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年中考考点总动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

2020年中考考点总动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

考点02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的测量

1.温度计是根据酒精、水银、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由于液体的熔点和沸点的原因,酒精一般用于制寒暑表,煤油温度计量程大致在-10~110℃,水银常用于制作-10~300℃量程的温度计。温度计的结构是有一个玻璃泡连着管径很细的玻璃管,内装液体,温度变化引起液体体积改变,使得细玻璃管内液柱高度变化。

2.普通温度计使用时先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测液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待液柱上升且稳定后再读数,注意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3.体温计的玻璃泡更大,玻璃管更细,温度的较小变化就能引起水银柱的较大变化,所以可以有更精确的刻度。因其玻璃泡的上方有一特别细的弯曲(缩口),离开人体后可阻止水银柱的下降,所以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使用前需要“甩几下”,使水银柱回落。

体温计绝不能测热水温度,否则将破裂。

4.测量水温:

(1)把开水倒入烧杯,将水银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壁和底,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观察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当它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值。

(2)在烧杯中适当加入冷水,温度计的水银柱逐渐下降。当温度计分别指示为50℃和30℃时,将手指浸入

水中,记下手指对水温的感觉。

水温为50℃时,手指对水温的感觉是__热__。水温为30℃时,手指对水温的感觉是__凉__。

5.观察体温计,它与普通水银温度计相比,在构造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1)体温计测量范围为__35__℃至__42__℃,最小刻度为__0.1__℃。

(2)由于__玻璃泡的上方玻璃管内有一特别细的弯曲__,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这样

可以方便地读出所测的体温。

6.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1)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

(2)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分钟后取出。

(3)读出自己腋下的温度为__36.5__℃。

考点二:物态变化识别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

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与自然现象

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到地面。

雪,空中温度较低,小水珠凝固成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液化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凝华成霜

考点三:晶体凝固与融化

1、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2、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4、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5、

6、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固态;熔化时温度保

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逐渐上升,液态。(注:熔化时

间不是加热时间。)

7、萘的熔点是80℃,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水的熔点是0℃。10、

晶体举例:金属、冰、水、海波等;非晶体举例:松香、石蜡、玻璃、塑

料、橡胶等。

考点四:液体蒸发与沸腾

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或凝结。汽化吸热,液化放

热。

2、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

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3、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

(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回到室温。)

4、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

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b继续吸收热量。

5、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6、电冰箱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吸热,又利用压缩机将气体的冷凝剂液化,向外

放热,而将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面的。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汽化吸热,在低

端液化放热。

一、温度的测量

1.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

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A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 20℃

B. 30℃

C. 40℃

D. 60℃

【答案】D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解析】小丽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那么这个A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就是0℃,液柱的长度为A,小丽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那么这个B就是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也就是100℃,那么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这个就是AB间的距离,所

以1cm液柱表示的温度为: 2.5℃/cm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液柱长度为A点以上24cm,则水的温度为24cm×2.5℃/cm=60℃.

,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A点24cm,所以24cm×2.5℃/cm=60℃。

故答案为:D

2.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

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答案】D

【解析】【分析】体温计特点,因为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特别细的弯曲,所以温度升高时液柱上升,温度下降时特别细处断开,液柱不会下降;体温计使用前必须将液柱甩到刻度以下,才能测量人的体温。

【解答】由题可知,用一只液柱在37.5℃的体温计未甩的情况下去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依据体温计结构可知体温计有只上升不下降的特点,所以测得的温度为37.5℃的,实际情况可能是体温低于37.5℃或等于37.5℃。第二次温度为

38.5℃,液柱有上升的情况所以这次的温度能表示学生实际的体温。第三次时的温度与第二次相同,由

第一次的分析可知,这时的实际情况可能是体温低于38.5℃或等于38.5℃。所以第二次的一定正确,第一次、第三次可能正确,D选项正确。

故选D

3.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普通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者只是量程不同

B. 体温计内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所以比普通温度计精确

C. 体温计的玻璃泡比普通温度计大,玻璃管比普通温度计细,所以比普通温度计精确

D. 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普通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答案】C

【解析】【分析】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有三个:一是量程不同,由于体温计是测量人体的温度,所以测量范围是35℃~42℃;二是它的分度值不同,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的分度值是0.1℃;

三是它的构造不同,它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外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加到玻璃泡内。

【解答】A、两者只是量程不同,两者有很多区别,A错误;

B、体温计内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所以比普通温度计精确,特别细的弯曲可以阻

止液柱回落,B错误;

C、体温计的玻璃泡比普通温度计大,玻璃管比普通温度计细,所以比普通温度计精确,由体温计和普

通温度计可知,C正确;

D、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普通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错误。

故选C

4.小刚在室温为20℃的实验室内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当他将水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时,发现温

度计内的水银柱很快上升。当某时刻水银面经过35℃这一刻度时,这示数表示( )

A. 此时刻热水的温度

B. 此时刻房间内气温

C. 此时刻玻璃泡内水银温度

D. 不能表示任何物体的温度

【答案】C

【解析】【分析】水银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物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计中的水银,水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膨胀,液柱上升,最终水银温度与物体温度一致,液柱上的刻度反映出当时物体的温度。

【解答】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工作时热水热量传递给温度计中的水银,使水银的温度升高膨胀,液柱上升,最终水银温度与物体温度一致,液柱上的刻度反映出当时物体的温度。题中小刚将水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时,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柱很快上升。当某时刻水银面经过35℃这一刻度时,水银的温度与热水的温度不一致,A错误;此时房间内气温是20℃,所以35℃不表示房间温度,B错误;水银液柱上升时反映的是当时水银的温度,所以35℃反应的是此时刻玻璃泡内水银温度,C正确;由C知D错误。

故答案为:C

5.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将其玻璃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的长度为2.5 厘米;插入1 标准大气压下的

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17.5 厘米。当它的玻璃泡插入某液体中时,发现其液柱长度为 5.5 厘米,则被测液体的温度为()

A. 20℃

B. 37℃

C. 50℃

D. 33℃

【答案】A

【解析】【分析】(1)对刻度不清的温度计利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的温度重新进行标刻度;(2)由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对应液柱的高度,由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对应液柱的高度。可知此温度计上温度变化100℃,高度变化15厘米,可算出每变化1厘米温度的变化值,再有液柱变化的高度可以算出被测液体的温度。

【解答】由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对应液柱的高度2.5厘米,由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对应液柱的高度17.5厘米,可知每厘米对应的温度为: = ℃,当该温度计的玻璃泡

插入某液体中时,发现其液柱长度为5.5厘米时,此时的温度为℃×(5.5厘米-2.5厘米)=20℃,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6.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

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正确的是()

A. 4℃

B. 一定是-40℃

C. 0℃

D. 应该略高于-40℃

【答案】C

【解析】【解答】冰水混合物中的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度,晶体在熔化时和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冰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当外界温度高于0度时,热传递只能促进冰熔化成水,外界温度低于0度时热传递只能促进水凝固成冰,外界温度等于0度时冰水混合物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所以无论外界温度怎样变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是0度,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7.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如果温度计中用“水”做测温物质,当被测

物体的温度由0℃上升到10℃时,温度计的示数( )

A. 上升

B. 下降

C. 先上升后下降

D. 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D

【解析】【解答】因为有反常膨胀,在0~4℃,当温度升高时,水体积缩小;因此制造温度计不用水;

当被测物体的温度由0℃上升到10℃时,水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所以体积先减小,大于4℃再升高;

故选D。

8.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

计,这是因为()

A. 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 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

C. 酒精沸点比水银沸点更低

D. 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答案】B

【解析】【解答】温度计使用何种液体与颜色,选项A错误;B、水银凝固点约-39℃比酒精凝固点约-117℃高,选项B正确;C、此题情景酒精与水银都不会沸腾,与沸点无关,选项C错误;D、温度计的设计所使用液体性质与有毒与否无关,选项D错误;故选B。

9.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 厘米,最大刻度A 处离顶部2 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

液面升到B 处,B 离顶部6.2 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 厘米处。此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是________,表示人体正常体温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________厘米。

【答案】42℃;5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温度的综合计算;

【解答】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 处,B 离顶部6.2 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 厘米处,说明温度变化了5℃,而高度改变了3cm;则每改变1cm温度变化5/3℃;则其最大量程是升高到A处,所以最大温度为:40℃+5/3℃×(3.2cm-2cm)=42℃;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6.2cm-(37℃-35℃)÷5/3℃=5cm;

故答案为:42℃;5.

10.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________℉。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________℃。

【答案】1.8t+32;37

【解析】【解答】∵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212华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华氏度;∴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即

;又知:华氏温度起点为32华氏度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T=1.8t+3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

【分析】华氏温标跟摄氏温度的最大区别就是分度值不同。

11.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右图所示,烧瓶中装

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________(填“左”、“右”)

(2)此温度计如何标上刻度呢?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________,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100℃,然后在以上两个刻度之间进行100 等分,就可以标上各个刻度了。

(3)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什么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答案】(1)左(2)0℃(3)细弯管再细一些

【解析】【分析】(1)伽利略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原理是根据其他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实验装置: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实验原理:当外界温度升高,由于热传递也会使烧瓶内的气体温度上升,导致烧瓶内的气体的压强增大,细弯管中有液柱则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温度上升的越高,细管中的液柱向左移动的越远;当外界温度降低,由于热传递也会使烧瓶内的气体温度降低,导致烧瓶内的气体的压强减小,细弯管中有液柱则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温度下降的越低,细管中的液柱向右移动的越远。(2)要在气体温度计上标注刻度,温度计上的刻度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3)伽利略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原理是根据其他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以让升高相同的温度让气体膨胀的多,故应用大一点的瓶子且气体越多越好;也可以在气体膨胀体积一定时,让细弯管内径细一些,这样移动的距离就变长了。

【解答】(1)伽利略温度计(气体温度计)原理是根据其他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实验装置: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实验原理:当外界温度升高,由于热传递也会使烧瓶内的气体温度上升,导致烧瓶内的气体的压强增大,细弯管中有液柱则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温度上升的越高,细管中的液柱向左移动的越远;(2)温度计上的刻度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3)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以让升高相同的温度让气体膨胀的多,故应用大一点的瓶子且气体越多越好;也可以在气体膨胀体积一定时,让细弯管内径细一些,这样移动的距离就变长了。

故答案为:(1)左;(2)0℃;(3)细弯管再细一些或者瓶子再大些。

二、识别物态变化

12.下列“粘”的现象,与静电有关的是()

A. 湿餐布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将食品粘住

B.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C. 在干燥的天气里,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住毛线

D. 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不落下

【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描述现象的成因,哪个与静电有关,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湿餐布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将食品粘住,这是水变成冰时发生的凝固现象,故A不合题意;

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不合题意;

C.在干燥的天气里,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住毛线,是因为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C

符合题意;

D.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不落下,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故D不合

题意。

故选C。

13.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

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

化成水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分析】(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4)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解答】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水,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B错误;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跑掉了,

故C错误;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由于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所

以会出现很多小孔,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

C. 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 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A.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高温的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因此是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因此是升华现象,故B正确;

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是玻璃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放热,故

C错误;

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而不是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5.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解答】水蒸气变成冰,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为凝华;

冰变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为熔化;

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为汽化。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对“霜前冷,雪后寒”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 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前低

D. 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以下;雪熔化要吸热,使地面气温降低

【答案】D

【解析】【分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形成的,因此气温低是形成霜的必要条件,即下霜之前气温肯定比较低;而雪熔化是需要吸热的,因此会导致地面温度降低。

【解答】A.霜和雪的形成都需要在0℃以下,但是霜形成前的气温不一定比下雪后的温度低,故A错误;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不一定低,故B错误;

C.霜熔化也会吸收热量,因此霜后的气温不一定比霜前高,故C错误;

D.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以下;雪熔化要吸热,使地面气温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17.请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露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2)冰变成水:______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4)铁水变铁块:________,________。

(5)雾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

(6)碘变成碘蒸汽: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液化;放热

(2)熔化;吸热

(3)凝华;放热

(4)凝固;放热

(5)液化;放热

(6)升华;吸热

【解析】【分析】区分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弄清物质的除态和末态;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

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1)露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2)冰变成水,是冰吸收热量,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形成的;

(3)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

(4)铁水变成铁块,是铁水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形成的;

(5)雾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

(6)碘变成碘蒸汽,是碘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形成的。

18.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

________(选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答案】凝固;由高到低

【解析】【分析】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体凝固时的温度越高,其凝固点越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解答】解:岩浆在流淌过程中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的过程;越靠近火山口温度越高,对应的岩浆的温度越高,其熔点越高。

故答案为:凝固;由高到低。

19.生活中会观察到很多的现象: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②废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③用旧的日光

灯灯丝变细;④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⑤夏天从冰糕上滴落水滴;⑥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⑦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⑧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碗会“出汗”;⑨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⑩夏天狗把舌头伸出来.这些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其中属于熔化的有________;属于汽化的有________;属于升华的有________.(填编号)

【答案】②;⑥⑩;③⑦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的关键就是物质的初态和末态不同:熔化是固体变液体;汽化是液体变气体;

升华是固体变气体,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水蒸气由气态变成固态,为凝华;

②废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固态变成液体,为熔化;

③用旧的日光灯灯丝变细,由固态变成气态,为升华;

④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

⑤夏天从冰糕上滴落水滴,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

⑥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由液态变成气态,为汽化;

⑦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由固态变成气态,为升华;

⑧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碗会“出汗”,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

⑨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

⑩夏天狗把舌头伸出来,由液态变成气态,为汽化。

那么:属于熔化的有②;属于汽化的有⑥⑩;属于升华的有③⑦。

三、晶体的熔化与凝固

20.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

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 也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儿都没熔化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分析】晶体的熔化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当烧杯中的冰块熔化时,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温度始终保持在0℃。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热,温度升高到0℃时,将无法继续从烧杯中吸热,所以不会熔化。

【解答】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故答案为:C

21.下列各组物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铁、食盐、松香

B. 萘、食盐、水晶

C. 铝、石蜡、玻璃

D. 冰、沥青、松香

【答案】B

【解析】【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解答】A.松香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那么它不是晶体,故A错误;

B.萘、食盐、水晶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它们都是晶体,故B正确;

C.石蜡和玻璃熔化时没有熔点,那么它们不是晶体,故C错误;

D.沥青和松香熔化时没有熔点,那么它们不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2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

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墙面内的颗粒状小球是晶体,因此在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是升高的,而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3.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甲的质量大于乙

B. 乙的质量小于丙

C. 乙的质量大于丙

D. 甲的质量小于乙

【答案】D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的吸热,但温度不变,凝固的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的过程中,随着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凝固过程中,随着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解答】从图中的图像能够看出,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属于晶体,甲、乙两物质的熔点相同,可能是同种物质;

乙熔化的时间比甲长,则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故A错误,D正确;

乙丙两种物质的熔点不同,无法从图像上比较两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故BC错误;

故选D。

24.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

C. 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

D. 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

【答案】C

【解析】【分析】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B、晶体的温度低于熔点时是固态;C、处于熔点的液态晶体放出热量时会逐渐凝固;D、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

【解答】解:A、该物质在48℃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A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固态,B不符合题意;

C、50℃的该物质的温度高于教室的温度,它会放出热量,当温度降到48℃后继续放热会逐渐凝固,

C符合题意;

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其温度逐渐升高,当到达48℃后不会继续吸热,该物

质不会熔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5.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A. 冰是非晶体

B. 冰的熔点为0℃

C. 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答案】B

【解析】【分析】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C、D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图像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知冰在0℃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冰的熔点为0℃,B符合题意;

C、由图像知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 ,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6. 通过热传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是非晶体

B. 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 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 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

过程,故B错误;

C、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因此t0时刻物体温度为零,

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C错误;

D、0﹣t1这段时间,物体一直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27.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答案】晶体;80;吸热;大于

【解析】【分析】(1)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2)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它的熔点;

(3)由于实验时使用相同的加热方式,因此时间相同就意味着吸收的热量相同;AB段是固态,CD 段是液态,比较10min内升高温度的多少;根据公式c=q/mt 可知,△t越小,比热容越大。

【解答】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它有熔点,因此它是晶体,而它的熔点是80℃;在熔化过程中,它需要不断的吸热;

AB段该物质是固态,10min内从50℃升高到80℃,那么升高的温度△t=30℃;CD段该物质是液态,10min内温度从80℃升高到100℃,那么升高的温度△t'=20℃;因为△t>△t',所以c固<c液。

28.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填“吸热”或“放热”),BC段物质处于_ 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的________。

【答案】放热;固液共存;凝固点

【解析】【分析】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反映在图象上有一段温度不变的水平段,该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此时对应的温度为晶体的凝固点。

【解答】晶体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因此晶体从A到D整个过程是放热的;BC段表示凝固过程,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为凝固点,因此温度48℃代表此晶体的凝固点。

故答案为:放热;固液共存;凝固点。

29.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

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

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 30%

B. 40%

C. 60%

D. 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

【答案】(1)D(2)B(3)升高;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解析】【解答】(1)通过图表分析可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降低,当防冻液含量由6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升高,所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2)因为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图表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28℃即可满足条件,所以选择防冻液含量为40%;(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就会导致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而混合液的沸点会随着含量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就会升高。

30.最新的卫星数据显示,在火星南极冰层之下隐藏着一大片充满液态水的湖泊。厚厚的冰层下面水温低至-74℃但水仍保持着液态,对于这个问题意大利科学家解释是可能是火星岩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钠盐等盐类物质溶解到了水中降低了水的凝固点。盐类物质可以降低液态水的凝固点吗?某研究小组以常见的调料品食盐为溶质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①利用食盐、蒸馏水分别配制纯水、淡盐水、浓盐水

②取三个相同烧杯,加入等量的上述溶液,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③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液体状态的变化,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

④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①纯水;②淡盐水;③浓盐水)。

(1)实验中,淡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

(2)分析实验曲线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根据该研究小组的研究结论,请你对火星的液体环境做出合理的猜测________。

【答案】(1)-5℃(2)盐溶液可降低盐的凝固点,盐溶液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

(3)变多(4)火星液体盐溶液浓度可能很高

【解析】【分析】(1)凝固点就是液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根据表格分析判断;

(2)根据表格对比三个图像,确定盐水的凝固点和盐水浓度的变化规律;

(3)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4)根据火星表面水的温度极低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1)左图中②是淡盐水的图像,不变的温度是-5℃,因此淡盐水的凝固点是-5℃;

(2)根据表格可知,盐溶液可降低盐的凝固点,盐溶液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

(3)冰水混合物的凝固点为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肯定低于0℃,这时冰水混合物既可以达到凝固点又可以继续放热,所以会不断凝固,即其中的冰会变多;

(4)因为火星表面的水的温度可大大-74℃,远远低于水的凝固点,因此猜测为:火星液体盐溶液浓度可能很高。

31.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专题02 物态变化-2023年中考物理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2 物态变化 目录 一、热点题型归纳 【题型一】温度 【题型二】熔化和凝固 【题型三】汽化和液化 【题型四】升华和凝华 【题型五】三个图像 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题型一】温度 【典例分析】 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答案】D 【解析】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提分秘籍】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2.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4.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变式演练】 1.(2022·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答案】C 【解析】A.寒暑表的量程是-35~50℃,故A错误;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 CD.由寒暑表的分度值和液柱指示刻度可知,寒暑表的示数是2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物态变化》(解析版)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比热容改变,内能和温度不变 B. 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C.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增加 D. 比热容、内能和温度都不变 2.下列物体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B.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C.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霜 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3.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镜面“模糊”的原因是 A. 水发生汽化 B. 水蒸气发生液化 C. 水发生凝固 D. 水蒸气发生凝华 4.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 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A. 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 B. 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C. 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 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5.有一个粗心的护士在使用体温计前都未甩。有一次她用一支示数为体温计先后 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和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 , B. , C. , D. , 6.以下几种情况下,戴眼镜的人的镜片上不会“沾上水汽”而变模糊的是

A.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到室外 B. 揭开饭锅的锅盖时眼镜太靠近“热气” C. 夏天,从开有空调的房间走出去 D. 戴着眼镜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内 7.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说法正确的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 烈 9.保温瓶中装有1000g、的水,然后放进100g、-的冰,盖好瓶塞,则 A. 水质量变大 B. 冰质量变大 C. 冰、水质量不变 D. 冰、水温度均无变化 10.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 B.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 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D. 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 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 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 标准要求知识性 目标 技能 性目 标 体验性 目标 了 解 认 识 理 解 独立 操作 经 历 认 同 内 化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 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 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 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 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 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 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规律总结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⑴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⑵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⑶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⑷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2.温度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根据被测量物选择适宜的温度计 (2)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液体应该足够多以浸没玻璃泡) (3)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体柱的上表面相平(俯视读大,仰视读小) (4)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规律总结2: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如冰变成水,铁块变成铁水等等)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如水变成冰等)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如烧开水、地面水变干了、酒精蒸发)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如“白气”的形成、液化石油气)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如钨丝灯泡中钨丝变细等) 6.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霜的形成等) 对涉及物态变化的6个概念理解的情况下,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和技巧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构思: 第一步,写出物态变化图(一般的问题只涉及两种物态,只画出部分); 第二步,画出前面是什么状态,后面是什么状态;

2020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解精练:专题05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5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1.(2019?广东)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选填“可以” 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 【解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5℃﹣42℃之间,所以乙是体温计。 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2.(2019秋?溧水区)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1)图甲是小明使用温度计的情形,他操作的错误是。图乙是改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丙中木块的长度为cm。 (3)图丁中机械秒表的示数为s。 【答案】(1)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32;(2)2.20;(3)140【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

测液体中,由图可知,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 图中的温度计一个大格都是10℃,其中又分了10份,故其分度值是1℃,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上方,所以读数是32℃; (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0cm ﹣3.00cm=2.20cm;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20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20s=140s;3.(2019?邵阳)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 【答案】A 【解析】(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酒精,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酒精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综合分析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 4.(2019秋?乐亭县)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后,应立即读数,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 C.如果没有用酒精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2020年中考考点总动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

考点02 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的测量 1.温度计是根据酒精、水银、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由于液体的熔点和沸点的原因,酒精一般用于制寒暑表,煤油温度计量程大致在-10~110℃,水银常用于制作-10~300℃量程的温度计。温度计的结构是有一个玻璃泡连着管径很细的玻璃管,内装液体,温度变化引起液体体积改变,使得细玻璃管内液柱高度变化。 2.普通温度计使用时先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测液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待液柱上升且稳定后再读数,注意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 3.体温计的玻璃泡更大,玻璃管更细,温度的较小变化就能引起水银柱的较大变化,所以可以有更精确的刻度。因其玻璃泡的上方有一特别细的弯曲(缩口),离开人体后可阻止水银柱的下降,所以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使用前需要“甩几下”,使水银柱回落。 体温计绝不能测热水温度,否则将破裂。 4.测量水温: (1)把开水倒入烧杯,将水银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壁和底,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观察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当它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值。 (2)在烧杯中适当加入冷水,温度计的水银柱逐渐下降。当温度计分别指示为50℃和30℃时,将手指浸入 水中,记下手指对水温的感觉。 水温为50℃时,手指对水温的感觉是__热__。水温为30℃时,手指对水温的感觉是__凉__。 5.观察体温计,它与普通水银温度计相比,在构造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1)体温计测量范围为__35__℃至__42__℃,最小刻度为__0.1__℃。 (2)由于__玻璃泡的上方玻璃管内有一特别细的弯曲__,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这样 可以方便地读出所测的体温。 6.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1)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以下。 (2)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分钟后取出。 (3)读出自己腋下的温度为__36.5__℃。 考点二:物态变化识别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 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与自然现象 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到地面。 雪,空中温度较低,小水珠凝固成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液化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凝华成霜 考点三:晶体凝固与融化 1、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2、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3《物态变化》(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常用单位摄氏度(℃) 2.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 (2)使用方法: 【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 1.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 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 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 3. 备考重点: 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 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突破考点,典例呈现 ★备考指导 ★知识梳理 ★考纲要求: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环境温度.(认识) 2. 温度测量.(操作) 3. 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理解) 4. 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探 究) 5. 物理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的 联系.(理解) 6.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理 解) 7. 节约用水.(认识)

方法点拨: 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 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 方法点拨: 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 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 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 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 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专项分类02 物态变化-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必刷分类试题(人教版)

专项分类02 物态变化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B.20 ℃ C.60 ℃D.100 ℃ 【答案】A 【解析】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故选A。 2.去年冬天,常州的气温最低达–8 ℃,正确的读法是 A.摄氏负8度B.负摄氏8度 C.负8摄氏度D.零下8度 【答案】C 【解析】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注意摄氏度为一个单位,不可分开来读。所以去年冬天,常州的气温最低达–8 ℃,正确的读法是:负8摄氏度;注意千万不要读成,摄氏负8度、负摄氏8度,是不正确的;而D的读法:零下8度,缺少摄氏两个字,所以也不是正确读法。故C正确。 3.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塑料、沥青、蜂蜡B.玻璃、水、石英 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 【答案】D 【解析】A.玻璃、沥青、蜂蜡都没有一定的熔点,属非晶体,不合题意;B.水、石英都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属晶体,玻璃是非晶体,不合题意;C.萘、铁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不合题意;D.水晶、食盐、黄金都有一定的熔点,属晶体,故选D。 4.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白气”形成过程属于A.液化B.汽化 C.升华D.熔化 【答案】A 【解析】因为冰箱内的温度低,打开电冰箱门时,冰箱内的冷空气流出,制造了低温的环境;

外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白气”是液化而形成的,故选A。 5.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 A.液化B.升华 C.汽化D.凝固 【答案】C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是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并且是蒸发的方式,故选C。 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可乐罐外表面的白霜 B.杯口上方的“白气” C.冰块化成水 D.“干冰”周围的白雾 【答案】A 【解析】A、可乐罐外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正确;B、杯口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C、冰块化成水,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误;D、“干冰”周围的白雾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D错误。故

2020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满分70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 雾”;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饮料瓶上会出现许多小 水珠。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现象。 2.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示该音叉所产 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 越高。 3.图中MN为平面镜,0B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 出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4.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通电后亮起的 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短0.5s,这有助于后方车辆驾驶员及时作出反应。 假设后方车辆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在0.5s的时间内,后方车辆前 行的距离为m。 5.如图所示,把纸条放在嘴边,用力沿纸条上方向前吹气,会发现纸条向上 飘动。这是因为,从而推动纸条向上 运动。 6.如图所示,工人沿斜面用一定大小的力F把一重为600N的 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推到顶部(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已知 斜面长L=3m,高h=1.5m。若该过程中斜面的效率为60%, 力F所做的功为J。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9V,电阻R1=200Ω,R2=100Ω, 则通电1min该电路产生的热量为J. 8.停车场入口处常用横杆来控制车辆的进出,如图甲所示。我们可以 把该装置简化成如图乙所示的杠杆。若横杆AB粗细相同、质量分 布均匀,重G=120N,AB=2.8m,AO=0.3m。要使横杆AB保持 水平平衡,需在A端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N。 9.某同学家使用燃气热水器,平均每天需将100kg的水从18℃加热到58℃.若天然气完全燃饶放出热量的70%被水吸收,则热水器平均每天消耗天然气m3.[c水=4.2×103J/(kg?℃),q天然气=4.0×107J/m3]。

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必刷题型精练(全国通用)

专题26 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 【核心考点精讲】 1、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这种转变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冰熔化成水,熔化要吸热; ②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温度(熔点),例如:冰、海波、食盐、各种金属。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温度,例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AB:固态 BC:固液共存态 CD:液态 B点:固态 C点:液态 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 ③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熔化过程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2)凝固 ①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例如水凝固成冰,凝固要放热; ②晶体有固定凝固温度(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凝固温度,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EF:液态 FG:固液共存态 GH:固态 F点:液态 G点:固态 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 ③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晶体凝固过程特点: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3、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例如水汽化成水蒸气,汽化要吸热。 ②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 ①达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腾过程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纸锅烧水)【蒸发】 ①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2)液化 ①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水蒸气液化成水,液化要放热。 ②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物体)和压缩体积。 4、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例如樟脑丸变小,白炽灯灯丝变细,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例如雾凇,窗花,凝华放热。 (3)常见的自然现象 ①雾: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②雪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③露水: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④霜: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必刷题型精练】 1.(2022•徐州中考)电冰箱除霜时,通过电热丝把霜加热成水,这种物态变化称为()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解:霜是固态,吸收电热丝放出的热量变成液态的水,这个过程叫熔化,故A正确,BCD 错误。 答案:A。 2.(2022•广州中考)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4 物态变化 命题热点透视: 近年来本专题的命题热点主要集中在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及温度计;(2)物质的三态六变化辨析;(3)物质吸热与放热的判断;(4)有关物态变化的图像问题;(5)热现象综合题;(6)有关物态变化的实验题。本专题精选全国中考典型题型,旨在通过本专题的训练,让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解题规律、方法及技巧,帮助同学们轻松攻克解题难关,复习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对中考信心十足,轻松斩获高分! 考点深度详解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巩固练习 物态变化(含答案)

人教版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巩固练习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2.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物理学习要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5.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这主要是利用了() A.水凝固时放出热量 B.水凝固时吸收热量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 D.水蒸发时放出热量 6.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中,可能表示的是石蜡熔化过程() A. B.

C. D. 7.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放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凝华、液化 D.升华、液化 8.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液化吸收热量 B.汽化吸收热量 C.液化放出热量 D.汽化放出热量 9.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C.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 二、多选题 10.盛夏,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小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1.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打开冰箱的门,常可看到“白雾”,这些“白雾”是冰箱内的冷气液化而成的 B.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C.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 D.冬天早晨看到的雾,这些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 1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1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减慢蒸发 C.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压、降低沸点的原理来加快煮熟食物的

2020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04 物态变化-热学(解析版)

专项二热学 重难点04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1.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名称变化前 的物态 变化后 的物态 吸、放热 情况 生活实例举例生活应用举例 熔化固液吸热冰化成水、蜡化成蜡水冶炼金属 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浇铸浇铸工艺品 汽化液气吸热水蒸发、水沸腾晾晒粮食、衣服;分离混 合液体 液化气液放热露、雾、“白气”天然气液化 升华固气吸热“干冰”升华用“干冰”人工降雨 凝华气固放热霜、雪、雾凇冰冻衣服变干 2.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使用时不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量程35-42℃,分度值0.1℃;用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体回到感温泡中。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样。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4.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沸腾时,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蒸发吸热致冷,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气体流动速度。 5.“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物体受热均匀;“熔化过程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晶体质量少或者加热功率太大。 6.“探究水的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气泡大小的变化规律: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使水较快沸腾的常见方法:用温度较高的热水、减少水的质量、加盖、加大加热的火力。 7.图像

液体沸腾图像 【解题思路】 本主题常见考题: 1.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解法:记住物态变化的定义,根据定义分析(见1表)。 2.物态变化的应用。主要利用吸、放热。复习时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实例,特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 的。 3.图像分析与实验。注意理解记忆知识点5、6、7点。 【真题再现】 1.(2019山东枣庄)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A .冰化成水 B .露的形成

专题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

第四课物态变化 基础知识过关 一、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2.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使用方法:①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③读: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液面相平。 3.体温计:刻度范围为 35-42 ℃,分度值为 0.1℃;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 二、熔化和凝固 1.定义

熔化前:持续吸热,温凝固前:持续放整个过程持续吸整个过程持续放热,1.定义

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 1.(2022•遵义)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A.10℃B.20℃C.28℃D.40℃ 【答案】C 【解答】解: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 故选:C。 2.(2022•鄂州)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C.寒暑表的示数是21℃ D.寒暑表的示数是39℃ 【答案】C 【解答】解:A、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故A错误;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故B错误; CD、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则其示数是2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2021•成都)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实际情况是()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 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 2.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A. B. C. D. 3.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烧水时,壶嘴上方冒的“白气” C.冰糕在嘴里化成水 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 4.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岩浆温度可达1200℃,岩浆流入海水中会在海面附近产生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形成的原因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 B.海水遇到炽热的岩浆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高温岩浆液化形成的小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D.海水遇到炽热岩浆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又遇到低温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聚

集在一起形成的 5.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A. 0℃~100℃ B. 0℃~100℃ C. -10℃~100℃ D. -30℃~50℃ 6.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 A.水液化吸热 B.水液化放热 C.水汽化吸热 D.水汽化放热 7.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 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一样高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8.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是______ 与______ .火箭的燃料氢就是用 ______ 的方法使它液化的,液化后的好处是 ______ . 9.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而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 10.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______的物理量. 11.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____ (选填物态变化名)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因为其熔点为29.78℃,也说明它是 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第03讲 物态变化(考点精讲)(解析版)

第03讲—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精讲 考点1 温度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 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标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4)常考温度的估测: ①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7 ℃; ②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 ℃; ③人们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3 ℃.

考点2 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温度计读数时,应特别注意先判断温度计中的液柱的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若图中没有标明零刻度,则温度计上的数字由下往上越来越大,为“零上”,反之为“零下”. (4)温度计的使用 考点3 体温计 1.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2.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3.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4. 使用及读数方法: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分度值为0.1℃,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取出,每次使用前,都要将水银甩下去. 5. 体温计的读数方法

物态变化(易错真题汇编)(解析版)-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

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21•柳州中考)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A.100℃B.37℃C.20℃D.0℃ 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答案:D。 2.(2021•徐州中考)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A.熔化B.液化C.凝固D.凝华 解: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医生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答案:B。 3.(2021•绵阳中考)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 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答案:B。 4.(2021•淄博中考)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使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C、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当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后,会迅速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珠,故BC错误;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答案:A。 5.(2021•鞍山中考)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 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解: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乙醚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雪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6.(2021•攀枝花中考)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①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②蜡烛滴“泪”是固态的石蜡熔化为液态。 ③冻衣服晾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难点详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一位粗心的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就给病人测体温,测出示数为37.8℃,则病人的体温不可能是() A.37.8℃B.37.5℃C.38.2℃D.36.5℃ 2、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 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3、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①雾的形成②蜡烛滴“泪” 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

4、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秋天早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遇冷吸热液化形成的 D.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放热汽化形成的 5、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与霜形成相同的是() A.河流中冰雪消融B.深秋草上冰花剔透 C.冰冻的海面D.草叶间露珠晶莹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冰和雪在我国北方冬季十分常见,冰是由水发生_______现象形成的,雪是由水蒸气发生_______现象形成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北京冬奥会人工造雪过程如图所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落地前这些小水滴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该过程需要______热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