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的比较

目的评价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2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30只眼)与对照组(26例、30只眼),分别对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2.31%高于对照组53.8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3.85%低于对照组26.92%,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更具效果。

标签: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传统小梁切除术对各类青光眼有较高效果,但术后存在较多的并发症,甚至会造成手术失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创新点在于术中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应用,经临床实践发现,该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具较高治疗效果[1-2]。本文就对青光眼患者分别采取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52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患者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知情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30只眼),男性11例(14只眼),女性15例(16只眼);年龄在20~65岁,平均(42.58±3.76)岁;闭角型青光眼21例,开角型青光眼5例;观察组26例(30只眼),男性10例(12只眼),女性16例(18只眼);年龄在20~65岁,平均(43.14±3.85)岁;闭角型青光眼20例,开角型青光眼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行丁卡因表面麻醉,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于上直肌部行牵引缝线,以上方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巩膜,烧灼止血。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呈5×4 mm梯形,为1/2巩膜厚度,剥离,使角膜缘清亮。将巩膜瓣下端小梁组织切除,对相应虹膜周边予以切除,修复巩膜瓣,以常规尼龙线缝合2针对巩膜瓣顶端,缝合球结膜切口两端的角巩膜。取妥布霉素20 mg、地塞米松2.5 mg,注射在下方结膜,常规敷眼,结束手术。

观察组患者经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在制作巩膜瓣后,制作与巩膜瓣大小相同的棉片,并放置于0.2 mg/mL丝裂霉素C内浸泡,将棉片放置于巩膜瓣下约1~5 min,取出棉片后,以200 mL生

青光眼试题

青光眼试题 单选 1.房水的生成和流出,正确的是 A.房水由睫状体色素上皮产生 B.房水中的蛋白浓度与蛋白组成与血浆类似 C.正常人房水流出阻力最大的部位位于邻管区小梁网 D.房水的产生是一个被动扩散过程 E.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外流也需要耗能 2.有关目标眼压不正确的是 A.目标眼压值因人因眼而异 B.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C.与患者目前已存在的视野缺损无关 D.与视神经损害的程度有关 E.与患者的性别无关 3.色素性青光眼描述不正确的 A.有一定的家族性 B.色素沉积在小梁网 C. 多为远视眼 D. 深前房和宽房角 E.UB M佥查可以揭示虹膜-悬韧带接触

4.下列关于血影细胞性青光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眼内出血后红细胞变性,形成影细胞,不能通过小梁网,阻碍房水

外流,引起眼压升高 B.多见于玻璃体积血后1个月以上 C.前房内可见许多小的土黄色血影细胞在慢慢地循环,房角开放 D.多数可通过前房冲洗术解除 E.如存在玻璃体积血,需行玻璃体切割术 5.下列哪一类药物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 A.拟胆碱类药物 B. P受体阻滞剂 C.碳酸酐酶抑制剂 D P受体激动药 E. a受体激动药 6.正常双眼眼压差异 A.10 —21mmHg B.<5mmHg C < 8mmHg D.>5mmHg E. >8mmHg 7.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治疗不包括 A.睫状肌麻痹药 B.高渗剂脱水剂和减少房水生成药物 C.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手术

D.糖皮质激素 E.缩瞳剂 8.患者男性,33岁,因左眼被弹起的木块打伤后眼痛8天来诊。PE VosHMK30cm眼压42mmHg左眼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水肿, 前房轴深5C. T.,房水闪辉(+),前房内可见玻璃体,瞳孔6mM 6mm 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窥不清。 患者眼压升高可能的原因是 A.小梁网挫伤后炎症、水肿 B.吞噬了红细胞的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阻塞小梁网 C.血影细胞性青光眼 D玻璃体疝出引起的瞳孔阻滞 E.含铁血黄素颗粒阻塞小梁网 9.关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中青年女性多见 B.大多数为双眼发病 C.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 D.前房角进行性关闭、眼压升高 E.明显的瞳孔移位、虹膜萎缩和裂洞形成 10.患者女性,30岁,右眼反复视矇发作3个月。VodO. 8(-4.00DS , Tod33mmHgVos1. 0 (-4 . OODS , Tos21mmHg右眼无充血,角膜透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观察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30例患者(3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根据浅前房的形态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为:①浅前房共17例,占57%;②裂隙状浅前房共9例,占30%;③无前房共4例,占13%。根据疾病类型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为:①17例滤过强患者,占57%;②3例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患者,占10%;③5例结膜瓣渗漏患者,占17%;④3例脉络膜脱离,占10%;⑤其他2例,占7%。17例滤过强患者应用药物治疗10例,手术治疗7例;其中治愈16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4.1%;3例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患者应用药物治疗2例,手术治疗1例;其中治愈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66.7%,5例结膜瓣渗漏患者应用药物治疗3例,手术治疗2例;其中治愈5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100.0%,3例脉络膜脱离应用药物治疗2例,手术治疗1例;其中治愈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66.7%,其他2例均为药物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0%,30例患者中共治愈2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90.0%。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包括滤过强、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以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予以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治疗效果 浅前房多发生于青光眼手术后,其中以小梁切除术后最为常见[1]。王军宏[2]研究显示,浅前房多伴有低眼压或高眼压,长期的浅前房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视力功能。为探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以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30例(30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本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30例患者(30眼)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70岁,平均年龄(60.2±16.8)岁,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青少年青光眼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加实验,并签署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均予以降低眼压治疗,眼压稳定后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常规行抗生素治疗,同时予以滴眼液滴眼,3~5次/d,用裂隙灯检查患者的角膜、晶状体等,测量患者的眼压,对怀疑有结膜瓣渗漏的患者可以予以眼底镜检查以及B超检查。

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7-10-25T15:40:31.2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5期作者:宋林 [导读] 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有效[4],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兴化 225700)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 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80-02 青光眼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对患者的视力产生终身性的影响,并可以引发很多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眼压持续性的升高使得视神经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1],导致视功能受损,因此,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减轻症状。临床上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黄斑水肿、无前房、滤过泡失效等,降低手术效果。本文中对56例青光眼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48.6±9.7)岁,眼压36~72mmHg,平均眼压(47.9±12.1)mmHg,其中残余青光眼2例,急性闭角型25例,慢性开角型10例,慢性闭角型16例,继发开角型3例,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给患者浸润麻醉,将右上角穹隆处作为基底,做结膜瓣,控制其厚度为巩膜的1/2。在巩膜床前进行剥离,直到清凉角膜区域为1mm。切除巩膜瓣下小梁及周围巩膜组织,然后加以整复,采用尼龙线以褥式对巩膜瓣顶端和切口进行缝合,并调整其松紧度,并将2.5mg的地塞米松放置在下方结膜中,术后,采用常规敷料进行遮挡。 观察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方式同上,但是巩膜瓣做好后,在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 0.2mg/ml浸泡过的棉片,时间为3min,手术范围中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在颞侧角膜缘1mm处采用25号针头进行前房穿刺,缝合巩膜瓣两个顶端。前房重建必须在缝线打结之前,调整缝线的松紧度,直至流出理想的房水为止,最后结扎、缝合。 术后两组患者均正常休息,给予眼药水、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前房深度分度,采用的是Spaeth分级方法,对前房滤过形态采用Kronfeld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观察患者治疗成功率、功能性滤泡的形成率,记录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处理给予SPSS19.0统计学软件,组间对比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若P<0.05表示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25/28),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26/28),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12/28),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17/2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分度 3.讨论 青光眼属于终身性眼科疾病,属于慢性致盲性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临床上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小梁切除术,可以降低眼压,调节患者的前房,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2]。临床上一般采用的是传统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的松紧度调整难以控制,术中发生并发症较多,对患者视力的影响较为明显。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认为较为成功的一种手术方式,是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明的,术中患者的缝合线可以自由调整,伤口愈合良好,便于功能性滤泡的产生,防止低眼压的发生以及浅前房的形成[2]。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于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功能性滤泡形成率,降低前房发生率,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使患者重回正常生活。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对切口处进行反复冲洗目的是预防感染[3],将残留切除的组织完全清洗,降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前房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有效[4],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阳光.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附116例报告)[J].广西医学,2016,35(3):334-335.

综合疗法处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波动临床分析

综合疗法处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波动 临床分析 【关键词】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调控眼压在正常水平的方法。方法对52例(55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用眼球按摩、拆除巩膜瓣缝线及注射5-FU等综合疗法并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2~24个月,眼压均稳定在正常值内。结论综合疗法可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使眼压稳定,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眼压调控 本文收集52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对其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术后眼压调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共52例(55只眼),男23例,女29例,年龄42~75岁,平均59岁,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2例,开角型青光眼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 1.2 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结膜瓣以穹隆部

为基底,巩膜瓣以角巩缘为基底,呈长方形,大小为4mm

×6mm,巩膜瓣厚度3/5,小梁切除大小为1.0mm×3.0mm,小梁切除术后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顶边两角各一针,再在巩膜瓣两侧做一对外置可拆除缝线。结膜瓣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及地塞米松2mg,单眼绷带包扎[1]。 1.3 术后处理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激素3~5天,局部滴用激素及抗生素眼药1~3个月,术后第一天起每天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1周后每3天观察1次,1个月后每周观察1次,2个月后每15天观察1次,3个月后每月观察1次。视前房、滤过泡、眼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后眼压过低,眼压≤5mmHg,前房浅Ⅰ度者,绷带加压包扎,并口服醋氮酰氨1片,Bid,直至前房恢复;前房浅Ⅱ度、浅Ⅲ度者,单纯绷带加压包扎,至前房恢复正常[2]。(2)术后眼压≥21mmHg,前房深,滤过泡不明显者,即给予眼球按摩。每日4次,每次按摩后大部分患者眼压会下降,滤过泡形成较明显隆起。(3)经按摩后眼压仍不能下降者,表面麻醉后在裂隙灯下拆除巩膜瓣缝线。(4)术后早期经上述3步处理后早期病人眼压均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后期眼压又复偏高者,巩膜瓣周围结膜下注入5-氟尿嘧啶0.1ml及地塞米松2mg,视眼压控制情况,一般每周注射2次,共1~5次不等。(5)2例经上述处理眼压仍偏高者,显微镜下用一次性皮试针头进行巩膜瓣下分拨并注入5-FU0.1ml。 2 结果

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效果观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年6 月第 37 卷第 6 期Chin J Exp 0phthalm〇l,Ju n e2019,V〇1.37,N〇.6? 467 . ?临床研究? 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 效果观察 杨潇远1王怀洲2高传文3王博3李料1董仰曾1 1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2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730;3郑州市第二人民 医院眼科450006 通信作者:王怀洲,E m ail: trhz_wang@ 163 ?com 【摘要】目的观察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 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 诊的16例22眼儿童青光眼患者,其中男9例12眼,女7例10眼;年龄6个月?8岁,中位数年龄为4岁。所 有患儿均接受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分别于术前,术后7 d、l个月、6个月观察并比较患儿眼压变化及术 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眼中成功完成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14例20眼,成功率为90.91% ,其中 行全切开(切开范围为360°)手术12眼,行次全切开(切开范围为180°?330°)手术8眼,2眼因微导管通过 不到90°,术中改行传统H arm s刀小梁切开+切除术。完成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的20眼术前,术后7 d、l 个月和6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26.55±4.38)、(20.48±3.62)、(13.71±6.35)和(12.67±5.37)〇11111^(1111111化= 0. 133 kP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2. 771,/^<0. 001)。末次随访18眼眼压得到控制,其中16眼 眼压完全控制,2眼使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降至正常;2眼术后眼压再次升高,联合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仍不 能控制至正常水平。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16眼在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均在术后1周 内吸收。结论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效果良好,并且无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小梁切开术;儿童青光眼;微导管;眼压 基金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项目(Z16110700050000);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182102310432) D O I:10. 3760/c m a.j. issn. 2095-0160. 2019.06.01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 icrocatheter assisted trabeculotom y on the treatm ent of childhood glaucoma Yang Xiaoyuan,Wang Huaizhou2 yGao Chuanwen,Wang Bo3 yLi Haijun ,Dong Yangceng1 China;2 Beijing 1 Henan Eye Hospital,Henan Eye Institute,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3, Tongren Eye Center,Beijing Tongre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Beijing 100730, Hospital,Zhengzhou China;3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Zhengzhou Second People、 450006,China wang@163. com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Huaizhou,Email ??trhz一 [A 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 n d safety of microcatheter assisted trabe c u l e c t o m y o n the treatment of c h i l d h o o d g l a u c o m a.M ethods A prospective cas e series m e t h o d w a s p e r f ormed. Sixteen chil d h o o d g l a u c o m a with 22eye s w e r e enrolled in H e n a n E y e Hospital a n d Z h e n g z h o u S e c o n d P e o p l e’s Hospital from D e c e m b e r 2016to A u g u s t2017.N i n e m a l e s with 12eyes a n d7fem a l e s with 10eyes w e r e i ncluded, a n d the a g e r a n g e d f r o m6m o n t h s to 8 years ( m e d i a n 4 y e a r s). All the subjects u n d e r w e n t microcatheter assisted trabeculectomy. T h e intraocular pressure c h a n g e s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preoperation a n d 7d a y s,1m o n t h a n d6m o n t h s after s u r g e r y,a n 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 e r e analyzed. This study w a s a p p r o v e d b y the Ethics C o m m i t t e e of H e n a n E y e Hospital (2018K S-01 ) a n d Z h e n g z h o u S e c o r d P e o p l e's Hospital (N o.20161202001 ), a n d a d h e r e d to the tenets of 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W ritten i n f o r m e d c onsent w a s obtained f r o m e a c h guardia prior to a n y m e d i c a l examination. Results T w e n t y eye s of 14 patients u n d e r w e n t microcatheter assisted t r a b e c u l e c t o m y,the success rate w a s 90. 91% . T w e l v e eyes w e r e operated with full incision (incision range w a s 360°),8eyes 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 with subtotal incisio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