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公共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支撑。本文整理

了范维澄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召开的理事会上所做的题为《公共安全的科技和教育》的讲座,介绍了公共安全领域的三角形模型和公共安全的“4+1工作法”。

安全是社会长期迫切的重大需求,与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重大需求相对照,与先进国家相比,

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严重滞后。虽然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各个分支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均得到了

相应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各相关领域研究仍处于条块分割

状态。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刚刚起步,研究基础薄弱,公共安全研究与实验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与装备研发能力差,专门人才严重不足、缺乏整体层面上系统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尚未形成构建国家

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重大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并将其列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公共安全首次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十一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一五”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将有关公共安全的理念、想法,变成国家

的预案、法规甚至法律,进而成为一种全民性的行动,或者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技术和产品,形成公共安全产业,这些都需要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同时也离不开社会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交

叉融合。

公共安全领域的三角形模型

我国公共安全的概念涉及到4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

二是事故灾难,环境生态的灾难,安全生产在各个领域的事故;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食品安全,群体不

明原因的疾病,以及动物的疾病;四是社会安全事件,既包括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也包括了大规模的群体

事件和经济安全事件。面对这些领域,如何构建公共安全的科技体系,这是公共安全科技界一直思考的问

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公共安全科学界提出了公共安全体系的三角形模型。

其中,突发事件是三角形的一个边,研究突发事件从孕育、发生、发展到突变成灾的演化规律及其产生

的风险作用,即突发事件携带或产生哪些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如何随着时间或地域的空间发生变化。突发事

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并有其自身规律。突发事件产生的作用有3种

类型,包括能量、物质与信息。能量的作用例如火灾,火灾通过燃烧释放热能,原则上是热能的作用,因此

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破坏。物质作用例如病毒、细菌,这些都属于物质,可能造成伤害。另外就是信息,有

时人群中出现一些传言、谣传,由此可能引发一部分社会人员的恐慌与群体事件的产生,造成伤害。

“三角形”的第二条边是承灾载体。在突发事件的作用下产生破坏,其实是对承灾载体的损害。承灾载体

是指各种人、物和经济社会运行系统。承灾载体在突发事件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本体的破坏,也可能产生功

能的缺失。而在同样的突发事件作用下,产生破坏的大小也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次生和衍生灾害,实际上是由于承灾载体在突发事件作用下,发生损坏之后带来的,承灾载体是中间媒介。所谓事件链的发生

或者说突发事件的“多米诺效应”,和承灾载体自身损毁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第三条边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由突发事件和承灾载体所构成的灾害体系中,如何施加人为干预作用。人为干预可以用于处理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通过早期的探测、报警、自动灭火等,以

减少火灾发生。也可以作用在承灾载体上,例如加固桥梁、建设消防安全建筑等,能够减轻或避免承灾载体

的损坏。

突发事件、承灾载体以及应急管理这种三维体系构成公共安全科技的整体,人们通常通过对突发事件和

承灾载体的研究,确定应急管理的关键目标,加强防护,从而实现有效的预防和科技减灾。

公共安全的“4+1工作法”

对于公共安全的研究有特定的方法学,将其归纳为“4+1工作法”。

一是确定性方法。例如台风,为什么能够预测台风行走的路径、登陆时的强度?是因为它满足物质不灭

定律、动量方程、能量规律等构成的基本规律。

二是随机性方法。基本靠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关联和分析,进行研究。

三是基于数据的方法。例如进行多源信息的融合与信息挖掘。无论是确定性方法还是随机性方法,在实

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带来误差,可以通过实时数据的获取,修正原来确定性方法给出的预测误差。

四是复杂性科学方法。例如混沌方法与复杂系统理论等。

公共安全事件很复杂,单纯用某一种方法通常无法解决,需要把4种方法综合起来。如:综合风险评估,它是多因素、多灾种、多环节的问题,就要用4个方法进行综合研究。首先,基于统计原理获得风险发生的

随机性规律,即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第二,基于事情动力学机理,获得风险作用的确定性规律,即: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演化规律和可能产生的作用类型、强度和时空特性。第三是基于承灾载体的脆弱性

分析和破坏机理获得风险后果的确定性规律,也就是承灾载体的损毁程度。基于上述三者,再统筹考虑应急

管理的能力,获得一个综合风险评估的结果,即得到危害及其发生的概率。所以,在做风险评估的时候,4

种方法都是需要用到的。

构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

我国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可以表现为6个方面。应急法律法规体系,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代表。应急预案体系,我国已经有200多万个应急预案,需要进一步增强它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公共安全应急组织

体系,例如在政府部门架构中建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包括救援队伍、运输、物资、通信等。突发事件应急平台体系,即:软硬件结合,试验应急预案的工具,服务于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平

台除了固定的平台,还需要获取现场的信息,移动应急平台实际上是小型指挥厅,将其浓缩到车载的范围内。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建立体现“理、工、文、管”交叉融合的公共安全领域的一级学科、人才培养和

培训体系。

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性课题报告

班级: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信息技术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数学 提出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平常百 姓家,网络也在也不是个陌生的字眼。大到企业办公,小到私人娱乐。网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昭示它的风采。但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与来,在今天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里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它们主要依附于各种恶意软件,其中病毒和木马最为一般网民所熟悉。针对这些危害因素,网络安全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这也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研究目的:了解网络安全问题触发的原因、方式、后果及影响 研究意义: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研究目标:1、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网络安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使青少年朋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研究假设:同学们对网络安全不给予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研究内容: 1、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2、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3、什么是网络安全 4、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5、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一、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日益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使上网企业、机构及用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要避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触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黑客的攻击。由于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因此黑客的攻击不仅“杀伤力”强,而且隐蔽性好。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其攻击方法达几千种之多。 2.管理的欠缺。网站或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据IT界企业团体ITAA 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其中25%的企业损失在25万美元以上。 3.网络的缺陷。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但它仅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 4.软件的漏洞或“后门”。1999年底保加利亚软件测试专家发现微软网络浏览器IE 存在安全漏洞,它可以使不怀好意的网站管理人员入侵访问者的计算机文件,随后微软公司承认了这一事实。 5.人为的触发。基于信息战和对他国监控的考虑,个别国家或组织有意识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二、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随着世界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形成公用网、专用网和企业网三大类别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因特网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并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与该网连接。相应地,网络信息安全亦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1999年国家权威部门对国内网站安全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不少单位计算机系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随时可能被黑客入侵。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注重对黑客入侵的有效防范。针对我国已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已与因特网连接,以及上网用户和连网计算机数目飞速增长的现实,应确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对党政信息网和重要部门信息网应考虑加强技术安全保卫,诸如网络入侵预警、处理与防范工作等;对企业可考虑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其采取给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加装补丁程序,经常对网络进行扫描及其它相应措施,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2.完善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尚待完善。比如,对于网络贸易中认证中心的法律地位,现行法律法规中尚无涉及;1999年10

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公众的生命,财产权利在其他权利有安全的保障,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灾害的伤害 范围:危险物品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突发公共安全时间的应急处置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群体性时间的预防和处置治安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置 特征:1安全目的明确2主体主要是政府公共部门3运用法律管理技术等多种手段4公共安全管理具有预防性和应激性的特征 原则: 1预防为主保障安全2依法管理科学管理3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公共安全管理是行政公权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适用过程,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它是政府设立专门的相关管理机构 所以公共安全是指政府通过检测,预控,预防,应急处置,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轻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墓地,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 危险物品的概念是具有杀伤,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和销毁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而需要特别防护或管制的物品 危险物品的分类按其用途,理性化性状及危险性分类: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化学危险物品危险物品的性能射穿性腐蚀性麻醉性放射性窒息性燃烧性爆炸性 危险物品的特点a威力大,作用大 b易受外力作用英雄极不稳定 c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危险物品的意义 a防止和减少危险物品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 预防暴力案件和恐怖犯罪活动的发生,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 c 保障危险物品合法安全地生产,经营和使用 公安机关危险物品管理的职责:1办理登记注册,许可法证手续2监督检查3收缴流失在社会上的危险物品4审查,考核和培训工作人员5查处事故,侦破有关按键6进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 危险物品管理的原则 1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严格管理3专门机关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4预防为主,保障安全 枪支的界定:枪支是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胃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五只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直觉的各种枪械 仿真枪认定标准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规定的强制构成要件,所发射金属弹丸或其他五只的枪口比动能小于1.8焦耳/平法厘米(不含本数)大于0.16焦耳/平方厘米(不含本数)2具备枪支外形特征,材质,功能相似3外形颜色相似,枪长在制式1/2到1倍 枪支的鉴定1鉴定范围公安机关在板栗涉枪刑事案件中需要鉴定涉案枪支,弹药性能2鉴定时限一般的鉴定和复检在15日完成,疑难复杂的一般是一个月 管理范围1各种公务用枪2各种民用枪支3各种非制式枪支4各种枪支的主要零部件和用于枪支的弹药5仿真枪支 枪支的性能指标射程射击精度作用效果射速枪支的使用寿命 枪支管理的意义 1可保障生产生活顺利进行,枪支的正常使用2制止和遏制故意伤害时间,枪支丢失时间3违法犯罪人员持枪犯案,恐怖暴力事件 警察使用枪支后的处理1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即使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2立即向当地公安或该案件所属机关报告3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即使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4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即使通知其家属或所在单位5公务用枪使用后,人民警察应及时将枪支使用情况书面报告本单位主观领导,同时抄报治安装备管理部门

信息安全专业认知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与技术。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信息安全的概念在本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90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投入力度大,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得以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的研究机构与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雏形,但由于国内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阻碍了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信息安全专业是十分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需要的,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信息安全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熟悉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信息安全的发展动向;具备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工程进行设计,实施及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程设置 在校期间,不仅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对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除学习理工专业公共基础课外,学习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与算法初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大学物理、集合与图论、代数与逻辑、密码学原理、编码理论、信息论基础、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软件工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要点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安全生产领域犯罪的司法解释

安全生产领域犯罪的词法解释 12月15日10时,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通报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副庭长沈亮介绍称,《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共17条,针对此类案件起诉、审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内容涵盖相关犯罪主体范围、定罪量刑标准、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具体运用以及相关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渎职犯罪的认定处理等方面的多个问题。 ▲实际控制人、投资人可认定为犯罪主体 针对实践中某些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具有特定职务身份的公司、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规避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违规投资入股生产经营企业,或者公司、企业管理人员不得违规从事与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业务等方面的禁止性规定,以他人名义投资入股公司、企业,从而达到隐藏自己股东身份、充当“隐名持股人”的情况,《解释》明确规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权的实际控制人、投资人,或者对安全生产设施、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负有直接责任的实际控制人、投资人,可以认定为相关犯罪的犯罪主体,以严密刑事法网,确保刑罚效果。 ▲死亡1人、重伤3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作为入罪标准 此前,对于危害生产安全犯罪的多个罪名,包括近年来多发、频发的危险物品肇事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罪等,均无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实践中难以把握。《解释》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

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原则上以死亡一人、重伤三人,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作为入罪标准。《解释》对于相关罪名处第二档法定刑的条件采用了“事故后果+责任大小”的规定方式,即原则上事故后果达到一定程度,行为人又对事故承担主要责任的,方可处以第二档法定刑。同时,对于少数案件中的部分次要责任人不处以第二档法定刑难以作到罪责刑相适应的情况,可以考虑适用《解释》规定的兜底条款,处以第二档法定刑。 ▲故意掩盖事故隐患组织他人违章作业等行为均应认定为“重罪” 《刑法修正案(六)》增设了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十五年,是危害生产安全犯罪中的重罪,但实践中适用率偏低,主要问题在于对“强令”一词理解不当,将某些强令违章冒险作业行为错误认定为普通责任事故犯罪,导致处刑过低,不利于严惩犯罪。《解释》明确,明知存在事故隐患、继续作业存在危险,仍然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利用组织、指挥、管理职权强制他人违章作业,或者采取威逼、胁迫、恐吓等手段强制他人违章作业,或者故意掩盖事故隐患组织他人违章作业的,均应认定为“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 ▲遗弃事故受害人等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处罚 实践中,某些黑煤窑、矿山业主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为掩盖事故事实、逃避法律追究,不仅不组织抢救和向相关部门报告,反而故意隐匿、遗弃事故受伤人员,甚至作出堵塞出事矿井、掩盖事故真相的恶劣行为,导致被困人员和被隐匿、遗弃人员死亡、重伤或者重度残疾,社会危害严重,影响十分恶劣。《解释》明确,对于上述行为,应依法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性课题报告

班级: 指导老师:组长: 组员: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信息技术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数学 提出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平常百 姓家,网络也在也不是个陌生的字眼。大到企业办公,小到私人娱乐。网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昭示它的风采。但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与来,在今天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里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它们主要依附于各种恶意软件,其中病毒和木马最为一般网民所熟悉。针对这些危害因素,网络安全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这也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研究目的:了解网络安全问题触发的原因、方式、后果及影响 研究意义: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研究目标:1、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网络安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使青少年朋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研究假设:同学们对网络安全不给予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研究内容: 1、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2、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3、什么是网络安全 4、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5、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一、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日益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使上网企业、机构及用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要避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触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黑客的攻击。由于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因此黑客的攻击不仅“杀伤力”强,而且隐蔽性好。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其攻击方法达几千种之多。 2.管理的欠缺。网站或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据IT界企业团体ITAA 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其中25%的企业损失在25万美元以上。 3.网络的缺陷。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但它仅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 4.软件的漏洞或“后门”。1999年底保加利亚软件测试专家发现微软网络浏览器IE存在安全漏洞,它可以使不怀好意的网站管理人员入侵访问者的计算机文件,随后微软公司承认了这一事实。 5.人为的触发。基于信息战和对他国监控的考虑,个别国家或组织有意识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二、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随着世界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迅速。目前已经形成公用网、专用网和企业网三大类别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因特网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并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与该网连接。相应地,网络信息安全亦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1999年国家权威部门对国内网站安全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不少单位计算机系统都存在着安全漏洞,随时可能被黑客入侵。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注重对黑客入侵的有效防范。针对我国已有3000多个政府数据库和1万多个企业数据库已与因特网连接,以及上网用户和连网计算机数目飞速增长的现实,应确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对党政信息网和重要部门信息网应考虑加强技术安全保卫,诸如网络入侵预警、处理与防范工作等;对企业可考虑采取一定措施鼓励其采取给操作系统和服务器加装补丁程序,经常对网络进行扫描及其它相应措施,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docx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公共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支撑。本文整理了范维澄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召开的理事会上所做的题为《公共安全的科技和教育》的讲座,介绍了公共安全领域的三角形模型和公共安全的“4+1工作法”。 安全是社会长期迫切的重大需求,与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重大需求相对照,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严重滞后。虽然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各个分支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均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各相关领域研究仍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刚刚起步,研究基础薄弱,公共安全研究与实验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与装备研发能力差,专门人才严重不足、缺乏整体层面上系统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尚未形成构建国家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重大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并将其列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公共安全首次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一五”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

装备和技术水平,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将有关公共安全的理念、想法,变成国家的预案、法规甚至法律,进而成为一种全民性的行动,或者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技术和产品,形成公共安全产业,这些都需要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同时也离不开社会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交叉融合。 公共安全领域的三角形模型 我国公共安全的概念涉及到4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二是事故灾难,环境生态的灾难,安全生产在各个领域的事故;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食品安全,群体不明原因的疾病,以及动物的疾病;四是社会安全事件,既包括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也包括了大规模的群体事件和经济安全事件。面对这些领域,如何构建公共安全的科技体系,这是公共安全科技界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公共安全科学界提出了公共安全体系的三角形模型。 其中,突发事件是三角形的一个边,研究突发事件从孕育、发生、发展到突变成灾的演化规律及其产生的风险作用,即突发事件携带或产生哪些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如何随着时间或地域的空间发生变化。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并有其自身规律。突发事件产生的作用有3种类型,包括能量、物质与信息。能量的作用例如火灾,火灾通过燃烧释放热能,原则上是热能

信息领域

一、引言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正在充斥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面对面的交谈变成了缺少真实的视觉信息、表情信息的文字聊天。一个原来只是自言自语的行为,变成了可以迅速传播的广知信息。两个人面对面的私人谈话,信息可以得到充分保护,但是我们用网络进行,情况又会怎么样,我们不得不面临信息化带来的诸多问题,特别是信息领域的安全问题,更是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而且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解决和不断变化的课题。它不仅是信息技术问题,也将涉及道德、法律问题,并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为了把信息领域的安全问题研究好,解决好,首先应建立一个科学、清晰的认知体系。 二、怎样界定信息领域 我们通常理解的信息领域是指通过电子、电磁、光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整个领域。因此,信息产业部是国务院进行信息处理的所有产业领域实施监管的部门。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冲击着我们原来的认知体系,对我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例如,原来我们看的书藉、文章公开发售是出版范畴,可是现在寄生在电子产品或网络中的电子图书已经分不清是信息产品还是出版物了。原来在公共场所贴出一些非法告示,是一种刑事问题,由公安机关来处理。由于是公共场所,一般没有人承担连带的管理责任,但是如果在互联网上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是由当事人负责还是谁应该负一定的管理责任等都属于信息领域。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角度科学界定信息领域的范畴,明确技术归属,研究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法制规范体系,使技术和社会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信息是指能适合于通信、存贮或处理的形式表示的智能或知识(引自国家标准GB/T14733.1193《电信术语》,等效于国际电工词汇(IEV704))。因此,信息产业或信息领域是指对信息进行不同表达形式的处理,用电子、电磁、光形式承载、贮存、转换,就像在邮政系统处理信件一样,或者说如同出版过程的排版、印刷、装订、包运一样。但对于信息的内涵,也就是智能或知识是什么,用来干什么,似乎不在信息领域的范畴。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一些信息的内涵已成为信息网络系统的毒瘤,严重威胁着网络的正常运转,还有一些信息内涵与社会意识形态相抵触,在网络里传播,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这种现象和控制手段又与信息网络技术分不开,因此对信息内涵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应纳入信息领域的范畴。 三、什么是信息领域的安全 通常我们说信息安全或网络、信息安全想要表达的就是信息领域的安全。这种表达既不完整,也不确切,严格地讲信息安全或网络、信息安全与信息领域所涉及的整体安全是不相同的,我们已经感到不对信息领域的安全问题进行清晰的表达将会影响我们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因此正确表达我们所谈及的范畴,对我们所要进行的研究非常重要。 1.信息和信息安全 前面谈到信息是指能以适合于通信、存贮或处理的形式表达的智能或知识。信息安全应该是指那些智能或知识在通信、存贮或处理的各个过程中是否能得到妥善的、完好无损的保护。其安全特征表现在那些智能或知识无论是什么,都不能被盗窃,丢失,修改,被错误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问题详解)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容 4.访问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12、关于文献调查法的表述有误的是() 1.文献永远落后于现实 2.文献调查法往往是一种先行调查法 3.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是:浏览、阅读、筛选、记录 4.文献调查可以打破时空限制 13、下列选项中,不能提高调查信度和效度的是() 1.合理安排调查方案 2.切实做好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 3.认真教育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应选择有经验的调查人员 4.科学设计调查指标 14、关于普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3541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公共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支撑。本文整理了范维澄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召开的理事会上所做的题为《公共安全的科技和教育》的讲座,介绍了公共安全领域的三角形模型和公共安全的“4+1工作法”。 安全是社会长期迫切的重大需求,与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重大需求相对照,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严重滞后。虽然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各个分支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均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 主要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这里面既包含了层面的概念,其中计算机硬件可以看作是物理层面,软件可以看做是运行层面,再就是数据层面;又包含了属性的概念,其中破坏涉及的是可用性,更改涉及的是完整性,显露涉及的是机密性。 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本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信息安全的概念在本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90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投入力度大,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得以推广应用。中国已有一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的研究机构与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中国信息安全产业的雏形,但由于中国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阻碍了中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信息安全专业是十分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 在信息交换中,“安全”是相对的,而“不安全”是绝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此题回答正确 1. A. 概念 2. B. 命题 3. C. 指标 4. D. 关系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意向特征 2. B. 行为特征 3. C. 状态特征 4. D. 年龄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访问对象的重点 2.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3. C. 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 D. 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相关 2. B. 负相关 3. C. 直线相关 4. D. 曲线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此题回答正确 1. A. 比较测量 2. B. 复本测量 3. C. 三角测量 4. D. 准则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信度审核 2. B. 效度审核 3. C. 资料校正 4. D. 资料分类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 B. 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3. C. 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4. D. 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此题回答正确 1. A. 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 B. 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 C. 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 D. 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自愿原则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分析与对策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日期:

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成为学校重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为学校建设提供安全、可靠、快捷的网络环境,学校的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对网络的依赖将越来越紧密。校园网的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保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 1.校园网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校园网具有速度快、规模大,计算机系统管理复杂,随着其应用的深入,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也逐渐突出,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活动。当前,校园网网络常见的安全隐患有以下几种。 1.1计算机系统漏洞。目前,校园网中被广泛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服务器、操作系统、防火墙、TCP/IP协议等方面都存在大量安全漏洞。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漏洞被人发现并利用。 1.2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破坏系统软件和文件系统、使网络效率下降、甚至造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瘫痪,是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3来自网络外部的入侵、攻击等恶意破坏行为。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在享受Internet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着遭遇攻击的风险。黑客也经常利用网络攻击校园网的服务器,以窃取一些重要信息。目前在因特网上,可以自由下载很多攻击工具,这类攻击工具设

置简单、使用方便,破坏力大,这意味着攻击所需要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 1.4校园网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滥用。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的Internet访问是与工作无关的,有人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商业的或免费的视频、软件资源下载服务,甚至有的是去访问色情、暴力、反动站点,导致大量非法内容或垃圾邮件出入,占用了大量珍贵的网络带宽,Internet资源严重被浪费,造成流量堵塞、上网速度慢等问题,而且不良信息内容也极大地危害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1.5网络硬件设备受损。校园网络涉及硬件的设备分布在整个校园内,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暴露在外面的设施,都有可能遭到有意或无意地损坏,这样可能会造成校园网络全部或部分瘫痪的严重后果。 1.6校园网安全管理有缺陷。随着校园内计算机应用的大范围普及,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日益增多,如果管理措施不力,随时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泛滥、信息丢失、数据损坏、网络被攻击、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普遍存在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投资;重运行,轻管理的现象。网络系统管理员只将精力集中于IP的申请分配和开通、帐户的维护、各服务器上应用系统日常维护、系统日志的审查和网络规范的设计及调整上,而很少去研究网络安全状态的发展变化、入侵手段、防范措施、安全机制等。 1.9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 1.攻击系统数据区,攻击部位包括: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编号:SY-AQ-0185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Research fields and methods of public security

公共安全的研究领域与方法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公共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支撑。本文整理了范维澄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召开的理事会上所做的题为《公共安全的科技和教育》的讲座,介绍了公共安全领域的三角形模型和公共安全的“4+1工作法”。 安全是社会长期迫切的重大需求,与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重大需求相对照,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严重滞后。虽然我国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的各个分支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均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各相关领域研究仍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刚刚起步,研究基础薄弱,公共安全研究与实验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与装备研发能力差,专门人才严重不足、缺乏整体层面上系统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尚未形成

构建国家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的重大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公共安全科技与教育,并将其列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公共安全首次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一五”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形成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将有关公共安全的理念、想法,变成国家的预案、法规甚至法律,进而成为一种全民性的行动,或者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技术和产品,形成公共安全产业,这些都需要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同时也离不开社会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交叉融合。 公共安全领域的三角形模型

信息安全管理练习题

信息安全管理练习题-2014 判断题: 1.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中,安全策略是核心,对事先保护、事发检测和响应、事后恢复起到了统一指导作用。(×) 注释:在统一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安全事件的事先预防(保护),事发处理(检测Detection和响应Reaction)、事后恢复(恢复Restoration)四个主要环节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在这里安全策略只是指导作用,而非核心。 2. 一旦发现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信息系统所有者应当在2天内迅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的取证和调查。(×) 注释:应在24小时内报案 3. 我国刑法中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定义了3种新的犯罪类型(×) 注释:共3种计算机犯罪,但只有2种新的犯罪类型。 单选题: 1. 信息安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下( B )不属于这三个发展阶段。 A. 通信保密阶段 B. 加密机阶段 C. 信息安全阶段 D. 安全保障阶段 2. 信息安全阶段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三个基本属性,下列(C)不属于这三个基本属性。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不可否认性 D. 可用性 3. 下面所列的(A)安全机制不属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事先保护环节。 A. 杀毒软件 B. 数字证书认证 C. 防火墙 D. 数据库加密 4. 《信息安全国家学说》是(C)的信息安全基本纲领性文件。 A. 法国 B. 美国 C. 俄罗斯 D. 英国 注:美国在2003年公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 5. 信息安全领域内最关键和最薄弱的环节是(D)。 A. 技术 B. 策略 C. 管理制度 D. 人 6. 信息安全管理领域权威的标准是(B)。 A. ISO 15408 B. ISO 17799/ISO 27001(英) C. ISO 9001 D. ISO 14001 7.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A )第147号发布的。 A. 国务院令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令 C. 公安部令 D. 国家安全部令 8. 在PDR安全模型中最核心的组件是(A)。 A. 策略 B. 保护措施 C. 检测措施 D. 响应措施 9. 在完成了大部分策略的编制工作后,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和提炼,产生的结果文档被称为(A)。 A. 可接受使用策略AUP B. 安全方针 C. 适用性声明 D. 操作规范

安全生产领域应解决的十大难题

编号:SM-ZD-17021 安全生产领域应解决的十 大难题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生产领域应解决的十大难题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高度问题。认识不到位是安全生产工作措施不落实的根本原因。各级领导包括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首先把认识问题解决好,真正从思想上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二、相关方面的责任落实程度问题。现在,虽然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都已经明确,但在落实上还有很大差距。要通过强有力的举措,使各方面的责任都落实到位,不打折扣。 三、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问题。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目前,安全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要加大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在内的安全建设投入力度,强基固本,提供保障。 四、安全生产的宣传广度问题。强有力的宣传是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的基础。安全生产在宣传上还存在着声势不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要切实扭转这种局面,拓宽宣传

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报告

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报告 一、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 (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 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二、主要特性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 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 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 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 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 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 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 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 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上处理的业务也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 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接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复 杂的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全球互联网(Internet)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系统处理能力提高 的同时,系统的连接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 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整体的网络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网络的物理安全、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网络管 理的安全等。 二、因此计算机安全问题,应该像每家每户的防火防盗问题一样,做到防 范于未然。甚至不会想到你自己也会成为目标的时候,威胁就已经出现了,一旦发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网络安全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