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考作文 传统文化题材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 传统文化题材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备考指导系列04

传统文化题材作文写作指导

以古代名言名句为作文材料,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辨性、批判性、创新性思考,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

2022届各地作文备考,以传统文化类作文材料呈现的考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带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类作文材料,如果找不到材料思想内涵,作文就找不到方向。所以材料关是第一关,过不了这一关,一步错,满盘输。

传统文化类作文材料如何审题立意?

(一)古文化现象类材料如何审读?

【2021年全国乙卷】射箭悟人生。“修身、矫思、立义”,理想的实现算途径为“修身、矫思”,理想的本质是“立义”,有很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修身以为弓:有弓才能射箭,“弓”是基础,修身,指的是在才和德上的修炼;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弓”质坚韧厚实,箭才能身得远。人生基础打得牢,才能行得远。

矫思以为矢:“矢”是实现“弓”的价值的重要因素。“矢”可以理解为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矫正”,也就是不断地锤炼,就如同“箭”一样要锻造、磨砺。

立义以为的:“的”是箭靶,喻符合道义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也就是三观要正,要为他人、社会和国家服务。

【2021新高考Ⅱ卷】书法悟人生。的“人”字描红的书法文化,“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字字蕴含人生处世哲理。逆锋起笔,藏而不露:逆境中起步,谦卑内敛而低调,韬光养晦,不扬己露才。中锋用笔,不偏不倚:为人做事要“正”——守中,中正平和,和顺适中,不过分也无不及。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历徘徊踌躇,走曲折弯路,戒急用忍,稳扎稳打,不骄不躁,后来居上。

【2022届广州一模】下棋悟人生。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棋虽小,方寸之间,却蕴含无穷智慧。围棋,弈者持黑白二色圆形棋子在方形棋盘上对弈,棋子地位平等,双方以围地更多为目标,棋盘上往往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象棋,开局方隔阵对垒,棋子分为不同角色,行棋时有各自的规则,棋手排兵布阵展开攻防。跳棋,棋盘为六角型,可多人共同参与,棋子功能相同,行棋时棋子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力求己方棋子率先全部到达终点。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

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写好这道作文题,最重要的是要提炼出我们阅读材料后得出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从三种棋中提炼其中的智慧,来提炼我们对“启示意义”的理解。我觉得可以从下棋的目标和下棋的规则两个方面去提炼。

下棋的目标,三种棋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围棋是以围更大的地盘为目标;象棋的目标在于“将军”,就是斩首;跳棋的目标是力求己方的棋子率先全部到达终点,不能英雄主义单兵作战,要讲求团队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立意,可以提炼出:目标要明确,选择适合的策略实现目标。

下棋的规则也蕴含着很丰富的智慧。围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提炼出相互和谐相处,随时变化自己的策略,有一个生存的机会都要争取,锱铢必较,相互纠缠等等。象棋“棋子分为不同角色,行棋时有各自的规则,棋手排兵布阵展开攻防。”可以提炼出要有角色意识,有规则意识,不同的角色,要遵守不同的规则,要学会利用好不同的规则,达到最终的目标。跳棋“行棋时棋子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我们可以提炼出要学会借力,互相支援,要有团队意识,等等。

【方法要领】审题立意难度大。审题时首先要抓住材料中,这一文化现象所表达的观点。如“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地位平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为不同角色,有各自的规则,阵展开攻防。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然后跳出这些句子所指的文化现象,发挥想象,延伸到其比喻义、象征义,联系社会和人生,参悟出其中所包含的处世哲理。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围棋悟人生。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辨型:“本手、妙手、俗手”,由二元关系变为三元关系,思辨色彩更浓。“本手”强调打牢基础;“妙手”强调创新(造),但不是否定“本手”,因为熟能生巧;“俗手”强调不要急于求成,是进一步证明“本手”之基与“妙手”之变的紧密关系。本手是妙手的

基础,妙手是本手的发挥与创造!本手不足而求妙手,必为俗手!基础不牢而求发展,必然后劲不足,欲速则不达。如果只取一点,不及其他,如单纯立意为创新,明显是不合题目要求的。三者关系可以分开论述,也可以立足于一点,兼顾其他两点。

(接下页)

(二)名言(名句)名著类材料如何审读?

例1【2022高考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名著类型)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品读】甲卷作文题目被认为是2022年高考作文最难写的题目。作文材料与统编教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研习有关,代表了新教材、新高考“考教结合、呼应教材”的新方向。话题从作文材料中来。“大观园匾额题名”这一情节,“有亭翼然”“泻玉”“沁芳”三者中,贾宝玉的“沁芳”高出一筹,因为其根据情境独创,富有韵味,极为应景。可见“沁芳”是作文的集焦点。材料关键句有“‘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提示语有“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再进一步提练,得出“移用、借鉴与独创”的三元关系思辩话题。

【方法要领】2022高考全国甲卷,《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情节材料,引出“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话题,既是对大观园取名事件的梳理概括,又是对考生作文怎么写的指向引领。从中可以看出“移用”是浅层次,即移过来直接照用;“借鉴”高于“移用”,不是简单地移,是在“借”的基础上有所鉴别和吸收;“独创”是高层次的,涉及到知识的吸引、迁移和转化,是一种创造性发挥与运用。从“移”“鉴”到“创”,是一个逐步发挥直至升华的过程。

【2023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月考一作文题】(名著类型)2023届高三长郡月考一作文题,延续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关注经典阅读,要求考生对名著当中主要人物形象一定的了解与品鉴,对学生古诗词阅读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

如果说全国甲卷只是以红楼梦材料做话题的“引子”,那么这道作文题可谓真正关联了《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而认真研读了《红楼梦》的考生,将在审题立意、构架文章、运用素材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2023届高三长郡月考一作文题,延续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关注经典阅读,要求考生对名著当中主要人物形象一定的了解与品鉴,对学生古诗词阅读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

如果说全国甲卷只是以红楼梦材料做话题的“引子”,那么这道作文题可谓真正关联了《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而认真研读了《红楼梦》的考生,将在审题立意、构架文章、运用素材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根据材料提供的诗歌内容,可概括出四个人物的四种品质。

①薛宝钗:善借外力,成就自我,志向高远,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②林黛玉:高洁傲岸,人格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③史湘云:真名士自风流,有傲气也有豪气,豁达乐观,潇洒恣意。

④贾探春:精明能干,自信刚强,巾帼不让须眉,不因出身和性别而贬低自己。

题目有明确的写作要求——“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女性最应该拥有的”,所以考生应明确选择一种品质,并适当联系比较另几个女性的品质,以突出“最”的涵义。

题2【原题再现】【2022•郑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单纯语句型)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这则语录阐释了名位与才能的关系,表明了孔子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其意为:不发愁没有地位,只发愁没有获得地位的才能;不发愁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有才能才会有地位名声;没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名声也容易丧失。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

关键句:①“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②不发愁没有地位,只发愁没有获得地位的才能;不发愁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才能。

关键词:名位才能

【材料审读】材料引用《论语》,谈到了才能的重要性,阐释了才能与名位之间的关系:才能大小决定名位高低,有才能才会有名位;没有才能,即使暂时拥有名位,也终是镜花水月,不能长久。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从三个当面去看待才能的重要作用:一是拥有才能是追求名位的关键;二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只要有才能,就不必担心自己籍籍无名;三是应当积极追求、坚持奋斗,创造足够强大的才能。

【作文要求】题目中规定了写作的身份是“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即作为当代青年,一定要肯定获取才能、赢得成功、积极进取、追求进步,要从正向的角度去看待才能和名位的关系,以知识技术武装自己,尽力实现个人价值,正确看待才能和名位的关系,直面进取的人生,而不能态度消极,懈怠懒散,不思进取,“佛系”“躺平”。

【方法要领】扣材料关键句:“有才能才会有地位名声;没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名声也容易丧失”,此句总结概括了材料中孔子语录的内涵和道理,明确地指出了“才能”在成功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是文章构思的主题和方向。

例3[2022届深圳六校第二次联考]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现代材料+名句观点型)

材料一: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为她备赛阶段不断稳定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而动容;我们亦致敬“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而此届奥运会中金牌榜的比拼更是激烈: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比赛收官之日,当美国队在金牌榜首以39:38反超中国时,“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

材料二:《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材料解读】

【方法要领】扣材料关键句:“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理解观点内涵:自修处求强,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养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强大;“胜人处求强”说到底就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感和优越感,从而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尊敬。获得他人的肯定本来也属常情,但如果这种优越感的获得要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那么终

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总结:名言名句类作文材料,我们审题时要扣住关键句子,理解这些句子所具有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内涵,并以之作为我们的立意观点。注意名言名句中的观点是带有普遍性哲理的,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进行生活化理解,找到一个突破口,小角度切入,就社会现实来谈对这一观点的思考与感悟。

(三)历史故事类材料如何审读?

例:【湖北省2022届高三暑期8月学科能力测试联考试题】

《资治通鉴》开篇记载了这个故事: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按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却认为智瑶的性格能担负起在险恶的斗争中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使命,过分宽仁的族长可能让家族一败涂地。智果因此脱离智族家族。后来智瑶果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迫使韩赵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家。最终在三家的联合进攻下智瑶失败,智家被灭族。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

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

关键句:①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②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③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按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

关键词:宽仁

【材料审读】题目材料内容主要陈述一个历史故事。材料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智瑶、智宣子、智果,故事的中心人物应为智瑶;智宣子和智果对智瑶持不同看法,也就有两种不同结果,前者族灭,后者得以保全。对智瑶的认识可借助智果的评价,抓住关键句“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不能接照仁义的标准行事”,扣出关键词语“宽仁”“仁义”。题目:在“读史明智,读史修身”中立德树人,引导考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的思想,在“智”与“仁”,也就是在才与德的思辨中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方法要领】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找到核心人物;看故事结果,品人物评价;从故事人物的关键性话语中找到珠丝马迹;从主要人物成功或失败中得到启示;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因为这些词句已经或明或暗点出了写作重心。

(四)寓言(神话)故事类材料如何审读?

例:【重庆南开中学高2022级高三开学质量检测作文材料】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因为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关键句:因为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关键词:改变

【材料审读】从思辨角度来看,这道作文题目很有训练价值。我们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①猫头鹰迁徙的背景是什么?乡人皆恶其鸣。②猫头鹰的态度和行动始何?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不足之处,并试图改变这种不足,所以要迁徙。出发点是好的,态度也是端正的。③猫头鹰错在哪里?猫头鹰以改变环境的方式实现自我的改变,来完善自己或完美自己,目的是达不到的,也就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无论它到哪里,只要叫声不变,人人皆厌恶之。④猫头鹰之困境如何解决?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搬迁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再推进一层,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就事论事,回避矛盾。

作文探讨的思辨话题:个人与环境,适应与改变。这一话题是暗含在寓言材料中的,特别是在材料结尾句“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有重要提示,需要考生自己找出来,并品悟中心词“改变”。

【方法要领】:寓言故事类作文,就是要抓住寓意。还要细品故事,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相对而言,批出寓言类材料作文背后隐藏的思辨话题难度较高。

(五)现代类材料如何审读?

传统文化还有一种考察形式,就是以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因子,以此为内容,考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题1【原题再现】【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2: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

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3:“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审读】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三则材料中心指向统一,但又互有补充。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正面范例,强调传统文化用现代方式演绎,依然可以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但材料一强调形式上要创新,材料二强调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这对“如何做”的问题有所启发。材料三是个反面实例,传统文化固然要继承,要发展,但前提是要尊重文化,而不是借“热爱”之名“戏说”甚至“恶搞”文化。

【构思】考生写作时可先提出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得以传承并焕发生机。然后论述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的一些正确的做法,如采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改良传统文化,使之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等。

【立意】 1.品味传统文化之美,更新文化之魂。2.培养创新意识,传统文化永不过时。

3.在坚守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题2【2022届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材料二:你是否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某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01人中,只有38%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62%的受访者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困扰,8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有必要强调手写的重要性。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来源:2021·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

【审读材料】本题所给的材料有两则。第一则材料主要讲“手写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特色”,言外之意,书写很重要,坚持书写更重要,出题者偏向于此。第二则材料先是通过一份某机构的调查结果指出“失写症”成为亟待重视的社会现实问题。然后讲述“当下,键盘手患失写症”的尴尬。出题者对现代科技对传统文明的扼杀和异化颇为担忧。

【立意构思】综合两则材料来看,主要讲传统文明VS现代科技。所以,本次作文立意有三个角度。一是力挺书写角度:坚持书写习惯,传承中华文明;二是批判现代科技的角度:勿让现代科技阻碍书写文明,勿让现代科技使书写文明异化;三是综合书写和科技角度:科技文明有何罪?关键在现代人要保持书写的习惯。

【方法要领】:涉及传统文化的现代类材料,作文多涉及当代的文化现象,要以现代与传统的对比中找到分析点,如: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更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民族语言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因境而生,彰显智慧;雅俗并存,活学活用;东西方文化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等。

高考作文 传统文化题材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备考指导系列04 传统文化题材作文写作指导 以古代名言名句为作文材料,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辨性、批判性、创新性思考,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 2022届各地作文备考,以传统文化类作文材料呈现的考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带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类作文材料,如果找不到材料思想内涵,作文就找不到方向。所以材料关是第一关,过不了这一关,一步错,满盘输。 传统文化类作文材料如何审题立意? (一)古文化现象类材料如何审读? 【2021年全国乙卷】射箭悟人生。“修身、矫思、立义”,理想的实现算途径为“修身、矫思”,理想的本质是“立义”,有很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修身以为弓:有弓才能射箭,“弓”是基础,修身,指的是在才和德上的修炼;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弓”质坚韧厚实,箭才能身得远。人生基础打得牢,才能行得远。 矫思以为矢:“矢”是实现“弓”的价值的重要因素。“矢”可以理解为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矫正”,也就是不断地锤炼,就如同“箭”一样要锻造、磨砺。 立义以为的:“的”是箭靶,喻符合道义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也就是三观要正,要为他人、社会和国家服务。 【2021新高考Ⅱ卷】书法悟人生。的“人”字描红的书法文化,“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字字蕴含人生处世哲理。逆锋起笔,藏而不露:逆境中起步,谦卑内敛而低调,韬光养晦,不扬己露才。中锋用笔,不偏不倚:为人做事要“正”——守中,中正平和,和顺适中,不过分也无不及。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历徘徊踌躇,走曲折弯路,戒急用忍,稳扎稳打,不骄不躁,后来居上。 【2022届广州一模】下棋悟人生。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棋虽小,方寸之间,却蕴含无穷智慧。围棋,弈者持黑白二色圆形棋子在方形棋盘上对弈,棋子地位平等,双方以围地更多为目标,棋盘上往往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象棋,开局方隔阵对垒,棋子分为不同角色,行棋时有各自的规则,棋手排兵布阵展开攻防。跳棋,棋盘为六角型,可多人共同参与,棋子功能相同,行棋时棋子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力求己方棋子率先全部到达终点。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汉服与传承(附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汉服与传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服”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广义是指整个民族传统服饰;狭义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现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汉服,“汉服热”的背后,固然有商家推波助澜的因素,也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密不可分。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的当下,消费具有满足衣食住行用需求的实用功能,还具有抽象的符号功能。穿什么样的服装,不仅体现一个人的经济实力,也折射出他们的审美能力、文化品位与格调;穿着与众不同的服装,隐伏着一些汉服爱好者独特、另类的文化认同。一些青少年为了进行印象管理,为了塑造一个风光、体面的“镜中我”,利用汉服来和他人进行符号互动。 对上述看法你有什么思考?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材料主要内容为,汉服爱好者在社会上的穿着,可适当融入现代元素,更适合日常起居,符合现代东方审美,在注重创新与时尚的同时提升人们对中华汉服文化意蕴的认知,让汉服保持文化意义的传承性。 作文的内容是“汉服传统文化”,注意抓住材料的重点句子“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密不可分”,再结合“汉服热”的具体现象立意。行文时注意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等角度分析论述,让文章有深度和现实针对性。 【参考立意】 (1)传承汉服,弘扬传统文化。 (2)让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 (3)扬与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4)传统与现代要完美的结合。 优秀范文 汉服与传承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拥有其独特的魅力。似古语云:“汉服之美谓之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件深衣,一份信仰。 不愿让它在何时候消弭于触不到的远方,民族若没有共同的信仰,又怎能有团结的力量?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是否被时时动摇着思想?没有紧密相连的灵魂,又怎能意志坚定,不再彷徨?一种服饰,并非只因美而流传,莫不知服之魂,即国之魂。明清交界,天下易主,当清军入关,当铁蹄踏遍中原、血倾山野,当勒令汉人易服饰弃习俗时,终于有人冲冠一怒,用生命换取了纯净的本心,也换来了几百年后,仍有人记得已不被叫作“民族服饰”的汉服。 中华源远流长的汉文化,有着汉字、诗词等杰出代表,也有汉服饰,汉饮食等丰富内核。因此,汉文化的传承抑或复兴并不只是穿汉服成群出行,成为一道宣传风景那么简单。细细想来,效仿古人穿着汉服不该是复古运动,而该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求新运动。复古是文化的守旧,而复兴是文明的求新;复古是懒惰的袭用,而复兴是批判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传递给我们的精髓应该是“重神轻形”,从这个层面上说,延续传统,学习古礼,需要的是诚意而不只是形式,文化可以多元化,汉服全然可以作为其中的一元,但是若将此演化成一场汉服“秀”那便是“崇形弃神”,其所复兴的也只是被历史淘汰的文化鬼魅,再无意义可言了。 欣喜的是,不光是“汉服热”,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片片感人,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汉文化的火焰想要愈燃愈旺,需要我们为之添薪加柴,其依靠的方式途径多样却并不简单。我们不应把个人的选择上升至文化高度但应该以此为由,开始了解、热爱、发扬我们的汉文化,让篝火燃尽文化的糟粕,让其余热所照亮的,是我们心中的复兴之火!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发言稿“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 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播送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 21 5 年,秦始皇下令制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考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此题考察学生的写作才能。 【审题】 这是一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 审材料。 材料第一段:作为中央播送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该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意在告诉我们:《典籍里的中国》用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第二段:讲述了“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伏生用传统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综合以上分析^p 可知,材料的中心内容应该是告诉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可用创新方式,又可用传统方式。 2. 审任务。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名校传统文化主题作文模考练习(共六个主题7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印章文化 (2023届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冲刀、切刀、布白是中国印章的篆刻技巧。冲刀行进较快,一气呵成,不能拖泥带水;切刀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不能盲目求快。布白,是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是整体布局安排。对于创作者而言,通常应先从布白开始,即从印章整体出发;布白妥当,再具体操作,冲刀或切刀才能发挥其作用,才可能把印章刻好。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刀法,反而会削弱印章的魅力,导致事倍功半。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二、玉文化 (湖北名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荀子·法行》中记载,子贡询问“君子贵玉”的原因,孔子答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谦谦君子,正如温润之玉,光华敛于内而不炫于外,清辉藏于身而气韵自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如冰清玉洁、精金良玉、玉振金声、玉树临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三、书法文化 1.(2023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描红是指在印有红色字或空心红字的纸上摹写,是初学书法的最基础训练方法。临摹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从描红开始,到临摹前人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字形、章法,是古人习字的基本要求。在书法实践中,描红只能实现形似,临摹可以做到神似,而要自成一家,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创作。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流传(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流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黎锦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200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3月28日在海南省东方市举办的千人织黎锦展示,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人同时织布”荣誉称号。 然而,也有人认为在黎山苗寨中很少能看见织锦的活动了,一些旅游景区中老阿婆织锦时孤独的背影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传承人匮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黎锦会走向消亡吗?如何让黎锦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请以“黎锦的明天”为话题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次作文是话题作文,题目由两部分组成。从审材料角度分析,材料的内容是关于黎锦的特点“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关于历史上黎锦的辉煌“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从“远销大陆”和“悉”就能看出历史上黎锦受欢迎的程度。现代人也对黎锦给予了重视,可是是把它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现在黎锦的发展前景堪忧。“海南省东方市举办的千人织黎锦”活动是对黎锦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可是在热闹的宣传之后现状是“老阿婆织锦”的孤独坚守。“黎锦会走向消亡吗”的质疑,让我们思索黎锦的出路;“何让黎锦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寻找挽救黎锦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次作文应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发展、出路写作,要具体给出挽救非物质文化的方法。比如保护;比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持续的宣传;为非物质文化的产品找销路,以维系它的传承和发展等。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赏子柒视频,品中国文化(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赏子柒视频,品中国文化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李子柒是一位90后知名短视频博主,其视频内容侧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魅力,如将蚕丝、刺绣、竹艺、木工、造纸等中华民族传统手工工艺,以及充满古典韵味的特色美食小吃,结合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用简单记录工艺流程或依附一定的人物故事主线两种方式演绎给世界。她通过辛勤劳动,把自己做成了第一网红,甚至还拥有了740万海外粉丝,这堪称自媒体时代的奇迹。 材料二: 近日来,李子柒“破圈”进入公众话题中心,各种议论或评价纷纷而来。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关于文化输出的。有人说,李子柒的视频深受外国人喜爱,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有人则认为,李子柒展示的是“落后”的农耕文化,是一种负面文化输出。还有人评论说,与其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不如学习借鉴其优点和经验;争议是否是文化输出,不如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创新和推广的工作。 另一类是关于反映生活的真实性问题的。有人认为她是奔波劳碌寻常人理想生活的代表,但也有人说她的视频是乌托邦式田园生活的反映,是对农村生活的美化,更有人说她的视频是团队刻意包装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详解 此题考查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读懂材料,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 审题 审题过程及要点: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到对李子柒的几种不同评价,如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或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或讲好了中国故事,或脱离了实际的摆拍等,主要以正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传习经典,增强文化自信(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传习经典,增强文化自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红楼梦》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它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当你逐渐有所领悟,它便能吸引你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摘自语文高中教材《红楼梦》导读) 2.当代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摘自《光明日报》对李景林教授的访谈) 3.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就文字而言,文言文和白话文有相当的距离,就内容而言,《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权术心机,《西游记》主讲佛法,《红楼梦》深奥的“色、空、幻、灭”主题,孩子心智不甚成熟,都无法充分理解。人当然应该阅读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 ——(摘自秦春华《“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学校计划举办“传习经典”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学生家长),张先生(文史专栏记者),何老师(高中语文教师),黎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高中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乐学善学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限制。材料分为三段,第一段强调名著的现实作用,即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吸引读者一读再读;第二段强调名著阅读方法,即不能仅把名著当作知识来看,还要与修身养性相结合;第三段强调名著阅读要有选择性,不同年龄的人最好读与之相匹配的经典。综合来看,如何“传习经典”是考生必须回答的问题,考生必须紧紧围绕对经典阅读的观点、态度(如何传习、传习意义等)展开论述。 2.典型任务限制。学校计划举办“传习经典”主题论坛,这一情境限定核心话题必须是“传习经典”,考生写作必须贴合“论坛发言”的情境;写作体式限定为“发言稿”;“主题论坛”“各抒己见”等暗示文体为议论文。“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作,即考生不仅要有“身份”意识,看问题的立场、视角和出发点也都应该符合这一“身份”;写作对象为应邀嘉宾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附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增长,从各大博物馆推出文创产品,到综艺节目《国乐大典》的丝竹之音,从游戏《王者荣耀》长安赛年中对大唐乐舞的演绎,到河南台春晚《唐宫夜宴》的舞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影视剧、综艺、游戏等娱乐产品的结合不断深化。有人说,把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是一件双赢的事;也有人说,娱乐的形式会消解传统文化。 对此,作为年轻一代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1.分析任务。 共性任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 个性任务:“对此,作为年轻一代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考生需要把握材料的核心,并对此表明自己的看法。 2.分析材料。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现象,即年轻一代用娱乐的形式来传承传统文化;第二部分是对前面所说现象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态度,一是肯定,“把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是一件双赢的事”,二是否定,“娱乐的形式会消解传统文化”。 考生围绕材料,需要思考如下问题:(1)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的意义是什么?(2)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的途径是什么? 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制作文娱产品其实是文化创新的一条探索路径,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贯彻初心却很难,需要平衡文化与娱乐商业两者的关系,需要以真实性、严谨性为基础,融合创新性,在与时倶进的同时,守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为文娱产品的品质提升带来实实在在的增益,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带来新的活力。能够传播新时代中国符号的绝不仅仅是博物馆里出土的文物、书籍课本里的传世佳作。大众化、

最新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李子柒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示例

最新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李子柒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示例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酿酱油从种黄豆开始,煮粥从种稻子开始……山风轻抚,泉水叮咚——短视频里,李子柒在悉心劳作。除了做美食,她还会养蚕缫丝、染衣服、做竹沙发、做笔墨纸砚……视频让李子柒在海外火速走红,境外粉丝高达735万。 有人极尽赞美,说李子柒是中国继成龙之后最成功的文化输出,一个李子柒能顶一百间孔子学院。也有人质疑,视频展示的是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不能真实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会加深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讲述中国故事,人们习惯的讲述者是主流媒体,熟悉的话语是高铁、5G、支付宝,李子柒展现了另一种方式,给外国人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体验。 读了材料,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许你有了一定的感受和思考。请你写作成文,标题自拟,字数800以上。 作文解读 这是由何飞虎老师命制的一道作文题。其中,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自然段以简洁的笔调介绍了李子柒的视频内容,既透着诗意,又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便于考生从审美与思想两个角度,对材料做更为深入的挖掘;第二自然段为议论性的文字,其针对第一自然段,摆出两种相反的观点,强化材料本身的思辨性,可以进一步拓宽考生的思维空间;第三自然段引入“讲述中国故事”这一话题,并将其分解为“讲述者”和“话语”两方面内容,并以此架构起主流媒体、熟悉话语与李子柒相关内容的对照关系,这一方面坚持了李子柒这一主线,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新的材料,引导考生立足于更大的时空背景去思考探讨,正因为此,这一自然段所形成的思辨,相较于前一自然段,更为开阔,其意义价值更为深远。基于材料,命题者下达任务指令: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感受与思考。 优秀范文 以文晓人,以情动人

2020高考作文“传统文化”专题写作指导

【导语】不管是中考语文还是高考语文,作文都是受人关注的,同时也是试卷 中分值的一个项目。整理了2020高考作文“传统文化”专题写作指导供大家 鉴赏。 01 “文化”释义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龙应台语。 对于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我们整合以下信息,作为诠释的依据和参考。 (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中国大百科辞典"七》P1) (2)“文化: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金山词霸》) (3)“文化: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一切活动及其所创造出的所有事物之总和。一般意义上的亦即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以及人类其他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一)》P109)(4)“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当中,它凭借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成就,其中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模式。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科学衍生的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以价值观尤为最重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其概念与定义的批评》)(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

类社会(一)》P107) (5)“英、美传统的文化研究者将文化理解为既定事实的各种形态的总和,即将文化视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论争》P1)龙应台认为,所谓文化,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02 素材点击 文化美的内容层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个历史时代所表现出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是每一个审美的个体所表达出的主观想象和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一定的社会现实状况、社会思潮、审美思潮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这种状况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其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实质和表现都是大同小异,或者异曲同工的。下面选择一些文化类的素材故事,让我们各个从不的历史层面和各具个性的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文字的侧面来了解其具体内涵。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 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林清玄《水中的蓝天》)此话题可为“劳动美”“细致敬谨”“精神家园”“‘前进’与‘后退’”等。上述素材中,所表现的主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走进中国故事,了解真实中国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走进中国故事,了解真实中国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开讲座,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引起轰动和热议: “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钻木取火。”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看吧,仍然是斗争,与灾难做斗争!——大禹治水。” “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愚公移山。” 材料二 故事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元素和重要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充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让人民从中受到鼓舞,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意义重大,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 本校拟举办一次主题为“走进中国故事,了解真实中国”的中外青少年交流活动,你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代表将进行发育,发言稿要求结合至少两个中国神话故事(可以是材料提供的,也可以是另外的),向外国青少年介绍中国的发展,使他们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作提示】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1.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题目由两则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其中材料一讲一位外国学者在讲述中国神话故事,并分别列举了这位外国学者讲述的几个中国神话故事所对应的中国故事原型。材料二强调了“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主席及国家层面反复强调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写作任务是本校拟举办一次主题为“走近中国故事,了解真实中国”的中外青少年交流活动,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写作要求:主要从标题、立意角度、字数等方面作了常规要求。 2.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主题“走进中国故事,了解真实中国” 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体现对“走近中国故事,了解真实中国”的认识和思考。写作过程中要对如何“走近中国故事,了解真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择一事,忠一生(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择一事,忠一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讲述敦煌研究者与莫高窟故事的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于近期播出。一人一窟,每个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研究者选择热爱的敦煌研究为事业,终其一生,而这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一代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将一生的热情投射在洞窟之中。63岁的阿木爷爷从13岁起学习木匠手艺,凭一双巧手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 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 【审题】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内容,第二部分是任务内容。第一部分列举了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讲述敦煌研究者与莫高窟故事的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每人选择自己最钟情的洞窟进行研究,说明干事业需要与兴趣相结合,这一洞窟,是研究的成果,也是人生坚持、热爱、忠诚于事业的结果;“这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说明敦煌研究取得成果与其传统密切相关,引导考生思考成功与兴趣、热情的关系。第二个事例是阿木爷爷从13岁起学习木匠手艺,一生钻研,一生研究,最终凭一双巧手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获得了自己的成功;第三个事例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与前两个事例的共通之处就是坚持、热爱,一辈子做一件事,靠着兴趣,靠着热爱之心,靠着坚持的毅力,最终获得成功。因此,材料的核心极为明显,倡导人们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长期坚持下去。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传统与创新”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传统与创新”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材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强调无法脱离传统,传统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对国家的存在、建设、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摆脱。材料的第二层意思是说,为了明天更美好,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传统的继承,还必须进行创新、发展。上述两层意思,后者是侧重点。 这则材料在立意的时候,如果只谈继承传统,或者仅谈创新,都属于偏题,未能全面地扣住材料。此则材料正确的立意应该是对“继承传统”与“创新”这两层要点都有涉及。 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对传统要有选择性的继承。传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好比有鱼翅与鸦片之别。我们要继承的应该是精华部分,而非传统的全部。不加分析的全盘继承,这是一种盲目泥古的行为,殊不可取,也是大为有害的。 2.对传统的内涵要具体化。所谓“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传统”是一个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如果在文章里只是空洞地谈对传统如何继承,而没有将传统所指对象具体化,那么文章就会失之于空泛。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生活见闻,将“传统”具体化为:琴、棋、书、画、诸子百家、仁、义、礼、智、信等丰富多彩的对象。然后,选择自己最有话说的某一对象,展开分析论证,这样写来,文章才会实在厚实。 一类文 唐诗过后是宋词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穿越古今的中华文明(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穿越古今的中华文明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江苏徐州市高三三模) 已经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中国探索器“天问1号”何时着落备受关注。”天问”一词来自屈原创作的长诗《天问》,作者从自然现象一直追问到神话和历史,体现出了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中国的探月工程称作“嫦娥工程”;作为地月通讯和数据中转站的卫星叫“鹊桥”;热词“小康社会”中的“小康”源出《诗经·大雅》“民亦劳止,范可小康”;华为开发的操作系统命名“鸿蒙”,“鸿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地之前的远古时代…… 你所在学校的校刊要开设“传统与现代”专栏,请你向专栏投稿,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第一部分是材料。 第一段先指出材料的背景,即热点事件——中国的火星探索,这样就自然过渡到“天问”一词的由来,解说的落脚点一是屈原的诗作,二是“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第二段指出前面的现象不是孤例,具有普遍性,提醒学生要从单一材料进行发散性思考,并确立材料的指向性。“嫦娥”和“鹊桥”的事例学生熟悉,表达出的既是良好愿望,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这样,“小康”例子的出现也就顺

理成章。最后“鸿蒙”解说体现的开创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进行的补充,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 第二部分是任务和情境。 任务:“传统与现代”征稿 情境:校刊征文,“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作过程中,一定要体现材料,一定要写出青年学生群体或个体的真实“感受与思考”,确定了文体,确定了身份,确定了受众。 在材料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这里的“传统”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既可以是怀疑精神、探索精神、理想追求,也可以是开创精神。其他亦可,只要有类似的材料作依据。 “现代”在材料中的体现是跟中国当下发展紧密关联的科技发展、社会生活等内容,当然也可以是跟当下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现象(注意“小康”在材料中的作用)。思考:为什么任务是“传统与现代”而不是“文化与科技”? 综上所述,“传统与现代”话题指向很明确,就是中国传统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已经呈现在当下的生活当中,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的指导意义,以及联系现实谈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主旋律话题。 第三部分是具体的写作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提醒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最 有感受的一个方面谋篇布局,完成作文。 【参考立意】 (1)传统文化精神为现代科技文明助力; (2)科技需要传统文化中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

2021届高考作文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感受传统文化 思考现实人生

2021届高考作文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感受传统文化思考现实人生 【任务】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材料选取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历史故事,让考生对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位书写感受与思考。这种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是不是会延续到2021年高考作文,这个尚不可知。从目前各地模拟考试来看,就出现过不少这样类型的作文。这类作文,以历史故事为引入,从传统文化切入,立意更开放,话题更思辩,使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高考作文备考是全方位的,本节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写法。 【认识】 1.对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事迹或所谈言论发表议论、表达感悟; 2.能鲜明地表达观点,有层次地给出充分的理由;(选取立意是难点) 3.不把道理说偏,在行文当中能体现辩证的思维; 4.展开联想与思考,联系社会现象,谈出这种认识和思考对于当下社会或青年未来发展的意义等; 5.注意文体要求。 【高考真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 知人善任,德才并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这次读书会上我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悟与收获。对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齐桓公成就“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孔子明说这里有“管仲之力也”,而史学家司马迁点得更透彻“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的确,鲍叔知人善任、德才并重的大贤大能光芒,在三位风云人物中是最恒久、最璀璨、最厚实的。 鲍叔似乎没有齐桓公的雄霸,似乎没有管仲的强术,但他知人善任的伯乐精神,德才并重的个人修养,明、仁、武兼备的非凡能力,难道不算是给了齐国伟大的贡献吗?鲍叔能知人且有德才并重的君子风范,不正是伯乐加千里马集于一身吗?不正是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完美结合吗?我想说,鲍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点亮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点亮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材料二:600多岁的故宫,早已一改严肃、古板的面孔,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网红”,“故宫猫”吸粉无数、“朕已阅”胶带纸热卖、《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火、各色口红手慢无、故宫“紫禁城上元之夜”灯光秀一票难求……故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提振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材料三:“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没有高质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校文学社近期正在开展以“点亮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征文进行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正逢大学毕业季,中国某些高校毕业生摒弃西方的毕业服,设计出中式毕业服,以我国传统进士服和状元帽出镜,温文儒雅,高贵与文雅并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风才是世界风。 材料二:习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袭、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使命重大,责任艰巨。读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扣住青年的身份,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传统节日(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传统节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端午节:端午节由来已久,从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发展到纪念更多的爱国志士。当下的端午节,还被赋予了向上的“龙舟精神”、健康的“防疫精神”等内涵。 重阳节:重阳节古时民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因此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成了当今重阳节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完整的民俗体系,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基因和思想道德内涵,承载着弘扬传统美德、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老师拟开展以“传统节日,润泽心灵”为主题的读写活动,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封倡议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回家过年”是人们普遍的心愿。但是由于疫情影响,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有许多人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外地过年,没有能够和老家的亲人团聚。在外地过年,和往年相比出现了不少形式上的变化,也令不少人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其实,即使没有疫情,在这个传统佳节里,也有许多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家过年。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无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学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演讲比赛。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