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三)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三)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三)


作者:佚名 对外汉语考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26 更新时间:2009-4-2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三)
第五章 词义
1.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基本词汇: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叫…;…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3.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其特点是变化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
4.词汇意义(词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5.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词义的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词义还可以带有褒贬色彩。词义的这种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大家都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
7.单义词和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象,前者叫单义词,后者叫多义词。
8.本 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
9.基本意义:词在语言长期使用中所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
10.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11.引申: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2.隐喻:反映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的比喻。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
13.换喻: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14.同义词和反义词: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叫同义词;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15.义素(语义特征):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16.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在词典中表现为一个条目。
17.义场(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或聚合体。
18.语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1.文字: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以把文字分为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2.笔画:现代汉字成形的最小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
3.编旁:指的是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就是切分合体字而产生的一级部件。
4.字母:拼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
5.拼音文字:只表音的文字,也可以称为纯语音文字。
6.意音文字: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文字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
7.象形文字:是记事图画简化的结果,是标记语言中词的初期的文字体系。
8.表意文字: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的文字体系。
9.形声字:在表意字的旁边加上另一个字,这个字只表示读音,也就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一个字是表意的,另一个字是以假借的方式来表音的。这样的意音文字叫做形声字。
10.自源文字:指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11.借源文字: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
12.口语: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13.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社会变体:不同社会集团在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叫社会变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风格变体:语言因使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的变异。
3.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4.阶级方言: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
5.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6.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

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7.母语/原始基础语/基础语: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
8.子语: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汉语和藏语是原始汉藏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延续。
9.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10.共同语:又叫"通语",它是一个民族或部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
11.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称为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12.国语: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国语运动”的“国语”不同)。(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13.语言的规范化: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语严重的有些用法虽然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在人们的交际中已被广泛使用,那就应该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加以肯定;至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在它们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