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摄等相关音韵学知识

十六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通一东独用一董独用一送独用一屋独用二冬锺同用二宋用同用二沃烛同用三锺二肿三用三烛

江四江独用三讲独用四绛独用四觉独用

止五支脂之同用四纸旨止同用五寘至志同用六脂五旨六至

七之六止七志

八微独用七尾独用八未独用

遇九鱼独用八语独用九御独用十虞模同用九麌姥同用十遇暮同用十一模十姥十一暮

蟹十二齐独用十一荠独用十二霁独用

十三祭

十四泰独用十三佳皆同

十二蟹骇同

十五卦怪夬

同用

十四皆十三骇十六怪

十七夬

十五灰咍同十四贿海同十八队代同

用用用

十六咍十五海十九代

二十废独用

真十七真谆臻

同用

十六轸准同

二十一震

稕同用

五质术栉同用十八谆十七准二十二稕六术

十九臻七栉

二十文独用十八吻独用二十三问

独用

八物独用二十一欣

独用

十九隐独用二十四焮

独用

九迄独用

山二十二元

魂痕同用二十阮混很

同用

二十五愿

慁恨同用

十月没同用

真二十三魂二十一混二十六慁十一没二十四痕二十二很二十七恨

山二十五寒

桓同用

二十三旱

同用

二十八翰

同用

十二曷同用二十六桓二十四缓二十九换十三末

二十七删

山同用

二十五潸

同用

三十谏同用十四黠同用二十八山二十六产三十一襉十五辖

一先仙同用二十七铣

同用

三十二霰

同用

十六屑同用二仙二十八狝三十三线十七薛

效三萧宵同用二十九筱

同用

三十四啸

同用

四宵三十小三十五笑五肴独用三十一巧

独用

三十六效

独用

六豪独用三十二晧

独用

三十七号

独用

果七歌戈同用三十三哿

同用

三十八个同

八戈三十四果三十九过

假九麻独用三十五马

独用

四十禡独用

宕十阳唐同用三十六养

同用

四十一漾

同用

十八药同用十一唐三十七荡四十二宕十九铎

梗十二庚耕清

同用

三十八梗

同用

四十三映

同用

二十陌同用十三耕三十九耿四十四诤二十一麦十四清四十静四十五劲二十二昔十五青独用四十一迥

独用

四十六径

独用

二十三锡

独用

曾十六蒸同用四十二拯

同用

四十七证

同用

二十四职

同用

十七登四十三等四十八嶝二十五德

流十八尤侯幽四十四有四十九宥

同用同用同用

十九侯四十五厚五十候二十幽四十六黝五十一幼

深二十一侵

独用四十七寝

独用

五十二沁

独用

二十六缉

独用

咸二十二谈

覃同用

四十八感

同用

五十三勘

同用

二十七合

同用

二十三覃四十九敢五十四鬫二十八盍二十四盐

添同用

五十琰同用五十五艳

同用

二十九叶

同用

二十五添五十一忝五十六三十帖二十六咸

衔同用

五十三豏

同用

五十八陷

同用

三十一洽

同用

二十七衔五十四槛五十九鉴三十二狎二十八严

凡同用

五十二俨

同用

五十七酽

同用

三十三业

同用

二十九凡五十五梵六十范三十四乏

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研究

摘要:考察明代莞籍诗人用韵,并与《广韵》对照分析韵部之间的分合,归纳出22个韵部: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系统既不同于历代诗人奉为圭臬的《广韵》音系,也不同于代表当时官话音系的《洪武正韵》,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用韵研究;明代;韵部

H109.2

通过诗文用韵考求韵系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清末张其淦先生编录的《东莞诗录》1,共65卷,收集了815家诗人的诗歌共五千多首,反映了东莞从宋到清末800余年诗歌的发展状况。第四卷至第二十三卷为明代诗人诗作,我从其中稽录了籍贯确凿的诗人215位,诗歌1216首,分析出1485个韵段。在尽可能对文献本身进行核查校正的基础上对这些韵段进行研究,归纳出22个韵部。其中,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

确定韵部分合的标准,我们参考了李义活教授的方法,“一般的说,两韵(或两组韵)通押次数占了它们出现总数的10%以上,即应视为同用,不足10%,但有两次以上通押者,应认为有混用趋势。当然,任何标准在衡量具体事物时都可能遇到某些特殊情况,这时只能灵活掌握。比如甲乙两(组)韵,甲组韵出现次数非常多,乙组韵出现次数非常少,二者之和可能很大,通押次数与它相比达不到10%,但就乙(组)韵来说,通押次数占了自己出现次数的很大比例(比如50%以上),这时候也只好定为同用。”2

即达到标准一或标准二,可视为同用:

标准一:AB通押韵段总数/(A韵涉及韵段总数+B韵涉及韵段总数-AB通押韵段总数)≥10%

标准二:AB通押韵段总数/ A韵涉及韵段总数≥50%

一阴声韵

阴声韵8个韵部:歌戈部、麻车部、支微部、齐迷部、皆来部、尤侯部、鱼模部、萧宵部、豪毫部。

1、歌戈部歌戈部包括《广韵》歌戈二韵(凡《广韵》平声韵目,除特别说明,均举平以赅上去),歌戈部共押韵46次,本部独立押韵43次:歌61,戈1,歌戈36。特韵三例:与侯韵通押1例,与鱼虞韵通押2例。对诗歌押韵中的特韵现象,刘晓南(1999,54)先生认为:“数量虽少,但非常重要,其中除个别系仿古或原因不明外,都属于方言入韵”3,明代莞籍诗人诗歌用韵中的特韵现象,我们将另文讨论。

2、麻车部麻车部包括《广韵》的麻韵和佳韵的“涯、挂、洒”,皆韵的“价”,戈韵的“莎”等字。一共61个韵段,全部为独立押韵。涯字入韵18次,17次押麻韵,1次押支微韵,见张家珍(万家租,一六三0至?)《答赠中都李司马》“姿涯知夷怡扉期思”(卷二十三)。“涯”在《广韵》两收,一为佳韵五佳切,一为支韵鱼羁切,可见,在明代东莞方言中涯有麻韵、支韵两读。

3、支微部和齐迷部支微部包括《广韵》的支脂之微祭韵,废韵没有韵字。之、脂、支、

通押韵目涉及韵段总数通押次数通押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比结论

之和支155 85 54.8 合

之和脂150 82 55.6 合

1 “歌6”,表示歌韵单独用韵六次,“歌戈36”,表示歌戈韵通押36次,下同。

支和脂152 60 39.5 合

之支脂和微216 36 16.7 合

如上表所示,之支脂微同用。祭韵一共四个韵段(脂祭1、齐祭1、之脂祭1、支脂虞齐祭灰1),它和之脂支微通押次数三次,通押次数

占了自己出现次数的很大比例(50%以上),也

通押韵目

涉及韵段总

数通押次

通押次数占总数的百

分比

结论

之脂支微祭和

235 13 5.5 分

之脂支微祭和

279 3 1 分

齐韵与“之脂支微祭”韵通押次数仅占总数的5.5%,并且,齐韵与这一组中任何单独一个韵(如“之”韵)的通押百分比数都未超过10%,所以,齐韵应该独立。今东莞话,齐韵韵母为[ i]或[ i],之支脂微韵主要为[i]、[ i]、[ui],之支脂微合口牙喉音字“位亏归”等为[ i]4。齐韵和支微部通押的13个韵段中,有四个韵段为之支脂微合口字“为威非归”与齐韵相押。

支微部与灰韵相押两次,涉及到灰韵字“溃(祁顺《何氏孝节诗》,卷四)、汇(黎光《嘉禾》)、催(何荆玉《吴起妻》,卷十七),碎(邓云宵《感遇》之三,卷十七)”。四个字中,“催”属平声灰韵,“汇”属上声贿韵,“溃、碎”属去声队韵。灰一共入韵62次,58次押皆来,4次押支微,“催”一共入韵13次,12次押入皆来部,仅1次押支微;“汇、溃、碎”只与支微韵押,不押皆来,除此三字而外,没有更多的贿队韵字入韵。虽然,我们不能肯定是所有的贿队韵字归入支微,还是仅个别灰韵字归入了支微部,但可以确定的是,与《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灰韵完

全和支微部合口字合并的情况不同,灰韵特别是灰韵的平声字与支微部并不相押。

支微部另有特韵三例:与入声字相押两次(之职1,支灰质职缉1),与咸摄“歉”字相押一次,见余士奇(凹头,1552-1615)《懒庵歌》

第七韵段“时

之为

”(卷十八),原文:

“君不见,嵇山睥睨箕踞时,王公大人亦何为,田窦宾客相倾轧,翟门罗雀无盈歉。自兹笑流俗,此乐知者希,何如懒庵子,坦然共忘机”,从意义上看,“翟门罗雀无盈歉”可通,但从音韵上看,“歉”既没有平声读法,又为咸摄与止摄通押之孤例,存疑待考。

4、皆来部皆来部包括《广韵》的灰咍皆泰夬和佳韵的一部分字。一共82个韵段,本部独立押韵78次:咍16、咍灰58、皆咍1、皆佳夬1、泰1。特韵四例:灰韵与支微部字相押。泰韵在《广韵》中独用,《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中,泰韵合口和灰韵合并,泰韵开口和咍韵合并,今东莞方言,泰韵的读音和皆灰咍读音一致,所以,泰韵归入皆来部,而不独立分部。

5、尤侯部尤侯部包括《广韵》的尤幽侯三韵,尤侯部一共116个韵段,内部押韵113次:尤33,尤侯71,尤幽4,尤侯幽5。特韵三例:与歌韵字通押1例,与鱼模部字通押2例。

6、鱼模部鱼模部包括《广韵》的鱼、虞、模韵,鱼模部一共106个韵段。90个韵段内部独立押韵:鱼20,虞5,模9,鱼虞16,鱼模9,虞模19,鱼虞模12。特韵16例:10个韵段与支微韵相押,两个韵段与歌戈部相押,两个韵段押尤侯,两个韵段与萧宵、豪韵押韵。

7、萧宵部和豪毫部《广韵》萧宵肴豪四韵,在诗歌中共56个韵段,除两个韵段与鱼模部(鱼萧宵1,虞模豪1)相押外,其余押韵情况如下表:

萧 1 肴 1 萧宵22 萧宵肴豪 1

宵8 豪20 萧宵肴 1

萧宵共34见,通押25次,通押次数占总数百分比74%,自然同用;肴韵入韵3个韵段,与萧宵通押次数达2次,占了自己出现次数的66%,也可以定为同用;萧宵与豪韵入韵共55见,通押仅1次,通押次数占总数百分比1.8,远低于同用百分比。所以,我们把效摄分为萧宵和豪毫两个韵部。今东莞方言,豪韵韵母为[ u],萧宵韵韵母为[iu],读音区别很大。

二阳声韵

阳声韵有9个韵部:东钟部、江阳部、庚蒸部、真文部、寒山部、先仙部、覃咸部、盐添部、侵寻部。

1、东钟部包括《广韵》东、冬、钟三韵,共94个韵段,全部独立押韵:钟7,冬钟3,东54,东钟27,东冬钟3。冬韵入韵6次,均与钟韵通押,定为同用。东与冬钟通押30,占总数的32%,视为同用。

2、江阳部包括《广韵》江、阳、唐三韵,共113个韵段,全部为独立押韵:阳23,唐1,阳唐84,江1,江阳3,江阳唐1。阳、唐韵入韵112次,通押次数达85次,占76%,同用。江韵入韵5次,有4次与阳唐韵相押,定为同用。

3、庚蒸部包括《广韵》庚耕清青蒸登六韵,共144个韵段,独立押韵140次,与真文部

韵目韵段

韵段

韵目

韵段

韵目

韵段

庚 4 庚

2 庚蒸 1

庚清蒸

1

耕0 庚

58

庚耕

6

庚清青

4

清8 庚

3

庚清

19

清青蒸

1

青10 清

8

庚清

4

庚清青

蒸登

2

蒸0 蒸

2

清青

2

庚耕清

青蒸登

1

登 2 清

1

青蒸

1

庚清青真1,真谆清1,真庚1,真谆文登1

耕韵一共入韵9次,9次都和庚通押,显然同用;清与庚耕共127个韵段,通用96次,同样同用;青与清共涉及131个韵段,通用38次,占总数的29%,可以合并。蒸与登共涉韵23次,通押8次,占总数的35%;庚耕清青和蒸登共144见,通用18次,超过总数的10%,可以合并。

4、真文部包括《广韵》真谆文欣魂痕,臻韵没有入韵字,共126个韵段,其中本部独立押韵102次,除与庚蒸部混押4次外,与元韵相押18次,与先、仙韵相押3次,与侵韵押韵1

2

韵目韵段数韵目韵

韵目

韵段

真14 谆文 3 真谆魂 2 文18 谆魂 2 真文欣 1 魂 2 真欣 1 先仙魂 1 真谆39 元魂10 元魂桓 1 真文10 真痕 1 元魂痕 4 2 由于有些韵段同时和几个韵相押,如“元魂桓先仙盐1”,所以数字之和会大于总韵段数126。

文魂 4 谆文魂 1 谆元魂

1

文欣 2 真谆文 2 真谆元

魂仙

1

特韵庚清青真1,真谆清1,真谆文登1,真庚1,真魂侵1,元魂桓先仙盐1

真、谆共涉及83个韵段,通押46次,通押数占总数的55.4%,真谆同用;真、文共涉及104个韵段,通押14次,通押数占总数的13.5%,真文同用;欣一共入韵四次,都与真或文通押,也应定为同用。痕韵入韵6次,5次均和魂韵通押,魂痕同用;真谆文欣与魂痕共涉及韵段126个,通押13,通押数占总数的10.3%,可视为同用。

元韵情况复杂。诗人用韵材料中,元韵与魂痕等韵通押18次,与先、仙等韵通押11次,与寒、山、删韵通押4次。与寒、山、删韵相押的元韵字限于“饭翻烦晚”,这些字属于元韵唇音字,归入寒山韵,这和明代《洪武正韵》的情况“元韵唇音字并入删韵”5相似。“怨言原源喧元”等字与魂痕韵、先仙韵均相押。《广韵》规定元魂痕同用,但从唐代开始,元韵开始转入先仙韵,周祖谟先生(1966)年指出:“元转入先仙,当亦肇于唐代。”元和魂痕通押,被看成是诗人恪守旧韵的结果。“及至宋代,元与先仙乃多合用,间有与魂痕相谐者,则固守旧韵耳。”6所以我们认为在明代诗人口语中,大部分元韵字已经和先仙同韵。

真文部与先、仙韵相押,可能受元韵字的影响,也可能是诗人偶然为之。

5、寒山部和先仙部《广韵》山摄包括元寒桓删山先仙七韵,一共194个韵段。元韵除外,

通押涉及韵通押通押次数占总结

韵目段总数次数韵数的百分比论

57 24 42.1 合寒与

54 41 76 合删与

100 78 78 合先与

99 11 11 合寒桓

与删

151 7 4.6 分寒桓

与先

152 1 0.6 分删山

与先

根据通押次数百分比大小,我们把山摄分为寒山和先仙两部,元韵唇音字归寒山部,其余归先仙部。陈晓锦《东莞方言说略》中,先仙韵字主要读为[in],寒山韵主要读为[un]或[ ],两韵部读音差别很大。

6、覃咸部和盐添部《广韵》咸摄包括覃谈盐添咸衔凡七韵,严韵没有入韵字,一共20个韵段。其中覃谈咸衔凡之间存在通押,共15个韵段;盐、添存在通押,共5个韵段。但两组韵之间没有通押例。现代东莞方言中,盐添韵和先仙韵合,韵母为[in],覃咸等韵韵母为[a ],凡韵韵尾受声母的异化作用,与寒山韵合并,韵母为[ ]。根据诗人入韵实际情况以及现代方言读音区别,我们把咸摄分覃咸和盐添两部。覃咸部与寒山部通押两例,盐添部与先仙等韵通押两例,说明最迟从明代开始,山摄和咸摄部分韵字开始合流,但相关数据显示相关韵组尚未完全合并。

另盐添部和支微部通押一例,见支微部。

7、侵寻部包括《广韵》侵韵,一共48个韵段,其中独立押韵47次,与真文部混押一次。

三入声韵

明代莞籍诗人诗歌中入声韵混押严重,除少量的入声与阴声相押外,不同韵尾之间也出现通押,通押情况主要存在庚、曾、咸、山、深摄的入声韵之间:

通押次数占总数的

通押韵目涉及韵段总数通押次数

结论

百分比

陌麦昔

锡职德

51 6 11.8 合

和质术

物迄没

质术物

16 5 31 合

迄没和

月曷末

黠屑薛

25 3 12 合

和盍葉

质术物

迄没和

32 4 12.5 讨论

月曷末

黠屑薛

“质术物迄没”和“月曷末黠屑薛”虽通押4次,但其中两例是月韵和没韵通押,应为诗人“恪守旧韵的结果”,一例是没韵与屑薛韵通押,可能是受月韵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山摄入声“质术物迄没”和臻摄入声“月曷末黠屑薛”分属两部。

屋沃烛韵入韵13次,除1次与觉韵通押外,其余为内部押韵:屋2,烛1,屋烛8,屋沃烛1。

觉药铎韵入韵7次:铎2、铎觉1、药铎1、

月铎1、铎德1、屋沃烛觉1,这一组韵入韵韵段少,并且分散,不易从百分比上进行计算。考虑阳声韵江、阳、唐三韵同用,我们把“觉药铎”归为一部。

这样,入声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韵部:

韵部屋烛部铎觉部质缉部月帖部

《广

韵》韵目屋沃烛觉药铎

陌麦昔锡

职德质术

物迄没缉

月曷末

黠屑薛

盍葉帖

特韵支灰质职缉1;之职1

除了两例阴入通押的特韵外,入声韵几乎全

部自押,从整体上看,入声作为一个调类是完整保留的,表现出如下特点:

1、打破了《广韵》入声韵尾-p、-t、-k三分局面,不同韵尾间通押。

2、个别入声字丢失韵尾,与阴声韵去声混读。

今东莞方言莞城话,[-p]韵尾基本消失,仅缉韵“入”一字记录为[z p],咸摄、山摄入声韵韵尾主要为[-t],部分为[-k]或喉塞音[- ];庚蒸摄、臻摄、深摄(“入”字外)入声韵尾主要为[-k],部分字为[-t]。陈晓锦在《广东粤语的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一文中谈到:“深摄开口三等缉韵仍有唯一一个收[-p]尾韵的字‘入j p’,剩下的韵摄入声韵尾或收[-t],或收[-k],还有的收喉塞韵尾[- ],甚至完全丢失塞音韵尾,出现了入声舒化现象……舒化后的入声音节有的归入“变入调”,有的归入去声”。7

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系统既不同于历代诗人奉为圭臬的《广韵》音系,也不同于代表当时官话音系的《洪武正韵》,究其原因,应为方言影响所致。明代莞籍诗人用韵所反映的方言情况我们将另文讨论。

1(清)张其淦辑选,《东莞诗录》65卷. 1921 2 李义活,《庾信诗之用韵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三期,49页,具体计算公式和李稍有出入。

3 刘晓南,《宋代闽音考》,岳麓书社,1999

4 陈晓锦,《东莞方言说略》,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993年

5 宁忌浮,《汉语韵书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 周祖谟,《宋代卞洛语音考》,《问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966

7 陈晓锦,《广东粤语的鼻音韵尾和入声韵尾》,《方言》2001年第二期,171-177页

Rhyme Group Study on Native-Dongguan Poets in

Ming Dynasty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s rhyme application By Native-Dongguan Poets in Ming Dynasty and by contrasting with Guang Rhyme analyzes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of rhyme groups. Based on the study 22 rhyme groups are generalized: 9 upper tone rhyme groups, 9 lower tone rhyme groups and 4 entering tone rhyme groups. It shows that rhyme group system of Native-Dongguan Poets in Ming Dynasty is quite unique, different from Guang Rhyme phonology,a Bible to poets in all ages, and also

from Hongwu Rhyme that represented mandarin phonology of that time. Keywords: Rhyme Group Study ,Ming Dynasty, rhyme groups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 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 二、《广韵》34 入声韵: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 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r 1 ^*7* 齿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 r 1— 半齿 :日 六、王力上古29 韵部:七、王力上古32 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 月寒缉侵叶谈 八、《中原音韵》19 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 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庚青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 3、只有一四等的: 4、只有二三等的: 5、只有三四等的: 6、只有三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喻(三等云,四等余)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哈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遇果宕曾流支脂之微 鱼虞模歌 戈阳唐 蒸登 蟹:齐佳皆灰哈祭泰夬废 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效:萧宵肴豪 假:麻 尤侯幽 深:侵梗:庚耕清青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讲课稿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一)律诗 律诗,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起、承、转、合、也就是说: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作总结。比如: 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起,开头) 容若是我相处三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相处一直很愉快。(承,承接上文) 但容若最近不大爱理我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转,转折) 不管为什么,我还是把他当朋友的,我这就去找他。(合,总结) 了解了这个律诗的章法,再读《锦瑟》就不再困难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开头: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让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承接上文:逝去的华年如梦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几多感情的悲欢。——这两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转折,以意象来写情绪:我很难过,我很迷茫。)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总结:等以后回忆这些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可以有两解,这里就不细论了。) 律诗分为四段,即首颔颈尾,律诗四段八句,绝句二段四句.在律诗中偶句必须押韵(即每一联的下句)。二联和三联必须对杖,所谓对杖就是讲,词句的对偶。 关于律诗的平仄,上下句平仄相间,即是2。4。6工整,1。3。5不论。 什么是古诗词的平仄?

在上古诗词时,略讲到诗歌的平仄,今天的学生对这个很陌生,其实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 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 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二、《广韵》34入声韵: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 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 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半齿:日 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月寒 缉侵 叶谈 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 东通农龙 工空仰烘邕 宗从嵩 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 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 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 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邪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宕:阳唐效:萧宵肴豪 曾:蒸登假:麻 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 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作者:————————————————————————————————日期: ?

诗词基础知识 ——2012年12月8日在钟山诗词研究会的讲课 周勤璋 尊敬的各位诗友:大家好! 受你们的邀请,到这里来,感到很荣幸。受到你们如此热烈欢迎,我很感动。谢谢大家! 在这里能和广大老朋友见面,能同诗友们广泛交流,能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学习诗词创作的体会。由于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讲错了敬请多多指正,以此作为抛砖引玉吧。 诗歌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华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对国人性情的陶冶和素质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诗学的发展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等光辉夺目的文学作品,以其博大精美、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诗词格律体现了中国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词、曲的形式是由歌唱的曲调决定的,近体格律诗则是在汉字、汉语声调的基

础上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作为中国诗歌的形式特征,诗词格律是前人创作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完美的形式和充实的内容相结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古典诗词的永恒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和格律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诗词格律是一种累积起来比较稳固的形式。这种形式,已经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审美特征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对于诗人的帮助,犹如翅膀之于飞鸟;但是这种形式对内容也起着限制、约束的作用。诗词格律既不是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的纯粹形式,也不是诗词创作必须砸碎的枷锁和镣铐。不可否认,过去长期存在着否定格律的倾向。诗词格律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 为什么要了解了诗词格律呢?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前人那些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诗词佳作;同时,熟练掌握了诗词格律,可以运用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诗篇。 为了适应广大诗词爱好者欣赏和创作的需要,由南京市社科联组织,我们曾编写一本小册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列举了100个常用词谱,附录了《平水韵》、《中华新韵韵目》和《词林正韵韵部》等资料,通俗易懂,力求实用。有的诗友有此小册,大家可看看。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整理 第一章:绪论 1、音韵学: 分析研究汉字字音及其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它是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的,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音韵之学细分为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后来又增加北音学,即近代语音学。 2、小学: 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个名称起源很早,最初“小学”即最基础的学问,与今含义没有多大差别;到了汉代开始把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文字研究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而至晚到唐宋时,“小学”又细分为三个门类:文字之学、训诂之学、音韵之学;再经过元明清,我国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又有很大发展,清人编《小学考》,把“小学”分为四类,文字、声韵、训诂、音义。 3、古音学: 与“今音学”相对,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以《诗经》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的音韵学部门。 4、今音学: 又称“广韵学”,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的音韵学部门。 5、等韵学: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最初分析韵书中反切,即韵书语音(声、韵、调)系统。唐宋金元时期只称“切韵之学”或“切韵法”,明初以后,才叫“等韵”(《七音略》、《韵镜》)。到清代,音韵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所以等韵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普通语言学/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6、北音学: 以元代《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和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为对象,建立一门“近代语音学”(“北音学”)。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1、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反切的基本原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包括调)。反切上字(如“当”)也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如“孤”)也简称为切下字,“都”则称为被切字。约在东汉的后期九创造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反切”早期不用“切”字,只叫“某某反”或“某某翻”,自唐代宗大历以后,因为唐朝统治者害怕老百姓起来造反,忌讳这个“反”字,才将“反”字改为“切”字。但“反”和“切”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反覆切摩”的意思。 2、切上字、切下字: 由于古书是直排上下书写的,所以前一字被称为“切上字”,后一字被称作“切下字”。由于时代局限,古代反切上下字用字都很不规范。 第三节关于声纽的概念 3、声紐: 在传统的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声”,又叫“纽”,或者合起来叫“声纽”。“纽”就是枢纽的意思,古人认为声母在一个字音里是关键,是中心,其实有的字音就没有声母。在汉语字音里,真正必不可少的成分还是韵腹和声调。不过这个名称倒也说明了古人为什么把声母叫做“声纽”的道理,就是取其声音之枢纽的意思。表示声母的名称还有“字母”(声母的代表字),“声类”(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

朗读者、诗词大会 开场白讲课讲稿

朗读者、诗词大会开 场白

诗词大会开场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来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今天我们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是一份相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一份承诺;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是一份修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那是一份告诫。 这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那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去追寻这些民族的文化基因,去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千里蜀道,是李白从长安回家的路。一首《蜀道难》,道尽了这条路的艰辛和崎岖。但是也正是这样一条艰难的道路,让天才诗人李白凭借着无尽的想象力,留下了不朽的华彩篇章。 想象力是诗人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的一双翅膀。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凭借着想象力,去邂逅那些伟大的诗人,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去创造新时代的新篇章。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曲苍茫的《敕勒歌》,那是来自风云激荡的南北朝的声音,那是一千五百年前气势恢宏的历史的画卷。 短短的二十七个字,装点了诗词的国度,让中国诗词在《诗经》的纯真,在《楚辞》的绚烂,在唐诗的繁盛和宋词的高雅之外,又多了一种气质和风情。 那今晚就让我们共同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再一次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包容,来感受诗词的永恒的魅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笔下的长江,有着这世界上最美的景象。 清晨,那是“朝辞白帝彩云间”; 春天,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 一个人坐船,那是“孤帆一片日边来”; 而登高怀古,那是“凤去台空江自流”。 我想这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有了李白,也为在江上奔波的旅客们,找到了一份心灵的寄托。 那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扬起风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年近半百的孟郊,终于得了功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老母亲,写下了这首感动千年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欢迎参考阅读!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1 学了中国古典文学,我感受到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学。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聘,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的知词的人才能感受的出来。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

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统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实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是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然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情感、灵性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等多种风格。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虽然风格众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 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 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 ③传统三十六字母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㈠、声、声纽、纽 这一组术语指声母。“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 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

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 塞音:[p][ph][t][th][k][kh]

塞擦音:[ts][tsh][t?][t?h][t?][t?h] 擦音:[f][s][x][?] 鼻音:[m][n][?] 边音:[l] 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 不送气:[p][t][k][ts] [t?][t?] 送气:[ph][th][kh] [tsh][t?h][t?h] 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清音:[p][t][k][ph][th][kh] 浊音:[m][n][l][?] ⑴清、浊 指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 一、音韵学常识 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 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 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 五、上古音概说(重点) 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 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 一、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 分期时间代表音系 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 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 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

《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 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 3、语音特征 舌面元音舌位图: 子夜歌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方面的术语 1、声纽: 即声母。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增补了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欢迎参考阅读!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1 学了中国古典文学,我感受到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学。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聘,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的知词的人才能感受的出来。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统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实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是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然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情感、灵性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等多种风格。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虽然风格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 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 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 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 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 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 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 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 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 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 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 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 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 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

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2 / 36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 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解字》用得比较多, 玉部:“珣,读若宣。” 山部:“宋,居也,…,读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大步骤讲课讲稿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 大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四大步骤 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就会使得教学非常轻松,那么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呢,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需要掌握四个步骤。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1.激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就可采用“激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用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布,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远看银泉飞下谷。”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瀑布的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力求做到: ①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②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③吟诵与议论相结合,交流感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还只是片言只语,所以特别需要在同桌、小小组之间充分议论。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激起“头脑风暴”,不仅会大大促进理解,而且会触发出许多感悟。

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基础知识》(对仗) 对仗,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特有的用词方法。这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非常适合组成相对的词和句。不仅我们写格律诗需要对仗,其实,诗、词、曲、赋这类的形式都需要对仗的存在,学习古典诗词,对仗是必须要学好,甚至要精通的。 今天,主要讲一下关于对仗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我们先理请一下概念。 什么是对仗呢?文学大师王力说:“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我查了一下资料,上面说“对仗∶[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我个人认为,他的这样的定义并不很完整,也有点含糊。“对仗”,其实是属于诗歌类文学体裁的专用名词,对仗是具有很苛刻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词性相同”,还要求“平仄相对”,还要求“结构一致”,还要求“避免重复”,符合这样的要求,才能称之为“对仗”。严格的讲还有“六相”一说(这我会在后面具体介绍)。 我们还知道一个词叫“对偶”,很多人很多书甚至一些词典都把“对偶”和“对仗”等同了起来,其实,这二者是有区别的,虽然它们很象。正确清晰地理顺二者的概念,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运用是有帮助的。 “对偶”是什么?对偶就是一种修辞方法,也称为一种修辞格。“对偶”的定义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采用的是一种对称的语言方式,表达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的效果。对偶一般表现的是词或词组的形式,很短小。 对偶跟对仗,这二者,一个是修辞格,一个是写作手段,是运用在不同的文体当中的,在古代的散文中也常常用到对偶的。格律诗本身的关于对偶方面的要求很严格也很特殊,所以,在格律诗的语言中,不能说是“对偶”,而单独称之为“对仗”。 在前面介绍格律诗格律的时候,介绍过,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使用“对仗”的形式。律诗(七律、五律)的起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中间两联一般是要求必须要对仗的。律诗的美学特点是工稳、典雅、精练,其实更多的是通过这种“对仗”的形式来表现出来的。所以,律诗是离不开对仗的。全篇无对仗的(特例除外),我们就可以断定它不能算律诗。格律诗的基础就是对仗,不懂对仗的人,肯定谈不上懂的格律诗。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也是律句。不仅出句和对句的词性要相同及平仄要相对,而且其平仄分布的规律也是和格律诗所要求的一样。比如,对联就不允许三平尾,就不允许孤平的存在。还有,对联要求的也是古韵,也是以我们所说的以《平水韵》为主体,为默认韵。更重要的一点是,对联所能表达的境界极其有限,它可以表达一个片段,一个闪念,一个景致或情思,但是,终究是属于“片面”的,和诗比较而言,缺乏的是完整感和大局观。它属于一种“小巧”的工夫,做为一般游戏应和是可以的,也很适合即景而联。如果熟练了格律诗的谋篇布局以及造境界的手段和诗思,那么,吟联应对那是举手之劳,轻松的很。楹联具有独立性,也是一个专门的“学问”,但是它的基础还是格律诗的基础,如果不懂格律诗,说句实在的,你的楹联也玩不出高水平来。不精通格律诗的楹联写手,是称不上“高手”二字的。 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

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古诗词讲课讲稿

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古诗词(115首) 说明:1、所选编的古诗词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中的。 2、标有*的古诗词是日积月累中的; 3、标有**的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的古诗词; 标有***的是课文中或课后的古诗词;其诗句有下划线。 4、未标*的均是课文正文; 5、共收集古诗词115首。 一年级(10首)上册(6首)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下册(4首)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9首)上册(4首)赠刘景文【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 (5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敕勒歌南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望庐山瀑布【唐朝】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

汉语音韵 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音史与音韵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上古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判定方法。教学重点:常用音韵学术语,各时代的音系状况,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8 教学内容: 绪论 一、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 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样。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 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 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 (元明清);四、现代音。上古音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中古音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近 古音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我们只学上古和中古两期。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 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二、音韵学的功用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 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 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 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2、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 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 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 的音韵知识。例如"幕"字,北京话读作[mu 0],而广东梅县话则读作3k],北京 人和梅县人对“幕”字的读音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只要有点音韵学知识就会知道,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复习过程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 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 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 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 ③传统三十六字母 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 ㈠、声、声纽、纽 这一组术语指声母。“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 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 塞音:[p][ph][t][th][k][kh] 塞擦音:[ts][tsh][t?][t?h][t?][t?h] 擦音:[f][s][x][?] 鼻音:[m][n][?] 边音:[l] 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 不送气:[p][t][k][ts] [t?][t?] 送气:[ph][th][kh] [tsh][t?h][t?h] 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 清音:[p][t][k][ph][th][kh] 浊音:[m][n][l][?] ⑴清、浊

指清音、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③全浊:指发音时声母颤动、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关于宋词的演讲稿

关于宋词的演讲稿 篇一:唐诗宋词演讲稿 吟诵中华诗词,传承爱国热情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吟诵中华诗词,传承爱国热情》。工作之余,我喜欢吟诵中华诗词,拈几串唐诗,捡几阕宋词,选几首革命诗篇,用心感悟那字里行间滔滔流淌的爱国情。 国家破落,百姓流离。国都,荒草丛生。我看到了你,杜甫!你忧国忧民,痛心疾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茅草屋里,“雨脚如麻未断绝”;茅草屋外,你,拄着杖,迎着萧瑟秋风,唱出时代的最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六十有二的陆游,情郁于中,却只能“僵卧孤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你,白发苍苍,骨瘦如柴。叫来爱子,用仅剩的半口气,说出遗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爱国词人辛弃疾,你日日夜夜都想着保卫国家,为国杀敌。满腔热血化为悠悠爱国情,铭刻青史!“可怜白发生”,无奈叹息,伴随着“断鸿声”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黄

海舟中,悲愤的秋瑾,不“忍看图画移颜色”,不“肯使江山付劫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一代伟人毛泽东,您来到长沙,“看万山红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您登高远望:“寥廓江天万里霜。”您漫步北国,雪中一首《沁园春》,吟咏得酣畅淋漓。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王昌龄的英雄气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岳飞的豪言壮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的人生格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视死如归。 中华诗词慷慨志,中华儿女爱国情,诗人词人伟人用美词佳句来抒发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情深意切的爱。爱国无小事,我,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肩负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爱国之情种在孩子们的心中。我愿意竭尽平生之力,吟诵中华诗词,传承爱国热情,与大家共圆中国梦!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我爱诗词(演讲稿) 我爱诗词(演讲稿) 各位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昆明市第三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备课讲稿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 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 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 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 (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 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的句数、总的字数、每句的字数上、平仄上都有规定。每首词必须有词牌,一般分为两段(叫做上片、下片或者上阕、下阕【quē】)。词的分类一般是根据字数的多少来划定的。 小令,58字以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8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