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5.1.1相交线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六街中学责任教师鲁长友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课研究的相交线是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中的其中一种情形,学生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因此,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在本节课中首先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为接下来研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情形,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的学习作了最基本的准备。同时是后续学习垂直的基础,以及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

在本节课中,除了让学生重点掌握以上的基础知识外,还应通过大量的识图和作图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图形感,同时,还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推理语言和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2、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2)、目标解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相关旧知的复习,按照猜想、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突破。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剪刀,纸。

三、教学过程

板书: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数学符号:

因为∠1与∠2互补,∠3 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所以∠1=∠3(同角的补角相等).

3、例题学习:第3页例1

出示例题,选一生讲解,老师补充强调做题方法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巩固训练

(一)基础训练:

1、若∠1与∠2是对顶角,∠1=160,则∠2=______0;

若∠3与∠4是邻补角,则∠3+∠4 =______0

2、若∠1与∠2为对顶角,∠1与∠3互补,则

∠2+∠3= 0

3、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

4、如图,直线a、b相交。

(1)∠1=400,求∠2,∠3,∠4的度数。(2)∠1:∠2=2:7 ,求各角的度数。

(二)变式训练:

1、如图1,三条直线AB、CD、

EF两两相交,在这个图形中,有

对顶角_____对,邻补角____ 对.

2、如图2,直线AB、CD

相交于O,OE是射线。则

∠3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1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

∠1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

∠2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

3、如图3,∠2与∠3为邻补角,

∠1=∠2,则∠1与∠3的关

系为。

4、已知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

个角,其中一个角是900,

其余各角是___ __ 。

(三)综合训练:

1.直线a、b、c相交于点O,

那么∠1+ ∠2+ ∠3 =

2. 如图,直线AB,CD相交

于点O,射线OM平分

∠AOC,若∠BOD=76°,

那么∠BOM为多少学生独立

思考解决

问题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巩固所学知识,

增强学生应用

知识的能力,渗

透分类讨论的

数学思想.

提炼方法,为课

本例题奠定基

础.

b a

12

3

4

C E

A B

F D

C

A

E

D

B

O

1

2

3

A E D

C

B

1

3

2

四、反思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反思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解决问题中,我们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还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P7 1、2题;选做题:课本P8:8、9

拓展延伸:

(1)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______组不同的对顶角;

(2)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_____组不同的对顶角;

(3)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有_____组不同的对顶角;

……

(4)n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有_____组不同对顶角呢(如

图所示)

自由发言,

相互借鉴.

自我评价.

总结回顾学习

内容,帮助学生

归纳反思所学

知识及思想方

法.

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

板书设计

5.1.1相交线

一、邻补角、对顶角

邻补角:

对顶角:

二、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相等

b

a

12

3

4

例1:

相交线教案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 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 顶角相等,并能运 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 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 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 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 配共能组成几对 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 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 A0C 与.A0D 有一条公共边0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 A0C 与.B0D 有公共的顶点 0而且? A0C 的两边分别是? B0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宀护¥方 位置大糸 数量关系 C 2^T -D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 A 0C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 ?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C 延长线;

平行线与相交线教案

平行线与相交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丰富得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得平行关系,掌握有关得符号表示; (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得方法,积累操作经验; (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得有关性质; 2、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与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得有关性质。 3、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想像、实践、操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得过程中与她人合作、交流得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到通过观察、想象、实践、操作、归纳可以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人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得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得能力。 二、教材分析 “平行线”就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就是本节内容得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模型,想象有转动得过程中存在有相交得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得设计意图主要就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得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得有关性质,为今后学习平行线得判定做好铺垫、本课设计得主要思路就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想象木条在转动过程中得位置变化情况;2、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得就是平行线段,要把它们瞧成直线;3、强调画平行线时要使用工具,不能徒手画,还注意不能只画横平或竖立得图形,要让学生画出一些变式图形。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万宁市第二中学就是万宁市一所普通中学,大部分得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得教学条件一般。我校七年级得学生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只就是按要求就近入学。因此,大部分学生得基础以及学习习惯较差。但在新得教学理念得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了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模仿训练等传统得模式,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得培养,注重学生得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得培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另外,根据七年级学生得年龄特征,她们都具有好动、好胜、好强得心理特点,现在在我所任教得班级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良好学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得生生互动得氛围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8套人教初中数学七下 5.1.1 相交线教案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器材多媒体 课前预习设计 1.阅读课本P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教学过程 一.旧知设疑、情景引入(时间: 5 分钟)二次备课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时间: 20 分钟) 教师导知活动1 学生探知活动1 二次备课 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BOD AOC∠ ∠与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 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 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例如: (1)∠AOC和∠BOC有一条公共 .... 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 为,称这两个角互 为。用量角器量一量这 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 关系是 (2)∠AOC和∠BOD (有或 没有)公共边,但∠AOC的两边分别 是∠BOD两边的,称这两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1节相交线 教案设计

漯河二中师生共用教学案1 年级:七年级下期 科目:数学 执笔:孙辉 审核:七年级备课组 内容:相交线 课型:新授 时间: 2020-0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 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1) O D C B A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1.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b a 4 3 21

二、 合作交流: 1.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F E O D C B A F E O D C B A O D C B A (1) (2) (3)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 3、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 (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 三、探究提高: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 2 1 2 1 2 2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3 4D C B A 1 2 O E D C B A (1) (2) (3) (4) 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 度数为( ) A.62° B.118° C.72° D.59° 4.如图3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 5.如图4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EOC,∠EOC=70°,则∠BOD=?______. 6、如图5所示,AB,CD,EF 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 O F E D C B A 1 2 O E C B A (5) (6) 7、如图6所示,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D,∠AOC=120°,求∠BOD,∠AOE?的 度数. 教(学)后感想: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对顶角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2、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问题: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大家对它们也不陌生,(播放图片)请找出图片中的相交线、平行线,你能再找出一些身边的相交线、平行线的实例吗? 比如:教室种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相对的两条边,操场上的双缸,方格纸上的横线和竖线等等,都给人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问题1:张开地剪刀给人以什么形象?(出示一把张开的剪刀)

张开的剪刀可看作两条相交直线。(教师可以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 在用剪刀剪布的过程中,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剪刀张角的变化,表演剪布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问题2: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刀刃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 2.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它们性质 (1)角的位置关系探究 问题: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完成表格中的前三项) 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 ∠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引导学生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课题5.1.1相交线 主备人李晓容教者 课型新课课时 1 第周星期节数 设计理念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包括技术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 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图形理解概念于性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胡思想 重难点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2.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直尺,量角器,笔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个性修改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观察剪刀(此处我用的是自制教具:两根纸棒,用钉子做成剪刀状)一张 一合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 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一张一合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 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 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 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 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 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学生思考并在小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延长线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有一条公共边 与OA, AOD AOC∠ ∠ ; BOD AOC∠ ∠与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3、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4、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5、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3、如图,直线a,b相交, 40 1= ∠,求4 ,3 ,2∠ ∠ ∠的度数。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1、必做题:教科书162页练习1-3 题; 2、提升题 . (1)如图,直线a, b相交于O点,∠1+∠3=100°,则∠2= ,∠3= .∠4= .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相交线教案

相交线 一、教学内容 1、重点:对顶角及其性质,邻补角及其性质,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垂线段最小,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考点:对顶角及其性质,邻补角及其性质,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垂线段最小,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3、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4、易错点:邻补角及其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对顶角、邻补角概念及性质 1.对顶角的概念 定义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定义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要点诠释:(1)对顶角的确定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所得到的,有公共顶点而没有公共边。 (2)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共有2对对顶角。 2.邻补角的概念 定义1: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定义2:邻补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与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一条射线组成的两个角,如图2中的∠1和∠2。 要点诠释:(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2)判定邻补角,关键要看这两个角的两边,其中一边是公共的,另外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邻补角是成对的。邻补角一定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4对邻补角。 3.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归纳小结 角的名称特征性质相同点不同点 对顶角①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对顶角相等①都是两条直线相交而 成的角; ②都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都是成对出现的 ①有无公共边 ②两直线相交 时,对顶角有2 对;邻补角有4 对. 邻补角①两条直线相交而成;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互补 补充:对顶角的性质: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1+∠2= ,∠2+∠3 = 。(邻补角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1《相交线》教案

5.1.1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分析:“5.1.1相交线”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邻补角、对顶角的有关定义、性质及应用。它是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顶角、邻补角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信息技术资源分析与准备】 白板课件、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图片(多媒体投影汕头大桥的图片、围棋的棋盘),阅读其

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线,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围棋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的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本节我们一起来 学习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它们的关系。 教师板书:5.1.1相交线 二、指导自学 为了顺利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投影: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 ○1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2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会找出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此环节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为下面学生自学、检测节约了时间。利用白板播放课件,出示目标,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目标,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三、先学(15分钟) 1、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 2、学生练习:检测题 P21 练习1 3、2分钟学生看投影背会概念: 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此环节利用白板投影课件,节省时间,同时让学生上来做题可利用白板笔书写在白板上,从而提高效率,更加直观,还可以保留痕迹,在课堂小结时重新呈现。) 四、后教(10分钟) 1、自由更正

(word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数 学 教 案 年级: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教案:相交线与平行线姓名: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相交线》全国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相交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使用教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十章第一节.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和异面,异面在高中阶段学习,而相交和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由于两条直线相交的相互位置与它们形成的角有直接关系,所以本节课实际上是研究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的关系,即重点研究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了解了它们的性质,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对后面的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性质的学习,以及与几何图形有关的推理、计算等问题都有联系,所以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据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解析 新课标提出,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发展空间观念中提出: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出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相交线”恰好是构成复杂图形的一个基本图形,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要让学生理解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同时要抓住契机,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并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的性质,会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来计算和说理; 2.通过“角”和“互为补角”的定义的复习、邻补角的学习、对顶角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 3.通过对对顶角性质的探究,向学生渗透“试验、观察、猜想、操作验证、说理”是得到几何结论的普遍过程和方法.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 复习课第2课时) 一、复习目标设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平行公理,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掌握平行线的三个特征,探索并证明平行线识别方法. 3. 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与识别的区别,并能运用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按照先认识平行线,再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 的特征的顺序呈现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简单的说理,并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难点是利用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计算或说明.本节知识是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2.本章主要是确认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解决推理和计算问题,学会合情推理和严谨的数学说理,并学会运用数学中类比思想.

(三)、中招考点分析: 本章内容是中考考点之一,中考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呈现。纵观河南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般不单独出现,通常与三角形,四边形与圆综合出现,是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都能说出来,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具体选用哪个性质和判定不能灵活应用,存在学生审题不严密、说理不严谨和步骤不规范等问题. 二、复习目标 1. 能准确说出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公理,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 能灵活选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问题,学会简单的说理. 3. 能灵活选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学会简单的说理. 三、评价任务 1. 向同桌说出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公理,同桌之间互相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5.1.1-相交线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活动1找出图形中的相交线活动2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 活动3探究对顶角相等 活动4 巩固练习 活动5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活动1观察图片,找出相交线,引入课题. 活动2通过探究相交线中相交线角与角的位置关系,得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并能找出图中的对顶角、邻补角. 活动3通过探究发现“对顶角相等”的结论,进而通过说理证实这一结论,初步发展简单说理. 活动4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对顶角、邻补角的理解. 活动5通过学生习题,总结回顾本节知识点,以便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并巩固知识、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 教师用三角板量角器,三角板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找出图中的相交线、平行线.教师出示一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找相交线、平行线,引 出本节课题.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抽象出相 交线、平行线的能力. (2)学生认识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日常 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相交线、平行线的几何图形.使新知识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增强对生活中的相交线、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直观的,形象化的数学模型.

活动2 问题 (1)看见一把张开的剪刀,你 能联想出什么样的几何图 形? (2)观察这些角有什么位置 关系. 教师出示剪刀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教师深入学生中, 指导得出几何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标 准图形.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在具体图形中得出两条 相交线构成四个角,根据图形描述邻补 角与对顶角的特征.学生可结合概念特 征找到图中的两对邻补角与两对对顶 角.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线的几何图形, 用语言准确描述. (2)学生能否从角的位置关系上对角 进行分类. (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邻补角、 对顶角. (4)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敢于发表个人观点. 通过生活中的情景 抽象出几何图形, 发现对顶角、邻补 角,培养空间观念, 发展几何直觉. 通过对图形中角与 角位置关系的研究 分析,学生描述邻 补角、对顶角概念, 从角的位置关系上 来研究这些角的相 互关系.让学生经 历从图形到文字到 符号的转换过程, 使学生加深对对顶 角、邻补角概念的 理解,积累一些图 形研究的经验和方 法.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人教版(优秀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与有条理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得一个角得邻补角与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得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得性质得探索.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瞧一瞧 教师在轻松欢快得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得课件、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得文字、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得世界中,蕴涵着大量得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得角与它得特征,相交线得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得性质, 研究平行线得性质与平行得判定以及图形得平移问题、 二、观察剪刀剪布得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得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与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得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得角边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得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得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得构造瞧作两条相交得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得角得问题,本节课就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得角及其特征. 三、认识邻补角与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学生画直线、相交于点,并说出图中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得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得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 ∠与∠有一条公共边,它们得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与∠有公共得顶点,而就是∠得两边分别就是∠两边得反向延长线。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得度数,以发现各类角得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得两角互补,“对顶"关系得两角相等、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得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得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不? 、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得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得两边分别就是另一角两边得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初步应用、练习:下列说法,您同意不?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①邻补角得“邻”就就是“相邻",就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就是“互补",就就是这两角得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 ②邻补角可瞧成就是平角被过它顶点得一条射线分成得两个角.

相交线教案课程

相交线教案课程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相交线和垂线的联系与区别. 3.理解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基本图形. 4.能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 [课时安排] 共4课时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正确运用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这四个角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5.1.1相交线(师板书).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学习目标呢请看: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正确运用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要求: 1.回答“探究”和“云图”中的问题,理解、识记什么叫做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识记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思考:对顶角为什么相等,邻补角和 补角有什么区别; 3.注意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熟背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并能仿照例题做对 检测题.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 生质疑问难. (二)提问 1.提问: (1)如图,∠1的邻补角是______,为什么 (2)∠1的对顶角是_______,∠2的对顶角是_______,为什么 (3)如图,∠1____∠2(填“>”“<”或“=”),为什么 (指名回答,答错指名纠正,答对出示正确答案) (三)检测 1.过渡语:知道了什么是邻补角和对顶角,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能正确做对检测题. 2.出示检测题: 必做题1.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1)∠AOC 的邻补角是____和_____, ∠BOE 的邻补角是____和_____. (2)∠DOA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 ∠EOC 的对顶角是_________. 2.如果∠1=35°,则∠2、∠3、∠4分别等于多少度 选做题: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C ,∠BOC-∠BOD=20°求∠BOE 的度数. 要求:1、字体端正,书写工整,过程规范; 2、6分钟独立完成 . 2 4 1 3

相交线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51相交线教案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 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 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延长线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有一条公共边 与OA, AOD AOC∠ ∠; BOD AOC∠ ∠与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相交线教案

教学课题 10.1 相交线(1) 教学时间:2011年5月15日下午第3节课4:20-5:05 教学班级:实验中学一(3)班 授课者:安徽省天长市汊涧二中干兆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以及这一性质的说理过程; 3、能运用“对顶角相等”进行简单的运算以及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具准备:多媒体、剪刀、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相交线。 想一想:这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出课题,并介绍相交的概念。 议一议: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有关相交线的实例吗 二、问题引领、探索新知 1、观察与思考:教师出示一张纸和一把剪刀,演示剪纸过程,提出问题:

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AOC和∠BOD这两个角的位置保持怎样的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得出 对顶角的概念:有一个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找出图中的所有对顶角) 邻补角的概念: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找出图中的所有邻补角) 2、想一想: 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理由? 3、猜一猜:请你猜一猜,剪刀剪东西的过程中,∠AOC和∠BOD这两个角的大小保持怎样的关系?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全章)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一课时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练习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练习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 1.若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则它们的角平分线所夹的角为 度 图1 b a 4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