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晚期青光眼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63例。实验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视力、眼压、视野以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为(115.21±34.56)优于传统组(102.25±23.51),比较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对晚期青光眼患者可提高其视力,恢复眼压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提高视野和视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 and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laucoma.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December 2016,12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laucoma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group,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ompound trabeculectomy,traditiona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of visual acuity,intraocular pressure,vision and th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of retinal nerve fiber thickness (115.21±34.56)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group (102.25±23.51).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can improve the visual acuity,restore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retinal nerve fiber thickness,improve the visual field and optic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laucoma,and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linicians.

Key words:Compound Trabeculectomy;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Advanced Glaucoma

作為眼科常见疾病,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该疾病因持续的高眼压会对患者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造成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后形成晚期青光眼[1]。晚期青光眼因病程长、视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等因素,往往会造成药物控制眼压不理想等情况[2]。因此,临床为保护患者残存的视神经功能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本研究拟定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晚期青光眼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63例。实验组男39例、女24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8-08T17:20:29.4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作者:李静 [导读] 青光眼可导致病理性高眼压、视野缺损、持续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眼部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李静 (溧阳市南渡镇中心卫生院江苏常州 213371) 【摘要】目的: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青光眼患者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3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的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月,观察组的痊愈率、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浅前房发生率、脉膜脱离率、术后总并发症率也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11-02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眼科疾病,该病可对患者的视神经造成不可逆性损伤[1],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对于各类青光眼具有确切疗效,为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特作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间78例青光眼实施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所选对象均为青光眼单只患眼病例,根据所选择的术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行复合式切除术,男28例,女14例;年龄在28~65岁间,平均(42.3±2.3)岁;病程3月~3年,平均(1.1±0.3)年。对照组36例行单纯切除术,男24例,女12例;年龄在27~63岁间,平均(42.0±1.8)岁;病程4月~3年,平均(1.0±0.4)年。经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手术方法 (1)观察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入室后对患者眼部实施局部麻醉,以患者角膜边缘为模型做0.3cm×0.3cm大小的梯状巩膜瓣,分别从3点钟方向、9点钟方向实施前房穿刺,穿刺后将合适浓度、浸泡充分的MMC(最低髓浓度)棉片置于患者巩膜下3min,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巩膜、前房,随后切除小梁组织、修复虹膜及周边组织、从巩膜瓣顶部进针,使用可调缝线缝合巩膜并固定、结扎于结膜外部,术中应注意结扎不得过紧以防止影响滤泡形成。 (2)对照组:本组麻醉方法、小梁组织切除过程、缝合结扎操作同观察组,但本组仅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未应用MMC棉片及可调缝针。 1.2.2 观察指标 (1)疗效:术后3月对两组患者实施复查,根据视力恢复情况,将手术效果分成痊愈(与术前基线值相比,眼压降低10mm Hg及以上,国际标准测试视力值>0.2,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好转(眼压降低5~10mm Hg,且最高值≤21mm Hg,国际标准测试视力值在0.1~0.2间,出现滤过泡)、无效(未能达到痊愈、好转标准)三种,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2)滤过泡:采用Kronfeld分级法[2],术后3月根据患者眼部过滤泡的结构、形态将滤过泡分为I型(微囊状薄壁隆起泡)、Ⅱ型(弥漫状扁平隆起)、Ⅲ型(隆起不明显、与结膜、巩膜粘连)、IV型(局部高度隆起),其中I型、Ⅱ型过滤泡为功能性滤过泡,有助于视力恢复。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对两组对比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数±标差)分别作χ2检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疗效分析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显示,术后3月,观察组的痊愈率、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 2.2 术后并发症 在术后随访3月期间,观察组出现浅前房2例(占4.76%)、脉膜脱离0例(占0.00%),总体并发症率仅为4.76%(2/42);对照组出现浅前房10例(占27.78%)、脉膜脱离4例(占11.11%),并发症率38.89%(14/36),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脉膜脱离率、术后总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S对照组,浅前房率:χ2=7.888,P=0.005;脉膜脱离率:χ2=4.919,P=0.026;并发症率: χ2=13.846,P=0.000),P<0.05。 3.讨论 青光眼可导致病理性高眼压、视野缺损、持续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眼部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研究提示,高眼压是影响青光眼疗效的关键因素,小梁切除术则对眼压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因此,该术式对青光眼的疗效、手术安全性也显著强于药物治疗、激光治疗[3]。临床上,小梁切除术也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类型青光眼的经典术式。然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单纯切除术)在临床应用当中容易导致滤过泡细胞增生、瘢痕、水肿等并发症。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巩膜中置入了MMC棉片、应用了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4例(148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148眼)青光眼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能够光感到眼前手动的患者占4眼,视力在0.01~0.1的患者占80眼,视力在0.2~0.4的患者占46眼,视力在0.5以上的患者占18眼;患者在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标签: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临床效果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持续或者间断升高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疑难眼病[1]。持续性高眼压能够损害眼球各部分组织以及视功能,容易造成眼神经萎缩、视力减退以及视野缩小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改良术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4例(148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124例(148眼)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青光眼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2例(60眼),女性72例(88眼);平均年龄(48.2±8.1)岁。入院眼压为(39.63±16.33)mm Hg,局部和全身均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前眼压能够控制到正常范围的患者占120眼,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前房穿刺治疗降低眼压;术前矫正视力能够光感到眼前手动的患者占10眼,视力在0.01~0.1的患者92例,视力在0.2~0.4的患者36眼,视力在0.5以上的患者占10眼。 1.2 方法 术前使用20%的250 ml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降低眼压,使用5 g/L的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商品名:爱尔凯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每次1~2滴,每次间隔的时间为5 min,共3次。常规球周麻醉,上直肌缝线固定眼球,在鼻上或颞上角膜缘处作一长度为6 mm左右、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以角膜缘为基底作2 mm×4 mm的板层巩膜瓣,深及1/3~1/2巩膜,分离至角膜内1 mm处。0.2 mg/ml丝裂霉素棉片放在瓣下,放置时间为3~5 min,棉片去除之后使用200 ml生理盐水对滤过区、结膜瓣以及结膜瓣前后两面的残留药液进行冲洗[3]。在巩膜基底位置进行1 mm×3 mm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除,恢复虹膜。作巩膜瓣挂角缝线2针和可调节的缝线2针,使活线结在穹隆部位的结膜

青光眼试题

青光眼试题 单选 1.房水的生成和流出,正确的是 A.房水由睫状体色素上皮产生 B.房水中的蛋白浓度与蛋白组成与血浆类似 C.正常人房水流出阻力最大的部位位于邻管区小梁网 D.房水的产生是一个被动扩散过程 E.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外流也需要耗能 2.有关目标眼压不正确的是 A.目标眼压值因人因眼而异 B.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C.与患者目前已存在的视野缺损无关 D.与视神经损害的程度有关 E.与患者的性别无关 3.色素性青光眼描述不正确的 A.有一定的家族性 B.色素沉积在小梁网 C. 多为远视眼 D. 深前房和宽房角 E.UB M佥查可以揭示虹膜-悬韧带接触

4.下列关于血影细胞性青光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眼内出血后红细胞变性,形成影细胞,不能通过小梁网,阻碍房水

外流,引起眼压升高 B.多见于玻璃体积血后1个月以上 C.前房内可见许多小的土黄色血影细胞在慢慢地循环,房角开放 D.多数可通过前房冲洗术解除 E.如存在玻璃体积血,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5.下列哪一类药物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 A.拟胆碱类药物 B. P受体阻滞剂 C.碳酸酐酶抑制剂 D P受体激动药 E. a受体激动药 6.正常双眼眼压差异 A.10 —21mmHg B.<5mmHg C < 8mmHg D.>5mmHg E. >8mmHg 7.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治疗不包括 A.睫状肌麻痹药 B.高渗剂脱水剂和减少房水生成药物 C.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手术

D.糖皮质激素 E.缩瞳剂 8.患者男性,33岁,因左眼被弹起的木块打伤后眼痛8天来诊。PE VosHMK30cm眼压42mmHg左眼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水肿, 前房轴深5C. T.,房水闪辉(+),前房内可见玻璃体,瞳孔6mM 6mm 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窥不清。 患者眼压升高可能的原因是 A.小梁网挫伤后炎症、水肿 B.吞噬了红细胞的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阻塞小梁网 C.血影细胞性青光眼 D玻璃体疝出引起的瞳孔阻滞 E.含铁血黄素颗粒阻塞小梁网 9.关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中青年女性多见 B.大多数为双眼发病 C.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 D.前房角进行性关闭、眼压升高 E.明显的瞳孔移位、虹膜萎缩和裂洞形成 10.患者女性,30岁,右眼反复视矇发作3个月。VodO. 8(-4.00DS , Tod33mmHgVos1. 0 (-4 . OODS , Tos21mmHg右眼无充血,角膜透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目的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2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30只眼)与对照组(26例、30只眼),分别对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31%高于对照组53.8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3.85%低于对照组26.92%,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更具效果。 标签: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传统小梁切除术对各类青光眼有较高效果,但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甚至会造成手术失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创新点在于术中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应用,经临床实践发现,该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具较高治疗效果[1-2]。本文就对青光眼患者分别采取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52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患者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知情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30只眼),男性11例(14只眼),女性15例(16只眼);年龄在20~65岁,平均(42.58±3.76)岁;闭角型青光眼21例,开角型青光眼5例;观察组26例(30只眼),男性10例(12只眼),女性16例(18只眼);年龄在20~65岁,平均(43.14±3.85)岁;闭角型青光眼20例,开角型青光眼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行丁卡因表面麻醉,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于上直肌部行牵引缝线,以上方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巩膜,烧灼止血。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呈5×4 mm梯形,为1/2巩膜厚度,剥离,使角膜缘清亮。将巩膜瓣下端小梁组织切除,对相应虹膜周边予以切除,修复巩膜瓣,以常规尼龙线缝合2针对巩膜瓣顶端,缝合球结膜切口两端的角巩膜。取妥布霉素20 mg、地塞米松2.5 mg,注射在下方结膜,常规敷眼,结束手术。 观察组患者经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在制作巩膜瓣后,制作与巩膜瓣大小相同的棉片,并放置于0.2 mg/mL丝裂霉素C内浸泡,将棉片放置于巩膜瓣下约1~5 min,取出棉片后,以200 mL生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临床效果分析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临床效 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在白内障青光眼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66眼)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均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0.05的眼数10眼(15.15%)。其中,术后视力存在不同程度提高的患眼为58眼(87.88%),视力不提高8眼(12.12%)。66眼术前眼压为(36.38±6.66)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周眼压为(17.59±6.10)mm Hg,术后1个月眼压为(16.92±4.55)mm 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5.98±3.85)mm Hg,术后6个月眼压为(16.22±3.88)mm Hg,患者术后各个观察时间点的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9023、19.6004、21.5438、21.2487,P<0.05)。结论在白内障青光眼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combined with tunnel trabecul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ataract and glaucoma.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66 eyes)of cataract and glaucoma patients all received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combined with tunnel trabeculectomy,and their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there were 8 eyes (12.12%)with postoperative eyesight 0.05. There were 58 eyes (87.88%)with postoperative eyesight improvement in various degree,and 8 eyes (12.12%)without eyesight improvement. 66 eyes had preoperative eye pressure as (36.38±6.66)mm Hg (1 mm Hg=0.133 kPa),postoperative 1 week as (17.59±6.10)mm Hg,postoperative 1 month as (16.92±4.55)mm Hg,postoperative 3 month as (15.98±3.85)mm Hg, and postoperative 6 months as (16.22±3.88)mm Hg. Patients had lower eye pressure in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time points than preoperation,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6.9023,19.6004,21.5438,21.2487,P<0.05). Conclusion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combined with tunnel trabeculectomy provide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ataract and glaucoma.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Cataract and glaucoma;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Tunnel trabeculectomy 白內障青光眼在臨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显著控制该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1],改善该疾病患者的视力情况,例如小切口白内障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晚期青光眼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63例。实验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视力、眼压、视野以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为(115.21±34.56)优于传统组(102.25±23.51),比较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对晚期青光眼患者可提高其视力,恢复眼压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提高视野和视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 and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laucoma.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December 2016,12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laucoma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group,6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ompound trabeculectomy,traditiona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of visual acuity,intraocular pressure,vision and th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of retinal nerve fiber thickness (115.21±34.56)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group (102.25±23.51).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mpound trabeculectomy can improve the visual acuity,restore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retinal nerve fiber thickness,improve the visual field and optic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laucoma,and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linicians. Key words:Compound Trabeculectomy;Traditional Trabeculectomy;Advanced Glaucoma 作為眼科常见疾病,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该疾病因持续的高眼压会对患者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造成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后形成晚期青光眼[1]。晚期青光眼因病程长、视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等因素,往往会造成药物控制眼压不理想等情况[2]。因此,临床为保护患者残存的视神经功能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本研究拟定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青光眼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晚期青光眼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随机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每组63例。实验组男39例、女24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疗效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6-11-28T14:11:31.4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作者:张宗生 [导读] 研究晚期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眼科 839000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纳入48例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晚期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4例。其中24例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作为传统组,另24例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作为复合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情况无差异,P >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复合组眼压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复合组、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20.83%,复合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青光眼;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可导致患者持续性高眼压,导致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永久性影响患者视力[1]。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各类青光眼的治疗,但小梁切除术后存在浅前房或无前房、黄斑水肿等症状,最终导致治疗失败[2]。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青光眼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出现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两种小梁切除术进行对比,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48例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晚期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和诊断均符合晚期青光眼诊断标准[3]。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4例。传统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1.8±4.6)岁。复合组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1.4±4.5)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以及年龄)均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前利多卡因眼球局部浸润麻醉,12点-3点方向以穹窿部基底做结膜瓣,灼烧浅层巩膜进行止血,后以角膜缘基底做巩膜瓣,1/2巩膜厚度。切除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和虹膜组织,修整巩膜瓣后在顶端缝合,并在两侧切口进行缝合,结膜下方注射2.5mg地塞米松,常规敷料包扎。复合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手术同传统组一致,仅在制作完巩膜瓣后,将浸泡有0.2mg/ml丝裂霉素C棉片放于巩膜瓣下3min,取出后生理盐水冲洗,颞侧角膜缘1mm进行前房穿刺,缝合巩膜瓣顶端及两侧切口打结,对前房重建,常规敷料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术后12月眼压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情况 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复合组眼压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眼科疾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既往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从而吸收房水,降低眼压。但由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容易导致路径堵塞、感染等症状,使治疗失效[4]。因此进一步研究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建立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应用可拆除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丝裂霉素),可使功能性滤过泡成型,调节功能性滤过能力,防止浅前房的发生[5]。本文对比两种手术发现,复合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眼压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提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可抑制、破坏DNA结构,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从而避免了滤道堵塞的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好。在并发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观察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30例患者(3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根据浅前房的形态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为:①浅前房共17例,占57%;②裂隙状浅前房共9例,占30%;③无前房共4例,占13%。根据疾病类型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为:①17例滤过强患者,占57%;②3例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患者,占10%;③5例结膜瓣渗漏患者,占17%;④3例脉络膜脱离,占10%;⑤其他2例,占7%。17例滤过强患者应用药物治疗10例,手术治疗7例;其中治愈16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4.1%;3例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患者应用药物治疗2例,手术治疗1例;其中治愈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66.7%,5例结膜瓣渗漏患者应用药物治疗3例,手术治疗2例;其中治愈5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100.0%,3例脉络膜脱离应用药物治疗2例,手术治疗1例;其中治愈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66.7%,其他2例均为药物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0%,30例患者中共治愈2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90.0%。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包括滤过强、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以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予以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治疗效果 浅前房多发生于青光眼手术后,其中以小梁切除术后最为常见[1]。王军宏[2]研究显示,浅前房多伴有低眼压或高眼压,长期的浅前房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视力功能。为探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30例(30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本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30例患者(30眼)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70岁,平均年龄(60.2±16.8)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青少年青光眼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加实验,并签署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均予以降低眼压治疗,眼压稳定后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常规行抗生素治疗,同时予以滴眼液滴眼,3~5次/d,用裂隙灯检查患者的角膜、晶状体等,测量患者的眼压,对怀疑有结膜瓣渗漏的患者可以予以眼底镜检查以及B超检查。

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效果观察

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2-08-21T17:53:30.1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邹才林 [导读] 探讨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的适应人群,观察其临床效果。 邹才林(四川荣县中医医院 6 4 3 1 0 0 )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的适应人群,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及愈后情况。结果术后27只眼出现角膜水肿,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出现功能性滤过泡,2个月后前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加深;1例出现后囊膜破裂,17例前房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样渗出反应,经治疗后痊愈;视力均较术前有大幅度提高,眼压得到控制。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过多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同时也避免了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以及白内障的发展,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切口囊外摘除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白内障青光眼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逐年增加,同时因为青光眼滤过手术可促进白内障病情的发生、发展,而行滤过术后会造成眼前节组织以及解剖结构的改变,增加了白内障晶体置换术的难度。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段,一次手术即可恢复有用视力并且控制眼压。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为78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施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23例(23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55例(55眼)青光眼继发白内障患者。其中男42例(42眼),女36例(36眼)。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 2.31±9.23)岁。开角型青光眼27例,闭角型51例。 1.2 术前情况①术前视力:30c m指数3例(3眼),手动6例(6眼),光感69例(69眼),所有患者光定位准确。②眼压:入院时12~28mmHg (1 mmHg=0.133 kPa) ,平均眼压(18.27±5.35)mmHg。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经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用2%毛果芸香碱,身应用高渗脱水剂和β抑制剂。术前应用药物控制住52只眼的眼压,药物控制无效26只眼。 1.3 手术方法术前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点甘露醇降眼压后行球周麻醉,固定上直肌。分离球结膜和筋膜,在角巩缘10:00~14:00处做宽5.5~6m m的弧形切口,切口两端距角巩缘后3m m。将巩膜瓣做隧道式分离,前房注射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进行水分离扩大切口,水分离后用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并用注吸针头吸出晶状体剩余皮质部分。前房及囊袋内再次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将残余粘弹剂冲洗净,用显微齿镊轻提起巩膜瓣上唇,切除3mm×1mm左右大小的小梁组织,并做相应区虹膜周边切除。切口用10.0缝合线缝合切口2~3针,结膜间断缝合2~3针,前房注水不漏后于球结膜下注射3m g地塞米松和20mg妥布霉素。 1.4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全身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生素进行抗炎及预防感染治疗,并在眼局部给予散瞳眼药水和皮质类固醇类眼药水点眼。 2 结果 2.1 角膜水肿术后第1d内27眼出现角膜水肿,其中9眼由于眼压控制不当出现大片水肿浑浊,进一步治疗后痊愈。11眼均为角膜内皮线状和水肿状浑浊,进一步治疗后恢复透明。其余7例术后3天内水肿自行消失。无患者出现角膜失代偿症状。 2.2 滤过泡及前房形成时间术后随访1年,全部患者出现功能性滤过泡,其中根据Kronfeld滤过泡分型法将滤过泡分为3型,见表1,4例滤过泡出明显现瘢痕化。所有患者术后2月前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加深。 表1 滤过泡分型(例) 2.3 并发症本组78例病例中,1例出现后囊膜破裂,范围2~3m m,行睫状沟人工晶状体植入。17例前房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样渗出反应,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内渗出全部吸收。全部患者未出现浅前房和晶状体夹持。 2 . 4 眼压及视力恢复情况①眼压:术后眼压控制在7.32~19.82m m H g,平均眼压降低至(12.19±4.28)m m H g。②视力:术后,所有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17只眼的视力在0.6及以上,占21.79%;46只眼的视力为0.1~0.6,占58.97%;15只眼的视力低于0.1,但大于0.06,占19.4%。散光为(0.45±0.50)D。 3 讨论 3.1 临床意义白内障和青光眼分别占据致盲性眼病的前两位,而白内障和青光眼又经常互为诱因,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青光眼患者年龄的增加以及抗青光眼药物的副作用累积促使晶状体浑浊,从而形成青光眼继发性白内障[1]。若单行小梁切除术、硅管植入术等青光眼手术则容易促进白内障的病情发展,通常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需要进行晶体置换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耐受度。与此同时,青光眼术后再进行白内障手术容易破坏已形成的功能性滤过泡,使之丧失滤过功能,导致青光眼手术失败[2]。 近几年,白内障与青光眼联合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疗效显著。Si m m o n s等报道[3],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仅需一次手术,即可恢复患者有用视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过多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同时也避免了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以及白内障的发展。 3.2 手术机理三联术后眼压的控制机理:白内障晶体摘出术后再植入的人工晶状体较薄,使的虹膜隔有后移的空间,前房得以加深、解除瞳孔阻滞,使得房角开放[4]。三联术中的冲击力会对房角有冲刷作用,从而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可能以及其所导致的虹膜前粘连于内滤过口或房角[5]。 3.3 手术注意事项⑴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的禁忌人群为:角膜失代偿、视功能明显损害以及瞳孔闭锁者[6]。故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眼压、白内障程度以及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眼部改变来选择术式。⑵切口部位以颞上象限为宜,可以减少术后

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概述 小梁切除术是在角膜缘建立一条新的眼外引流通道,将房水由前房引流至球结膜下间隙由周围组织吸收。巩膜板层覆盖引流口,限制房水过多流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低眼压浅前房以及伴随而来的并发症。小梁切除术的眼压控制率在75%,影响远期降压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滤过道纤维化。 适应证 药物和激光治疗不能阻止进行性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的各类青光眼。由于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抗代谢药物的应用,小梁切除术后的眼压水平可与全层巩膜穿通滤过术后的眼压水平相近,因此现在小梁切除术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需要做眼外滤过术的青光眼。 术前准备和麻醉 应该让患者对自己病情和预后有足够了解。 调整术前用药。保目明(propine)或1%肾上腺素、抗胆碱酯酶抑制剂如碘磷定、优目缩等应停用两周,以便减少血管充血和术中出血。停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和β肾上腺素阻滞剂2~3日,使手术以后房水生成处于正常状态,有利于滤过泡的形成。术前3日滴用抗生素眼药水如0.3%妥布霉素(tobramycin)。庆大霉素眼药水可能刺激球结膜,产生球结膜充血,尽量避用。术前一日可开始滴用1%泼尼松龙,每日4次。如果患者没有滴用过毛果芸香碱,术前一小时滴用1~2次。如果术前眼压明显升高(40mmHg以上),应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便减少术中并发症。如果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应停用5日。如果虹膜或前房角有新生血管,应先进行全视网膜光凝,以便增加滤过术的成功率。 通常应用局部麻醉。结膜囊内滴用0.5%地卡因2次。以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进行球后麻醉,手术部位球结膜下浸润麻醉。 禁忌症 1.结膜筋膜有严重瘢痕粘连、分离困难者。 2.严重的虹膜新生血管青光眼未做处理的眼。 3.严重巩膜病变如巩膜炎、巩膜葡萄肿、化学巩膜烧伤、睫状体电凝或巩膜环肌术后原则上不宜行小梁切除术。 手术步骤 图1 图2 1.角巩膜缘角膜穿刺一般位于颞下方(图1),大小应足于使细冲洗针头穿入前房(图2)。眼外滤

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7-10-25T15:40:31.2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5期作者:宋林 [导读] 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有效[4],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兴化 225700)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 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80-02 青光眼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对患者的视力产生终身性的影响,并可以引发很多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眼压持续性的升高使得视神经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1],导致视功能受损,因此,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减轻症状。临床上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黄斑水肿、无前房、滤过泡失效等,降低手术效果。本文中对56例青光眼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48.6±9.7)岁,眼压36~72mmHg,平均眼压(47.9±12.1)mmHg,其中残余青光眼2例,急性闭角型25例,慢性开角型10例,慢性闭角型16例,继发开角型3例,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给患者浸润麻醉,将右上角穹隆处作为基底,做结膜瓣,控制其厚度为巩膜的1/2。在巩膜床前进行剥离,直到清凉角膜区域为1mm。切除巩膜瓣下小梁及周围巩膜组织,然后加以整复,采用尼龙线以褥式对巩膜瓣顶端和切口进行缝合,并调整其松紧度,并将2.5mg的地塞米松放置在下方结膜中,术后,采用常规敷料进行遮挡。 观察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方式同上,但是巩膜瓣做好后,在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 0.2mg/ml浸泡过的棉片,时间为3min,手术范围中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在颞侧角膜缘1mm处采用25号针头进行前房穿刺,缝合巩膜瓣两个顶端。前房重建必须在缝线打结之前,调整缝线的松紧度,直至流出理想的房水为止,最后结扎、缝合。 术后两组患者均正常休息,给予眼药水、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前房深度分度,采用的是Spaeth分级方法,对前房滤过形态采用Kronfeld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观察患者治疗成功率、功能性滤泡的形成率,记录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处理给予SPSS19.0统计学软件,组间对比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若P<0.05表示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25/28),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26/28),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12/28),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17/2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分度 3.讨论 青光眼属于终身性眼科疾病,属于慢性致盲性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临床上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小梁切除术,可以降低眼压,调节患者的前房,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2]。临床上一般采用的是传统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的松紧度调整难以控制,术中发生并发症较多,对患者视力的影响较为明显。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认为较为成功的一种手术方式,是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的,术中患者的缝合线可以自由调整,伤口愈合良好,便于功能性滤泡的产生,防止低眼压的发生以及浅前房的形成[2]。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功能性滤泡形成率,降低前房发生率,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使患者重回正常生活。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对切口处进行反复冲洗目的是预防感染[3],将残留切除的组织完全清洗,降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有效[4],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阳光.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附116例报告)[J].广西医学,2016,35(3):334-335.

综合疗法处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波动临床分析

综合疗法处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波动 临床分析 【关键词】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调控眼压在正常水平的方法。方法对52例(55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用眼球按摩、拆除巩膜瓣缝线及注射5-FU等综合疗法并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2~24个月,眼压均稳定在正常值内。结论综合疗法可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使眼压稳定,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眼压调控 本文收集52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对其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术后眼压调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共52例(55只眼),男23例,女29例,年龄42~75岁,平均59岁,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2例,开角型青光眼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 1.2 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结膜瓣以穹隆部

为基底,巩膜瓣以角巩缘为基底,呈长方形,大小为4mm

×6mm,巩膜瓣厚度3/5,小梁切除大小为1.0mm×3.0mm,小梁切除术后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顶边两角各一针,再在巩膜瓣两侧做一对外置可拆除缝线。结膜瓣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及地塞米松2mg,单眼绷带包扎[1]。 1.3 术后处理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激素3~5天,局部滴用激素及抗生素眼药1~3个月,术后第一天起每天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1周后每3天观察1次,1个月后每周观察1次,2个月后每15天观察1次,3个月后每月观察1次。视前房、滤过泡、眼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后眼压过低,眼压≤5mmHg,前房浅Ⅰ度者,绷带加压包扎,并口服醋氮酰氨1片,Bid,直至前房恢复;前房浅Ⅱ度、浅Ⅲ度者,单纯绷带加压包扎,至前房恢复正常[2]。(2)术后眼压≥21mmHg,前房深,滤过泡不明显者,即给予眼球按摩。每日4次,每次按摩后大部分患者眼压会下降,滤过泡形成较明显隆起。(3)经按摩后眼压仍不能下降者,表面麻醉后在裂隙灯下拆除巩膜瓣缝线。(4)术后早期经上述3步处理后早期病人眼压均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后期眼压又复偏高者,巩膜瓣周围结膜下注入5-氟尿嘧啶0.1ml及地塞米松2mg,视眼压控制情况,一般每周注射2次,共1~5次不等。(5)2例经上述处理眼压仍偏高者,显微镜下用一次性皮试针头进行巩膜瓣下分拨并注入5-FU0.1ml。 2 结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