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总观作文教学现状,学生的作文构思平庸、人文苍白、文理不通、词不达意、书写潦草、应用文体格式不规范等现象,表明了学生作文从习惯到能力都还需要加强训练;而教师的作文教学行为大多混乱无序,训练效率低下。我们不禁想问,作文教学改革要有所突破,路在何方呢?

一、在生活中积累材料,迁移运用,开放教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樵夫难为无米之炊。”有的同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从教科书中积累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的命题、开头、结尾、主体结构、过度照应等)。从优秀的作文中积累,让学生阅读和积累一些优秀的作文资源有助于学生语感的训练,教师要协助学生收集和整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片段有计划地让学生朗读、积累、模仿、写作。作文教学要凭借开放的教学模式,使作文教学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的教学空间,这是作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作文教学改革

繁荣:体系众多,流派纷呈 近年地中国作文教学改革史,是一部成绩辉煌地历史,其显著标志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影响地作文教学流派. 重视“模仿”地作文教学流派 这一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上世纪初,以美国现代修辞学家希尔为代表地英美学者地“文体学”传入中国,自此以后,我国地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中心”.这种以“文体为中心”地写作教学模式,其结构基本上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地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地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地议论文为主.“文体中心”地作文训练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每种文体地特征及模式地把握能力,通过训练掌握每种文体地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从而形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地文体写作规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至上世纪年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等以“文体中心论”为指导,创造了“模仿创造”地作文训练体系.这一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地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样一个由易到难地过程系列.这一训练模式在我国当代作文教学界有普遍影响,其优点是学生写作文体意识强,作文也容易入门,效果明显.但“文体中心”训练模式对我国作文教学地消极影响也较大,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文体知识转,淡化了学生写作整体素养地提高,不利于学生地全面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湖南特级教师杨初春地“快速作文教学法”也是“文体中心,模仿为主”这一流派中有影响地教法.不过,与“模仿创造”不同地是,“快速作文教学法”最为关注地是学生作文地速度问题.杨初春把自己地体系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五步”即基础训练、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课和理论指导型课.尽管这个体系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是这个体系真正落实地是技法模式训练,概括出地写作技法有数十种.例如,在写作地“一般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了“快速审题法”、“快速构思法”、“快速行文法”、“快速修改法”.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地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法”、“快速抒情达意法”、“快速记人记事法”、“说理议论法”、“快速给材料作文法”等.这一训练模式广受学生欢迎,但受到理论界一些人士地质疑,认为是“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是应试教育地产物,并且“缺乏理论依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快速作文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作文教学界需要重新认识“快速作文教学法”地价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重视“思维”地作文教学流派 “文体中心,模仿为主”地作文教学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提高学生实际作文素质、水平和能力地问题,因为决定文章成败地并不是文体和文章模式地模仿,而是学生地写作智能,也就是作文所需要地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于是,作文教学界地一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常青、刘胐胐、高原、章熊等就是其中地代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常青很早就提出了“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分格训练所谓地“格”,是单一地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地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地基本单位“格”.例如,把一年级地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地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地话.把“说一句完整地话”又分成五个小格: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之我见

浅议高中英语作文教学 洞口三中杨大明. 摘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本文从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写作技巧两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能力;语言基础;写作技巧 一、引言 书面表达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NMET试题中,书面表达题作为要求考生输出所学知识的测试题,较之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项目等更能直接考查学生们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大纲》指出: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1)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书面表达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单调乏味。因此,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二、高考书面表达所要求的能力 高考书面表达题要求考生应具备下列技能:1、仔细审题,决定体裁的技能。 2、根据所给材料,发挥构思的技能。 3、遣词造句的技能。 4、规定时间内的书写速度技能。 5、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意义的技能。 6、语篇的整合技能。 7、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的技能。 三、书面表达备考训练 1. 注重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 (1)不断积累词汇句型,切实抓好语法基础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进行典型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比较,点出构词法等。在通过例句说明的同时,让学生模仿造句,使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及语义特点。如表示“损害、破坏(动词)”除harm 之外,另还有damage, ruin, destroy, spoil, lose 等。“提高、增进、增强、推进、加强(动词)”的同义、近义词语有build up, push on / up , strengthen, fuel (the economic growth), promote等。要求学生了解词缀性反义词的构成。例如:careful—careless,

[愉快作文教学之我见]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愉快作文教学之我见]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经过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明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尤为重要。可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广大师生一直困惑的事。不少学生,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口咬笔杆,无从下笔,即使写了,也只是寥寥数语,无血无肉。究其原因,似乎是无东西可写。我觉得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从死板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桎梏中解脱出来,让孩子们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写作文,我的做法是: 一、在观察中指导作文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这说明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你要做到使学生拿起笔来有话可说,你不重视观察或不会观察,就不可能写出具体、真实、形象生动的好文章来。因此,我注重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为此,我设计一些观察,能使学生在高兴快乐中观察事物。 同学们在游玩时,我指导他们按游玩的顺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游玩中你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同时和伙伴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回到班上,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春天美不美?”同学们像高兴的小鸟,一个个欢叫起来:这个说“春天来了,万物从沉睡中醒来,恢复了生机。”那个说:“春天走上竹山,只见满山的竹子,有的粗、有的细,青翠

碧绿,郁郁葱葱。”小明大声地说:“春天,正值登高时节,山上那破土的小草青翠欲滴,给山铺上一层绿色的地毯,为春天增添了色彩。” 小红接着说:“在春天的怀抱中,大自然几乎成了花的世界,各种花纷纷开了,红的鲜,白的娇,黄的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同学们观察好,说得生动,说明同学们在观察时,不但综合运用了多种观察手段,而且还开动脑筋,在观察的同时,认真思考,分析比较,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后来,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感人,表达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在实践中指导作文 为了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我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素材,学写文章。我教初一年级的作文时,根据山区农村学校的环境条件,叫学生每人带一盒崭新的火柴,要求在自己的座位上用火柴棒自己想摆什么就摆什么,不能与别人相同,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把火柴怎样摆的过程作为重点内容详细写下来。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高兴极了。 在摆画中,他们动手又动脑,美丽的图案终于摆出来了。“看,光芒四射的太阳。”摆得那么圆,那么好,小军,你为什么想着一个太阳?是怎样摆的?小军说:“当我一打开火柴盒时就想到了火,我马上就想到温暖。要是我能像太阳那样,给人温暖,该多好啊!所以,我先摆圆太阳,然后摆太阳光。”

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 作文历来似乎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令无数语文教师感到痛心或者遗憾的是,作文教学的探索、争论、改革、尝试经过了这么多年,结果仍然让人激动不起来。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恐怕没有人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说:我会给你一条光明的大道!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学校,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不遗余力殚精竭虑地尝试、探索新的作文教学路子,包括在全国中语会的带动指引下,很多有志于作文改革的语文教师都积极参与探讨创新。虽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比如快速作文,作文教学六步法等等。但从长远来看,从大范围来看,类似的写作教学仍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主题先行。就是在每次写作文之前,我们的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讲一些概念化的程式化的主题来要求,这样势必束缚学生写作的思维和想象自由。什么开门见山,前后照应,点名主旨,立意要高远,构思要新颖,等等。其次就是知识先导。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辅导作文在前,都要教给学生很多写作知识甚至所谓的技巧。诸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每次都用这些来指导学生写作,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的作文走向模式化的死胡同。第三,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越来越高。殊不知,任何事物的发展

演变都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长期的过程。作文当然更不例外。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第四是限制太死。每次的作文题目下面必然会列出写作要求1.2.3.4,甚至更多的条条框框。我们成人面对如此繁多的要求往往会叫苦不迭,或感到反感,更何况学生呢第五,对学生的作文评价过于苛刻。因为我们的教师总是以成年人的思维、思想、理智、眼光衡量学生的作文,因此在评价中经常出现一些低温度语言,什么结构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语言不流畅,内容太空洞,选材太陈旧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哪会有兴趣哪会有积极性可言呢相反,取而代之的恐怕唯有恐惧和反感了。 上述几种现象,恐怕是每位语文教师都曾经或者正在采用的作文教学法。 时代与现状都在呼唤我们加紧作文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我们的语文教师决不能再闭门造车,闭关自守了。作文教学必须要改革,要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更新指导思想,树立创新新理念。作文改革的出路首先在于更新语文教师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有独到的表现形式,发扬学生的个性,张扬个性化的表现。

游戏之我见_初中作文

游戏之我见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游戏之我见,感谢您的阅读! “别忙着回城,去上路凑凑热闹!”、“你还懂得配合啊?大家一起围杀他,不要一个人抢经验……”几个头戴耳麦的青年大声叫嚷着,在频频变幻着的电脑前正襟危坐。我背着包向家走去,想起今天是戴上学的日子,也许他们逃学吧。游戏如今已成为青少年最炙手可热的伴侣。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当今社会的主流势力。刺激、时尚是人们选择它的主因。而人们不知道,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和日韩,游戏的制造者们,也许正一边数着钞票,一边端详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覆灭。随着电脑的普及,游戏理所当然地走进千家万户。 现在的中小学生,最大的谈资及乐趣便是游戏,殊不知其危害。首先,游戏伤身。长时间的近距离对视屏幕,使得视力得不到调节,度数日益加深。常看见同学手持鼠标,全身只有手指和眼珠是运动的,比之其上课时的厌烦神情和体态,更专注凝神,在电脑前的时间多了,身体自然无暇锻炼。所以通常的游戏高手们,除了厚厚的镜片以外,要么瘦如废柴,要么胖如巨木。更有甚者,因游戏而面部肌肉抽搐,当然,那是少数了。其次,游戏丧志。古人说“玩物丧志”正应证了这一点。游戏玩多了,便只知道打打杀杀,而忽略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恐怕没有哪个网吧里走出的游戏青年,能立时成就一番伟业的吧?要有也是极少数的天才和投机者之流。网游玩多了,便要充值续费。规矩者止步不玩,不规矩者花钱去做这无意义之事,动辄偷、抢钱,更为社会添乱。如此说来,游戏竟成了元凶。游戏,当真是一切罪恶的元凶吗?不。 它只是一段程序代码,是死的,需要人去打开、控制和关闭的。人才是最险恶的幕后主使。那些经受不起社会风浪的人,在游戏中寻找失掉的自信和尊严;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论重点和难点 (一)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有哪些新观念和新动态 1.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 2.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引进电脑多媒体方式,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 3.注重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信息时代,应用文写作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4.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阅读与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它们是分则两伤,合则俱荣。 5.培养使用电脑媒体写作规范化文章的能力。 (二)关于作文命题的规范和自由问题 1.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命题,要强调灵活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作文命题的灵活性,是指要给学生在作文时留出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允许学生在命题的范畴内,对文章体裁、题材内容、表达手法、语言风格等因素,有充分的个性表现。命题形式可以是全命题作文,如“由克隆技术所想到的……”、“我心中的电脑网络……”等。也可以是半命题方式即提供材料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拟题。 2.作文命题的规范性,是指在文体、题材、格式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作文训练。学生对这种方式常常不甚满意。然而,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经常需要写作具有特定规范的文本。它要求写作者必须严格符合领导或雇主所规定的写作规范,不得擅自逾越。它绝对不允许学生在规范之内的自由创造,它限制作者写作个性的张扬。可以说这种写作方式像是“代圣立言”,而不是自我风貌的展示。学生必须接受这种具有严格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时代和社会所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基础的核心技能。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应采取的作文批改原则与方式 学生作文的批改,应该尽量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充分肯定其积极因素。 还有一种传统的说法就是“多就少改”。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刘德刚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刘德刚 发表时间:2019-08-21T10:05:53.9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2期作者:刘德刚柳自梅 [导读] 山东省平原县第二中学山东德州253100;平原县王庄小学山东德州253100 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作文教学最让师生头疼。在新课改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呢? 一、培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人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就会卖力;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不乐意去做,甚至敷衍了事。写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缺乏兴趣和爱好是无法下笔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老师应想方设法,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与兴趣。可从简单的片段练习入手,如写一写自己班级学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也可从游戏入手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或就教学中的某一个触发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即兴练笔,更可以把生活中自己的酸甜苦辣、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学习和生活中的迷惘、困惑,通过随笔诉诸笔端让师生共同交流,这样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师生感情。 二、深入生活——“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老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参加社会实践,为写作积累素材。 1.走出课堂,调查研究,取材社会生活。通过深入社区、村镇等调查研究,学生可以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可以获得写作灵感,触发写作动机,提高感悟社会生活的能力。 2.积极观察、感受生活,为写作添素材。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春华秋实,莺歌燕舞,花红柳绿,春生夏长,是学会感悟的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地观察。观察是“审视”,也需要投入,诚心地积极认真地投入,这种投入不仅是形式上的参与,更是心理距离的缩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语言行为的协调。 3.深入思考,感悟生活,让作文快升格。把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成大主题,小人物也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展现全局,小细节尽显本质,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的内在价值。 三、广泛阅读——“采得百花成蜜后,自己辛苦自己甜” 阅读写作不分家。一个人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他的知识面、信息量、认识事物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写作技巧的掌握等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能力的获取和提高,大多来自于我们广泛地大量地阅读。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传世名著,多读有较高品位的作品,以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尽量多留一些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表情达意的,把精彩的章句画下来熟读背诵,这样日积月累,提起笔来也就会顺手多了。 四、勤于练笔——“宝剑锋自磨砺出”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要让学生的训练落到实处。作文水平的提高仅靠课堂上进行七、八次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还重视激发学生在课外作文的兴趣,使学生把作文作为一件乐事,勤写勤练。如通过在班里办班报、鼓励学生为学校广播站写稿件,开展读书报、评书报、剪书报评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即兴作文比赛、鼓励学生自觉地写日记、写观后感、读后感,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征文比赛,为少儿读物写稿、开展社会调查、收集信息等途径,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勤练勤写,从而使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五、掌握技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1.构思新。作文,首先要别出心裁。当多数人普遍注意到某一主要方面时,你可以从另一方面把被掩盖的问题提出来,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题目靓。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要靠题装。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收到标新立异、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拟题时可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比喻、拟人、反问等。如:《灵魂美丑的试金石》《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又如:《香烟的自白》《我是电》《树的“叹息”》《地球就诊记》,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别有韵味。 3.态度亲。很多学生生活中和写作上完全两副面孔,写作时失之严肃,好像不这样不足以表示自己的水平,拉大了自己与读者的距离。其实,写作文应该给读者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又智慧的面孔,让人读起来亲切备至。这样的文章,才会让人倍感亲切,要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要设身处地来思考,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 4.感情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选材要典型,要写出真实情感。作文是生活的记录,是作者心智思想情感的反映,一篇文章要打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自己写作时都无动于衷遑论读者,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心思细腻,学会自己观察、体验、感悟,选那些真正感动自己的瞬间,这样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有灵气,才能真正打动别人。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只有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断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勤写多练,写作才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之目标,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议刍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议刍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训练学生,沿套路、仿范文,甚至改头换面抄袭优秀文章,这些做法严重背离了教学大纲“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写作能力”的要求。所以作文教学已经到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写作观念 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以“升学、考试、分数”为目的。在这种功利思想的引导下,一批写作诀窍、作文指导出笼了,一条“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被发现了……教师常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远大的志向、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得学生经常为了应付而写作一些所谓“主题鲜明”而实则缺少生气的文章,客观上造成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也使得课堂作文教学处于“进亦忧退亦忧”的尴尬境地。学生抱怨在写作文时“从不敢直抒胸臆”因为那样虽会让自己的性情得到真正的释放,却会使语文卷上的分数大打折扣。 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都知道:创作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这些当然都是不错的主张。而如何和各省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增强它的可操作性,这正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强调审题、

立意以及技法的讲授,忽略了对学生如何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引导。所以中学生的作文大多缺乏真情实感。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就要努力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使之对所见所思,如梗在喉、不吐不快,而不是为作文而作文的应付;此外,教师要让学生搞清楚为何而作的问题,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思想,积极引导他们树立为人、为文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的思维和情感融入生活,自觉地联系现实生活,进一步将写作与自我需要、个人兴趣、情感等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折射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文章真实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二、放宽写作要求作文命题方式的改革是作文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性问题。 当前全国命题方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命题作文逐步过渡到多选题、话题作文和自拟题作文,现在考试的作文命题形式越来越接近中学生的写作心理,越来越向素质教育的大背景靠拢。这对于中学作文教学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写作形式放宽了,写作要求当然也要放宽。单一的命题作文容易形成学生的被动思维,限制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发散性,使他们平时的观察与积累不能充分发挥,想说的无法说,想写的也得不到充分表达,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也有碍其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限制,少写命题

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1,由男生和女生分别组成一支代表队,抽签选择一类成语。每队选出一名记录员,负责板书记录本队说出的成语。 2,各队依次说出一条此类的成语,不许重复,直到一队无法说出即分出胜负。每条说出时间必须在十秒钟之内,超时判负。 3,有的成语兼属两类,先说出的队即取得版权,友队不能再说。 4,老师担任裁判,确定哪条成语不合要求,判定哪支队获胜。 准备好了吗?第一关比赛《看谁会得多》现在开始:(下面过程略) 第二板块:成语模仿赛《看谁学得象》 教师:男同学抽到了肢体动作类,运气欠佳,暂时落后一分。没有关系,下面还有机会。第二关比赛马上开始了,下面我宣布比赛规则: 1,各队推举两名队员到前面来,自己商量分出谁表演,谁猜测。 2,友队代表为对方选择一条对方刚才说出的成语,写在纸上。让负责表演的同学看过后,由这名同学用表情或动

作来表演这条成语,让同伴来猜,猜对即可获得一分。 3,表演的同学不能说话,同队的同学不能提示,否则判犯规。 准备好,第二关比赛《看谁学得象》现在开始:(过程略) 第三板块:场面描写赛《看谁写得好》 教师:现在比分一比一平,下面进行第三关的比赛,给大家十分钟,描写一下刚才成语模仿的场面,不少于二百字。每人都要写,最后选出各队的优秀作品五份让老师评判。既然是描写场面,同学们要想好应写到那些内容?(演员、观众反映、老师、气氛等),这些内容用墨是不是相同? 准备好,第三关比赛《看谁写得好》现在开始:(过程略) 第四板块:命题比赛《看谁命得巧》 教师: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落败的队可能不服气,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再加赛一场!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记叙刚才上的这节作文课,你会怎么写呢?先请你命一个题目,写到一张纸条上交给我,由我把它们都写到黑板上。然后我指一个题目,支持的同学请喊“YES”,反对的请喊“NO”,哪个题目获得的支持声最高,就给作者所在的队再加一分。(过程略)教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以后请同学们把这篇作文完整的写下来,注意详略安排,明天交上。写得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2-03-23T14:05:46.1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4月总第95期供稿作者:鲍涛 [导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的“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的写作理念就是以生活为本源的。 鲍涛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中学256500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依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 新的课程改革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顽疾”,提出了一些新的教法。近年来我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生活是写作之源,让学生学会搜集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认为的“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的写作理念就是以生活为本源的。令人遗憾的是,较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认识肤浅,思想冷漠,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目光,认识生活的情意心智偏低。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如此苍白,生活的情感如此荒芜,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冲动呢?为此: 首先,教师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学生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都有了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便能信手拈来,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再引导他们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生活阅历丰富、体验深刻,再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作文时,文思便如江水出闸,一泻千里,真正让生活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第三,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一双敏锐的眼睛、一对灵巧的耳朵,从生活中、从社会中发掘新题材。教师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重视开拓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的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的生活内容合拍,并且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作文“无话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第四,教师要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教师要“逼”着学生注意留意生活,学会把生活中值得写的东西记下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不断的积累,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写作的素材库。 二、鉴赏是写作之道,让学生学会修改写作妙招 好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在修改中鉴赏自己的文章或别人的文章,在修改与鉴赏中摸索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 第一,让学生学会自我鉴赏修改。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了吗? 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看后加以修改,或过一段时间再改,反复修改,会越改越好。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自我鉴赏与修改中自觉感悟。 第二,让学生学会互相鉴赏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有时是限于个人水平,有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文章毛病自己看不出,学生共同磋商,师生共同研究、相互修改,就能解决问题。可以同桌同学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鉴赏别人的作品,修改他人的作文,本身就是向他人学习而共同提高的过程。 第三,修改求精。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所以,为了检查学生的批改质量,教师要对学生批改过的作文进行复改、复评,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的复改、复评是教学环节中的反馈环节。复评时,教师除写总的评价意见外,最重要的是必须指出学生作文中要修改的地方,尽量教会如何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师最好由句到段到篇,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使学生最终养成反复修改的好习惯。有条件的可以帮学生投稿,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到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总之,我们只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学会搜集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学会几招修改文章的妙招,初中作文教学一定会有显著效益的,学生一定会在初中阶段写出题材新、结构匀、技巧好、有着鲜活的时代感的佳作来。

经历之我见作文-高三作文

经历之我见作文-高三作文 【篇一:经历之我见作文】 “经历“,人人都有。”历“字本身就是人人都有的状态。古字“歷”,上为“日光照耀下的树林”,下为“人的脚“。表示“人在树林中穿行”的样子——造字的古人们都这样做过,而历代芸芸众生也都有自己或长或短的人生经历。然而其中有些人自得其乐,回味无穷;也有些人一生碌碌空虚而无所牵托,令人叹惋。所以,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充实呢? 把目光投向爱琴海之滨,两个身着素袍的人在阳光下的树林中穿行,他们可以给我们答案——相传苏格拉底与拉各斯相约共访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于是二人分头出发,待会合时才发现,那山根本不存在。拉各斯一路只顾风尘仆仆,此时只是叹息。而苏格拉底却没什么遗憾的:“我这一路看够了美好的风景啊!” 苏格拉底的人生态度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它有一种“经历的主体意识”。他知道人生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目标,而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同样珍贵,甚至更加值得品味。而且他还主动践行这种理念,注重关注自己的人生经历。比起漠视自身经历的拉各斯而言,自然收获更多。 充分理解人生经历的意义,并努力主动去探寻、去铭记自己的经历,这种态度,我称之为“经历的自觉”。它能使我们主动的、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从而使生活变得充实。

仅仅有“经历的自觉”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去听听朱熹爽朗的笑声。昔日朱子与陆九渊会于溪山,他手指周遭景色,又指指彼此二人,朗声笑道:“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复有此嘉客否?”这句 话每每读来,皆如朝圣般震撼。朱子的生命太丰沛,文化人格太高大,以至于他有理由相信,他和他身边人正经历的就是“最好的时代”。 其实这种气度并非他二人专利,且看北宋嘉佑二年进士科——考官,欧阳修;进士,张载、曾巩、程颐、程颢、苏洵、苏轼——如此多的文化名人汇于一时,给了他们丰富彼此人生经历的绝妙舞台,赋予他们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自信,也便造就了专属于宋代的理性哲学的光辉。 我辈文化人格虽然尚难以望先贤项背,但我们是否也能对身边正在经历的事物投以最真实的目光?我们是否也可以用“最好的时代”来衡量我们正经历的一切?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主动对自己面前的人、手边的事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我们的经历,也会因为我们 主观上的重视而变得弥足珍贵。充分相信自己一切经历的价值,并始终以正面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自己和周遭的人、事、物,这种态度我称之为“经历的自信”。它让我们得以更好地享受经历,回味经历。 经历的自觉,经历的自信,这两种的两种态度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一种经历见证一种成长。只要我们主观上愿意接受我们的经历,它们便终将幻化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去经历吧!自觉一点,自信一点,就够了。 【篇二:经历之我见作文】 经历,对作家来说,可能是创作的源泉,就像《圣彼得堡的留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创新作文教学之我见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综合国力的增强,高新技术的应用依靠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依靠科学的教育。语文学科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的全面反映,更是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就作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体现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认识、体会和做法,以求与广大同仁探索一些作文教学的规律。 一、引导学生勤观察,多动脑。 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是校园小天地再加家庭鸽子笼,生活程序只是围绕读书这个中心环节的机械式动作,而生活内容则局限于课堂内外的无休止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学生全然丧失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去品味生活的内涵,这样,学生的作文只能是隔靴搔痒,闭门造车。 为克服这种弊端,教师首先要开放眼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严格控制课堂讲解时间,控制作业量,给学生松绑。为开拓学生视野,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到社会中去,去发现和描写新人、新事、新风尚。走向大自然去观察春天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夏夜的稻浪滚滚,蛙鸣阵阵;秋野的瓜果遍地,桂花飘香;隆冬的玉树琼枝,山河银装。烈日里去听蝉鸣,月光下去漫步,灯影下去捉迷藏,去看黄山日出,庐山飞瀑,到海边拾贝。通过观察体验如诗如画的生活画面,学生定会触景生情,大开思路。写出《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愉快的假日》等之类的作文。 二.引导学生多阅读,勤积累。 写文章过程,是一个“调动”的过程,调动思想,调动经验,调动材料,可调动之物从何而来?要靠平时积累,如看到鲜花,听到鸟语,闻到芳香,想到一首好诗,尝到一种美味,学了一句名言,悟出一个道理……以及得知了古今中外人、事、物、景、理等等,都应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做法,先占有,后备用。输入到大脑,经筛选、提炼、加工,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武俊凤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 【摘要】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十分不容乐观,好多教师常常强调多读,以不断增加知识积累,多观察以增加生活积累。但在真正地教学实践中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中,要多思考,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的前提下,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困惑对策教学观念 作文教学的性质取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取决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叶圣陶先生指出:“学校里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此语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作文教学的基本性质。学生的作文首先是一种写作活动,使用书面言语表达思想感情的交际方式。作文与一般的写作都需要作者观察积累生活,分析综合材料,进行选材立意,甚至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连缀成文及反复修改。学生的作文与一般的写作同样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思想、情感、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审美趣味和文字功底的外化,这是作文与一般写作活动的共性。的确,目前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样,教师在教学事业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中多动脑筋,并对此而想出相

应的对策。本文要讨论的正是这一点。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当今的初中生,十之八九害怕写作。要他们写一篇出色的作文,真是难于上青天。那种会笔下生花,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且能把写作当乐趣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欲说写作好困惑”的现象怕相当普遍,在城郊结合的中学则尤其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几种: 1、作文与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许多阅历丰富的作家创作时都要去体验生活的。如著名散文家魏巍如果没有朝鲜战场的生活经历,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名篇。可是,当今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即使让他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她)也只是闲逛而已。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2、作文与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书,选篇都是精品,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因此,任何一个语文教师,只要他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课文的态度是:你尽管写得好,我可是不愿学。

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生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对生活、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改革。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训练命题的形式范围很狭窄,多数仅限于学校或家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够,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2.应试教育的体制,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记叙文、议范文、说明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 3.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范文单线文体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没有把学生置入社会、大自然之中,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宣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 二、我的教学感受 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作文教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

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教,要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在思想上对“为什么写”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快被调动了起来,“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就解决了。 三、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我们应该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对象,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 3.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思想开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思想幼稚,看问题容易片面、肤浅。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育他们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才能去伪存

浅谈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浅谈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发表时间:2011-07-12T11:15:22.39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黄治富 [导读] 本文就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写作资源,让学生易于动笔。 黄治富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程寨乡中学 564600 摘要本文就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写作资源,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改革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指导好学生的作文学习关系到学生的整个语文素养的提高。鉴于农村中小学生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作文中存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而发,无情可抒”等问题,笔者在习作教学中,就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写作资源,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仅供参考。 一、贴近生活,转变“临时编造”为“日积月累” 生活是一部无字之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为写作打下基础。叶圣陶先生也作了这样形象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如何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勤于积累呢? 1、感受生活,就是要深入自然、社会,亲身感受。学生的习作内容大多数是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见闻、认识和感想,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基于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走进社区看社会;走进田间看农业;走进果园看瓜果;走进企业看创新;走进农家看变化;走进商店看市场;走进自然看山水;走进公园看美景等。 2、引导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积蓄在于多动脑、勤动笔。从作文内容来说又是多方面的,有生活、知识、思想认识的积蓄等。一旦胸中有了这些积蓄,写起来就会如行云流水。 (1)生活的积累,对中小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比较浅显,可以指导他们多向农民、工人、商人、干部等了解情况,也可向书本、电视、电影等了解情况。 (2)知识的积累,写作非一日之功。如词汇、成语、修辞、文章体裁技巧等应用,也是要长期的积累,如背古诗名言,对写作的语汇、语法、章法等都会有好处。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吟”,好作品读多了不仅积累了作文素材,也积累了作文的章法。(3)思想认识的积累,从文章阅读和生活素材积累中,指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通过点拨美文的构思立意,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爱民族。学会诚信做人、遵纪守法等,这样不仅学生写的文章有主题思想,也可教育别人,也将对他们自身的道路成长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的内驱力。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除了积累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1、构建展示平台。将学生优秀习作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专栏中,供同学们欣赏,以此激发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还将“精品”推荐到校刊或报刊上发表。 2、积极鼓励参赛。在各种征文比赛中,通过“贵在参与”、“人生难得几回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敢于“亮剑”。当学生参赛获奖后及时在班上表扬鼓励,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积极鼓励学生多写。一方面引导学生启动多种感官,对生活进行观察、分析、感悟。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无拘无束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文章,尽情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并及时地和别的同学交流。 三、打破常规,变“模式化作文”为“个性化作文” 过去的作文教学,有两种突出倾向:一是强调写作普遍化知识的学习,二是所谓代言式写作,而忽视对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教学,以致造成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这两种写作取向的共同特点是远离了学生生活,置学生的个性发展于不顾,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没有独特感悟。 1、选择最佳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说明观察事物,跟选取的角度有关。不同的角度会导致认识深浅不一,文章写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个性化写作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独辟蹊径,在共性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见解、个性手法,个性的语言,体现出文章的新颖性。 2、挖掘足够的深度。我们平时看报纸、读杂志、听讲话大部分未留下什么印象,就是因为这些文章只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人云亦云。而一篇文章或一次讲话有了新思想的火花,就如闪电划过升空,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 3、增加一定的容量。“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是古人写作的一个原则。但如果从词语使用的角度来讲,“疏”则常常一览无余,平淡无奇。“密”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质地的词语要维持足够的密度,包容别人不常发现的多条信息。克服简单的文字重复,克服文章中道理和内容平淡地重复别人说的话,用新奇来满足读者对美感的个性需求。因此,学生平时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多方面、多方位采集写作内容。 4、语言描绘自如准确。字、词、句、修辞、章法等运用自如,写作就应当将你要写的对象精确、细致、形象地描绘出来。这就需在认真、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平时积累的知识,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因此平时要多课外阅读,多多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 四、革故鼎新,变“教师改文”为“学生自己改文” 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了自己改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经验告诉我们,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那么,如何处理好教师点拨与学生改文的关系呢? 1、师生情感交融。如果说,学生作文是敞开心扉,吐露心声,那么教师指导学生改文就是“解读心灵”。教师不能把学生的作文看着是一份作业,要把它看成是一段故事,一次经历、一种感受、一个启发、一丝心语,与学生心心相连,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他们的感受,以至产生共鸣,得到升华。 2、通过点评改文。在批改学生作文中,主要采取如下“三种点评”让学生改文。一是诱导式点评。针对作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去修改。二是分析式点评。既点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又要分析不足的原因,还要点出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三是商讨式点评。教师多用“好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