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设计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设计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三》将免疫调节的概念引入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并强调了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一方面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调节网络的概念是教师进行教学时应特别注意体现的重要概念,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已学过免疫与计划免疫,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了解免疫的功能,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疾病的原理、免疫学原理的应用方面还了解太少,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普遍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4)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1)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史实,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教学则侧重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主题下,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而不单纯地介绍免疫学知识;(2)以科学史素材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突破难点;(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讨论免疫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六、课时安排: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抗原的概念:

抗体的概念:

体液免疫的概念:

体液免疫的过程:

细胞免疫的概念:

细胞免疫的过程:

免疫异常: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四、免疫学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回顾旧知、阅读文本,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学习难点 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过程】

边画图边讲解。 2.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回答:(1)回忆细胞膜的结构,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 (2)回忆细胞的生命历程,B淋巴细胞接

如果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抗体还能对它们起作用吗? 1.结合课本及PPT课件展示细胞免疫示意图(教材P37图2—17),让学生结合以下问题自主学习:

3.请学生完成细胞免疫的概念图: 1.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1)在细胞免疫的最后随着靶细胞的裂解而被释放的抗原,最终要如何被消灭?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存在什么相似点?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第4节_免疫调节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 主讲人: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屏幕展示两幅有关艾滋病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图中展示的正是目前肆虐全球的疾病艾滋病,对于艾滋病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谁能说一下你对于艾滋病有哪些了解? 生:略,(对于所答给予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大家请注意艾滋病毒攻击的是人体的什么细胞? 生:T细胞 为什么攻击这种细胞后人体的免疫功能会全部丧失?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先来学习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大家看课本35页,并完成导学提纲中的前3个问题,给你2分钟时间 (学生看书,填提纲,同时教师板书) 大家抬头看大屏幕,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T细胞和B细胞是因何而得名的? 生:略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正如他所说的是根据成熟的场所来命名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免疫细胞是在哪个免疫器官中生成的? 生:略(学生可能会答错,提醒大家看T细胞是迁移到胸腺成熟,说明不是在这里生成)师:所有的这些免疫细胞都是在骨髓处生成,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有

关免疫系统组成,我们就先说这么多,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屏幕呈现) 想出答案的请举手,(如果没有人举手要鼓励大家,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很优秀的,请大胆举起你的手,)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保卫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的呢?因为由它们组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请看课本是哪三道防线?(1分钟时间,同时教师板书) 师:第一道防线是? 生:皮肤和黏膜 师:你认为黏膜是指什么? 生: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等 师:回答的比较全面了,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还包括黏膜的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是? 生: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师:唾液中就存在着溶菌酶这种杀菌物质,它是否属于第二道防线呢? 生:不是, 师:所以确切地说应该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是? 生: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师: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实例判断一下它们分别属于第几道防线。(屏幕呈现练习题) 生:(举手做答) 师:特异性免疫到底特异在哪里?好,我们接下来学习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教师板书)在学习特异性免疫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抗原,另一个是抗体,(作为副板书呈现)对这两个名词大家应该不陌生,谁能说一下什么是抗原? 生:略,(答的好给予鼓励(看来这名同学初中生物学的就非常棒),答的不好,换一名同学作答) 屏幕呈现抗原的准确定义,并找同学举出实例 师:抗体又是指什么呢?继续找学生作答(答得好继续鼓励) 在呈现的定义中有浆细胞这个词,告诉学生我们即将学习到, 师:抗体消灭抗原的过程是在体液中进行,所以这个过程被称为体液免疫,好大家带着屏幕上这几个问题来看课本37页第四段的内容。(3分钟,板书体液免疫) 3分钟后,找某一排的同学从前往后依次回答屏幕上的5个问题,接下来让大家尝试写出体液免疫的过程,可以商量,同时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下面写完的同学两个一组相互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完后先说一句鼓励的话,(如:上来写就表明你很勇敢)然后通过比较来完善两名同学所写的过程,并屏幕呈现规范的图解,(1分钟整理) 师:我们在没有生病的时候也会打疫苗,打疫苗的目的是什么? 生:预防疾病, 师:我们打的预防性疫苗是什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学案

6.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A 结构是 D 结构是 ⑵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原因有 、体内失水过多 或食物过咸。 ⑶图中物质C 的作用是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⑷人体水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肾小管/集合管 是机体的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保持动态平衡。 7. 体温调节中枢在 _______________ ,感觉中枢在 _________ 8.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填表 。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区 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 作用时间 短暂 联系 ① 大多数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 的调节; ②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的 。 体液(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 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血糖平衡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实例;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学设计(知识系统化、 问题化) 、基础知识填空 1 ?沃泰默的实验:⑴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结果胰腺 _______ (分泌/不分泌)胰液;⑵直接将稀盐酸 注人狗的血液中,胰腺 ______________ (分泌/不分泌)胰液;⑶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血管,再向小肠中注入 稀盐酸,胰腺 _____________ (分泌/不分泌)胰液。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小肠黏膜 +稀盐酸+沙子研磨,制成提取液 注入狗的 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说明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小 肠黏膜产生了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 _________________ ,弓I 起 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把小肠 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和人体生命 活动主要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的调 节。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胰 岛素功能是(结合P 25图):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和 ________ 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胰高血糖素 能促进 _________ (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 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和胰高 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中存在 _____________ (正/负)反馈调节。 3?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负反馈 调节有利于维持机体 _________________ 。 4. 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寒冷时温度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 泌TSH TSH 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节叫做 ______________ 。当血 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种调节称为 TRH TRH 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 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 B 释放 尿量

高中生物_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内容较多,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一味的教师讲解,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强调“问题质疑”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侧重三个方面: (1)引导学生去认识“免疫”,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认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通过学案引导,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堂交流讨论,动手画出过程图解来突破重难点;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讨论免疫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四节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免疫的功能。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免疫学知识与生

活联系紧密,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正好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对免疫知识的渴望。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 活动探究:通过问题质疑、观察思考、资料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讨论交流:阅读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解读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解读 第一篇:免疫调节教学设计解读 免疫调节 教学设计 琼海市华侨中学 王少芬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及过程: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3、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指出,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分析出人体防御病原体的途径以及这些途径的特点,最后对人体的三道防线作归纳。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及特点。 4、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习过的抗体和抗原知识, 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 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最后进行归纳。 在分析清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分析比较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免疫过程需要哪些成分参与呢? 5、引入免疫系统的组成。 6、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列举一些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免疫系统只有防御功能吗? 可从艾滋病的死因引出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7、免疫学的应用: 疫苗的应用:作简要的回顾,教师列举一些实例作简要的分析;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过具体的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应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 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Word 版含答案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难点) 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重点) 4.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①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①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 包括:T 细胞、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 中成熟 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 (3)免疫活性物质 ①组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②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合作探讨] 探讨1: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能消灭一些病菌,是否属于第二道防线?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应属于第一道防线,因为唾液、胃液直接与外界相通。 探讨2: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都是。抗体和淋巴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溶菌酶则不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思维升华]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67330012】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非免疫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 【答案】 B 2.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解析】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为第一道防线,包含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A 1.抗原与抗体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体液免疫 (1)过程图 (图中虚线表示二次免疫的过程) 图中: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浆细胞;④记忆细胞。 (2)过程 ①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②B细胞的反应: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这一节选自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调节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与第一章内环境稳态,第二章神经调节和第三章体液调节紧密联系,共同完成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本节内容是学习免疫调节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初中生物学有所涉及,但是不够具体,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有些概念模糊,因此需要教师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归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个方面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熟知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三大基本功能,认同生物体结构 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 免疫系统的功能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温故知新】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前面几 章我们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体液 调节,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免疫调 节。学习免疫调节维持稳态的机制之 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和功能。 【情境创设】当我们感冒去医院时, 医生经常会通过我们的扁桃体来判 断是不是细菌感染 【提问】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我们的 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 2、扁桃体肿大对我们的健康是 有利还是有害? 归纳总结学生答案,讲解以上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 主题:免疫系统 的组成和功能 创设生活中的 真实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共鸣 与思考 新课讲授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是微生 物,只是因为他们太小了,所以我们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案

教案: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 1.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免疫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3.理解免疫系统在保护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免疫系统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 •解释什么是免疫系统; •介绍免疫系统在保护机体健康中的作用。 2. 免疫系统的组成(20分钟) •淋巴器官: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 •免疫分子:抗体、细胞因子等。 3. 免疫系统的功能(30分钟) •先天性免疫:皮肤、黏膜屏障、巨噬细胞等; •获得性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等; •免疫记忆:二次感染的快速应答。 4. 免疫系统的调节(20分钟) •免疫耐受:自身抗原的识别和容忍; •免疫调节:免疫活化和免疫抑制的平衡。 5. 实验探究:观察白细胞的运动(30分钟) •设计实验步骤; •观察白细胞在显微镜下的运动; •分析白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方法 1.授课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介绍免疫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 3.实验探究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评价方式 1.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 2.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情况; 3.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4.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程度,通过口头提问和书面测试进行评价。 教学流程 1.导入(5分钟) •讲解免疫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免疫系统的兴趣。 2.概念讲解(15分钟) •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讨论与互动(20分钟)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4.实验探究(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白细胞的运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5.实验分析与总结(20分钟)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6.小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进行知识小结,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7.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书面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 1.PowerPoint课件:包含免疫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等内容; 2.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荧光染料等; 3.实验手册:包含实验步骤和观察记录表; 4.小组讨论指导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参考文献 1.Janeway, C. A., Travers, P., Walport, M., & Shlomchik, M. J. (2001). Immunobiology: The immune system in health and disease. 2.Abbas, A. K., Lichtman, A. H., & Pillai, S. (2014).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高中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节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同情艾滋病患者。 〔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 2.5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 2.制作《免疫调节》的课件 五、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是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本节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

部分内容。教学安排是两个半课时。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两道防线及其作用特点。本节将着重介绍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由对上节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节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抵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后,第三道防线就要发挥它的作用,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呢?由此引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介绍。关于体液免疫,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文字部分,并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介绍细胞免疫的过程。通过引导课本中插图的处理,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意识到特异性免疫的整体性。 知识应用环节: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25第3节免疫优质教案(1)

《第三节免疫》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地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地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地机制。 (4)关注艾滋病地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地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地方式学习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地严峻形势,以及

每一个人地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地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地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地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地生活理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地过程。 三、教法学法 在本课地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地教学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地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地方式学习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 四、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地方法

“免疫系统地防卫功能”是理解水平地内容,其中地“三道防线”地组成学生初中就已经涉及,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地。本节地重点是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地作用。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地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地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地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地?然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地学习来解决之前地问题。对体液免疫地教学,让学生结合体液免疫地示意图阅读教材进行问题讨论,然后用图解地形式画出体液免疫地过程,细胞免疫地过程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地辅助手段,使学生有个直观印象,再来层层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最后用图表表现出简单过程。在艾滋病病因地基础上,让学生考虑T细胞在免疫中地作用,从而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地关系。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免疫调节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 知识目标: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水平目标: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注重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从而引导学生将视野从基础知识中转移出来,更多地注重社会上普遍存有的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逐 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使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 的意识。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有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答: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有一般是在由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 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答:不能。 3.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答:会。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不能直接消除病原体,那么病原体的消除使靠什么来调节的呢?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本章的第四节————《免疫调节》[板书]免疫调节 二、教授新课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那么免疫调节是通过什么实现的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实现免疫调节的基础。 [板书] 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1、免疫器官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人体内的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它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板书]2、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成熟:在淋巴器官(如胸腺、骨髓)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分化成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分化成B细胞 分布:在血液中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范教案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 2.学会辨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3.从系统视角阐释生命本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 2.学会辨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教学难点】 1.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 2.学会辨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主要是一些免疫调节中基本概念的学习,难度相对低,但是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多。因此多采用读书指导法和问题引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尽可能掌握这些概念,最终达到学生不仅理解并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还可以辨析各自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展示图片。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医院里常见的情景。 引发学生讨论:

1.医生为什么要检查患者的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意味着什么? 2. 扁桃体肿大对机体的健康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学生】思考、讨论。 1.扁桃体是免疫系统的成员之一,里面有很多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扁桃体肿大意味着病原体侵入了我们的机体,引起了免疫反应,上呼吸道感染产生了炎症。 2.扁桃体肿大说明身体有炎症,炎症总体而言对机体是有益的,是机体的一种免疫防御功能。但是过度的炎症会对机体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所以有时候需要吃消炎药来消除过度的炎症。 【新知讲解】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创设情境:流感季节来临时,同在一个教室里,有的同学每次都难以幸免,有的同学却每次都不生病。这跟我们的免疫系统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学生抵抗力的强弱就是免疫系统的强弱。免疫系统的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呢?阅读课本66页的内容,我们先来简单认识一下免疫系统。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完课本之后,教师随机提问学生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内容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效果,教师针对错误率高的知识重点重复强化记忆。 设疑过渡: ◆锻炼身体能提高免疫力,这和哪个免疫器官有关呢? ◆白血病需要做器官移植,这和哪个免疫器官有关呢? 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67页的内容,认识免疫器官。学生阅读完毕,针对课本中的概念教师进行提问。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5.3《免疫》教案

第三节免疫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三道防线,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机制,艾滋病的死因与免疫系统的受损关系。 2、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抗体、计划免疫、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协同作用,解释艾滋病的死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描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3)概述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协同作用。 (4)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以全面“抗击麻疹病毒”为线索,通过阅读、梳理、比较、概括、表述等方法,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辨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热点问题,强调疫苗接种和预防艾滋病问题,提升分析判断、防范疾病的意识。 (2)立足生活习惯的实际,设置增强免疫力的“头脑风暴”活动,提升自觉增强免疫力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计划免疫。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四、教学流程示意:

(1)构建出防御系统框架。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活性物质等‘三维度’组成——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学会运用免疫学的原理解释免疫疾病的致病机理,形成“全面系统”的观念。 (2)关注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习。以麻疹病毒为例,梳理三道防线防御的路径,概述第三道防线的两种免疫方式,知道消除麻疹病毒所应涉及的免疫细胞,了解麻疹病毒传播途径,理解免疫系统抗击病原体的独特机理,认识抵抗麻疹病毒所要经历的复杂过程和人类付出的巨大代价;以“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作为案例分析,解释致病机理,引导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3)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引入时,创设预防麻疹情景引发学生质疑,为什么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的发生呢?学生在疑惑中增强求知欲。在落实“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难点内容时,涉及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有一定难度的概念,尝试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识图、观看Flash动画、表述等活动,帮助学生用图解法梳理出B细胞免疫反应过程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文字转化图像的能力、识图析图能力、文字信息处理分析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种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得出免疫细胞抗击病原体要经历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能够区别B、T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的不同点。最后设置“头脑风暴”活动,力求立足学生实际,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落实身边的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生命态度。 现代多媒体技术:选用图片、Flash动画,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方法:引导、图解、讲授、阅读、讨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防卫功能 (1)三道防线路径

免疫调节的教学案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一、知识梳理: 本节内容包括: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人体的三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 4、免疫学的作用和应用 1、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胸腺、骨髓、扁桃体、淋巴结、脾 吞噬细胞 T 细胞(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淋巴细胞 都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①、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注射疫苗产生的是体液免疫,目的是为了获得记忆细胞。 不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是:浆细胞。具有识别作

用的细胞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物质)是: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 细胞免疫:依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的免疫方式。 过程: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亲密接触,是这些细胞裂解死亡,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因而被吞噬、消灭。 过程图: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细 胞裂解死亡 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的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特点:反应迅速,强烈。(产生抗体的时间短,数量多) ②异常免疫 免疫过强分为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 特点:发作迅速、反映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原第一侵入机体不会引起过敏反应,第二次侵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 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先天胸腺发育不良 ③免疫缺陷 获得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母婴、血液、性接触 3、还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被破坏的以及癌变的细胞。 免疫预防:疫苗 4、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检测:抗原能与特异性的抗体结合,检测疾病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 二、拓展延伸 1.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3讲 免疫调节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第13讲 免疫调节 考点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 功能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a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a 3.特异性免疫 b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a 免疫接种和免疫功 能异常 1.免疫接种的应用 a 2.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a 3.HIV 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a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 a 免疫细胞的起源及免疫防卫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 中成熟)B 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白细胞介素­2、溶菌酶等。 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免疫系统的调节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组成 a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b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巨噬细胞。 ②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有特异性。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分类 来源 功能 中性粒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 吞噬、消化病原体,形成并呈递 抗原—MHC复合体 (辅助性)T淋巴细胞淋巴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泌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续表 分类来源功能 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 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 性T细胞识别并消灭已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 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 性T细胞 识别抗原,在二次免疫中更快 速地分化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 胞 B淋巴细胞淋巴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B细胞 和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 记忆B细胞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识别抗原,在二次免疫中更快 速地分化为效应B细胞 4.免疫细胞或物质分析 (1)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抗体。 (2)巨噬细胞:无特异性,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浆细胞:不直接识别抗原,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 (4)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靶细胞(宿主细胞)。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高中生物_高中生物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 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 的应用。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 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 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 或缺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5)培养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 (2)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2)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3)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三、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四、教学难点 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两天教师在人民网上看到的新闻《非洲人迷信吃长颈鹿能治艾滋病》,引出艾滋病在非洲很猖獗,在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让学生回忆并讨论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什么? 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 从而引出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免疫调节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维持稳态必须具备的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学习。 课件展示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35-P36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 (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 (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

免疫学教案设计

医学免疫学教案

医学免疫学概述第一章抗原(一) 授课日期15.9.12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免疫的功能、抗原的概念。 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抗原的两种特性 授课内容 医学免疫学概述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执行免疫防卫,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功能分三种: 1.免疫防御反应过强,将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反应过弱会导致持续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2.免疫稳定功能发生紊乱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将导致肿瘤的发生。 二、免疫的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固有性免疫,主要包括皮肤粘膜的物理阻挡作用、局部细胞分泌的杀菌物质的化学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病原体作用、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及体液中免疫分子的抗菌作用等。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

期执行防卫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启动者和驱动力是抗原性异物。 第一章抗原(一)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一、抗原的概念 抗原(Ag):是一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几个概念: (1)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是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即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3)表位:是与TCR / 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 (4)载体:是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决定了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半抗原若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也可以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的种类:(1)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K)①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又 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②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 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TI-Ag分为TI-1Ag 和TI-2Ag,TI-1Ag具有B细胞多克隆激活作用,成熟或未成熟B细胞 均可对其产生应答,TI-2Ag表面含多个重复B表位,仅能刺激成熟B 细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