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

中国四大名砚是指四种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砚台。它们分别是:四川峨眉砚、安徽歙县砚、广东南雄砚和湖南岳阳砚。下面将分别对这四种名砚进行介绍。

四川峨眉砚,又称川峨砚,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产于四川峨眉山。峨眉砚的特点是色泽丰富多样,品种繁多。其色彩有黄、赤、青、黑等多种,且色泽鲜明,极具观赏性。峨眉砚的质地细腻坚硬,非常适合用来研墨。使用峨眉砚研墨,可以使墨汁饱满且墨色浓郁,书写流畅自然。同时,峨眉砚还具有保墨性强、不易磨损的特点,常被书法爱好者视为珍品。

安徽歙县砚,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歙县砚自古以来就以其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而闻名,是中国砚文化的重要代表。歙县砚的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工艺流程繁琐,需要经过挖矿、切割、雕刻、磨砚等多个环节。歙县砚的色泽多样,有黑、青、红、白等多种,每一块砚台都独一无二。歙县砚以其质地坚硬、墨色饱满的特点,成为许多书法家和文人雅士的首选砚台。

广东南雄砚,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产于广东省南雄市。南雄砚的制作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研究,南雄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南雄砚的质地细腻、坚硬,以墨色饱满、书写流畅而闻名。南雄砚的色泽多样,有黑、青、红、白等多种,每一块砚台都独具特色。南雄砚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开采原料、切

割、雕刻、磨砚等多个工序。南雄砚因其独特的质地和出色的书写效果,被誉为“砚中之王”。

湖南岳阳砚,是中国传统名砚之一,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砚的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岳阳砚的特点是质地坚硬、润泽,纹理美观。岳阳砚的色泽丰富多样,有黑、青、白、赤等多种,每一块砚台都独具特色。岳阳砚的制作工艺讲究精细,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包括开采原料、切割、雕刻、磨砚等。岳阳砚因其独特的质地和卓越的书写表现力,被誉为“砚石之冠”。

中国四大名砚分别是四川峨眉砚、安徽歙县砚、广东南雄砚和湖南岳阳砚。这些砚台以其独特的质地、色泽和书写效果而闻名于世,被广大书法爱好者和文人雅士所推崇。无论是在书法创作还是文化收藏方面,这些名砚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艺术的结晶。通过使用这些名砚,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书法艺术的乐趣。

中国的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简介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歙县)。 湖笔的产地在浙江吴兴县善琏镇。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湖笔,又称“湖颖”。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这一带的山羊,每只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毛纯耐用的优点。 徽墨产于徽州地区的屯溪、歙县、绩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渗入20多种其他原料,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高档徽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

宣纸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宣纸生产主要集中在泾县。宣纸因质地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为最大特色,有“千年寿纸”之称。红星牌宣纸获全国著名品牌。 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取石于古歙州(今歙县)的龙尾山,故称“歙砚”。歙砚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歙砚石质坚韧,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特点,其中“坚润”二字体现了歙砚的特色。歙砚的品种繁多,其中以罗纹、眉子为上品。

砚的起源及发展

砚的起源及发展 中国古代砚的历史悠久,它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工具——磨盘、磨棒。但是,就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至今还没有发现一方西周以前的砚台。也就是说,砚的产生至少是在西周以后的某一个时期。《汉书·薛宣传》中曾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的记载,可见,研(砚)已成为汉代读书人的必需之品了。清人曹寅的《栋亭十二种·砚笺》里说:"汉张彭祖与上同研席……前人谓研字始见于此"。那么研(砚)的产生当在研字出现之前。这两则材料都可以说明在汉代以前就有砚的存在了,而砚的产生自然也在此之前。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木牍、墨和石砚等文书用具,其中的石砚用一块不太规则的鹅卵石加工而成,而且还附有一件研石。砚与砚石表面平整,显然是长期使用研磨的结果。这一考古发现说明了在战国末期就有砚了,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一方砚。 汉代砚台,传世和出土的都很多,以陶制、石制的居多,还有漆砚、木砚和瓷砚等种类。1965年,在广州东郊马棚冈西汉墓中出土燧石砚一方,这是砚台中年代较早的一种原始式样(图4-2),现藏广州市博物馆。汉代的石砚,从实物资料来看,可以分为圆形石砚和长方形石黛板砚两大类。 我国人民制砚的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在彩陶文化时期,砚或砚的雏形(研磨器)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它的主要作用是研磨制彩陶用的颜料。 1980年临潼姜寨遗址发掘中发现有一套绘画工具,其中就有一块石砚,该石砚有砚盖、磨杵(类同砚石),砚心微凹,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研磨器,已经十分接近汉代的石砚了。 我国古代早期(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汉代)的砚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之中。在形制方面,长期保持着附有磨杵的形式,这是因为当时一直使用的是天然墨和丸状、块状的半天然墨,不易于手研,必须借助研杵和研石进行研墨,使其溶解于液体中方能使用。 这段时期内,我们的先祖对砚的形制、品质进行了不懈的改进,除一般石砚外,还出现了陶砚、铜砚、漆砚等。汉代出现了以松烟为主人工手捏墨,砚的制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方形的人工墨,使用十分便捷,磨石和磨杵日趋笨拙,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结束了历史的使命;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砚的制作水平。加之纸的发明对砚的装饰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约到了西汉中期,砚可以说已经开始从实用的书写工具中分离出来了,逐步脱胎成带有浑朴装饰的工艺品,步入了艺术的殿堂。 现在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方圆饼形石砚,出土于上海福泉山一座西汉中期的墓葬,用青褐色的页岩制成,砚体园而扁平,质地较为细密,简而不陋,轮廓清晰,砚面上附有圆柱型磨石一块,已经初步摆脱了原始砚的务求其用、不求其美的风格。 经过历代变迁,最终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成为闻名遐迩的“四大名砚”。

中国四大名砚

编辑词条中国四大名砚 中国四大名砚石 前言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就已粗见雏形。刚开始时是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大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谈起砚的种类有许多种,从砚的材质可分为:玉砚、银砚、铜砚、铁砚、陶砚、瓷砚、石砚、漆砚等,其中石砚是最为普遍,也最实用的一种砚。砚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砚是半坡村遗址出土的研磨颜料的研磨器,在1980年,大陆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年了。 秦汉时期,陶砚、瓦砚、铜砚、漆砚等砚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古今事物考》记载:「自有书契,即有此砚。盖始于黄帝时也。一云子路作。」 目前所知,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磨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砚台历经秦汉、魏晋,到了唐宋为辉煌时期,开始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以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至此,中国的砚台历史产生了著名的端砚、歙砚、洮河砚。 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了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研》中记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歙州次之。后始重端、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端,而歙次之。故史书便将「端、歙、临洮」合称为三大名砚。到了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砚”。说起砚台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作为收藏的重点对象。 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红丝石砚代替澄泥砚而列为四大名砚之 一(见1985年11月9日的《中国教育报》) 。 中国四大名砚石的介绍 端砚

笔墨纸砚的故事

笔墨纸砚的故事 你一定听到过“文房四宝”这个词,但你知道“文房四宝”到底指的是什么吗?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专指文人书房而言,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特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文房四宝”吧。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制成后人所称“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他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的百姓,使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 蒙恬去世后,善琏笔工不忘笔祖恩惠,捐银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每当蒙恬和笔娘娘生日,便会举行盛大的

纪念活动。千百年来,在善琏,集会膜拜笔祖,企盼笔业兴旺等民俗活动一直沿续着。 湖笔又称“湖颖”。所谓“颖”,是指笔头尖端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体现锋颖的长短。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现在,湖笔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徽墨?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 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的至爱。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历代徽墨品种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十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徽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概不外传。

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砚

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砚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砚的别称跟由来 (1)石君。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都可统称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纸,“石友”指砚。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代王迈中《除夜洗砚》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例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载:“惜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鸿氏之砚’。”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阔。”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称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的。 (6)墨盘。一般是比较浅的砚台的俗称,通常指像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这里主要表示大,能“种墨”的地方,理解为砚。

中国十大名砚鉴赏

中国十大名砚鉴赏 中国名砚欣赏 一、十大名砚 砚台是中国毛笔书法的必备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砚台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几十种。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但自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属陶)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但中国书法界公认的十大名砚是: 1.端砚:用端溪砚石制作,产自广东省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端溪之烂河山。石质细腻、幼嫩,有发墨不损笔毫和呵气即可研墨的特点。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纹构成端石的“石品”,如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冰纹、石眼等。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以古雅、朴实、精美、自然闻名于世,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中的宝中之宝”的美誉。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

而升到我国石砚之首。 2.歙砚:始于唐代,产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3.陶砚:山西澄泥砚,出产于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砚之一,与端、歙、洮砚齐名。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烧制时间不同而有不同颜色,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之中的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 澄泥砚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的特点。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到清代时其制作工艺就已失传。 4.洮砚:亦称洮河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一带洮河深水处,

感悟洮砚

感悟洮砚 想了想,还是叫感悟洮砚吧。讲课我是本行,做过五年的军队教员,教学比武拿过奖,还被授予“优秀教员”称号。可是讲洮砚不行,我真正接触砚是从洮砚开始的,也不过三年有余的时间。那时,对砚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痴迷,根本不懂砚。偶尔有时间翻一翻过去自己在论坛上发表的贴子,很多是有错误的。不过好在我做人还比较诚恳,做事还比较执著,这三年多年经历了一些不眠之夜,几次去产地考察,还开了一个小店,感悟还是有一些的。个人的感悟相信都会有不同,鉴于此,才敢开这个贴子。同时,也感谢坛主的鼓励,给我这么一次整理思路的机会。 感悟的东西,有的来源于先生著述,有的是来源于实地考察,有的是来源于商业经营,许多是来源于对洮河的亲身铲、斫、磨、研,比较繁乱。而且怕因自己对洮河认识浅显,感悟多有错误疏漏而误导。因此,还是采用一种引述的方式,能引述前贤著作评论的就引用,更多注重解释,间以少量评论。错误不足之处,还请朋友多多原谅与指正。 大部分资料出于祁殿臣先生所著《艺斋瑰宝洮砚》一书。开始主要按照民国开封韩军一先生《甘肃洮砚志》手稿来叙述。 祁殿臣简介:1950年生于甘肃卓尼,1974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艺术系。多年从事藏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工

作,主编了卓尼民歌县卷,参与编辑了甘肃民歌省卷和少数民族分卷。主编出版了《卓尼县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整理《卓尼县志》资料过程中,开始对洮砚历史、产地、矿带、石质、加工等进行系统地研究,查阅了大量洮砚文献,于1992年9月编辑出版了《艺斋瑰宝洮砚》一书,并收录洮砚行世以来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的珍贵资料。可以说《艺斋瑰宝洮砚》一书是一部关于洮砚的集大成之作,为后人了解、研究洮砚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我们现在所能看的关于洮砚的资料,基本都来源于此书。因此,祁殿臣先生不仅仅是一名艺术家、地方史专家,而且是一名洮砚专家。他对洮砚的贡献永不磨灭! 韩军一:民国河南开封人。致力于洮砚研究数十年。民国二十五年(1926年)于甘肃任公职期间,多次亲往洮砚产地考察,遍访洮砚名匠,历时一年有余完成《甘肃洮砚志》手稿。历数洮砚著述,唯开封韩军一《甘肃洮砚志》最妙,叙议详实贴切,言之必尽而无妄语,皆因作者博才而多学、见多而识广。 《艺斋瑰宝洮砚》这本书劝大家买一本,反复研读,必有受益。可以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搜索该书,很容易找到,现在的价格也就是十几元一本。大家在看此书时,也要有分析地去看,此书出版于1992年,虽大部分资料可靠,毕竟也会有所改变。而且当时印刷质量不是很高,许多图片都偏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

中国四大名砚的介绍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中砚台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一部分。中国四大名砚是指四种历史悠久、制作精湛的砚台,它们分别是:端砚、龙泉砚、歙砚和澄泥砚。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种名砚。 一、端砚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古老的一种,起源于汉代,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端砚以其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而闻名,被誉为“国石”。端砚的产地主要在广东阳江、肇庆一带,其石质细腻,质量上乘。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开采、切割、磨光等多个工序。端砚的纹理独特,有山水、花卉、动物等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幅艺术品。端砚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墨,还可以用来观赏和收藏。 二、龙泉砚 龙泉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产地在浙江龙泉市,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龙泉砚以其质地细腻、色泽靓丽而受到广泛赞誉。龙泉砚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选用优质石材,经过多次研磨、抛光等工序,才能制作成砚台。龙泉砚的质地细腻,墨色浓郁,书写起来非常顺畅。龙泉砚的外形也非常美观,多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被誉为“书法之砚”。 三、歙砚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著名的一种,产地主要在安徽歙县,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歙砚以其石质细腻、纹理独特而备受推崇。歙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需要选用上等石材,经过多次打磨、烧制等工序,才能制作成砚台。歙砚的纹理丰富多样,有山水、花卉等各种图案,犹如一幅幅艺术品。歙砚的质地细腻,墨色浓郁,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四、澄泥砚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中最独特的一种,产地主要在四川成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澄泥砚以其独特的泥质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澄泥砚的泥质细腻、质地独特,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次揉捏、烘干等工序。澄泥砚的外形粗犷、朴实,色泽沉稳,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澄泥砚的墨色饱满,书写起来非常流畅,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中国四大名砚是中国砚台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质地、制作工艺和美观外形而备受推崇。无论是用来制作墨,还是用来观赏和收藏,这些名砚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已经使用电子设备取代了砚台,但是中国四大名砚仍然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应该珍惜中国四大名砚的独特价值,传承和发扬下去。

历史趣谈解密: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四大名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密: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四大名砚? 导语:砚台既是实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不论是收藏界、鉴赏界、砚雕界,还是学术界,都盛行“四大名砚”之说。如著名砚 砚台既是实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不论是收藏界、鉴赏界、砚雕界,还是学术界,都盛行“四大名砚”之说。如著名砚雕家、砚史学者刘演良称:“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名砚的鉴别和欣赏》,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又如台湾历史学者嵇若昕认为:“宋代是雕砚工艺史上的辉煌时代,此时端、歙、红丝、洮河四种石砚为当时四大名砚,后因红丝石停采不出,遂把陶质的澄泥砚补入,仍为宋代四大名砚”(《双溪文物随笔》,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版,第94页)。更有甚者,为了论述所谓的“四大名砚”在历史上早有成说,而误读史料,如安庆丰说:“我国‘四大名砚’之说究竟又起源于何时?目前公认的看法是出自北宋苏易简的《砚谱》,其曰:‘砚有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中国名砚·洮砚》,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7~8页)事实上,苏易简《砚谱》根本就没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之语。 综合各家所论,其说“四大名砚”在历史上的形成,有唐代说、宋代说、明代说三种。其说“四大名砚”的砚种和排列顺序大致有红丝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和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二种。其说红丝砚在宋代以后退出“四大名砚”后,则又有洮河砚补入说和澄泥砚补入说二种。 也有对“四大名砚”说渊源存疑,但仍承认有“四大名砚”者,如傅绍祥《中国名砚·红丝砚》称:“实际上,‘四大名砚’之说,其渊源难以考 生活常识分享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考古学家供应的事实。1978年,在山东临沂市区东南隅的金雀山四周的第十一号汉墓内,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盒砚,这套彩绘盒砚,包括砚石、研石和砚盒三局部,砚石是一块经过认真加工的长方形石板,长16厘米、宽6厘米、厚0.2厘米,砚面上还残留着墨迹。这是汉代的一件有用研墨器,它距今已二千多年了。考古学家还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觉了一方石砚,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稍略加一下而制成的。这方秦砚及砚石面上均有使用过的痕迹和墨迹。 但上述的石砚还不是最早的砚台实物。在1980年,我国考古工在陕西临潼姜寨遗迹开掘出一套绘画工具,其中就有一块石砚,观上面还有石盖,掀开石盖,砚石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姜寨遗迹属仰韶文化初期的一处母系氏族村落,这一发觉,就把砚台的历史推到了五千年之前。由此可见,砚台是随着华夏文化的进展面进展起来的。 中国的砚台经秦汉,越魏晋,到了唐宋,消失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开头了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款州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砚台的历史,生产了的端砚、歙砚、洮河砚。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中记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瑞,而歙次之。”于是史书上便将“端、歙、临洮”,合称为“三大名砚”。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砚,

合称“中国四大名砚”,始终到今日,人们还是这样讲。 在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上乘,名声,它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的宝中之宝”的美誉。端观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据>记载:“始于唐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之世。”因肇庆在古时属端州,端砚因此而得名。端砚的石品优良,其质坚实细腻,滋润柔嫩,素有“秀而多姿”、“发墨不损毫”的特点,关于端砚的成名,还有一个美妙的传奇,据说晚唐时,端州有个姓梁的举人赴京会试,应试之地京都正降大雪;天寒地冻。考场内应考的举人们研出的墨汁都给了冰,唯独端州的梁举人在端溪砚台上研出的墨汁不结冰。梁举人考中了进士,皇帝得知,将端砚列为贡品,从今端砚名扬四海。 端砚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得到一块端砚,上面有一种花点,碧玉晶莹,凡见到此砚者都赞不绝口,称之“青花”,李商隐在“青花”砚的背后刻上“玉溪生山房”几个字据说它磨出来的墨不仅不结冰,而且还“香气袭人”。后来这块端砚到了苏东坡手中,东坡爱之如命,并在砚铭上刻上:“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原来开采端砚的砚石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坑洞终年被水浸渍,坑道倾斜弯曲;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有生命危急。 古时,端砚列为贡品,朝廷设有“砚官”督办砚务制止民间采制。但一些贪官污吏、恶棍土豪却借此巧取豪夺,贪赃牟利,鱼肉百姓,更加重了人民的灾难。然而也有例外,明朝王元珍在端砚的砚铭上镌刻着一则有

歙砚

歙砚介绍 歙砚中国名砚类名,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 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 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冠。 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 1953年歙县宋代窑藏出土17块歙砚,石质与造型各异,制作巧妙,展现了歙石精美绝伦的面貌。据砚谱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眉子纹七种,外山罗纹13种,水玄金文厥状10种,各种纹色灿然烂漫,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 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 歙石纹色有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几大类。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罗纹中的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历来为赏鉴家所宝重。 此外,歙砚在雕刻、养护、砚史著录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现代的歙砚生产,无论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都有很大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种,被重新发掘出来,同时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闻名遐耳的歙砚制作又添新的风采。

笔墨纸砚介绍

笔墨纸砚简介 1、羊毫:毛笔旳一种,用山羊毛制作,属大众化用品。羊毫性均柔软,笔头肥厚滋润,合适书写行书。 2、狼毫:毛笔旳一种,用黄鼠狼(鼬鼠)毛制成。特点是润滑而富有弹性,宜书宜画,以画为主。 3、紫毫笔:毛笔旳一种。用紫色兔毛制成旳笔,故名。亦名“紫毫笔”、“紫霜毫”。特点是软而圆健,若兼花白,则坚强劲利。 4、鼠须笔:毛笔旳一种。是用家鼠鬓须制成,笔行纯净顺扰、尖锋,写出旳字体以柔带刚。 5、猪鬃笔:毛笔旳一种。用纯猪鬃为料制成笔头,有白色旳和黑色旳,尚有麻色旳猪鬃,其特点是健、硬、挺拔、单根独立、不拢抱,笔头呈散型。 6、兼毫笔:毛笔旳一种。用几种细毛混合在一起制成旳毛笔一般称兼毫笔。特性依混合比例而不同,或刚或柔,或刚柔适中,且价廉工省,此皆其长处。 7、石墨:书画染料旳一种。元素碳旳一种同素异形体,每个碳原子旳周边连结著此外三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构成共价分子。它旳用途涉及制造铅笔芯和润滑剂。 8、松烟墨:书画染料旳一种。采用砍伐松枝,烧烟、筛烟、熔胶、杵捣、锤炼等研试而成,工序较为复杂,其特点是浓墨无光,质细易磨。 9、商品墨:书画染料旳一种。此类墨在墨旳产量中占有大部分,是制造用以公开发售,供一般人书写使用旳。 10、珍藏墨:此类墨缺少实用价值,因其选料旳精美、制作旳工细以及具有较高旳艺术水平,而成为好事者和收藏家竞趋旳品类。

11、雅玩墨:书画染料旳一种。此类墨多由雅好此尚旳文人、官吏向墨家定制,署上制者名款、诗词、斋室名、书画图案等,作为自用或馈赠之用,选料做工,都比较精致,始终为收藏家所珍爱。 12、贡御墨:书画染料旳一种。清代御墨始于康熙年间,御书处所制御墨远逊于徽墨,但御墨中有徽州墨家承制旳,则不可同日而语。 13、礼物墨:书画染料旳一种。为祝贺人家生日、婚礼及幼童开蒙之类喜庆之事旳馈赠礼物。这一类墨大多有精美旳装懂,施以漱金,如“寿屏墨”、“百子图”等,但这一类墨在选烟用料上并不很讲究,只讲求外表旳华贵与精致,故其实用价值、质量一般逊于其他类墨。 14、草纸:中国最早旳书写纸。又名黄纸板或马粪纸。目前它重要用于商品旳包装,制纸盒和书箱帐册旳封面衬里。 15、宣纸:我国书法、绘画旳名纸。是用檀树树皮和少量旳稻草浆为原料通过精工细作制成旳书画用纸,生宣纸合适于写意画和书法,由它加工制成旳熟宣纸合适于工笔画色白柔韧,经久不变,不易虫蛀。 16、钙朔纸:外观上于纸张很接近,能耐水浸、不吸湿、不易燃烧,具有较高旳耐破度和抗扯破度,生产成本低。 17、牛皮纸:是坚韧耐水旳包装用纸,呈棕黄色,用途很广,常用于制作纸袋、信封、唱片套、卷宗和砂纸等。 18、端砚: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故名端砚。是古代中国最有名旳砚。 19、歙砚: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古歙州(今安徽、江西一带),故名。歙砚种类较多,产地各异,其中以产自今江西婺源龙尾山旳龙尾砚石质最优,最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书画中所用的主要工具,指的是笔、墨、纸、砚。中国书画用的笔,是以竹、木等材料做圆管,以羊毛、黄鼠狼毛等做笔头而制 成的毛笔。墨则有松烟墨、油烟墨和抽松墨三种,其中以用松树和桐油燃烧后 遗留的烟灰所制的油烟墨最为常见。中国书画用纸是一种专用的名为宣纸的柔 韧纸张。砚是研墨的器具,大多由质地坚固细腻、磨出的墨汁均匀无渣的山石 制成。 文房四宝湖笔、徽墨、端砚、宣纸的产地、名称历史、特点等: 1、笔,湖笔,浙江湖州。 湖笔:浙江湖州善琏镇古属湖州元代以后取代宣笔尖、齐、圆、健四大 特点“毛硕之冠”“湖笔之乡”。 著名的毛笔有宣笔、湖笔及宋笔(四川乐山)。其中宣笔引领了中国毛笔 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即从汉代至宋末千余年的历史。唐代,宣州成为全国的制 笔中心,诞生了中国毛笔两大制法之一的,以制笔名家诸葛高为代表的“诸葛派”。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

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传说,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

奇砚鉴赏

奇砚鉴赏 酷爱砚台的纪晓岚,曾在一方螭纹端砚上写下广东巡抚和庵先生赠与他家乡“特产”端砚的经过,将这方砚大大夸赞了一通。清代一位苏州知府吴云也深爱端砚,他曾在一方有“活眼”的端砚上写下“无上神品”和“平生秘珍",足见其对这方砚台的珍爱程度。明清两代,藏砚赏砚之风盛行,在砚台上铭刻文字成为文人雅好,他们或抒发感情,或记录一段故事。日前上海博物馆推出的“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上的多方砚台上,就有丁敬、伊秉绶、袁枚、高凤瀚、赵之谦等大文人的题铭。 东汉卧虎盖三足石砚 盖上雕有卧虎,虎作回首状。东汉时期在圆饼形砚的基础上,发展出三足砚,充分展示了汉代工艺美术“深沉雄大”的气势美。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研究员华慈祥用“奇葩”二字形容,因为,这样在砚盖上雕琢一只小动物的砚式是极为少见的。 唐龟形澄泥砚

澄泥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为陶砚,用经仔细淘洗、过滤的细泥加坚固剂做成坯块,风干后雕琢为砚形,烧制而成的。澄泥砚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不易渗水。产地主要在北方。此龟形澄泥砚产于古虢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开方村。) 北宋张思净造抄手澄泥砚

砚为抄手式,砚底刻行书三行:“己巳元佑四祀姑洗月(三月)中旬一日,雕造是者,箩土澄泥,打摸割刻,张思净题(花押)”。据华慈祥介绍,抄手砚易于随身携带,流行于宋代、金代。 明陈洪绶铭抄手端砚

这方砚最重要的是陈洪绶的题铭,他是明代最为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骨气洞达,遒劲有力而又流畅自然。砚左侧有行草书铭:“吾身与子惜如玉,慁之金谷则取辱。”

款落“老莲”。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出自广东肇庆,华慈祥说:端砚最初出现于唐代, 在明清时期最为流行。 清康熙御制双螭纹松花石砚 双色松花石,长方形。砚为绿、紫双色,墨池两端巧色琢高浮雕螭纹。不同于前一方端砚的简洁,这方砚台雕工繁复精致,砚盖更是满工雕琢,说明已经并非传统文人的审美,而是清宫技艺的传统。华慈祥介绍,松花石出自松花江流域,位于满清龙脉附近。因而,这种砚台为皇帝用来奖掖大臣,激励他们为稳固江山根基服务。 清雍正丁未年著录砚

卓尼洮砚现状概述

卓尼洮砚现状概述 作者:李江平 来源:《发展》2018年第09期 洮砚,全称“洮河绿石砚”,其石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喇嘛崖一带。洮砚在石质、功用、工艺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被列为“四大名砚”之一,成为文房四宝中的翘楚。 近年来,在随着国家教育书法进课堂的春风中,洮砚再一次成为书画家和学生书桌案头必备的使用品,也更多地成了一种社会各界人士争相收藏的艺术品。 一、洮砚价值 洮砚,历史悠久,早在汉以前,新石器时代就被古人制成研墨器使用,自唐、宋时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自唐以来被历朝历代封为“国宝”“贡品”。洮砚具有发墨快而不损毫、保湿利笔、书写流利的优点。洮砚石质坚细莹润,结构紧密,砚材颗粒极细,比一般粉尘还细小,石料中还含有多种金属离子,所以发墨快,研墨细,而且墨质佳,有光泽,具有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等优点。洮砚砚材水分充沛,莹润细腻,手感滑腻,故以虽经酷暑而墨不干之盛誉称雄于诸砚材。历代曾有很多文人墨客对此吟诗作咏,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砚论》中说:“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北宋·晁无咎《砚林集》中有诗并铭:“洮河石贵双赵璧,汉水鸭头如此色。赠酬不鄙亦及我,刻画无盐誉顷国。”铭日:“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温。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鸭头绿。”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鹊在《洞天清禄集——古砚辩》记载:“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北宋·苏东坡《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岁丙寅,斗南北。归予者,黄鲁直。”南宋·陆游《剑南诗稿》中有诗句云:“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过去洮砚乡属于临洮郡管辖)。”金代·元好问《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砚》:“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鹈能莹刀。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宋时大书法家黄山谷“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泽笔锋利如锥”的评价,益发验证了洮砚的优异,苏轼的《洮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的题记,更加赞誉洮砚的肤理缜润,色泽雅丽;元明以后的赞誉更是连声不辍,而且日本昭和14年出版的《书苑》封面上就连刊有“宋洮河绿石大砚”的原物照片,说明洮砚在国外的影响之深。 二、发展历史 洮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段坎坷曲折的过程,矿区的所有权也在历史上屡易其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