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色彩的对比理论

色彩的对比理论

色彩的对比理论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各种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心理刺激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这种差别愈大,对比效果就愈明显,缩小或减弱这种对比效果就趋于缓和。从一定意义上讲,装饰色彩配合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并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总是处于某种色彩的环境之中,因此色彩对比作用在色彩构图中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在表现形式上有时强,有时弱罢了。装饰色彩诱人的魅力常常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妙用。那么,怎样才能掌握色彩的

对比规律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利用各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相环上的度数来表示。第一种简单对比方法是:色相距离在色环中15°以内的对比,一般看作同色相即不同明度与不同纯度的对比,因为距离15°的色相属于较难区分的色相。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同类色相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色相间在15°以上至45°左右的对比,称为邻近色相对比,或近似色相对比,这是较弱的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130°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色相对比。这是色相中等对比。色相距离在180°左右的对比,称为互

补色相对比,是色相最强的对比。(图25)

第二种较复杂的对比方法是:

在奥斯特华德色相环中可以这样分:

(1)在每个数字之内为同种色相对比,有色阶及纯度变化即可,没有冷暖之分。

(2)1~2之内邻接色相对比,其色相差别小,色彩对比非常弱。如红与橙红、绿与黄绿等,虽然是不同色相,但是相似于同一色相的配合。这样的配色易于单调,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

的不足。

(3)2~4之内的对比为类似色相对比,是红与橙、橙与橙黄、黄与黄绿、绿与蓝绿、蓝与紫蓝、紫与紫红等在24色相环中相隔30°~60°左右的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要比邻接色相对比明显些。类似色相含有共同的色素,它既保持了邻接色的单纯、统一、柔和、主色调明确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耐看的优点。但如不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也易流于单调,若运用小面积作对比色或以灰色作点缀色可以增加色彩生气。(4)中差色相对比是黄与红、红与青紫、青紫与绿等在24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相对比。它间于类似色相和对比色相之间。因色相差别较明确,色相对比效果比较明快。

(5)对比色相的对比是24色相环上间隔120°左右的三色对比,如品红/黄/青、橙红/黄绿/蓝、橙/绿/青紫、

黄橙/青绿/紫等。

色相环上的品红/黄/青为三原色的对比(或称第一次色对比)。色相环上橙/绿/青紫是由第一次色混合而得的间色(第二次色)的对比。间色的对比较三原色的对比要缓和些。色相环中间隔90°左右的四色,如:红/黄/蓝绿/蓝紫、橙/黄绿/绿蓝/紫、黄橙/绿/蓝/紫红等色组也属于对比色。

对比色相的对比,色感要比类似色相对比更具有鲜明、强烈、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

使人兴奋、激动。

(6)互补色相对比是在色相环上距离180°左右的色组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绿与红紫、蓝与橙黄。互补色相配,能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大的鲜艳程度,强烈刺激感官,从而引起人们视觉上的足够重视,从而达到生理上的满足。因此,中国传统配色中有“红间绿,花簇簇。红配绿,一块玉”的说法。现代色彩学家伊登说:“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会在视觉中建立起一种精神的平衡。”在运用同类色、邻接色或类似色配色时,如果色调平淡无味,缺乏生气,那么恰当地使用补色将会得到改善。互补色相对比的特点是强烈、鲜明、充实、有运动感,但是也容易产生不协调、杂乱、过分刺激、动荡不安、粗俗、生硬等缺点。(图26、27)

2.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只有色相的对比而无明度对比,图案的轮廓形状难以辨认;只有纯度的对比而无明度的对比,图案的轮廓形状更难辨认。据日本大智浩的估计,色彩明度对比的力量要比纯度大三倍,可见色彩的明度对比是十分重要的。(对比方法及调子类型参见前

无彩色系)

3.纯度对比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即模糊的浊色的对比。在孟氏色立体中,纵向与中心轴平行的同一行色,表示着不同明度同纯度系列;横向的与中心轴垂直的同一行色,表示着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系列。色立体最表层的色是纯色,从表面层向内渐转灰直至无彩色系。目前我们现有染料、颜料和印刷油墨等色料纯度是很低的,因此纯度对比的范围实际上缩小了。

可以用四种办法降低色彩纯度:

(1)加白: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其纯度,提高明度,同时色性偏冷。曙红+白=紫青味的粉红;黄+白=冷色浅黄。各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参见彩图51~53)

(2)加黑:纯色混合黑色,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各色加黑色后,会失去原来的光亮感,而变得沉

着、幽暗。

(3)加灰:纯色加入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纯色与灰色相混,可以得到相同明度而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参见彩图53)

(4)加互补色:加互补色等于加深灰色(相当于5号灰),因为三原色相混合得深灰色,而一种色如果加它的补色,其补色正是其他两种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所以也就等于三原色相加。如果不是原色,在色轮上看,任何一种色具有两个对比色,而它的补色正是这两个对比色的间色,也就等于三个对比色相加,也就等于深灰色。所以,加补色也就等于加深灰,再加适量的白色可得出微妙的灰色。

我们可将一个纯色与同亮度无彩色灰等比例混合,建立一个9级纯度色标并据此划分三个纯度基调。(但在孟氏色立体中不一定是9级,如红色14级,青绿6级)(图28)

低纯度基调,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等弊病;

中纯度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

高纯度基调具有强烈、鲜明、色相感强的特点。纯色相组成的基调为全纯度基调,是极强烈的配色;如果是对比色相的全纯度基调,则易产生眩目、杂乱和生硬的弊病。

纯度对比强弱决定于纯度差,如:纯度弱对比是纯度相差比较小,大约在3级以内;纯度中对比是纯度差间隔在4~6级的对比;纯度强对比是纯度差最大的对比,如高纯度色与接近无彩色系的对比,是大于6级的对比。色彩的模糊与生动的纯色对比,也就是用灰色去对比纯色,使纯色更加生动,但要注意色阶。为了加强色彩的感染力,不一定依赖色相对比,有时一堆鲜艳的纯色堆在一起倒显得吵闹杂乱,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削弱,只有跳跃、喧闹的效果,而无突出某一主色的效果。若想突出某一主色,自然要用降低辅

色的纯度去衬托主色,这样主次分明,主题突出。

4.冷暧对比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冷暖本来是人们的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感觉。太阳、炉火、火炬、烧红的铁块等本身温度很高,他们反射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其光所及,将使空气、水和别的物体温度升高,人的皮肤被它们射出的光

照得发热。大海、蓝天、远山、雪地等环境,是反射蓝色光最多的地方,蓝光不导热,而有吸热的功能,这些地方总是冷的。这些是人们生活经验和印象的积累,使人的视觉、触觉及心理活动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类似条件反射的下意识的印象联系,视觉变成了触觉的先导,一看见红橙色光都会想到和感到应当是热的,心里也感到温暖和愉快。一看到蓝色,心里会产生冷的感觉,似乎皮肤也感到凉。

关于色彩的冷暖,我国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研究与探索,南朝梁元帝萧绎在他的《山小松石格》中谈到“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也许是人们对色彩冷暖认识的最早论述吧!至少是在我国。

日本色彩学家大智浩曾举了个例子:将一个工作场地涂成灰青色,另一个工作场地涂成红橙色。这两个工作场地的客观温度条件是相同的,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一样,但色彩影响人的心理与生理。在灰青色工作场的人于华氏59°时感到冷,但在红橙色工作场地的人在温度从59°降到52°时仍感觉不到冷。这就证明了色彩的温度感对人的影响力。原因是蓝色能降低血压,血流变缓即有冷的感觉。相反,红橙色引起血压增高,血液循环加快,即有暖感。人们走进卫生间,看到蓝色标志的水龙头自然就想到是凉水管,如果是红橙色

标志,即想到的是热水管。

中国汉字的结构形式中有音意结合的形式,比如说“静”字,其中“争”字为音,“青”字为意。说明青色为静色。

《说文》注“徐错曰丹青明审也”。这说明在我国汉代前,人们就对色彩的冷暖有了明确的认识。

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称为冷极。在夏天,人们习惯穿白色或浅色服装,原因之一是白色、浅色反光率高,所以有凉爽感。冬天人们习惯穿黑色及深色服装,原因是黑色、深色反光率低,吸光率高,故有暖和感觉。冬天,为了使雪化得快些,可以在雪上撒些黑灰,撒过黑灰的雪化得快,未撒过灰的雪化得慢。夏天,刚铺好的沥青路面,阳光照射,不易凝固,所以人们往往在上面洒些白土,白土反光率高,沥青路面很快即可凝固。这都是深色吸光和浅色反光的作用。所以,在无彩色系中,把白色称为冷极,把黑色称为暖极。(参见彩图42、43、44、46、

47、48、49、50、52)

大智浩把冷暖对比的作用用相对语来表示:

5.聚散对比我们通常把画面内图形称为图,背景称为地。由于图的形状不同,有的集中,有的分散;集中的色块少而大,并且醒目,对比效果好;分散的色块小而多,由于图地相切分散其视线,对比效果差,但调和效果好。这是因为集中的色在视网膜上某处对视锥细胞中的感色蛋白破坏程度大,而分散的形色在视网膜上各处对视锥细胞的感光蛋白平均破坏,故刺激力量也就相应分散,对比效果就差。如以下几种图形,后者与前者总面积相当,但对比效果差,而调和效果好(图29)。

所以:

a、色彩在图地中的对比与调和关系在形状的聚集与分散中的关系很大。聚集程度高时与其他色在空间混合

的部分少,色彩稳定性高;分散的程度高时与其他色空间混合部分多,色彩稳定性低。

b、形状集聚程度高时,受边缘错视影响的边缘相对短,稳定性相对高;形状集聚程度低时,受边缘错视影响的边缘相对长,甚至色彩形状全部都在边缘错视的影响之下,稳定性相对低。也就是说:面积比边长的比数大,对比效果强,调和效果弱;面积比边长的比数小,对比效果弱,调和效果强。

c、色彩的形状是通过色彩对比表现出来的。作为图色的聚集,意味着地色的相对聚集;图色的分散也意味

着地色的相对分散,因此,双方聚集时对比效果强,分散时对比效果弱,调和效果强。

d、除了图地两色关系之外,还会与别的色发生对比关系。当别的色聚集不变时,该图色聚集程度越高,和别的色对比效果越强,反之即越弱。当别的色聚集程度降低时,对比效果随之削弱,调和效果即加强。

e、色彩形状聚集程度越高,注目程度也高,对人的心理影响明显;聚集程度低,注目程度低,对人的心理影响也随之降低。但是,分散程度高的色彩,所影响的面积大,所影响的心理作用也并非减小,这又与以上的面积对比有同样的作用。也可以说:小面积的聚集与大面积分散力量是均等的。还可以说:没有大面积的分散去对比小面积的聚集,聚集也不会醒目;没有小面积的聚集,大面积的分散也不存在,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分散之后的色彩,受到边缘错视和空间混合的作用,色彩纯度已降低,已构成新的色彩

关系,心理影响也不再复原了。

6.位置对比作为非概念的、客观存在的色彩,不仅具有一定的明度、色相、纯度、面积和形状的对比,

还有距离、位置的对比关系。

例如,一个白色热气球在淡蓝色的天空飘游,在远处是一片墨绿色的山林,白色气球与淡蓝色十分调和,

整个画面对比并不强烈。(图30a)

当热气球飘到山谷边沿,白色气球与墨绿色山林的对比关系产生了,但还不十分强烈。(图30b)

当热气球飘到山谷之中,大片墨绿色包围着这白色的气球,对比关系达到了最大限度,调和感相应地大为

减弱。(图30c)

结论:凡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二色距离远,对比效果弱,调和效果强;二色距离近,对比效果逐渐加强;二色距离相切,对比效果则更为加强,调和效果相应减弱;二色相交,或一色包围另一色,

对比效果最强,调和效果最弱。

7.面积对比是指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占据量的对比,这是数量的多与少,面积的大与小的对比。色彩感觉与面积对比关系很大,同一组色,面积大小不同,给人的感觉不同。如面积小的红绿色点或色线在空间混合中,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的感觉接近金黄(见第一章注)。而面积大的红绿色块的并置,给人以强烈的刺激感觉。同一种色彩,面积小则易见度低,因其色彩被地色同化,难以发现。面积大易见度高,刺激性也大,大片红色会使人难以忍受,大片黑色会使人沉闷、恐怖,大片白色会使人空虚。

在用色彩构图时,有时会感到色彩太跳,有时则显的力量不足,为了调整这种关系,除改变各种色彩的色相、纯度外,合理安排各种色彩占据的面积是必要的。(参见彩图54~60、62~64)

其规律是:

面积相当,对比效果好,调和效果差。

面积对比悬殊,对比效果差,调和效果好。

歌德认为:色彩的力量决定于明度与面积。他把太阳纯色的6色相(青、蓝合并为一色)定为:黄3、橙4、红6、紫9、青8、绿6,并将一个圆分成36个扇形等分,以表示色彩的力量比,其中黄占3分,橙占4分,红绿各占6分,紫占9分,蓝占8分。这就是说,只有这种比例的色光混合后才能是白光,如果6种色光都是均等的6分,混合出的光不是白光,而是橙黄色。灯光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从太阳光的色散中看出,它的七色并非等量分解,的确是与歌德所说的比例相当。

歌德的面积是这样算出来的:

每对互补色的明度比例是:

黄∶紫=9∶3=3∶1=3/4∶1/4

橙∶蓝=8∶4=2∶1=2/3∶1/3

红∶绿=6∶6=1∶1=1/2∶1/2

将每对互补色的明度比例转变成和谐的面积比例时,需将明度比例数字倒转。如黄比紫的明度强3倍。当黄与紫组成调和的色调时,黄只占总面积的1/4,紫则占总面积的3/4,这样每对互补色的和谐面积比例如

下:

黄∶紫=1/4∶3/4

橙∶蓝=1/3∶2/3

这样就可以得出上述原色和间色的和谐面积比例关系:

黄∶橙∶红∶紫∶蓝∶绿

3∶4∶6∶9∶8∶6

即:黄∶橙=3∶4 黄∶红=3∶6

黄∶紫=3∶9 黄∶蓝=3∶8

三原色中黄∶红∶蓝=3∶6∶8

三间色中橙∶紫∶绿=4∶9∶6

我们先拿红与绿这对补色关系作例证。中国有句诗叫“万绿丛中一点红”,这只是个比方,真是10000∶1就

会显得过于悬殊。这句话主要是说明少量的红需大量的绿衬托,红才能突出、醒目、希罕。合理的比例应当是面积、明度、彩度都要兼顾。用大面积的红去衬托小面积的绿可否?孟塞尔把这样的色彩关系用下列

方程式表示:

这样可以算出红绿的面积:

由这样比例的颜料混合后才能得出五级灰。又如:

看来万红丛中一点绿是行不通的,只有万绿丛中一点红才合理。结论是,既要按这种关系去考虑色彩安排,

又要考虑色相倾向性的色调。

这就说明了,把许多世界名画拿来做空间混合,所得到的灰色并不是中间灰色,而是有一定的色相倾向性和明度倾向性,这就是所谓的色调。试想:将卡拉乔瓦的《圣母马利亚之死》作空间混合,绝对低于五级灰,而将凡高的“向日葵”作空间混合绝对高于五级灰。(参见彩图3、37)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 生活中的色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我们观察色彩时,或是在一定背景中观察,或是几种色彩并列,或是先看某种色彩再看另一种色彩,等等。这样所看到的色彩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色彩对比现象,影响心理感觉。 1、色彩对比 在色彩对比的状态下,由于相互作用的缘故,与单独见到的色彩是不一样。这种现象是由是视觉残像引起的。当我们短时间注视某一色彩图形后,再看白色背景时,会出现色相、明度关系大体相仿的补色图形。如果背景是有色彩的,残像色就与背景色混色。并置色的情况下,就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配色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由于补色残像下形成的视觉效果,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并致配色时,相邻两色会互相影响,这种对比称为同时对比。其对比效果主要是:在色相上,彼此把自己的补色加到另一方色彩上,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越强烈;在明度上上,明度高的越高,明度低的越低;越接近交界线,影响越强烈,并引起色彩渗漏现象。 当看了一种色彩再看一种色彩时,会把前一种色彩的补色加到后一种色彩上,这种对比称为继时对比。例如看了绿色再看黄色时,黄色就有鲜红的感觉。 边缘对比 两种颜色对比时,在两种颜色的边缘部分对比效果最强烈,这种现象称为边缘对比。尤其是两种颜色互为补色时候,对比更强烈。 如图,红色和绿色是补色关系,形成强烈的对比,两色的边缘感觉带有一种耀眼的边线,实际上是没有边线的。这就是强烈对比产生的错觉。 在设计中要缓和这种对比通常采用渐变、加白边、或加阴影等办法。 色相对比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色相差异为主形成的对比称为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明度的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明度高的会显得明亮,明度低的会显 得更暗。例如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会显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却显得更亮。 纯度对比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纯度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纯度对比。同一纯度的颜色,在几乎等明度、 等色相而纯度不同的两种颜色背景上时,在纯度低的背景色上的会显得鲜艳一些,而在纯度 高的背景色上会显得灰浊。 以上对比在实际应用中单独存在的情况比较少,往往是两种或者更多种对比同时存在,只是 主次强弱不同而已。同时对比 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例如: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 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紫底上呈黄灰味, 在黄底上呈紫灰味。 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 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 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最为醒目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色彩对比规律

色彩对比规律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对比。 同一色彩被感知有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形状等因素是相对固定的,且处于孤立状态,无从对比。而对比有成双成对的比较的含义,所以色彩的对比现象是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间的;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是指空间上的并置或时间上发生的位移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存关系;色彩对比的前提要出现明显的差别,没有差别的色彩对比失去对比的意义。 色彩的对比规律,就是研究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差异。不同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和面积、形状、位置以及心理效应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巧妙使用。各种因素差别越大,色彩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缩小或减弱这些关系,对比效果就会趋向调和。色彩配置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并不是孤立出现的,总是处于各种色彩环境之中,因此色彩对比在画面构成中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根据不同的色彩环境而显现出不同的对比效果。受光线变化、周围环境、物体固有色、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反光程度、距离的远近等因素的影响,视觉所能观察到的色彩现象丰富多彩,而色彩间的差别还因性质、程度与效果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构成色彩对比诸条件中,色彩间的差别是最基本和广泛的,因此色彩对比也有其广泛性。任何视觉形象的发生源于色彩的差异和对比。单一色彩没有差别和对比,不会产生空间感和形象感。无彩色有明度的特性,无彩色之间就可形成非常多样化的明度对比;有彩色同时具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关系,有彩色与无彩色之间,也可形成非常多样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及综合对比等关系。此外,色彩间还有冷暖、轻重、进退等心理效应方面的差别以及形态上的差别。 色彩的对比,从发生的现象上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都是由于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在视觉中发生的色彩现象。同时对比基于同一时间条件下色彩并置时视觉的补偿作用,而连续对比则基于不同时间条件下视觉的残像现象。伊顿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对比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 色彩的对比,从色彩的基本要素上可以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决定了色彩对比的外部特征,明度对比决定了色彩形状的认知度,纯度对比决定了色彩的性格特征的变化;从色彩对比的心理知觉上可以分为冷暖对比、轻重对比、进退对比等;从色彩对比存在的形态上可以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的对比等。强调每一种对比都能呈现出其他对比无法达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分别具体进行论述。 1、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主要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下色彩并置的对比效果,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的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红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补色的同时对比,是作为一种感觉发生在观者的眼睛中的,并

色彩对比与调和教案2

3.设计色彩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同学们掌握设计色彩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心理作用,便于更好的进行设计色彩艺术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色彩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心理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欣赏法、讨论法 3.1对比 3.1.1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都是由于视觉生理因素作用发生的视觉色彩现象,都属于色彩的视觉现象。 3.1.1.1 同时对比 两种色彩同时并置在一起,对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红和绿并置,红得更红,绿得更绿;黑和白并置,黑显得更黑,白显得更白。这就是色彩的同时对比。 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等,都是在同时对比作用下产生对比效果的。在某种对比环境下,原来的绿色看上去也许就带蓝味了。如一个灰色,靠近橙色就会带蓝味,靠近蓝色就带褐位;靠近白色则显得深,靠近黑色显得较为明亮。色彩的这种同时作用,影响着所有色彩的对比效果。 我们在处理各种对比关系时,只有将同时性的作用加以考虑,才能掌握好对比规律(图3-1) 图3-1 3.1.1.2 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和同时对比都是由视觉生理因素作用发生的视觉色彩现象。同时对比是指在同一时间下颜色的对比效果;连续对比是指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过程中,在不同颜色刺激之下的对比。 例如,我们在阳光下长久凝视一张大红色的海报,当你转动眼睛看周围的人时会觉得他们的脸色很绿;当我们在暗室洗印黑白照片,突然来到正常光线下时,会觉得正常光线变得很冷。视觉残像也属于色彩的连续对比现象。 掌握连续对比的规律,减轻紧张工作条件下所造成的视觉疲劳,设计师利用它来加强视觉传达的印象。

图3-2 图3-2,这是一个企业简介,封面、封底设计师采用了企业主喜欢的蓝色,内页设计师采用了中性灰(在色相、纯度上属较低的色彩搭配),整体效果给人以外刚内柔的感觉。3.1.2明度对比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饱和的紫色和黄色,一个暗,一个亮,当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时,视觉上不仅能分辨出它们的色相不同,还会明显地感觉到它们之间有明暗的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 图3-3 在色立体中,黑至白共有11个等级,凡颜色明度差在3个等级差之内的为明度弱对比,在3~5个级数差之内的为明度中间对比,在五度差以上的,为明度强对比(图3-3)。 色彩的明度及明度对比在同时对比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加以分析。 3.1.2.1 明度是色彩的骨骼 彩色底片上拍摄下物象色彩的所有要素特征;黑白底片上只拍摄下物象色彩的明度特征,此时明度已被从色彩的整体效果中分离出来了。不仅是照相技术,眼睛也能够把明度从有色彩的关系中离析出来(图3-4)。 图3-4 又如,我们在画素描的时候,就必须在观察物象时把颜色特征忽略掉,去观察暗色调的变化,并通过对黑白灰的控制将对象表现出来。 上述的事实说明,明度性质在色彩诸要素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能够摆脱任何有彩色

色彩的对比理论

色彩的对比理论 色彩的对比,就是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各种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和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心理刺激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这种差别愈大,对比效果就愈明显,缩小或减弱这种对比效果就趋于缓和。从一定意义上讲,装饰色彩配合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并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总是处于某种色彩的环境之中,因此色彩对比作用在色彩构图中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在表现形式上有时强,有时弱罢了。装饰色彩诱人的魅力常常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妙用。那么,怎样才能掌握色彩的 对比规律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利用各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相环上的度数来表示。第一种简单对比方法是:色相距离在色环中15°以内的对比,一般看作同色相即不同明度与不同纯度的对比,因为距离15°的色相属于较难区分的色相。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同类色相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色相间在15°以上至45°左右的对比,称为邻近色相对比,或近似色相对比,这是较弱的色相对比。色相距离在130°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色相对比。这是色相中等对比。色相距离在180°左右的对比,称为互 补色相对比,是色相最强的对比。(图25) 第二种较复杂的对比方法是: 在奥斯特华德色相环中可以这样分: (1)在每个数字之内为同种色相对比,有色阶及纯度变化即可,没有冷暖之分。 (2)1~2之内邻接色相对比,其色相差别小,色彩对比非常弱。如红与橙红、绿与黄绿等,虽然是不同色相,但是相似于同一色相的配合。这样的配色易于单调,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 的不足。 (3)2~4之内的对比为类似色相对比,是红与橙、橙与橙黄、黄与黄绿、绿与蓝绿、蓝与紫蓝、紫与紫红等在24色相环中相隔30°~60°左右的色相对比。类似色相对比要比邻接色相对比明显些。类似色相含有共同的色素,它既保持了邻接色的单纯、统一、柔和、主色调明确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耐看的优点。但如不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也易流于单调,若运用小面积作对比色或以灰色作点缀色可以增加色彩生气。(4)中差色相对比是黄与红、红与青紫、青紫与绿等在24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相对比。它间于类似色相和对比色相之间。因色相差别较明确,色相对比效果比较明快。 (5)对比色相的对比是24色相环上间隔120°左右的三色对比,如品红/黄/青、橙红/黄绿/蓝、橙/绿/青紫、

色彩对比都有那些

色彩对比都有那些 1) 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当两种颜色同时并置在一起时,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红和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黑白并置,黑显得更黑,白显得更白。这种现象属于色彩的同时对比。 连续对比:指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网页设计,色彩永远是最重要的一环。当我们距离显示屏较远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优美的版式或者是美丽的图片,而是网页的色彩。 关于色彩的原理有许多,在此我们不可能一一阐述,大家可以看看相关设计书籍,有利于系统地理解。在此我们仅仅想告诉大家一些网页配色时的小技巧。 1.用一种色彩。这里是指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调整透明度或者饱和度,产生新的色彩,用于网页。这样的页面看起来色彩统一,有层次感。 2.用两种色彩。先选定一种色彩,然后选择它的对比色。 3.用一个色系。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感觉的色彩,例如淡蓝,淡黄,淡绿;或者土黄,土灰,土蓝。 在网页配色中,还要切记一些误区: 1.不要将所有颜色都用到,尽量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 2.背景和前文的对比尽量要大,(绝对不要用花纹繁复的图案作背景),以便突出主要文字内容。 2) 色相对比: 不同颜色并置,在比较中呈现色相差异,称为色相对比。 A 原色对比:红、黄、蓝表现了最强烈的色相气质,它们之间的对比属最强的色相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极强烈的色彩冲突,似乎更具精神的特征。 B 间色对比:橙、绿、紫为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其色相对比略显柔和。 C 补色对比:在色环直径两端的为互补色。一对补色并置在一起,可以使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 D 邻近色相对比:在色环上顺序相邻的基础色相,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属色相弱对比。特征是具明显的统一调性,同时在统一中不失对比的变化。 E 类似色相对比:在色环上非常邻近的色,如蓝与绿味蓝这样的色相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效果。 F 冷暖色相对比:从色环上看,明显在寒冷印象的色彩是蓝绿至蓝紫的色,其中蓝色为最冷的色;明显有暖和感的色是红紫至黄的色,其中红橙色为最暖的色。冷暖对比产生美妙、生动、活泼的色彩感觉。冷色与暖色能产生空间效果,暖色有前进感和扩张感,冷色有后退感和收缩感。 3) 纯度对比: 一个鲜艳的红色与一个含灰的红色并置,能比较出它们在鲜浊上的差异,称为纯度对比。 4) 明度对比: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当它们对比时,视觉除去分辨出色相的不同,还会明显感觉到明暗的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 【译者的话】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色彩就象一个难以捉摸的情人。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色彩总是与其它色彩一起呈现而不会单独存在。而不同的色彩对比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了解一些基本的色彩对比原理,对于我们在设计中选择颜色及颜色的把握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本文摘自Michael Freeman 所著《Digital Photography Expert: Colour 》一书 当我们处理颜色时,有一系列现象会与视觉大脑皮层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对于颜色是否协调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也可以将这些理论应用在你的图片上。其中涉及到两种最重要的对比:连续对比( successive contrast )及同时对比( simultaneous contrast )。连续对比是由法国科学家米歇·欧仁·谢弗勒尔(Michel Eugène Chevreul )在 19 世纪 20 年代所发现的。连续对比也称作“后象”( after-image ),因为我们的眼睛在看完一种强烈的颜色之后,我们的眼睛会出现另一种相反色相的颜色。在下图中,当你盯着左边有红色圆圈,将注意力放在中间的那个十字标志的地方一分钟,然后快速将眼睛转到右边白色的区域里的十字标志处的地方。你会“看到”另一种不同颜色的圆圈——蓝绿色(如果你在看完红色后立即紧闭双眼,也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后象”现象是眼睛及大脑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如果你注视一种强烈的颜色时间越久,这种现象就会越明显。这种连续对比的特点在于后象中的颜色总是原来那些圆圈上色相的补色。 我们盯着左边方框中间的十字的地方至少半分钟后,然后快速转向右边白色的背景,你会看 到什么? 连续对比 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原理相似,但会较迟才产生。就是说,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一种强烈颜色后,眼睛会产生这种颜色的补色,但却是在过一段时间才发生。比如,你盯着下图红色圆圈中心点至少半分钟,然后立即将视线转到旁边空白地方的中心点,你会看到一个逐渐出现的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法则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法则 色彩间的差异与对比,在色彩现象与色彩艺术中最具有普遍性,没有色彩的对比就没有色彩的视觉效应,人的视觉只要能感觉到眼前的物象,就意味着色彩的差异与色彩对比关系的存在。色彩的对比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性质或者同一发展阶段内进行的 色彩的调和实际上是色彩对比的妙用,处理好对比和调和就能造成和谐的效果 “对比”不等于“不安定”,“调和”也不等于“和谐” 色彩的运用关键就在如何处理好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一. 色彩的对比 性质来分: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形象来分:形状对比、面积对比、位置对比、虚实对比、肌理 对比 生理和心理效应来分:冷暖对比、轻重对比、动静对比、胀缩 对比、进退对比、新旧对比 对比色素来分:双色对比、三色对比、多色对比、色组对比、色 调对比、 A.色相对比(由色相间的差别造成的对比) 邻近色(同类色):色相环上与基色相接的色(最微弱的对比, 易单调,需借助明度、纯度来弥补)类似色:色相环上指间隔15 -16度,相差2-3色(即保持了邻

近色单纯、统一和柔和的特点,又有耐看,明确的特 点) 中差色:色相环上指间隔60-120度,相差4-7色(色差明确, 对比效果明快,但红和蓝明度差小,相配需调整明度、 纯度、面积等) 对比色:色相环上指间隔120-170度,相差7-11色(对比鲜明 强烈,具有饱和、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易兴 奋、激动、产生不协调感) 互补色:色相环上处于180度的两色(对比强烈可用来改变单 调平淡的色彩效果) 例子: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建筑、织绣、民间年画、民间艺术品、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玻璃窗画,高更、凡高、 马蒂斯等的绘画 凡高的书信中描绘《在阿尔的卧室》:“墙壁是淡紫色的,地板由红色方块所组成,木床和椅子是黄色的、黄油色的,床单和枕头很亮,是柠檬黄绿色的,椅子是大红色的,窗子是绿色的,梳妆台是橙黄色的,脸盆是兰色的,门是淡紫色的,如此而已,此外在这紧闭的房间里再也没有什么,一切都是用均匀的纯色画出,就像彩色木刻那样” B.明度对比(色彩间深浅层次的对比) 一、同种色之间的明度差 二、不同色之间的明度差 黑与白等差分九级,最深为1,最亮为9 可分三个明度基调: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最新资料推荐------------------------------------------------------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在设计过程中,配色是首要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色彩能直接地表达设计需求。 在配色过程中,有几个要点是必须注意的: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心理感觉。 在配色设计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原理,例如网页设计中,用做主色的颜色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种。 主色存在于视觉的冲击中心点,是整个画面的重心,它的亮度、饱和度和色块大小等都直接影响辅助色的存在形式及整体的视觉效果。 而辅助色在整体的画面中则应该平衡主色的冲击和减轻观看者所产生的视觉疲劳度,起到一定的视觉分散的效果。 可以简单理解为: 主色需要对比,辅助色调和对比。 色彩对比提到对比,首先得理解一下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色包括色相对比、亮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聚散对比、位置对比和面积对比。 共七种对比。 色相对比在配色中,有个色环的概念是必须要理解的。 在色环上可以分为 12 个区域,每个颜色占了 30 度。 同类色相对比就是色相距离在色环中 15 度以内的对比。 1 / 11

色相间在 15 度到 45 度左右的对比,称为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距离在 130 度左右的对比,一般称为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距离在 180 度左右的对比,称为互补色相对比。 可以看到,同类色相对比是最弱的对比,而邻近色相对比是较弱的对双,对比色相对比则是中等对比,而互补色相对比是最强的对比。 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应用到设计中去。 网页所用颜色一般采用邻近色相对比和对比色相对比。 一般邻近色相对比容易使颜色搭配得看上去舒服,而对比色相对比就相对较难,不过只要搭配得法,一样可以美观大方。 亮度对比亮度对比(又称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主要因素,它的对比效果可以说是最强烈的。 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是领先色彩的亮度对比来表现的。 据色彩专家估计,色彩亮度的对比所产生的力量至少要比饱和度对比大 3 倍。 将色彩的亮度变化做成一个标签,从 0 度到 100 度,共分为 11 等分,每 1 等分的亮度差为 10 度,亮度相差 3 格以内的为弱对比,相差3到5格的称为中对比,相差 5 格以上的为强对比。 在设计中多采用中对比。 饱和度对比。 饱和度对比,也就是纯度对比,它是指比较鲜艳的颜色与

色彩的协调、对比

色彩的协调、对比 本节内容简介 本节介绍了色彩的协调及色彩的对比,常见色彩协调与对比的类型及特点,正确处理好对比调和的关系等,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画面色彩的整合能力。 1.色彩的协调 2.色彩的对比 学习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 运用色彩对比理论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整合。 2. 掌握常见色彩对比类型及特点。 3. 理解调和的方法,正确处理好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力及对美的感知能力。 本节重点难点简介 教学重点: 色彩强对比的调和方法及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 教学难点: 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整合;各种色彩对比类型。 色彩的协调 学习要求: 1. 运用色彩对比理论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整合。 2. 理解调和的方法,正确处理好对比调和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对色彩的认识力。

知识点主要内容: 协调和对比是绘画中常常运用的处理色彩的手法。协调会给人以和谐统一的心理感受;对比则给人以强烈刺激的心理感受。协调和对比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幅画中有时强调协调,有时强调对比,强调对比时需注意协调,强调协调时需注意对比。 一、色彩的协调 1. 色彩的协调指的是色与色之间所产生的统一协调关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的色彩互相分配,而达到一种有序、统一、和谐的、具有美感的视觉色感。 欣赏画面:一幅对比强烈,刺激感强(图1) 一幅对比、调和适中(图2) (图1)(图2) 以上画面效果由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画面即要有对比的刺激,又要有适当的调和来抑制过份的对比。 2. 衡量色彩是否调和的因素: (1)色彩本身的搭配。 (2)视觉的舒适感。 (3)文化层次、审美的不同。 3. 不和谐组合的情况: (1)几种色相无内在联系而组合在一起。 (2)色彩饱和度差,色相不明确。 (3)色相过多无主次。 二、调和的方法: 1. 混入同一色调和 混入同一色,就是将两种或者多种没有联系的色彩混入另一种色,达到调和的目的如黄、紫两色同时加入红色,得到橙黄、红橙(调色现场演示)。 (图3)(图4)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色彩基本理论知识 色彩的四要素 1、色相:色彩的本来面貌。色环。物体本身固有色。 2、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 3、纯度(饱和度、彩度):色彩的饱和程度或鲜浊程度。 4、冷暖:指色彩的补色和对比色关系,是色彩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从色相上说,有亮色调(高调)、灰色调(中调)、暗色调(低调); 从纯度上说有高纯度色调和低纯度色调; 从冷暖上说,有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 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绿色与紫色称为中性色),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将对比的冷暖色并列,冷暖感觉会更加鲜明,冷的更冷,暖的更暖,这种冷暖同时放在一起对比的现象,称冷暖对比。 同类色 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类似色 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邻近色 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对比色 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对比色。 补色 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1.什么是色彩? 答:所谓色彩,是色与彩的全称。色是指分解的光进入人眼并传至大脑时产生的感觉。彩是指多色的意思,色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是光刺激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感。它是由光线,物体和眼睛三个感知色彩的条件构成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人们都无法准确地感受色彩。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在接受光源照射时,由于物体性能不同,所以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力也不同。平时所看到的物体色就是受光体反射回来的光线,并刺激视神经而引起的感觉。例如物体的红色,其色彩是吸收了光源中的一些单色光,反射出红色光而形成的。 2.什么是三原色?

色彩科学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科学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色彩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良好的色彩搭配能够为设计带 来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共鸣。在纺织品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尤为 重要,对于纺织品的质感和视觉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色彩 科学通过研究色彩的基本原理及其与人类认知和感受的关系,为 纺织品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支持和指导。本文将阐述色彩科学在纺 织品设计中的应用,包括色彩理论、色彩计量、色彩管理和色彩 应用技术等方面。 一、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是研究色彩产生、传递和感知的基础理论。对于纺织 品设计师来说,了解和应用色彩理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色 彩的搭配、互补和对比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常见的对比方法包 括互补对比、分裂对比、近似对比和对等对比等。而根据色彩轮 的理论,互补的色彩在色轮上互相对立,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 橙色等。分裂对比则是指只相隔一个颜色的两种互补颜色的组合,如红色和黄绿色。通过应用这些色彩组合,设计师能够为纺织品 设计增添活力和表现力,使其更加吸引人眼球。 二、色彩计量

色彩计量是研究如何定量地描述和测量色彩的科学。在纺织品 设计中,色彩计量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准确地控制色彩的产生和表现。例如,色差仪是一种常用的色彩计量工具,可以测量物体在 光照条件下反射或透射的颜色,并得出与标准颜色的差异度数值。这些数值可以为纺织品设计师提供指导,以便他们在设计过程中 精确地把握和控制色彩的显现。 三、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色彩在设计、制造 和输出中的表现进行科学、准确和稳定的控制。色彩管理能够确 保纺织品设计在不同输出环境下呈现出准确和一致的色彩效果, 提供客观、可靠的色彩标准和参照,充分满足用户视觉需求。例如,在数字印花中,色彩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字印花技 术可以将设计师制作的图案通过数字化技术传输到印花机中,并 用喷墨头将油墨送到纺织品表面上。色彩管理技术能够通过标准 的色彩空间、色彩分离和校色过程,确保数字图案的色彩准确显 现在纺织品上。 四、色彩应用技术

短视频创作中的色彩搭配与色彩理论

短视频创作中的色彩搭配与色彩理论色彩是短视频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可以有效地传达情感、创造氛围,并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本文将探讨短视频创作中的色彩搭配原则以及背后的色彩理论。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眼睛感知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在短视频创作中,色彩的应用可以帮助传达情感,创造氛围,突出重点以及引导观众的情绪。 二、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具有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色相是指色彩在光谱中的位置,如红、黄、绿等。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 三、色彩搭配原则 1. 对比与互补色搭配:通过使用对比色,如红绿、蓝橙等,可以营造鲜明的对比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互补色的搭配也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温暖与冷色调:温暖色调(如红、橙、黄)可以给人带来温暖、愉悦的感觉,适合表达热情、活力的场景;冷色调(如蓝、绿、紫)则能给人带来冷静、沉稳的感觉,适合表达冷漠、压抑的情绪。

3. 饱和度的运用:适当地运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可以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明显度,适用于表达活力和充满活力的场景。而低饱和度的色彩则呈现出柔和、安静的氛围。 四、色彩理论与情感表达 1. 红色:红色常被视为激情、活力和情感的象征。在短视频中,适当加入红色元素可以强调紧张和刺激情节,营造戏剧性的氛围。 2. 蓝色:蓝色常与平静、冷静以及寒冷的感觉相关联。在短视频创作中运用蓝色可以呈现出冷静和压抑的情绪,适用于表达沉思和冷漠的场景。 3. 黄色:黄色常被认为是一种温暖、愉悦和积极的颜色。在短视频中运用黄色可以传达活力、喜悦和幸福的情感。 五、色彩搭配案例 1. 情感表达:在表达浪漫、爱情的场景时,可以使用浅粉色、浅紫色等温暖色调,以携带幸福和浪漫的情感。 2. 氛围营造:在创造高压力、紧张的情境时,可以运用大量红色和黑色元素,以增加紧迫感和戏剧性。 3. 视觉引导:通过在画面中添加高饱和度的亮色元素,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并引导观众的观看方向。 六、色彩搭配的注意事项

色彩互补的原理

色彩互补的原理 色彩互补是一种在艺术和设计中广泛使用的原则,它基于一种关联颜色之间对比和平衡的概念。色彩互补的核心思想是将位于色彩光谱相对端点的颜色放在一起,以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和补充的效果。 色彩互补是由相关颜色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在色彩空间中,颜色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组合和搭配。在互补颜色中,使用相对的颜色以提高对比度和视觉效果。 互补色是指色轮上位于对角位置的颜色。以RGB色轮为例,红色的互补色是青色,绿色的互补色是洋红色,蓝色的互补色是黄色。这些对比色在色彩空间中分布相对均匀,使得它们在颜色搭配中具有强大的对比能力。 色彩互补的原理涉及到一些光学和心理学的原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关于光学的基本知识。根据上世纪光学科学家Newton的色彩理论,光是由一系列频率不同的色彩组成的。这些频率可以通过特定的颜色感应器(即我们的眼睛)来感知。光线首先由物体反射或透射,然后由我们的眼睛捕捉到。我们的大脑在接收到这些光信号之后,会对它们进行解码和解释,将其转化为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光学原理中的互补颜色概念是基于生理学原理和颜色感知机制而建立的。对于人类的眼睛来说,它含有几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有最高的感应能力。这三种颜色所对应的感应器是不同的,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感知到完整的色彩谱。

在心理学层面上,色彩互补可以利用颜色之间的对比来激发视觉上的兴趣和吸引力。互补色对视觉系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应,因为它们在颜色空间中相对位置的差异极大。这种对比和差异使得互补色对我们的眼睛具有显著的吸引力。当我们将互补颜色放在一起使用时,它们会相互补充,增强我们对整体颜色组合的感知。 在设计和艺术中,色彩互补可以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突出重要元素或实现视觉平衡。它可以用于创造威力强大的对比效果,激发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在平面设计中,互补色可以用于配色方案的选择,以达到对比和平衡的效果。在绘画和摄影中,色彩互补可以用于创造艺术品的视觉层次和引导观众的注视。 然而,要正确运用色彩互补的原理并非易事。互补色的对比程度非常强烈,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刺眼的效果。因此,在使用互补色时需要注意适度和平衡。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好将互补色用作强调或对比色,而不是主要色调。同时,考虑到色彩的明暗和饱和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整互补色的亮度和饱和度,可以创造出更加平衡和谐的效果。 总之,色彩互补是一种基于颜色关系的设计和艺术原则。它利用互补色之间的强烈对比来增强视觉效果和吸引力。运用色彩互补的原理,我们可以创造出丰富有趣的图像和设计,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然而,正确应用色彩互补需要平衡和适度,以避免过度刺激和不协调的效果。

明度对比理论

色彩对比 在我们的视觉中,任何物体和颜色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们都是从整体中显现出来的,而我们的感官也不可能单独地去感受某一种色,总是在大的整体中去感觉各个部分。我们只有通过对比才能认识色彩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故任何色彩都是在对比的状态下存在的,或者是在相对条件下存在的。(色彩对比是色彩最普遍的存在形式) 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相互影响后产生出不同的差别的现象。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自然会形成“比较”的格局和效果。 对比的关键是差别(色彩间差别的大小,决定着对比的强弱) 一、两种对比现象 1、同时对比:同一时间, 同一视域,同一条件,同一范畴内看到两种颜色所产生的对比现象。 同时对比规律: ⑴ 亮色与暗色相邻,亮更亮,暗更暗。灰与艳并置,灰更灰,艳更艳。冷于暖并置,冷 更冷,暖更暖。 ⑵ 不同色相邻,都倾向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⑶ 补色相邻,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鲜艳度也同时增加。 ⑷ 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的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边缘部分最为明显。搞宣传或者经常注意标语的人会发现,在红纸上用墨汁写字,其效果好像在红纸上写绿字一样。这就是同时对比所产生的视觉作用(对联也是如此)。在同时对比中,对比色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的。色的错觉现象就是由同时对比造成的。(参考图例) 2、连续对比:指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简单说就是先看了某种颜色,然后再看另一种颜色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当我们先看红色的地毯再看黄色的地毯(时间非常接近),我们发现后看的黄色地毯带绿味,这是因为眼睛把先看色彩的补色残像加到后看物体色彩上面的缘故。】 【如先看的色彩明度高,后看的色彩明度低,后看色彩显得明度更低;如先看的色彩明度低,后看得色彩明度高,则后看色彩显得明度更高 连续对比也称视觉残像。残像又可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种。 A:正残像指当强烈的刺激消失后,色彩在极短时间内还会停留于眼睛中的现象,它是与刺激

摄影中的色彩理论和应用

摄影中的色彩理论和应用 摄影是一门需要艺术眼光和技术技能的创作形式。色彩是摄影中的 一个重要元素,它不仅能够为作品增添美感,还能够传达情感和表达 主题。在摄影中,色彩理论的运用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摄影中的色 彩理论以及其应用。 一、色彩理论 1. 色彩搭配原理 色彩搭配原理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方式。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 有对比色搭配、类似色搭配、互补色搭配等。对比色搭配是指选择彼 此相对位置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绿色;类似色搭配是指选择相 邻位置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橙色;互补色搭配是指选择颜色圆 盘上相对的颜色进行搭配,如红色和绿色。 2. 色彩情感 不同的颜色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红色通常与激情、力量和 活力相关,蓝色则与冷静、沉稳和安宁联系在一起。摄影师可以利用 这些色彩情感来表达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 3. 色彩对比和平衡 色彩对比和平衡是指在摄影作品中使用颜色的明暗对比和数量平衡。明暗对比可以凸显主体,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量平衡可以使整 个画面呈现和谐、稳定的感觉。

二、色彩在摄影中的应用 1. 色彩构图 色彩构图是指通过合理安排和运用不同颜色的元素,来达到整体美 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目的。摄影师可以使用主导色、对比色或者类似色 来构建饱满的画面。 2. 色彩主题 在摄影作品中,可以选择特定的色彩作为主题,通过色彩的运用来 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例如,使用黑白照片来表达简约和纯净,使 用暖色调来表达温馨和舒适。 3. 色彩处理 后期处理是现代摄影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色彩处理软件,摄影 师可以对作品的色彩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例如,增加饱和度可以使颜色更加鲜艳,降低饱和度则可以创造柔和的氛围。 三、实践案例 1. 街拍摄影 在街拍摄影中,可以通过运用对比色搭配,使主体更加醒目。例如,拍摄一位穿着红色外套的人,用绿色墙壁作为背景,以产生强烈的对 比效果。 2. 风景摄影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流派的历史渊源

色彩理论知识:色彩流派的历史渊源 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能让我们感 受到世界的美好,也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情感。然而,对于不同的 人来说,色彩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理解色彩的奥秘,一批批的艺术家和学者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探索和发掘,形成了各种 不同的色彩流派。本文将从色彩理论的历史渊源入手,介绍几个具有 代表性的色彩流派及其主要特点。 一、字母色彩理论 在色彩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字母色彩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它最早由德国的艾伯特·马恩在1810年提出,随后经过了不断地 改进和完善,成为了人们至今所知的最早的一种色彩理论。字母色彩 理论认为,色彩可以分为三种基本色调,分别是红色、黄色和蓝色, 它们由其他多种颜色的混合而来。同时,还将这三种基本色彩与人们 的性格倾向做了关联,例如红色代表热情、黄色代表活泼和开朗、蓝 色代表理性和冷静等。这个理论不仅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色彩的 本质,也让人们对于色彩的使用和搭配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二、对比色彩理论 对比色彩理论是指将颜色按其在色轮上的互补关系进行搭配,产 生对比效果的一种概念。它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法国,后 来在美国也得到了大量发展和应用。据对比色彩理论的支持者认为, 色彩的对比性能够引发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作品更加活 跃和生动。比如,红绿、黄紫等互补色彩的组合便是一种经典的对比 方式。在绘画和设计领域,对比色彩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 一种十分重要的色彩流派。 三、梯度色彩理论 梯度色彩理论是在对比色彩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它认为,颜 色的渐变可以让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并且便于表达物体的形状和质感。因此,在制作立体造型和视觉效果方面,梯度色彩理论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梯度色彩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的欧洲,最初主要在上海美术学 院等艺术院校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在今天的设计中,梯度色彩理论已 经成为了许多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的标配,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四、情绪色彩理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