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进化生物 名词解释

第一讲绪论 1、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 2、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3、灾变论:认为地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当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地方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同地层有不同化石的类型。(多次创造,每次均不同。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反对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4、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6、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7、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造出来的。并且当初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缘关系。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 第二讲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 1、自我更新:生物的自我更新世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2、熵: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3、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时出现的有序结构。 4、团聚体:20世纪50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得浑浊了,取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把它们称为团聚体。 5、类蛋白质微球体:fox把多种氨基酸干热聚合形成的酸性类蛋白质放入稀薄的盐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到0℃,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大量直径为0.5~3微米的均一球状小体,即类蛋白质微球体。 6、还原性大气:含有还原性气体(CH4、CO、H2等)而含氧量很低的气体(烟气)氛围 第三讲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进化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进化:一切物质的发展规律,是指物质的无序到有序,从同质到异质,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生物进化:是指物质有趋势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了复杂性和有序性增长的趋势,适应生存环境的趋势,与无方向的循环往复的变化不同,演化更多的应用于非生物学领域。 3、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4、化石:就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与地质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的遗迹,从时间上看,必须是全新世之前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才可以成为化石。 5、利他行为:指对其他动物有利而对本身不利,甚至有害的行为,发生在亲缘关系上的叫双亲行为,发生在没有亲缘关系的社群成员之间的利他行为,称为互惠互利的行为 6、大进化:指种和种以上分类的进化 7、小进化:指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的进化改变,以现存的生物种群和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短时间内的改变 8、种群:是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的集合,又称孟德尔种群,杂合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杂合性可以保证种群的多样性 9、基因库:一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组成成员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被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10、基因频率:指种群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11、基因型频率: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12、遗传平衡(基因平衡):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遗传漂变等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也称哈迪—温伯格定律 13、适合度:指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他基因型个体相比能够存活并把它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能力 14、选择系数:表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是表示相对选择强度的数值 15:、遗传漂变:把由于群体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于丢失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又称莱特效应。 16、适应:生物的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生命特有的现象。 17、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和一切适合于栖息的空间。 18、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复合体 19、宏观的生物进化:应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逐渐演变,向前发展的过程”。这种进化过程的最直观效果就是通过近40亿年物质的不断演化,生物从原始的无机环境中产生,直至形成了包括病毒和人类在内的、包含各种层次的进化物种。 20、微观的生物进化:则是指在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对于特定的生物群体,为了应付特定的生存压力,生物有机体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变化过程,它体现在生物个体或特定群体在形态、结构、功能特性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21、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体感受信息后的有规律的适应性活动,包括我们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动物的状态。应激性即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应激性是行为产生的重要基础。 22、谱系进化:就是通过种形成和种绝灭而表现出来的进化改变,包括平均表型的改变和分类学多在样性的变化;而线系进化只涉及一个线系,只包含平均表型的进化改变。 23、大进化型式(pattern of macroevolution)是指在一定时间,一组线系通过线系进化、种形成和绝灭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谱系特征。简单地说,就是谱系进化(系统发生)的时、空特征。 24、辐射:一个单源群的许多成员在某些表型性状上发生显著的歧异,它们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较短的进化历史,不同的适应方向,因而能进入不同的适应域,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在系统树上则表现为从一个线系向不同的方向密集地分支,形成一个辐射状枝丛(线系丛),叫做辐射 25、趋同:属于不同单源群的成员各自独立地进化出相似的表型,以适应相似的生存环境;不同来源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展开过程探究新知 虽然我们看不到生物进化的 历程,但通过科学的探究可以推测 出生物进化的历程,下面,根据我 们学过的动植物知识,推出它们的 进化历程。 请各小组回忆我们学过的动物、植 物类型,并把这些类型名称填写在 小卡片上。 根据生物进化历程,把代表这些生 物的小卡片按先后顺序排列。 环节动物呢?应放在哪里? 在老师启发下进 入上课状态。 (小组讨论,填写 卡片,小组汇报) 植物由低等到高 等的顺序: 藻类植物→苔藓 植物→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由低等到高 等的顺序: 腔肠动物→软体 动物→节肢动物 →鱼类 通过小组讨 论培养了学 生的发散思 维能力、提出 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 能力及小组 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现在请同学们把小组拼的进化树 与书上的进行比较,回答以下问 题: (1)多细胞生物都是由什么生物进 (1)都是由单细胞 生物进化而来的。 (2)起连接作用。 因为地球上最初 扩展知识,培 养学生观察 和语言描述 能力。

化而来? (2)原始生命在生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到的只是生物界里面的一小部分生物,生物界并非只有这些类型,甚至有些生物人们还没认识,这就有待于你们今后去学习研究。产生的是原始生命,再由原始生命进化到现在的各种生物。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 上进一步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历程, 本节课重点掌握植物的进化历程 和动物进化历程中脊椎动物的进 化历程。 学生自主回顾本 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 学知识形成 知识网。 效果 检测完成达标检测,小组交流解决。 学生独立自主完 成课堂检测并及 时互纠。 针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达 到因材施教 的效果。 板书 设计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进化生物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第三章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第四章生物发展史第五章生物表型的进化第七章生物的微观进化 第八章物种与物种的形成第九章分类系统与进化谱系第九章生物的宏观进化 第十章生态系统的进化第十一章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 1.1生物进化2进化生物学3趋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4趋异进化(divergent evolution)5用进废退6获得性状遗传:3.1真细菌2古细菌4.1新泛种论2寒武爆发3显生宙4隐生宙5绝对地质时间6相对地质时间7化石(fossil)8硅化木6.1致同进化(concerted evolution):2、假基因(Pseudogene)3、基因的水平转移:4、蛋白质的结构域(structural domain):7.1微观进化(小进化,microevolution):2、适应:3、适合度(fitness)也称适应值(adaptive value),4、选择系数(selective coefficient)5、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6、先适应(aptation):7、前适应(preadaptation)8、联适应(exaptation)9、正常化选择normalizing selection:10、平衡选择:11、稳定选择(stable selection):12、分离选择(diversity selection):13、定向选择(direction selection):14、多态现象(polymorphism)15、性二型16、性选择(sexual selection)17、集团选择(group selection)18、遗传平衡(哈代温伯格定律):9.1 Ma=100万年2、线系、线系进化、线系进化斜率3、时间种4、灭绝、假灭绝5、枝丛或线系丛6、谱系进化、线系进化7、垂直进化8、水平进化 9、停滞进化 10、大进化型式(pattern of macroevolution)13、常规绝灭14、集群绝灭15、生物个体发育的重演16、异时(heterochrony)17、幼态持续(neoteny)29.1系统学( Systematics )2系统分类学(phylogeny)3系统发生系统学(phylogenetic systematics)4分支5姊妹群6共祖近度7单源群8近缘群:9多源群:包括亲缘关系较远的表型趋同的类群10祖征11衍征12外群(outgroup13表型特征14基因型特征:15分子特征:11.1分子系统树(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2、分子钟(molecular clock):1 2.2、种族(人种) 二、问答题 1.1试述达尔文进化认的主要思想和形成过程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3、论述进化生物学与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植物学之间的关系? 4、生物进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5、谈谈你对学习进化生物学意义的认识 2.1生命的基本特征? 2、简述生命活动的十大特征,以及对个人对特征的生物学认识 3.1原始细胞起源有哪些假说?2、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 3、多细胞化是继真核细胞起源之后的又一重大的进化事件,该事件发生于那个地质年代?

菊头蝠科蝙蝠表型的异速生长与进化

菊头蝠科蝙蝠表型的异速生长与进化 动物体型的改变常伴随着其发育、生理和功能等方面的协同变化。异速生长,是指有机体体型大小与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等表型之间以不同速率进行生长或变化的过程。 异速生长与表型进化关系紧密,从而使其成为进化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先前大量的研究主要关注动物身体大小与其生理机能、捕食行为以及生态特征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相对较少的研究关注动物身体大小与其求偶相关表型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如体型性别二态性和声学交流信号等,这将导致对异速生长关系与表型进化理解的片面化。 伦施法则描述了体型性别二态性(sexual size dimorphism,简称SSD)的异速生长:当雄性体型比雌性体型大时,SSD随体型的增大而增大;当雌性体型比雄性体型大时,SSD随体型的增大而减小。伦施法则的实质是雄性体型比雌性体型变化更大。 伦施法则在雄性较大和混合型的(既有雄性较大的物种又有雌性较大的物种)生物类群中更普遍,但对雌性体型较大的动物类群,存在支持和反对的证据。因此,迫切需要在更多雌性比雄性大的类群中检测伦施法则。 蝙蝠,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其多数物种一致地表现为雌性比雄性大的体型性别二态性特征。但对其SSD的异速生长规律是否符合伦施法则知之甚少。 菊头蝠科蝙蝠发出恒频型回声定位声波,其在性选择和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每个物种都进化出一个回声定位声波的“私有带宽”,导致菊头蝠科蝙蝠回声定位声波具有极高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进化可以用体型与声波之间的异速生长来解释。

然而,先前的研究通常只使用体重和前臂长来模拟菊头蝠科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身体大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对菊头蝠科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其发声和接收回声直接相关的形态特征(如鼻腔、耳蜗和外耳)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 本论文选择SSD明显和回声定位声波多样性较高的菊头蝠科蝙蝠为研究对象,在大地理尺度,通过种群间和种间的比较研究,探讨SSD和回声定位声波频率这两个表型的异速生长与进化,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在全球尺度,通过野外采样和文献查阅,收集了马铁菊头蝠23个种群的雌雄体型数据,采用主轴回归分析,结合种群的纬度数据,探讨种群间SSD的变化是否符合伦施法则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种群间SSD的变化符合伦施法则,即雄性体型较雌性体型变化更大,也说明尽管雌性体型较大,但雄性体型面对的选择压力较雌性体型更大。 雌雄体型均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我们并未检测到雄性体型随纬度变化较雌性体型显著,因此,性别特异性的体型-纬度变化并不能解释马铁菊头蝠种内SSD的变化符合伦施法则。2.在第3章,通过查阅文献和野外采样共收集45种菊头蝠科蝙蝠的前臂长、体重、阴茎骨及生境类型数据,检测菊头蝠科蝙蝠种间SSD 变化是否符合伦施法则及SSD的进化驱动力。 结果表明:无论用前臂长还是体重代表体型大小,不论用传统分析方法还是 用考虑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方法,雄性体型对雌性体型主轴回归所得斜率均未显著不同于1,表明菊头蝠科蝙蝠物种间SSD随体型变化不符合伦施法则。我们推测,菊头蝠科蝙蝠雌性体型受到较强的生殖力优势选择压力,以及由其宽广的生 态位和不同的交配制度所导致的每个物种雄性体型受到的性选择压力强度和方 向不一致是菊头蝠科蝙蝠种间SSD变化不符合伦施法则的原因。 最大简约法推测菊头蝠科蝙蝠的祖先雌雄体型均为中等大小(雄性前臂长

植物进化史

植物进化史 实在闲着无聊了,和大家谈一谈植物的进化史吧! 众所周知,火山活动和板块撞击造就了沧海桑田。大家或许会问这与文章的主题:植物进化史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在地球史的重要时刻还有着另一种力量改变着地貌,孕育着我们的家园,这便是植物了!何出此言请听我细细道来! 绿色植物吸收阳光为地球带来能量,植物祖先改造出了生命赖以存活的大气,25亿年前,地球产生了氧气,植物点缀出了地球每一寸肌肤,同时推动了动物的产生与进化,也包括我和你的鼻祖! 一、光与生命 万物发展皆有过程,让我们追溯到30亿年前,那时的地球荒芜一片!几乎没有氧气,大气是一团有毒气体的混合物,如甲烷、二氧化碳等等,没有氧气的天空对紫外线的防御几乎为零,陆地上任何生物都难以存活。 相对于严苛的陆地,孕育生命的重任只能交予海洋了,于是首次生命大爆发(25亿年前)在水下发生了。在水的保护下,地球早期的有机体以细菌形态开始了漫长的进化之旅!这些细菌依靠吸收太阳的能量而生长。在水体深处,通过经年累月的进化,细菌中的新物种出现了——绿细菌。这看上去显得非常偶然的演化过程即细菌碰巧吸收了绿色光线而非其它颜色的光线却间接地对地球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久而久之,这种绿细菌逐渐主宰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江河湖海!最终这种绿色微生物进化出了地球上的所有植物。当然这种细菌的绿色并不仅仅是颜色问题,它有之前细菌所不具备的制造氧气的能力,从此,原本荒芜的地球加速了进化的脚步!当然,至于绿细菌是如何利用阳光的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所能阐述的,在此我只能说那叫“光合作用”。 起初大气中氧气相当稀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逐渐积累,当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氧气的新用途出现了!它在平流层之下创造了臭氧层,臭氧层包裹并保护地球免于受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破坏。这将意味着海洋中的植物将有可能迁居于大陆历史于此又跨出了重大一步! 然而转移至陆地生存必将引发巨大冲击,尽管如此植物终究还是跨出了这质的步

2021年进化生物名词解释

第一讲绪论 欧阳光明(2021.03.07) 1、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成长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成长,也包含某一物种 2、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但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标的目的。(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含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3、灾变论:认为地球在不合时期,不合地址产生了巨年夜的“灾难”,毁灭了那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处所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合地层有不合化石的类型。(屡次创作创造,每次均不合。认为生物的修改是突然产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作创造的。否决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4、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卵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初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庞杂的形式转变过程。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更与成长。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呈现和社会的成长。

6、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产生一系列不成逆的修改,并招致相应的表型修改,在年夜大都情况下这种修改招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7、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依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作创造出来的。并且当草创作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的变更,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缘关系。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位置 第二讲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 1、自我更新:生物的自我更新世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2、熵:是用来暗示某个体系混乱水平的物理量。 3、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时呈现的有序结构。 4、团聚体:20世纪50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明混合后使原本廓清的液体变得浑浊了,取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明了许多年夜小不等的小滴,把它们称为团聚体。 5、类卵白质微球体:fox把多种氨基酸干热聚合形成的酸性类卵白质放入稀薄的盐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到0℃,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年夜量直径为0.5~3微米的均一球状小体,即类卵白质微球体。

生物进化学名词解释

1、生物进化:生物在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的环境的相对适应。 2、生物进化学:是探究进化的学科,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也就是说进化生物学是回答“为什么”的学科,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3、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指物质从无序到有序,从同质到异质,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4、中性突变: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3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同工突变:DNA分子上非转录顺序或重复序列或与蛋白质非功能部分相关的结构基因的改变产生同一突变与密码的简并,或与tRNA反密码子的摇摆有关。 6、自我更新:是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7、熵: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8、熵变:生物体是个开放体,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熵处在不断变化中。 9、熵产生:体系内部由化学反应和扩散等不可逆的过程所产生的混乱。 10、熵流:分正熵流(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使机体熵值增加)、负熵流(合成作用大于机体作用,使机体混乱程度减小)。 11、团聚体:是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之一,20世纪50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浑浊,去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将其称为团聚体。 12、类蛋白质微球体:是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把多种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种酸性糖蛋白质放入稀盐酸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温度降至15℃到0℃,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大量直径为0.5~3μm的均一球状小体,即类蛋白质微球体。 13、还原性大气:含有还原性气体(CH4、CO、H2等)而含氧量很低的气体氛围。 14、膜进化理论:用膜分化导致代谢分隔来解释细胞器和细胞核的起源。 15、超循环组织模式:是多个自催化自我复制循环的分子系统组织起来所形成的超级循环系统,它能进行达尔文式的进化。 16、渐进说:认为细胞器起源于膜的内陷分化,导致代谢分隔而形成的。 17、分子准种:分子系统中存在着类似物种的系统组合,叫分子准种,选择作用于这些分子准种而促使其进化。 18、古细菌:又名原细菌,是与人类生活无直接关系的原核生物,能存在高温高压高盐或极为低温、干旱的环境,属化能自养极端嗜热的细菌。 19、化石: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从时间上看,必须是从全新世之前的地层中挖掘出的才可称之为化石。 20、标准化石: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以致可用其作为所在地质年代标志的物种化石就叫做标准化石。 21、指相化石:能够指示当时地层沉积环境的化石,如贝类的化石可指相为水。 22、遗体化石:古生物的遗体所形成的化石,如动物的骨骼化石,植物的茎杆化石等,分为变质和不变质两类。 23、模铸化石:生物体在底层或围岩中所留下的各种印模和复铸物。包括“印痕化石”和“印模化石”两类。 24、遗物化石:指古代生物的粪便、卵,植物的汁液以及人类祖先使用的工具等,如鱼卵、恐龙蛋以及人类祖先使用过的石器、骨器和装饰品等。 25、遗迹化石:古时候动物留下的痕迹,如恐龙的足迹。 26、微体化石:指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微小化石,包括个体微小的古生物和较大生物体的某些微小部分的化石。

进化生物学期末重点

名词解释 1.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研究进化的过程、原因、机制、速度和方向,还研究物种的形 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性起源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就是进化论。 2.内共生起源学说: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于共生的螺旋体类 真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进而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3.生物重演律:生物在个体发育中迅速重演其祖先的主要演化阶段。即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 而迅速的重演。 4.五届说:美国生物学家惠特克将生物界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界。 5.生物表型的进化:相对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而提出的,包括形态、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的进 化。表型进化是以分子进化为基础的,其本质还是基因频率的变异。 6.进化稳定对策(ESS):是基于最适性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策的一种理论。是一 种混合对策,是经过长期进化检验的、最稳定的、而且最少受到其他可选对策的干扰。是一种不可侵犯的对策,一旦确立就会稳定下来。 7.平衡性选择:又称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是指能使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若干世代中 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这种选择常导致群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个体,从而维持遗传学多样性。 8.遗传漂变:指的是由于种群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又称为赖特效应,是生 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机制。 9.正态化选择:又称为稳定性选择,即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 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0.前进性选择:自然选择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包括单向性选择和分裂性选择。前者通过淘汰一种极端 而保留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生物类型朝某一方向发展;后者把一个群体中极端变异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减少中间常态性。 11.适合度:也称为适合值,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他基因型个体相比能够存活并把它的基因传给下 一代的能力。 12.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在理想状态下,(大的随机交配的额群体,无迁移,突变和选择) 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 13.量子种形成:骤变式物种形成方式,进化并非总是匀速的,缓慢、渐变的进化,快速、跳跃式的进 化也同时存在,通过个体变异实现,不经过亚种等级,相对快速地获得生殖隔离,并形成的新物种。

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

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实体化石、压型化石、印痕化石、石化或渗矿化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忽视作用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指距今大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之初,多细胞动物在地球上突发性出现这一演化事件。(收成原理说、含氧量上升说、发育调控机制说、细胞说、重组生殖说、广义演化论) 进化:群体中可通过遗传物质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变化被认为是进化。进化是在一个群体中导致延续多代的可遗传变化的过程。 系统学:研究生物的变异及其因果关系、对它们进行分类命名、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建立分类系统。 分子系统学:通过研究生物的生物大分子,来阐明生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关系——以系统树的形式表示出来。 物种树:指代表了一组物种进化过程的系统树。 基因树:指根据某一基因数据构建的分子系统树。 直系同源的序列因物种形成而被区分开:若一个基因原先存在于某个物种,而该物种分化为了两个物种,那么新物种中的基因是直系同源的; 旁系同源的序列因基因繁殖而被区分开:若生物体中的某个基因被复制了,那么两个副本序列就是旁系同源的。 最大简约法:对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的变化过程,推断经过最少变化步骤的过程为最合理的假定事实。 同源性状:从共同祖先的等效器官进化而来的性状。 生物地理学:生物学与地理学间的边缘学科。研究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一门学科。即生物群落及其组成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和及形成原因。 特有种:指该生物种除了生存该区之外,未见于世界其他地区。特有种可視为一地的指标物种。 生物区:依据动植物区系以及相关的气候、土壤、地貌等典型特征划分的生物分布的地域。系统发生地理学:主要是描述和分析决定基因谱系地理分布的过程,特别是探讨种内及近缘种间谱系地理分布的原理及过程。 基因(gene):遗传的基本单位. 位点(locus):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或是说占据特定位置的基因。 串连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s)微卫星,如(A T)12, (AAGCG)5 转座元件(transposon elements, TEs) 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区别在于后者通过RNA为中介,反转录成DNA后进行转座。 基因家族(gene family)一群序列相似功能相近的基因 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出功能蛋白质的失活基因被称为假基因 突变:改变基因或者染色体原本状态的过程,及被改变的状态。包括基因突变和核型改变。等位基因:位於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点上的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或一个基因的多种形式中的一个。 单倍型:以一个或多个突变区别于其同源序列的特定的DNA序列 突变率:每一代或每单位时间(例如,每年)每个基因拷贝(例如,每个配子)独立起源的分子或表型变异的数目。 表现型:一个生物体可观测的性状。 基因型:特定组织中相关的一个或几个基因组成。生物体在一个(或多个)位点上的基因构成。

植物的生长历程

植物的生长历程 目录 根系的生长发育及结构 (2) 茎生长发育及结构 (6) 叶的来源及结构 (11) 花的来源、组成 (13) 花粉和胚珠的发育 (14) 果实的形成 (15)

根系的生长发育及结构 种子萌发、胚发育成新一代的个体,其根、茎、叶分别来自于胚根和胚芽等的发育和生长。通常情况下,陆生植物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生长,形成植株的主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就会从内部侧向生出许多支根,成为侧根。 任一植株地下部分的根总称为根系。依据根系的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直根系由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属于此种类型。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及其侧根所组成,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属于此种

类型。 根在系统进化与个体发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植物从水生迈向陆地生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善的营养器官。 根的解剖结构。从根尖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总长1~5cm。 根毛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特点主要有,1.根毛大大增加了根部的吸收表面积。2.根毛还可改善,根与土粒的接触。 根细胞分裂的方向:平周分裂,又称切向分裂,方向与器官表面平行,使增粗和增厚。垂周分裂,又称径向分裂。方向与器官表面垂直,使增粗或面积扩大。横向分裂,方向与器官中轴垂直,使伸长。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

表皮由原表皮发育而来。有些植物的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组成。

皮层一般又可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和内皮层三部分。 维管柱,又称中柱,包括维管柱鞘(又称中柱鞘)和维管组织。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特别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根在初生生长的基础上产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根的次生生长是根的增粗生长过程,根的不断增粗是根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维管形成层,位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由原形成层保留下来的、未分化的薄壁细胞和维管柱鞘一定部位的、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所组成。 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简单组织,组成了周皮。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个基本部分,但各部分又各有其特点,尤其是没有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因而没有次生结构。

53进化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生态学等为基础,使对这些学科的知识补充。本课程涉及范围广泛,讲授内容包括进化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发展史、生物表型的进化、生物遗传系统的进化、生物的微观进化、物种与物种的形成、生物的宏观进化、生态系统进化、分子进化和分子系统学、人类起源与进化等方面的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生命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将现代综合进化论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融为一体,从生物与环境、微观与宏观、表型进化与遗传系统进化的辩证关系出发,阐释生命进化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进化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进化生物学师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最大的统一理论, 在进化理论的框架下,细胞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比较解学、古生物学、胚胎学、分类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次的研究结果得到了统一。进化生物学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生物大分子、基因和基因组、细胞、生物个体、生物群体以至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的发展和变化都与生物进化有关,从而在各个水平上的生物结构都有其起源与进化的历史。什么是生命,生命如何产生,物种如何形成,生物界为什么有如此惊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们是如何进化的……这一切,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此外,学习本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识别真伪科学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分:2学分 学时:理论36学时

开设学期:第×学期(如第2学期)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进化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重大原理,了解生命的产生、发展的同时,掌握生物与环境、宏观与微观水平上的进化过程、表型进化与遗传系统进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各种方法和当前进化生物学诸多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重大争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进化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重大原理 2.难点:如何利用进化规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三、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明确生物进化生物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清楚进化生物学发展史。 重点:现代进化论的形成过程,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主要内容,现代综合进化论、分子进化论,间断平衡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要求:掌握进化、生物进化、生物进化论、进化生物学、神创论、灾变论等基本概念,掌握生进化生物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掌握进化论形成的过程,进化论的进一步发展,掌握了解达尔文之前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进化论在我国的传播及进化生物学发展的方向。 一、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1.广义进化 2.生物进化 3.生物进化论与进化生物学 二、进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进化思想的产生 2.进化论的形成

进化生物学课后题答案

进化生物学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进化生物学的由来及现状 1、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 2、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3、灾变论:认为地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当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地方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同地层有不同化石的类型。(多次创造,每次均不同。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反对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4、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6、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7、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造出来的。并且当初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缘关系。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 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也就是说进化生物学是回答:“为什么”的科学,是追究实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它不仅要从生物组织不同层次揭示进化的原因,也要从时间上追溯进化的过程。 三、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 不同点: 达尔文溯源于共同的祖先。共同起源是生物进化一元论的观点,而拉马克则是认为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各系统或群体生物并不起源于共同祖先,是典型的生物进化多元论的观点。 按照拉马克看法,用进废退或获得性遗传是一步适应,也称直接适应,即变异是定向的,“变异=适应”。按照达尔文的看法,适应是两步适应,也称间接适应,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的选择,即变异是不定项的,“变异≠适应”。3、拉马克学说是在同灾变论的斗争中创立的,达尔文学说是在同神创论的斗争中创立的。 四、简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主张两步适应即变异经过选择的考验才能形成适应。第二,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畴。第三,认为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五、你认为中性突变进化学说是对达尔文学说的否定吗?为什么? 否。因为达尔文注意到了变异的有害性和有利性,而中性突变进化学说注意到的是既无利也无害的所谓中性突变,应该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看问题的结果,使达尔文学说得到了补充和发展。且中性说是始终以分子水平的结构来提问题的,而达尔文学说是从表型水平来说的,二者并不相矛盾。 六、谈谈你对进化生物学发展新方向的见解(P15) 二、你认为“智慧设计”理论是正确的吗?为什么?(P14)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认同和掌握生物进化的历程。 3.构建生物进化树。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难点:构建生物进化树。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植物、动物进化大致历程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四、相关资源 《【生物世界】植物的进化》视频资源、《【知识探究】地球上的生命史》交互动画资源、《【知识解析】生物进化的历程(微课)》视频资源、《【教学图片】生物进化树》图片资源、《【教学实验】观察生物进化树》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在46亿年前,原始地球形成;在38亿~35亿年前,原始生命出现。原始生命诞生以后,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进化过程,才呈现出现在地球上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 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史。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又是如何进化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新知讲解】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和现存生物的研究,对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怎样进行推测的呢? 展示交互动画:【知识探究】地球上的生命史。 了解不同地质年代地球上出现的主要生物。

(上图为素材库中《【知识探究】地球上的生命史》交互动画截图) 讲解: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现在形形色色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真核生物。 讲解:最先出现的是水中生活的藻类,依次是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苔藓植物是由一些藻类进化形成的,被子植物是高等的植物类群。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比较复杂的,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哪一个类群呢? 讲解: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原始的鱼类,某些原始的鱼类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原始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爬行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从原始的爬行类分为两支,一支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另一支进化为原始的鸟类。 苔藓植物 多 细 胞 藻 类 单 细 胞 藻 类 蕨 类 植 物 种 子 植 物 鸟类 两栖类 鱼类 爬行类 哺乳类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 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反思 大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给学校教教材,但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学应该是通过活动点燃学生的智慧,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的钥匙,让他们信心十足地打开了认识科学的大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及生物进化的历程。课程中展示了其他学科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的证据,观看图像、图片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 提供资料简单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本节设计了一环接一环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转变。利用媒体资源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关生物进化的知识,是无法从现实中加以验证的。充分利用各种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次课程中我加强了环节之间的连接语设计,从前我都是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从没有什么过渡语,后来知道过渡语很重要的,所以这次上公开课,加强了在这方面的研究,效果还可以吧,以后会继续加强。 1/4 在学习始祖鸟的内容时,我忘记把始祖鸟的复原模型给学生看了,在前一个班上课时,学生们看到它,很感兴趣的。在始祖鸟的观察中,学生们很投入,而且提出了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比如说始祖鸟的那个嘴为什么也是喙?什么才叫喙?这是八年三班的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同学们都对鸟类的各个部分结构都有问题,我这说明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了,也证明了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

其实要想把一节课设计好,需要我们设计的内容很多,有学案,课件,板书,学生活动,练习题,我们还应该把这些内容衔接好,难易程度应该适中,每一个环节间要有比较好的过渡语,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会下载一些视频短片和比较抓人眼球的图片,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就是不能扩展太多的东西导致学生们没有完成学习目标。学会知识,才是重中之中。 在课本里,这节课中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的内容占了大部分,其间穿插有许多知识点。另外对比于初中生物的其他内容,许多学生对古生物感兴趣,了解较多,但是仅限于知道一些史前生物的名字和生活习性,而不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去研究它们的。于是我在设计时使用了一个创意,即试图模拟科学家对化石的研究方法,将其作为线索,并从这些结果中归纳整个生物进化的历 2/4 程。 由于古生物学方面的许多资料不易找到,或不适合初中使用,以及课件制作技术的限制,该创意无法完全实现。最后结果是,关于化石研究的内容被分为关系不大的两部分。排序时因使用的生物种类较少,排序很简单,没有完整体现生物进化的历程,且在分类过程中无法即时提供相关资料。这些都使学生进行研究的体验不足,总体的线索不够清晰。相应的,对于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这方面的总结也不够。 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是很不容易的。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 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于是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如本节课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我也经常会精心 3/4

进化生物学---课后答案

1、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 2、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3、灾变论:认为地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当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地方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同地层有不同化石的类型。(多次创造,每次均不同。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反对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4、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6、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7、神创论: (物种不变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计划和一定目的,一下子创造出来的。并且当初创造后物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物种数也无增减,各种之间也无亲缘关系。在18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 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也就是说进化生物学是回答:“为什么”的科学,是追究实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它不仅要从生物组织不同层次揭示进化的原因,也要从时间上追溯进化的过程。 三、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溯源于共同的祖先。共同起源是生物进化一元论的观点,而拉马克则是认为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各系统或群体生物并不起源于共同祖先,是典型的生物进化多元论的观点。 按照拉马克看法,用进废退或获得性遗传是一步适应,也称直接适应,即变异是定向的,“变异=适应”。按照达尔文的看法,适应是两步适应,也称间接适应,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的选择,即变异是不定项的,“变异≠适应”。 3、拉马克学说是在同灾变论的斗争中创立的,达尔文学说是在同神创论的斗争中创立的。 四、简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主张两步适应即变异经过选择的考验才能形成适应。第二,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畴。第三,认为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五、你认为中性突变进化学说是对达尔文学说的否定吗?为什么? 否。因为达尔文注意到了变异的有害性和有利性,而中性突变进化学说注意到的是既无利也无害的所谓中性突变,应该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看问题的结果,使达尔文学说得到了补充和发展。且中性说是始终以分子水平的结构来提问题的,而达尔文学说是从表型水平来说的,二者并不相矛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