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平交路口相关标准、规范

平交路口相关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9.1.5 平面穿插的间距应根据其对行车平安、通行能力和交通延误等的影响确定。有条件时应尽量通过之路合并等措施,减少平交路口数量,增加平交口间距。一、二级公路平面穿插的最小间距应不小于表9.1.5的规定。

表9.1.5 平面穿插最小间距

条文说明:

9.1.2从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公路平面穿插的交通管理尚未得到充分重视,除信号穿插以外,许多用路者对其他交通管理方式及其规则尚不熟悉,导致平面穿插的交通状况较为混乱。因此,应对平面穿插的交通管理引起重视并在设计中明确其管理方式。一般来讲,当被公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或相交公路中有一条为干线公路时,应考虑采用主路优先穿插;当各相交公路的功能和等级一样,交通量或行人数量很大时,可采用信号穿插;同时,信号穿插设置还应考虑穿插位置区域的电信设施条件;无优先穿插一般仅用于相交公路的等级很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

9.1.4从平安角度考虑,相较公路在平面穿插*围内应该有良好的线性和视距,因此其设计速度一般不得任意降低。当相较公路的等级和交通量相近时,其交通管理方式可能采用信号穿插或无优先穿插,此时,主线的实际速度可适当降低。当为主路优先穿插时,次路的实际速度也可以适当降低。

9.1.5根据各国研究,平交口是各类公路交通事故相对集中的区域。平交口数量越多、间距越小,对主线运行速度和平安的影响越大。本标准要求有条件时,应采取上游支路合并、加设辅道、合并局部平交口和增设立交等方式,减少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平交口的数量,加大平交口间距。

一级公路具有两种功能,但都允许设置平面穿插。为了优先保证承当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通畅,提高其运行速度和平安,应严格限制其平面穿插数量,严格控制出入,可采取合并、设置辅道等措施尽量加大平面穿插的间距;一级公路作

为集散公路时,其平面穿插必须配以齐全、完善的交通平安设施。对于二级公路,可参考以上要求和原则进展设计。

9.1.6~9.1.7由于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乡村道路直接接入公路的现象较多,而此类穿插通常不具备平面穿插的平安条件,对公路交通平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次修订明确界定本标准中所述及的"平面穿插〞一般系指等级公路间的平面穿插。而等级东路间的平面穿插〔口〕应进展平面穿插设计,并符合相关平安设计和指标要求。

平面穿插的渠化是提高平安性和通行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渠化的设置要求主要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和交通量而定。随着交通量的增长,非渠化穿插已难以适应,本标准要求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平面穿插均应做渠化设计,并实施渠化工程。与原标准要求像比拟,扩大了要**施渠化的对应技术等级*围。而对于三级公路而言,渠化工程主要是通过标线等方式实现,因此一般不会由此对工程建立和维养造成较大的费用影响。

9.4.1应限制乡村道路随意接入公路的现象。有条件时应尽量结合规划,对乡村道路和农业机耕道进展适当调整归并。

9.4.2 各级公路、乡村道路穿插时选择穿插方式的原则为:高速公路与乡村道路穿插,必须采用别离式立体穿插。一级公路与乡村道路穿插时,假设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一般采用平面穿插,也可利用辅道合并穿插数量,必要时设置别离式立体穿插,其目的是控制平面穿插的数量和间距,尽量减少横向干扰,增强行车平安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假设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应根据需要严格控制出入,设置别离式立体穿插。二、三、四级公路与乡村道路穿插时,一般采用平面穿插,乡村道路与等级公路平面穿插时,应对其前后一定*围进展改造,使其不低于四级公路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

2.3.2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为提高平安性与效劳水平,应选用较低的设计速度;非汽车交通量大的路段,宜设置慢车道、边分隔带,采用主路优先或信号等相应措施,以减小纵、横向干扰,其平面穿插间距不应小于500m。

10.1.6平面穿插间距

〔3〕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应合理设置平面穿插,宜将街道式的地方公路或乡村道路布置在与干线公路相交的次要公路上,或与干线公路平行而只提供优先出入口的次要公路上。

12.4.1高速公路与乡村道路穿插必须设置立体穿插;一级公路与乡村道路穿插宜设置立体穿插,即通道或天桥。

12.4.2公路与乡村道路的穿插设计应纳入公路穿插设计局部的总图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公路与乡村道路穿插的形式、位置、间隔等应根据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业耕作机械需求布设。必要时应结合公路网建立规划,归农业机耕道作以调整或归并,以控制建立用指标。

条文说明:

2.3.2 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应充分考虑断面形式与布置,以满足交通组成的需要,宜采用较低的设计速度,平面穿插的设计应考虑交通流等情况,合理布置并做好渠化设计和布置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以尽量减少纵、横向干扰。

10.1.6 平面穿插间距,除引用"标准"〔2003〕的有关规定外,强调了限制平面穿插和出入口数量的措施。对公路沿线开发程度高的路段,应江街道或小区用户道路布置在与公路相交的之路上或与公路平行而与公路间只提供有限出、入口的次要公路上。对此,公路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并蔡奇必要的行政手段使之得以遵循,

12.4.1一级公路与乡村道路穿插时,应根据一级公路的功能与使用任务、性质确定。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应按采取控制出入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上应设置别离式立交,也可利用辅道合并穿插数量,其目的是控制平面穿插的数量和间距,尽量减少横向干扰。增强行车平安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同交通繁忙的乡村道路穿插时,可采用别离式立体穿插;当符合设置平面穿插的条件而采用平面穿插时,必须设置齐备的交通平安设施。

公路平交道口设置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路平交道口设置规范 篇一:公路平交道口设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辖区内公路平交道口的设置与管理,保护公路完好、安全、畅通,充分发挥公路方便群众出行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根据《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交通部《路政管理规定》和江苏省交通厅《江苏省公路平交道口设置管理暂行规定》(苏交法[20xx]92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县道、乡道上设置平交道口,其申请、审批、设置、维护及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办法。在农村公路村道上设置平交道口参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所称平交道口是指在公路两侧增设供车辆和行 人出入公路的搭接道路。 第三条设置公路平交道口应当遵循“严格控制、规范设置、依法管理、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辖区内县道、乡道公路行政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公路平交道口设置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公路平交道口设置应符合我市公路发展总体规划,适应我市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标准达到国家有关规范和要求。 第六条在公路沿线规划和新建村庄、集镇、开发区、连片房屋、学校、集市贸易场所等建筑群,其外缘与公路用地的间距应当符合《江苏省公路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搭接公路的道口数量,一般每规划和新建一组建筑群,应当确定一个平交道口,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规划部门在审批公路沿线建设项目,涉及增设平交道口的,应事先征求交通主管部门意见。 建设单位在公路上增设平交道口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报经交通主管部门及公安机关批准。 第七条在集镇段公路设置平交道口,应当采取归并、隔离、修建辅道等措施,沿路长超过一公里的集镇段可以设置两至三个平交道口,小于一公里的集镇段可以设置不超过两个平交道口,实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和行人分离。 第八条在公路上设置平交道口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报批稿) Design Regulations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

2001年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报批稿) Design Regulations for At-grade Intersections on Urban Street 主编单位: 同济大学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

2001年上海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沪建建(97)第0413号文通知的要求,由同济大学、市公安交通巡逻警察总队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节点”,其规划、设计与管理得如何,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网的通畅与安全。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新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改善现有的平面交叉口,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目的,已成为上海道路交通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规程就是在此背景下立项编制的。 编制组广泛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及资料,吸收借鉴了国内外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和设计的先进技术。本着“规划为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等原则,充分结合上海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特点,对新建、改建及综合治理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中的各项内容作了严格、细致的规定,旨在确保今后具体工作中的规范性、科学性。 规程内容包括:1.总则 2.术语符号 3.一般规定 4.平面交叉口规划 5.平面交叉口设计 6.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设施及附属设施7.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及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 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至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道交系,邮编:200092,以供修编时改正。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 主编单位:同济大学 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总队 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杨佩昆滕生强杨晓光陈炳生张雁 参加起草人:孙明正王茜陈奇苏郁朝鸣 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 二OO一年四月

平交口所涉及规范

评估常用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3、《江苏省公路条例》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 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法律法规 为加强公路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发展,保障公路工程可靠、运营安全,根据交通部及相关行业部门颁布的相关规定、规范标准,其中与本项目安全性评估相关的内容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公路建设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承担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和合同约定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 第三十条:“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依法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公路规划中贯彻国防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以保证国防交通的需要。” 第三十二条:“改建公路时,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路段两端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安全标志。需要车辆绕行的,应当在绕行路口设置标志;不能绕行的,必

须修建临时道路,保证车辆和行人通行。” 第三十九条:“为保障公路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公路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利用车辆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在公路作业车辆上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公路养护车辆进行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公路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对公路养护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影响车辆、行人通行时,施工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公路。因修建铁路、机场、电站、通信设施、水利工程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的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段公路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改建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五十五条;“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建设。” 第六十七条:“在收费公路上从事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所列活动的,除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办理外,给公路经营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非法占用或者非法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公路与既有城市道路、铁路、通信等线路交叉或者新建、改建城市道路、铁路、通信等线路与既有公路交叉的,建设费用由新建、改建单位承担;城市道路、铁路、通信等线路的管理部门、单位或者公路管理机构要求提高既有建设标准而增加的费用,由提出要求的部门或者单位承担。需要改变既有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通信等线路交叉方式的,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分担建设费用。”

平交路口类型与规范

平交路口类型与规范 1. 引言 平交路口是指道路和铁路在同一水平面上相交的交叉路口。它是城市交通系统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交通安全的薄弱环节之一。为了确保平交路口的安全运行,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平交路口类型和规范。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平交路口类型和相关规范。 2. 平交路口类型 2.1 无信号控制平交路口 无信号控制平交路口是指在交叉口没有任何交通信号设备的情况下,由驾驶员 根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规则判断交通状况,决定是否通行的交叉口。无信号控制平交路口虽然简单,但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特别是在繁忙的道路上。因此,在无信号控制平交路口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和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2.2 信号控制平交路口 信号控制平交路口是指在交叉口设置了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情况下,通过交通 信号灯的变化指示交通参与者通行的交叉口。信号控制平交路口通过交通信号灯的统一指挥,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在信号控制平交路口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每个方向的流量、等待时间、信号配时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交通流量控制效果。 3. 平交路口规范 3.1 交通标志和标线 在平交路口的交通组织中,交通标志和标线起到了引导和指示的作用。合理设 置交通标志和标线可以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状况、礼让行车、避让危险等。根据交通标志和标线的不同,平交路口可以分为优先级道路、停车让行道路等不同的分类。 3.2 速度限制 为了确保平交路口的安全,通常在平交路口附近会设置速度限制标志。这是为 了提醒驾驶员降低车速,以便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避免事故的发生。驾驶员应该根据道路的状况和交通标志的提示,合理控制车速。 3.3 过街设施 对于行人来说,过街设施是平交路口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平交路口时,应 充分考虑行人的安全通行。一些常见的过街设施包括斑马线、人行横道、行人天桥等。这些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交通规范,并与其他交通设施协调一致。

平交路口相关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平面交织的间距应依据其对行车安全、通行能力和交通延迟等的影响确立。 有条件时应尽量经过之路归并等措施,减少平交路口数目,增添平交口间距。一、 二 表平面交织最小间距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二级公路 干线公路 集散干线集散公路功能 一般 最小公路公路公路 值值 间距(m)2000 1000 500 500 300 条则说明: 从检查研究中认识到,目前国内公路平面交织的交通管理还没有获取充分重视,除信号交织之外,好多用路者对其余交通管理方式及其规则尚不熟习,以致平面交织的交通状况较为凌乱。所以,对付平面交织的交通管理引起重视并在设计中明确其管理方式。一般来讲,当被公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或订交公路中有一条为干线公路时,应试虑采纳主路优先交织;当各订交公路的功能和等级同样,交通量或行人数目很大时,可采纳信号交织;同时,信号交织设置还应试虑交织地址地区的电信设施条件;无优先交织一般仅用于订交公路的等级很低、交通量不大的状况。 ,其交通管理方式可能采纳信号交织或无优先交织,此时,主线的实质速度 可合适降低。当为主路优先交织时,次路的实质速度也可以合适降低。 一级公路拥有两种功能,但都同意设置平面交织。为了优先保证担当干线功 能的一级公路畅达,提升其运转速度和安全,应严格限制其平面交织数目,严格控制出入,可采纳归并、设置辅道等措施尽量加大平面交织的间距;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其平面交织一定配以齐全、完美的交通安全设施。对于二级公路,可参照以上要乞降原则进行设计。 因为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乡村道路直接接入公路的现象许多,而此类交织平时 不具备平面交织的安全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次订正明确界定本标准中所述及的“平面交织”一般系指等级公路间的平面交织。而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目录 1 总则2 2 术语、符号2 2.1 交叉口部分术语2 2.2 交通信号配时部分术语4 2.3 符号 (4) 3 一般规定8 4 平面交叉口规划9 5 平面交叉口设计12 5.1一般规定12 5.2平面设计13 5.3进出口道设计13 5.4地面公交停靠站的设置14 5.5 公共交通专用道在交叉口进出口道处的处理16 5.6行人过街横道17 5.7 非机动车交通处理18 5.8 对干道平面交叉口有影响的高架道路、地道或互通立交匝道的处理19 6 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设施与附属设施20 6.1一般规定20 6.2交通信号灯的设置20 6.3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与交通岛的设置20 6.4平面交叉口标线与标示设计21 7 交通信号配时设计21 7.1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内容与程序21 7.2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时段划分23 7.3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23 7.4交通信号相位设定23

7.5信号周期时长24 7.6信号配时与绿信比24 7.7最短绿灯时间25 7.8 服务水平评估25 7.9信号配时图25 附录A 交叉口设计基本参数汇总表25 附录B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流量26 附录C 饱和流率(附起动损失时间)现场观测方法33 附录D 延误与交叉口服务水平35 附录E 新建交叉口进口道渠化与配时设计算例37 附录F 交叉口上行人横道通行能力59 附录G 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计算表63 附录H 饱和流量校正系数表64 附录J饱和流量与通行能力计算表65 附录K 延误与服务水平估算表66 1 总则 1.0.1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 济适用的目的,特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城市新建与改建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和原有道路平面交叉口的 治理设计;公路平面交叉口可参考本规程执行。 1. 新建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必须按照本规程的规定执行; 2. 改建平面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应符合本规程规定的基本要求; 3. 改善原有平面交叉口、进行综合治理设计,受具体条件限制,个别标准达不到本规 程规定时,经技术经济分析,可作合理调整。 平面交叉口应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相交道路性质、类别等进行规划与设计;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和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流量和流向的交通需求、交通环境、交通组织、用地面积与投资数额等技术、经济因素。 1.0.4平面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应贯彻“公交优先”的方针,改善公共汽(电)车的站点设 置,方便乘客换乘,并减少其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1.0.5 平面交叉口应妥善考虑无障碍设计,以方便残疾人与行动不便者过街。 1.0.6平面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交叉口部分术语 交叉口设计X围与各部分名称(图2.1.1)

阐述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和出入口设置原则

阐述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和出入口设置原则 一级公路作为区域性的干线或集散公路,设计速度较快,服务水平要求较高。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并不是采用全封闭的形式,受到沿线支路的影响。为确保主线通行能力,沿线平交口和出入口根据规范及设计经验合理设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一级公路平面交叉最小间距有明确规定如下: 从表可以看出干线一级公路平面交叉一般最小值规定为2000m,极限最小值为1000m。作为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最小间距为500m。对于出入口规范并无做出明确规定,设计中根据经验最大间距一般不超过500m,最小间距控制为200m。目前一级公路项目可大致分为三类,分别为新建一级公路工程、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及一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下面分别针对这三种项目类型根据安徽地区三个具体项目进行逐一分析。 一、新建一级公路工程 对于新建一级干线公路设计干扰小,平交间距一般控制最小值1000m,最大值2000m。集散公路最小值按500m控制。右进右出开口间距最小值按照200m,最大值不超过500m。 《郎溪县溧广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为新建双向六车道干线一级公路,在设计时基本按照上述原则。本项目为连接郎溪县城到溧广高速入口的快速通道,设计时主要考虑确保主线通行能力,减少支路干扰的原则。项目沿线人烟稀少,除起点与规划道路十字交叉,终点接溧广高速郎溪互通A匝道与X007十字交叉外,沿线并无大路与本项目交叉。为避免沿线车辆绕行距离过长,分别在K1+200、K2+800与现状碎石路交叉点设置了中分带开口。沿线右进右出开口控制在500m 左右设置。此设计方案基本保证了平交间距在1.5公里左右,右进右出开口间距在500m左右,保证了主线通行顺畅。 二、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 在过去20多年里,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好多公路无法满足现状交通量及服务水平要求,原有公路改扩建成了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平面交叉口红线控制技术标准

平面交叉口红线控制技术标准 4.2.1 平面交叉口视距线控制 1、采用视距三角形法,视距长度依据道路等级所对应的停车视距确定;交叉口侧石转弯半径一般按相交道路的较低等级道路红线取值。郑州市路口规范视距控制长度与侧石转弯半径详见附表5。 2、道路交叉口视距线应严格按照规范视距控制标准执行。对中心城区以内(西三环以东、北三环以南、南三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老城区现状建筑占压规划道路交叉口视距线的情况,应通过加强交通管理、限制车速等措施加以解决,待建筑更新时退至规划控制视距线外,附属临时建筑随道路改造拆除或退至视距线外;新建、改造地块交叉口控制视距线均严格按规范视距控制标准执行。 3、当级别差距较大的道路相交(支路及以下等级道路与45m及以上宽度道路相交)或者道路斜交达到30度以上、75度以下或105度以上角度时,会产生视距线过小情况。此时应根据路口人行道宽度不小于路段人行道宽度原则进行校核,即利用较窄道路的路口侧石转弯半径减4米(R-4=R1)作为半径绘制圆弧,取其与道路切点连线,与规划视距线进行比较,取其大者作为控制视距线标准。 道路斜交为30度以下角度时,直接按10米半径绘圆弧与道路切点连线,与视距线进行比较,取其大者作为控制视距线标准。 4、部分畸形交叉口、设置路口安全渠化岛的道路交叉口,以路口的详细设计坐标控制为准;其他另有详细设计的以批准的详细设计为准;对无法绘制视距线的交叉口,按照第3条标准实行。 4.2.2 平面交叉口拓宽渠化控制 规划次干路以上道路交叉口均进行平面交叉口拓宽渠化。已完成道路详细规划的交叉口以规划成果为准;未进行详细规划的渠化路口按《郑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确定的有关标准控制。 1、道路交叉口拓宽渠化长度控制方法:

公路道口开设标准

公路道口开设标准 1.引言 公路道口是连接不同道路之间的交通节点,对于交通流畅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道口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制定公路道口开设标准是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一般情况下的公路道口开设标准。 2.道口类型 2.1平面交叉口 平面交叉口是最常见的公路道口类型,指两条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情况。根据交通量和道路等级,平面交叉口可以分为控制性交叉口(信号灯、标志、交警等控制)和非控制性交叉口(无任何控制措施)。 2.2级别交叉口 级别交叉口是指两条道路在不同的高程或桥梁/隧道等特殊结构上相交的情况。级别交叉口包括立体交叉口、匝道和互通式立交等。 2.3专用道口 专用道口是指专门为某些特定场所或机构设置的道口,如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专用道口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交通管理要求进行设置和控制。 3.道口开设标准 3.1设计车速和视距要求

道口的设计车速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和安全要求确定。同时,道口的视距要求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确保驾驶员能够提前发现和反应道口情况。 3.2安全间距要求 道口的开设应满足安全间距要求,以确保车辆在进出道口时具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加减速操作。安全间距的确定需要考虑交通流量、道路宽度和交叉口类型等因素。 3.3路口交通控制要求 对于控制性交叉口,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确定相应的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和交警等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交叉口的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4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要求 公路道口的开设还应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要求。为行人设置人行横道、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为非机动车设置专用道等,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便利。 3.5辅助设施要求 道口的开设还需要考虑相关的辅助设施,如照明、标志、标线等。这些设施可以提供夜间可见性和引导作用,确保道口的安全和易识别性。 4.相关文件和标准 公路道口的开设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建设质量验收规范》

公路平交道口设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辖区内公路平交道口的设置与管理,保护公路完满、安全、通畅,充散发挥公 路方便民众出行和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依据《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交通部《路政管理 规定》和江苏省交通厅《江苏 省公路平交道口设置管理暂行规定》(苏交法[2005]92号)等法律法例,联合我市实质,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地区内的县道、乡道上设置平交道口,其申请、审批、设置、保护及监察管理均合 用本方法。在乡村公路村道上设置平交道口参照本方法执行。 本方法所称平交道口是指在公路双侧增设供车辆和行人进出公路的搭接道 路。 第三条设置公路平交道口应该依照“严格控制、规范设置、依法管理、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辖区内县道、乡道公路行政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 责公路平交道口设置的详细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公路平交道口设置应切合我市公路发展整体规划,适应我市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标准达到国 家有关规范和要求。 第六条在公路沿线规划和新建乡村、集镇、开发区、连片房子、学校、市集贸易场所等建筑群, 其外缘与公路用地的间距应该切合《江苏省公路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搭接公路的道口数目,一般每 规划和新建一组建筑群,应该确立一个平交道口,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应该切合城市规划。 规划部门在审批公路沿线建设项目,波及增设平交道口的,应预先征采交通主管部门建议。 建设单位在公路上增设平交道口的,应该依照料理权限报经交通主管部门及公安机关 同意。 1/4

第七条在集镇段公路设置平交道口,应该采纳合并、隔绝、修筑辅道等举措,沿路长超出一公里的集镇段能够设置两至三个平交道口,小于一公里的集镇段能够设置不超出两个平交道口,实现灵活车和非灵活车和行人分别。 第八条在公路上设置平交道口应该切合以下要求: (一)切合公路规划、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知足公路行车视距要求; (三)与公路搭接的道路许多于100米的路面应该采纳硬化举措; (四)有可行的设计图纸; (五)有可行的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六)对公路及隶属设备造成破坏的,应该依照不低于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或许赐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七)道口应该设置于公路直行段,道口张口前后50米范围内视距优秀,无遮挡视野、有碍安全的阻碍物; (八)道口之间应保持合理间距。一、二级公路单侧相邻道口间距不得小于500米,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得小于300米,急弯、高路堤以及桥头接线各 米范围内不得增设平交道口。 (九)道口与公路的交错不得小于45°,道口标高应小于路面设计标高,与公路边沿过渡段纵坡一般不大于3%,张口转角应知足技术规范要求; (十)道口设置应该保持公路路面、边沟、截水渠的排水通畅。 侵犯公路边沟的应该设置盖板或管涵。 没法知足前款第 (七)项至第 (十)项规定的,应该修筑与公路平行辅道,在适合地址设置道口。 2/4

平面交叉口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的划分方法

平面交叉口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的划分方法 一、背景与概述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交通的日益繁忙,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络 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对于城市交通的顺畅运行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 意义。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的划分方法是交叉口路面设计的关键问题 之一。合理的路面板块划分能够使交叉口路面更加平稳,减少车辆行 驶时的颠簸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将 详细介绍平面交叉口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的划分方法。 二、相关标准与规范 1.《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2.《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规范》 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4.《路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划分原则 1. 划分原则 (1)交叉口的路面板块应根据交通组织、车辆流量、车速、道路等级、地形地貌等因素适当划分。 (2)板块的划分应保证交叉口道路的平稳性,减少车辆的颠簸感,提高行驶安全和舒适性。

(3)板块的划分应尽量保证各板块形状规则,面积相等,避免板块之间出现毛刺或不规则形状。 2. 划分方法 (1)根据交通组织原则:根据交通组织原则,将交叉口分为进口、出口、左转、直行、右转等区域,然后再根据各区域的车流量、车速等 因素进行细分。通常情况下,进口道应分为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右 转车道,出口道应分为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右转车道。 (2)根据地形地貌原则:根据地形地貌原则,将交叉口分为平面交叉口、坡度交叉口、高架交叉口等区域,然后再根据各区域的具体情况 进行细分。 (3)根据路面等级原则:根据路面等级原则,将路面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等,然后再根据各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分。 (4)根据车辆流量原则:根据车辆流量原则,将交叉口分为高流量交叉口、中流量交叉口、低流量交叉口等区域,然后再根据各区域的具 体情况进行细分。 (5)根据车速原则:根据车速原则,将交叉口分为高速交叉口、中速交叉口、低速交叉口等区域,然后再根据各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分。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划分步骤 1. 交叉口调查:包括交叉口形式、车流量、车速、地形地貌、路面等 级等。 2. 路面板块划分:根据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将交叉口进行划分。 3. 路面板块设计:根据划分结果,设计路面板块的形状、大小、铺设

道路交叉口设计相关规范基本原则

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 m,困难情下最小

宽度可取3 .0 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 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2.8m。 进口道左转专用车道设立可采用下列方法: 1 展宽进口道,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 2 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用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口至少应为2 m ,对改建交叉口至少应为1.5 m ,其端部宜为半圆形 3 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 4 在原直行车道中分出左转专用车道。 进口道右转专用车道设立可采用下列方法: 1 展宽进口道,新增右转专用车道。 2 在原直行车道中分出右转专用车道。确因需要在向右展宽的进口道上设立公交停靠站时,应运用展宽段的延伸段设

立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并应增长站台长度。 进口道长度由展宽渐变段长度( L t) 与展宽段( L d )组成 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少于:支路20m ,次干路25 m,主干路30m ~35m 。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支路30m ~ 4 0 m ,次干路5 0 m ~70m ,主干路70m ~90m ,与支路相交取下限,与主干路相交取上限。 进口道可不设路缘带 出口道长度由出口道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组成。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3 0 m ~60 m ,交通量大的主干路取上限,其他可取下限;当设立公交停靠站时,应再加上站台长度。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0 m 。

平面交叉口转角处缘石 平面交叉口转角处缘石宜为圆曲线或复曲线,其转弯半径应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规定。当平面交叉口为非机动车专用路交叉口时,路缘石转弯半径可取5m ~ 1 0 m. 一般可取15m;

平交路口相关标准、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9.1.5 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根据其对行车安全、通行能力和交通延误等的影响确定。有条件时应尽量通过之路合并等措施,减少平交路口数量,增加平交口间距。 一、二级公路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应不小于表9.1.5的规定。 表9.1.5 平面交叉最小间距 条文说明: 9.1.2从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公路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尚未得到充分重视,除信号交叉以外,许多用路者对其他交通管理方式及其规则尚不熟悉,导致平面交叉的交通状况较为混乱。因此,应对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引起重视并在设计中明确其管理方式。一般来讲,当被公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或相交公路中有一条为干线公路时,应考虑采用主路优先交叉;当各相交公路的功能和等级相同,交通量或行人数量很大时,可采用信号交叉;同时,信号交叉设置还应考虑交叉位置区域的电信设施条件;无优先交叉一般仅用于相交公路的等级很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 9.1.4从安全角度考虑,相较公路在平面交叉X围内应该有良好的线性和视距,因此其设计速度一般不得任意降低。当相较公路的等级和交通量相近时,其交通管理方式可能采用信号交叉或无优先交叉,此时,主线的实际速度可适当降低。当为主路优先交叉时,次路的实际速度也可以适当降低。 9.1.5根据各国研究,平交口是各类公路交通事故相对集中的区域。平交口数量越多、间距越小,对主线运行速度和安全的影响越大。本标准要求有条件时,应采取上游支路合并、加设辅道、合并部分平交口和增设立交等方式,减少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平交口的数量,加大平交口间距。 一级公路具有两种功能,但都允许设置平面交叉。为了优先保证承担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通畅,提高其运行速度和安全,应严格限制其平面交叉数量,严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