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公共政策概论-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

形考任务1:专题讨论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2、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40分)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

考核内容:

主题: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100分)

考核要求:

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第十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4、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3、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是否需要加强?公共管理方式方法如何转型?(1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正确答案: D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正确答案: A

3.()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正确答案: C

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正确答案: B

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 A

6.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正确答案: A

7.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正确答案: A

8.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

D.执政党

正确答案: A

9.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 D

10.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公共政策客体

B.目标群体

C.思想库

D.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 B

11.()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公共政策环境

B.全球化

C.国际化

D.信息化

正确答案: A

12.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传统习俗文化

B.政治文化

C.精英文化

D.普通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 C

13.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正确答案: D

14.()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正确答案: C

1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 A

16.()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

C.政策目标

D.政策对象

正确答案: B

17.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地位。

A.权威

B.重要

C.次要

D.枢纽

正确答案: D

18.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

A.效果评估

B.可行性评估

C.风险评估

D.价值评估

正确答案: B

19.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A.政治人

B.文化人

C.经济人

D.精英

正确答案: C

20.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出版作为标志。

A.《执行》

B.《政策执行与评估》

C.《奥兰克计划》

D.《公共政策学》

正确答案: A

21.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评估调查

B.评估实施

C.评估执行

D.评估完成

正确答案: B

22.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

A.正常利益

B.超常利益

C.失常利益

D.合理利益

正确答案: A

23.维护和实现( )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A.集体利益

B.公共利益

C.家庭利益

D.个人利益

正确答案: B

24.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和集团分析模型。

A.价值分析模型

B.史密斯模型

C.精英分析模型

D.多源流分析模型

正确答案: C

25.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A.帕累托

B.庇古

C.肯尼思·阿罗

D.萨缪尔森

正确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

1.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正确答案: A B C D

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慈善不足

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3.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A.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正确答案: B C D

4.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正确答案: A B C D

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件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正确答案: A B C D

6.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多选题(4 分) 4分(计分规则:全部选对则得分) (难易度: 中)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正确答案: A B C

7.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

多选题(4 分) 4分(计分规则:全部选对则得分) (难易度: 中)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正确答案: A B C D

8.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多选题(4 分) 4分(计分规则:全部选对则得分) (难易度: 中)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正确答案: A B C D

9.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多选题(4 分) 4分(计分规则:全部选对则得分) (难易度: 中)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10.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途径有()

多选题(4 分) 4分(计分规则:全部选对则得分) (难易度: 中)

A.领导

B.交换

C.说服

D.强制

正确答案: B C D

三、判断题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A.对

B.错

正确答案: B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3.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4.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A.对

B.错

正确答案: B

5.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6.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7.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8.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

A.对

B.错

正确答案: B

9.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10.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A.对

B.错

正确答案: B

11.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12.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13.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A.对

B.错

正确答案: B

14.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15.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16.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17.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

A.对

B.错

正确答案: B

18.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A.对

B.错

正确答案: B

19.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20.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A.对

B.错

正确答案: A

四、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又称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进程中改革者倡导用私营工商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来改进公共部门的管理如合同出租、契约外包、公私合作、凭单制度、使用者付费等等。当这些管理工具被应用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时实际上也就转化为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又称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进程中,改革者倡导用私营工商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来改进公共部门的管理,如合同出租、契约外包、公私合作、凭单制度、使用者付费等等。当这些管理工具被应用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时,实际上也就转化为政策工具。

2.志愿失灵

志愿失灵是个人或集体自愿的非政府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以筹款志愿为基础而建立的非政府组织中,实际上也是问题重重,由此便诞生了志愿失灵的说法。

3.正式议程

又称政府议程,指某些社会问题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采”

4.头脑风暴法

是指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亚历克斯·奥斯本首创,该方法主要由价值工程工作小组人员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如今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五、简答题

1..政策工具的特征。

1.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2.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

3.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2.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监督作用受到影响。

一是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存在好人主义思想,特别是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碍情怯面,顾虑重重,缺乏斗争精神,不敢碰硬、不愿监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能职责和职业精神问题。

二是有的党政主要领导过分信任和依赖纪委,除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给纪委去做,由纪委大包大揽而外,有时还把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问题也明确要求纪检监察组织参与处理,认识上缺乏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纪委工作常常出现越位的情况。

二、职责定位把握不准,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部分基层纪委主业主责脉络不清,导致在实际工作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位、失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由牵头业务部门承担完成的任务,基层纪委却主动或被动的承担,而履行不该履行的职责;部分基层纪委对组织与协调的关系理解不透,注重组织,忽视协调。

该督办的没有督办,在治本抓源头工作中形成责任虚化、部门责任弱化、纪委责任泛化的局面;有的基层纪委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存在着包揽过多甚至替代职责的情况,分不清主次与责任,没有调动和发挥牵头部门的主体作用,监督检查无果和问责追责不严等。

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监督力度受到削弱。

在现行双重领导体制下,基层纪委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监督对象,使得基层纪委履行监督责任面临压力和干扰,导致基层纪委在履行职责时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窘境,监督力度被削弱。

四、能力素质还不到位,监督成效受到制约。

部分基层纪检干部还未适应反腐倡廉新常态,对转职能的要求理解不深不透,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和监督不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造成监督职能虚化。加之由于纪检监察工作政策性、业务性、专业性较强。

系统培训机会不多,没有全面掌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开展案件查办、信访核查等专业知识和具体方法技巧,导致办信、办案质量不够高。

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或组织活动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六、论述题

1.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政策议程的形成要经历了公众议程以及政府议程两个阶段,首先你应该明白政策议程是针对一定的社会问题而设置的,所以在社会问题出现并引起一部分社会公民讨论以及产生政策诉求时就进入了政策议程的公众议程。公众议程不一定会进入政府议程,但是如果该社会问题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时就会进入政府议程,政府针对该社会问题进行调研、考察,制定合乎实际的解决办法,也就形成了解决该问题的政府决策。

这一过程中,所有能够参与到社会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社会力量都会对政策议程产生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过程中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1 公民个人,公民个人对于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以及评价都会影响社会问题能否进入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社会公民对某一社会问题的反应普遍很高,这一问题就会很快进入公众议程。

2 社会团体,这里的社会团体我认为主要是指社会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在中国政策形成中的作用还不算明显,但是在西方国家中介组织的舆论作用很强大,他们的呼声反应的是利益团体的政治诉求,并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表达对于某一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影响政府决策。

3 政治领袖,政治领袖在西方的总统制国家以及在中国都会起着很大的作用,政治领袖在工作或视察中发现问题后,该社会问题可以直接进入政府议程,甚至形成国家决策。

4 政府体制,这一因素主要影响的是已经进入公众议程的社会问题能否很好的进入政府议程,这取决与该政府政府体制是否是开放型的,吸收社会力量的意见建议,阳光政治。

5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作用在中国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了,主要是社会热点的放大以及背后问题的剖析,引发公众议程顺利进入政府议程。

6 社会问题自身,社会问题自身是否是具有一般性的问题,即这个想象是不是普遍存在,如果普遍存在当然就会引起较大的反响,从而促使政府政策的制定以及出来。

公共政策概论-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考网考题目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 一、单选题 1.“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D )最早提出的。 A 西蒙 B 伊斯顿 C 史密斯 D 拉斯韦尔 2.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 利益性 B 权威性 C 强制性 D 限制性 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D )。 A 执政党 B 公共政策客体 C 非官方决策主体 D 公共政策主体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A ) A 詹姆斯·E.安德森 B 托马斯·戴伊 C 罗伯特·达尔 D 古德诺 5. ( B )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A 政策的评估 B 政策的制定 C 政策的执行 D 维政策问题的构建 6.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B ) A 公共问题 B 社会问题 C 个人问题 D 集体问题 7.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B ) A 史密斯 B 西奥多·罗威 C 威廉·邓恩 D 德罗尔 8.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B ) A 互动性 B 全球性 C 系统性 D 复杂性和多样性 9.公民的( D )直接影响了其参与政治时对政策的解读和利益诉求的表达。 A 道德水平 B 宗教信仰 C 心理文化 D 教育文化水平

10. ( A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 (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 (或一种活动) A 管制 B 管理 C 限制 D 强制 11.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 M ·拉米什的著作是( B )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 C《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D《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12.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A ) A 威廉·邓恩 B 托马斯·戴伊 C 罗威 D 林布隆 13.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C )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B《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C《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D《理解公共政策》 14.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A ) A 前提 B 枢纽 C 基础 D 关键 15.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 A ) A 可行性评估 B 价值评估 C 风险评估 D 效果评估 16. 自上而下模式是以( C ) 为基础的。 A 现代行政模式 B 行动理论 C 古典的行政模式 D 组织理论 17.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 1973 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 B )出版作为标志。 A 政策执行与评估〉 B《执行》 C《公共政策学》 D《奥兰克计划》 18.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 B ) A 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B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C 公共政策评估计划 D 公共政策评估报告 19.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A ) A 评估准备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参考(含答案)823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公共政策环境特征是指公共政策环境在政策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各自 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多样性与复杂性。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都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二,动态性与稳定性。一般说来,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并实施,就会反过来对产生它的环境发生反作用,从而引起环境的变化。但是,在一定时期和特定领域,公共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稳定性既通过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稳定体现,同时又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相关制度的稳定性体现。 第三,确定性与突发性。虽然公共政策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但正如哲学里说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样,公共政策环境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体现出确定性。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它们的数量、质量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决策者在事先可以预料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出乎意料的,突发的,这些往往出乎决策者的预料,尤其表现为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

第四,交叉性与定向性。交叉性是指各环境相互发生作用作用,这就把环境看成一个系统,系统里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的要素,甚至是整个系统的。而定向性是指特定的政策环境是对特定领域或特定地区的公共政策产生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影响作用。 第五,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性是说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本身各方面的能力与修养构成公共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主观性;客观性是指除决策者本身因素之外的一切因素构成的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认为改变的,因而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客观性。 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 第一,政治环境。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政策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情况的总和。主要包括基本的阶级状况、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结构、政治文化、国家法律完备程度、军事与国防状态情况等。 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政治环境是公共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公共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治环境。具体说来,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点:(1)政治环境的现实需要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也就是说,一切公共政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参考(含答案)085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2005年3月21日, 兰州大学张正春教授到圆明园游玩时偶然发现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随即于3月24日向《人民日报》记者打电话告急。经过《人民日报》的披露,其他媒体纷纷跟进, 国家环保局于3月1日叫停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 并要求立即补办环境评价审批手续。至此一系列的事件开始浮现在公众面前,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公布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听证会、环保总局首次点名批评不负责任的环评机构、首次公开敏感项目的环评报告等。 在此事件中, 媒体为政府依法公开行政与公众理性参与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官民良性互动的样板。公众能够充分地参与公共事件,更加信任政府,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行政的效率和人民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 而且在圆明园事件中又体现了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化关系及矛盾,即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环保、水利、文物、园林之间, 代表不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公众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媒体以其影响力表达民众呼声,形成媒体舆论,并促使社会话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一项政策必经由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 再提升到政府议程, 通过政府议程制定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 媒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快捷性促进政策制定的高效化; 多元性提高公共政策的合理化;开放性增进民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感;交互性激发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热情。媒体的含义及作用媒体一词来自拉丁文,音译为媒介, 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和

工具。 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传统媒体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包括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兴媒体如IPTV 、电子杂志等。本文所说的“媒体”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 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体有着传递信息、协调管理、教育娱乐功能, 同时还具有监测社会环境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 媒体也肩负着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媒体的社会责任, 可以分为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公共政策的介绍及其性质公共政策是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是公共管理的手段, 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利益关系的调节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策领域, 公共政策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价值相关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多功能性。从动态的角度来看, 公共政策有一个生命过程, 即政府过程, 制定一项政策必经由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 再提升到政府议程, 通过政府议程制定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这样一个过程。即政策制定阶段为:公共问题的产生; 政策问题的确认; 政策议程的建立; 政策规划; 政策合法化。 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利用媒体,使其对公共政策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国开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2答案

国开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2答案 ”试题1: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科臣 B.林布隆 C.萨拉蒙 D.罗威" 标准答案1:科臣 ”试题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公共道德 B.公共利益 C.公共责任 D.公共服务" 标准答案2:公共责任 ”试题3:()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强制 B.管理 C.限制 D.管制" 标准答案3:管制 "试题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一级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功能论证" 标准答案4:小论证 "试题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理解公共政策》 B.《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C.《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D.《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标准答案5:《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试题6: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激励型工具 B.命令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标准答案6:激励型工具;命令型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系统变迁型工具 "试题7: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B.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不足" 标准答案7:慈善活动的狭隘性;慈善组织的业余性;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慈善不足 ”试题8: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A.结构适度 B.结构不良 C.结构平衡 D.结构优良" 标准答案8:结构适度;结构不良;结构优良 ”试题9: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B.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C.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标准答案9: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试题10: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 A.危机事件 B.抗议活动 C.政治领导者 D.传媒曝光" 标准答案10:危机事件;抗议活动;政治领导者;传媒曝光 试题11:公共政策工具 标准答案11: 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试题12:志愿失灵 标准答案12: 志愿失灵:大部分现实问题严重限制、制约了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性。志愿者组织对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不适用的。在实践中,最大的志愿组织可能蜕变为官僚组织而与政府组织趋同,这将使其效率和效力大打折扣,即出现志愿失灵。 试题13:正式议程 标准答案13: 正式议程:正式议程(formal agenda)又称为政府议程(governmental agenda),科布和爱尔德认为,正式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试题14:头脑风暴法 标准答案14: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1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5分)考核要求: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资料占30%,内容占70%。 3.字数不少于1000字(其中案例内容不超过300字)。 教师根据考核要求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 今年6月1日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作为这一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浙江湖州安吉县在“中国第一竹乡”、首个“国家生态县”之后,又获得了“美丽乡村”这一全国性金字招牌。 2005年,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美丽乡村”成为安吉发展的一条主脉络。在抓好工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同时,安吉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8年,安吉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提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现在,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走进安吉农村,村村都是个性鲜明的独一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山三吃”(吃生态农业、吃生态工业和吃生态旅游)让安吉人收获了富足。 “一山三吃”,带给安吉的变化是巨大的。2014年,安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85.0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0.0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2倍和6.41倍;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62元,高出浙江省的19373元,而2005 年的这一数据只是7000元出头。 依托绿水青山,安吉的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2014年,安吉有18 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投建,总投资17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0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四成多。 二、个人的讨论提纲 1、什么是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国际环境因素 (1)公共政策的自然环境因素是指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气候条件等的总和。 (2)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因素是指制定与实施某一项具体政策时,可能面对的和能够加以利用的总的经济状态。它包括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与运行状态,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总和。 (3)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制定与实施具体的政策时,可能面对的总的政治状态,它是一国或一个区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关系的总和。 (4)公共政策的法治环境因素是指制定与实施具体的公共政策时,可能遇到的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总的法治状态,它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法律体系、法律机构、执法状况与社会治安的总和。 (5)公共政策的社会环境是指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可能面对的总的社会状态,它是社会人口、群体、职业、规范等等的总和。 (6)公共政策的文化环境是指指制定与实施具体政策时,可能会面临的总的文化状态,它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教育、科技、道德等等的总和。 (7)公共政策的国际环境要素指的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由国家间、国际组织间的竞争、合作、冲突所形成的带有一定稳定性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2、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其关系而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

2021年秋国家开放大学专升本《公共政策概论》习题测试及形考

2021年秋国家开放大学专升本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一章绪论 1.1小节练习 练习1(单选):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社会组织 b.企业 c.政府 d.个人 正确答案是:政府 练习2(单选):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a.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b.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正确答案是: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1.2小节练习 练习1(单选):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公共 b.利益 c.权力 d.权威 正确答案是:利益 2.1小节练习 练习1(判断):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正确答案是“错”。 2.2小节练习 练习1(多选):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行为 b.条件 c.文化 d.观念 正确答案是:观念, 行为 3.1小节练习 练习1(判断):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是“对”。 3.2小节练习 练习1(判断):“政策科学”一词是由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和方法上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是“对”。 一、单项选择题 试题1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个人 d.社会组织反馈 正确答案是::政府 试题2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a.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b.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c.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d.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反馈正确答案是::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试题3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权威 b.利益 c.权力 d.公共反馈 正确答案是::利益 试题4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利益性 b.强制性 c.权威性 d.限制性反馈 正确答案是::权威性 试题5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社会利益 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 d.公共权力反馈 正确答案是::社会利益 试题6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超前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层次性反馈

公共政策概论形考四答案

形考任务四 一、 单项选择题 题目 1 : 公共政策是 ( )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 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 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府 题目 2 :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 利益 题目 3 :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 对公共政策制定、 执行、 评估和 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 公共政策主体 题目 4 : 在西方, 与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 大众传媒 题目 5 :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 管制、 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 目标群体 题目 6 : ( )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 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环境 题目 7 :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 精英文化 题目 8 : 荷兰经济学家( )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科臣 题目 9 : ( )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 , 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 管制 题目 10 : 卡尔. 帕顿和大卫. 沙维奇在( )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 法。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题目 11 : 政策议程 题目 12 : 枢纽 题目 13 : 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 ) 。 可行性评估 题目 14 : 经济人 题目 15 : 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 ( ) 出版作为标志。 《执行》 题目 16 :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 )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评估执行 题目 17 : 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 实现行政 )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 。 1973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 形考任务1至4 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9月。 形考任务1 试题及答案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组成4―8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资料占10%,网上实时讨论占20%,内容占70%。 3.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答案: 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走出去,融入到世界舞台中。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并努力寻求在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个人讨论提纲: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共政策的发展变化。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分类,每一类别对公共政策环境都有较大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自古以来,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由于中国的强大,并且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越南等周边国家意识到了南海的重要性,开始逐步有计划的开始侵占南海的一些岛屿。由于此时的中国刚经历完十年动乱,加上改革初期,一切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该地区的重要性。这一状况,更是加剧了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野心,肆无忌惮的出去中国的领海地区,抢占岛屿、渔业、石气等资源。由于海洋意识薄弱,一直没有切实的解决,所以才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石油资源的大量进口,造成了中国的石油进口 90%以来于海上航道,而这又必须是经过南海海域。再加上,中国大量出口至欧洲的廉价商品也必须通过南海海域进入印度洋,从而到达欧洲。另外,南海又有丰富的石气资源,这一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开始意识到南海的重要性,开始越来越强硬的强调南海的主权,这不仅仅是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政治法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海。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政治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作业3参考695

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实际案例进 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theory)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丹斯·缪勒给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定义常常被西方学者引用:“公共选择理论被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方法。”但其与主流经济学在分析框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而把政治决策视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因素或既定因素。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市场上,个人受利动机支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个人的动机和目标是利他主义的,超越了个人利益。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两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党官员、政治家(供给者)。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他带来效用的私人物品;但在政治市场上,人们

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主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政治经济截然对立的“善恶二元论”是不能成立的。第二,主流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都是以微观的个体为起点,按照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的,但二者在理论上却存在着分歧。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他们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个人主义。布坎南和塔洛克在《一致同意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写道:“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不应当和作为组织社会活动规范的个人主义相混淆。前一种个人主义表示试图把政治组织的所有问题简化为个人面临各种选择以及他在这些选择中所做的选择。而指导他选择的目标或标准在这种分析中不占任何位置。相反,作为一种组织规范的个人主义包含明确认可一定的价值标准。”主流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目标是客观的,公共选择理论的成本效益以及选择都具有主观性质。公共选择学派强调,任何外部观察者都不能确定社会的福利情况,只有个人才知道他们自己的效用,因此,必须给个人充分的选择自由。而主流经济学则认为,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可以由客观标准确定或可以从物质上进行计算,函数的最大值也是客观确定的。第三,自1932年罗宾斯发表《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以后,经济学是研究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或有竞争性目标中怎样配置稀缺资源的科学,这成了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标准定义。根据这个定义,人们的选择行为和选择结果似乎与制度结构和宪法秩序无关。分析框架以资源稀缺性为基本前提。公共选择理论试图重新构造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他们对主流经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与答案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 考核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正确答案:C 满分: 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5分)考核要求: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资料占30%,内容占70%。 3.字数不少于1000字(其中案例内容不超过300字)。 教师根据考核要求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 今年6月1日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作为这一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浙江湖州安吉县在“中国第一竹乡”、首个“国家生态县”之后,又获得了“美丽乡村”这一全国性金字招牌。 2005年,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美丽乡村”成为安吉发展的一条主脉络。在抓好工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同时,安吉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8年,安吉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提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现在,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走进安吉农村,村村都是个性鲜明的独一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山三吃”(吃生态农业、吃生态工业和吃生态旅游)让安吉人收获了富足。 “一山三吃”,带给安吉的变化是巨大的。2014年,安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0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0.0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2倍和6.41倍;

公共政策概论-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 形考任务1:专题讨论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30分)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0分)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 (40分) 4. 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

一. 案例1992年6月1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1993年,北 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12月1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 爆竹区。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此后,全国280多个城市政 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 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 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同的程度上放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允许居民在规定的区域内 燃放烟花爆竹。北京市人民政府2005年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即要修订。据北京市法制办周继东主任介 绍,修订的原因是社会各界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以上这个事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很重要,要讲究四个原则,既 民主化原则,规范化原则、合法化原则,公开化原则。如果当初制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遵守这个原则可能就不 用12年后再次修订,这样对公共立法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二.个人提纲:个人提纲:公共政策具体内容是由政 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一)公共政策制定(1)民主化原则。(2) 规范化原则。(3)合法化原则。(4)公开化原则。 (二)公共政策执行共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经济手段(3) 法律手段(4)思想教育手段(三)公共政策评估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①评估准备阶段。②评估实施阶 段。③评估总结阶段。 (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 评定,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三.小组讨论提纲:小组讨论提纲: (一)公共政策制定(1)民主化原则。 决策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要体现公共利益,每一个利益主体都能够参 与进去,让自己的利益需求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样制定的政策才能符合绝大多数的利益,它追求社会公正,强调公民参 与。(2)规范化原则。制定一个公共政策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不是随意的,也不是任意的。只有规范的程序,一些负面 的、现实中很难操作的公共政策,可能就不会出台或者会被取消。(3)合法化原则。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宪法、法 律和相关的法规。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违反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之前我们一定要分析是否符合宪法, 符合我们相关的法规。(4)公开化原则。这个公开化原则要求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当中,要透明、公开。这也是民主 化的具体要求。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黑箱”操作。 (二)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 策执行是一定的机构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发布命令、拨付款项、订立契约、收集 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三)公共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持续,考察 整个政策过程,对政策的效率、价值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 哪三个阶段和主要任务①政策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准备评估条件。 ②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 行系统的整理,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政策作出评估。③评估总结阶段的任务: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 (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评定,对行政执行情况 总结经验教训。政策终结的对象(1)功能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 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 (2)组织.任何一项政策活动都是通过组织来推动的,政策的终结也伴随着组织 的缩减或 撤销. (3)政策.也就是政策本身的终结,即停止执行某项政策(4)计划.计划的终结也称项目的终结,指的是执行政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的终结.四.结论:结论:公共政策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 施;(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形考任务3: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2020年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1-4)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1-4) 答案解析 形考任务1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5分) 考核要求: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资料占30%,内容占70%。 3.字数不少于1000字(其中案例内容不超过300字)。 答案: 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2005年,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美丽乡村”成为农村发展的一条主脉。在抓好工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同时,安吉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8年,安吉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提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现在的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村村都是个性鲜明的独一份。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是湖州市辖县之一。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区域条件非常优越。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层峦叠嶂,翠竹延绵,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植被覆盖率百分之75,森林覆盖率百分之71,这是安吉“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的家庭已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钱袋子鼓起来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并且环境的变化不断让老百姓享受了优质的居住条件,更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使老百姓实现了从政府引导搞“美丽乡村”建设到建设“美丽乡村”成为人们的共识的转变。 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的地区和人民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旅游业更是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都给安吉百姓带来客观的收入,这业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政策环境。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1-4)试题答案解析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1-4) 答案解析 形考任务1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5分) 考核要求: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资料占30%,内容占70%。 3.字数不少于1000字(其中案例内容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 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2005年,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美丽乡村”成为农村发展的一条主脉。在抓好工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同时,安吉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8年,安吉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提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现在的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村村都是个性鲜明的独一份。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是湖州市辖县之一。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区域条件非常优越。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层峦叠嶂,翠竹延绵,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植被覆盖率百分之75,森林覆盖率百分之71,这是安吉“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的家庭已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钱袋子鼓起来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并且环境的变化不断让老百姓享受了优质的居住条件,更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使老百姓实现了从政府引导搞“美丽乡村”建设到建设“美丽乡村”成为人们的共识的转变。 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的地区和人民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旅游业更是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都给安吉百姓带来客观的收入,这业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政策环境。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形考1-4答案

形考任务1 考核内容: 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5分) 考核要求: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成绩由两部分组成,资料占30%,内容占70%。 3.字数不少于1000字(其中案例内容不超过300字)。 教师根据考核要求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公共政策环境特征是指公共政策环境在政策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多样性与复杂性。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都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二,动态性与稳定性。一般说来,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并实施,就会反过来对产生它的环境发生反作用,从而引起环境的变化。但是,在一定时期和特定领域,公共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稳定性既通过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稳定体现,同时又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相关制度的稳定性体现。 第三,确定性与突发性。虽然公共政策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但正如哲学里说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样,公共政策环境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体现出确定性。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它们的数量、

质量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决策者在事先可以预料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出乎意料的,突发的,这些往往出乎决策者的预料,尤其表现为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 第四,交叉性与定向性。交叉性是指各环境相互发生作用,这就把环境看成一个系统,系统里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的要素,甚至是整个系统的。而定向性是指特定的政策环境是对特定领域或特定地区的公共政策产生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影响作用。 第五,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性是说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本身各方面的能力与修养构成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主观性;客观性是指除决策者本身因素之外的一切因素构成的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认为改变的,因而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客观性。 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 第一,政治环境。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政策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情况的总和。主要包括基本的阶级状况、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结构、政治文化、国家法律完备程度、军事与国防状态情况等。 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政治环境是公共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公共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治环境。具体说来,政治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点:(1)政治环境的现实需要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也就是说,一切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界定都来自并必然来自于政治环境;(2)政治环境的性质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性质:即政治环境制约着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和行为,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系统的现实特性,政策要适应政治环境;(3)政治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政治环境本身也经历着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公共政策必须不断调整,使自己与政治环境保持平衡。 第二,经济环境。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是指对公共政策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由社会生产力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构成。就经济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来讲,经济环境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首要和根本条件。任何公共政策制定者要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方案并取得成就,必须从本国或本地区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说来:(1)经济条件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条件;(2)经济实力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基础条件;(3)经济状况是制定公共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第三,自然环境。公共政策的自然环境是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势、地形、气候、土壤、水系、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自然物。它为人类社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