如同;③遵从,按照;④应当,还不如;⑤连词,假如,如果;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而”;⑦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 ⑧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⑨连词,于;⑩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11顺,符合;○12及,比得上;○13比如,譬如;○14如……何:对待……怎么办;○15如何:1、怎样;2、怎么办,奈何;3、怎么,为什么。 32、若义项:①像,如,好像;②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指示代词,此,这个;④连词,假如,如果;⑤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⑥至,至于;⑦奈,怎样;⑧及,比得上;⑨选择;⑩顺从;○11与,和;○12副词,乃,才;用在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表示“……的样子”。 33、善义项:①好,好的,善良的;②认为是好的;③友好,亲善,与……交好; ④善于,擅长;⑤容易;⑥爱惜;⑦应答之词,表示同意;⑧副词,好好地;⑨熟悉;⑩赞许;○11通“缮”,修补,整治;○12轻易,随便地;○13好事,好的行为。 34、胜义项:①胜利;②胜过,超过;③优美的;④优美的山水或古迹;⑤制服,战胜;⑥shēng,能承担,能承受;⑦shēng,尽,完。 35、使义项:①命令,派遣;②使,让;③使用,驱使;④出使;⑤使者;⑥负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一、120个实词 1、爱: 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 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同上) 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 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

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例句: 第一册:(无) 第二册: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 第三册:(无) 第四册: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 第五册:(无) 第六册: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 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报任安书》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同上)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同上) 4、倍: 义项: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 例句: 第一册: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

攻秦。《过秦》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 第二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 第三册至第六册均无 5、本: 义项: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 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桑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⑦根据,掌握;⑧自己一边的,现今的;⑨底本,版本;○10本钱(后起意义);○11封建社会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后起意义);○12量词。株,棵,丛,撮。 例句: 第一册:(无) 第二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梅》 第三册: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 第四册:(无)

高考文言120个实词+18个虚词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一) 1、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二) 11.曾 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12.乘 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13.诚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14.除 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15.辞 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和18个文言虚词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 1.爱 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亲爱疼爱 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心爱的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o陈涉世家》爱护 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爱戴 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怜惜爱惜 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o齐桓晋文之事》舍不得吝啬 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喜爱爱好 2安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o季氏将伐颛臾》安定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安适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o曹刿论战》奉养 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抚慰安抚 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安心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o陈涉世家》怎么 ⑧沛公安在《史记o鸿门宴》哪里什么地方 3被bèi 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覆盖 ②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加在……之上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遭受 ④翡翠珠被《招魂》被子 ⑤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表被动 pī通"披"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穿,披 ②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分散,散开 4倍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鸿门宴》背弃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加加倍 ③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治安策》反背背叛 ④右倍山陵,前左水泽《淮阴侯列传》背后 5本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树木的根 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木的干 ③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根本基本 ⑤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农业 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伶官传序〉。推原考察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本来的原来的 ⑧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东南飞》本来原来 6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远的村邑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鄙陋鄙俗 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轻贱 ④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鄙薄轻视 ⑤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自谦之词 7兵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兵器武器 ②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军队士兵 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战争军事 ④故上兵伐谋《孙子谋攻》用兵的策略 8病 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泛指疾病 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生病有病 ③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疲劳困苦 ④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弊病毛病 ⑤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论语卫灵公》担忧忧虑 ⑥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卫中立论师道书》羞辱伤害 ⑦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重病病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