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

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a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c 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

有利于吸收阳离子

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

(1.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

(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

(3.水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

必需。如豆科植物-钴,人参-哂。

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O、N、P、K、Ca、Mg、S等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一下,包括Fe、B、Mn、Cu、Zn、Mo、Cl(Ni)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他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在作物中的含量无关。

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

a构成植物的结构、贮藏和生活物质;

b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

c其他特殊作用,参与物质的转化与运输、信号传递、渗透调节、生殖、运动等。

9、有害元素:Al、Mn、Fe,重金属。

Al的毒害:抑制根系的生长;抑制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抑制生物固氮10、有益元素:Na、Si、Se、Co等。

Si的作用:硅可能是禾本科植物,尤其是水稻等作物必需;硅积累,增加植物的抗逆力,包括抗倒伏,抗病虫等;硅可以减轻低价铁或锰对水稻的危害作用。

11、根系吸收的特点:

a选择性,对某些元素优先吸收,对另一些元素吸收较弱或不吸收细胞

b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很大,有些离子的浓度胞内高于胞外,有的则相反

c饱和性,外界溶液中的养分浓度超过一定阀值后,吸收速率不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保持恒定 d不同植物吸收离子的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12、根部详细介绍:

a 根尖生理活动旺盛,细胞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强,但输导系统尚未形成,而根毛区以后,外周木

栓化程度较高,水分和养分难以进入,因而这两个部位养分的横向运输量都很低。

b 伸长区及稍后的区域输导系统初步形成,同时内皮层尚未形成完整的凯氏带,养分可以通过质

体直接进入木质部导管。这个区域是靠质外体运输的养分的主要吸收区,如钙、硅等。

c 在根毛区,内皮层形成了凯氏带,阻止质外体中的养分之间进入木质部,养分的运输主要以共

质体形式进行。

13、质外体: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所组成的连续体。

14、共质体:由细胞的原生质组成,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连成一个整体。

15、矿质养分的吸收:矿质养分可通过沿浓度梯度的扩散作用或蒸腾流引起的质流作用进入植物

根的细胞壁自由空间。根自由空间中的离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可以自由扩散出入的离子,二是受细胞壁上多种电荷束缚的离子。

16、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主要发生在根尖幼嫩部分,而非全部根系,其中根毛区是吸收氮、磷、

钾等养分的主要区域,因此,施肥要施在根系密集区域。

17、土壤养分向根系表面迁移的方式:质流、扩散和截获。

18、质流:养分随植物的蒸腾流而迁移到根系表面的现象。

19、扩散:土壤中的养分由于在近根区和远根区土壤溶液之间养分溶度的差异,而从远根区向根

系表面迁移的现象。

20、截获:根系与土壤颗粒紧密接触,土粒表面和根系表面的水膜相互重叠时,他们之间发生离

子交换,使土粒上的吸附的阳离子到达根系表面。

21、离子的被动运输:被动运输的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包

括简单扩散、杜南扩散和协助扩散。

22、离子的主动运输:植物细胞逆电化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3、简单扩散:指分子或离子顺化学势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的现象

24、杜南扩散:半透膜两边存在带电荷的不扩散基,那么可扩散的带电离子就会在膜的两边不均

匀分布,有不扩散基的一边就会聚集较多的与不扩散基电性相反的离子

25、协助扩散: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转运机构顺浓度梯度的转运现象。膜转运蛋白酶有两种,通

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26、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由蛋白质构成的一种特殊通道,可以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式激活,从而

控制离子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膜

27、载离子体分类:第一类是与离子形成复合物,协助离子在膜脂双分子层中扩散,使离子扩散

到细胞内部;第二类是诱导膜形成临时的小孔,是离子进入细胞

28、主动吸收的特点:

1.逆浓度梯度

2.吸收作用与代谢密切相关

3.不同溶质进入细胞或根系存在竞争现象和选择性

4.吸收速率与细胞内外浓度梯度不成线性关系

5.温度系数高

29、根外营养:植物除了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

30、叶面施肥的局限性:肥效短暂,每次使用养分总量有限,容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

失,有些养分从页面向其他部位转移困难

31、叶面施肥的好处:一是直接供给养分,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转化固定;二是吸收速率快,能及

时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三是叶面施肥能影响作物的代谢活动;四是叶面施肥是经济施用微量元素和补施大量元素的有效手段

32、叶片对钾的吸收速率是KCl大于KNO

3大于K

2

HPO

4

;对氮的吸收是尿素大于硝酸盐大于铵盐。

33、土壤的通气状况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是根系的呼吸作用;二是有毒物质的产生;三是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34、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35、根系吸收养分横向运输的途径:一是离子间的拮抗作用、二是离子间的协助作用

拮抗作用:指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36、木质部运输: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的驱动力是根压和蒸腾作用,蒸腾起主导,由于根压和蒸

腾作用只能使木质部汁液向上运动,所以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单向的

37、木质部汁液的成分:矿质元素、有机物质和激素

38、韧皮部养分运输特点:在活细胞内进行的,而且具有在两个方向上运输的功能,一般以下行

为主;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细胞组成

39、韧皮部和木质部汁液组成的差异:

一是韧皮部汁液的PH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后者偏酸

二是韧皮部中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高于木质部

三是某些矿物质元素,如Ca和B,在韧皮部汁液中小雨木质部,其他矿物质浓度高于木质部40、韧皮部汁液的化学成分:有机物质(氨基酸,苹果酸,蛋白质)、无机离子(K)

41、Ca在韧皮部中难移动的原因:

一是Ca向韧皮部筛管装载时受到限制,使Ca难以进入韧皮部中

二是即使有少量Ca进入了韧皮部,也很快会被韧皮部中高浓度的磷酸盐所沉淀而不能移动

42、养分再利用的意义:

一是多年生植物在秋季落叶之前,矿物质元素从衰老的组织运输到存储组织,有益于来年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矿物质的高效利用

二是在养分不足的条件下,矿物质元素从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有利于维持生长点的生长,对于生命的延续有主要意义

三是在生殖生长时期,矿质元素从营养器官运输到生殖器官,有利于生命的延续

43、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

N、P、K、Mg 缺素症状出现在老叶再利用程度高

S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再利用程度低

Fe、Zn、Cu、Mo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再利用程度低

B、Ca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顶端分生组织再利用程度很低

44、植物内部养分循环:植物根系从介质中吸收的矿质养分一部分在根细胞中被同化利用;另一

部分经皮层组织进入木质部、输导系统向地上部分输送,供给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所需。地上部分的绿色组织合成的光合产物及部分矿物质养分通过韧皮部系统运输到根部,构成植物体内的物质循环系统,调节着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第四章、氮素营养与氮肥

<1>植物体内氮素的含量与分布

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品种:高产>低产。器官:叶>根。

<2>氮素的分布是变化的。营养生长期在营养器官。生殖生长期到贮藏器官。

<3>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

吸收的形态:无机态、有机态。

影响硝酸盐还原的因素:

1植物种类:与根系还原能力有关

2温度:温度过低,酶活性低。根部还原减少。

4施氮量:施氮过多。吸收积累也多

-N难以还原。

5.微量元素供应:钼铁铜锰镁等微量元素缺乏,NO

3

6陪伴离子:如K+促进NO

-N的还原作用

3

<4>植物对氨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机理a被动渗透; b接触脱质子。

<5>酰胺意义a贮存氨基; b解除氨毒; c参与代谢。

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尿素同化途径:1脲酶途径;2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

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会出现受害症状

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

1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生命物质

2氮是核酸的成分——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

3氮是酶的成分——生物催化剂

4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光合作用的场所

5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铺酶的成分

6氮素是植物激素的成分——生理活性物质

7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

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

1氮缺乏:外观表现:整株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化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茎细小分枝小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花稀少提前开放。种子果实少且少,早熟,不充实。根白色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影响:a影响蛋白质含量与质量;b影响糖分,淀粉的合成。

2氮过量:外观表现:a营养体徒长贪青迟熟。b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互相遮荫。c茎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d根系短而小,早衰。

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其含量

来源:1施入土壤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2动植物体的归还。 3生物固氮。

4雷电降雨带来的NH

4+-N和NO

3

_-N。

含量:我国更低土壤全氮含量0.04~0.35,与土壤有机含量呈正相关

有机态氮的狂化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氮的过程。

过程:有机氮通过异养微生物和水解酶的作用转化为氨基酸,氨基酸通过氨化微生物的水解氧化还原转氨变为NH

4

+-N和有机酸

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最适条件:a温度20~30。b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3%,土壤PH=7。

氨的挥发损失: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的NH

4+转化为NH

3

而挥发的过程。

影响因素:a pH值。b土壤CaCO

3

含量呈正相关。c温度,呈正相关。d施肥深度:挥发量表施>深

施。e土壤水分含量。f土壤中NH

4

+含量结果:氨素损失

硝化作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NH

4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应。土壤温度。

条件:铵充足;通气良好;PH6.5-7.5;温度25-30。

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弊:容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

无机氮的生物固定:土壤中国的氨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

影响条件:土壤C/N比,温度,湿度,PH。

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土壤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被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流失的现象。

土壤氮增加和减少的途径:

增加:1施肥。2氨化作用。3硝化作用。4生物固氮。5雷电降雨。

减少:1植物吸收。2氨挥发损失。3硝化作用。4反硝化作用。5硝酸盐淋失。6生物和吸附固定

氨态氮肥共性:包括液氮,氨水,碳酸氢氮,氯化铵,硫酸铵。

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

3可发生硝化作用。

4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5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伤害。

6对钙镁钾的吸收有拮抗作用

硝氨态和硝态氮肥共性:

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2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

3易发生硝化作用。

4促进钙镁钾等吸收。

5吸湿性大,助燃性。

6硝态氮含氮量低

氮中毒与防治:

原因:施用氨水、碳铵、尿素等不当导致植物体内氨浓度过高而中毒。度:开始0.15MM致死6.0 机理:1在根部抑制根部呼吸,破坏氧化磷酸化,影响其他离子吸收。

2在叶部抑制植物光合磷酸化作用。

防治NH3毒害措施:

1改进施肥方法,如采用深施,侧施,与泥炭或风化煤混施等。

2控制肥料用量。

3在作物吸收能力较弱的苗期切忌大量施用氮肥。

4在低光照不足等不良条件下要特别注意氮肥施用方法和用量。

施用硫酸铵五注意:

1尽量不施用在水田,在淹水条件下土壤胡严重缺氧,硫化物浓度积累过高使根系受害死亡。

2属于生理酸性肥料,不适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施用时应注意配合施用草木灰等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注意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3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基肥深施,种肥控量,追肥最宜。旱地施用注意浇水追肥施用应先排水落干。

4不宜在同一块地上长时间施用

5不能将硫酸铵肥料与其他碱性肥料或物质解除或混施降低肥效。

两种形态氮素性质和某些特性的比较。

氨态氮素:

1带正电荷,是阳离子。

2能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交换而被吸附。

3被土壤胶粒吸附后移动性减少,不随水流失。

4进行硝化作用后。转为硝酸态氮,不降低肥效。

硝态氮素:

1带负电荷,阴离子。

2不能进行交换而存在土壤溶液中。

3在土壤溶液中随水运动而移动,流动性大,易流失。

4进行硝化作用后形成氮气或氧化氮气而丧失肥效。

长效氮肥和速效氮肥的特点比较:

短效肥:优点:水溶性,肥效快价格易被接受。

缺点:易挥发,硝化,流失,反硝化。一次过多施用会造成减产且污染环境。

长效氮肥:优点:抗淋溶,损失少肥效长一次性施肥可代替多次施肥,对环境污染轻。

缺点:作物早期生长供氮不足,价格较贵。

长效氮肥的存在问题:

1难以满足作物早期吸收和吸肥高峰期需要。

2大多数品种价格高难以在大田推广,多用于观赏性植物和园艺。

3其中优良品种也难以满足环境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氮肥的施用与环境:

1氮肥施用与全球变暖:农用施用化学氮肥是大气中N20增加的主要原因。

2氮肥对水体的污染:污染水体的氮肥一来自氮肥的地表径流二来自打免费的渗漏损失(主要污染源)。

3氮肥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长期施用单一氮肥使土壤板结,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发生次生盐渍化。

1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

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

3根据氮肥特点合理分配和施用。

4根据作物品种,品种特性合理非陪和施用氮肥。

5氮肥深施是提高氮肥肥效的重要措施

氮肥配施:

好处:

1无机氮可以提高有机氮矿化率。

2有机氮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加强无机氮的生物固定,稳产。优质。

目的:作物高产。稳产。优质。改良突然,提高氮肥利用率。

第五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影响作物吸收磷的的因素:

1作物的生理特性。

2土壤供磷状况。

3植株的磷素营养。

4 pH与其他养分。

5根系微生物菌根。

6环境因素如水分温度通气性。

7作物根系的阳离子交换量8CaOP

20

5

的重量比

磷的营养功能:

1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分(核酸和核蛋白,磷脂,植素,腺苷三磷酸)

2磷与植物代谢的过程(参与碳代谢,参与光合作用固定CO

2

,促进碳水化合物在作物体内运输)。

3参与氮代谢,促进N0

3

_吸收和同化,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4参与脂肪代谢,脂肪合成过程中需要多种含磷化合物。

5磷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植物缺磷与过多的症状:

磷素营养缺乏症:

1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枝少。

2花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

3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症状从根部开始

磷素过多:无效分枝增加,早衰,造成锌铁锰的缺乏。

土壤中磷的转化:

1化学固定作用:化学固定所引起的土壤磷酸盐转化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为钙镁控制的转化体系,另一种则产生在酸性土壤中为铁铝所控制的转化体系。2吸附作用:分为非专性吸附和专性吸附。

3生物固定作用。

4闭蓄作用,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

5有机磷的矿化作用。

磷肥的制造方法:

1酸制法:用硫酸,硝酸,盐酸或磷酸处理矿粉,可制得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磷肥品种。2热制法:借电力或燃料产生高温使磷矿粉分解而制。

3机械法。将磷矿石用机械磨细成磷矿粉做磷肥施用。

磷肥品种的分类:1水溶性磷肥2弱酸性磷肥3难溶性磷肥

合理施用过磷酸钙的关键:

即要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避免水溶性磷酸盐被固定又要尽量将磷肥施用与根系密集的土层中,增加肥料与根系接触,利于吸收。

一般可以采用措施:1集中施肥。2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3制成颗粒磷肥。4分层施用。5用于根外追肥。

磷矿粉的肥效影响因素:

1磷矿粉的细度和用量。

2土壤条件,磷矿粉中磷酸盐的溶解接受土壤基本酸度的影响。

3作物的种类:各种作物吸收难溶性磷酸盐能力不同。

4与其他肥料的配合,磷矿粉与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料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影响土壤有效磷的因素:

1突然有效氮与有效磷的比值。

2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PH。

4土壤碳化程度。

简述过磷酸钙的作用机理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一磷酸一钙饱和溶液。局部土壤中的磷酸根离子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向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水溶性磷酸还可发生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

第六章、植物的钾素营养

钾得到营养作用

1、促进酶的活化

的2、促进光能利用,增强光合作用,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改善叶绿体结构,能促进叶片对CO

2同化

3、促进作物体内物质的合成

(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2)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

(3)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4、维持细胞膨压,促进植物生长

5、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抗寒: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可溶性糖含量。

抗旱:提高交替的水合度,调节气孔的开闭,维持根系生长,增强吸水能力。

抗高温:保持较高的水势,调节气孔和渗透,提高对高温的忍耐力。

抗盐:稳定质膜中蛋白质分子上的S-H基,避免蛋白质变性。

抗倒伏:促进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溶性的蛋白质含量,增强抗倒伏能力。

植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植株组织中出现细胞阶梯,死细胞增多,根系生长不良,一出现根腐病,组织柔弱易倒伏,气孔开闭失调,抗旱能力下降。

钾的晶格固定:有些次生粘土矿物晶层吸水膨胀,是半径与晶格空隙半径相当的钾离子进入晶格的孔穴中,而当失水以后晶格收缩,落入孔径中的钾离子较难回到自由状态,他难以与其他离子产生交换,所以是非交换性钾

晶格固定:在土壤干湿交替影响下速效钾进入2:1型粘土矿物晶片层间而被固定的现象。

KCL施用:

1.应增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

2.酸性土壤上赢增加石灰以中和酸性。

3.硫酸钾做基肥、种肥。追肥均可,钾移动性小,一般以基肥最为适宜。

4.应集中条施或穴施,使肥料分布在作物根密集的湿润土层中。

5.在一些经济价值高的忌氯作物上施肥较好。

S的危害。

6.在还原性强的水稻地试用可能产生的H

2

草木灰施用

1.因为他是碱性肥料,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试用,也不能与人尿粪、圈肥等有机肥料混合,以免

引起氮素的挥发。

2.草木灰可做基肥、种肥和追肥,其水溶性也可做根外追肥。

3.草木灰还可以做水稻秧田的盖肥,能起到供给养分,增加地湿防止烂秧等多种作用。

华南地区缺钾的原因

气候条件:高温多雨,淋溶剧烈,粘土矿物类型多为1:1型高岭土,吸持钾能力弱。

耕作制度:复种指数高,植物带走更多的养分。

施肥习惯:重氮磷,轻钾肥或不施钾肥。

社会因素:农家肥。秸秆还田少。

钾肥的合理施用:

1.防止钾肥流失与固定,提高利用率

2.根据土壤性质和供钾水平合理施用钾肥

3.根据作物特性合理施用钾肥

4.钾肥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

5.钾肥的施用技术与施用量

第七章、植物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

硼的营养功能:

1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硼能促进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减少花粉中糖的外渗。2参与半纤维素和细胞壁物质的合成。

3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

4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

5调节酚的代谢和木质化作用。

硼能促进糖的运输的原因:

1合成含氮碱基的尿嘧啶需要-硼而UDPG是蔗糖合成的前体。

2硼能直接作用与细胞膜,从而影响蔗糖韧皮部装氧。

3缺硼易生成胼胝质,堵塞筛板上的筛孔,影响糖的运输。

植物缺硼的表现:

1茎尖生长点受抑制,严重时枯萎,死亡。

2老叶叶片变厚变脆,畸形,枝条节间短,出现木栓化现象。

3根的生长发育明显受阻,根短粗兼有褐色。

4生殖器官发育受阻,结实率低,果实小,畸形,缺硼导致种子和果实减产。

锌的营养功能:

1某些酶的组分或活化剂。

2参与生长素的代谢。

的水合作用。

3参与光合作用中CO

2

4促进蛋白质代谢。

5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

植物缺锌与中毒的症状:植物缺锌时,生长受抑制,尤其是节间生长严重受阻,并表现出叶片的脉间失绿或白化。生长素浓度降低,赤霉素含量明显减少。缺锌是叶绿体内膜系统易被破坏,叶绿素形成受阻,因而植物常出现脉间失率现象,一般认为植物含锌大于400mg/kg就会出新锌的毒害。

钼的营养功能:

1硝酸还原酶的成分,钼对氮素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钼时,植物硝酸盐积累,氨基酸和蛋白质数量明显减少。

2参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3促进植物体内有机含磷的化合物合成。

4参与体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促进繁殖器官的建成。

植物缺钼和钼中毒的症状。植物缺钼的共同症状是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失绿,且有大小不一的黄色和橙黄色斑点。严重缺钼时叶缘枯萎,有时叶片扭曲呈环状,老爷变焦枯。

缺钼发生在酸性土壤上,常常伴生锰和铝的毒害。在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以防止缺钼。

铁的营养功能:

1叶绿素合成所必需。

2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

3参与植物呼吸作用

植物缺铁及对缺铁的反应:缺铁从幼叶开始,典型症状是叶脉间和细网组织出现失绿症,叶片上叶脉绿深而脉间黄,黄绿相间明显。严重缺铁时,叶片出现坏死斑点。并且逐渐枯死,植物的根系形态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植物缺铁是根中有机酸积累主要是苹果酸和柠檬酸。

在缺铁环境下,植物产生一些机理:

1双子叶和非禾本植物缺铁原生质膜上可诱导产生还原酶,并提高活性,此时受酶控制的质子向膜外泵出H+使根际pH降低,以提高铁的有效性,而且在根表皮中形成有助于运输的转移细胞。2禾本科植物在缺铁条件下,大量分泌铁载体,它对铁有活化作用。

亚铁的毒害:在排水不良的土壤和长期渍水的水稻土上经常会发生亚铁中毒。当亚铁含量大于300mg/kg可出现毒害作用,造成亚铁毒害的原因是植物吸收亚铁过度导致氧由基的产生。铁中毒的症状表现为老叶有褐色斑点。根部呈灰黑色,易腐烂。防治方法:适量施用石灰,合理灌溉或适时排水晒田。也可选优良品种。

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1土壤PH。2土壤有机质。3土壤氧还状况。

土壤锌的形态:1难溶性。2水溶性。3代换性。4有机整合态。

影响土壤铁有效性因素

1 pH值。

2有机质。

3气候因素。

4重碳酸盐(1土壤pH值增加;2使细胞质pH值升高,引起铁的失活3妨碍铁在植物体内运输)

可能缺素的土:

1 Mn、Zn、Cu石灰性土或酸性土使用过石灰时。

2缺B有效硼低的土。

3缺Cu有机质土。

4缺Mo南方酸性红壤。

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因素:

1土壤pH

2土壤有机质可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铜特殊

3土壤氧化状况影响Fe、Mn有效性

微量元素缺乏加重:

1农产品种的引用

2耕作制度的改革

3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发展

4违反营养十分平衡原则

5农产品商品化归还减少

微量元素的施用原则;1针对性强;2施用量少;3严格控制。

土壤施用谷底微肥会出现什么问题:1有效性降低;2施用不均匀;3污染环境。

为什么页面喷施微肥的效果好:1用量少,比较经济;2避免固定;3养分吸收快,效率高;4易于控制浓度;5减少污染。

第九章、复混复合肥料

复混复合肥料系指肥料成分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的化学肥料。

按照制造方法分类:复合肥料、混合肥料、掺合肥料

复合肥料: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的,含两种主要的肥料。如磷酸铵和硝酸钾

复混肥料:通过几种单质肥料,或单质肥料与复合肥料混合,经二次加工造粒而制成的肥料。如尿磷铵钾、氯磷铵钾和硝磷铵钾

掺合肥料:将颗粒大小比较一致的单质肥料或复合肥料作基础肥料,直接由肥料销售系统按当地土壤和农作物要求确定的配方,经称量和简单机械混合而成。

肥料混合的原则:

1、混合后不会产生不良的物理性状。

2、肥料中养分不受损失、有效性不能降低。

3、肥料在运输和机拖过程中不发生分离。

4、有利于提高肥效和工效。

复混复合肥料的优点:

1、养分全面,含量高,副成分少。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能比较均匀的、长时间的同

时给作物所需要的多种养分,并充分发挥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施肥效果。

2、物理性质好。坚实、无尘,粒度大小均匀,吸湿性小,便于储存和施用。

3、节省包装、储存、运输和施用等费用。

缺点:

1、养分比例规定,尤其复合肥料,许多作物在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要求有不同,各地区的土壤肥

沃度以及养分释放的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

2、难以满足不同肥料的施肥技术,各种土壤养分在土壤中运动的规律各不同,因此肥料在养分所

处位置和释放速度等方面很难完全符合不同养分的要求。

复合肥料主要品种和性质:

一、二元复合肥料

磷酸铵:特别注意其遇热分解及碱性条件下分解,在石灰性土壤中,易发生分解,引起氮的损失,同时因部分水性磷生产磷酸氢钙而退化。

磷酸铵类肥料:硫磷酸铵、硝磷酸铵、尿磷酸铵。

三元复合肥的基本类型有三个:硫磷钾型、尿磷钾型、硝磷钾型。

特点:

1、粒型一致,外观较好。养分含量高达45%。

2、氮素一般有硝酸氮和铵两部分组成。

3、磷素中既有水溶性磷,也有拘溶性磷,一般水溶性较少。

4、多数产品的钾素以氯化钾形态加入。6、产品中一般不添加微量元素养分。

选用复混复合肥料的原则:

1、考虑作物种类,一般粮食作物应选用氮磷含量较高的复混肥,豆科作物宜选用磷钾含量较高的

肥料。

2、考虑土壤条件:(1、水田、旱地的,应选用磷铵系列的复混肥;2、pH的,如盐碱地和对氯敏

感作物不能选用含氯的复混肥;3、土壤供肥水平,根据土壤供肥水平选择合适的配方)

3、考虑复合肥料的性质:铵态氮应深施,硝酸氮的应防止淋失,P、K防止被固定等。

第十章、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是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的肥料之统称。

根据其来源、特性和积制方法分为四类:

粪尿肥: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厩肥

堆沤肥:秸秆还田、堆肥、沤肥和沼气肥

绿肥:饲料绿肥为主

杂肥:城市垃圾、泥炭及腐殖酸类肥料污水污泥等

有机肥料的特点:

1、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

2、养分全面,但是含量低,肥效长而慢

3、作用多样,环保作用,提供养分、改土、活化土壤微生物等,节约能源、净化污染土壤、废弃

物再利用

4、成本低,但是体积大,使用不方便

有机肥料的作用:

1、营养作用

(1)直接提供作物各种养分:在矿化分解过程中将各种矿质养分和有机养分不断地释放。

(2)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提高土壤磷和化学磷肥的有效性,促进化学氮肥的生物固定,减少氮的损失。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2、有机肥料的改土作用

(1)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激发效益,加快或减慢土壤原有有机碳的分解

(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水稳定性团聚体,土壤结构,空隙状况。

(3)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4)改善土壤环境:消除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消除或减轻土壤中有害物质对农作物的危害和污染。但是,必须是是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

(5)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总之,多施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活性和生物繁殖能力,从而提高土壤的吸附性能、缓冲性能和抗逆性能力。

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使用的效果:

(1)促进作物增产,化肥增效:各有特点,配施可互相取长补短,缓急相济,平衡养分供给。有利于相互提高利用率。

氮肥—有机肥:化学氮肥能促进有机肥料的矿化,提高有机肥的肥效。有机肥可促进化学氮肥的生物固定,减少无机态氮的硝化及反硝化延长化学氮肥的供肥性能。

磷肥—有机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磷肥的肥效。

有机肥中P、K有效性较高,可以补充化学磷肥、钾肥的不足,含有各种微量元素,且有效性较高。

(2)改善作物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外观品质

(3)培肥土壤,用养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无机有机复合体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降低环境压力,改善环境条件。

氮磷钾肥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及现状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氮磷钾肥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及现状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环境 班级:资环081 姓名:傅菁晶 学号:10

氮磷钾肥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及现状 摘要:植物正常生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养分条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获得农产品丰收,施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但是,正确的施肥必须有所依据,必须在了解植物对养分需求及吸肥规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而氮磷钾肥是现今我国常用的肥料,因此掌握氮磷钾肥对植物的作用与我们息息相关。 关键词:氮;磷;钾;农作物;研究现状;植物营养;施肥; 农作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和一切生物一样也需要“食物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但是,作物的特殊功能是除了吸收水分和空气中二氧化碳以获得碳、氢、氧等元素外,还必须从土壤在吸收氮素和其他矿质养分,并在太阳能的帮助下合成有机物质,以建造自己的有机机体。 农作物从土壤在吸收矿物质养分是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土壤肥力的核心,也是评价土壤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作物品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对土壤矿质养分的种类、数量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些矿质养分有的是作物体的组成部分,有的可以调节作物的生命活动,有的或兼备这两方面的作用。因此,了解作物对土壤矿质养分的需要和掌握土壤矿质养分的存在状况和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1氮肥对植物的作用 1.1氮的来源 在20世纪以前,土壤中的氮都是在自然氮循环过程中来自大气。大气中含氮78%,主要通过固氮和大气放电固氮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利用,还可能进一步成为动物的食粮。动物粪便和植物秸秆是大气—土壤—植物—动物氮循环的环节。现在通过人工合成氨固氮,制造出尿素、碳酸氢铵等一系列含氮肥料,通过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加入这一循环中。 动物粪便和植物秸秆这些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在一系列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分解转化过程。如果碳氮比小于25,会释放出铵态氮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经过两步变为硝态氮。土壤温度、湿度、通气状况、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扥条件决定其转化速率和数量。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碳氮比大于30的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要吸收一部分土壤中原有的矿质氮用于微生物分解活动,待碳氮比小于25后再释放氮。有机肥中鸡粪含氮量最高,猪粪次之,植物秸秆含氮量最低。 化肥中的铵态氮也要转化为硝态氮,与有机肥无异。 铵与钾相近,容易被土壤吸附。硝酸根则比较容易随水流失,进入地下水或河流湖海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在通气不良、湿度过大的土壤中,硝酸根会产生反硝化作用生成氮氧化物释放到空气中损失掉。 这就形成了土壤和大气中的氮循环。 1.2氮在农作物营养中的作用 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二、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得营养成分 一、回答题 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得依据就是什么??2、目前发现得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 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 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得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 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得吸收与运输 一、概念 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 2、养分得再分配与再利用1 3、养分协助作用1 4、养分拮抗作用 二、填空题 1、植物吸收养分得器官有(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得途径就是( )→( )→( )→( )。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得部位就是( ),吸收养分最多得部位就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得养分形态有( )、()与(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 )、( )与( ),其中( )就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得方式有( )与(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得机理有( )、( )与(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有()、()、()、( )、( )、()与( )。

9、离子间得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 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 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3、根系吸收养分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得途径有哪些?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得吸收? 6、根系吸收得养分有哪些去向? 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得一种补充? 8、养分在植物体内得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得意义? 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 一、概念?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 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 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 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 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17、作物营养临界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 28、根系活力 二、简答论述?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得意义。 2、简述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得表现形式。 3、试述衡量植物养分效率高低得指标。? 4、植物根系得哪些特性会影响养分吸收速率? 5、根系分泌物有什么作用? 6、结合生产实践试述肥料应重点分配在植物营养得哪两个关键时期?

植物营养学(上、下)复习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 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 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 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利用率 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 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料 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 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 11 水分自由空间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12 杜南自由空间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 13 主动吸收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用 14 被动吸收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 15 离子拮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 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 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 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 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 20 离子泵学说 40 反硝化作用 60 复合肥料 61 高浓度复合肥料 68 厩肥 75 化成复合肥料 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成复合肥料 63 多功能复合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 64 多元复合肥料 71 胞饮作用 78 缓冲容量 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79 灰分 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80 灰分元素 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 81 养分化学有效性 82 养分空间有效性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 84 逆境土壤 85 单盐毒害 86 耐盐机理 87 泌盐机理 88 避盐机理 89 基因型 90 养分利用效率 91 生物肥料 92 铵态氮肥 93 硝态氮肥 94 酰胺态氮肥 95 碳/氮 96 铵的晶格固定 97 堆肥 98 生理性缺钙 99 再吸收 100 释放 101交换吸附 102 基肥 103 追肥 104 种肥 105 钙镁磷肥 106 掺和肥料 二、填空题 1、在固体氮肥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吸湿性强的是________?,?宜作追肥的是_______,最适于作根外追肥的是_________。 2、钼在植物体中是________和_______酶的组成成分,所以_______?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3、矿质养分在_______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________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__________来勾通。 4、人粪尿腐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它不宜与__________肥料混合施用。 5、植物能直接同化____态氮素,_____态氮素则需经过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后才能被同化,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微量元素_____和_____。

病句资料

语法知识 1、单句成分位置表 一般情况下,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句中的位置如下表: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中心语 状语 中心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好学的) 李强 [已经] 读 <完了> (5本) 教材 2.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示例:(全体)同学[必须] 做<完>(语文)作业。 【划分句子成分训练】 1.用上述符号法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示例:他喜欢读书。 (1)良好的习惯往往改变人的命运。 (2)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3)在人类社会,人们用双手努力地创造甜蜜的幸福生活。 【类题通关】 能通过练习识别并区分构成单句句子的主要成分,需要通过一些口诀把握得更充分。语法速记口诀为: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主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病句的六种类型 《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 第一:链接高考试题 一、2008—2016年高考病句试题按病因重组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一块巨大的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B、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世界上新发现的一种野生动物,并被命名为“金丝牦牛”。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B、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C、孟凡升多次在短短的48秒内主动放弃跳伞机会,有效避免了更大损失。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B、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C、“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潜移默化对我的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和爱情观产生了影响,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B、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C、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复建,而是发掘、研究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切实保障并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属植物学的范畴,是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的重要部分 基本概念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是植物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依据. 植物营养诊断的主要任务—— 诊断、识别出植物缺乏哪种营养,哪些营养需要补充,以指导施肥(如何补充营养)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形态识别、植物分析(含量)、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 1.植物缺素症是植物体内营养状况的外部表现. 2.植物形态识别是植物营养诊断的一种方法. 3.及时施肥是消除症状,减少损失的办法. 第二章植物的一般特性 结构、生理特性、生长条件、必需的营养元素 各器官的功能: 叶的功能:光合作用,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植物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是由表皮组织、叶肉组织及输导组织所组成的。 气孔是由表皮细胞分化出来的组织,并按一定距离分布于叶表面上,其主要功能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及蒸腾水分。 根系的功能:固定;吸收水、营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养分和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部位,它在土壤中能固定植物,保证植物正常受光和生长,并能作为养分的储藏库。 二、生理特性 光合作用 CO2 + 2H2O (CH2O) + O2 + H2O 呼吸作用 C6H12O + 6O2 6CO2 + 6H2O 蒸腾作用 物质吸收运输 三、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支撑: 四、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 (一)、植物的组成成分:植物由水和干物质组成,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5—95%的水和5—25%的干物质。

植物营养学(课件)

《植物营养学》

第一节植物营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 第二节植物养分效率差异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Part1Part2) 第三节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改良途径第一节肥料的科学施用第二节肥料的科学管理(Part1Part2) 第十一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 第一节酸性土壤 (Part1Part2Part3Part4) 第二节盐渍土 (Part1Part2) 第三节石灰性土壤 (Part1Part2) 第四节渍水和淹水土壤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绿色植物的显著特点是其根或叶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建造自身的躯体或转化为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营养元素转变(合成与分解)为细胞物质或能源物质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实质上,营养元素是代谢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这表明植物营养与新陈代谢过程是紧密相关的。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或者说,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养分)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粮食生产不仅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且也要为副食品生产、畜牧业、养殖业以及工业生产(糖、酒等)提供原料。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

植物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sj.com/doc/5610233580.html, 植物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植物营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植物营养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9期.张兴梅.何淑平.刘春梅.王鹏. [2].Seminar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学科研究生Seminar为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7期.顾日良.陈范骏.张俊伶.袁力行.邹春琴.陈新平.申建波.江荣风.张福锁. [3].《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 《安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32期.周鑫斌.刘峰.赖凡.黄云.习向银. [4].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3期.尹晓明.贾莉君.范晓荣.沈其荣. [6].高等院校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改建议. 《才智》.2015年10期.王德胜.支金虎. [7].植物营养学在经济林研究中的运用探讨. 《北京农业》.2015年12期.王焕东. [8]."植物营养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年6期.张文明.邱慧珍. [9].研究分析植物营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年21期.梅燕飞. [10].关于植物营养学教学改革的探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年20期.梅燕飞. 二、植物营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0001

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 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3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c PH,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子 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 (1 ?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 (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 (3.水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如豆科植物-钻,人参-哂。 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0、N、F、K、Cd、Mg. S等 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 1%—下,包括Fe、B、Mn、Cu、Zn、Mo、Cl (Ni) 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他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在作物中的含量无关。 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

(完整版)高级植物营养学考题及答案

1根系的形态及其结构,根的初生结构及其功能 1) 根系在形态上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其中直根系由主根与侧根组成,而须根系由若干不定根组成,另外还有许多的特殊根系,如肉质根(萝卜)和支柱根。 2)根系的结构可以从纵、横两个侧面去分析: 纵向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根尖、根冠、顶端分生组织、伸长区、根毛区和成熟区。 横向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皮层、微管柱、韧皮部、根冠 3) 根的功能: 表皮层:构成皮组织系统, 皮层:通常只由薄壁细胞组成,皮层的最内层分化为内皮层,而靠外的一层或几层分化为外皮层,其中内皮层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及溶质在根中的运输。 微管柱:体内水分和无机物运输,信号传导及机械支持等。 韧皮部:使微管植物将茎叶系统光合产物运输到根、茎、花、果实等器官。 根冠:保护根系分生组织,协助根系向下层穿透,物理与化学信号的感知部位。 2试述侧根及根毛的发生、形成部位和影响因素,及对矿质养分吸收的重要性? 1)发生、形成部位:侧根发生于中柱鞘,根毛外表皮; 2)影响因素: 侧根:a土壤养分状况b土壤微生物,包括一些内生菌c土壤含水量d激素种类及浓度e 病原体 根毛:a土壤湿度b土壤通气状况c土壤质地d生长物质 3)重要性:除了一些水生植物和特殊情况下的叶面施肥外,植物主要靠根系和根毛吸收养分和水分。因此,侧根和根毛的发生数量和发生时间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一般来说,侧根和根毛发生越多,植物的吸收功能越强,尤其是当养分缺乏的时候,植物生长更多的侧根和根毛,扩大吸收面积,能吸收更大范围的养分。 3内外皮层对根系吸收和运输水分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水和矿质养分进入外皮层后,可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两条途径向内皮层运输,到达内皮层后由于其有凯氏带的阻隔,不能直接进入中柱,而必须先穿过内皮层细胞原生质膜转入共质体途径,才能进入中柱。 4质外体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何作用 1)质外体是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空间组成的体系。 2)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a水分,矿质养分运输的重要途径,可贮存、活化养分。B其性质影响根系对离子的吸收。c影响离子行为的因素。d是微生物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抵御真菌入侵。e叶片质外体是第一个与大气有害物质接触并进行防御的部位。f 和光合产物运输有关。 5植物如何维持细胞的PH恒定和电荷平衡?以供NO3_和NH4 +说明。 1)细胞通过2种机制来完成这项工作。一是生物物理方式,以通过质膜或液泡膜上的质子泵将H+ 从细胞质通过质膜运输到质外体或通过液泡膜运输到液泡中来实现的。二是生物化学方式,包括质子的产生和消耗,通过羧基基团的形成和消耗来完成。植物过多吸收阳离子与细胞质PH上升有关并诱导有机酸合成,从而产生阴离子(R.COO)来维持PH恒定及电荷平衡。反之过量的吸收阴离子与细胞PH的下降有关,细胞通过储藏库中的有机酸脱羧来维持PH的恒定及电荷的平衡。 2)供N形态在植物体内阴--阳离子相互关系中起关键作用。供NH4+时尽管细胞吸收阳离子总量多,但是其同化过程中细胞质PH下降,必须通过质子分泌和有机酸的脱羧来维持PH稳定。供NO3 _时,NO3 _同化伴有OH_ 的产生或 H+的消耗,植物根中有机酸的合成数量会增加,来维持PH的恒定及电荷的平衡。 6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性反应及其生态意义 1)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性反应有两种不同的机制:一是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属于机理I型,缺铁时其在形态上表现为根系伸长受阻,根尖部分直径增加并产生大量根毛,有些植物根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会形成转移细胞;在生理上表现为还原能力增强,质子净分泌量增加。二是对于禾本科机理Ⅱ型植物,在缺铁时表现为根系铁载体的释放增加,而且Fe(Ⅲ)─植物载体复合物的吸收速度也增加,表现出较高的运输能力。 2)禾本科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性机制,对我国北方普遍缺铁的石灰性土壤上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同寻常的生态学意义。 7养分胁迫条件下植物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举例说明 1)植物根的形态变化:胁迫条件下,根一般会增长,变细。但当缺铁时,根生长受阻,根尖增粗。有的植物会形成排根。根毛的长度,密度会增加 2)地上部的变化,植株矮化,叶面积变小,颜色变化等,如缺锌时会出现小叶病。3)根冠比的变化,养分胁迫时根冠比会发生变化,缺钾时,根冠比下降,缺氮、磷时根冠比增加。

植物营养学必过版

一、名词解释 1.根自由空间: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2.水分自由空间:即水溶性离子可以自由进出的那部分空间。 3.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此过程不需要能量。 4.主动运输:是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的运输。 5.离子通道:是生物膜上能被动运输离子、具有选择性孔隙的蛋白质。 6.离子载体:是指质膜上能主动或被动、有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穿过质膜的蛋白质。 7.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能逆电化学势梯度将某 种离子“泵入”或“泵出”细胞。 8.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根系对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9.协同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0.维茨效应:Ca2+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因此,Ca2+对多 种阳离子有协助作用。 11.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 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做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12.最大有效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13.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地上部吸收养分的方式 14.叶面营养:植物通过叶片吸收养分的方式叫叶面营养。 15.横向运输:介质中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皮层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横向运输。 由于迁移距离段,又称短距离运输。 16.纵向运输:养分从根部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 根的运输过程叫养分纵向运输。因迁移距离较长,又称长距离运输。 17.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 被再度利用,这种现象叫做矿质养分的再利用。 18.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系 的一些矿质养分。 19.化学有效养分:是指能采用不同化学方法从土壤中提取出来的养分。 20.缓冲容量:指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 21.截获:是指根系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养分不经过迁移。 22.质流:是指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 壤溶液中的养分随水流向根表的迁移过程。 23.扩散:由于根系不断的吸收养分,使根表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方向上 出现养分浓度梯度差,引起土壤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的方式。 24.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 域地区。 25.根际效应: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和能量,使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高于土体的现象,即为根际效应。 26.速效性钾:指土壤中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 27.缓效性钾:指2:1型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云母类次生矿物中的钾。 28.矿物态钾:又称难溶性钾,是指含钾原生矿物中的钾。 29.铵态氮肥:凡氮肥中的氮素以NH4+或NH3形态存在的均属铵态氮肥。 30.硝态氮肥:凡肥料中的氮素以硝酸根(NO3-)形态存在的均属于硝态氮肥。 31.多元复混肥料:除氮、磷、钾三种养分外同时还含有微量营养元素等

植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植物营养学包括哪些研究领域? 2 、植物营养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3 、哪些元素为植物必需元素?必需元素的确定标准。 4 、正常植物中各种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是多少? 第二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 、名词解释:自由空间、水分自由空间、杜南自由空间、阳离子交换量、离子通道、载体、质子泵 2 、离子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是什么? 3 、NO3- 、H2PO4- 、K+ 、Ca2+ 、Na+ 的跨膜运输有何异同? 4 、Nernst 方程有什么意义? 5 、质子泵在离子跨膜运输中有何意义? 6 、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Km 、Vmax 是什么意义?不同浓度下,养分吸收曲线有何不同? 7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养分的吸收? 8 、什么是养分的临界期、养分最大效率期? 9 、叶面营养有哪些特点? 10 、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根外施肥技术效果较好? 11 、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 1 、名词解释:质外体、共质体、根压、伤流液、交换吸附、再吸收、养分再利用 2 、木质部汁液与韧皮部汁液的特性有何差别? 3 、养分的再利用有何意义?根据养分再利用程度将元素分类。 4 、试述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 第四章土壤养分供应 1 、名词解释:生物有效性养分、截获、质流、扩散、累积、亏缺、根际 2 、影响养分移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3 、根毛特性与养分吸收有何关系? 4 、土壤氮、磷养分浓度高低对植物根系生长有何影响? 5 、影响根际pH 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6 、什么是根分泌物,主要包括哪些成分? 7 、根际微生物如何影响养分有效性? 第五章氮素营养与氮肥 1 、简要说明禾本科作物植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氮量变化特点。 2 、硝酸还原酶的形成特点及其主要成份是什么? 3 、简述NO3-N 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 4 、简述NH4+ 的吸收机理及其对根际pH 值的影响。 5 、有哪些酶参与氮同化过程?其英文缩写是什么? 6 、NH4HCO3 、NH4NO3 、CO(NH2)2 的入土转化与施用注意事项。

《植物营养学(上册)》考研大纲

《植物营养学(上册)》考研大纲 考试大纲内容提要 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是与生物、农学、资源、环境等学科有关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管理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植物营养学(上册)重点阐述了植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包括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概念和分类,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生理功能及其营养失调症状,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其遗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等内容。 本课程以陆景陵主编《植物营养学(上册)》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为主要参考书。 植物营养学(上册)考试大纲目录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了解植物营养学的内涵、地位、作用和发展;了解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掌握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李必希的贡献和认识的不足。 重点及难点: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内涵、植物矿质营养相关学说的内涵与发展。 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一、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早期探索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与李比希的工作 三、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第三节我国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主要按时间顺序讲述我国植物营养与肥料的发展及成就 第四节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一、植物营养学的范畴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养分的吸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及确定标准,了解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一般功能;了解影响养分吸收的影响因素,掌握根系吸收养分离子的机理及根外营养的有关内容。 重点及难点: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及确定标准、根系吸收养分离子的机理、影响养分吸收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植物的营养成分 一、植物的组成成分 二、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 三、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及功能 第二节养分进入根细胞的机理 一、养分吸收器官——根系结构与功能 二、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三、养分在根细胞的积累特点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本章复习题: 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和的规律,以及植物与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具有、和 等作用。 3. 李比希创立的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 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在实践上,促进了和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 5. 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 6.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和。 本章复习题: 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 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 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和。 5.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于水稻、对于甜菜、对于豆科作物、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本章复习题一: 1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和。 2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 3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则相反。 4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较强,亦即根系的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 5根系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 6根际是指由于受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有显著不同的。厚度通常只有。 7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 b.等于; c.小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

8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a.大于; b.等于; c.小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b.还原物质) 的毒害。 本章复习题二: 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 和 等三个阶段。 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和等三种途 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3.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代谢能量选择性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 4.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和。 5.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和。 本章复习题三: 1.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 、、和等。 2. 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作用和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3. 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和。 4. 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和。 5. 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有、、 、和等。 6. 叶面肥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和 等三类。 7. 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一般分为、 和等三种。 本章复习题: 1. 氮素是植物体中、、、等的 组成成分。 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形态的和

植物营养学题库

植物营养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有益元素:是指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必需的元素。 2.截获:指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的过程中吸取直接接触到的养分的过程。 3.质流:指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4.扩散: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使根表面养分离子浓度下降,根表养分发生亏缺,与附近土体间形成养分浓度梯度,从而使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迁移 5.被动吸收:指养分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6.主动吸收:指养分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7.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片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称为叶部营养。这种供应营养的方式称为叶面施肥 8.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9.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促进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0.短距离运输(横向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11.长距离运输(纵向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 12.质外体:是由植物体相邻细胞原生质外围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所组成的连续体。在质外体中水分和养分可以自由出入。 13.共质体:是植物体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把细胞的原生质相互连接起来的整体。养分离子可以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14.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15.植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时间。 16.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时期。 17.根际:指受植物根系生长及生理代谢活动的影响,使周围土壤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原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8.根系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19.氮肥利用率:指氮肥中的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氮量的百分数或比例 20.复混肥料: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化学肥料 21.生理中性肥料:指肥料中的阴阳离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养分,而且两者被吸收的数量基本相等,经作物吸收后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那些肥料。 22.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中的阴、阳离子经作物吸收利用后,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 23.生理碱性肥料:化学肥料中的阴、阳离子经作物吸收利用后,残留部分导致土壤碱性提高的肥料。

植物营养学题库答案

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土壤中铵态氮肥或尿素转化成的铵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2.最小养分定律:在作物生长因子如果有一个生长因子含量相对量少,其他因子即便丰富也难以提高产量。 3.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酸性的肥料。 4.复合肥料:肥料主要成分中同时含有N、P、K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 5.生理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经植物吸收作用,土壤呈现碱性的肥料。 6.营养临界期: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不平衡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损害,而这 种损害即便以后养料补充也很难纠正,这段时期叫植物营养临界值。 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7.土壤供肥强度: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与作物根表面该养分浓度之差。 供肥容量: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降低时,土壤补给有效养分的能力,即潜在转化为有效养分的能力。 8.矿质营养学说:土壤的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不是由于其中所含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分解形成的矿物质。9.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从四周向施肥点汇集,使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一钙溶解并进而水解,形成磷酸一钙、磷酸和磷酸二钙组成的饱和溶液。 10.离子拮抗作用:一种离子存在抑制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 协助作用:一种离子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吸收的作用。 11.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无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对作物来说是同等重要的,缺一不可。 营养元素不可替代律:作物所需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其特殊功能,相互间不可替代。 -在嫌气条件下,经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12.反硝化作用:NO 3 13.磷酸退化作用:贮存潮湿条件下,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各种化学变化,往往使水溶性磷变为水不溶性,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磷酸退化作用。 14.归还学说:由于不断栽培作物,土壤中的矿物质势必引起损耗,如果不把土壤中摄取的矿物质归还土壤,土壤将会瘠薄,寸草不生,完全避免不可能,但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损耗和营养物质归还之间保持一定平衡。 15.化成复肥: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含两种主要养分的肥料。 16.样品的代表性:采集的样品能够代表一定范围的总体情况。 样品的典型性:采集的样品能够充分反映所要了解的目的和情况。 17.三梢肥:出秋施基肥外,每次新梢抽生之前追施依次壮梢肥,一年追肥三次,称为“三梢肥”。 18.掺合复合肥:应用机械方法将颗粒状的若干种基础肥料,按养分配方要求掺合在一起的肥料。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 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环境条件(生长环境) 第二节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 (一)标准(定义) 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必要性 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 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直接性 (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 铜铁锰硼锌钼镍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 大量元素:C、H、O --天然营养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 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Ca、Mg、S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Ni)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 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 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第三节植物的有益元素 一、有益元素的概念 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表) 本章复习题: 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Si) 对于水稻、钠(Na) 对于甜菜、钴(Co) 对于豆科作物、铝(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 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叶部吸收 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 (一)根的类型 从整体上分:1)直根系2)须根系从个体上分:1)定根2)不定根 (三)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