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等方面。

一、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时,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二、肌电图主要适应症:主要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前角细胞及以下损害,也就是确定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正常与否,并对异常功能区域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

1、运动神经元病:前角细胞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其中最常见一种,俗称”渐冻人”)

2、周围神经病变(①神经根病变②神经丛病变③单神经病④多数性单神经病⑤多发性神经病)

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等)

4、肌肉病变(皮肌炎等)

三、我院可行肌电图检查的科室

1、神经内科:应用肌电图检查最广泛的科室,包括运动神经元病,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2、内分泌科:主要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3、骨科:骨科颈腰椎手术前排除四肢周围神经病变,以确保手术疗效。

4、肾病科:主要为肾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5、各中医类科室:颈腰椎病、腕管综合症、面瘫及所有有麻木、无力、萎缩症状的病人都可行肌电图检查。

6、皮肤科:主要为皮肌炎的病人。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

肌电图检测一般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两部分。前者指对神经予以刺激,从而记录神经或肌肉的电活动;后者指将针插入肌肉中记录其电活动,以了解疾病累及的是神经还是肌肉,及其病变之性质。

五、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1、检测前一般无需做特殊准备,但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检测完后

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但最好24小时内暂不洗澡。检测完后一般当天可取报告。

2、有以下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安装了起

搏器、电复律-除颤器心脏装置;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患者。

3、神经外伤的患者在受伤2周以后检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停

药18—24小时后检测;肌酶检测要在肌电图测定前进行。

4、整个过程可能会有麻木酸胀或些许疼痛的感觉,但一般都可以

耐受(几个月的婴儿到80岁的老人都可以进行肌电图检测)。

一次检查大约需0.5—2小时。

5、针极肌电图检测需要扎针,目前有两种针电极。一是可重复使

用的针,在每人检测完毕后,都严格按程序进行消毒。另一种是一次性针。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尽管“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制定了《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详细规定了常用的肌电图检查项目的规范检测” ,但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至今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未显现出来。 临床工作十多年以来,从接触到使用肌电图以后,感觉她和TCD一样,其临床意义真的很神奇:一、神经科有助诊作用的疾病范围较大——(1)、单神经受累如:正中、尺、桡、腓神经等;(2)、周围神经病变如G-B-S、面瘫、糖尿病神经损害、酒中毒、药物神经损害等;(3)、神经肌肉接头病如MG、L-E-S等;(4)、脊髓病变如MND、脊灰炎等;(5)、遗传及变性、肌肉疾病如DMD、C-M-T 病、MS、肌病等等。 二、骨科某些疾病的确诊需要肌电图的鼎力支持,如单神经嵌压、骨折神经断裂与否、颈腰椎病变范围等。 三、皮肤科及免疫风湿科的某些疾病如皮肌炎、结缔组织病的助诊、治疗效果与预后评判,更需要肌电图的帮助。 四、诱发电位对眼科、耳鼻喉科应用价值不可或缺。 五、儿科、肿瘤科、放疗科的一部分疾病也少不了肌电图的检查。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是神经科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但我发现园中好像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以下是整理的肌电图应用的总结,请大家指正。 肌电图检查 病人准备:①了解病史和检查目的,确定检查的肌肉及步骤和项目。②根据病情检查需要取合适的卧位或坐位。③向病人讲清检查目的和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检查程序:肌电图检查无固定的程序,依各个病例的具体情况而异。做肌电图之前应认真采集病史,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提出临床诊断的初步意见及希望肌电图解决的问题。肌电检查者尚需熟悉神经肌肉解剖生理,能确定各肌内的部位、并了解其神经支配。在检查前根据其病史和体征,制定一个初步检查计划。一般地说,希望肌电检查时能确定哪块肌肉有异常电位,此肌肉属于哪条神经支配?异常肌电图的性质如何?为此,必须在选定的肌肉上,至少做如下几项观察: ①插人电位; ②自发电位; ③运动单位动作电位。自发活动一定要在所有各检查点上寻找,在检查过程中,必须确定所看到的电位是否为自发的。在记录单个运动单位电位时,为了测定电位的平均时限,要求肌肉作很轻微的收缩,以免引起各个运动单位的干扰,为了确认一个运动单位,最好连续记录三次。不宜在荧光屏上判断运动单位,因为荧光屏上一些微小的变化难于辨认,容易作出错误判断。在检查最大用力收缩时,正确估计病人的肌力是否正常或减低。这项检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检者的合作程度,如受检者未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则不能获得干扰相。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是研究神经在传递冲动过程中的生物电活动。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矩形)的脉冲电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用同心针电极或皮肤电极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M波),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潜伏时间来推算在该段距离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定量检查神经功能的方法。神经冲动按一定方向传导,感觉神经将兴奋冲动传向中枢,即向心传导;而运动神经纤维则将兴奋传向远端肌肉,即离心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1. 电极

肌电介绍

7月18 1、肌电只在肌肉收缩时出现 2、使用力气大肌电波的幅度大,疲劳波变密集 3、测试电极放肌腹,比较电极放骨头处肌电放置位置和肌纤维走向一样 4、最合适的电极放发是两个电极距离2CM,两次测量的位置要固定 5、影响肌电指标的因素:角度、运动速度、运动范围、重复性、状态、组织特征、信号串扰、外部信号、系统硬件、环境和人体活动、肌腹部位信号改变电极位置 6、肌电范围:20-150最常见50 心电:80 7、滤波:硬件:软件、硬件,滤波器种类:低通、带通、带阻 8、肌电分析:(1)时域分析:波峰、平均值、面积(2)频域分析:横频率、功率、平均、中位功率 9、疲劳分析:运动先快肌后慢肌快肌爆发力慢肌时间长(1)一类白肌慢肌低频有氧运动30S-50S(2)二类红肌快肌高频无氧运动 10、肌电分析:小波分析、幅频联合分析、非线性分析 11、表面肌电图的应用:时域:力相关收缩频域:疲劳肌纤维组成多肌群:收缩先后次序时序组成多肌群系统:收缩次序大小,多肌群活动(机器人应用) 12、最大群群收缩(力矩):(MVC)最大力等长收缩70%±5%需要前测 疲劳表现:频谱左移、肌纤维传导速度下降、振幅上升、分维维度下降 13、针式肌电图:优点:直接观察肌纤维的放电特性缺点:不能活动,缺乏对肌肉整体的判读,有创主要应用领域:临床诊断外周神经-肌肉病变 14、阵列式表面肌电-意大利OT公司:神经支配区域、神经-肌纤维传导速度、运动单元解析、肌肉收缩特性编码、肌纤维类型分布、肌肉疲劳(机器人) 15、主要公司无线表面肌电测试:NORAXON、Delsys(平行确保2CM)、Zebris 、OT bioelettronica(矩阵式)、Grapevine(适合所有电信号) 16、运用方向:机器人、临床康复 17、发展方向:无线、便携、与其他领域设备结合、兼容(运动捕捉结合发展)

肌电图

肌电图(EMG)基础 附属医院神经科电生理 第一部分概况 一、概述 (一)EMG的概念 EMG是研究肌肉静息电位和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科学。狭义EMG:指同心圆针极肌电图,既常规肌电图。 广义EMG: 1、神经传导速(NCV: MNCV、SNCV) 2、重频电刺激(RNA) 3、反射(瞬目反射\皮肤交感反SSR) 4、单纤维肌电图(FEMG) 5、巨肌电图、 6、运动单位计数。 7、扫描肌电图 (二)国外动态 表面肌电图及临床应用 优点:无创无痛没有感染的危险。 缺点:是不能记录单个MUAP 1、运动肌电图学(1)步态研究(2)人体工程(3)康复研究(4)运动医学 2、多导肌电图(1)评价肌肉的传导速度(2)终板区定位,为活检提供依据。 3、疲劳研究 (三)EMG在临床上的应用 EMG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是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技术等检测不能取代的临床手段。(四)EMG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病变 二、EMG的检测的临床意义 1、常规EMG:反映部分运动单位的大小形态等变化。鉴别神经源和肌源性损害。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 运动单位的概念:指由一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所支配的纤维,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单位。 MU的大小:N和M的比例是不同的Eg : 眼肌1:3 腓肠肌1:1934 它与肌肉的活动精细程度有关 2、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的测定 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的功能诊断和鉴别髓鞘或轴索的损害F波反映近端运动神经功能 与EMG结合具有定位诊断价值 3、RNS 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鉴别诊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病变 是诊断肌无力(MG)、副肿瘤综合征(LES)的特异性手段 4、FEMG 主要了解神经肌肉接头(NMJ)的传导功能 可鉴别神经源或肌源性损害 了解运动单位(MUAP)内纤维的分布。记录范围的直径为此300微米。 了解神经再生情况。 5、各种反射 瞬目反射:三叉神经——面神经通道 皮肤交感反射(SSR) 第二部分常规EMG EMG检查原则、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1、熟悉解剖知识及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2、掌握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病变 3、了解禁忌症:出血倾向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3000 、乙肝,HIV阳性用一次性针电极。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等方面。 一、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时,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二、肌电图主要适应症:主要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前角细胞及以下损害,也就是确定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正常与否,并对异常功能区域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 1、运动神经元病:前角细胞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其中最常见一种,俗称”渐冻人”) 2、周围神经病变(①神经根病变②神经丛病变③单神经病④多数性单神经病⑤多发性神经病) 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等) 4、肌肉病变(皮肌炎等) 三、我院可行肌电图检查的科室 1、神经内科:应用肌电图检查最广泛的科室,包括运动神经元病,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2、内分泌科:主要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3、骨科:骨科颈腰椎手术前排除四肢周围神经病变,以确保手术疗效。 4、肾病科:主要为肾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5、各中医类科室:颈腰椎病、腕管综合症、面瘫及所有有麻木、无力、萎缩症状的病人都可行肌电图检查。 6、皮肤科:主要为皮肌炎的病人。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 肌电图检测一般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两部分。前者指对神经予以刺激,从而记录神经或肌肉的电活动;后者指将针插入肌肉中记录其电活动,以了解疾病累及的是神经还是肌肉,及其病变之性质。 五、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1、检测前一般无需做特殊准备,但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检测完后 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但最好24小时内暂不洗澡。检测完后一般当天可取报告。 2、有以下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安装了起 搏器、电复律-除颤器心脏装置;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患者。 3、神经外伤的患者在受伤2周以后检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停 药18—24小时后检测;肌酶检测要在肌电图测定前进行。 4、整个过程可能会有麻木酸胀或些许疼痛的感觉,但一般都可以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简介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一.概况 肌电图(EMG)通常包括广义和狭义。狭义EMG也称为同心圆针电极或常规EMG,研究肌肉在安静和收缩状态下的电生理特性。广义EMG包括神经电图或称为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和F波)、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反射(H-反射,瞬目反射和交感皮肤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巨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等。 二.目前EMG所处的地位 随着影象学(CT、MRI)、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学等检测技术的应用,诱发电位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局限。但仍不能取代EMG提供的神经肌肉正常或异常等重要信息。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各种EMG检查方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价和检测中的重要意义。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三.EMG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一)常规EMG或同心圆EMG (二)单纤维肌电图 单纤维肌电图(SFEMG)是有Ekstedt和Stalberg创立的一项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更详细的了解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分布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功能和神经再生的情况。 (三)巨肌电图(macro EMG) StaiberRl979年建立的一种记录整个运动单位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侧枝芽生的定量分析和估计运动单位的数量等研究 (四)扫描肌电图 用于研究运动单位的分布及解剖构成,通常用多极针电极记录。 (五)表面肌电图及临床应用 1.运动肌电图学(1)步态;(2)人体工程;(3)康复;(4)运动医学。 2.多导表面肌电图(1)评价肌肉的传导速度;(2)终板区定位。 3.疲劳的研究(1)肌电信号频率的改变反映疲劳的程度:(2)肌力和肌电信号的关系。 四.EMG检查的适应症及意义 (一)适应症前角细胞以厂包括前角细胞的病变。 (二)临床意义 1.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1)运动神经无病的早期诊断(三肢测定) (2)深部肌肉萎缩和轻瘫,例如肥胖儿童 2.诊断和鉴别诊断: 神经源性损害,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损害、丛和周围神经 肌源性损害:肌炎、肌病、代谢性肌病等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突触前膜和后膜病变 3.补充临床的定位 4.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 5.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 第二部分异常EMG 一.运动单位的概念 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由前角细胞α-运动神经元、它的轴突、运动终板和轴突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组成。 二.异常EMG (一)插入电位

肌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参考《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综合整理,总结并辑录为四部分:概论、检测和意义、常见疾病检测方法和报告书写。 第一部概论 电生理诊断目的 一.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当根据临床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诊断存在困难是更具有价值。 (1)辅助临床明确病变的部位 (2)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发现临床下病变 (3)辅助发现临床不易识别的病变 (4)鉴别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判断病变累及的范围 二.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线索 (1)NCV的测定提示病变部位是轴索损害为主,还是脱髓鞘为主,或二者并重。 (2)某些电生理的特异性所见有助于缩小疾病诊断的范围,甚至是唯一确诊的方法。 (3)有助于判断病变处于急性期、恢复期或稳定期。 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客观评价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导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表面电极可以导出深处全体肌肉活动的合成电位,但不能分辨单块肌肉的电位。将针电极插入欲检查的肌肉可以导出个别肌肉的动作电位。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例如在髓鞘病变可见潜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变慢,而轴突病变或有肌纤维丧失则可导致振幅或表面积减小。 F反应及H反射:F反应是利用超大电量刺激神经,使去极波沿运动神经轴突逆向传到脊髓,再经同一运动神经元或数个中间神经元后传回下运动神经元,引发其支配的肌肉收缩所产生之反应波,这一电位多出现在手、足部小肌肉,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减小。经由一定次数之刺激(20-100次)可计算其出现频率及传导潜期,当出现频率变少或传导潜期延长则表该运动神经至脊髓的近端传导径路有问题。

肌电图相关知识

一、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一)肌电图是记录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图形 运动神经细胞或纤维兴奋时,其兴奋向远端传导,通过运动终板而兴奋肌纤维,产生肌肉收缩运动,并有电位变化成为肌电图。一条肌纤维产生的电位变化时限约3毫秒,但是针电极记录的运动单位电位时间较此为宽。这是因为运动单位是合成电位,神经纤维进入肌肉后脱去髓鞘并分支支配各条肌纤维,自分支点至各肌纤维的距离不同,兴奋传导的时间不同,因而各肌纤维兴奋开始的时间不一,这样造成该合成电位时间分散,时限延长。 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下运动单位包括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神经支、神经肌肉接头和肌纤维。 (二)周围神经的正常电生理 下运动单位的任何部分都有电兴奋性但是神经部分与肌肉部分的电兴奋性不同。神经部分的兴奋可以向近心端与远心端双向扩布,而且在躯体运动与感觉纤维上是沿髓鞘的朗飞节跳跃式传导,速度为50~80m/s,而在无髓鞘的自主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只有每秒若干米。肌纤维的电兴奋性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远高于无神经肌肉接头处,因此肌肉的兴奋实际上都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向两端扩布,其传导速度也仅有每秒若干米。 (三)周围神经损害的病理和电生理 周围神经损伤分为失用、轴索离断、神经离断三类。神经失用亦称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神经在解剖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仅为功能性改变。轴索离断是指髓鞘的完整性尚好但有轴索变性,其轴索变性的过程类同神经离断,只是由于髓鞘的完整,有引导与刺激轴索恢复功能存在,故预后良好。神经离断是指轴索与髓鞘同时离断,可以有神经内膜、束膜、外膜离断,一般手术中肉眼可见, 神经的再生在伤后数天开始,自近心段轴突发出许多原纤维,进入远端的施万细胞构成的室管,以每天0.5~5mm的速度再生,直至运动终板。此外也可以从损伤部位近心端的郎飞结发出侧芽再生、再生速度快慢取决于再生条件和治疗条件的好坏。 神经损伤后即有损伤部位的传导功能丧失,但是远端尚未变性部分仍保持正常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直到变性下延到该处时。故在神经损伤后极早期,包括肌电图在内的各种神经电生理方法均难以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神经再生的早期由于轴索与髓鞘的功能均不正常,故兴奋性和传导性均很差运动传导速度较慢,运动单位电位振幅较低。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也可能受到正常的或其他再生的神经纤维侧芽支配,新的运动单位范围扩大,兴奋电位的振幅和时限增加,基至时限增加到出现卫星电位和轴突反射的现象。 二、肌电图的基本参数; 肌电图是变异极大的图形,基本图形如下,有以下基本参数。 1.相数 (1)相与峰:相(phase)是指波形偏离基线(零电位)再回到基线为一相。图2-7-1中的波为3相。峰或折(peak,turn)是指每次电位转向幅度超过20μV为一峰,不论其是否过零线。图2-7-1中波为4峰。 (2)多相运动单位的确认:正常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为1~3相,其中必有一相为负相。四相以上为多相,正常人可有20%以下的多相,其发生率因肌肉、年龄等而异。应该建立自己的标准,在检查方法、定义和标准相同时也可以参照他人标准,以确定多相电位(polyphase potential)是否过多,是否属于异常。过多的多相电位为异常。 (3)多峰电位的确认:超过5峰的电位为多峰。多峰电位与多相电位的意义相同,均表示运动单位的时间分散。其原因有三:或是神经性异常后同一轴索的各分支的传导速度减慢,

【专科特色第八十三期】表面肌电技术

【专科特色第八十三期】表面肌电技术 一、简介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dynamicelectromyography, DEMG),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肌肉运动中产生的生物电通过两个测量电极(相对于参考电极)产生电位差,差分放大器检测到该信号后,经过放大、记录后所得到的图形。现代高档的sEMG都是把放大的信号再转化为数字信号,经过通讯系统传输给微机。微机中的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完成测试评估,以便于临床诊断或实验数据收集。 二、表面肌电特点(一)简单、无创、容易被受试者接受。sEMG不像针式肌电图,需要用针插入到检测的肌肉,它仅需在被检测的肌肉表面贴放电极。(二)测试范围较大。可检测一组功能肌群在肌肉运动时的EMG信号,并有助于反映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三)便于临床诊断或实验数据收集。可检测到肌电活动电位的发生时期、振幅、积分值、频率等,最终提供各种分析报告。(四)可测定静止状态的肌肉活动,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即:肌电信号的收集→人体控制中枢→

调控肌肉组织生物电活动)。三、临床应用表面肌电图常用于肌力/肌张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步态分析、受损肌肉功能评定、颈腰疾患的运动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此外,在临床上还可以用于量化评定痉挛、量化评定肌肉疲劳程度,以及指导和评价康复训练。四、分析指标表面肌电图的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幅频联合分析(JASA)、小波分析法等。其中,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分析指标。(一)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对sEMG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转换(FFT),获得sEMG信号的频谱或功率谱,反映sEMG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的变化。目前,在频域分析方面常用以下两种指标进行分析,即平均功率频率(meanpower Frequency, MPF)和中位频率(MedianFrequency, MF)。sEMG的FFT频谱曲线并非呈典型的正态分布,因而从统计学角度而言,使用MF刻画sEMG的频谱特征的变化要优于MPF,但在具体实践中人们发现,在反映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上MPF更具敏感性。(二)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将肌电信号看作时间的函数,用来刻画时间序列信号的振幅特征,主要包括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平均肌电值(average EMG, AEMG)等。iEMG值代表了一段肌电信号在单位时间下的面积总和(单位为:V·s),代表了这段时间内肌电值输出的加和量。RMS一样也可在时间维度上反映sEMG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 全网发布:2009-03-05 21:21 发表者:赵宇 (访问人次:5590) 什么是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以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利用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区别病变系肌原性或是神经原性。对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肌电图更有独特的价值。 神经肌肉单位又称为运动单位,由一个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正常的运动单位在静止时肌纤维呈极化状态。神经冲动传到肌纤维时,肌纤维呈去极化状态,即产生动作电位并发生收缩,收缩之后又恢复极化状态。由于神经、肌肉病变性质及部位的差异,动作电位也不同。通过多级放大后将其显示在阴极示波器上,可用肉眼观察波形。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电图检查正确率很高,经手术验证,其诊断与手术符合程度还略高于脊髓造影。特别是对于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脊髓造影位置过低,检查结果可能不满意。此时作肌电图检查,若有阳性改变则对诊断有一定价值。在临床上,若能将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肌电图检查联合应用,就能提高诊断之准确性。 肌电图检查还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出适当的评估。无论是经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患者,作肌电图检查均可以了解治疗后病变神经根压迫的解除程度及神经变性的恢复程度。对于术后下肢疼痛复发的患者,对比术前术后其肌电图表现,就可以区别其疼痛是由于术后神经根粘连、髓核再突出或功能性等原因引起的。这对于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如何做肌电图检查? 导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表面电极可以导出深处全体肌肉活动的合成电位,但不能分辨单块肌肉的电位。将针电极插入欲检查的肌肉可以导出个别肌肉的动作电位,故此法较为常用。 在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时,通常要检查双侧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伸 肌,有时也须检查股四头肌。如腰4~腰5椎间盘突出,多影响腰5神经根,其支配的胫骨前肌、伸 长肌及腓骨长肌,在作肌电图检查时常出现异常电位。又如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多影响骶1神经根,反映在肌电图上为腓肠肌出现电位异常,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等无异常电位。股四头肌若出现异常电位则说明腰4神经根受累,常表示着腰3~腰4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 值将注意的是出现异常肌电位即说明有神经根受压现象,如不能及时解除压迫因素,神经根可能发生变化。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 一、什么是肌电图? 肌电图学(electromyography),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简称EMG,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或肌肉作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电活动。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诱发电位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二、肌电图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众所周知,神经系统是通过动作电位传递信息,而动作电位起源于细胞体或轴突终末,并沿神经纤维传播。肌电图学就是记录神经和肌肉生物电活动,以判断其功能的一种电诊断方法。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肌肉或电流刺激神经,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或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动作电位的变化以静息电位为基础,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呈正电位,细胞膜内呈负电位,膜内外有90mv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叫静息电位,也叫极化状态。当给予神经足量的刺激或肌肉收缩时就产生了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上升支也就是去极化状态,是由于Na+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外的Na+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内而形成,下降支即复极化状态,是由于K+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内K+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外而形成。

三、肌电图检查的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肌电图检查的范围主要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即原发性运动神经元如脊髓前角细胞,原发性感觉神经源如后根神经节,脊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本身。肌电图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神经和肌肉损害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为神经和肌肉病变提供更多的有关损害的电生理损害类型,损害程度,病程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临床医生对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目的性。 四、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神经传导检查:神经传导检查是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记录在神经干受到刺激时,神经或肌肉产生的电活动。神经传导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和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研究的是运动单位的功能和整合性,其原理是通过对神经干上远近两点超强刺激后,在该神经所支配的远端肌肉上可以记录到诱发出的混合肌肉动作电位(简称CMAP),通过对此动作电位的波幅,潜伏时,时程及速度来判断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的传导功能。 2、针电极肌电图检查:通过针电极记录肌肉在放松时产生的自发电位以及肌肉在主动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变化。对每一块需要检查的肌肉通常分四个步骤来观察:①插入电位:将记录针插入肌肉时所引起的电位变化。②自发电位:观察肌肉在完全放松时是否有异常自

肌电图知识

肌电图是个奇怪的领域,医学院背了几年书,又突然冒出来电路、公式、一 堆物理概念,太有违和感了。我这几天努力细水长流的把这个又臭又硬的砖头帮大家给变香软化。欢迎去医脉通网站留言,提供建议性意见(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Read more“即可)。 第一天,先说说框架吧和原理吧。狭义的肌电图指的常规针电极肌电图。而广义的肌电图包括常规针电极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等多种电生理检查,他们作用是不一样的。步子太大会扯着蛋,今天先看看常规针电极肌电图。先懂些原理,打好基础,后面你就会发现无往而不利。针极肌电图是将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记录附近肌纤维的放电。针极肌电图在神经内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鉴定神经源性改变和肌源性改变。当然,对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也有诊断价值,我们先抓最主要的,剩下的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收拾。 先上个图,看看常规针极肌电图怎么做的。 一般由技术员姐姐把一根针扎到你的肌肉里面,一定要快准狠,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越温柔越痛(你这该死的温柔)。同心圆针电极的针芯(上图的core),为记录电极,外面的皮(上图的Cannula)为参考电极,二者的电位差就传进电脑生成数据、图像和声音(多媒体哈,真先进)。顺便补一句,依屌丝、中产还是土豪,针芯可能是镍络合金、银或白金做的。 针在肉里插着要完成三个阶段的任务才能拔出来,肌肉静息状态、肌肉轻度自主收缩状态和肌肉大力收缩状态。 讲电位前,先明确一下,正向电位指向下,负相电位向上,似与常识不符, 但事实就是如此。 一. 肌肉静息状态 就是你肉里面明明扎着一根大粗针,痛的想抽筋,技术员姐姐还温柔的叫你放松,不要挣扎。屏幕上一般是静悄悄背景上一点点噪音,可以看到插入电位、终板噪音和终板电位(终板棘波)。 1. 插入电位好理解,就是直接捅伤肌肉,机械刺激脆弱的肌纤维产生的,每次针在肉里动一下,肌纤维就会嗷的叫一下,稍侯片刻即可消失。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肌电图知识简介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等方面。 一、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时,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二、肌电图主要适应症:主要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前角细胞及以下损害,也就是确定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正常与否,并对异常功能区域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 1、运动神经元病:前角细胞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其中最常见一种,俗称”渐冻人”) 2、周围神经病变(①神经根病变②神经丛病变③单神经病④多数性单神经病⑤多发性神经病) 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等) 4、肌肉病变(皮肌炎等) 三、我院可行肌电图检查的科室 1、神经内科:应用肌电图检查最广泛的科室,包括运动神经元病,周 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2、内分泌科:主要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3、骨科:骨科颈腰椎手术前排除四肢周围神经病变,以确保手术疗效。 4、肾病科:主要为肾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5、各中医类科室:颈腰椎病、腕管综合症、面瘫及所有有麻木、无力、萎缩症状的病人都可行肌电图检查。 6、皮肤科:主要为皮肌炎的病人。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 肌电图检测一般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两部分。前者指对神经予以刺激,从而记录神经或肌肉的电活动;后者指将针插入肌肉中记录其电活动,以了解疾病累及的是神经还是肌肉,及其病变之性质。 五、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1、检测前一般无需做特殊准备,但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检测完后 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但最好24小时内暂不洗澡。检测完后一般当天可取报告。 2、有以下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安装了起 搏器、电复律-除颤器心脏装置;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患者。 3、神经外伤的患者在受伤2周以后检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停 药18—24小时后检测;肌酶检测要在肌电图测定前进行。 4、整个过程可能会有麻木酸胀或些许疼痛的感觉,但一般都可以 耐受(几个月的婴儿到80岁的老人都可以进行肌电图检测)。一次检查大约需—2小时。

神经内科100个你应该知道的基本知识

神经内科100问 不管是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还是实习的时候,总是觉得神经内科的学习很困难,理解起来也不容易,下面总结了神经内科的100条小秘密来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也能提出自己的意见。 1.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第一步是定位病灶。 2. 肌肉病变病通常引起近端的对称的无力,没有感觉丧失。 3.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引起疲劳性。 4. 周围神经病变引起远端的不对称的无力,伴有萎缩,束颤,感觉丧失和疼痛。 5. 神经根病变引起放射痛。 6. 脊髓病变导致远端的对称的无力,括约肌障碍和感觉平面三联征。 7. 脑干的单侧病变常导致“交叉综合征”,即一个或多个同侧脑神经功能障碍伴有对侧身体偏瘫和/或感觉异常。 8. 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或称动作性震颤)。 9. 在大脑中,皮质病变可导致失语,癫痫,部分偏瘫(脸和手臂),而皮层下病变可导致视野缺损,初级感觉麻痹,更全面的偏瘫(脸部,手臂和腿)。 10. 大脑通过血脑屏障孤立于身体的其余部分。 11. 学习和记忆是可能的,因为刺激重复输入到突触可导致神经元功能的持久改变(长时程增强)。 12. 一些最常见和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神经递质异常造成的:阿尔茨海默氏症(乙酰胆碱),癫痫(γ-氨基丁酸,GABA),帕金森氏症(多巴胺),偏头痛(血清素)等。 13. 许多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已被证明是由于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造成的。 14. 足下垂(胫前肌无力)可由腓总神经或腰5神经根损伤引起。 15. 如果面神经受损(如贝尔氏麻痹),则一侧颜面部无力,即周围性面瘫。如果皮质输入到面神经核通路受损(如从卒中),则只有面部下半部无力,即中枢性面瘫。 16. 一侧瞳孔散大意味着第三对颅神经受压迫。 17. 通常由Willis环路提供的侧支血流,有时能够防止卒中而造成损伤。 18. 非交通性脑积水,往往是医疗急症,因为被阻断的脑脊液(CSF)将导致颅内压上升。 19. 对肌病的诊断往往是基于血清肌酸激酶(CK)的水平,肌电图(EMG)的结果,及肌肉活检。 20.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是最常见的成人的肌营养不良症。 21. 对大多数肌病病人最主要的关切是呼吸衰竭的可能性。 22. 药物毒性应始终作为肌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考虑。 23. 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症是具有高死亡率的紧急情况。 24. 重症肌无力患者对肌肉重复刺激呈现递减反应(疲劳)。 25. 大约4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开始高剂量的类固醇治疗后要经历短暂的恶化,通常在5-7天。 26. 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LEMS)集合了重症肌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由于机体对突触前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产生自身免疫攻击而引起。 27. 肌强直,即肌肉收缩后放松延迟,是肌肉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表现,但也可在其他情况中出

肌电图相关知识

肌电图相关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一)肌电图是记录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图形 运动神经细胞或纤维兴奋时,其兴奋向远端传导,通过运动终板而兴奋肌纤维,产生肌肉收缩运动,并有电位变化成为肌电图。一条肌纤维产生的电位变化时限约3毫秒,但是针电极记录的运动单位电位时间较此为宽。这是因为运动单位是合成电位,神经纤维进入肌肉后脱去髓鞘并分支支配各条肌纤维,自分支点至各肌纤维的距离不同,兴奋传导的时间不同,因而各肌纤维兴奋开始的时间不一,这样造成该合成电位时间分散,时限延长。 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下运动单位包括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根、 神经丛、神经干、神经支、神经肌肉接头和肌纤维。 (二)周围神经的正常电生理 下运动单位的任何部分都有电兴奋性但是神经部分与肌肉部分的电兴奋性不同。神经部 分的兴奋可以向近心端与远心端双向扩布,而且在躯体运动与感觉纤维上是沿髓鞘的朗飞节跳跃式传导,速度为50~80m/s,而在无髓鞘的自主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只有每秒若干米。肌纤维的电兴奋性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远高于无神经肌肉接头处,因此肌肉的兴奋实际上都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向两端扩布,其传导速度也仅有每秒若干米。 (三)周围神经损害的病理和电生理 周围神经损伤分为失用、轴索离断、神经离断三类。神经失用亦称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神经在解剖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仅为功能性改变。轴索离断是指髓鞘的完整性尚好但有轴索变性,其轴索变性的过程类同神经离断,只是由于髓鞘的完整,有引导与刺激轴索恢复功能存在,故预后良好。神经离断是指轴索与髓鞘同时离断,可以有神经内膜、束膜、外膜离断,一般手术中肉眼可见, 神经的再生在伤后数天开始,自近心段轴突发出许多原纤维,进入远端的施万细胞构成的室管,以每天~5mm的速度再生,直至运动终板。此外也可以从损伤部位近心端的郎飞结发出侧芽再生、再生速度快慢取决于再生条件和治疗条件的好坏。 神经损伤后即有损伤部位的传导功能丧失,但是远端尚未变性部分仍保持正常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直到变性下延到该处时。故在神经损伤后极早期,包括肌电图在内的各种神经电生理方法均难以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神经再生的早期由于轴索与髓鞘的功能均不正常,故兴奋性和传导性均很差运动传导速度较慢,运动单位电位振幅较低。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也可能受到正常的或其他再生的神经纤维侧芽支配,新的运动单位范围扩大,兴奋电位的振幅和时限增加,基至时限增加到出现卫星电位和轴突反射的现象。 二、肌电图的基本参数; 肌电图是变异极大的图形,基本图形如下,有以下基本参数。 1.相数 (1)相与峰:相(phase)是指波形偏离基线(零电位)再回到基线为一相。图2-7-1中的波为3相。峰或折(peak,turn)是指每次电位转向幅度超过20μV为一峰,不论其是否过零线。图2-7-1中波为4峰。

神经电生理中心常规检查项目简介

神经电生理中心常规检查项目简介-肌电图、诱发电位 作者:dsl 更新时间:2009-7-26 9:54:06 来源: 【字号: 大中小】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1606次 邵西仓 2009-7-22 一、肌电图、诱发电位介绍 肌电图、诱发电位是针对神经肌肉疾病的功能学检查,其各个项目的组合运用可以协助定位肌肉→运动终板→周围神经(分节段)→神经根(包括马尾)→脊髓前角→脊髓(骶、腰、胸、颈)→脑干→皮层及皮层下各段的病变。将分三部分为大家介绍:(一)、肌电图、诱发电位的各种检查项目和意义;(二)、各科需行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的疾病和各种疾病应该检查的项目;(三)、肌电图、诱发电位报告单的阅读。 (一)、肌电图、诱发电位的各检查项目和意义 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项目繁多、功能各异,适应的病种多达上百种,下表列出不同部位病变适用的检查项目。某些特殊检查主要是针对特定器官的,这里只是指出它们在神经系统鉴别诊断中的可能应用,在第二部分中将有详细介绍。 表一、各类疾病适用的检查项目

(二)、应进行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的疾病及申请检查项目 总结数十年神经电生理经验,临床表现为“手脚麻木”、“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神经外伤”、“视听障碍”的病人首选检查应为肌电图、诱发电位。下面分别介绍肌电图、诱发电位在临床各相关科室的应用。 1、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是与神经电生理检测联系最为紧密的临床科室之一,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几乎涵盖了神经内科所涉及的各类疾病。 A、周围神经卡压症 周围神经卡压症的彻底治疗依靠外科手段,但患者的首诊往往是神经内科。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准确定位损伤神经、部位、损害程度,以此可以确定是否转外科治疗。临床常见的神经卡压症也有十余种,将在骨科病中作详细介绍。 B、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 检查项目: 必查:上下肢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F波、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选查:面神经肌电图和运动传导、上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意义和价值:发病的早中晚期均适用,可以准确定位周围神经损害的范围、类型以及损害程度,作为临床治疗、估计预后的参考。治疗后检查,可以评价治疗结果。 C、运动神经元病 * 检查项目: 必查:常规肌电图(+胸段脊旁肌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F波、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选查:胸锁乳突肌、面神经肌电图和运动传导、上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 * 意义和价值:发病的早中晚期均适用,可以准确定位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范围、损害程度,作为分型的依据。因为该类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所以诊断该病应慎之又慎,神经电生理检测是目前临床最有效、可行的发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客观手段。此病检测中,必须要求感觉传导、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否则,应首先找到感觉异常的原因。 D、脊髓变性病(视神经脊髓炎、特发性脊髓炎、蛛网膜下腔炎等) * 检查项目: 必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选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F波、H反射。 * 意义和价值:可以定位脊髓损害的范围、功能损害的程度,除外周围神经病变。 E、多发性硬化 * 检查项目: 必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 选查:运动诱发电位。 * 意义和价值: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发现亚临床病灶,是评估该病病灶数目、预后的有效手段。 F、脑干病变 * 检查项目: 必查:面肌肌电图、面神经运动传导、听觉诱发电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 选查:运动诱发电位。 * 意义和价值:评价脑干内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运动等传导通路以及三叉神经→面神经核通路的功能。 G、脑出血与脑梗塞 * 检查项目: 必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选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运动诱发电位。 * 意义和价值:评价大脑皮质的视觉、本体感觉、运动等功能区以及皮层下传导通路的受累程度。 H、重症肌无力 * 检查项目: 必查:常规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运动传导、感觉传导。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加入时间:2006-3-5 23:40:43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 肌电图检查诊断(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肌电诊断检查 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 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 (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 侦测病变的性质(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 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以下就此三类肌电诊断检查 作一概括介绍: 神经传导检查 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 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 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 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 病变(demyelination)。例如在髓鞘病变可见潜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变慢,而轴突病变或有肌纤 维丧失则可导致振幅或表面积减小。须注意的是有些因素会影响检查所得参数值,包括检查 者技术、病人年龄、及皮表温度等,因此,检查时须将此等因素列入考虑,才能得到正确检 查结果。以正中神经为例,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检查之方法如图I所示,上下肢其它神经之 检查可比照此法,包括上肢的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及肌皮神经,及下肢的股神经、腓神 经、后胫神经、外侧股皮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及内外脚掌神经等。 F反应及H反射之测定:F反应是利用超大电量刺激神经,使去极波沿运动神经轴突逆向传到脊髓,再经同一运动神经元或数个中间神经元后传回下运动神经元,引发其支配的肌肉收缩所产生之反应 波。经由一定次数之刺激(20-100次)可计算其出现频率及传导潜期,当出现频率变少或传导 潜期延长则表该运动神经至脊髓的近端传导径路有问题。H反射则是利用较小电量刺激神 经,经感觉神经纤维向上传导至脊髓,再经单一突触联结(monosynape)传入下运动神经元而 引发肌肉收缩所记录到之反应波,同时随着电量加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逐渐变大,H反 射波会逐渐被抑制变小乃至消失。H反射不同于F反应,后者可见于所有运动神经,而H 反射在正常成人只在于第一荐椎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为必定出现,其它部位则较少见。若H 反射消失则表该神经根有病变或是传导径路的其它部位有问题,相反的若H反射大量出现 于其它部位则代表中枢神经病变。 重复电刺激检查(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主要用于诊断神经肌肉接点之异常。检查方法是利用低频(2-3Hz)或高频(10-20Hz)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若于低频电刺激下出 现递减反应(decrement response),即前五个连续电位波中,最小的波与第一个最大波间振幅 减小达10%以上,则可诊断重症肌无力;反之若于高频电刺激下,连续电位波显示递增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