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营养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32学时,2学分

适用对象: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

后续课程:肥料学;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养分资源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

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是与生物、农学、资源、环境等学科有关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管理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植物营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在学习了化学、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骨干专业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元素的土壤营养规律。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作用;根系吸收养分及养分在体内的转移与运输等机理;环境条件对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根际概念及其在植物营养上的意义;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及其利用。

教学难点: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机理;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其遗传;作物缺乏各种营养元素的外观诊断;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植物营养学是理论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农学、果树、蔬菜、植保、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为学生能进一步学好肥料学、养分资源管理与利用、植物营养研究法、作物栽培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密切,尤其与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栽培学、肥料学关系最为密切。学习本课程之前,

需先修植物生理、土壤学。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植物营养学的内涵、地位、作用和发展;了解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掌握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李必希的贡献和认识的不足。

重点: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内涵、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形成及其发展。

难点:植物营养学科建立及其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1、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早期探索

2、植物营养学的建立与李比希的工作

3、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第三节我国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主要按时间顺序讲述我国植物营养与肥料的发展及成就

第四节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1、植物营养学的范畴

2、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养分的吸收(4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及确定标准,了解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一般功能;了解影响养分吸收的影响因素,掌握根系吸收养分离子的机理及根外营养的有关内容。

重点: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及确定标准、根系吸收养分离子的机理、影响养分吸收的影响因素。

难点:根系吸收养分离子的机理

第一节植物的营养成分

1、植物的组成成分

2、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

3、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及功能

第二节养分进入根细胞的机理

1、养分吸收器官——根系结构与功能

2、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3、养分在根细胞的积累特点

4、养分的跨膜运输

第三节影响养分吸收的外界因素

1、介质中养分浓度

2、温度

3、光照

4、水分

5、通气状况

6、土壤pH

7、离子理化性状

8、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9、苗龄与生育阶段

第四节叶片和地上部分其它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1、植物叶片的结构和组成

2、叶片对气态养分的吸收

3、叶片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4、叶片营养的特点及应用

5、影响根外营养的因素

第三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3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养分的长距离运输,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再分配。

重点:养分从根外介质到木质部的两条途径,即共质体和质外体在养分的短距离运输中,对不同养分的相对重要性;在养分的长距离运输中,木质部与韧皮部运输的特点;各种矿质养分在韧皮部中移动性的差异,及其与植物体内养分分布的关系;矿质养分在体内的再利用机理。

难点:共质体和质外体养分运输机理、木质部与韧皮部养分运输的特点

第一节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1、运输途径

2、运输部位

3、养分进入木质部的途径

第二节养分的长距离运输

1、木质部运输

2、韧皮部运输

3、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的转移

第三节植物体内养分的循环(以氮、钾在植物体内的循环为例)

第四节植物体养分的再利用

1.养分再利用的过程

2.养分再利用与缺素部位

3.养分再利用与生殖生长

第四章大量营养元素(6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碳、氢、氧的营养功能;掌握氮磷钾的营养功能、吸收、利用同化机制;了解氮磷钾缺乏和过剩的外部症状特点。

重点:大量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吸收和利用特点,不同形态氮素的营养作用比较。难点:几种元素进入植物体内后的利用同化机制。

第一节碳、氢、氧

1、碳

2、氢

3、氧

第二节氮

1、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2、氮的营养功能

3、植物对氮的吸收、同化和运输

4、植物缺氮与过多的症状及危害

第三节磷

1、植物体内磷含量与分布

2、磷的营养功能

3、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

4、植物对缺磷和磷过多的反应

第四节钾

1. 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分布特点

2. 钾的营养功能

3. 钾营养与作物品质的关系

4. 植物缺钾的一般症状(尤其是一些作物的典型症状)

第五章:中量元素---钙、镁、硫(2学时)

基本要求:基本掌握钙、镁、硫的营养功能、吸收、利用特点;了解钙、镁、硫缺乏和过剩的外部症状特点。

重点:钙、镁、硫的营养功能、吸收、利用特点。

难点:钙、镁、硫吸收和利用机制。

第一节钙

1、植物体内钙的含量与分布

3、植物对钙的吸收、运输

4、植物对钙的需求

5、一般缺钙症状及一些作物的典型缺钙症状

第二节镁

1、植物体内镁的含量与分布

2、植物体内镁的营养功能

3、植物对镁的吸收及利用

4、植物对镁的需求与缺镁症状

第三节硫

1、植物体内硫的含量与分布

2、植物对硫的吸收与同化

3、植物体内硫的营养功能

4、植物对硫的需求与缺硫症状

第六章:微量元素(6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并掌握其营养功能;了解微量元素缺乏和过剩的外部症状特点,掌握典型缺乏症状的特点。

重点: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一些植物的典型微量元素缺乏症。

难点:各种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特点。

第一节铁

1、植物体内铁的含量与分布

2、铁的营养功能

3、植物缺铁症状与缺铁反应机制

4、亚铁中毒

第二节硼

1、硼在植物体内含量分布及硼的特点

2、硼的营养功能

3、植物缺硼与硼过多的表现(重点是一些植物的典型缺硼症)

第三节锰

1、植物体内含锰量与分布

2、锰的营养作用

3、锰与其它元素的关系

4、植物缺锰与锰中毒的症状

第四节铜

1、植物体内铜的含量与分布

3、铜与其它元素的关系

4、植物缺铜与铜中毒的症状

第五节锌

1、植物体内锌的含量与分布

2、锌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

3、植物缺锌与锌中毒

第六节钼

1、植物体内钼的含量与分布

2、钼的营养功能

3、植物缺钼与钼中毒

第七节氯

1、植物体内氯的含量与分布

2、氯的营养功能

3、植物缺氯与氯害的症状

第八节镍

1、植物体内镍的含量与分布

2、镍的营养作用

3、植物对镍的需求

第七章:有益元素—硅、钠、钴、硒、铝(1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有益元素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几种有益元素的含量、分布与营养功能。

重点:有益元素的概念与营养功能。

难点:有益元素的营养功能特点。

第一节硅

1、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2、植物对硅的吸收与运输

3、硅的营养作用

4、植物对硅的需求和缺硅的反应

第二节钠

1、植物体内钠的含量与分布

2、钠的营养作用

3、植物对钠的适应机理

第三节钴

1、植物体内钴的含量与分布

2、钴的营养作用

3、植物对钴的需求

第五节硒

1、植物体内硒的含量与分布

2、植物对硒的吸收

3、植物硒的营养作用

4、植物对硒的需求

第六节铝

1、植物体内铝的含量与分布

2、铝的营养作用

3、铝的毒害性及与其它元素的关系

第八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4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基本概念,植物根系特点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掌握植物根际养分有效性的特点。

重点: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基本概念,土壤养分的空间有效性,植物根系特点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植物根际养分有效性的特点。

难点:植物根际养分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土壤养分化学有效性

1、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2、养分的强度因素与容量因素

第二节土壤养分的空间有效性

1、养分位置与有效性

2、养分向根表迁移

3、影响养分移动的因素

第三节植物根系的生长与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1、植物根的特性

2、影响根系生长的环境因素

第四节植物根际养分的有效性

1、根际养分

2、根际pH

3、根际氧化还原电位

4、根系分沁物

5、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第九章: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自学)

基本要求:通过自学,了解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库-源关系与产量,矿质养分对库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

重点:库-源关系与产量,矿质养分对库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

难点:矿质养分对库源及其相互关系的调节。

第一节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

1、矿质养分供应的生长效应曲线

2、影响养分效应的因素

第二节库-源关系与产量

第三节矿质养分对库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

1、矿质养分对源的影响

2、矿质养分对库的影响

3、矿质养分对库-源的关系的影响

第四节矿质养分与品质的关系

第十章: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与改良(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植物营养性状的概念;掌握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的机理;了解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方法。

重点:养分效率的概念,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的机理,形态学和生理学差异特点。

难点: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的机理,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方法。

第一节植物营养性状的概念

1、什么是植物营养性状?

2、植物营养性状的特点

第二节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的机理

1、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的例证

2、形态学和生理学差异

第三节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改良

1、传统的育种方法

2、细胞遗传学和体细胞遗传学方法

3、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十一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酸性土壤、渍水和淹水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及其植物的适应性;掌握盐渍土和石灰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掌握植物对主要障碍因子的适应性反应机理。

重点:盐渍土和石灰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植物对主要障碍因子的适应性反应机

理。

难点:植物对主要障碍因子的适应性反应机理。

第一节酸性土壤

1、主要障碍因子

2、植物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性

第二节盐渍土

1、盐渍土盐分危害的原因

2、植物的耐盐机理

第三节石灰性土壤

1、主要障碍因子

2、植物对石灰性土壤的适应机理

第四节渍水和淹水土壤

1、淹水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2、植物对淹水条件的反应

3、植物对缺氧环境的适应性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陆景陵主编,《植物营养学》第二版上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书:

1.彭克明主编,农业化学(总论)第二版,农业出版社,1991

2.史瑞和等编著,植物营养原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Marschner H 著,曹一平、陆景陵等译,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北京农业大学4.何念祖孟赐福编?植物营养原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

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化学卷),农业出版社1996

6. CJ Li et al. “Plant nutrition for food security,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XV International Plant Nutrition Colloquium held in Beijing PR China, 14-19 September, 2005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5

土壤学教学大纲+教案-2007

土壤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土壤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基本理 化形状及如何进行利用改良的科学。 《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草学等农学类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教学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过硬。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掌握土壤基本组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形成因素与形成过程、土壤耕作与管理、土壤污染 与防治、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及土壤分布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农业区划及 丰富和发展土壤科学理论奠定坚实基础。是农林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土壤学》课程历史悠久、实践性强且长期与农业、资源和环境等多学科间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系 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以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为线索,阐述土壤圈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物质迁 移与能量交换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强调土壤学在资源环境科学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综合性:除了讲授土壤圈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外,还讲授它与其它圈层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及其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特征、土壤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土壤污染及其治理、土地退化机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性:内容前后呼应,脉络清晰,将土壤学的基本知识与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 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生易于掌握和融会贯通。 《土壤学》紧紧围绕土壤肥力讲授土壤组成(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 肥状况;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课程主要讲解土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近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打好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利用土壤学知识去解 决农、林业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二、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1、能鉴别主要的岩石、母质类型和地形地势。能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划分及土壤剖面观察。 2、系统掌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特性、基本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土壤的主要类型,并且能进行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 (二)能力、技能方面: 掌握土壤资源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及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并且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能力与技能方面的学习属于《分析测试系列试验Ⅰ》的内容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6 学时,课堂讲授为32 学时,另有教学实验14 学时。 在教学中以土壤的形成、演化为线索,系统讲解土壤学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介绍土壤的形成及土壤 剖面;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土类别,土壤学研究的动态。 土壤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土壤是绿色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衣食住行需要的物质,主要 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而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士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 3 个主要的组成环节。植物生产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二、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得营养成分 一、回答题 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得依据就是什么??2、目前发现得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 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 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得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 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得吸收与运输 一、概念 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 2、养分得再分配与再利用1 3、养分协助作用1 4、养分拮抗作用 二、填空题 1、植物吸收养分得器官有(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得途径就是( )→( )→( )→( )。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得部位就是( ),吸收养分最多得部位就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得养分形态有( )、()与(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 )、( )与( ),其中( )就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得方式有( )与(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得机理有( )、( )与(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有()、()、()、( )、( )、()与( )。

9、离子间得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 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 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3、根系吸收养分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得途径有哪些?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得吸收? 6、根系吸收得养分有哪些去向? 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得一种补充? 8、养分在植物体内得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得意义? 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 一、概念?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 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 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 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 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17、作物营养临界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 28、根系活力 二、简答论述?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得意义。 2、简述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得表现形式。 3、试述衡量植物养分效率高低得指标。? 4、植物根系得哪些特性会影响养分吸收速率? 5、根系分泌物有什么作用? 6、结合生产实践试述肥料应重点分配在植物营养得哪两个关键时期?

植物营养学(上、下)复习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 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 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 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利用率 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 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料 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 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 11 水分自由空间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12 杜南自由空间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 13 主动吸收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用 14 被动吸收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 15 离子拮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 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 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 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 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 20 离子泵学说 40 反硝化作用 60 复合肥料 61 高浓度复合肥料 68 厩肥 75 化成复合肥料 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成复合肥料 63 多功能复合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 64 多元复合肥料 71 胞饮作用 78 缓冲容量 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79 灰分 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80 灰分元素 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 81 养分化学有效性 82 养分空间有效性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 84 逆境土壤 85 单盐毒害 86 耐盐机理 87 泌盐机理 88 避盐机理 89 基因型 90 养分利用效率 91 生物肥料 92 铵态氮肥 93 硝态氮肥 94 酰胺态氮肥 95 碳/氮 96 铵的晶格固定 97 堆肥 98 生理性缺钙 99 再吸收 100 释放 101交换吸附 102 基肥 103 追肥 104 种肥 105 钙镁磷肥 106 掺和肥料 二、填空题 1、在固体氮肥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吸湿性强的是________?,?宜作追肥的是_______,最适于作根外追肥的是_________。 2、钼在植物体中是________和_______酶的组成成分,所以_______?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3、矿质养分在_______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________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__________来勾通。 4、人粪尿腐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它不宜与__________肥料混合施用。 5、植物能直接同化____态氮素,_____态氮素则需经过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后才能被同化,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微量元素_____和_____。

教学大纲对本册教材的总体要求

五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上丰小学赵锦兴 教学大纲对本册教材的总体要求:1、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初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简单方法和评价身体锻炼效果的基本方法,能够用所学的知识锻炼身体2、掌握所学各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能,进一步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3、提高学习体育知识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初步树立公正、协作负责的观念,在团体中能够注意协调自己与同半的关系各单元教材简析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重点、难点跳跃教材单项蹲踞式跳远1、学习助跑技术,重心高,有节奏,助跑快速,踏板准确2、蹭跳有力,髋、膝、踝三个关节快而有力地蹬伸3、腾空时两腿屈膝上提成蹲踞状,抬头、挺胸、伸臂,保持身体平衡4、落地时屈膝缓冲,双臂主动向后压,伸小腿,双脚同时落地,身体向前前倾5、完整动作,从跑到跳的动作衔接,助跑由近到远,步点准,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提高整体成绩1、固定第一步距离,最后一步要稍小,速度逐渐加快,自测助跑距离2、起跳时充分蹬直三个关节,用全脚掌积极蹭板,迅速过渡到前脚掌3、腾空时双腿尽量靠拢胸部,有一定的起跳高度,身体平衡4、在空中积极伸小腿,双臂向后压,重心向前倾,双脚同时落地5、快速助跑结合起跳为关键,要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跑教材单项蹲踞式起跑1、熟悉起跑口令,学习起跑动作2、按口令完成起跑动作,起动重心的变化,手臂动作和脚掌变化1、重点学习起跑动作,按顺序检查动作2、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姿势,反应灵敏,动作迅速弯道跑学习弯道跑技术,感受弯道跑身体重心的变化,手臂动作和脚掌变化弯道跑时身体向内侧倾斜,右臂幅度大于左臂,左脚外侧和右脚内侧着地耐久跑1、正确的呼吸方法,有节奏呼吸2、合理分配体力,弯道时稍慢,直道时稍快3、锻炼意志,坚持到底的精神1、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2、摆臂动作正确合理3、弯道技术4、培养意志品质各单元教材简析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投掷教材单项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1、学会两脚用力蹬地,动作连贯2、在头上方出手,出手速度要快1、何双手同时用力,出手角度、方向及速度2、动作连贯,利用腰腹肌原地侧向投掷“管状物” 1、会蹬地,转体、挥臂过肩的动作2、出手时有鞭打动作1、协调用力,出手迅速,注意角度、方向原地侧向投掷垒球1、提高蹬地、转体、挥臂动作2、听教师安排、有顺序地投掷3、连贯、协调地完成动作1、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2、强调安全教育武术教材单项学习组合动作(三)1、学习1上步搂手击掌2弓步双摆掌3弓步勾手撩掌4弹踢推掌5马步击掌6收势2、记住各个动作的名称及要领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学习成套动作,70%以上独立完成1、熟记各动作的名称,要领2、动作要尽量标准,到位3、动作连贯、协调4、成套动作的节奏学习组合动作(四)1、学习1插步双摆掌2弓步勾手击掌3提膝穿掌4仆步穿掌5弓步架掌、冲拳6插步双摆掌和收势1、进上步提高步型、手型、马步的动作质量2、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教学目的 设施园艺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农学科植物生产类园艺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适用于其他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大纲。课内学时72,共计4学分。 设施园艺学是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涵了生物、环境和工程三个交叉学科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学习了园艺植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等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园艺学科学生的专业背景,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侧重讲授园艺设施在园艺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因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目前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及环境特点,不同覆盖材料对设施环境的影响,如何通过温、光环境调控和水肥管理满足园艺作物生产的要求,实现高产、高效目的。掌握目前设施栽培面积比较大的主要瓜类、茄果类等蔬菜、花卉和果树等作物的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设施园艺的定义和内涵,设施园艺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设施园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等,使同学了解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几种主要园艺设施的结构、类型、性能的讲授,使同学了解不同设施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覆盖材料性能的讲

授,使同学们了解各种覆盖材料在生产中的选用原则;通过对设施内温、光、湿、气和土壤环境特点的介绍,使同学们掌握设施性能与调控技术;简单介绍园艺设施的选址要求、在建造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最后介绍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的特点及主要蔬菜、花卉和果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通过以上内容的讲授,使同学们初步掌握设施园艺相关理论与技术。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设施园艺学综合性很强,从知识内容上涉及到园艺植物栽培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工程力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设施园艺学属于实用技术,应用性很强。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方法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属植物学的范畴,是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的重要部分 基本概念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是植物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依据. 植物营养诊断的主要任务—— 诊断、识别出植物缺乏哪种营养,哪些营养需要补充,以指导施肥(如何补充营养)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形态识别、植物分析(含量)、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 1.植物缺素症是植物体内营养状况的外部表现. 2.植物形态识别是植物营养诊断的一种方法. 3.及时施肥是消除症状,减少损失的办法. 第二章植物的一般特性 结构、生理特性、生长条件、必需的营养元素 各器官的功能: 叶的功能:光合作用,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植物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是由表皮组织、叶肉组织及输导组织所组成的。 气孔是由表皮细胞分化出来的组织,并按一定距离分布于叶表面上,其主要功能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及蒸腾水分。 根系的功能:固定;吸收水、营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养分和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部位,它在土壤中能固定植物,保证植物正常受光和生长,并能作为养分的储藏库。 二、生理特性 光合作用 CO2 + 2H2O (CH2O) + O2 + H2O 呼吸作用 C6H12O + 6O2 6CO2 + 6H2O 蒸腾作用 物质吸收运输 三、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支撑: 四、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 (一)、植物的组成成分:植物由水和干物质组成,一般新鲜植物含有75—95%的水和5—25%的干物质。

植物营养学(课件)

《植物营养学》

第一节植物营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 第二节植物养分效率差异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Part1Part2) 第三节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改良途径第一节肥料的科学施用第二节肥料的科学管理(Part1Part2) 第十一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 第一节酸性土壤 (Part1Part2Part3Part4) 第二节盐渍土 (Part1Part2) 第三节石灰性土壤 (Part1Part2) 第四节渍水和淹水土壤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绿色植物的显著特点是其根或叶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建造自身的躯体或转化为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营养元素转变(合成与分解)为细胞物质或能源物质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实质上,营养元素是代谢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这表明植物营养与新陈代谢过程是紧密相关的。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或者说,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养分)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粮食生产不仅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且也要为副食品生产、畜牧业、养殖业以及工业生产(糖、酒等)提供原料。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

教学大纲及所用教材

《助理物流师》课程教学大纲 一、(一)《助理物流师》课程性质: 《助理物流师》是一门研究有关物流科学的课程,是连锁物流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有关货品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物流管理、国际货运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英语基本概念的基础知识,能够通过国家组织的助理物流师资格认证,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物流师基础》,应在开本课程之前先修读《物流师基础》。 (二)教学目标: 学生应当在修读完本课程之后掌握有关货品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物流管理、国际货运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英语等物流知识,能够通过国家组织的助理物流师资格认证,具备助理物流师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 本课程主要教授货品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物流管理、国际货运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英语等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①掌握物品需求调查技术及采购谈判技巧、供应商管理等相关知识; ②掌握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运营方案的实施、库存管理,编制配送计划及组织配送计划; ③能够进行运输商务运作,对运输过程的控制及运输合理化; ④掌握生产物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相关知识; ⑤初步掌握国际货运中的集装箱运输和班轮货运及代理业务等知识; 2、实践教学 在有条件下,通过上机操作,使得学生能够对物流信息管理中的仓储、运输、货运代理信息系统进行熟练地操作。 (四)学时数及具体分配 学时数:72 学时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第一章10 10 第二章8 8 第三章10 10 第四章10 10 第五章8 8 第六章10 10 第七章10 10 第八章 6 6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资源环境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资源环境分析既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土壤、植物、农产品品质、肥料、环境污染分析的基本知识,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技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试剂配制与测试操作技术、操作的要点难点,方法的误差产生与干扰的克服方法、常规分析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分析质量的控制、分析数据的处理与评价应用知识。为学生开展SRT课题的研究,参与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际生产中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进行合理施肥、食物和饲料的检定、环境评价与环境修复、有机绿色农业生产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水、试剂、器皿 1.水的制备与检验 2.试剂的规格、标准、选用与配制 3.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使用与洗涤 习题要点:水的检验方法与要求,试剂的规格与配制方法,常用分析器皿的特性和洗涤方法。 第四节分析误差的控制与数据处理 1.分析误差的来源 2.分析误差的表示方法 3.系统误差的控制 4.偶然误差的控制 5.允许误差的范围 6.可疑数据的取舍 习题要点:分析误差的类型与表示方法,如何控制分析误差和进行数据的取舍。 本章重点、难点:实验室用水的检验、试剂的选用与配制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减免。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实验用水的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试剂的规格、选用、配制与保存方法,常用器皿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实验误差的检验与减免。 理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方法、试剂的标准,分析数据的统计与检验。 了解:特殊用水的制备方法,标准试剂的要求和前处理方法,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土壤样品的采集 2.土壤样品的制备 3.土壤样品的保存 习题要点:如何使土壤样品具有最大的代表性,特殊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的要求。 第五节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植物组织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2.瓜果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3.籽粒样品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根据研究的要求采集制备与保存植物组织。 第六节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1.无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2.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 习题要点:比较肥料样品、土壤样品和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的异同。 第五节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1.常压烘干法 2.减压烘干法 3.共沸蒸馏法 4.卡尔·费休法 习题要点:根据样品的特性选用其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操作要点。 本章重点、难点: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代表性土壤、植物、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与要求,水分测定的烘干法。 理解:特殊土样、诊断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方法,水分测定的减压烘干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的原理。 了解:根据样品的特性和研究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选择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第三节概述。 1.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意义 2.土壤有机质的形态与含量 3.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的关系 4.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

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

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 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对于物理概念,一般都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基础知识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纲中这些关于物理概念的精辟论述,应作为搞好物理概念教学的指南。 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针对性分析教材中出现概念的目的性和科学性。既必须明确:物理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概念是怎样被科学的表述出来的?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具体的说应认真钻研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弄清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物理事实(包括实验事实),既弄清物理概念的依据。 第二、要明确这些物理事实提出了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既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 第三、研究中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 第四、对概念的意义要逐字逐句的推敲,从而全面准确的弄清它的物理意义,特别要明确概念的适用条件。对其 中物理量的定义式、单位等也要有所掌握。 第五、弄清关系密切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教材中的地位,它是否为重点、难点或关键。 通过钻研教材要明确某个物理概念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处理好重点。这样,物理概念教学就

有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概念就是概念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它既是联系物理基础知识的纽带,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例如力、速度等,这类概念的要求比较高,要多花力气多给课时,多安排实验,多做练习。使学生能达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重点概念不能太多,多了“重”不了。有些概念虽然也很重要,但它们是在重点概念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概念,它们只能算一般的物理概念。还有一些概念,如雷达、激光等只能作为一般了解就可以了。 就重点概念来说,也应进一步研究它在教材中的地位。但是按教材要求,必修课中电场强度的要求更高些,应重点教学,但在选修教材中,由于电势对理解电荷的能量的转化规律和学好整个电学的作用更大,因此就必须把电势作为重点概念加以重视。 有的概念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学习,关系到对某些知识是否能够掌握,这些就是关键性的概念。教材中出现的重点概念,一般都是关键性概念,但有些关键性概念并不一定是重点概念,这就要靠教师在钻研教材中去挖掘。应当在明确重点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弄清关键性概念。 所谓概念中的难点,就是指那些学生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比较难于建立的概念。对于难点要通过钻研教材和大纲找出难点难在那里?是难在理论上过于抽象、物理过程比较复杂,还是难在运用中的灵活多变?是由于学生不熟悉有关的研究方法,还是所需的基础知识没有建立起来?等等。再研究教材中,只有对难点进行细致分析,才能化

2015级植物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课时,讲授1) 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

动物营养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下载PDF版本 课程编号:学时:60 其中实验 10 学 时教学实习 0.5周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动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与营养缺乏症、饲料营养价值与饲料加工利用、畜禽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饲料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既是畜牧业生产的必备知识,又是饲料工业生产的技术核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能配制日粮/设计配合饲料产品;进行日粮营养诊断,处理常见问题;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在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等课程开设的基础上进行,为后续学习动物生产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及营养生理作用;掌握主要营养物质缺乏和过量对动物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2.了解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规律,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3.了解饲料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 4.了解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掌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掌握主要动物饲料配方设计技巧。 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措施。 (二)能力教育目标 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5.会饲料原料常规分析操作。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控制饲料安全以保证食品安全;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养成学生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已开课程专业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通过生产实例讲授;注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密切结合计算机在饲料配方设计中的应用,采用计算机及行业软件辅助教学。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把握能力,可配合机房开放进行。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0001

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 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3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c PH,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子 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 (1 ?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 (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 (3.水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如豆科植物-钻,人参-哂。 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0、N、F、K、Cd、Mg. S等 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 1%—下,包括Fe、B、Mn、Cu、Zn、Mo、Cl (Ni) 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他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在作物中的含量无关。 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

(完整版)高级植物营养学考题及答案

1根系的形态及其结构,根的初生结构及其功能 1) 根系在形态上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其中直根系由主根与侧根组成,而须根系由若干不定根组成,另外还有许多的特殊根系,如肉质根(萝卜)和支柱根。 2)根系的结构可以从纵、横两个侧面去分析: 纵向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根尖、根冠、顶端分生组织、伸长区、根毛区和成熟区。 横向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层、皮层、微管柱、韧皮部、根冠 3) 根的功能: 表皮层:构成皮组织系统, 皮层:通常只由薄壁细胞组成,皮层的最内层分化为内皮层,而靠外的一层或几层分化为外皮层,其中内皮层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及溶质在根中的运输。 微管柱:体内水分和无机物运输,信号传导及机械支持等。 韧皮部:使微管植物将茎叶系统光合产物运输到根、茎、花、果实等器官。 根冠:保护根系分生组织,协助根系向下层穿透,物理与化学信号的感知部位。 2试述侧根及根毛的发生、形成部位和影响因素,及对矿质养分吸收的重要性? 1)发生、形成部位:侧根发生于中柱鞘,根毛外表皮; 2)影响因素: 侧根:a土壤养分状况b土壤微生物,包括一些内生菌c土壤含水量d激素种类及浓度e 病原体 根毛:a土壤湿度b土壤通气状况c土壤质地d生长物质 3)重要性:除了一些水生植物和特殊情况下的叶面施肥外,植物主要靠根系和根毛吸收养分和水分。因此,侧根和根毛的发生数量和发生时间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一般来说,侧根和根毛发生越多,植物的吸收功能越强,尤其是当养分缺乏的时候,植物生长更多的侧根和根毛,扩大吸收面积,能吸收更大范围的养分。 3内外皮层对根系吸收和运输水分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水和矿质养分进入外皮层后,可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两条途径向内皮层运输,到达内皮层后由于其有凯氏带的阻隔,不能直接进入中柱,而必须先穿过内皮层细胞原生质膜转入共质体途径,才能进入中柱。 4质外体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何作用 1)质外体是细胞壁,质膜与细胞壁间的间隙,以及细胞间隙等空间组成的体系。 2)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a水分,矿质养分运输的重要途径,可贮存、活化养分。B其性质影响根系对离子的吸收。c影响离子行为的因素。d是微生物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抵御真菌入侵。e叶片质外体是第一个与大气有害物质接触并进行防御的部位。f 和光合产物运输有关。 5植物如何维持细胞的PH恒定和电荷平衡?以供NO3_和NH4 +说明。 1)细胞通过2种机制来完成这项工作。一是生物物理方式,以通过质膜或液泡膜上的质子泵将H+ 从细胞质通过质膜运输到质外体或通过液泡膜运输到液泡中来实现的。二是生物化学方式,包括质子的产生和消耗,通过羧基基团的形成和消耗来完成。植物过多吸收阳离子与细胞质PH上升有关并诱导有机酸合成,从而产生阴离子(R.COO)来维持PH恒定及电荷平衡。反之过量的吸收阴离子与细胞PH的下降有关,细胞通过储藏库中的有机酸脱羧来维持PH的恒定及电荷的平衡。 2)供N形态在植物体内阴--阳离子相互关系中起关键作用。供NH4+时尽管细胞吸收阳离子总量多,但是其同化过程中细胞质PH下降,必须通过质子分泌和有机酸的脱羧来维持PH稳定。供NO3 _时,NO3 _同化伴有OH_ 的产生或 H+的消耗,植物根中有机酸的合成数量会增加,来维持PH的恒定及电荷的平衡。 6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性反应及其生态意义 1)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性反应有两种不同的机制:一是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属于机理I型,缺铁时其在形态上表现为根系伸长受阻,根尖部分直径增加并产生大量根毛,有些植物根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会形成转移细胞;在生理上表现为还原能力增强,质子净分泌量增加。二是对于禾本科机理Ⅱ型植物,在缺铁时表现为根系铁载体的释放增加,而且Fe(Ⅲ)─植物载体复合物的吸收速度也增加,表现出较高的运输能力。 2)禾本科植物对缺铁的适应性机制,对我国北方普遍缺铁的石灰性土壤上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同寻常的生态学意义。 7养分胁迫条件下植物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举例说明 1)植物根的形态变化:胁迫条件下,根一般会增长,变细。但当缺铁时,根生长受阻,根尖增粗。有的植物会形成排根。根毛的长度,密度会增加 2)地上部的变化,植株矮化,叶面积变小,颜色变化等,如缺锌时会出现小叶病。3)根冠比的变化,养分胁迫时根冠比会发生变化,缺钾时,根冠比下降,缺氮、磷时根冠比增加。

植物营养学必过版

一、名词解释 1.根自由空间: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2.水分自由空间:即水溶性离子可以自由进出的那部分空间。 3.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此过程不需要能量。 4.主动运输:是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的运输。 5.离子通道:是生物膜上能被动运输离子、具有选择性孔隙的蛋白质。 6.离子载体:是指质膜上能主动或被动、有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穿过质膜的蛋白质。 7.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能逆电化学势梯度将某 种离子“泵入”或“泵出”细胞。 8.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根系对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9.协同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0.维茨效应:Ca2+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因此,Ca2+对多 种阳离子有协助作用。 11.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 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做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12.最大有效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13.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地上部吸收养分的方式 14.叶面营养:植物通过叶片吸收养分的方式叫叶面营养。 15.横向运输:介质中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皮层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横向运输。 由于迁移距离段,又称短距离运输。 16.纵向运输:养分从根部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 根的运输过程叫养分纵向运输。因迁移距离较长,又称长距离运输。 17.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 被再度利用,这种现象叫做矿质养分的再利用。 18.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系 的一些矿质养分。 19.化学有效养分:是指能采用不同化学方法从土壤中提取出来的养分。 20.缓冲容量:指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 21.截获:是指根系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养分不经过迁移。 22.质流:是指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 壤溶液中的养分随水流向根表的迁移过程。 23.扩散:由于根系不断的吸收养分,使根表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方向上 出现养分浓度梯度差,引起土壤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的方式。 24.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 域地区。 25.根际效应: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和能量,使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高于土体的现象,即为根际效应。 26.速效性钾:指土壤中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 27.缓效性钾:指2:1型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云母类次生矿物中的钾。 28.矿物态钾:又称难溶性钾,是指含钾原生矿物中的钾。 29.铵态氮肥:凡氮肥中的氮素以NH4+或NH3形态存在的均属铵态氮肥。 30.硝态氮肥:凡肥料中的氮素以硝酸根(NO3-)形态存在的均属于硝态氮肥。 31.多元复混肥料:除氮、磷、钾三种养分外同时还含有微量营养元素等

《设施园艺》课程教学大纲

《设施园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施园艺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 园艺专业 先修课程:植物学、栽培学、园艺学概论、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设施园艺是研究园艺作物设施生产的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本课程是园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学习,使学生能了解风障、阳畦、地膜覆盖、遮阳网、防虫网、无纺布覆盖、大、中、小棚、连栋大栅和温室等园艺作物栽培的主要设施类型、结构及性能;掌握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掌握塑料大棚建造过程及其技术要点,掌握日光温室的保温和采光设计及建造技术要点,掌握防虫网、遮阳网的使用技术,以及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技术等,为学生从事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生产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掌握塑料大棚建造过程及其技术要点,掌握日光温室的保温和采光设计及建造技术要点,掌握防虫网、遮阳网的使用技术,以及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技术等。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厂化穴盘育苗、芽苗菜生产、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管理等相关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重点和难点 绪论(2学时) 第一节设施园艺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一、设施园艺业概况 二、设施园艺业在农业中的地位 第二节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二、国外设施园艺的发展简史与现状 三、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前景 重点:了解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概况 第一章设施的类型、结构和性能(4学时) 第一节简易保护设施 一、风障和风障畦 二、阳畦 三、电热温床

植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植物营养学包括哪些研究领域? 2 、植物营养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3 、哪些元素为植物必需元素?必需元素的确定标准。 4 、正常植物中各种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是多少? 第二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 、名词解释:自由空间、水分自由空间、杜南自由空间、阳离子交换量、离子通道、载体、质子泵 2 、离子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是什么? 3 、NO3- 、H2PO4- 、K+ 、Ca2+ 、Na+ 的跨膜运输有何异同? 4 、Nernst 方程有什么意义? 5 、质子泵在离子跨膜运输中有何意义? 6 、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Km 、Vmax 是什么意义?不同浓度下,养分吸收曲线有何不同? 7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养分的吸收? 8 、什么是养分的临界期、养分最大效率期? 9 、叶面营养有哪些特点? 10 、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根外施肥技术效果较好? 11 、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 1 、名词解释:质外体、共质体、根压、伤流液、交换吸附、再吸收、养分再利用 2 、木质部汁液与韧皮部汁液的特性有何差别? 3 、养分的再利用有何意义?根据养分再利用程度将元素分类。 4 、试述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 第四章土壤养分供应 1 、名词解释:生物有效性养分、截获、质流、扩散、累积、亏缺、根际 2 、影响养分移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3 、根毛特性与养分吸收有何关系? 4 、土壤氮、磷养分浓度高低对植物根系生长有何影响? 5 、影响根际pH 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6 、什么是根分泌物,主要包括哪些成分? 7 、根际微生物如何影响养分有效性? 第五章氮素营养与氮肥 1 、简要说明禾本科作物植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氮量变化特点。 2 、硝酸还原酶的形成特点及其主要成份是什么? 3 、简述NO3-N 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 4 、简述NH4+ 的吸收机理及其对根际pH 值的影响。 5 、有哪些酶参与氮同化过程?其英文缩写是什么? 6 、NH4HCO3 、NH4NO3 、CO(NH2)2 的入土转化与施用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