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中文摘要:随着现代交通事故的增加,脊髓损伤(SC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患者因脊髓损伤留下严重的残疾、并发症,故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尤其重要。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会并发以下并发症: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褥疮、体温失调等,为此积极发展SCI康复技术对SCI患者进行康复,对于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进一步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残存的功能尽可能地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的、创造性生活、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就近年SCI的康复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l建立完善的SCI康复评定方法

这主要包括对SCI严重程度的评定方法和对SCI后功能恢复进行动态观察的方法的完善,主要有新修改的ASIASCI神经功能分类标准、Ashworth痉挛评定分级标准、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生活自立能力评定,以及用抑郁状态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来评定抑郁和虑;另外一些新的检查方法也用于SCI的评定.如脊髓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等,当然有的评定方法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如经颅运动诱发电位可能会刺激损伤局部的大脑皮层;总之,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康复评定更加标准化、定量化。

2 SCI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得到普遍认可

Sepherd脊髓研究中心1997年临床结果显示,伤后,伤后2周内开始康复者,住院康复时间最短仅30天,功能自立评分(FlM)增高达40分,伤后85天开始康复者住院时间平均35天.而功能独立评分仅增加22分。其研究结论是SCI患者功能的恢复和住院时间与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的时间呈负相关,伤后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经费开支越少,而所获取的功能恢复越多,相应的并发症越少[2];现在很多学者普遍认为SCI后患者病情稳定就应早期进行康复治疗。

3 关于SCI的康复治疗方法

3.1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在早期脊髓损伤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已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据统计,急性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7%,其中又以通气障碍,肺不张和肺炎等最为常见。尤其在脊髓损伤早期,脊髓休克使损伤节段以下的神经传导中断,脊髓与高级中枢之间联系的重建耗时较长,因而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且大多数死亡者也是因此并发症所致。戴力扬等[3]收治863例急性脊髓损伤中早期死亡24例,其中20例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20例中除1例外均有脊髓的损伤,说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脊髓损伤的节段有关,损伤节段越高,对呼吸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对于SCI后卧床患者坚持呼吸医疗体操和鼓励咳嗽、改善排痰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病率。有学者研究发现在13例C4~C7 SCI的男性患者中,将一磁圈放置于患者T10一Tll间皮肤表面刺激,结果发现可提高患者的最大吸气末压、功能残气量及用力呼气流速,且与自主用力呼吸相比分别提高18%、69%和lO%,此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分别支配膈肌和肋间肌的膈神经和脊神经有关,并且此疗法与以往的电刺激相比有易耐受、无痛苦等优点,故认为此治疗可作为恢复SCI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另有学者发现SCI后吸气肌抗阻力训练能够明显减轻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呼气困难,并且能够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免疫学角度.有研究发现给SCI患者注射肺炎双球菌疫苗后,患者至少可获得一种血清抗体,并可维持12个

月的较高血清浓度,从而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

3.2深静脉血拴的防治

SCI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静脉内血流停止、高凝、血管壁受伤等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相当高,不同文献报道在47%一72%,其一般在伤后12周内形成,大部分在7—10天形成。由于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没有症状.所以一般不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注意,但是如血栓脱落剐可导致致的肺栓塞.其发生率一般在8%一14%,因其致死率在1.7%—4 7%,为此最近有较多学者提出医务凡员应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危害性的认识,并对SCI瘫痪患者进行预防,可根据病情给予一定量的阿司匹林、双密达莫、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药物,也可采用其他干预措施(如:按摩、间歇性气垫加压等)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3压疮

压疮是截瘫患者最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任何时期。大量研究证实[4]:压疮的发生主要与感知觉缺失和移动度受损有关。好发部位为骨突出处及骶尾部。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要勤翻身、多按摩。床铺保持平整、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等物理性刺激。大便失禁者要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增强营养,提高机体修复能力。

3.4肌力训练

SCI后由于肌肉的失神经支配和肌肉失用所导致的肌内萎缩和肌力减退,使其功能康复受到影响。有人研究认为尽管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的应用会引起一定的反作用,但是却能够明显改善SCI后肌肉萎缩,增加肌肉的横截面积。有人也证实每周规则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下肢踏车运动能明显增加SCI患者下肢肌肉的横截面积和肌肉组织与脂肪组织的比率。有学者认为药物和电刺激治疗相结合可能是未来完全性SCI患者肌力恢复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3 .5痉挛的控制

痉挛状态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康复治疗效果。研究证明,直肠电刺激(RPES)和Baclofen对脊髓节段的运动神经元和/或中间神经元活性有影响,所以两者对SCI后痉挛状态疗效较好。现在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痉挛,这些药物根据作用部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来阻断外周反射弧.如:肉毒毒素、丹曲林钠等;另一类是作用于中枢部位的,如:甘氨酸类、5一羟色胺类及γ一氨基丁酸类等药物;肉毒毒素虽然在临床上已经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在我国较少使用。许多作者认为虽然baclofen能够较好改善SCI痉挛,但是也可能影响其他功能的康复,如抑制高位截瘫患者的咳嗽反射敏感性,使部分SCI患者的勃起及射精次数减少,使患者呼吸道感染率增加、性功能障碍加重;也有人实验发现baclofen能明显抑制动物的屈肌反射和肌肉运动,高剂量的baclofen会引起实验动物肌肉运动停止而使步行功能受到影响。

3.6步行功能的康复

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是人体最严重的残疾之一。近年来,脊髓损伤的诊断、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完全性脊髓损伤仍难以恢复。随着现代生物力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使截瘫患者在应用矫形器方面特别是步行矫形器(walking orthosis)的应用有了明显进步。目前截瘫患者步行矫形器主要有新型互动截瘫行走器(walkabout)、往复式截瘫步行器[4](RGO)、改进往复式截瘫步行器(advanced reciprocating gait orthosis,ARGO)、IRGO(1socentrie reciprocatinggait orthosis)。其中RGO是最早用于无行走能力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截瘫步行矫形器。ARG0与RGO相同但由于增加了膝髋关节助伸装置,不仅步行时有助动的功能。而且在坐位与站立位转换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辅助助力功能,患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得到提高,能量消耗降低。近年来,ARG0经过临床的初步使用效果良好,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得T4以下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步行矫形器进行实用性步行成为可能。ARG0的结构设

计特点使其不仅在步行中有助动功能。而且在患者站立及坐姿证明互换过程中有助动功。新型互动截瘫行走器由两部分组成:①互动式铰链装置,它是walkabout的关键部分,通过运用重力势能提供交替迈步的动力;②膝踝足矫形器(keen ankle fot orthsis AFO。 KAFO):KAFO用于支撑双腿,为支撑站立平衡提供必要保证,必须根据患者实际腿型定做。

3.7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碍的康复

脊髓损伤会导致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碍。针对中国脊髓损伤病人排便功能障碍的研究尚未系统展开,有关排便功能障碍的康复手段不多,存在空白与局限性,DRS(Digital rectal stimulation,DRS)广泛使用于排便困难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之中。研究表明应用DRS,排便时直肠内压力增加在正常人和SCI(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均可出现, DRS法可以使肛门、直肠被扩张,这种类似于球囊的扩张引起肛门直肠的兴奋性反射。这种反射有赖于肛门直肠的内括约肌未受到损害,这种反射有利于排便,但未对排便情况及DRS后结肠蠕动性收缩等进行研究。进一步研究说明,DRS的感觉神经输出途径是通过S2-S4节段实现的,依次还有同节段的副交感神经的输出以增加左结肠的运动能力,这种脊髓反射可以增加结肠的蠕动和促进排便。现研究还表明在高位脊髓损伤(Upper motor neuro,UMN)患者机械性刺激导致的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收缩较低位脊髓损伤(Lower motor neuro,LMN)的患者更强。DRS 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排便状况改善与康复有帮助,还可以克服长期使用泻剂、灌肠、手指抠便等辅助手段协助排便所带来的并发症,对SCI排便障碍患者建立排便规律以利于肠道管理与预防肠道并发症发生的研究未见报道,SCI患者DRS治疗的时机与强度等的研究也未见报道。3.8心理康复

SCI患者伤后一部份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其情感发生障碍、心理适应性降低信心缺乏,故主张在康复期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

4 关于SCI的基础研究

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目前在SCI的继发性损伤缺血缺氧机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毒性作用等方面已经基本清楚,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保护剂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现已发现SCI后抑制神经元细胞再生的因素可能与缺乏神经营养因子、存在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和胶质瘢痕等有关;但也发现有些因素可以促进SCI神经细胞再生,如: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TF)、外周神经组织或细胞,以及胚胎脊髓移植、外伤后外周肌膜管移植修复SCI等;另目前基因治疗的研究主要是将NTF基因导人载体细胞,再输入体内或直接利用某种病毒转导与体内某种细胞融合.进而表达NTF,促进抻经细胞再生。

文献:

[1] Hussey RW.Spnal cord injury. In:nickel vl(cd). Orthopemdic Rehabilitation[M].Churchil livingston:Edinburgh.1982.209-230

[2] 关骅.脊髓损伤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8(2):100-105

[3]戴力扬.急性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2):118-120

[4]关骅.往复式截瘫步行器在截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5:282—284

脊髓损伤康复病友经验

康复治疗潜力 脊髓损伤的患者有强大的恢复潜力。一般来说,早期恢复的过程在数天到6个月内完成。其后的2年左右患者也可以有进一步恢复的机会。出现远端肢体的早期活动,例如脚趾的主动活动,往往预示良好的恢复潜力。要注意痉挛的运动对预后没有价值。瘫痪部位有感觉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会较大。感觉正常的部位,运动能力恢复的可能性超过50%。积极参加功能锻炼是最强大的恢复因素。每个患者都要为1%的希望而做出100%的努力。即使病史很长,但是只要没有经过康复训练,就一定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发挥,这就是康复治疗的价值。 说说对喝水的理解(胸6、7、8 完全性) 喝热白开水给了我很大的好处,最直观的就是恢复了膀胱的储尿功能,我现在正常情况可储尿约1000ml,一日上三次厕所,约10分钟可将尿排尽。 能做到这一点,头功应记在白开水上。起初,我只是为了去掉导尿管,而大量喝水,这是个物理过程,就是让膀胱充分充盈,把尿路冲开。 02年,我第二次作减压手术,又插了导尿管,虽然每天都有冲洗膀胱的服务,可输液没几天,我的导尿管就堵了。换!这个方法肯定不好,容易尿路感染。喝水冲吧!我姐给我打了两暖瓶的开水,开喝!当然导尿管是开着的。我姐就不停地搓导尿管管壁,大约一瓶水下去才冲开,能看见白絮状的沉淀星星点点地流下,这就是输液沉积下的盐。第一天,我也只能喝两瓶水了。第二天,接着来,早晚各喝了两瓶,(不包括输的液,当然,得输完液一两小时后再喝水,别把药冲了。)到晚上,排出的尿很清。三天后就不用喝那么多水了,但输液后喝一瓶半还是需要的。后来不输液了,我还是坚持每天喝水冲膀胱,只是喝少些。住院三个多月,两次大手术,我只用了一根导尿管,没有感染,而且也没有便秘,当然也不是稀便。 出院后,我还是坚持喝水冲洗,开始觉察不到什么功效,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储尿功能越来越强。来到燕山,我发现有很多病友都有尿路感染的困惑,我怎么没有?我小时还得了肾炎?我家的医生们说:是你喝水喝的!特别是看到有的病友得了尿毒症,好心痛,现在让他们喝水,不知行否,因为他们已排尿困难了!!! 让我们想想,正常人就是不特意运动,也得上班、干话吧,他们要消耗很多的盐、糖,加上他们排尿顺畅,不会有太多的沉积。我们不同,因病排毒不畅,这里不只是排尿、排便、排汗,还因胃肠蠕动差,把很多废物分散地沉于体内不同部位,加上我们长期处于坐着、躺着姿态,再加上受伤部位以下又不出汗,这些废物就很容易沉淀,重了就会结石、感染。所以,我们必需外力排毒,喝白开水是最方便、很有效、无副作用的方法。 这里,我要强调,必需是白开水。为什么不能是茶、饮料、菜汤?首先,这些不是纯水,有渣滓,也要提取、吸收、排除;其次,茶、饮料都是凉性的,我们的体内寒湿重,血气不足(关于这一点,我另篇论述。),不要喝凉性的!!!另外,必需喝热开水,别喝凉开水,因为我们的体循环不好,凉水消耗体热,只能使循环更不好,达不到效果,如果能喝的出汗,不是更好吗,排出皮下毒素,少起豆豆啊! 等到你想喝水就喝水,不在乎多少;想排尿就能顺利排出,就不用刻意喝水了。但多喝水还是有好处的。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进展 发表时间:2019-08-22T16:19:31.93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作者:刘晶 [导读] 治疗脊髓损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 刘晶(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 摘要:脊髓损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预防和逆转;脊髓损伤后受损部位结构完整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的再生或脊髓移植。 关键词:脊髓损伤;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31-01 现在,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外伤及运动性损伤的增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呈增加的趋势,且SCI 患者多为青壮年, 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极大的危害着人类健康。由于SCI后的特殊性神经功能障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持悲观态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有了较大的进展。 最新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SCI。实验研究表明:损伤后6~8小时之内手术恢复的机会较大,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是阻碍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手术解除压迫,同时对骨折进行复位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及康复创造最有力条件。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前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是近年来新的进展,它的优点在于能直视下直接切除压迫物,充分进行椎管减压,并同时进行复位固定和融合。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椎间融合器械在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恢复椎体高度并使融合区获得稳定,为SCI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前路内固定器械较多如 Z-plate 、TSRH 、ORION、APOFIX器械等。但前路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由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来操作。后路手术操作较容易,对椎管前方的压迫小于50%的胸腰椎骨折,通过后路手术撑开椎间隙,可使骨折块达到满意的间接复位。椎管后方咬除椎弓根可获得椎管后外侧减压,或行椎体次全切除获得半环状或环状减压。传统手术通过椎板切除完成椎管减压。但椎板切除后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因为脊柱的前、中柱已受到破坏,再将后柱破坏,使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目前后路手术器械非常完善,短节段的钉棒系统,固定节段短,可达到三维复位与固定,对脊柱的影响较小,必要时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但后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且未解除来自椎管前方的直接压迫。所以若椎管前方压迫超过50 %或有游离骨块,应考虑前路手术。 脊髓损伤后脊髓出血、水肿、受压,手术减压可以改善脊髓的血循环,防止脊髓变性,保留残余的脊髓功能。马尾神经损伤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残存神经根,可部分改变下肢的运动感觉及排尿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已为临床医师所接受。 康复工程技术的介入,大大的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提高了生活质量,比如:截瘫步行矫形器,可帮助截瘫患者独立行走;减重步行训练装置可增强不全性截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训练效果;环境控制系统及护理机器人可极大的帮助四肢瘫患者生活自理。综合应用各种康复手段综合采用各种康复措施为脊髓损伤患者服务,加强临床应用的研究,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大程度的回归家庭和社会。 小结 总而言之,治疗脊髓损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但总的来讲,还需基础与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屈平义.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探讨[J]. 当代医学, 2016, (4): 94-94. [2]Jiang WY, Ma WH, Gu YJ, et al. [French door segmented laminectomy decompression for severe 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 Zhongguo Gu Shang, 2017, 30(9): 844-848. [3]曾周景, 叶建华, 唐桂阳, 等.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Ⅳ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9, 11(4): 384-385. [4]何正兵.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28): 145-147. [5]Yang F, Tan MS, Yi P,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spinal cord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 Zhongguo Gu Shang, 2018, 31(1): 30-36.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07级临床一班陈依然90701114 1.摘要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损伤一般不可逆,较难治愈。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恢复情况,有针对性的正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充分发挥残余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以期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生活自理,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 Abstract: Spinal cord injury is a seriou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 The damage is generally irreversible and difficult to cur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recovery, targeted and formal rehabilitation can help patients make the most of residual function,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enable patients to maximize self-care, return to family and society hopefully. Key Word: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 and training 2.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各种原因导致脊髓的结构与功能受损使患者受伤部位以下出现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或障碍,进而无法完成社会职能,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其家庭都造成严重影响。SCI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损伤一般不可逆,累及下肢功能者为截瘫,累及四肢功能者为四肢瘫。SCI多发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0岁,其中又以18-20岁者居多,各国报道每年新发生的SCI每百万人口为20-30例[2],其中车祸占主要因素。近年来由于医学水平的提高,SCI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寿命不断提高,借助康复手段进行的功能恢复对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便愈加重要。 2.1脊髓损伤的病因 SCI的病因主要有严重外伤如车祸、刀枪伤等、先天性脊髓发育不全如脊柱裂、后天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感染等,以及肿瘤压迫等。 2.2脊髓损伤的分类 1)脊髓震荡:脊髓神经细胞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处于生理停滞 状态,脊髓实质无损伤。 2)脊髓休克: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后,断面以下脊髓暂时反射丧失,处于无 反应状态。 3)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保留某些感觉和运动功能,具有球海绵体反射。 4)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实质完全性横贯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感觉、 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包括肛门周围的感觉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运动。不出现球海 绵体反射。 5)脊髓圆锥综合征:当脊髓圆锥与腰骶神经根在同平面均损伤时,神经感觉运动障 碍平面在L1;当仅圆锥损伤时,支配下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存在,而会阴、 骶区表现马鞍区感觉障碍,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膀胱逼尿肌瘫痪,跟腱反 射消失,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 6)马尾损伤:腰椎以下椎管内为马尾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 2.3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合并症 不同平面节段的SCI,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就其共性而言,SCI的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运动丧失;感觉麻木或异常,有时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血管运动、发汗反应等障碍。此外,C

第十章脊髓损伤的康复

第十章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第一节脊髓损伤简介 一、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由直接暴力(枪弹伤、直接撞伤、重物砸伤等)或间接暴力(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跳水意外等)引起,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障碍及大小便障碍。早期手术、药物等临床处理旨在挽救患者生命,整复骨折脱位,有效制动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康复治疗的一般原则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所有残存功能,增强肢体肌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ADL能力。最终目的为尽可能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重新开始自立的、创造性的生活,重返家庭和社会。 二、脊髓损伤的治疗: 常见的引起脊髓损伤的脊柱外伤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等,均为直接或间接造成脊髓受压、毁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亦是通过颈椎的过伸伤导致颈脊髓受压。 针对具体受伤情况,脊柱外科医师会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植骨等。术后一般均须配合应用颈托、腰围或硬质背心等外固定技术以确保骨性愈合。 对于解除脊髓的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主要采取手术方法;而对于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依靠一些药物和康复治疗。 三、脊髓损伤的分类: 脊髓损伤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通俗的讲完全性的损伤即是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包括括约肌功能――大小便失禁或储留。不完全性损伤是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存留。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常见以下类型: 1. 脊髓前部损伤综合症:损伤平面的以下完全性瘫痪、痛觉迟钝,但因后索完整,所以深感觉存在。 2. 脊髓中央索损伤综合症:此类损伤在颈椎损伤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丧失下肢的功能存在,或上肢功能丧失比下肢重,损伤平面以下反射亢进。 脊髓半切综合症:损伤平面以下对侧的痛觉和温度觉消失,损伤同侧的运动功能丧失、深感觉丧失。 3. 脊髓后部损伤综合症:损伤平面以下的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觉、温度觉和运动功能存在。 4. 马尾损伤:表现括约肌功能损伤,双下肢运动功能不对称丧失,预后较好。 脊髓损伤的治疗目的是整复脊柱的骨折和错位,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解除脊髓的压迫,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 第二节脊髓损伤的特点和一般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康复治疗尤为重要,恢复功能和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一定的支具,尽量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其重新融入社会是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脊髓损伤的患者,伤后其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发生改变,患者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等精神的症状,对于这样的患者心理的治疗很重要,使其恢复健康的心理,患者才能积极的配合其他的康复治疗,患者才能得到全面的恢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教学文稿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一、脊能损伤(SCI )定义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二、病因 外伤性脊髓损伤: 1.最常见:高处坠落。 2.其次:车祸和重物砸伤。 3另外:自然灾害(唐山和汶川大地震)。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发育性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 2、获得性疾病:感染(脊往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 ),脊柱脊髓肿、脊往退行性痰病等. 三、临床表现 四肢瘫:指椎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不包括臂从或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损伤。上肢功能不受累,而损伤节段不同,躯干及下肢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四、并发症: 1.压疮:关键预防,采取措施1)定时变换体位,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3)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4)改善全身的营养伏况,5)皮肤的护理,6)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教育。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管理措施,1)尽早停止留置尿管,实行间歇导尿。2〕根据尿流动力学的结果应用恰当的排尿方式和药物使膀胱保持低压贮尿及低压排尿。3)定期检查 泌尿系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流动力学。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5)可以口服预防结石的药物。6)对长期无症状性菌尿无需用抗生素,以避 免引起各种耐药菌的繁殖和感染风险。 3、痉挛:治疗措施: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邂免引起肌紧张的体位、控制感染、稳定.情绪、保持环境温度。2)物理疗法:ROM,站立、冷疗、水疗、交替电刺 激。3〕药物:巴氯芬。4〕局部神经阴滞:肉毒素注射。5〕脊髓后根切断术。 4、异位骨化: 5、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后48小时开始行预防治疗,1)机械预防法:静脉泵、弹力袜等。2}药物预防: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 6、直立性低血压 7. 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治疗以早期的干预措施:被动的站立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 8.截瘫神经痛:综合措施: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或高频电)+行为心理治疗. 9、植物神经反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T6以上节段损伤较常见。常见原因:下尿路受刺激(尿潴留、感染、尿道扩张、结石等〕,大便滞留。表现:面部潮红,损伤平面以上皮肤出汗,血压升高(比平常高40),心动过缓或过速。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的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他药物的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的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和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和促进膀胱的排空。对痉挛较明显的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的患者,要注意在治疗和活动过程中避免烫伤和挫伤、擦伤。使用支具或夹板者要警惕压迫和摩擦损伤局部皮肤。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中文摘要:随着现代交通事故的增加,脊髓损伤(SC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患者因脊髓损伤留下严重的残疾、并发症,故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尤其重要。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会并发以下并发症: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褥疮、体温失调等,为此积极发展SCI康复技术对SCI患者进行康复,对于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进一步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残存的功能尽可能地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的、创造性生活、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就近年SCI的康复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l建立完善的SCI康复评定方法 这主要包括对SCI严重程度的评定方法和对SCI后功能恢复进行动态观察的方法的完善,主要有新修改的ASIASCI神经功能分类标准、Ashworth痉挛评定分级标准、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生活自立能力评定,以及用抑郁状态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来评定抑郁和虑;另外一些新的检查方法也用于SCI的评定.如脊髓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等,当然有的评定方法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如经颅运动诱发电位可能会刺激损伤局部的大脑皮层;总之,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康复评定更加标准化、定量化。 2 SCI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得到普遍认可 Sepherd脊髓研究中心1997年临床结果显示,伤后,伤后2周内开始康复者,住院康复时间最短仅30天,功能自立评分(FlM)增高达40分,伤后85天开始康复者住院时间平均35天.而功能独立评分仅增加22分。其研究结论是SCI患者功能的恢复和住院时间与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的时间呈负相关,伤后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经费开支越少,而所获取的功能恢复越多,相应的并发症越少[2];现在很多学者普遍认为SCI后患者病情稳定就应早期进行康复治疗。 3 关于SCI的康复治疗方法 3.1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在早期脊髓损伤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已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据统计,急性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7%,其中又以通气障碍,肺不张和肺炎等最为常见。尤其在脊髓损伤早期,脊髓休克使损伤节段以下的神经传导中断,脊髓与高级中枢之间联系的重建耗时较长,因而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且大多数死亡者也是因此并发症所致。戴力扬等[3]收治863例急性脊髓损伤中早期死亡24例,其中20例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20例中除1例外均有脊髓的损伤,说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脊髓损伤的节段有关,损伤节段越高,对呼吸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对于SCI后卧床患者坚持呼吸医疗体操和鼓励咳嗽、改善排痰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病率。有学者研究发现在13例C4~C7 SCI的男性患者中,将一磁圈放置于患者T10一Tll间皮肤表面刺激,结果发现可提高患者的最大吸气末压、功能残气量及用力呼气流速,且与自主用力呼吸相比分别提高18%、69%和lO%,此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分别支配膈肌和肋间肌的膈神经和脊神经有关,并且此疗法与以往的电刺激相比有易耐受、无痛苦等优点,故认为此治疗可作为恢复SCI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另有学者发现SCI后吸气肌抗阻力训练能够明显减轻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呼气困难,并且能够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免疫学角度.有研究发现给SCI患者注射肺炎双球菌疫苗后,患者至少可获得一种血清抗体,并可维持12个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内容清晰)

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10:T09.3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3)自主神经障碍 (4)疼痛 (5)呼吸功能障碍 (6)循环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体温调节障碍 (9)二便功能障碍 (10)心理障碍 (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 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脊髓病变或损伤表现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ASIA)》(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2周左右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1.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大小便等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损伤程度分类、躯体功能分类、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神经损伤平面评定、疼痛评定、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膀胱与肠功能评定、心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 (2)呼吸训练 (3)运动与作业活动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佩戴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训练 (6)神经源性膀胱处理。 (7)神经源性肠处理 (8)痉挛处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得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就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得脊髓结构、功能得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得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与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就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就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与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与躯干得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就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得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得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得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得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得康复治疗目得就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得生活,提高患者得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与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得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得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得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得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她药物得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得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得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就是按照疾病得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得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得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与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与促进膀胱得排空。对痉挛较明显得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得患者,要注意在治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 1.脊髓的功能 脊髓由许多束神经和神经细胞组成。它可以将身体的感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刺激传导至中枢(大脑),也可将大脑的指令传导到运动肌群而产生随意的运动。另外,还负责一些神经反射,以控制大小便括约肌的神经功能。 2.脊髓损伤的原因 当脊柱受到外伤,造成椎骨骨折,碎裂的骨块或其它异物(如子弹、炸弹片等)会直接或间接损伤脊髓神经(如脊髓血管破坏,造成脊髓血液运行障碍而引起脊髓坏死)。椎管内出血引起的血肿、肿瘤压迫脊髓,亦可造成脊髓损坏。 3.脊髓损伤的后果 脊髓损伤会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异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这就是常说的“四肢瘫”(指颈部脊髓损伤)和“截瘫”(指胸、腰段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造成终生残疾,很多人因此而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料,并且可由此而产生许多合并症。例如长期卧床,局部皮肤受压产生的压疮(俗称褥疮),由于小便失禁造成的泌尿系感染,长期不站立引起的骨质疏松以至骨折,骨关节长期不运动引起的挛缩固定、肌肉萎缩,以及脊髓神经破坏导致的痉挛(俗称“抽筋”)和疼痛、髋关节膝关节周围的异位骨化、下肢静脉血栓等等。另外,由于脊髓损伤的治疗目前医学尚无有效办法,上述严重后果会造成病人极大的心理创伤,导致心理失衡,悲观、失望、焦虑、忧郁均有可能产生。 4.现场急救中,对于颈、胸、腰部外伤病人应如何处理较好? 根据医学调查,约1/4的病人由于现场抢救不当而使病情加重,使得原本可以避免脊髓损伤的单纯骨折出现了骨折错位而产生脊髓损伤,使得原来很轻微的脊髓损伤成为严重的脊髓损伤。 因此,在现场急救中,如果怀疑伤员有可能伤及脊柱,一定要固定好头部,尤其不能低头或转动头部,头和躯干必须同轴转动,另外,最好原位搬运,不能轻易改变伤员体位,尤其不能采用一人抬腋窝部、一人抬下肢的方法搬运,伤员应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搬运,且固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一、康复住院标准 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血尿便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膀胱镜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泌尿系造影检查 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3、膀胱容量测定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4、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 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三、临床治疗规范 1、中医特色康复治疗 (1)针刺治疗:以疏通督脉为原则,选损伤平面上下2-3个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以及肢体阳明经穴为主,并辨证加减。 (2)推拿治疗:以疏通督脉、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久病多用补法,手法宜轻, 2、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1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脊髓损伤ASIA标准评分、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牵张反射评价、平衡功能评价、肢体形态评价、疼痛评价、上肢功能评价(四肢瘫患者适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功能独立程度评价、泌尿功能评价、性功能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及治疗方法:

康复专科查体: 1、脊髓损伤平面:(肌肌力≥3 感觉关键点:) 2、腱反射 C5 :肱二头肌反射 C6 :旋后肌反射 C7 :三头肌反射 L3 :股四头肌反射 S1 :腓肠肌反射 S2~4:球-肛门反射 3、SCI损伤程度(ASIA损伤分级):A B C D E A-完全性损害。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 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4、ADL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 5、功能恢复预测: 6、康复目标及治疗方法: (1)C4完全性脊髓损伤 主要问题点:头部能做自由活动,四肢和躯干均不能活动,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需他人帮助。 治疗方法: 残余能力训练:训练用嘴咬住一根小棍或头来操作一些仪器或做其他活动; 呼吸功能训练:深呼吸、大声唱歌和说话 站立训练: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预防泌尿系感染及有利于排便。(站立床) 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四肢关节僵硬。每个关节全关节范围活动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至少一次。 (2 ) C5完全性脊髓损伤 主要问题点:肩关节能活动,肘关节能主动屈曲,缺乏伸肘和腕、手所有功能;呼吸功能差,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不能独立翻身和坐起;自己不能穿戴辅助具;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治疗方案: 肌力训练:增强二头肌的肌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学习使用矮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的套索前倾减压;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进食; 呼吸功能训练:深呼吸、大声唱歌和说话 站立训练: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预防泌尿系感染及有利于排便。(站立床) 被动关节活动:预防四肢关节僵硬。每个关节全关节范围活动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至少一次。

最新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一、脊能损伤(SCI )定义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二、病因 外伤性脊髓损伤: 1.最常见:高处坠落。 2.其次:车祸和重物砸伤。 3另外:自然灾害(唐山和汶川大地震)。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发育性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 2、获得性疾病:感染(脊往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脊柱脊髓肿、脊往退行性痰病等. 三、临床表现 四肢瘫:指椎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不包括臂从或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损伤。上肢功能不受累,而损伤节段不同,躯干及下肢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四、并发症: 1.压疮:关键预防,采取措施1)定时变换体位,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3)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4)改善全身的营养伏况,5)皮肤的护理,6)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教育。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管理措施,1)尽早停止留置尿管,实行间歇导尿。2〕根据尿流动力学的结果应用恰当的排尿方式和药物使膀胱保持低压贮尿及低压排尿。3)定期检查 泌尿系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流动力学。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5)可以口服预防结石的药物。6)对长期无症状性菌尿无需用抗生素,以避 免引起各种耐药菌的繁殖和感染风险。 3、痉挛:治疗措施: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邂免引起肌紧张的体位、控制感染、稳定.情绪、保持环境温度。2)物理疗法:ROM,站立、冷疗、水疗、交替电刺 激。3〕药物:巴氯芬。4〕局部神经阴滞:肉毒素注射。5〕脊髓后根切断术。 4、异位骨化: 5、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后48小时开始行预防治疗,1)机械预防法:静脉泵、弹力袜等。2}药物预防: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 6、直立性低血压 7. 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治疗以早期的干预措施:被动的站立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 8.截瘫神经痛:综合措施: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或高频电)+行为心理治疗. 9、植物神经反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T6以上节段损伤较常见。常见原因:下尿路受刺激(尿潴留、感染、尿道扩张、结石等〕,大便滞留。表现:面部潮红,损伤平面以上皮肤出汗,血压升高(比平常高40),心动过缓或过速。 10.呼吸系统并发症: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以通气障碍、肺不张、肺炎多见。 五、各损伤平面的康复目标 1.生活自理:对一个SCI患者指不需要依赖他人和特殊的辅助器具。包括床上活动,穿脱衣服,洗漱梳饰,进食,淋浴,大小便,阅读,书写,使用钱币,使用电话,操纵电器的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 病理 完全性脊髓损伤,伤后3小时脊髓灰质出现多灶性出血,白质尚正常;6小时左右可出现全灰质出血,白质水肿;12小时后白质出血,神经轴突出现退变,灰质中神经细胞坏死;24小时灰质出现坏死,白质中多出轴突退变。中晚期坏死组织逐渐被吞噬,表现为囊腔形成,组织疏松软化、胶质增生。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早期也出现由灰质出血到白质出血、灰质坏死、白质退变的过程,但因损伤程度不一,病理变化轻重不等;中晚期灰质坏死处也形成囊腔,但白质保留。 临床特征 (1)脊髓休克: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出现暂时性功能抑制,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患者呈迟缓性瘫痪。单纯脊髓震荡者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后功能大部分恢复,最后完全恢复;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过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痉挛。 (2)运动功能障碍:颈段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四肢瘫痪,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称为截瘫。 (3)感觉功能障碍脊髓横断时,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功能受损;脊髓半横断时表现为损伤平面下同侧本体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如损伤部位在前,可表现为损伤平面下痛温觉障碍;在后则为深感觉与触觉障碍。 (4)其他: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及循环、呼吸功能障碍。 (5)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压疮、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 诊断 1、脊髓损伤平面 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最低的脊髓节段。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28个关键点确定,运动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10条关键肌肌力来确定。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住院标准 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 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 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康复住院时限 颈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6个月。 胸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4个月。 腰髓损伤、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2个月。 患者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膀胱镜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 适应征: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它脏器损伤者。 3.泌尿系造影检查 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4.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测定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5.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 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6.脊髓造影检查 适应征:病情需要作鉴别诊断者。 7.骨密度检查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 8.下消化道通过及排空造影检查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排便障碍。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 2.对症支持治疗。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7月第4卷第4期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 许光旭 (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210029)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神经恢复及行走功能预后,同时阐述运动损伤平面与功 能预后的关系及提高远期康复目标的新治疗方法.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预后;方法 【中图分类号】R651.2;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70(2007)04-0027-03 RehabilitationandprognosisofspinalcordinjuryXUGuang.H 1stAffiliatedHospitalof^ngMedicalUniversity,Nanfing210029,China) 27 【Abstract】Thisarticleputstheemphasisonintroducingtheprognosisofnervousrecover yandwalkingfunctionofcom—pleteandincompletespinalcordinjury.Italsoexpoundstherelationshipbetw eensportinjuryplaneandfunctionprognosisand thenewtherapiesforimprovinglong—termgoalsofrehabilitation.

【Keywords】Spinalcordinjury;Rehabilitation;Prognosis;Ways 脊髓损伤(SCI)的早期治疗需要外科和康复科医 生的合作.外科医生重在通过药物,牵引和手术纠正脊 柱及相关结构的不稳以阻止神经损伤发展.康复医生 则将重点放在SCI所累及的各器官的功能评估和维持, 达到功能恢复,替代,再塑的目标,最终使患者回归社 会….本文就SCI的病因,神经恢复,康复治疗方法,并 发症的处理进行全面阐述. 1SCI神经恢复的预测 1.1完全性,不完全性SCI的定义判断运动功能恢 复预后前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SCI. 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进行准确的体格检 查,SCI按严重程度由重到轻可分为A~E级,见表1. 表1ASIA脊髓功能损害分级 功能损害分级定义 完全:骶节段(s~s)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不完全: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节段(S~s)存在感 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不完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 关键肌肌力<3级 不完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 关键肌肌力≥3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