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过程

五、小结和反思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

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例如,增设了心脏的位置、形态、方位的区分;引导学生设计实施了“水灌流心脏的实验”;补充了算一算心脏在工作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和收缩期的时间等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本节课中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攻破重点和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融洽。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教案 一、学情: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及认知的特点,往往聪明活泼好动,思维非常的敏捷,但也存在抽象思维略显不足的情况,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因此,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物学的任务。 二、教材:《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法 导课:复习引入,体现温故知新。 2突破重点与难点: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四、说学法 、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堂巩固。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PPT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先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师提问: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分别和哪些血管相连接?(房连静脉,室连动脉,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左房肺静,右房上下) 提出问题: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过程,那么血液又是怎样在全身流动的呢,这种循环流动又有什么意义呢?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学习血液循环的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非常的重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心脏非常有好处;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方法:分析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挂图、模型、录像、多媒体电子课件(ppt,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课时安排:2课时; 1课时【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人体内的血管是如何分类的?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分类?这几类血管在结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生:动脉: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压高; 静脉:将血液由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由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径非常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使得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器官——心脏。 【新课讲授】 师:心脏位于我们身体胸部左侧。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先阅读P67~68观察与思考。附:观察与思考(心脏)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3.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互不连通的。 4.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师:心脏具有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依次来分析。 师:心脏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心脏壁比较厚,这是为什么呢? 生:心脏壁厚说明构成心脏的肌肉十分发达,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就像泵一样,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即使你做倒立时,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师:构成心脏的肌肉属于心肌,心肌能够自主的收缩和舒张,不受大脑的控制。 师:心房和心室的厚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完整版)《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 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 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 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 相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二、教材分析及处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学六年级下册中较重要内容。它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消化系统和人体呼吸系统后进行的进行。除了讲授好本节内容知识外,还要提到总结前段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主要以观察为主,采用“提问—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通过探究概括总结出新知识。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 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一下) (2)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人教版初 一下)(2) 教学目标 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观看和摸索,猎取有关怀脏结构的知识并估量它们的功能,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不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点、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估量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估量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预备 教师:1、购置新奇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看。另预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看记录单,便于课堂观看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 肺循环:观看摸索,分析人体内血液循环流淌 离不快乐脏的作用。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 结合观看提纲,观看动物心脏,猎取 有关怀脏结构的知识并估量它们的 功能,通过观看心脏各腔室的厚薄, 来估量它们各自的功能。 通过分析,作出推断血液在心脏的流 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尝试通过对动物心脏注水,验证血管 及与心脏各腔室的通连关系。同时发 觉新咨询题,瓣膜的存在及作用。 观看演示对循环形成整体认识。 分组以〝旅行〞的形式,展开游戏。 咨询题情形创设,连通的两组 输液管模拟封闭的循环管道, 如何样使其中的液体流淌? 提供观看材料,巡视指导科学 的进行观看。 巡视引导,指导学生总结整理 通过观看、实验获得的感性认 识,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通过血液循环演示仪,对血液 循环形成初步认识。 组织游戏,协助理顺循环路线 和循环的意义。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过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1. 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动脉血。 3. 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 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解剖好的猪或羊的心脏,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壁、心室壁;准备心脏模型和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体验生命的存在。让学生将右手放在胸部左侧,感受心脏的跳动。原地跳跃30s,再次感受心脏的跳动。由此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心脏的外形 (1)观察人的心脏模型。 (2)动物心脏。 由于猪或羊的心脏与人的心脏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猪或羊的心脏,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将一个猪或羊的新鲜心脏,按照教材第60页“心脏外形图”所示放在解剖盘中,先观察心脏的外形,再用手捏心房壁与心室壁,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薄。(真实的心脏和心脏外形图有些差距,观察实物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学会辨别心脏的前后,并能分清心脏四腔的大致位置。 2. 心脏的结构 (1)对照教材第61页“心脏解剖图”,观察已解剖好的心脏的内部结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注意两个心房与心室之间是否相通,两个心室之间是否相通。捏一捏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注意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辨认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观察心房与心室之间、心脏各腔与血管之间有没有瓣膜。

(2)讨论 教师可分小组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然后交流讨论题答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并作评价。 ①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②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③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④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②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到心室。因此,与心室、心房各自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就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左右心室与它们所承担的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③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不连通的。 ④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3. 心脏的功能 (1)心脏的功能 根据心脏的结构和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心脏的功能: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的动力来源于心脏,而心脏正像一个输送血液的泵,给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2)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图4-39和相关内容,了解心脏作息过程。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三、课堂小结 复习本节内容,强化学生印象。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同步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在构成心脏的四个腔中,其中壁最厚的是(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2.某人的甲血管与心室相通,流的是静脉血,乙血管与心房相通,流的是动脉血,请问他的这两条血管的名称 依次是( ) A.肺动脉和主动脉 B.上腔静脉和主动脉 C.主动脉和肺静脉 D.肺动脉和肺静脉 3.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B.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动脉 C.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D.心脏内既有动脉血也有静脉血 4.心室收缩时,房室瓣与动脉瓣的开、闭情况是( ) A.都开 B.房室瓣开、动脉瓣闭 C.都闭 D.房室瓣闭、动脉瓣开 5.肌肉注射青霉素,若做跟踪检查,则在心脏中最先发现青霉素的地方是( ) A.右心室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左心房 6.下图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鲜红变成暗红 C.图中虚线为体循环路径,实线为肺循环路径 D.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7.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室 B.心室→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房 C.心室→静脉→身体各器官→动脉→心房 D.心房→静脉→身体各器官→动脉→心室 8.某同学患了肺炎,医生采用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治疗。青霉素到达肺部细胞所经过的途径是( ) ①上腔静脉;②下腔静脉;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肺静脉;⑥左心房;⑦右心房;⑧左心室;⑨右心室;⑩肺 部毛细血管。 A.①⑦⑧④⑨ B.①⑥⑧③⑩ C.②⑦⑨④⑩ D.②⑥⑧③⑩ 9.(5 分)现有一只新鲜的猪的心脏,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出它的左右( ) A.手捏心室壁 B.将心脏切开 C.手捏心房壁 D.向心脏内灌水 10.人心脏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这一结构特点与心室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是( ) A.接受全身的血液 B.接受肺部的血液 C.把血液压到心房 D.把血液压到全身各处 11.某人煤气中毒,从肺吸入的一氧化碳会首先进入心脏的(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 的、清晰的认识。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过程与方法: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 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 潜力增强体质。 4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输送血液的泵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选择题 1、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图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与其相连的血管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③是右心室B.④中的血液流向⑤ 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D.②中流的是动脉血 2、某同学用新鲜的猪心脏做灌流实验.他将水从猪心脏的主动脉灌入.该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水从下列哪种血管内流出?() A.肺静脉B.主动脉C.肺动脉D.下腔静脉 3、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都具有四个腔.其优点在于() A.能使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 B.能使动脉血和静脉血分离 C.能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 D.能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慢 4、血液在血管和心脏组成的运输线内周而复始的流动。下列对血液循环叙述错误的是 A. 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B. 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的大 C. 肺循环使血液含氧气量减少 D. 体循环运送养料和氧气 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适应繁重和持久工作的能力是因为 A心脏增大,肺泡数目增多B心肌和呼吸肌的收缩力量增加 C心肌数目增多,肺泡壁变薄D心脏内血流量增多,肺泡外毛细血管增多 6、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7、下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 痛。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 A.Ⅰ→Ⅲ→Ⅱ→Ⅳ B.Ⅳ→Ⅱ→Ⅲ→Ⅰ C.Ⅰ→Ⅲ→Ⅳ→Ⅱ D.Ⅳ→Ⅱ→Ⅰ→Ⅲ

8小丽在医院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感觉到了甜味,这是注射的葡萄糖到达了舌上味蕾的缘故。葡萄糖从手臂到达味蕾依次经过? A肺循环和体循环B体循环和肺循环 C体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D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9、平静时,长跑运动员的心脏活动表现为 A.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强 B.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强 C.心率较快,心肌收缩力弱 D.心率较慢,心肌收缩力弱 10、如图所示①、③代表血管,②代表人体内某器官,箭头代表血液方向.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A.若②代表肺,则①中流动脉血,③中流静脉血 B.若②代表小肠,则①中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若②代表心脏,则①中流静脉血,③中流动脉血 D.若②代表肾脏,则①中流的血液代谢废物明显减少 二、填空 1、如图为人体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所需时间示意图.空白的格子表示舒张,有斜纹的格子表示收缩,每一格表示0.1秒. (1)a表示,此人的心率为。 (2)某运动员的心率为50次/分,则a应为秒,其中心室舒张期为秒. (3)此图可以说明心脏不停地跳动,而不疲劳的原因是。2、人体的循环系统起着运输营养和废物的作用.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心脏的四腔,A为右心房,①~⑥表示血管(或血管网)请回答: (1)血液中细胞具有免疫作用. (2)在①~⑥中,属于动脉血管. (3)用箭头、字母和序号表示出体循环途径; 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其原因 是. (4)①代表部的毛细血管网,请写出一项毛细血管适于物 质交换的特点. (5)若④代表小肠内毛细血管网,用餐一段时间后,血液流经此 处时发生的成分变化是减少,增多.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1新人教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点、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 肺循环:观察思考,分析人体内血液循环流动 离不开心脏的作用。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 结合观察提纲,观察动物心脏,获取 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 功能,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 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通过分析,作出推断血液在心脏的流 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尝试通过对动物心脏注水,验证血管 及与心脏各腔室的通连关系。同时发 现新问题,瓣膜的存在及作用。 观看演示对循环形成整体认识。 分组以“旅游”的形式,展开游戏。 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各条“旅游线 路”,通过对“景点”和沿途发生的 “主要事件”的介绍,认识了解循环 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问题情景创设,连通的两组输 液管模拟封闭的循环管道,怎 样使其中的液体流动? 提供观察材料,巡视指导科学 的进行观察。 巡视引导,指导学生总结整理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感性认 识,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通过血液循环演示仪,对血液 循环形成初步认识。 组织游戏,协助理顺循环路线 和循环的意义。 教学过程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马汝媛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思想教育: 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4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泵血机制

心脏的泵血机制 血液流动方向为: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循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上下腔静脉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体循环又叫做大循环。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肺循环又叫做小循环 心脏的泵血机制(The mechanism of cardiac pump function) (一)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 心房和心室的心动周期在发生顺序上虽有先后,但周期的时间长度相同。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位。 心动周期的长度和心率成反变。如成年人的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心动周期为0.8s。左右心房收缩期为0.1s,舒张期为0.7s。心房收缩期结束后,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持续0.3s,心室舒张期为0.5s。

心室舒张期的前0.4s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以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故心动周期中收缩期所占时间比例增大。因此,长时间的心率增快,使心肌工作时间相对延长,休息时间相对缩短,不利于心脏持久地活动。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左、右心泵的活动基本相似,现以左心为例说明心脏的泵血过程(图4-13)。 1.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前,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房室瓣开启,半月瓣关闭,血液从静脉经心房流入心室,使心脏不断充盈。在全心舒张期回流入心室的血液量约占心室充盈量的75%。在全心舒张期之后是心房收缩期,历时0.1s。心房壁较薄,收缩力不强,由心房收缩推动进入心室的血液量通常只占心室充盈总量的25%左右。心房收缩时,静脉入口处的环形肌也收缩,再加上血液向前流动的惯性,所以虽然静脉入心房处没有瓣膜,心房内的血液也很少返流回静脉。心房收缩引起房内压和室内压都有轻度升高。 2.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迅速升高。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推动房室瓣关闭,阻止了血液返流入心房。房室瓣的关闭产生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由于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处在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的腔。由于血液的不可压缩性,尽管心室肌在强烈收缩,室内压急剧升高,但心室的容积不变,故名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 contraction phase)。此期持续约0.05s。当主动脉压增高或心肌收缩力降低时,等容收缩期延长。 (2)射血期(ejection phase):当心室收缩引起的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血液循压力梯度冲 开半月瓣进入主动脉,是为射血期。射血期又可以因为射血快慢而分为两期。 1)快速射血期(rapid ejection phase):在射血期的前期,由于心室肌的强烈收缩,心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到峰值,血液迅速由心室流向主动脉,心室容积迅速缩小,称为快速射血期。此期历时约0.1s,射血量约占心室总射血量的2/3。 2)减慢射血期(reduced ejection phase):在快速射血后,心室内血液量减少,心室肌收缩减弱, 室内压自峰值逐渐下降,射血速度减慢。此期历时约0.15s。 在快速射血期的中期或稍后,心室内压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由于心室肌的收缩,心室内血液具有较高的动能,故仍可在惯性作用下逆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 3.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isovolumic relaxation phase):心室收缩完毕后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当室内压降低到低于主动脉压时,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迅速关闭。半月瓣的关闭产生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半月瓣关闭后,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处在关闭状态,心室再次成为封闭的腔。心室继续舒张引起室内压急剧下降而心室容积不变,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0.06~0.08s。 (2)心室充盈期:随着心室肌的舒张,室内压进一步下降,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积聚在心房内的血液即冲开房室瓣进入心室,使心室充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生物教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非常的重要;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心脏非常有好处; 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难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 挂图、模型、录像、多媒体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课时: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人体内的血管是如何分类的?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分类?这几类血管在结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生:动脉: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压高; 静脉:将血液由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由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径非常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使得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器官——心脏。 【新课讲授】 师:心脏位于我们身体胸部左侧。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先阅读书P67~68观察与思考。 附:观察与思考(心脏) 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的途径 (一)教材分析 《血液循环》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营养和废物的运输都离不开血液的循环流动。本节内容与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中心枢纽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平凉市第十中学七年级(1)班的学生,本班学习气氛良好,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喜欢有趣的事物,不喜欢枯燥的学习方式,分析能力稍欠缺。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识别血液循环图,正确概述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2.在学习血液循环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知道动脉血、静脉血如何转化。(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和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突破方法:通过老师引导的方式,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归纳总结突出重点。并观看教师自制视频,对血液循环有了一些动态的认识。 难点: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突破方法:通过看视频,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教法上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利用自制教具、分组讨论法、采用生活实例法等相结合。学法上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采用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和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播放教师自制PPT 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复习,并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认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明小朋友很疑惑,“妈妈我的胳膊受伤了,在臀部注射药物也能治好病吗?” 学习新课----血液循环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又使他们学会关注生活。 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一、血液循环的路线 以旅行——发现沿途风景(疑点)——欣赏风景(解决疑点)的方式开始今天的学习过程。 1、首先我们要找到两个出发路线——体循环和肺循环。 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63-64页,自主完成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1、说一说体循环的起点是?终点是?沿途经过了哪些站点? 2、说一说肺循环的起点?终点是?沿途经过了哪些站点? 小组探究:3、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完全分开的吗?找出它们的联系。 试一试:教师报起始站和终点站,将经过的车站按顺序排列 二: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 拿一管动脉血和静脉血,让学生观察,找出它们的区别?通过实物,辨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材分析】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更是对前一章知识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的去向及如何被细胞利用作进一步的说明,并为后两章“人体的能量供应”和“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学习作好知识储备而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意精神。 (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 观察新鲜猪心,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 (1)选用2个带有血管和心房的新鲜的猪的心脏,一个完整的,一个在实验前解剖好,沿着室间沟1 cm处分别剖开左心室壁和右心室壁,露出4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 (2)准备好相应的用具:一次性手套,镊子,解剖盘、烧杯、清水、漏斗、标签纸等。(3)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心脏病和心脏保养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概述: 1.心电周期: 心脏的周期性活动:心肌 Ap 周期性电活动 -- 体症:ECG 心动周期:心肌收/舒机械活动周期--完成泵血--体症:心音 2.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 上、下腔V→右心房→房室瓣→右心室→肺A瓣→肺A ↑↓ 体循环肺循环 ↑↓ 主A ←主A瓣←左心室←房室瓣←左心房←肺V 一、心动周期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它包括心房收缩,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四个过程。正常心脏的活动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合而成。因此,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成年人心率每分钟为75次时,心动周期历时大约为0.8s。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首先收缩,持续0.1s,随后舒张0.7s。在心房收缩结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收缩持续时间0.3s。随后舒张0.5s。一次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各自按一定的时程和顺序先后进行舒张与收缩交替活动。左右两侧心房的活动几乎是同步的,两侧心室的活动也几乎是同步的。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共同舒张的时间约为0.4s,这一时间称为全心舒张期。心脏收缩后能得到充分时间舒张,有利于血液流回心室及心脏的持久活动。 二、心脏的射(泵)血过程 血液在心脏中是按单方向流动,经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射入动脉。在心脏的射血过程中,心室舒缩活动所引起的心室内压力的变化是促进血液流动的动力,而瓣膜的开放和关闭则决定着血流的方向。现以左心为例说明心脏在射血过程中,心脏内压力、容积和瓣膜等变化。 1. 心房收缩期 心房开始收缩之前,整个心脏处于舒张状态,心房、心室内压力均都比较低,约为0kPa (0mmHg),这时半月瓣(动脉瓣)关闭。由于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心房内压力相对高于

初一生物教案: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三节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思想教育: 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4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5教学难点:(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三、教学方法:

心脏的泵血机制

心脏的泵血机制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心脏的泵血机制 血液流动方向为: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循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上下腔静脉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体循环又叫做大循环。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肺循环又叫做小循环

心脏的泵血机制(The mechanism of cardiac pump function) (一)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 心房和心室的心动周期在发生顺序上虽有先后,但周期的时间长度相 同。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 的活动周期。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位。 心动周期的长度和心率成反变。如成年人的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 心动周期为。左右心房收缩期为,舒张期为。心房收缩期结束后,左右 心室同步收缩,持续,心室舒张期为。心室舒张期的前期间,心房也处 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 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以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故心动周期中收缩 期所占时间比例增大。因此,长时间的心率增快,使心肌工作时间相对 延长,休息时间相对缩短,不利于心脏持久地活动。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左、右心泵的活动基本相似,现以左心为例说明心脏的泵血过程(图4-1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