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全语言教学

全语言教学

全语言教学
全语言教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全语言教学理论初探

全语言教学理论已成为国际语言教育的代表性理论,并在美国、

加拿大等国引起了教育改革风潮,成为幼儿及小学课程的一股潮

流。“whole”一词的原意是“所有的、完整的、完全的”,是针对

语言及语言学习而言的,这个词很好地体现了该理论的核心精神——语言是完整的、整体的,不可分割成孤立的语音、字、词和句子

片断;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应包含对学习者个人有意义的语言

而不可被划分成内容或技巧的部分;语言的学习应在完整的情景、

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在完整的语言观的统领下通过整合的语言学习

逐渐建构起来。研究全语言教学理论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语言

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实践模式,并为我们的语言教育带来

启示。

一、全语言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

全语言理论受主张自然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哲学观、主张整体

化的课程观、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及生成读写的影响,尤其是后两者

对全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较大。

(一)主张自然的、以受教育者为本位的教育哲学观

卢梭认为教育应以受教育者为本位,顺应自然。裴斯泰洛齐主张教

育应让受教育者获得直接的经验,使其各项能力得到自然均衡的发

展。弗洛贝尔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引导受教育者天赋能力的发展,发展其内在的本性与潜能。杜威主张教育的本质就是生长,教育应依照受教育者的兴趣与能力来培养,并注重在“做”中“学”。(二)主张整体化的课程观

对全语言课程的整合观有很大影响的是杜威的课程观点。杜威认为学校应重视课程整体化教学,应把学生所学的科目联系起来,并按照这些科目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联系的方式来组织。

(三)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是建构的过程,这为全语言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既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生理成熟与认知的发展,更需要在交往和互动中进行;儿童是积极主动的语言建构者,语言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在儿童的当前认知机能与当前语言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的;语言获得和通过语言学习是统一的。(四)生成读写

新西兰学者玛丽·克雷1996年在其博士论文《生成的阅读行为》中第一次使用了“生成读写”一词。持生成读写观的研究者认为“生成性”这个词很好地体现了生成读写的核心精神:成为能读会写的人是一个连续的生长过程。古德曼曾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不断成长的大树”。

生成读写的主要观点如下:

1.儿童学习读写和学习口语一样,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2.读写发展是一个社会历程,人际互动关系是儿童早期读写发展的社会基础;

3.儿童是读写学习的主动的参与者和建构者;

4.阅读和书写相互关联发展。

二、全语言教学理论的特点

(一)完整性

完整性是全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指的是语言本身的完整性和语言学习历程的完整性。

1.语言本身的完整性

全语言理论认为学习语言首先要保留语言本身的完整性,传统语言教育的由下而上的学习观(学会了每一个部分,就学会了整体),强调学习语言的细节,忽视沟通的意义。因此,全语言教学过程提供给儿童完整的语言材料,例如,完整的句子、文章、语言事件的对话等,强调通过完整的文学作品来陶冶儿童的情操,使儿童获得完整信息及完整文章的概念。

2.语言学习历程的完整性

全语言教育家认为听说读写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是完整的过程。例如,古德曼曾指出所谓必须先学会阅读,然后才能学习其他事物,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儿童借着语言学习各项事物的时候,同时也学会了听说读写,以及语言本身的形式结构。这三件事同时发生,而且发生在真实的语言事件中。因此,全语言教学过程让孩子因为需要而从事听说读写的活动,进行整体教学。

(二)真实性

真实性是全语言的本质,包括语言本身的真实性和语言学习的真实性。

1.语言本身的真实性

全语言认为传统的语言教育提供给儿童的是属于他人经验的语言,与幼儿的实际生活不相干,不具任何社会功能;应提供给儿童属于自身经验的,与其自身相关的、具有社会性功能的语言。

2.语言学习的真实性

在全语言教学中,全语言教师采用的是来自于生活的各式各样真实的材料,并让幼儿在参与阅读及写作的真实情境里,自然地学到阅读及书写的概念。在全语言课程中这种真实性主要表现在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游戏中自然地获得语言。

(三)建构性

建构性是全语言教学的基础。全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儿童读写的发展是充满活力的建构性的历程。例如,全语言教学过程中没有一套适用于所有孩子的“按部就班”的写作课程。全语言教师欣赏“孩子们正在建构书写”的行为,他们确信儿童出现的错误是儿童自然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经过适当的阅读和书写课程,一定能学会传统的拼字及书写,而自己的职责就是接纳在各个写作发展阶段的孩子,视他们都是小小作者,提供时间、材料,为小小作者准备一个互动环境,协助儿童自己去学习并创造,而不是直接去教他们写什么,如何写”。再如,全语言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区,特

别是图书区与书写区的安排也都体现了建构的观点。全语言教师将图书区安排成受幼儿欢迎的、生动的社会场所。让幼儿在其中和书本或故事书互动,借此来协助幼儿探索阅读材料。对书写区的安排来说,全语言教育者认为一个成功的书写区最重要的本质在于书写的理由,不仅止于物理情境的布置(要能协助幼儿成为小作者),还要能让老师能与幼儿互动。

(四)以儿童为本位

以儿童为本位是全语言的出发点。首先,全语言认为应让儿童拥有语言学习的自主权。全语言教育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让学习者感到语言学习是具有个人意义的、有用的、有趣的,还要让学习者有使用语言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决定使用语言是为了什么目的、如何去使用及何时使用等,而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这些权利。其次,全语言认为应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如他们是谁、来自何处、说话的方式、阅读的内容及入学前的经验等等,特别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教师“不应该对孩子施予行为修正或严格训练,将他们变成长相、行动和说话等都很像的芭比娃娃和肯恩娃娃”。最后,全语言提倡对儿童进行纵向的评价。全语言教师会在非正式的情况下观察并做评价,将观察结果作为评价和修改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也帮助儿童发展自我成长的评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语言使用是不是成功。再如,给那些常常焦虑“孩子是否学到基础技巧”的家长、老师看孩子的写作作品以及孩子阅读的光盘,或邀请他们直接观察孩子的进步。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家长、教师了解孩子

所犯的错误正显示出他们背后的能力、发展中的长处及全语言的效果。

三、全语言教学理论在课程中的运用

(一)主题式单元

全语言教学的课程是以主题式单元为核心架构的。所谓主题式单元,即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发展为出发点选择、确定主题,依照主题为中心来安排一天的作息,将主题融入到各段时间和活动内,并以主题来统整不同领域的活动、安排课程。主题可以是科学的、文学的、社会的、艺术的、人类的、物理的,或结合数种为一单元。主题式单元发展的儿童读写经验包括:分享式的写和读、朗读和反应、独立的读以及独立的写。这些经验呈现在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课程架构中。整合式的主题单元能够让幼儿在学习各领域知识的同时将语言整合入学习活动中,从而使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学习达到统一;为幼儿提供机会选择真实又相关的活动,让幼儿参与计划、从事建构性的研究活动,从而融入一个完整的探索研究的活动气氛中;同时,主题提供调查语言使用和认知发展的焦点,从而让儿童把学到的视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在一个学科领域下支离破碎的信息。因此,可以说这种整合式的主题单元充分体现了全语言的完整性、真实性、建构性和以儿童为本位的特征。

(二)游戏

游戏是全语言教学课程最实质的部分。在全语言教学中,整合式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游戏时间进行的,游戏是全语言课程的重要实施环节。每天,全语言教师都会为孩子安排自由游戏的时间,且孩子从开始一整天都能自由游戏。全语言教师一般都会在作息表上标出游戏时间。在保证游戏时间的前提下,全语言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为儿童创造一种从容不迫、支持性的游戏气氛,并在必要时积极投入其中,鼓励、支持、引导儿童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建构性的学习。全语言教育家特别指出除了保证充裕的游戏时间以及有成人(老师)鼓励游戏者以外,还可以通过在游戏时间增加书写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全语言环境。如:

1.儿童入园时段增加读写材料。如孩子早上来园时段可以使用出席板,在孩子名字旁边放上一个小衣夹,或者老师可以在一个海报板上面贴上放图书卡的小口袋,每个口袋外面都印有小朋友的名字,孩子们可以把他们的名字放在这个小口袋里,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练习阅读自己的名字。全语言教育家认为随着在孩子来园时读写材料的增加,孩子们渐渐能把阅读与书写视为一天中一个自然的开始。

2.在自由游戏时段增加读写材料。例如,研究者观察到在烹饪区增加食谱及蛋糕装饰的书籍后,幼儿会注视书中的图画,念一些常见的名词(例如蛋糕、面包),然后翻阅食谱假装在阅读。

3.在户外游戏时段增加读写材料。全语言教育家指出儿童功能性书写的需求,尤其是做表格及书写指示的需求,会延伸到户外游戏

中。例如,一个小孩发现了展现自己权威的新方法,他写下玩篮球的规则,并把它贴在篮球架的背面。总之,全语言教师会竭力创造读写的游戏环境,以自然地促进孩子读写的发展。

(三)小组活动时间

在全语言教学中,“小组活动对孩子来说,就是说话时间、分享时间、咯咯笑的时间、或‘聊些新玩意’的时间。对老师来说,它是一个为孩子探究新主题、娱乐、给予新知以及启发好奇心的时刻。老师利用小组活动,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安排一天中的特定活动,或是分享和主题有关的知识和新资讯。”小组活动通常为20~30分钟,但由于全语言教学以儿童为本位,所以其时间长短和互动形态都是为孩子设计的,会随着年龄及孩子的兴趣与能力不同而有所不同,是一段弹性的时间。全语言教师珍视小组活动,认为最重要的是小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舒适地坐在一起成为一个班级团体的

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孩子学会通过积极参与倾听并回应老师的指示以及和其他小朋友互动、沟通,这种互动与沟通为儿童语言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因此,全语言教师把小组活动看作一段促使幼儿成为倾听者、谈话者、阅读者以及书写者的宝贵时间。例如,当孩子们坐好,小组活动的开头歌曲结束之后,许多全语言老师就开始征求一些新闻报告,来引导孩子说话。孩子可能会做一个气象报告,或展示一些自己的或家人的新物品,或是宣布当天教室里安排的特殊事件。全语言教师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无法强求孩子成为良好的倾听者,但的确可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同时孩子一边把

老师看成沟通的模范角色,一边学习组织自己的思想和向他人报告信息的方法,发展自己的谈话能力。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乌申斯基曾说:“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由此可见,语言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语言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基于多种教育学、心理学、儿童语言获得理论综合而成的、内涵丰富的语言教育理论,对我们当前的幼儿语言教育理论不无启迪。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 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浅谈鼓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良言一句三冬暖 ——浅谈鼓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上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鼓励性语言强调的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肯定、鼓励,而不是泛滥性运用,否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效果适得其反。 【关键词】教师鼓励性语言作用原则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和教师的交流中,总是带有一定情感的,而这个课堂能不能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不能激发出他们的潜能,能不能让他们在山重水复的知识点中另辟蹊径,能不能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快乐,这主要就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一切除了依靠教师的专业素养外,靠的就是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充满希望的鼓励、一句真诚的赞美!这些便是课堂评价的种种方式,而这些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便是语言,而且也是众多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 一、教师鼓励性语言的作用 鼓励性语言,是指教师用来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信心、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成功的关怀性语言,它是师生之间借以优化教学进程的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其作用有: (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对一般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如及时擦亮的火柴,会使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上进,可谓“点石为金”。 2、适时适度,对“差生”进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他的闪光之处如晨露夕晖一样宝贵,抓住时机,适当鼓励,可使他们更新认识,转变学习态度,迷途知返,步入正途。 (二)、鼓励是开启学生心理情感大门的钥匙,益于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 1.主要特点 ①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②语言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③单元以主题为中心O 在一个单元中,所有的学科都围绕着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将各门科目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 2.主要优点 使一个主题概念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出现,使学生有机会把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与今天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在头脑里形成网状记忆、网状联想,使英语学习的质量产生飞跃。注重学生生活和学习有关的练习和活动。可用来培养各种语言能力。 3.主要缺点 个别主题无法把部分学科结合起来,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忽视了拼写教学。 4.整体语言教学的背景与概念 1986年语言学家K. Goodman(凯·古德曼)倡导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 or integrated whole language approach)。整体语言教学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课程内容和社团学习的一整套教育哲理。这一教育理念对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但对于什么是整体语言教学,语言学界至今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普遍认可的观点,缺乏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因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一种哲理或方法。 早期的整体语言,即whole language,指的是whol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也就是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lea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as a whole)。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教学中逐渐添加新的内涵,不断完善整体语言教学思想。现在,整体语言教学这一术语可以用来描述合作学习、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以学生为中的学习等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它指在教与学的环境中开展与整体语言教学的教育哲理相符合的教学活动。 2.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 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原则。其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和自然发生的读写能力以及相关学科如心理语言学、认知和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等的知识。 Rigg (1991) 指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把语言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Genesee (1994)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强调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综合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肢解为听、说、读、写,而应该同时教。Goodman(1990)在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观察到,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78)曾提出这样的结论:语言能力是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言语交际、思想交流而习得的。儿童不是主要靠模仿学会语言,而是靠置身于真实自然的、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 3.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下几个原则,只有这些原则得到理解和尊重时,语言学习就比较容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 ...

书稿《现代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十二章全语言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节全语言教学理论概述 全语言教学理论以儿童本位和建构主义理念为基础,是一种关于学习的本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的学习的语言教育理论。该理论强调语言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目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出发,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语言的实践性,使其有目的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一、全语言教学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在用差异分析的方式做阅读研究时发现:阅读的历程是一个“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并发表了《阅读: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一文。这种认识,打破了对阅读本质的传统观念,开始将语言的学习视为一个整体,并产生了一套与传统语言学习方式不同的理论。之后,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儿童语言教育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再思考,并吸收了当时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全语言”的语言教育改革运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全语言”(Whole Language)运动波及国际学前教育界。 二、全语言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全语言”?迄今还没有人给出一个简洁、全面的定义。但是根据古德曼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不是“全语言”。他指出,全语言坚决反对以下状况:①将程序化的技巧学习孤立于实际情景之外;②将阅读与写作历程按年级分割成前后相继的阶段性技能,按部就班地发展;③刻意控制文章、句子的结构,以及字词的难易度和出现频率;④将阅读和写作教学剥离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读写活动及实际运用;⑤认为有些学习者因为生理或智能的原因而无法学习读写。 不过,“Whole”这个词已经体现了该理论的核心精神。“Whole ”的原意是“所有的、完整的、完全的”,是针对语言及语言学习而言的。这个词体现了该理论以下精神:语言是完整的、整体的,不可分割成孤立的语音、字、词和句子片断;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包含对学习者个人有意义的语言,

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理论首先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虽然我们常把语言分成“听、说、读、写”4个部分,但是实质上,语言是包含这 4个部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Ken Goodman 认为,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和段落好比一样东西内部的原子和分子。我们可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特性,但是,其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就好比一张木制桌子,我们可以分析木头中的碳、氢以及其他元素和成份,这对帮助我们加深对木材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是,用木头分子是造不出桌子来的。同样,幼儿在家里学习语言,也不是从零零碎碎的片断开始的,而是从听懂父母用完整的句子传递过来的完整的意思开始,然后为了自身的需要和一定的目的,慢慢学着开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事实证明,幼儿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从来都是相当成功的。

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理论,除了把语言本身看作是个整体以外,还把语言教学的范畴推广到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其他各个方面。语言教学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在口语表达方面,教师大都使用非正式的方法,比如:请学生讲故事,让他们穿上服装、借用道具表演;请学生看图画说故事、复述故事,表演场景;或者先读一首诗歌给学生听,然后请他们把诗扩展成故事。 在阅读方面,整体语言教学法认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先前获得的经验和文字符号相互交流的过程。据此,他们总结出一套三段式阅读教学法。第一,让学生从文章题目和故事的开头提出初步假设,猜测故事的内容和可能会发生的情节。第二,运用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来构思和推理,验证开头的假设是否成立,先前的猜测是否准确。第三,在深入理解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之技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之技巧 发表时间:2017-09-15T14:49:04.0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作者:林运斌 [导读] 观念上要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备课要备教学语言,要严格执行教案,要巧妙使用体态语言,需要教师长期的修炼。 林运斌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七中学330200 摘要:观念上要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备课要备教学语言,要严格执行教案,要巧妙使用体态语言,需要教师长期的修炼。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谋略 无论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现代的“启发、诱导、设疑”等,教师主要依靠的还是语言。教师教学语言是否清楚、流利、准确、生动、形象、简洁和口语化,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是否省时省工。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语言冗长,重复,生硬拉杂,呆板干瘪,戴着扩音器,拖着高调子,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所讲内容完全靠听者估计加分析,重新归纳综合领会。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难于完成的。因此,姑且不从省时省工角度说,就是从教学效果角度讲,也不能不认真修炼语言。姑且笨一点,将必须讲的话写在教案中,授课时就照本宣科,也比临场语无伦次、喋喋不休、鸡零狗碎的拉杂重复好。味同嚼蜡尚可容忍,作呕恶心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因此,我认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技巧。 一、在思想观念上要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 不少人认为:“话谁不会说?能交流就行了,何必多费力气!”要知道,在日常交往中,很多很多人的话是没有说准确、说明白、说清楚、说正确的,之所以都基本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交流的内容较为简单易懂;二是借语境、表情、手势、眼神以及体态动作帮助表达和领会的结果。课堂上的知识就远非如此简单。因为,一是由于年龄、经历、阅历等因素,学生的视听、分析、综合、归纳、领悟等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二是课堂上交流的内容复杂严密、深奥未知。教师要把具有严密逻辑联系、深奥复杂而又为学生全然不知的内容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借助的工具主要是语言。试想,连工具都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还谈什么劳动效果呢?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而且还必须用功修炼,进而准确有效地利用之。 二、备课要备教学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教师不能娴熟地驾驭语言,教师的工作就难以取得好成绩,最终误人子弟。因此,在备课时要重点备教学语言。必讲内容,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后白纸黑字写清楚,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教案写好后,要试讲,自己请教自己的耳朵,尽量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字、句,特别是重复累赘的话。 三、要严格执行教案 如果对既成教案不满意,就重写,既然已经定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偏离、更改、增减教案内容,因为那样如同车船偏离航轨,叫你难得收场。因此,不是高手就得循规蹈矩,切不可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 四、要巧妙使用体态语言 一般来说,要达到出口成章、一语破的的程度是很难的,即使教师能如此,也还有学生接受领悟等因素的差异。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可巧妙地应用体态行为语言,如手势、眼神、身体活动、声音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等的特殊功能帮助表情达意,暗示学生规范行为、遵守纪律、积极思考、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配合默契,以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之目的。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得好不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教师长期的修炼,从理论上讲比较容易,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我之所言只是一种体会,我把上述体会介绍出来,愿与同仁共勉,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补充指正。

英语教学方法汇总-语言教学种类概论

語言教學種類概論: 1.傳統語言教學法 傳統語言教學法包括:文法翻譯法、直接教學法、聽說教學法與認知 教學法。 1.文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緣起與教學理念: 文法翻譯法大約衍生於一七八0年代(Stem, 1983)。一九二0年代 到五0年代的拉丁文文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有研讀拉丁 文及希臘文文學典籍的能力。其次為增進對第一語言的深入瞭解。 第三為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學生對較難教材的學習能力。教 學著重於對文法規則的解說與字彙的學習與記憶。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 閱讀的材料主要是取自於文學著作,為文法翻譯者編著的書籍,內 容的主要特色是每課課文之前有單字表文後有長篇的文法解析,練 習的份量不多。 ?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聽說讀寫

L1 + + L2 + + L1 ?? L2 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並重 R=W 閱讀與寫作並重,聽力與說話不受重視 2.直接教學法 (The Direct Method) ?緣起與教學理念: 直接教學法約萌芽於十八世紀末期 (Stem, 1983)。鑑於文法翻譯法著重於熟記文法規則,無法習得交談能力以及兒童對第一語言習得的經驗而提倡。這個教學法在一九六0年代中期頗具勢力,又稱為『常識法』(mon sense method)。強調在有意義的語言學習環境以畫圖、示範及表演等方式施教,提供以學習語言為主的密集式語言訓練。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 標的語言(target language)教學使學生完全投入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情境中。 ?優點:

汉语语言学习知识要素教学方案计划法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法 前言 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要素------ 汉语语音、汉语语法、汉语词汇、汉字 作为一名即将从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师,你是否大体了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难点、重点,是否掌握传授这些知识、规则的教学技巧?能否通过适用的教学手段去指导学习者把握汉语语音、语法、词汇、汉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汉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建立正确的发音习惯、克服“洋腔洋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信)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课堂教学重在语言技能的操练,不需要也不可能大讲语法,但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技巧为学习者总结出汉语集词成句的规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生成句子的能力。 词汇学习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

义,掌握词的用法,辨析词义的异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汉语因为有汉字而独具特色。 (拼音文字----表意文字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不同、) 一个独立的书写符号既可能仅仅是一个字,又可能是一个语素,还可能是一个词)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技巧去帮助学生认读、书写汉字,指导学生利用汉字知识扩展词汇。 第一章怎么教汉语语音 第一节语音教学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1、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际,是通过特定的声音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 汉语教师应掌握一些语音教学的技巧,帮助汉语初学者跨过学习语言的第一道门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补充: 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得力工具——拐杖 汉语拼音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得力工具。但因汉语同音字、词太多,必须以字定型等原因,因而汉语拼音很难也不能代替汉字,只能是汉字的辅助工具。 作为一种重要的识字工具,汉语拼音应该反反复复地运用到认字、识词、阅读和作文当中。要养成好习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汉语离不开汉语拼音。语音教学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要把这个工具掌握在手,并通过运用把它掌握得得心应手。 不断巩固汉语拼音:1.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2.自觉运用,熟练掌握。 应掌握的汉语拼音基本知识: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轻声、儿化、隔音符号、大写字母等。 声母:掌握发音部位,学会发音方法,读准音,分清形是关键。如n、l不分(恼怒—老路);b、p、q、d形状相近易混,需细致区别。 韵母:前后鼻音不分(船—床,谈—糖) 拼音是要拼出音读出来的,能拼准读对,是掌握汉语拼音的重要标志。为此要掌握有关声调、拼写规则的知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黄慧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教学领域的大量运用,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被完全取代的。 那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准确精练。这是一个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分析课文思想内容,正确讲解其中的知识,符合逻辑,语言合乎语法规则,语文知识讲解精当,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语言上“少而精”,甚至达到“片言明百意”的境界。 二、生动形象。我在教学生字“攀”教给学生这样一句顺口溜:“一个林子两个叉,一只大手往上抓。”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字,且记忆牢固。这种既形象直观,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三、富有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富有情感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学生是善于模仿的,他们挚纯的心灵最易激起感情的共鸣。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如果我读文章做到感情饱满,真挚,十分投入,学生也能读到个“像不像,三分样”。 四、有节奏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种单调声音的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就会给人以愉悦感。 五、重视体态语言。“身体语言学”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可以用各种动作姿态来表达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思想感情。它可以大大补充和丰富有声语言,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的直观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还有助于课堂的调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常用的体态语言有眼神、表情、手势、体位等。我在教学“目瞪口呆”、“怒不可遏”时,就充分运用表情体态语言,把这两种表情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学生大饱眼福之后,印象也颇为深刻。 六、重视心理教育,巧妙地与学生交谈。 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

关于全语言教学

全语言教学理论初探 全语言教学理论已成为国际语言教育的代表性理论,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引起了教育改革风潮,成为幼儿及小学课程的一股潮流。“whole”一词的原意是“所有的、完整的、完全的”,是针对语言及语言学习而言的,这个词很好地体现了该理论的核心精神——语言是完整的、整体的,不可分割成孤立的语音、字、词和句子片断;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应包含对学习者个人有意义的语言而不可被划分成内容或技巧的部分;语言的学习应在完整的情景、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在完整的语言观的统领下通过整合的语言学习逐渐建构起来。研究全语言教学理论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语言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实践模式,并为我们的语言教育带来启示。 一、全语言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 全语言理论受主张自然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哲学观、主张整体化的课程观、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及生成读写的影响,尤其是后两者对全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较大。 (一)主张自然的、以受教育者为本位的教育哲学观 卢梭认为教育应以受教育者为本位,顺应自然。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应让受教育者获得直接的经验,使其各项能力得到自然均衡的发展。弗洛贝尔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引导受教育者天赋能力的发展,发展其内在的本性与潜能。杜威主张教育的本质就是生长,教育应依照受教育者的兴趣与能力来培养,并注重在“做”中“学”。

(二)主张整体化的课程观 对全语言课程的整合观有很大影响的是杜威的课程观点。杜威认为学校应重视课程整体化教学,应把学生所学的科目联系起来,并按照这些科目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联系的方式来组织。 (三)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是建构的过程,这为全语言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语言的获得既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生理成熟与认知的发展,更需要在交往和互动中进行;儿童是积极主动的语言建构者,语言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在儿童的当前认知机能与当前语言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的;语言获得和通过语言学习是统一的。(四)生成读写 新西兰学者玛丽·克雷1996年在其博士论文《生成的阅读行为》中第一次使用了“生成读写”一词。持生成读写观的研究者认为“生成性”这个词很好地体现了生成读写的核心精神:成为能读会写的人是一个连续的生长过程。古德曼曾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不断成长的大树”。 生成读写的主要观点如下: 1.儿童学习读写和学习口语一样,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2.读写发展是一个社会历程,人际互动关系是儿童早期读写发展的社会基础; 3.儿童是读写学习的主动的参与者和建构者;

浅析英语中的整体教学

浅析英语中的整体教学 " 整体教学现在已成为许多学科所研究的共同课题。但对于整体教学的理解和解释却各有不同。笔者以为,随着新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英语教师和教研人员非常有必要多方位和多角度地深入研究英语整体教学,广义地理解整体教学的深层意义,使其从根本上推进当前的英语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益,以服务于社会发展之需要。 一、整体教学思想 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不应单纯地被看为一种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思想是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大成果,是社会发展和中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对于外语教学的需要。外语教学和教研人员都应该认识到: 1.整体教学是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所确定的。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得出为众多外语教学流派所公认的结论有3条: (1)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语言是个活的机体,不能切割成一块一块地去“学”。学习了某种语言一条条、一项项的知识,绝不等于掌握了语言整体。 (2)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运用。 语音、语法、词汇等只属于语言的结构体系。语音、语法、词汇等是语言运用的准备,但不等于语言运用。

(3)语言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语言运用,而不是语言知识的掌握。外语教学应使学生能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为实现交际而运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等)才能够算使他们学会了语言。 2.整体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整体教学的思想。大纲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为重心,整体综合性发展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中包括英语基础知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英语教学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英语使用国家的文化了解,以及注意、思维、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 英语教师实施整体教学首要的条件是,学习掌握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教学大纲所确立的教学目标,真正树立整体教学思想并使这种思想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belief)。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心中时有整体教学思想在,才能自觉不断地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思维模式和习惯,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整体处理教学内容,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新途径。 二、整体教学方法 教学法是研究英语教学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教学的原理和原则,具体的方法、方式和手段,课堂内外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等。英语教学法应该是教学途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的一个综合体。

课堂语言技巧

课堂语言技巧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1.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

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2.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

语言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 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 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二语读写能力。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别称:又叫“传统法”、“古典法” 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德国官能心理学(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创立) 主要特点: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不重视口 语和听力(重读写,轻听说) 2、以系统语法知识为纲,采用演绎法,通过翻译练习巩固 3、词汇是课文内容,用对译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与练习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阅读文学名著 优势与不足: 1、语法翻译法是二语教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体现理性派教学法 特点 2、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精读课有较大影

响 3、忽视口语教学与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训练 4、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 5、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 6、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 7、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直接法:主张口语教学为基础,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别称:改革法、自然法 代表人物:早期代表人物菲埃托《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德国教育学家贝力子、创造“系列法“的法国语言学家古安, 典型教材:英国艾克斯利的《基础英语》 语言学基础: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靠感觉和记忆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主要特点: 1、目的语与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用目的 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采用扮演角色或演戏方式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的 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做一个总结 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第一性符合自然途径,重视

“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理论首先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虽然我们常把语言分成“听、说、读、写”4个部分,但是实质上,语言是包含这4个部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Ken Goodman认为,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和段落好比一样东西内部的原子和分子。我们可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特性,但是,其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就好比一张木制桌子,我们可以分析木头中的碳、氢以及其他元素和成份,这对帮助我们加深对木材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是,用木头分子是造不出桌子来的。下面将从六个方面对整体语言教学法做一个综述。 整体语言教学的背景与概念 1986年语言学家K. Goodman(凯·古德曼)倡导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 or integrated whole language approach)。整体语言教学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课程内容和社团学习的一整套教育哲理。这一教育理念对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教育界的关注。但对于什么是整体语言教学,语言学界至今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普遍认可的观点,缺乏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因为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一种哲理或方法。 早期的整体语言,即whole language,指的是whol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也就是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lea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as a whole)。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教学中逐渐添加新的内涵,不断完善整体语言教学思想。现在,整体语言教学这一术语可以用来描述合作学习、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以学生为中的学习等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它指在教与学的环境中开展与整体语言教学的教育哲理相符合的教学活动。 一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 整体语言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关于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的一整套理论原则。其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和自然发生的读写能力以及相关学科如心理语言学、认知和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等的知识。 Rigg (1991) 指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应当被肢解成语音、词汇、语法、句型。把语言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成分,会使语言丧失其完整性。 Genesee (1994)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强调语言教学应从整体入手,听、说、读、写是语言作为功能结构综合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不应肢解为听、说、读、写,而应该同时教。 Goodman(1990)在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观察到,儿童对文字和书面语言的知识以及读写能力,并不是等口语能力发展完善以后才开始发展,而是很早就开始与听说能力同时发展的,很早就对书面语言已有一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其形式和功能。 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78)曾提出这样的结论:语言能力是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言语交际、思想交流而习得的。儿童不是主要靠模仿学会语言,而是靠置身于真实自然的、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 二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主张以下几个原则,只有这些原则得到理解和尊重时,语言学习就比较容易进行,语言水平和读写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1)语言的整体性原则 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不把语音、词汇、语法分开来教,也不把听、说、读、写分开培养。教学重点是有意义的整体语言活动,学习活动应该从整体到部分。每节课都应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发展,考虑学生的需求、动机、目的、兴趣、

基于整体语言教学法的语篇导入问题的设计

基于整体语言教学法的语篇导入问题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07T11:58:44.34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作者:柯永燕[导读] 在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法崭露头角,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束缚,为教学增添了活力。本文试以具体的课文单元为示例,基于语篇教学法为其设计一个可行的教案,以此探索语篇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东游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法崭露头角,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束缚,为教学增添了活力。本文试以具体的课文单元为示例,基于语篇教学法为其设计一个可行的教案,以此探索语篇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益。关键词:英语教学语篇教学法 1.引言 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把上课的重心放在语法及语言点上;教师孤立地讲解词语、语法结构,忽视了篇章。但是,语言并不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因此,在此笔者提倡语篇教学,以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就拟基于语篇教学法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中的第7课(单元)为示范,设计一个可行的教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益。 2.语篇教学法 语篇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学不要只停留在词句分析水平上,而应在语篇水平上,从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及内容上入手,“结合语言运用的环境来理解和掌握语篇,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更要注重语言功能”。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难点的分析和训练,而是要善于“帮助学生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不断增长学生的外部世界知识,与此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中获取新的知识并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语篇教学法的实际使用(教案设计及解释)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词汇语法学习、听力和翻译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下面笔者就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中的第7课(单元)为示范,以语篇教学法为主要依据,设计一个科学可行的教案。 3.1第一部分(Listen and Talk) 首先,老师让学生讨论图片,然后听Leadin的磁带并填空。由于事先的讨论使大家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这样他们对所听材料也就有了一个“语篇轮廓”,这对他们听力的训练有积极的作用。这是一个导入的步骤,目的是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使学生对本课的主题有个整体性认识,吸引其把注意力集中到后面的内容上。 接着是“对话”部分。老师先叫同学朗读对话,然后用communicative tasks 提供的相关句型对对话进行提问,从而使大家对这两个话题的展开有个整体语篇意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要讲解一下communicative tasks提供的相关表达,然后让学生编对话。之后随机抽几对学生进行现场演示。这是一个情境模拟过程,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构造语篇(对话),在语篇演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一个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 3.2第二部分(Read and Explore) 老师先让大家速读Passage A,要求大家对每个语篇的中心有个初步认识。接着老师带着大家讨论怎么就课后问题在阅读中做笔记、找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等,并在此过程中完成阅读理解题。最后老师对每个语篇的主题和中心进行总结。然后老师结合 Language Focus,对部分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及用法进行讲解,并挑选部分题目对学生进行操练。然后老师让大家再细读一遍并谈谈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及看法。阅读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获取书面信息,因而不能逐字逐句地分析语法,而是要先完成机械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最终学生既了解了语篇中的语言知识及其实际如何运用,又了解了语篇的含义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对语篇有了深层理解。 对于Passage A 的最后两个环节,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围绕“父亲的性格”先进行10分钟的讨论,讨论出一个框架。然后老师讲解书上提供的有用表达,接着留出15分钟让大家写作。之后老师随机挑几个小组,让其展示他们的协作“成果”,老师与全班进行讨论。这也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过程。大家在协作中互补,吸取集体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大家在协作中完成交际,发挥创造性,共同创作出一个书面语篇,先建框架再具体写作的过程使得学生有个整体语篇构建模式。 3.3第三部分(Write and Produce) 第三部分是写作。本单元写作中用到的新句型是状语从句。老师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含有一定量的状语从句的语篇展现给大家。然后老师就该语篇讲解状语从句的使用,之后挑几道书上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接着老师让学生看书上的范文―a Family Letter,然后与大家讨论该信的整体格式和布局、写作风格及写作大意,从而使大家对家信有个整体认识。最后让大家回去写一封家信,并要求大家在写之前列出一个思路或框架,写作过程中要恰当使用状语从句。在写作的教学中,语篇教学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4.结语 本教案是以语篇教学法为理论基础设计的,每个部分的教学设计都融进了语篇教学法的理念,是语篇教学法的实际使用,力求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讨论、模拟对话、分组协作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学习的习惯,同时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本人相信在此教案设计下的教学活动定能受到学生欢迎,并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能取得明显的进步。参考文献 [1]方宁,雷建华.英语语篇教学模式浅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

全语言学习法与自然拼音法

全语言学习法与自然拼音法 Phonics,自然拼音教学法,早在19世纪已然成形。然因其与“全语言教学法”在理念上的种种冲突,历经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始终受到争议。英美教育界屡次掀起“全语言”(Whole Language Aproach)的风潮,将Phonics驱逐出学校教育体系。然而没有了Phonics,教师们发现教学生读写成了无法克服的难题,大量美国学生到了高中毕业竟然还不具备拼写的能力。近二十年来,Phonics重返英语教学的圣殿,但“全语言”和“Phonics”之争依然战火不断,其间所隐含的是语言教学中不同信仰的矛盾:崇尚自然还是遵循规则? 好在中国人的信仰是“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之”。无论“全语言”还是“Phonics”都是中国现有的主流英语教学中所缺乏的,都可以为我所用。 “全语言”始终是母语式教学的真谛。原因很简单:语言原本就是为交流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而全语言教学法,强调在合适的情景中自然地学习完整的语言,将语言作为习惯来培养,反对语法和规则的束缚,正是符合语言本质的教学方法。仔细回想,其实每个人学母语的时候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全语言”的方法,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人会边说边思考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那么,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具体怎样运用呢?譬如,当你把苹果递给孩子的时候说“Here you are.”不需要解释这是哪三个单词构成的,

这三个单词组合在一起为什么表达这样一个意思。“Here you are”就是一个整体,教师和家长在教学中设计情景,让孩子在递东西的时候就直觉地反应出这整句话来。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为“整体式教学法”。 全语言的教学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听(从外界吸收语言信息)——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猜测到某句话表达的意思)——模仿(不经分析整体吸收)——移用(在类似的情境中把听到的语言说出来)。比如,在教授“Have a glass of milk”这句话时,教师会一边做动作,一边重复这句话。孩子听到这句话,结合老师的动作猜测出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在游戏中,自己拿起一杯牛奶来喝(或是拿画着牛奶杯的图片做喝的姿势),一边喝,一边模仿老师把整句话说出来。当孩子们可以熟练的说出这句话之后,教师可以做替换游戏,引导孩子把“milk”替换成其他熟悉的事物,如“Have a glass of water”,“Have a glass of juice”等等,培养他们移用的能力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同样的情境或做同样的动作时,就能自然地把对应的整句话说出来。需要注意的是,“Have a glass of milk”应被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之后的移用也只是在这个整体结构下的词语替换。 那么,非“全语言”的方法,即中国学校里常用的语法分解的教学方法又会是怎样呢?它要经过七个过程:解构(将整句话分解为多个单词)——解释(单词的意思)——分析(单词在组合中的顺序及语法)——记忆(单词的意思)——理解(单词组合的顺序)——重组(将零散的单词按语法规则重新组合成句子)——表达(把句子说出来)。再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

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时间:18世纪末 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 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阅读法、普鲁士法(the Prussian Method)等。 它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历史地位: “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左焕琪,2002); 该教学法在替代了改变了拉丁语的统治地位之后几乎统治了欧洲 外语教学长达数百年之久,于十九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间“统治了整个欧洲”(Richards & Rodgers, 2000); 语法翻译法“创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成为外语教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它的出现为建立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鲁宗干,2001)。 主要特点:

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教学过程: [1] 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 [2] 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学生跟教师朗读单词。 [3] 讲授句法、语法:讲解句法、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规则进行转换等。 [4]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逐句讲解并要求学生能记住。 [5] 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通过翻译练习巩固新知识。 [6] 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 优点 A.强调语言的准确性。 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比较高。 D.便利易行,容易测试学生,班级易于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