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交通运输类专业“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类专业“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类专业“交通运输工程学”课

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寓价

值引导于知识传授。本文以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交通运输工程学为例,结合课

程的性质和特点,分析课程思政引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实施“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法为主,多样化地创造课程思政元素的映射方法,

为同类型工科专业课以育人为导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工程学”;思政教学体系

引言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面向交通运输专业

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讲授基本知识、原理和工

程思维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初步形成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的

交通运输工程师自豪感和职业素养。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其他各门课都

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

效应。每门课程都是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前沿阵地,都应发挥好育人作用。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课程在传授专业

知识的同时必须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价值塑造,充分发挥课程的铸魂育人作用。

1理念下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交通运输工程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及国家意识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融入

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运用反向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要求需要覆盖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12条标准,结合学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分析交

通运输工程学在整个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另一方面,征求行

业专家、企业专家、用人单位代表、毕业生代表等多方意见,明确交通运输工程

学课程教学目标,并与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指标形成对应关系。一是思想政治

教育目标,二是非专业技术能力或素质目标,三是专业技术能力目标。对课程教

学目标进行简要剖析,能够发现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强化学生的自律与诚信意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制定出合理的运输路线规划,进而

提高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帮助学生从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角度思考交通运

输规划的现状及问题,认识到做好交通运输规划能促进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均衡发展,减少城乡和地域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探究各类运输方式组成要

素和运输组织流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可持

续发展观念。例如,在研究不同运输方式时,学生可以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

低碳排放量等方面入手,探索创新点。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设计

通过分析该课程的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的关系,深入研究课

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形成思政

映射点与融入点;构思满足思政教学的多样化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让学生有获

得感。

2.2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

以南京工程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为依托,充分融合服务交通运输

行业发展的专业培养特色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结合该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知识目标和育人目标相统一的课程教学目标。该课

程的思政目标是契合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需求,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着

力传承交通运输行业的当代工匠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使之成为具有使命担当和具备扎实

的交通运输专业知识、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3理念下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3.1重视实践,积累经验

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实践可以让学生

亲身体验操作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实践还可以锻炼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因此,要注重实践环节,重视实践经验积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在“互联网+”视域下,可以

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一些实践机会,如虚拟实习、在线实验室等,学生可以在实践中

学习和应用交通运输知识和技能。这些实践机会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分析、项目研

究和模拟操作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知识。

3.2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选择央视

网微视频工作室推出的《绿色发展走向世界》为视频案例,展现一个大国领袖的

初心、一个东方智慧的答案和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让学生充分理解“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追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深刻学

习和领会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演讲时引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描绘的可持续发展愿景。教师通过案例讲授、视频学习等方式开展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在知识

点讲解过程中适时导入思政案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人文精神。首先,

教师充分利用思政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其次,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挖掘案例的信息,并在课堂中运用

多媒体手段呈现案例信息。最后,安排5~8分钟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学

习典型案例的心得体会。

3.3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寓思政教育于工程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时事案例,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像盐溶于水一样,“润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在内容上必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目标要求,了解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该课程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语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大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产出导向教育理念下运用反向设计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通过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交通运输职业素养,树立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观念。未来将着力探索交通运输专业课程群协同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助力“三全育人”,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于英.交通运输工程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2]孙建平,朱东岳,王建国.浅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入贯通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2(51):8.

[3]郑树彬,户国.城市轨道交通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2(9):36-37.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交通运输工程学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4410010 学分:2.5 学时:40(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 ) 先修课程:交通运输导论、交通运输认识实习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教材:《交通运输工程学》,于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课程性质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概括介绍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势,系统阐述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现代化基本运输方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和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运输方式的主要内容、特点、组织方法、管理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熟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载运设备及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了解交通运输系统当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储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同时为继续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开拓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1.1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状况、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 1.2熟悉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主要设施、设备以及载运工具; 1.3掌握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的客、货运输组织和管理方法、基于多式联运的货物运输组织过程、集装箱运输组织过程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设施及组织管理方法。 课程目标2.能力与素质方面 2.1具有综合运用交通运输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2具有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运输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类别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类别 一、引言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交通运输专业学位旨在培养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专门人才。本文将围绕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类别展开讨论,介绍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的不同类别及其特点。 二、交通运输工程学位 交通运输工程学位是交通运输专业中最为常见的学位类别之一。该学位旨在培养具备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输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交通运输工程学位的课程设置主要涵盖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计、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管理、交通经济学等内容。毕业生可以从事交通规划、道路与桥梁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工作。 三、交通管理学位 交通管理学位注重培养具备交通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该学位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管理、市政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内容。毕业生可以在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物流公司等从事交通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 四、交通运输安全学位

交通运输安全学位是培养具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学位类别。该学位的课程设置主要涵盖交通安全管理、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交通法规与法律等内容。毕业生可以在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研究院等从事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等工作。 五、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学位 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学位注重培养具备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该学位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工程与管理、交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毕业生可以在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机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工作。 六、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学位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学位旨在培养具备交通信息处理和交通控制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该学位的课程设置主要涵盖交通信息处理、交通控制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仿真与优化等内容。毕业生可以在交通信息处理与控制领域的研究机构、交通控制部门、交通技术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信息处理、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工作。 七、航空运输管理学位 航空运输管理学位注重培养具备航空运输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该学位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航空运输管理、航空经济学、航空法规与政策、航空安全管理等内容。毕业生可以在航空公司、

交通运输工程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 第一章;绪论 交通运输与交通工程学; 交通运输系统的5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扬长避短、协调发展,以提高综合 、环境 。 交通特性、交通调查、交通流理论、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交通规划、交通事故与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停车场及服务设施、公共交通、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交通工程学的作用:

1,能够促进道路交通综合方案的形成和实施,促使交通事故全 面下降。 2,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交通拥挤、混乱的状况,提高交通运 输效率和运输企业的运输效益。 3,能够通过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达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又减轻 2) 3)驾驶员在动态交通中的应变能力。 2,驾驶员的反应特性:反应特性的含义是从表露与外的事物引起反应到开始动作所需的时间。它包括四个心理活动:感知、识别、判断、反应。车辆的交通特性

机动车的分类: 机动车是指各种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汽车等。 非机动车是指自行车、三轮车、残疾人专用车。 机动车的分类:1载货汽车、2越野汽车、3自卸汽车、4牵引汽车、5 公路的类别与等级 1公路的技术等级 1,公路的技术等级:

把公路按其交通量、任务及性质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是专为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公路的行政等级: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专用公路是指专供厂矿、林区、油田、农场、旅游区等要地等与外部联络 1 带; 主干路的技术要求; 主干路一般设置6条车道或4条机动车道加有分隔带的非机动车道。 主干路一般不采用立体交叉而是采用扩宽交叉口引道的办法来提高通行能力。

(完整版)交通运输工程学复习资料

1、交通运输的行业特点: 1)生产产品的无形性2)行业发展的行业性3)市场竞争的多重性 4)生产过程的流动性5)经营活动的服务性6)生产目的的一致性 2、交通运输工程的定义: 交通运输工程主要涵盖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物种运输方式及其综合运输体系,和物流技术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及设备运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的组织与管理等工程领域。 3、交通运输工程的研究对象(领域)主要研究范围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内容。 4、水路运输的特点:运输量大、能源消耗低、运输成本地、对其他运输方式的依赖性大、运输速度较慢、受营运条件影响大。 5水路运输的功能:进行对外贸易运输、适合低价值货物的运输、承担大中型货物的运输。 6、水路运输发展的趋势:船舶专业化和多用途化、泊位深水化和装卸高效化、发展内河航运和综合规划航道、水路运输经营管理信息化和系统化 7、客船的特点:快速性、安全性、操纵性、耐波性、 8、船舶的基本机构:船体、动力装置、船舶舾装。 9、船舶的技术尺寸:船长、船宽、船深、船舶吃水和水尺。 10、船舶的最大尺寸包括船舶最大长度、船舶最大宽度、船舶最大高度、水线以上最大高度。 11、船舶的发展趋势:船舶大型化、船舶专业化、船舶高速化、船舶自动化。 12、航标的主要功能:定位功能、危险警告功能、确认功能、指示交通功能。

13、水路运输港口现代化的主要表现:泊位深水化、码头专业化、装卸机械自动化、信息网络化。 14、公路运输的特点:灵活性好、送达能力强、运送速度快、原始投资少、安全性较差、环境污染重。 15、公路运输的功能: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功能、单独完成中短途运输的功能、独立承担长途运输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功能和送达功能。 17、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问题:(1)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还较差,路网密度低,公路品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差,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2)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还较差。(3)运输生产的效率、效益较低,企业自身发展,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不足。(4)运输经营组织与管理的手段还比较落后,经营主体不合理,缺乏能在市场上发挥骨干作用的龙头企业,建立高效有序的运输市场缺乏基础。 18、道路快速客运系统是指:是一种依托于高速公路建立起来的,运送速度的最低标准70km/h的客运系统。 19、快速客运的基本特征:(1)客流量大、发车密度高、乘客候车时间短。(2 )具备良好的道路通行条件、路途延误少、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应能达到 80~90km/h.(3)使用高速客车,车辆的最高车速一般要达到100km/h.(4)优质的运送服务。 20、公路快速货运系统:是以高时效的货物为服务对象,以高等级公路为基础,依托多层次网络化的货运站场体系集散货物,使用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车辆载运货物,利用高效的通信信息技术为管理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运输组织,实现货物和信息安全、准确,快速流动的公路货运体系。 21、汽车的主要性能:容载量、比功率、最高车速、燃油消耗量、制动性。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Road and Railway Engineering 一、适用范围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0823),道路与铁道二级学科(082301),全日制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二、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博士生需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或探索与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承担着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系统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领域(085222):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研发能力,能够承担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博士研究生】 通晓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动向和国际化准则,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探索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本学科相关的问题。能够综合应用交通运输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良好的表达能力。 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研究及科学研究问题;能够对大型工程系统和科学研究进行组织管理,且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战略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交通运输工程领域(085222):

交通工程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工程学(07301) 自学考试大纲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第一部分自学考试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地位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交通工程学是关于现代道路交通领域的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原理应用到道路交通系统中,结合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经验而形成的,服务于道路交通的一门边缘学科。交通工程学是把人、车、路及有关环境进行综合研究,以寻求路网合理,供需平衡,通行能力高,交通事故少,与环境协调、能耗低的科学方法和措施,达到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便利、舒适和低公害的目的。根据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自学,使学习者了解交通工程学的内容,领会交通特性与交通流理论,掌握交通调查方法、交通规划原理、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法,使学习者具有从事道路和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原理与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升本专业的专业课,应在先修完所有基础理论课后进行学习。 二、课程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要从考核知识点、学习要求、考核目标和考试等几个具体方面综合把握,其中考核知识点是主体。 (一)关于考核知识点 考核知识点是对课程知识体系在广度上的概括。具体讲,包括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反映在交通流特性、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基本理论主要体现在交通流理论、交

通预测、交通信号控制等方面;基本方法主要有交通流特性分析、道路通行能力计算、道路线形与交叉口设计、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交通事故分析等。 (二)关于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是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容在深度上的概括。根据本专业的运用实际,本考纲对各考核知识的深度作了描述,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这几个不同涵义而又存在递进关系的词汇来描述。 (三)关于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是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广度、深度和难易程度转化为认知能力的概括。 考核的具体目标可划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识记:指能记住,认出并能原原本本地表达出所规定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和基本方法的涵义。 领会:一是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已学过知识的要点,或对它们做出既要有要点又要有精神实质的较为全面的叙述,或对它们进行举例说明和叙述;二是能对存在多种表达方式的知识点做出不同的表述;三是能根据知识的本质特征,在新情景下做出简单判断。 简单应用:指在知识背景或资料限制条件下能运用已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正确解答一般问题。 综合应用:指能将已学过的多个知识点或全部知识综合起来,正确解答较复杂的问题。 (四)有关考试的几个具体问题 1.试题分数和难易比例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材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材 【篇一:交通运输工程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选择题 绪论——第一章p1——10 1. 公路运输的最优速度为()a a 50-100km/h b 60-120km/h c 50-120km/h d 60-100km/h 2. 公路网络系统规划的侧重点是()b] a 节点 b 线路 c 路网 d 控制点 3. 以下是交通运输系统基础设施的是()d a 载运工具 b 通信设备 c 组织管理 d 路径节点 第二章——第三章p11——36 4. 下列不属于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调查内容的是()d a城市土地使用调查 b城市道路流量调查 c道路交通设施调查 d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调查 5. 公路网络规划呈带状线状最典型的城市是()d a北京 b成都 c沈阳 d 兰州 6. 远期公路网络规划的期限为()d a距基准年1-5年 b距基准年5-15年c距基准年15-25年d距基准年15-30年 第四章——第五章p37——54 7. 水运交通运量调查的内容为()abcd a.货运量 b.客运量 c.货运和客运周转量 d.货运客运平均运距 8.航道网络配流的基础信息包括( )abc a.网络信息 b.交通工具的特性 c.客货运量 d.客货周转量 9.港口工作指标分为( ) ab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重量指标 d.体积指标 第六章 p55——63 10.下面哪项不是机场的主要组成部分:()d a飞行区b航站区c进出场地面交通系统d跑道 11.航班计划的基础是什么:()a a航线选择b运行控制c气象预报d经济效益 12.宏观机队规划的分析顺序是()a a从上而下b从下而上c先总后分d先分后总 第一章——第三章p67——91

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基础综合

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基础综合 一、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概述 二、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基础知识 1.数学基础 (1)微积分 (2)线性代数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物理基础 (1)力学 (2)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三、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核心课程 1.道路工程学 (1)道路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 (2)道路建设材料及其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2.桥梁工程学 (1)桥梁结构设计原理 (2)桥梁施工技术 3.隧道与地下工程学 (1)隧道结构设计原理 (2)地下空间开发技术 四、交通运输工程实践教育

五、交通运输领域发展前景 一、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概述 交通运输工程是以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流动为目的,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建设各种类型的交通设施和系统,以提高 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是培养掌握交通 运输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二、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基础知识 1.数学基础 数学是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的基础,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 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微积分是交通运输工程中常用的数学 方法,应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等结构的设计和计算。线性代数则应 用于矩阵计算和向量空间理论,为交通运输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解决提 供了重要的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则为交通安全评估和预测提供了 科学方法。 2.物理基础 物理是交通运输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力学和热力学与 统计物理学两个方面。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速 度和加速度等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应用于道路、桥梁和隧道等结 构设计中。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则涉及到能量转化、传递和守恒等问题,为交通运输工程中的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核心课程 1.道路工程学 道路工程学是交通运输工程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包括道路工

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1。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了解): 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 1。1。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重点) 1.铁路运输:适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也适宜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 2。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比较突出。 3.水路运输:适合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 4.航空运输:适宜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期刊邮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 5。管道运输:非常适宜流体能源(天然气、原油等)的运输。 注:结合后面几章还介绍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09年10年均考过】1。1。3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p4表格)(了解) 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0年考过】 1。专门化{运输工具专门化、运输方式专门化} 2。大型化 3.高速化4。环保化 5.智能化 1.3。1性质和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 (1)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 (2)对空间、低于、时间具有较强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 (3)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4)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替代性 2。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p11了解)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产品。 (3)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中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3.2 (阅读理解记忆) 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13) (1)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 (2)交通运输时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纽带。 (3)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又是工业生产的巨大市场,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龙头产业. (4)交通运输业在国防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上缴税利所占比例大 (6)交通运输是国际间交流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学主要内容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学科,主要涉及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交通运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运输规划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设计、交通模式选择、交通设施布局等方面。交通运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 交通运输设计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交通运输设计是指根据交通运输规划的要求,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方面。交通运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和舒适性。第三,交通运输建设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建设是指根据交通运输规划和交通运输设计的要求,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建设,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方面。交通运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第四,交通运输管理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交通运输管理是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运营管理、交通维护管理等方面。交通运输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和舒适性。 交通运输运营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运营是指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运营和维护,包括交通运营计划、交通运营调度、交通运营监控等方面。交通运输运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交通运输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交通运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303; 学位授权类别:工学博士 一、学科概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铁路运输规划、铁路运输经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综合运输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与综合评价、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运作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配置,推进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 本学科的研究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相邻学科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前沿。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管理、智能运输系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具有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与运输系统优化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合理结构,系统规划理论及方法,交通运输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及其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系统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 2、运能资源配置与利用 主要研究现代运输需求分析及运输流的运动规律,运输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的合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21030060 总学时及其分配:理论教学16 学时实验教学0 学分数:1学分 适用专业:交通工程 任课学院、系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交通运输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启蒙课程,在大学入学后专业教育中进行。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 本课程是学生进校后,为引导学生四年学习如何与专业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起源及发展、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交通运输的作用,了解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及就业领域等,对交通运输工程大类专业有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 第一章 了解交通运输的起源与作用,熟悉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组成与内涵。 第二章 了解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与特色,知晓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 — 1 —

体系。 第三章 回顾古老水运的兴起,了解现代水运的发展现状,重温人类远洋运输的辉煌,探寻未来水路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回顾古代道路的变迁,了解现代道路运输的发展,探求未来道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 了解铁路运输的起源、铁路交通的一个重要技术——重载运输的兴起,介绍备受关注的高速铁路的诞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第六章 回顾飞行器的诞生,了解航空运输的演化及发展,探求未来航空运输的发展方向。 具体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后续关系) 本课程作为交通运输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启蒙课程,与— 2 —

后续多数课程都存在联系。 五、建议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沈志云,邓学钧著,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六、教学方法与学习建议(授课方式、重点、难点及后续自主学习建议) 结合本课程教学重难点,梳理主要学习知识点及要求如下: 1.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起源及发展、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交通运输的作用。 2.了解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及就业领域。 3.全面系统性认识交通运输工程大类专业。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要求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并有具体细则与记录) 1、考查:课程结束写出心得体会; 2、成绩采用100分制记分,课程结束时心得体会成绩(50)和平时成绩(50%)综合给分。 备注:此模板适用于除毕业设计(论文)之外的所有课程,毕业设计(论文)须单独编制指导手册。 — 3 —

交通运输工程代码

交通运输工程代码 【篇一: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代码: 085222 一专业领域简介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涵盖道路与铁路工程、交通规划与理论、载 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个二级学科。汽车与机械 工程学院主要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两个二级 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载运工具(汽车)运用工程学科于1985年获得 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2010年,已招生24届,授予21届研究生硕士学位,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最早以汽车使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 学科,并在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智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车辆零部件创 新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科研与实验条件。该 学科有交通部第一批重点投资建设的“汽车运用工程实验中心”和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之“大型结构碰撞实验室”。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十五 ”重点建设学科,2006、2011年分别被列为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 二培养目标 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汽车 运行品质、安全可靠性和监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力, 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科研作风。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可在某一研究方向 得到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成果。毕业后可从事汽车状态监测与故 障诊断、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汽车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 汽车交通设施安全技术、汽车安全结构cad/cae/cam一体化研究、 汽车碰撞试验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开发的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四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学习体会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学习体会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是建筑工程本科生必修课程之一,旨在教授学生关于交通运输工 程的基本知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交通运输工程的学习产生兴趣,开拓视野,增加对未来发展的认识,更好地发挥专业学习以及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交通运输工程学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铁路运输工程,公路运输工程以及城市公共交 通工程等,将学生带入到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去,对这个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 践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学习中,学生可以简单的了解交通运输工程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 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建设交通运输工程所涉及的工 程任务,并取得满意的实现效果。 课程中,学生还可以深入学习不同领域的交通运输管理,包括公路、火车、港口、飞机、轮船、桥梁等,建立良好的交通运输、车辆管理体系,具体的健全及管理措施,落实 各措施的计划与预算,实施投资和监督管理,控制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掌握于交通 运输管理中的重要经验。 另外,课程中还着重介绍了交通运输工程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专业应用,如有 关路况考勤和图像融合、路况识别与目标检测、客运和货运流量识别、路口排序优化等新 型技术及应用,从定义、原理和功能等方面详细阐述,深刻理解复杂的交通运输系统的结 构特点,提高科学研究的层次,提高对不断发展迅猛的交通运输管理的参与程度和能力。 在学习本门课程后,我收获满满,增长了不少知识,理解了运输工程的本质,同时也 增强了对交通运输工程的兴趣,更多的去关注日常中的交通运输管理及解决方案,从而更 加投入到交通运输工程的研究中去,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而努力贡献自己的 力量。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家乐福超市物流配送路线优化设计学生姓名:willieyang 学号: 201230000000 班级:交运12x班 院系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周骞、柳武生、盛玉奎、李琼星2015年12月 《交通运输组织学》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家乐福超市物流配送路线优化设计

学生姓名:willieyang 学号:201230000000 班级:交运12x班 院系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周骞、柳武生、盛玉奎、李琼星 长沙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12-x班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题目家乐福超市物流配送路线优化设计 学生姓名willieyang学号201230000000 同组设计者:无 一、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1、已知技术参数与参考资料 周骞,柳伍生,叶鸿.运输组织学[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戴彤焱.运输组织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李维斌.公路运输组织学 [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崔书堂,朱艳茹.交通运输组织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孟祥茹.运输组织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交通运输部客货运组织与管理相关标准与规范

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如果不够,可以加页; 1、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和检查,是学生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组织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具体的运输组织案例分析设计,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同时,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资料查找以及绘图、文本编辑等方法,为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涉及的相关内容与方法,结合实际背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从背景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要结论等几个方面开展。要求课程设计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课程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设计的依据与资料来源 课程设计的依据: 周骞,柳伍生,叶鸿.运输组织学[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戴彤焱.运输组织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李维斌.公路运输组织学 [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崔书堂,朱艳茹.交通运输组织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孟祥茹.运输组织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交通运输部客货运组织与管理相关标准与规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