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适宜的参照物来描述运

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适宜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答复: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到达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根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以下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106m= km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适宜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适宜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2、如下图,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cm。

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下图,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实践熟练的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发现缺乏。第二题让学生正确选用刻度尺,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物体〞并会记录正确的测量值,区分误差和错误。第三题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 2.083333,测量结果准确程度一定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的准确程度一致。

聚焦知识点三: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根本单位:,常用测量工具:、。

2.值与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防止,只能尽量减小;错误防止。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 求平均值;

(2)选用;

(3)改良。

实验设计:利用停表进行时间的测量。

1、停表的示数如下图,该停表所示的时间

为 min s。

2、单位换算:25min= s

3、已经在温度升高的相同的条件下,铜膨胀的程度比钢大,在20℃时用一个钢卷尺测得一个铜块的长度为2.60cm,假设在50℃的高温环境下,再测量一次铜块的长度,那么测量的结果应该是 2.60cm〔大于、小于或等于〕。

设计意图:第一题练习了停表的使用,第二题练习了时间的单位换算,虽然很熟悉,但个别同学还有不知道的,第三题让学生感受到误差是不可防止的,而错误是可以防止的。

【专题二】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聚焦:

1.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设疑:参照物可不可以选择本身作为参照物?

学以致用:

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2.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

疾驰而过,如下图,司机说:“你没有动〞是选定了为

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为参照物。

3.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请说明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设计意图:第一题复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二题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第三题是对学生准确表达、发散思维的训练。说明甲乙丙对物体运动描述要以“地面为参照物〞。

【专题三】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聚焦:

1.与之比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 m/s= km/h.

2.不变,物体沿着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

3.变速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设疑:在生活中我们比拟快慢的方法和比赛中裁判员判断胜负的方法相同吗?

1、思考并研讨日常生活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图a说明相同的时间比;〔2〕图b说明相同的路程比。

2、实验探究:利用秒表探究人步行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 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3、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以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4、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那么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5、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复习引出速度的定义;第二题探究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并再次练习了秒表的使用;第三题是加深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第四题复习了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某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通过这四道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为后边复习测平均速度做铺垫。第五题加强学生解题标准化训练,审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长度,时间的单位要统一。

【专题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设计:利用长木板,秒表,金属片,小车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

〔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

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

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答复:s AB=_______cm t BC=______s v AC=_______m/s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那么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填"大"或"小"〕

探究结论: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反应练习:

1、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前进了50m,

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

2、物体运动的规律不但可以用公式表示,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图像,叫路程——时间的图像,可以简称路程图像。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路程/m 20 30 50 70 90 110 130

时间/s 2 3 5 7 9 11 13

〔1〕请你在如右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路程图像。

〔2〕根据图像上确定出物体运动8s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设计意图:第一题通过复习练习平均速度的计算,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第二题体会用得出的规律可以解决问题。

三、练习反应:

cm。

2.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下右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下右图乙所示,那么

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3.从2021 年9 月起,我国海监对钓鱼岛区域实行常态化的维权执法巡逻.“海监50 〞绕钓鱼岛巡逻,以宣示主权,以钓鱼岛为参照物,该船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4、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附答案:

1、5.25

2、80km/h 65 km/h

3、运动

4、解:〔1〕汽车从广州到三水的路程为s1,速度v1=90km/h,时间t1

由公式:

s1=v1.t1=90km/h×0.5h

=45 km

(2)汽车从三水到肇庆的路程为s2,速度v2=80km/h,时间t2=1h

由公式:

s2= v2。t2=80km/h×1h

=80 km

汽车从广州到肇庆的总路程s= s1+ s2=45 km+80 km=125 km

总时间t=0.5h+0.5+1h=2h

四、板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

时间

运动

速度

单位

测量

误差

基本单位、单位换算

刻度尺(观察、放置、读数、记录)

定义、减小误差平均值

单位

测量工具

运动

静止

种类

参照物

相对性

匀速直线(曲线)

变速直线(曲线)

定义

公式

单位

物理意义

平均速度

V =S/t

1米/秒=千米/时。

物体运动快慢

反映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测量(工具、原理、所测的量)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关于课时的安排问题:本章教材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相对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些,所以根底内容的复习安排2课时。

2、教学程序设计的是对于一些易错比方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尺读数时,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在测量上还有很多的特殊测量,比方一页纸的厚度测量可采用多页的测法;另外还有曲线的测量等,由于课时有限不能一一的练习。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比方平均速度的计算上,我设计了图像教学。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答复、板演出了问题,不要急于点拨矫正,可以让其他的学生继续分析〔谁能给他帮帮助,谁能看出他的过程又什么错误〕,既表达了学生为的主体、生生互相合作的特点。

4、课前思维导图布置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便于提高课堂复习效果,并且在每个专题复习后面,有设置了专题知识点梳理,便于强化每个专题,及时落实所复习的内容。

5、让学生体会多种学习方法,增强合作学习的观念。第3节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超声和次声的概念,知道超声的应用。

难点:声呐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

教学设计:

进行新课

1、超声与次声

2、学生阅读第一段,答复什么是超声、次声。

超声的应用

1、引入竞赛方式,探究超声的应用。宣布竞赛的规那么和赛题。

2、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3、宣布进行分类。待学生分类完,然后启发学生问:以上分类是不是唯一的?还有没有更科学的分

类?

4、关于声呐,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定位的原理。

次声的危害

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次声〞一栏中的内容,答复次声的危害性。

师生共同进行评估。

2、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

稳固和小结

1、回忆本节所学知识及学习本节知识的方法。

2、在欢乐、优美的《蓝色多瑙河》的交响乐中下课。

布置作业

竞赛成绩,归纳声利用的实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举手答复:超声和次声的概念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积极参与,举手答复。其他学生可进行评估。

按照声音在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声呐定位原理:S=vt/2。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常识性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新技术应用的兴趣。如引入新课时利用蝙蝠的故事,就是此目的。教学设计中注重鼓励学生多方查找有关超声及其应用,次声及其危害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分类。

该设计中没有用多媒体等方面的软件资料,建议教师注意搜集该方面的音像资料。

物理第3课时《机械运动》复习课-【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机械运动》复习课 【2018年考纲】 1.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2.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知道其单位有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相关的计算等)。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知道其它常用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 5.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读取测量值)。6.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知道其它常用单位,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归纳,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任务一】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35cm B、12.34cm C、12.50cm D、12.36cm 【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刻度尺的使用:看、放、读、记;⑷长度的特殊测量。 2、时间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秒表的读数。

3、误差与错误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任务二】“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2、参照物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人教版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目标】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 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适宜的参照物来描述运 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适宜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学具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答复: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引出复习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到达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聚焦知识点一: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根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根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 1μm= m、1nm= m 练习题: 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2、完成以下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106m= km =884443 〔填上单位〕 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适宜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聚焦知识点二: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记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读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实验设计:利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1、用所给出的钢尺、卷尺等刻度尺,挑选出适宜测量工具并测出课桌的长度 m。 2、如下图,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新课标背景下物理高效复习:八上《机械运动》专题及答案解析

新课标背景下物理高效复习:八上《机械运动》专题及答案解析八年级,我们与有趣又有用的物理相遇,第一章《机械运动》让我们学会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知道了运动如何描述,会用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会测量平均速度,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虎是物理课代表,为了高效复习和提高同学们的成绩,他利用题源设计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让我们跟随小虎一起去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吧! 题源: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时间为2月4日晚上19:30(北京时间),农历正月初四。闭幕时间为2月20日,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分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主体育场在鸟巢。小虎打算坐高铁G2403到张家口观看冬奥会,下表是部分高铁G2403的运行时刻表(简化)。 (1)从北京北到张家口运行时间是多少? (2)从北京北到张家口运行路程是多少?

(3)从北京北到张家口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4)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列车,若以8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到了北京,小虎看见两辆车在马路上行驶,如图所示,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出发,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s内,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2s末,a、b两小车相遇 C.第5s末,a、b两车相距15m D.若两车一起向南运动,在第5s时a车司机看到b车在向南运动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机械运动 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 速度实验。 2、会利用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计算题 3、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其中尤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长度的测量估读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力学的初步知识。 四、教学过程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检测自主复习效果(见学案) 知识梳理: 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时间的基本单位:___. 2.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_,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用刻度尺测长度时,_______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_________. 4._____值与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_____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_____避免. 5._________________、选用_____的测量工具、改进________,都可以减小误差. 1.物体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_______. 3.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性. 1.在物理学中,把_____与_____之比叫做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用符号_来表示. 2.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单位:m/s、km/h(1 m/s =____km/h).(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 3.物体沿着_____且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 4.变速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来表示,它只能粗略反映物体整体的运动快慢程度. 考点举例: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读出停表示数,物体长度。 学案上即时练习(见学案)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例2:小红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她是静止 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 第一节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表格式)

初级中学教学方案 ◎知识结构 运动和测量⎩⎪⎪⎪⎨⎪⎪⎪⎧ 机械运动⎩⎨⎧ 定义参照物的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测量⎩⎨⎧ 单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时间测量⎩⎨⎧ 单位测量:秒表的使用 考点1: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3.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物理量。(公式:v=s t ,单位:m/s、km/h(1 m/s=3.6km/h). 4.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5.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快慢程度。 考点2: 6.长度的基本单位:米,常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使用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7.时间的基本单位:秒,常用测量工具:秒表、钟表。 8.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流水D.河岸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由题知研究对象是“连山”,“连山”相对河岸是静止的,所以是船为参照物,故选B. 变式训练1: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诗一首,即“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B )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 诗人常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述物体的运动.右图所示是一首描述“云”和“月”运动的诗,之所以对这个现象“难意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游云西行”是说云在向西运动,它可以选地面或自己为参照物;“月儿东驰”是说月亮向东运动,这时云在向西,假定云是参照物,月亮相对云就是向后即向东运动了.而人们望月时感觉不到月亮是动的,所以感觉到原来“不动”的物体都成运动的了,学了运动相对性原理,这并不奇怪. 答案:不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变式训练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 ) A.运动和静止都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 B.同一物体不可以说它既是运动,又是静止的 C.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也不同 D.选择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的对象就是静止的 如下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计划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改变了从机械运动的定义、运动的相对性开始的常见结构,以学生身边的运动场景引入,从具体的长度、时间测量以及运动快慢比较出发,最后回到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相对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等较为深刻的主题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 2 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3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4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 2 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3 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4 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教具和学具 课前准备 预习“机械运动”,写出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误差是不可避免 的,可以多测几次 减少误差 特殊测量方法有: 测多算少 化曲为直 等量替代 例:测一页书纸的厚度。 例:硬币的直径滚轮法测操场的周长 例:铁路线的长度 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 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 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 宽度为__5.0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 径约为_1.6__mm。 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由什么决定,此题最 好说明。 特殊测量时要注意 方法的实用性。 复习速度 速度的定义和 物理意义 v=s/t 引导学生,如何理 解速度 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 物理量。 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 如百米赛跑: 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 2、路程一 定比较时间(裁判) 本节内容为理解学 生对速度的定义和 物理意义区分容易 不清。 三匀速直线 运动 平均速度和平 引导学生总结:匀 速直线运动的定 义平均速度:一 学生练习: 例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小钢 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 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 本节内容为理解层 次。 通过速度的计算加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机械运动》是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内容,以往这个内容在初三,所以练习册上出现的练习题是按照学生在学习物理一年后的程度上设计的,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设题需要考虑学生已有基础,一些能力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避免人为拔高对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目标: (一)将本章的知识以*络的形式表示出来,应包括以要求中的内容: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通过练习巩固以上述要求,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总结自己学习物理经验。 形成知识*络图是为了教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学习后要整理的习惯。 以下*络图是按照物理量、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分类做的,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内容的分类,在物理量中以长度、速度为例,将物理量的要素呈现出来——定义、单位、公式、测量。 典型例题: 例 1、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 估计值是多少?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 注意:区分“估计值”和”估计数字”,只要是某个物理量的值要有单位。例 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图

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答案:, 注意: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测量结果准确程度一定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时的准确程度一致 例 3、如图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 cm。 意图:理解刻度尺使用方法中“刻度紧贴被测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区分误差和错误 例 4、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请说明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意图:准确表达、发散思维训练。描述物体运动时需要选择参照物,说明甲乙丙三物体运动一定要有“以地面为参照物XX是XX”, 答案:以地面为参照物甲匀速上升;乙与见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丙有三种可能,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匀速下降、或小于甲的速度匀速上升。 例 5、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意图:计算规范训练: 1、解题过程中长度、时间的大小及单位统一运算处理好 2、依据的原始公式 3、所求物理量的计算过程:包括公式、代入数据、结果(数值+单位) 4、答 例6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一个人面对一高山喊一声,4s后听到回声。问人距高山大约是多少千米?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 课题机械运动复习课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参照物、速度、刻度尺使用 教学难点;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 教学过程教学札记 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 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 本单元知识网络。 要求: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并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 以及你还有哪些疑惑? 机械运动 运动运动的快慢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课内探究学案 一、复习总结,展示问题

通过自主复习,你认为这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把你的问题记录下来,比比看谁找的问题最多。 二、实验探究,重点突破 1、实验探究:以小组为单位,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长 宽 评估、交流: 2、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 3、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有时看到远处的地平线发生了倾斜(这种画面可以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是以谁为参照物? 三、强化训练,巩固检测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儿中 D、晚上,探照灯的灯光射向天空 2、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中,正确的是() 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 止的物体 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 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 D、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3、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4.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米,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5.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能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2.经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体验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初步养成遵守实验要求、严谨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初步养成与人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益求精、勇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难点】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教学过程、专题讲解: 专题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的工具为刻度尺.选择测量工具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需要合理地选择各种测量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 km=103 m=104 dm=105 cm=106 mm=109μm=101 2 nm 3.刻度尺 (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使用时要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 (2)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3)量程(测量范围):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度线的距离. 4.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3)看:视线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不要斜视. (4)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记录的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专题分析】 在本专题中,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常考内容,通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形式出现,而对于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估读一位,是中考的重点;同时对于误差的考查及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刻度尺长度发生变化,再用来测量物体长度所导致的结果也要给予高度重视. 如图所示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是cm. 解析:刻度尺的一个大格是1 cm,一个小格是1 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由图可知,木

初中物理_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机械运动复习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是今后学习运动和力等知识的基础,熟练掌握本章知识对学好整个力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从长度测量入手,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实例分析,带领学生逐渐解开运动的实质。机械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八年级学生对运动缺乏理性的观察、体验、感悟,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形成思维定势,缺少用科学的语言准确描述机械运动等概念。但是学习精力充沛,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记忆能力良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迅速观察、思考、积极动手实践,从而形成科学的运动观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效果分析 通过学习目标解读,学生知道了参照物的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同时体验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通过重点、难点分析,明确了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速度的计算,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进行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找出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通过课前热身、基础训练、综合训练一系列练习,学生先清楚了自己知识的不足,通过考点分析,例题讲解,扫除了障碍,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 作者:王兰芬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04期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2.解析 本单元是八年级物理的起始章,讲述测量和运动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有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参照物、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平均速度的测量等。为后面章节中的测量、计算、实验能力奠定了基础。而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是以长度、时间、参照物、测量平均速度为基础的一个综合性知识,所以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根据核心内容的课型教学过程采取的是复习相关的概念、动手测量长度与时间、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简单的计算。所以,核心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概念、记住公式和单位,而关键是写出计算过程中的格式要规范。 二、目标及其解析 1.通过用手比划出1m、1dm、1cm、1mm的长度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用口念出1s的時间长度。 2.通过对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过测量平均速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4.通过与交通方面为背景让学生学会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单元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如下: 1.刻度尺读数。存在按过去的方法来读数,无估计值、数据后无单位,不知道什么是分度值。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先让学生明白物理上的长度测量比平时的测量要求更严格,测量更精准,所以必须有估计值,再让学生接触不同分度值的读数和不同情况时的不同估读方法来纠正和强化。 2.速度的简单计算时格式不规范。因为速度的计算是物理学习中第一次接触计算,受数学格式的影响,学生还不习惯写公式或数据后面带单位。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题的练习后让学生知道没有公式和单位的计算只是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而有公式和单位后它所代表的是我们生活中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它比数字的运算更实际、更具体化、更深入地研究一件事。当他明白这样的道理后就会把格式写规范。 3.平均速度的计算。因为学生不理解或根本就不去记背平均速度的概念,导致把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混淆。解决的办法是用一道特殊的题让大部分学生都做错后,让他们去查平均速度的概念,然后教师指出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必须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才是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单元知识框架、知识点的填空、目标检测。用视频展示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并用学生手中有的工具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以帮助学生熟悉总的知识点和突出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设计过程 1.知识巩固。2、重难点突破 问题(一):你能独立且正确的完成知识点填空吗?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基础知识点,增强记忆。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填空,自主展示所填的内容。

机械运动(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专题1 机械运动 【思维导图】 【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 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 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例题精析】 [例题1](2022•潍坊)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

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 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 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总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下册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授课人: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火箭在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火箭运动得这么快,为什么跑不出屏幕呢?能不能根据视频估测一下火箭运动的平均速度呢? (先抛出问题不作回答,课中各环节紧紧围绕问题逐层深入剖析,以串引各知识点的复习) 二、讲授新课 1、知识点复习加针对练习一、提问回顾 三、师生互动、巩固新知

市题点 1、命题点1 长度、速度的估测(自治区、兵团卷5年3考) 1)、古测真题组合)判断1~3题的说法是否正确.(2017 自治区、兵团5题C0.5分)中学生身高约为160mm( ) 2)、(2017自治区、兵团5题D0.5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 x108m/ s(2016自治区、兵团6题B0.5分)成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 m/s( ) 3)、(2019自治区、兵团1题2分)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 A.75mm, B.75cm C.75 dm D.75m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a.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 b.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 )运动状态的判断 观察所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说明物体是①的,如果没有变化,说明物体是②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考点3 运动的快慢 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①_ (2)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②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③与④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⑤_ 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⑥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⑦ (3)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⑧ ,符号为⑨ 其他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是① 单位换算:1 m/s=①km/h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1 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就应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

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用心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透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透过学生自己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能够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能够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

初中物理_机械运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长度,时间的测量 (2)知道机械运动:1.参照物2.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分类 (3)理解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会测量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本节课的若干问题,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组合法、等价变换法等物理方法。学会运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物理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与社会的过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过程

目标三 步骤 ①公交车从静止到加速完成,大约需要100米作业的距离,我们先用测量出 公交车将要通过的全路程、前半程和后半程,填入表格中。 ③用测量公交车行驶前半程的时间、全程的时间,求出后半程时间,填入表格中。 ④根据测量数据,分别算出公交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和后半程的 平均速度。 表格 次数路程s/m 时间t/s 速度/m/s 全程100 10 前半程50 6 后半程50 结论由实验数据可知,公交车在做(“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科学 方法 1.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可以测量出物体的运动速度,用到了法, 2.速度定义、定义式、图像互相变换是_______________法 生:完成并回答!v=s/t、刻度尺、秒表、10 、8.33、12.5、变速、组合、等价变换法师:点评。 练习解决常见的计算类问题 分三 小组合作交流师:影片中公交车的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一座290m的长桥,公交车长是10m,这时公交车速度25m/s,公交车要完全经过这座桥需要多长时间? 生:解答、讨论、交流、总结公式:v=(S1+S2)/t 师:“过桥问题” t=(S1+S2)/v(板书) 师:影片中公交车的前进的速度为80km/h,行驶了2小时,如果这段路程让速度为160km/h的跑车来行驶,需要多长时间? 生:解答、讨论、交流、总结等量关系:S1=S2 师:“等量问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用公式解答。 师:已知公交车正以80km/h的速度行驶,甲乙两组救援人员的车速如图所示两种救援方案 方案1:甲组救援人员在距公交车后方20km远的位置追赶公交车。 方案2:乙组救援人员在距公交车23km的前方,正对公交车赶来。 如果你就是指挥官,你选择那种方案更快赶到?教师巡视,提醒同学计算要严谨,因为失误了可能会导致救援失败! 生:解答、讨论、交流、总结公式:t=S/(v1-v2) t=S/(v1+v2) 生:乙组人员更快! 师:救援车辆终于赶到了!可是公交车就像吃了炫迈,根本就停不下来呀! 让我们快点儿想个办法救救公交车上的乘客! 生:讨论、交流、提出合理方案:可以让两辆公交车同向同速运动。 师:这也就是让两辆车做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