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肌电图相关知识

肌电图相关知识

肌电图相关知识
肌电图相关知识

一、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一)肌电图是记录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图形

运动神经细胞或纤维兴奋时,其兴奋向远端传导,通过运动终板而兴奋肌纤维,产生肌肉收缩运动,并有电位变化成为肌电图。一条肌纤维产生的电位变化时限约3毫秒,但是针电极记录的运动单位电位时间较此为宽。这是因为运动单位是合成电位,神经纤维进入肌肉后脱去髓鞘并分支支配各条肌纤维,自分支点至各肌纤维的距离不同,兴奋传导的时间不同,因而各肌纤维兴奋开始的时间不一,这样造成该合成电位时间分散,时限延长。

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下运动单位包括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神经支、神经肌肉接头和肌纤维。

(二)周围神经的正常电生理

下运动单位的任何部分都有电兴奋性但是神经部分与肌肉部分的电兴奋性不同。神经部分的兴奋可以向近心端与远心端双向扩布,而且在躯体运动与感觉纤维上是沿髓鞘的朗飞节跳跃式传导,速度为50~80m/s,而在无髓鞘的自主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只有每秒若干米。肌纤维的电兴奋性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远高于无神经肌肉接头处,因此肌肉的兴奋实际上都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向两端扩布,其传导速度也仅有每秒若干米。

(三)周围神经损害的病理和电生理

周围神经损伤分为失用、轴索离断、神经离断三类。神经失用亦称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神经在解剖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仅为功能性改变。轴索离断是指髓鞘的完整性尚好但有轴索变性,其轴索变性的过程类同神经离断,只是由于髓鞘的完整,有引导与刺激轴索恢复功能存在,故预后良好。神经离断是指轴索与髓鞘同时离断,可以有神经内膜、束膜、外膜离断,一般手术中肉眼可见,

神经的再生在伤后数天开始,自近心段轴突发出许多原纤维,进入远端的施万细胞构成的室管,以每天0.5~5mm的速度再生,直至运动终板。此外也可以从损伤部位近心端的郎飞结发出侧芽再生、再生速度快慢取决于再生条件和治疗条件的好坏。

神经损伤后即有损伤部位的传导功能丧失,但是远端尚未变性部分仍保持正常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直到变性下延到该处时。故在神经损伤后极早期,包括肌电图在内的各种神经电生理方法均难以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神经再生的早期由于轴索与髓鞘的功能均不正常,故兴奋性和传导性均很差运动传导速度较慢,运动单位电位振幅较低。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也可能受到正常的或其他再生的神经纤维侧芽支配,新的运动单位范围扩大,兴奋电位的振幅和时限增加,基至时限增加到出现卫星电位和轴突反射的现象。

二、肌电图的基本参数;

肌电图是变异极大的图形,基本图形如下,有以下基本参数。

1.相数

(1)相与峰:相(phase)是指波形偏离基线(零电位)再回到基线为一相。图2-7-1中的波为3相。峰或折(peak,turn)是指每次电位转向幅度超过20μV为一峰,不论其是否过零线。图2-7-1中波为4峰。

(2)多相运动单位的确认:正常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为1~3相,其中必有一相为负相。四相以上为多相,正常人可有20%以下的多相,其发生率因肌肉、年龄等而异。应该建立自己的标准,在检查方法、定义和标准相同时也可以参照他人标准,以确定多相电位(polyphase potential)是否过多,是否属于异常。过多的多相电位为异常。

(3)多峰电位的确认:超过5峰的电位为多峰。多峰电位与多相电位的意义相同,均表示运动单位的时间分散。其原因有三:或是神经性异常后同一轴索的各分支的传导速度减慢,或者是运动单位扩大而轴索分支加长,或者是肌纤维的兴奋传导减慢。

2.时限

(1)运动单位电位时限(duration):指其自第一个相偏离基线开始,至最后一个相回归基线止。有卫星电位者,电位时限计算至卫星电位终止。一般为数毫秒至数十毫秒。

(2)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和多相电位的时限要分别计算。

(3)在同一肌肉的至少5个点(每点相距3mm以上)取20个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平均,为该肌的平均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因肌肉和年龄等因素而异,可以参阅有关文献或建立自己的正常范围。

3.波幅

(1)一般取峰一峰值电压值计算波幅(amplitude),即最大负峰和最大正峰之间的电位差,有时取全波整流后的最高峰值,有时也取平均值。单位为mV或μV。

(2)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幅变异甚大,主要取决于电极与运动单位的距离及活动肌纤维的密度。除非波幅特别高,否则不计为高幅电位。除非波幅普遍而显著低于正常,否则不算作低幅电位。

三、肌电图的检查步骤;

第一步观察插入时的电活动。

第二步观察放松时的自发性电活动。

第三步观察轻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电位特性。

第四步观察中度与重度用力时的运动单位募集情况。

四、几种不同状态时的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插入电活动(insertional activity),是指肌肉神经支配正常时,当针插入肌肉,由于针的机械刺激,引起肌纤维的活动,在肌电图示波屏上出现一串电位波动。

(l)插入电位延长正常插入电位延续不到0.3秒,插入电活动延长常见于肌肉失神经支配或肌强直病。

(2)插入电位缩短见于周期性瘫痪的麻痹期,肌病或神经病致肌肉被结缔组织或脂肪代替时。

(3)肌强直电位针插入时、针电极移动时、叩击肌肉时、轻度用力时,均可诱发成串密集的波形规则的单纤维活动电位,即肌强直电位(myotonic dischaqges)。频率在20~150Hz 之间,由高到低渐变;波幅10~1000V不等,可以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渐变,然后突然停止。见于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强直、副肌强直等等。

2.放松时的肌电图当肌肉完全松弛时,正常情况下无任何电活动,称为电静息(electrical silence)。正常情况下肌肉放松时出现的电位为自发电活动(spontaneous activity),正常自发活动有两种,终板电位(end plate potential)和束颤电位(fasciculation potential)。

(1)终板电位:一种负相的单相电位,波幅极低(10~20V)而时限短(1~2毫秒),是电极位于终板而终板异常局限性兴奋的结果。

(2)纤颤电位(fibrillation potentia1):2~3相,始相为正,主相为负,时限1~2毫秒,振幅20~200μV。是肌纤维不稳定,兴奋性亢进的个别肌纤维放电的结果,可见于神经源性或肌源性异常,神经肌肉接头异常。

(3)正相电位或正相波(positivewave):是只有二个正相的电位,时限约10~30毫秒,振幅20~200μV,为针电极正好置于损害肌纤维处记录的结果,其临床意义同纤颤电位。

3.轻用力时的肌电图

(1)正常的运动单位电位:为3相电位,多相电位不超过20%,时限与电压正常。

(2)长时限电位: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常见于神经损害后或再生后的神经传导减慢,也可见于神经损害后的代偿后期,运动单位数量减少而范围扩大。

(3)短时限电位:正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常见于肌肉疾病运动单位内肌纤维数目减少时,可见于神经性损害早期或神经再生的早期。

(4)高压电位:高压电位是神经再生时残存或再生的轴突代偿性支配到其他运动单位,使运动单位的肌纤维总数增加的结果,常见于脊髓或周围的神经性损害。某些肌源性疾病的后期亦可出现高压电位。

(5)低压电位:由于肌纤维散在变性而使运动单位肌纤维密度减少的结果。低压电位见于各种肌原性疾病。但神经再生早期,由于支配的神经纤维与肌纤维较少,运动单位电位亦为低压。

(6)多相电位增加:正常时多相电位不超过20%,因肌肉而异。过多的多相电位或过分复杂的多相电位恒为异常。多相电位发生的原因是肌纤维或神经轴索再生,使运动单位的各肌纤维不同时兴奋,可见于各种脊髓与周围神经疾病和肌肉疾病。

(7)群放电位:群放电位(grouped potential)是随意或不随意收缩时产生的一群电位,往往呈节律性重复发放。其内容为许多运动单位电位的重合,各运动单位电位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群放电位见于帕金森病、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

4.最大用力时的肌电图受试者最大用力时的肌电图可以分为孤立、混合、干扰型。孤立型指最大用力时全部扫描中仅出现少数几个运动单位电位,各个运动单位电位的图形互不重合。混合型指最大用力时扫描肌电图中各运动单位电位经常重合,但各重合波不完全连续。干扰型指最大用力的扫描图中电位变化连续不断,几乎看不到基线。正常情况下最大用力时肌电图为干扰型,病理性干扰不充分,可见于各种严重的神经病或肌肉疾病,干扰过度则常见于某些肌肉疾病。

五、表面肌电图;表面肌电图又称为动态肌电图,检查时用表面电极直接记录肌肉的原始图形,通常较长时间采集,常用慢扫描和连续记录的方法,表面肌电图检测作为一种较新的临床检查方法,应用于康复评定、运动学评定、肌肉疲劳研究等,在康复医学及多个相关专业领域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

1.肌肉运动过程中肌电变化的一般规律在肌肉开始运动时,首先增加的是运动单位电位的放电频率,表现为频谱高移。随着力量的逐渐增大,进一步增加募集的运动单位的数量,表现为肌电频谱继续高移。同时波幅增加。如果再加大用力,则出现运动单位电位的重叠,波幅进当运动至肌疲劳出现时,肌纤维兴奋的传导速

2.记录方法表面肌电图检查用表面电极。记录则用多道肌电图记录仪。而且记录的时间甚长,至少为若干运动周期,有时需记录数十分钟。因此常用慢扫描和连续记录。表面肌电图检测时可以多个记录电极、多组不同肌肉、多通道同时记录,由于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它可以实时地、动态地反映肌肉活动状态。

3.观测指标用于分析表面肌电图结果的基本指标是频率和振幅。临床上常用表面肌电图对肌肉的疲劳进行研究,最常用的是频谱分析和波幅分析。频谱分析的指标有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及其变化率。波幅的指标是RMS(root mean square,均方根值)。同时可以进行功、功率、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活动顺序、原动肌与拮抗肌的比较、生理间隙等分析。

4.临床应用表面肌电图原本主要用于运动学研究,分析某种运动时各个肌肉运动的时序和对于运动贡献的大小,了解运动训练中各个肌肉的启动和持续时间是否正常。各肌肉的运动是否协调;各肌的兴奋程度是否足够,继而用于生物反馈,增加运动的选择性和协调性,加速功能的恢复。

目前最常用于疲劳的评定。临床上常用肌力等来评定疲劳。但疲劳与许多主观因素有关。表面肌电图从肌肉做功的频率入手,分析肌肉的中位频率、平均功率频率等,较肌力更加科

学、客观。在疲劳发生过程中,表现为中位频率和平均功率频率的降低。而中位频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其高频成分的减少。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个用于疲劳程度客观量化和比较的指标。

表面肌电图的出现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简单、无创的有关肌肉功能状况的检查手段。它可以对所查肌肉进行工作情况、工作效率的量化,指导患者进行神经、肌肉功能训练。

目前常用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神经科、骨科以及心理学。临床常用表面肌电图对神经-肌肉功能障碍、骨骼-肌肉功能障碍进行功能性诊断。表面肌电图还可以对单纯性的姿势错误、肌紧张、偏身功能障碍、急性或反射性的肌痉挛进行评定和生物反馈治疗。

在先进的步态分析测试系统中,表面肌电图的肌电检测、测力平台的力学检测、运动点的运动轨迹检测这三部分内容共同构成了全面的步态分析评估数据。

六、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1.研究疾病的本质

(1)研究神经有无损伤,是神经病、肌肉病、诈病还是上运动单位病。肌电图可以区分神经源性异常与肌源性异常。神经性异常的基本肌电图表现是静息时有纤颤或正相电位,轻用力时有长时限高电压运动单位电位。多相电位增加,而且多长时限多相电值。最大用大力时干扰不完全。

(2)肌源性疾病的肌电图的表现是静息时少有纤颤电位,轻用力时为短时限运动单位电位,用大力时为过分干扰型电图。自动分析则为每秒相数增加,每相波幅较低,频谱偏高。

(3)诈病与上运动单位病则无明显异常发现。

(4)确定神经损伤部位,根据异常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可以推断为哪一条神经根、神经从、神经干、神经支病变。

2.作为康复评定的指标

(1)纤颤电位的出现很早,可以作为神经早期损害的指标。

(2)神经外伤后,运动单位电位的恢复早于临床恢复3~6个月,因此可以作为治疗有效的指标。

3.表面肌电图可以用于①了解步行训练中各个肌肉的启动和持续时间是否正常;各肌肉的运动是否协调;各肌肉的兴奋程度是否足够;治疗后肌肉是否有进步,进步时则肌电活动的波幅增加;②用于生物反馈,增加运动的选择性和协调性;③进行疲劳分析,既提示运动训练的恰当剂量,也提示运动训练的效果。其基本原理是肌疲劳时放电频率下降,频谱也就减低。疲疲劳愈甚则频谱低移愈多,愈疲劳的肌肉其频谱愈低。训练愈好的肌肉则愈加不易有疲劳性频谱下降。

七、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方法选择

(一)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神经电生理技术能较敏感地发现神经肌肉功能的正常与否,可以对某些心理性的功能性障碍以及可能的诈病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或甄别。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对神经肌肉相关性疾患的诊断中能有效区分神经源性异常与肌原性异常,在神经疾病与损伤诊断中能明确区分中枢性异常与周围性异常,或者中枢性与周围性异常的并存。对中枢性病变,不同种类的诱发结合应用可以初步判断损伤部位,还可以评估周围神经的病变是多发或单发、是轴突病变为主或髓鞘病变为主。

2.对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神经电生理技术可以较敏感地评估神经病变的程度病损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损伤程度的轻重等,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例如,外伤所致完全性或重度周围神经损伤,其恢复的可能性甚小,恢复程度也有限,故对外伤、瘢痕压迫、肿瘤

所致重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一般宜行手术治疗。

3.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判断及疾病预后的判断神经电生理技术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检测,其敏感性通常高于影像学检查,反映神经恢复的时间较临床观察为早,而且对于判定整条肌肉的神经支配恢复的比率比较准确,有定量判断的价值。

在进行临床颅脑和脊柱外科手术时,神经电生理是检测脑、脊髓功能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可以敏感地反映神经功能状态、减少手术操作引起的神经损伤并发症。

对昏迷患者的脑功能状况,神经电生理具有独特的评定价值,但临床检查中要注意反复多次、动态检测,这样才能得出较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救治提供依据。

(二)、不同类型病变时神经电生理技术方法的选择与表现

1.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时,因病变部位(神经干、神经根、神经从)不同、病变类型(轴突病变或髓鞘病变)不同、病程(进展期、修复期)不同、病变程度(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同,神经电生理表现也有所差异。肌电图表现可出现纤颤电位、多相电位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或消失(脱髓鞘病变时传导速度减慢明显、轴索病变时波幅降低明显),F反应、H反射潜伏期延长。诱发电位检查可出现SEP检测P9或P11,P17或P24潜伏期延长。

2.中枢神经病变诱发电位MEP.SEP.VEP.BAEP等共同构成神经系统传人、传出全面检査,成为完整的功能评定系统。BAEP主要反映脑干结构功能。MEP.SEP反映从皮质中枢到周围神经的运动、感觉通路功能,起源不同的各个波波幅及峰间潜伏期反映神经不同部位、不同节段的功能状况。VEp反映了视网膜到视皮层通路的功能。诱发电位的波幅异常或(和)潜伏期常也提示子神经病变的不同病理类型。众多研究证实脑高级功能,如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状态等都可以用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检测评估。

3.肌肉疾病肌肉病变的神经电生理异常主要表现在肌电图,表现形式是运动单位电位时相减少、波幅降低,多相电位增加,用力收缩时呈募集充分的波幅减低的干扰型。可出现纤颤。

八、神经传导检测

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3.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分析

九、神经反射检测

1.F波或F反射;

2.H反射;

3.阴部神经反射;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作者:以岭医院肌电图室王主任,有删节) 一、肌电图: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 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 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 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 (1)插入活动的异常: 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 放电)、肌纤维颤搐 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 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这些MU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 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 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 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表现为单纯相、混合相。 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1、神经传导检查是测定神经传导功能的一种方法。主要研究周围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兴奋传导功能。 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刺激周围神经的某个刺激点,在该神经支配的远 端肌肉产生一个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即M波。在一个神经干两个不同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尽管“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制定了《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详细规定了常用的肌电图检查项目的规范检测” ,但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至今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未显现出来。 临床工作十多年以来,从接触到使用肌电图以后,感觉她和TCD一样,其临床意义真的很神奇:一、神经科有助诊作用的疾病范围较大——(1)、单神经受累如:正中、尺、桡、腓神经等;(2)、周围神经病变如G-B-S、面瘫、糖尿病神经损害、酒中毒、药物神经损害等;(3)、神经肌肉接头病如MG、L-E-S等;(4)、脊髓病变如MND、脊灰炎等;(5)、遗传及变性、肌肉疾病如DMD、C-M-T 病、MS、肌病等等。 二、骨科某些疾病的确诊需要肌电图的鼎力支持,如单神经嵌压、骨折神经断裂与否、颈腰椎病变范围等。 三、皮肤科及免疫风湿科的某些疾病如皮肌炎、结缔组织病的助诊、治疗效果与预后评判,更需要肌电图的帮助。 四、诱发电位对眼科、耳鼻喉科应用价值不可或缺。 五、儿科、肿瘤科、放疗科的一部分疾病也少不了肌电图的检查。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是神经科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但我发现园中好像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以下是整理的肌电图应用的总结,请大家指正。 肌电图检查 病人准备:①了解病史和检查目的,确定检查的肌肉及步骤和项目。②根据病情检查需要取合适的卧位或坐位。③向病人讲清检查目的和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检查程序:肌电图检查无固定的程序,依各个病例的具体情况而异。做肌电图之前应认真采集病史,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提出临床诊断的初步意见及希望肌电图解决的问题。肌电检查者尚需熟悉神经肌肉解剖生理,能确定各肌内的部位、并了解其神经支配。在检查前根据其病史和体征,制定一个初步检查计划。一般地说,希望肌电检查时能确定哪块肌肉有异常电位,此肌肉属于哪条神经支配?异常肌电图的性质如何?为此,必须在选定的肌肉上,至少做如下几项观察: ①插人电位; ②自发电位; ③运动单位动作电位。自发活动一定要在所有各检查点上寻找,在检查过程中,必须确定所看到的电位是否为自发的。在记录单个运动单位电位时,为了测定电位的平均时限,要求肌肉作很轻微的收缩,以免引起各个运动单位的干扰,为了确认一个运动单位,最好连续记录三次。不宜在荧光屏上判断运动单位,因为荧光屏上一些微小的变化难于辨认,容易作出错误判断。在检查最大用力收缩时,正确估计病人的肌力是否正常或减低。这项检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检者的合作程度,如受检者未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则不能获得干扰相。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是研究神经在传递冲动过程中的生物电活动。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矩形)的脉冲电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用同心针电极或皮肤电极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M波),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潜伏时间来推算在该段距离内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定量检查神经功能的方法。神经冲动按一定方向传导,感觉神经将兴奋冲动传向中枢,即向心传导;而运动神经纤维则将兴奋传向远端肌肉,即离心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1. 电极

数字神经电生理系统配置及功能

数字神经电生理系统配置及功能 硬件部分: 功能模块及配件 模块功能: ,NET平台、多语言界面(中/英/俄/法/德)、自定个性化操作/回放界面、支持网络数据库、即时查看报告设定条件查找数据、灵活设置多样的采集模板、分析模板(可达到自动采集和自动分析) 基于MS Word的专业报告输出、可设置个性化报告模板适于各种应用 基本EEG采集、存储(支持网络数据库)、检索、分析、回放;多种参数2维(可实时)和3维地形图 实时棘尖波/癫痫活动监测、回放棘尖波/癫痫活动搜索及分析、频谱/趋势图/aEEG及分析; 相关分析/相干分析/小波分析/独立成分分析 导联设置可满足“10-20”和“10-10”系统可包含非EEG导联; 模块功能: 支持实时视频图像与EEG同步采集,可轻松实现双视频

睡眠采集/分析功能 具有EEG、眼动、下颌肌电、心电、腿动、血氧、二氧化碳浓度等采集功能 可完成睡眠分期、心率分析、腿部运动分析、血氧分析、睡眠现象搜索等 各种参数趋势图 模块功能: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中/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LLAEP)、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 体感诱发电位(SSEP)、脊髓诱发(TSEP)、三叉体感诱发(SCEP) 认知电位(P300)、失匹配阴性波(MMN)、伴随负反应(CNV);

模块功能: 神经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微移;复合传导;F波;H反射、H反射(成对刺激);重复电刺激;瞬目反射 交感皮肤反应;运动单位数目估算(MUNE);震颤分析;骶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 T反射(*);经颅磁刺激(*);*项需另外购买相应的刺激器 定量肌电图 自发肌电:静息、纤颤、束颤、正锐波、肌强直放电、椎体束外刚性、震颤 干扰相分析(IPA):翻转幅度-翻转频率图/表、频谱分析图/表 运动单位分析(MUP):自动MUP采集和手动MUP采集、幅度分布/时限分布/相位分布/时限-幅度分布图表单纤维肌电图(SFEMG)、 巨肌电图 模块功能: 治疗多动症、矫正成瘾等 多用于科研 模块功能: R-R interval; R-R Valsalva; cardio-vascular refiex test 模块功能(此模块必须与脑电图模块和常规诱发电位模块同时配置): 多达21通道的(与脑电图同步)P300、CNV、MMN以及和 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地形图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检查是神经电生理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它依据神经系统解剖学定位原则,对周围运动和感觉障碍进行定位、定性,判断神经损伤的类型(脱髓鞘或轴索变性),辅助临床明确病变部位,发现临床下病变,鉴别中枢和周围病变,判断病变累及范围,从而为临床提供详细的客观证据。肌电图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针极肌电图、神经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等项目。 对肌肉的检测可用于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并可进行新生电位和功能的检测,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一、肌电图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康复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内分泌科、手足外科、儿科、肛肠科等,以及法医鉴定事项。 二、肌电图应用范围包括: 1、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2、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 3、肌源性疾病(肌纤维):各类型的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综合征、先天性肌强直、萎缩性肌强直、其他疾病的肌病等。 4、周围神经疾病:颈腰椎病、脊柱病(累及神经根及脊髓)、各种周围神经损伤、病毒感染、肿物压迫等。格林巴利综合症、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肘管综合症。 5、神经丛疾病:臂丛神经损伤、上下臂丛神经麻痹综合症、腰骶丛、马尾神经损伤。 6、脊髓疾病:下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病变、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脊肌侧索硬化病、脊髓空洞及各种外伤、炎症、肿块压迫等病变、截瘫损害功能的评定。 7、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8、脑干病变: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功能检测,了解脑干部位神经传导功能,判断视交叉部及交叉前后部位和听觉通道的疾病。 9、皮层功能检测。了解皮层功能的态、体感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检等。 三、应有肌电图普通针极肌电图用于: 1、区别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废用性肌萎缩,在神经源性肌萎缩中,与神经传导速度相结合检查可对脊髓前角、神经根、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神经根的定位提供帮助。 2、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评价,为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观察神经再生进程,可作为神经吻合移植术后的客观观察指标。 3、研究肌肉的运动功能,如便秘病人盆底括约肌的功能。 四、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对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结合肌电图将神经损伤分度,从而用于估计其预后;对神经损害可提示主要病理改变(脱髓或轴索变性);对单神经嵌压征的早期诊断更具特别意义,如腕管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五、特殊检查:H反射、F波、瞬目反射、重复神经电刺激等项目。H反射、F波可以反映近端的神经功能,补充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不足,为神经

3.肌电图操作规范

一、目的 规范肌电图操作。 二、范围 适用于肌电图检查。 三、规定 (一)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止和收缩时的电活动以诊断肌肉疾病的电生理学方法。肌电图可用于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肌肉萎缩,了解神经损伤的程度、部位和再生的情况,帮助制定正确的神经肌肉康复治疗计划,作为康复训练中的肌肉作用、力量和疲劳的指导。 (二)适应证 1.肌源性疾病:废用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强直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2.神经源性疾病:运动元疾病、周围神经伤病等。 (三)禁忌证 1.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血友病及血小板<3万/L者; 2.乙型肝炎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3.爱滋病患者或HIV(+)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4.CJD患者,或使用一次性针电极。 (四)准备 1.仪器设备准备:使用肌电图仪,肌肉的电活动常采用同轴单芯针电极作为电极,插入到骨骼肌,经对称分差放大器放大,在显示器上观察到肌电的图形;并有相应的扬声器、录音、打印设备;刺激器多采用输出恒压或恒流;机器还具备延迟线、平均器(均加器)、贮存、锁定装置。近年来,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可自动记录和分析肌电情况,进行平均电压计算与显示、频谱分析、神经传导速度计算,以及存储、打印,使之更为精确、方便。 2.检查前准备 (1)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明确检查肌电的目的,以便确定需检查的肌肉以及检查的步骤和目的。 (2)向患者解释检查及正常反应,消除恐惧心理。 (3)完成针电极及检查部位的选择和消毒。 (五)方法 1.检查部位 (1)肌源性病变,出现肌肉萎缩,选择病变的肌肉进行检查。必要时行双侧同名肌对比检查。 (2)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寻找该神经根支配下的肌肉进行检查。 2.步骤 (1)在拟检查的相应体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2)将消毒的针电极插入肌肉,观察插针时、肌肉松弛时和肌肉作随意运动时的肌肉生物电活动。 (3)插针时,在肌电图示波屏出现一阵电位波动。

肌电图参数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技术参数 一、数量:1套 二、技术参数及要求 (一)硬件技术参数 1、电压灵敏度:div到10mV/div分档控制; 2、主机要求:工控主机; 3、系统噪音电压≤ RMS,(非单独部件); ★4、系统共模抑制比:≥117dB(非单独部件)(必须提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加以核验); 5、分辨率:24比特; 6、采样率:≥200千赫/每通道; ★7、频率范围:~10KHz,电压测量误差+5%-- -15%(必须提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加以核验); 8、刺激强度≤125dB刺激耳给予Click声,刺激极性:密波,交替波; 9、最大Click声强:125-135dB; 10、恒流源:最大电流脉冲输出强度:100mA(安全上限),有自动复零功能。 (二)软件功能和要求 1、肌电图软件包:干扰相、运动单位电位、静息电位、单纤维、同步电位; 2、神经传导速度软件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H反射、重复电刺激、运动单位数目估计、瞬目反射、交感皮肤反应; 3、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软件包:听觉脑干诱发、多道听觉诱发;

4、体感诱发电位软件包:上肢诱发电位、下肢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 5、视觉诱发电位软件包:常规棋盘格视觉诱发、LED闪光诱发。 (三)配置要求 ★1、仪器符合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实验标准要求(必须提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加以核验); 2、系统工作站:具有处理软件功能;中央处理器:工控主机,主频≥处理器内存:≥2G、硬盘:≥320G、标准接口、显示器:≥19”液晶,打印机:黑白激光; 3、配稳压隔离电源。 三、售后服务 1、免费质保期:≥1年,终身维修; 2、保修期外收取零配件费,不收维修费; 3、接到用户维修通知后, 2小时内作出响应,并在24小时内派员到达用户现场实施维修; 4、免费提供操作和维修培训。 注明:招标文件中标注“★”号的为关键技术参数,对这些关键技术参数的任何偏离将导至废标。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等方面。 一、哪些情况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肌萎缩、肌痉挛、抽搐等症状,怀疑患有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或腰椎病、神经损伤或局部神经受压、重症肌无力、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时,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二、肌电图主要适应症:主要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前角细胞及以下损害,也就是确定运动或感觉神经元、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功能正常与否,并对异常功能区域进行定位。 主要包括: 1、运动神经元病:前角细胞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就是其中最常见一种,俗称”渐冻人”) 2、周围神经病变(①神经根病变②神经丛病变③单神经病④多数性单神经病⑤多发性神经病) 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重症肌无力等) 4、肌肉病变(皮肌炎等) 三、我院可行肌电图检查的科室 1、神经内科:应用肌电图检查最广泛的科室,包括运动神经元病,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2、内分泌科:主要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3、骨科:骨科颈腰椎手术前排除四肢周围神经病变,以确保手术疗效。 4、肾病科:主要为肾病周围神经病病人。 5、各中医类科室:颈腰椎病、腕管综合症、面瘫及所有有麻木、无力、萎缩症状的病人都可行肌电图检查。 6、皮肤科:主要为皮肌炎的病人。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 肌电图检测一般包括神经传导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两部分。前者指对神经予以刺激,从而记录神经或肌肉的电活动;后者指将针插入肌肉中记录其电活动,以了解疾病累及的是神经还是肌肉,及其病变之性质。 五、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1、检测前一般无需做特殊准备,但最好穿宽松的衣服;检测完后 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但最好24小时内暂不洗澡。检测完后一般当天可取报告。 2、有以下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安装了起 搏器、电复律-除颤器心脏装置;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传染病患者。 3、神经外伤的患者在受伤2周以后检测;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应停 药18—24小时后检测;肌酶检测要在肌电图测定前进行。 4、整个过程可能会有麻木酸胀或些许疼痛的感觉,但一般都可以

肌电图操作常规

肌电图操作常规 目录 第一章一般常规 (2) 第二章肌电图 (2) 第一节针极肌电图 (2) 第二节单纤维肌电图 (5) 第三节肌电图检查注意事项 (6) 第三章神经传导检查 (6) 第一节运动神经传导检查 (7)

第三节 H反射测定 (9) 第四节 F反射测定 (9) 第五节瞬目反射 (10) 第六节神经重复刺激 (10) 第四章诱发电位 (11) 第一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11) 第二节磁刺激皮层诱发电位 (16) 第三节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17) 第四节视觉诱发电位 (17) 第五节事件相关电位 (18) 第六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19) 第五章报告的书写 (22) 第六章检查室规则 (22) 第一章一般常规 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申请单。应注明肌肉萎缩及功能障碍的部位、程度,发生时间及进展情况,有无疼痛、皮疹、疲劳现象、假性肥大及家族史。写明有关检验及活检结果。神经损伤者写明外伤史,记录手术所见。并根据临床需要,说明检查目的、内容、侧别及肌肉名称,以供肌电检查时参考。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注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情况,一般在停药18h后进行检查。 2.肌电图室医师应认真复习病历,有重点的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结合经治医师要求,选择检查项目,决定受查神经及肌肉的部位,并填写肌电图存档表格。 3.查前应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时的感觉和配合检查的要求。针极肌电图检查前需训练患者作用力程度不同的肌肉收缩。婴幼儿检查常不能合作,应动作敏捷,选择重点,伺患儿躁动后休息之机准确观察。检查应取合适体位,使肌肉充分放松。 4.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项目、部位、结果、拟诊根据、诊断意见。肌电图诊断意见可分为正常肌电图、神经原性损害(尚可提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肌原性损害、神经-肌原性损害、神经肌肉接头损害。注明损害部位、范围、程度及恢复情况。 第二章肌电图 肌电图(EMG)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电活动的电生理诊断技术。狭义EMG通常指常规EMG或同心针EMG,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活动特性。广义EMG指记录神经和肌肉病变的各种电生理诊断检查,包括常规EMG,神经传导速度(NCV),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 第一节针极肌电图 【适应症】 1.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炎及脱髓鞘病等。 2.周围神经疾病 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前斜角肌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症,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腓骨肌萎缩,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 3.肌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强直综合征,其他原因引起的肌病。 4.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 5.肌内注射肉毒毒素的有效部位选择。 6.肌肉活检合适部位的选择。 【禁忌症】

肌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参考《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综合整理,总结并辑录为四部分:概论、检测和意义、常见疾病检测方法和报告书写。 第一部概论 电生理诊断目的 一.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当根据临床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诊断存在困难是更具有价值。 (1)辅助临床明确病变的部位 (2)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发现临床下病变 (3)辅助发现临床不易识别的病变 (4)鉴别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判断病变累及的范围 二.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线索 (1)NCV的测定提示病变部位是轴索损害为主,还是脱髓鞘为主,或二者并重。 (2)某些电生理的特异性所见有助于缩小疾病诊断的范围,甚至是唯一确诊的方法。 (3)有助于判断病变处于急性期、恢复期或稳定期。 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客观评价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导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表面电极可以导出深处全体肌肉活动的合成电位,但不能分辨单块肌肉的电位。将针电极插入欲检查的肌肉可以导出个别肌肉的动作电位。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例如在髓鞘病变可见潜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变慢,而轴突病变或有肌纤维丧失则可导致振幅或表面积减小。 F反应及H反射:F反应是利用超大电量刺激神经,使去极波沿运动神经轴突逆向传到脊髓,再经同一运动神经元或数个中间神经元后传回下运动神经元,引发其支配的肌肉收缩所产生之反应波,这一电位多出现在手、足部小肌肉,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减小。经由一定次数之刺激(20-100次)可计算其出现频率及传导潜期,当出现频率变少或传导潜期延长则表该运动神经至脊髓的近端传导径路有问题。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一、肌电图: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 (1)插入活动的异常: 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 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 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这些MU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 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表现为单纯相、混合相。 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1、神经传导检查是测定神经传导功能的一种方法。主要研究周围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兴奋传导功能。 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刺激周围神经的某个刺激点,在该神经支配的远端肌肉产生一个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即M波。在一个神经干两个不同部位进行刺激,测定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然后以两个潜伏期的差除该段距离,得出这一段运动传导速度。 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用环状电极刺激手指或足趾,在相应的神经近端记录动作电位(SNP),为顺向法;相反,在神经的近端刺激,手指或足趾记录为逆向法,用传导时间除相应的距离,就得出该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 2、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提示是轴索的损害。但要注意综合分析,严重的轴索的损害运动传导速度可以轻度减慢。

肌电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肌电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摘要:肌电信号是产生肌肉力的电信号根源,它是肌肉中很多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反映了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康复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种类重要有两种:一,临床肌电图检查多采用针电极插入肌肉检测肌 电图,其优点是干扰小,定位性好,易识别,但由于它是一种有创伤的检测 方法,其应用收到了一定的限制。二,表面肌电则是从人体皮肤表面通过电 极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活动时发放的生物电信号,属于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病人易接受,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设计基于matlab用小波变换对肌电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分别选用20N 的肌电信号数据和50N的肌电数据进行对比,最后在GUI界面上完成相应的功能处理。 关键字:肌电信号 Matlab 小波去噪 GUI 第一章绪论 肌电信号是产生肌肉力的电信号根源,它是肌肉中很多运动单元动作电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反映了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康复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种类重要有两种:一,临床肌电图检查多采用针电极插入肌肉检测肌电图,其优点是干扰小,定位性好,易识别,但由于它是一种有创伤的检测方法,其应用收到了一定的限制。二,表面肌电则是从人体皮肤表面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活动时发放的生物电信号,属于无创伤性,操作简单,病人易接受,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肌电信号本身是一种较微弱的电信号。检测和记录表面肌电信号,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尽量消除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提高信号的保真度[1]。

第二章肌电信号的时域分析 2.1 肌电信号时域图的显示及比较 肌电信号采用两个不同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时域图及其特性来进行分析[2]。其图像如下所示: 如上图所示:肌电数据分别是同一个体在20N的力和50N的力所反映的图像。可以看出在不同作用力时,其图像的差别很大。 2.2 时域参数 2.2.1 均值 对于一个随机变量来说,均值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值特征。粗略的说,就是来描述一个群体的平均水平。其严格的数学定义非常的简单,就是一个随机变量关于概率测度的积分。这样的积分在测度轮或者实分析里是没有什么直观的解释的。而在概率论里却成为了一个群体的主要指标。在此处,均值表示肌电信号的平均水平。 2.2.2 标准差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也称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定眠药。检查前向病人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作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2、电极: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病人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3、电极位置: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见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图1、10-20系统示意图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 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

肌电图的有关知识 一、什么是肌电图? 肌电图学(electromyography),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简称EMG,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肌肉处于静息状态或肌肉作不同程度随意收缩时的电活动。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诱发电位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二、肌电图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众所周知,神经系统是通过动作电位传递信息,而动作电位起源于细胞体或轴突终末,并沿神经纤维传播。肌电图学就是记录神经和肌肉生物电活动,以判断其功能的一种电诊断方法。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肌肉或电流刺激神经,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或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动作电位的变化以静息电位为基础,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呈正电位,细胞膜内呈负电位,膜内外有90mv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叫静息电位,也叫极化状态。当给予神经足量的刺激或肌肉收缩时就产生了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上升支也就是去极化状态,是由于Na+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外的Na+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内而形成,下降支即复极化状态,是由于K+离子通道开放而使细胞内K+离子扩散进入细胞外而形成。

三、肌电图检查的范围和目的是什么? 肌电图检查的范围主要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即原发性运动神经元如脊髓前角细胞,原发性感觉神经源如后根神经节,脊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本身。肌电图检查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神经和肌肉损害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为神经和肌肉病变提供更多的有关损害的电生理损害类型,损害程度,病程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临床医生对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目的性。 四、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肌电图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神经传导检查:神经传导检查是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记录在神经干受到刺激时,神经或肌肉产生的电活动。神经传导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和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研究的是运动单位的功能和整合性,其原理是通过对神经干上远近两点超强刺激后,在该神经所支配的远端肌肉上可以记录到诱发出的混合肌肉动作电位(简称CMAP),通过对此动作电位的波幅,潜伏时,时程及速度来判断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的传导功能。 2、针电极肌电图检查:通过针电极记录肌肉在放松时产生的自发电位以及肌肉在主动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变化。对每一块需要检查的肌肉通常分四个步骤来观察:①插入电位:将记录针插入肌肉时所引起的电位变化。②自发电位:观察肌肉在完全放松时是否有异常自

肌电图相关知识

一、肌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一)肌电图是记录显示肌肉活动时产生的电位图形 运动神经细胞或纤维兴奋时,其兴奋向远端传导,通过运动终板而兴奋肌纤维,产生肌肉收缩运动,并有电位变化成为肌电图。一条肌纤维产生的电位变化时限约3毫秒,但是针电极记录的运动单位电位时间较此为宽。这是因为运动单位是合成电位,神经纤维进入肌肉后脱去髓鞘并分支支配各条肌纤维,自分支点至各肌纤维的距离不同,兴奋传导的时间不同,因而各肌纤维兴奋开始的时间不一,这样造成该合成电位时间分散,时限延长。 肌电图检查的是下运动单位的电生理状态。下运动单位包括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神经支、神经肌肉接头和肌纤维。 (二)周围神经的正常电生理 下运动单位的任何部分都有电兴奋性但是神经部分与肌肉部分的电兴奋性不同。神经部分的兴奋可以向近心端与远心端双向扩布,而且在躯体运动与感觉纤维上是沿髓鞘的朗飞节跳跃式传导,速度为50~80m/s,而在无髓鞘的自主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只有每秒若干米。肌纤维的电兴奋性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远高于无神经肌肉接头处,因此肌肉的兴奋实际上都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向两端扩布,其传导速度也仅有每秒若干米。 (三)周围神经损害的病理和电生理 周围神经损伤分为失用、轴索离断、神经离断三类。神经失用亦称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神经在解剖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仅为功能性改变。轴索离断是指髓鞘的完整性尚好但有轴索变性,其轴索变性的过程类同神经离断,只是由于髓鞘的完整,有引导与刺激轴索恢复功能存在,故预后良好。神经离断是指轴索与髓鞘同时离断,可以有神经内膜、束膜、外膜离断,一般手术中肉眼可见, 神经的再生在伤后数天开始,自近心段轴突发出许多原纤维,进入远端的施万细胞构成的室管,以每天0.5~5mm的速度再生,直至运动终板。此外也可以从损伤部位近心端的郎飞结发出侧芽再生、再生速度快慢取决于再生条件和治疗条件的好坏。 神经损伤后即有损伤部位的传导功能丧失,但是远端尚未变性部分仍保持正常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直到变性下延到该处时。故在神经损伤后极早期,包括肌电图在内的各种神经电生理方法均难以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神经再生的早期由于轴索与髓鞘的功能均不正常,故兴奋性和传导性均很差运动传导速度较慢,运动单位电位振幅较低。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也可能受到正常的或其他再生的神经纤维侧芽支配,新的运动单位范围扩大,兴奋电位的振幅和时限增加,基至时限增加到出现卫星电位和轴突反射的现象。 二、肌电图的基本参数; 肌电图是变异极大的图形,基本图形如下,有以下基本参数。 1.相数 (1)相与峰:相(phase)是指波形偏离基线(零电位)再回到基线为一相。图2-7-1中的波为3相。峰或折(peak,turn)是指每次电位转向幅度超过20μV为一峰,不论其是否过零线。图2-7-1中波为4峰。 (2)多相运动单位的确认:正常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为1~3相,其中必有一相为负相。四相以上为多相,正常人可有20%以下的多相,其发生率因肌肉、年龄等而异。应该建立自己的标准,在检查方法、定义和标准相同时也可以参照他人标准,以确定多相电位(polyphase potential)是否过多,是否属于异常。过多的多相电位为异常。 (3)多峰电位的确认:超过5峰的电位为多峰。多峰电位与多相电位的意义相同,均表示运动单位的时间分散。其原因有三:或是神经性异常后同一轴索的各分支的传导速度减慢,或者是运动单位扩大而轴索分支加长,或者是肌纤维的兴奋传导减慢。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得临床应用 一、肌电图: 狭义得肌电图就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得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得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得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得短暂得电位,这就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就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得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得一群肌纤维所兴奋得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得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得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得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得MUP。

2、异常肌电图 (1)插入活动得异常: ①插入活动得减少与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 ③肌强直放电。 ? (2)异常MUP ①短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与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这些MUP得波幅增高,时限得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得再支配等、

肌电图操作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肌电图操作常规

目录第一章一般常规··(2) 第二章肌电图··(2) 第一节针极肌电图··(2) 第二节单纤维肌电图·(5) 第三节肌电图检查注意事项·(6)第三章神经传导检查··(6) 第一节运动神经传导检查·(7) 第二节感觉神经传导检查·(8) 第三节 H反射测定·(9) 第四节 F反射测定·(9) 第五节瞬目反射·(10) 第六节神经重复刺激·(10) 第四章诱发电位·(11) 第一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11) 第二节磁刺激皮层诱发电位·(16)第三节三叉神经诱发电位·(17) 第四节视觉诱发电位·(17) 第五节事件相关电位·(18)

第六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9) 第五章报告的书写··(22) 第六章检查室规则··(22) 第一章一般常规 1.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申请单。应注明肌肉萎缩及功能障碍的部位、程度,发生时间及进展情况,有无疼痛、皮疹、疲劳现象、假性肥大及家族史。写明有关检验及活检结果。神经损伤者写明外伤史,记录手术所见。并根据临床需要,说明检查目的、内容、侧别及肌肉名称,以供肌电检查时参考。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注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情况,一般在停药18h后进行检查。 2.肌电图室医师应认真复习病历,有重点的全面体检,根据体检情况结合经治医师要求,选择检查项目,决定受查神经及肌肉的部位,并填写肌电图存档表格。 3.查前应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时的感觉和配合检查的要求。针极肌电图检查前需训练患者作用力程度不同的肌肉收缩。婴幼儿检查常不能合作,应动作敏捷,选择重点,伺患儿躁动后休息之机准确观察。检查应取合适体位,使肌肉充分放松。 4.检查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项目、部位、结果、拟诊根据、诊断意见。肌电图诊断意见可分为正常肌电图、神经原性损害(尚可提示脊髓前角细胞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肌原性损害、神经-肌原性损害、神经肌肉接头损害。注明损害部位、范围、程度及恢复情况。 第二章肌电图 肌电图(EMG)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电活动的电生理诊断技术。狭义EMG通常指常规EMG或同心针EMG,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活动特性。广义EMG指记录神经和肌肉病变的各种电生理诊断检查,包括常规EMG,神经传导速度(NCV),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

肌电图知识

肌电图是个奇怪的领域,医学院背了几年书,又突然冒出来电路、公式、一 堆物理概念,太有违和感了。我这几天努力细水长流的把这个又臭又硬的砖头帮大家给变香软化。欢迎去医脉通网站留言,提供建议性意见(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Read more“即可)。 第一天,先说说框架吧和原理吧。狭义的肌电图指的常规针电极肌电图。而广义的肌电图包括常规针电极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重复神经电刺激、单纤维肌电图等多种电生理检查,他们作用是不一样的。步子太大会扯着蛋,今天先看看常规针电极肌电图。先懂些原理,打好基础,后面你就会发现无往而不利。针极肌电图是将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记录附近肌纤维的放电。针极肌电图在神经内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鉴定神经源性改变和肌源性改变。当然,对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也有诊断价值,我们先抓最主要的,剩下的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收拾。 先上个图,看看常规针极肌电图怎么做的。 一般由技术员姐姐把一根针扎到你的肌肉里面,一定要快准狠,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越温柔越痛(你这该死的温柔)。同心圆针电极的针芯(上图的core),为记录电极,外面的皮(上图的Cannula)为参考电极,二者的电位差就传进电脑生成数据、图像和声音(多媒体哈,真先进)。顺便补一句,依屌丝、中产还是土豪,针芯可能是镍络合金、银或白金做的。 针在肉里插着要完成三个阶段的任务才能拔出来,肌肉静息状态、肌肉轻度自主收缩状态和肌肉大力收缩状态。 讲电位前,先明确一下,正向电位指向下,负相电位向上,似与常识不符, 但事实就是如此。 一. 肌肉静息状态 就是你肉里面明明扎着一根大粗针,痛的想抽筋,技术员姐姐还温柔的叫你放松,不要挣扎。屏幕上一般是静悄悄背景上一点点噪音,可以看到插入电位、终板噪音和终板电位(终板棘波)。 1. 插入电位好理解,就是直接捅伤肌肉,机械刺激脆弱的肌纤维产生的,每次针在肉里动一下,肌纤维就会嗷的叫一下,稍侯片刻即可消失。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2016年8月修订) 一、对环境的要求 1.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2.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3.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二、准备工作 1.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要求被检查者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3.被检者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2.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8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4.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脑电图采集”,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3--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再输入报告,然后打印结果。 9.取下患者头部导联线及电极,并嘱患者带好个人物品。 10.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若多数 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