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软土地基箱涵施工质量病害及防治措施浅析

软土地基箱涵施工质量病害及防治措施浅析

软土地基箱涵施工质量病害及防治措施浅析

【摘要】本文结合沿海某省道工程软基地段箱涵施工中发生的一些质量病害,进行探讨,分析其成因,提出了处理对策,以减轻病害对路基产生的危害。

【关键词】软土地基;沉降缝拉裂;错台;防治措施;沉降缝处理

0.前言

箱涵是公路的主要小型构造物之一,在各种小型构造物中其数量较多,其主要起沟通地方水系,便于农田灌溉的作用。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箱涵,其质量病害除了施工的原因产生外,还受到软土地基的影响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及通车以后往往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涵身产生裂纹、涵身侧向不均匀位移、沉降缝拉裂、错台、渗水漏土等病害,而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给运营期间的公路维护与保养工作带来较大的麻烦。本文结合沿海某省道工程软基地段箱涵施工中发生的一些质量病害,进行探讨,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处理措施,以减轻病害对路基产生的危害。

1.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箱涵质量病害一般表现为不均匀沉降、墙身产生裂纹、涵身侧向不均匀位移、沉降缝拉裂、错台、漏水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软土地基承载力过小导致沉降量过大、箱涵沉降缝分段长度过长、基础施工不规范、台背回填施工不规范等原因。

1.1软土地基沉降过大

通常在软基地段,小型结构物地基均经过软基处理,诸如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换填灰土和碎石、打复合桩等,利用置换、挤密、排水胶结、加筋等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以改善一部分或全部软基土的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特性,但是软土的固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固结。但公路建设周期较短,一般软基处理结束后就会开始进行涵洞施工,随着施工的进行,荷载不断增加,沉降在所难免。不均匀沉降就会导致涵洞一系列病害的发生,也是其最根本的原因。

根据设计文件,某沿海省道工程箱涵地基换填5%石灰土处理后,总沉降量达32-56㎝,其中预压期末沉降量11-15㎝,工后沉降量7.37-8.69㎝,施工过程沉降量达13.7-32.3㎝(20天内),沉降量远大于设计控制标准(构造物≤0.2m),对箱涵质量的威胁也必定很大。

措施: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沉降量较小的其它软基处理方式处理地基,施工箱涵前先对地基进行超载预压,让地基沉降提前趋于稳定,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1.2沉降缝分段长度过长

在某沿海地区,我们先后承担了两条高等级公路两个标段的施工任务,其中YH高等级公路设计所有涵洞仅设置一道沉降缝,沿涵洞的中心位置;2××省道设计是所有涵洞每6~9m设置一道沉降缝。设计单位考虑方便施工因素较多,比如出厂钢筋的9m定尺长度。沉降缝过长,在软土地区,由于不均匀沉降,很容易产生箱涵墙身裂纹。

某沿海省道工程箱涵施工结束后20天内在沉降缝处发生不均沉降及侧向位移,板缝错台最大处达8.6㎝(见下图)

其实,为了防止涵洞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陷时基础、涵身产生裂缝而漏水,《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规定涵长每4~6m设置沉降缝,缝内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

因此,应在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与实物验算分析,确定箱涵沉降缝的合适设置间距,降低地基沉降引起涵身纵向应力,从而避免涵身出现竖向不规则裂纹。

1.3箱涵基础施工不规范

基坑开挖时,局部超挖,且超挖后处理不当,造成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是引起箱涵沉降缝拉裂和墙身出现裂纹的原因之一。

措施:通过标高测量、土层承载力测试工作准确确定涵底施工标高。开挖到基础底面标高附近时,保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一般为30cm)作为涵底地基土的保护土层,待基础施工准备就绪后,开始基础施工或换填施工前突击挖除剩余部分。对于超挖部分,应采用混凝土、砂砾、低级配碎石等材料回填,并振捣密实。

基础受水浸泡,也容易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引发一些病害。箱涵的功能是排水,连接横穿路基的沟渠。其基础位于沟渠底部,大部分有长期淤积的淤泥,在软土地基地区更是如此,还有大量地下水渗入。因而基础垫层回填一定要及时到位,基坑验收完毕后立即进行回填,并且填料和密实度要符合设计及验收标准要求。基坑回填时,还应注意对涵洞两侧低洼地带进行处理,防止积水后渗泡基底。曾有涵洞,由于一侧积水渗泡基底,致使基础不均匀下沉,造成主体的纵向开裂。

措施:在基坑四周修建截水沟,避免地表水排入基坑、冲塌坑壁。基坑开挖时对坑底适当超宽开挖,并在坑底四周挖排水沟,在低处设集水井,用潜水泵集

中排水。发生基底遇水泡软的情况时,基础施工前适当挖除地基的软化表层。

箱涵完工后,要及时清理,使纵横向排水通畅,避免箱涵受水浸泡,常年流水的,应特别处理涵底铺砌与沉降缝,使水不能渗入到基础周边的地基土中。

1.4台背回填不规范

台背回填施工中不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操作,是造成箱涵沉降缝错台的主要原因,在软土地基地区对称回填显得更为重要。本身地基软弱,再加上重型压路机的碾压,如果不是对称填筑,很容易造成沉降缝处错台情况发生,而且想让其复位还非常困难,施工中这种情况为数不少,要引起特别注意。

措施:台背填土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执行施工工艺和设备要求。①台背原地面以下部分回填,采用小型机具配合人工认真夯实;②原地面以上部分台背回填宜尽量扩大施工场地,以便台背与路基相接部填方一同作业,充分发挥大型压实机械的作用,使台背回填得以充分压实。涵身两侧2-3m宽范围填土可采用横向碾压法,以使压路机尽量靠近涵身碾压,但不能振动,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称回填,避免涵身部分节段单侧受力偏压,造成沉降缝处发生错台现象。对压路机碾压不到的点,用小型机具配合人工夯实;③台背回填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松铺厚度和压实后厚度),可在涵身上每10-15cm用红油漆划一道填土分层厚度控制线;小型机具配合人工夯实的分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2cm以内,压路机碾压的分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20cm。④台背回填压实度标准比同层次路基提高2个百分点,加强检测,以保证回填质量。⑤台背回填的速率不宜过快,每天施工2~3层及30㎝-40㎝,否则容易引起地基失稳。

1.5对于已经拉裂沉降缝的处理

对于沉降缝已经拉裂漏土和已经受到渗水影响的涵洞必须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安全和正常营运的需要。

在××省道工程上,相继发生一些软基病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联合对涵洞等小型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部分箱涵沉降缝拉裂宽度达到20cm,错台达8.6㎝如下图现场实拍照片,裂缝漏土,路基受水侵蚀,已严重威胁台背稳定,危及路基安全,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我们采取处理措施是:①封堵涵洞进出水口,排除箱涵内积水,②立模板在开裂沉降缝处填塞钢筋混凝土封堵裂缝,其间仍然按沉降缝设置油浸木板。

1.6对沉降缝进行特殊处理,减少沉降缝开裂后渗水漏土对路基的影响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箱涵,无论地基如何处理,沉降不可避免,或大或小,沉降缝拉裂情况也会随之发生,有鉴于此,我们在箱涵施工时可以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

措施:为了减少沉降缝拉裂后产生的台背漏土、涵洞渗水等侵害路基稳定和安全的情况发生,我们可以在箱涵施工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在Y高速公路上我们的做法是:①在箱涵沉降缝处顶板上,除了常规两油一毡施工外,在其上增加一层3mm厚钢板,并在沉降缝的一侧固定。钢板铺设前须喷刷一层防锈漆或采取其它的防腐措施,一般在涵顶土方填筑前铺设。②在箱涵涵身沉降缝的外侧槽口增加一道两油一毡和一层0.5mm厚的镀锌铁皮,紧贴着槽口混凝土壁,均呈U型,镀锌铁皮在沉降缝的一侧用水泥钉或其它方法固定。沉降缝中木板使用加防腐掺料的沥青麻絮,上下两层两油一毡和中间一层镀锌铁皮施工要连续,保证粘结紧密。

2.结束语

软土地基上的箱涵施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建设过程中及通车以后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涵身侧向不均匀位移、墙身产生裂纹、沉降缝拉裂、错台、漏土渗水等病害,危及路基安全,给运营期间的公路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在箱涵的设计、施工中若能做到前述几点,加强软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检测,规范化施工,就可以提高箱涵的工程质量,大大减少软基地区箱涵的一些病害,减轻通车后的维护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4]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交通部公路司.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6.

地基基础工程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地基基础工程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地基基础,以地基为基础的房屋的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称为地基,位于基础底面下第一层土称为持力层,在其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地基和基础都是地下隐蔽工程,是建筑物的根本,其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在建筑设计前,须进行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查,并对地基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从而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做出正确的评价。 按埋置深度将基础分为浅基础与深基础2类。一般埋深小于5m的为浅基础,大于5m的为深基础。也可按施工方法来划分:用普通基坑开挖和敞坑排水方法修建的基础为浅基础;用特殊施工方法将基础埋置于深层地基中的基础为深基础。

病害原因 (1)湿陷性黄土地基被水浸湿下沉。黄土状土和黄土在我国特别常见,地层全、厚度大,由东向西分布,总面积约63.5万k㎡。 (2)膨胀土地基干湿变形。膨胀土在我国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分布较广泛。这种土吸水后体积膨胀,失水后体积收缩。因此,作为房屋的地基,就会造成基础位移,房屋和地坪开裂、变形,甚至遭到严重破坏。 (3)季节性冻土的冻害——土的冻胀、融陷特性。土颗粒冻结时,发生体积膨胀隆起成丘。冻胀主要是大气的负温度传入土中时,土中的自由水首先冻结成冰晶体,随着土温继续下降,结合水的最外层也开始冻结,使冰晶体逐渐扩大,结合水膜变薄,使水膜中的离子浓度增加,产生渗附压力和分子引力。 (4)软土地基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及破坏症状。房屋建筑在软土地基上,因土质不均匀、房屋体形复杂、上部结构荷载差异大或房屋整体刚度差等原因,造成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相应部位发生开裂或其他破坏现象。 (5)房屋高差产生沉降差。房屋立面高度差异较大且连为一体,房高部分地基有较大的沉降,低层部分沉降小,使靠近高层的低层墙体上出现局部倾斜,纵墙上出现斜裂缝。 (6)杂填土层地基下沉。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古老的城市和工矿区,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居住和生产活动,常在地面低洼处堆积着一定厚度的杂填土。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摘要:路基是混凝土道路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它能直接关系到路面行车过程中的舒适、安全和使用寿命。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在建成通车后数年内,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路基的质量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以防止今后发生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地基;质量问题;控制对策 路基工程质量是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高质量的路基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路基工程建设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造成的。如果路基工程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将给公路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1路基常见质量问题 1.1地基的压实度不够 地基路面的压实度是实施地基工程安全控制的主要基础。路基压实度一般未充分达到安全规定值所导致的常见原因有机械设备参数、施工和工艺参数、路基填料和含水量超标等。比如在一些路基工程建设项目中,路基边坡的碾压密实不是十分均匀,甚至已经出现有了一些局部的渗漏点;压路机设备的工作吨位小和设计压实度次数控制不足;在现场填筑混凝土地基时,物料中的混凝土实际饱和含水率之间和混凝土最佳饱和含水率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微小偏差。另外,在混凝土填筑地基过程施工中,填筑过程中物料的填料分层也不甚严格,导致了分层填料厚度相对偏于大;另外在混凝土强夯基础施工作业现场,没有旁站技术人员的检查和监督管理还有监理技术人员及时的跟踪指导;由于施工场地边界上均没有特别明显标识的标识符号和标牌,无法及时精确地控制落夯点的间距、落锤高度、夯击锤次数多少等各关键的参数,从而造成了质量问题。 1.2路基碾压中出现“弹簧路”

“弹簧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工程前期在勘察阶段,对工程现场的地质状况进行了不细致、不精确的勘察,造成了对地基土质的错误判断,从而使工程实际的施工状况难以正确反映到设计中。在设计上,采取的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土处治方 法欠妥等。另外,在路基填料中掺入淤泥、杂草、树皮、腐殖土等不利于压实度 的不良填料;路床下卧层存在软弱土或下卧层土含水率较高;由路基下卧层透水 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壤”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压不实的“弹簧路”出现。 1.3地基开裂问题 路基开裂是公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 为因素。比如,在路基建设之前,设计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现场的实际情况,忽略了 软弱地基等问题;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不严格,造成了路基裂缝。还有就是,自然条件对路基开裂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地基处理完毕后,由于 地基中的水分损失,路基沉降会增加,从而产生裂缝,也可能是填筑材料粘结不紧密,也会产生裂纹。 1.4粗制滥造 它是一种用于地基保护的工程,但如果在地基上使用过多的小块石头、不饱 满的砂浆、接缝质量、泄水孔等,都会造成整体质量差,保护效果受到限制。此外,如果排水孔堵塞,也会使地基中的水分不能及时地排出,从而使地基变得柔软。 2路基质量常见问题的成因分析 2.1设计要素 道路的规划设计必须以前期的勘察工作为基础,如果勘察工作不够细致、深入,就不能给设计者提供完整的现场资料,造成设计方案不够合理,在施工过程中 很可能造成质量和数量上的问题。如果处理的方法不合理,可能会造成基础承载力不足,造成路基沉降、开裂等问题,从而对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采用高含水量的粘土和粘性土,则会造成路基的压实问题。由于场地地质情况调查不 深入,挖方路基边坡坡度的设定不合理,在开挖地基时可能会发生边坡失稳。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方案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方案

一、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1桥头跳车 所谓桥头跳车,就是桥头有不同的台阶。一般来说,台阶是指桥(涵)台与路堤交界处的沉降高差达到了1cm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台。这些台阶轻则造成车辆通过时的跳跃和冲击,从而对路面造成额外的冲击载荷,使驾乘人员感到明显的颠簸和不适;在某些情况下,通行车辆大大减速,有些甚至造成交通事故,从而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这是公路部门广泛关注的问题。 1.1.1桥头跳车的原因 (1)基础强度不同 桥涵、通道、路基多在同一年平行施工。桥涵是刚体,一般要求地基强度高。进行加固处理,导致桥台和台后填土产生差异沉降和变形,形成台阶。 (2)设计不同。 设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考虑如何方便碾压,对填料要求不严格,桥台后方排水没有考虑好。桥涵两端的路堤因过水、穿越线路或通道的要求,一般采用高填,低约3m,高约6m或更高。除了跨水的桥涵两侧路堤经常被水淹没,地基条件较差,设计考虑了路基横断面结构和护坡。其他大多数情况下,高路堤的设计没有特殊要求,如压实度等指标与普通路堤相同。但由于路堤较高,填筑后会受到自身重量和行车荷载的影响,因此路堤填筑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竖向变形。 (3)平台后包装不当 施工中,桥台后回填未能仔细考虑,施工人员使用材料不当,控制不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与劣质材料相比,劣质施工更容易导致结构桥台后面的填料下沉。 (4)台后压实不足。 工期安排不当导致桥头处于工期末期,以至于被迫赶工,回填土的压实度无法很好的控制。导致填土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造成填土体的竖向固结变形,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桥台台背与路基交界处沉降形成台阶。 (5)桥头伸缩缝损坏。 根据以上分析,桥头台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结构差异、设计不良、

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物理性质较差,承载力较低的土层,它们容易发生沉降、变形等问题。在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不合理的施工方法,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病屡见不鲜。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土壤沉降 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降现象,这会导致建筑物的变形或损坏。防治措施包括: - 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 在填充过程中注意控制填方厚度和均匀性; - 采用合适的荷载分配方案; - 对于已经出现沉降问题的建筑物,可通过加固或加固地基等方式进行修复。 2. 土壤侵蚀

软土地基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有机物质,在长期受水流侵蚀下容易发生侵蚀现象。防治措施包括: - 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保持地基的干燥状态; - 采用人工加固措施,如加固土工布等; - 对于已经发生侵蚀的地基,可采用灌浆或注浆等方法进行修复。 3. 土壤液化 软土地基在遭受震动或水位上升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液化现象,这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崩塌。防治措施包括: - 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 在填充过程中注意控制填方厚度和均匀性; - 设置足够的抗震支撑体系。 4. 土壤裂缝 软土地基在干燥季节容易出现裂缝现象,这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防治措施包括: - 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保持地基的干燥状态; - 采用合适的填充材料和填充方式;

- 对于已经出现裂缝问题的建筑物,可通过加固或加固地基等方式进行修复。 总之,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处理质量和效率。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目录 1 。1 道路工程 (1) 1 。 2 桥梁工程.......................................................................................................................................................................................................... 1.2 1 。3 市政管道工程质量通病 .................................................................................................................................. 2.0 1.1 道路工程 (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现象: ①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②路基尚未彻底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 ③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差.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对路基的重要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 ②故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③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 预防措施: ①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②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 ③要按照路基施工工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浮现薄厚不均和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的现象。 (2)路基过湿或者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者处理不到位 现象: ①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者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②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 原因分析: ①由于地下水位高或者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 ②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

涵洞过量沉降的成因分析与防治

涵洞过量沉降的成因分析与防治 摘要:本文从涵洞过量沉降的成因分析入手,提出了预防和解决这种病害的措施。关键词:涵洞沉降成因防治 在柬埔寨援外工程软土地区的公路建设施工中,由于地基的沉降变形和失稳,导致许多公路病害,涵洞过量沉降是诸多病害的一种,它给工程造成极大危害, 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其成因,在设计、施工中加以避免。 软土地区的涵洞的工后沉降通常会出现中段比出入口大。当这种不均匀沉降 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预留的拱度已不能弥补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形成涵身明显下陷,沉降缝被拉宽,同时出入口两端涵节向外侧挤出,并向后仰,有的甚至中间 涵节全部陷入地下。这就发生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涵洞过量沉降现象。 涵洞出现过量沉降后,涵身沉陷导致涵洞过水断面减小,直接影响涵洞的过 水能力,甚至使涵洞完全丧失过水能力;再者由其造成的沉降缝被拉宽,导致沉 降缝处漏水、漏土,给路基带来危害;若涵洞过量沉降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使路基 失稳,直接影响公路的通车。故在软土地区路基施工中防治涵洞过量沉降是一个 不可小视的问题。 一、涵洞过量沉降的成因分析 产生过量沉降的原因很多,且各处不尽相同,但其主要原因是地基土的压缩 变形和剪切破坏。 (一)地基的压缩变形 由于路堤断面多为梯形,我们可近似地认为路堤土不传递剪力,这时可将路 堤视为一个柔性基础,根据柔性基础的特点可知,由路堤自重和其上荷载产生的 压力就和路堤断面相似。 涵洞为克服变形和伸缩每隔一段设有沉降缝,这样将涵洞分成了几段,当如 上部的压力作用在涵顶时,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压力通过涵洞分段传向地基。这时 地基受到的附加应力相应地会也现两侧小中间大的不均匀分布,根据地基的固结 理论,地基的沉降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与附加应力呈线性关系,这样不难理解,地 基的沉降也会出现两边小中间大的状况。 这种不均匀沉降与地基上的性质及填土的高度有关,当填土高度增高时,这 种不均匀沉降更趋明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涵洞过量沉降。 (二)地基的剪切破坏 软土的强度低,当土基的附加应力超过地基的抗剪强度时,地基就发生剪切 破坏,由于地基的附加应力不均匀,最先发生剪切破坏的应是附加应力较大的段 落(即中间段落),这样也就出现了涵身沉陷。 另外,由于软土的强度低,极易发生失稳,根据实测结果表明,路堤失稳的 滑动面呈近似圆弧状,导致两侧涵节向外挤出,并侧仰。这种破坏在有最危险滑 动面时极易发生,如老路拓宽时新老路基接合面处理不当时,极易沿接合面发生 滑动导致涵洞过量沉降发生。 以上是导致涵洞过量沉降的主要原因。其它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涵洞过量沉降,如两边路堤变形、沉降会对涵洞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可导致过量沉降发生。 二、涵洞过量沉降的防治 为防止涵洞的过量沉降,我们在柬埔寨施工中针对其成因,主要从减小不均 匀沉降、防止变形破坏、增加涵洞整体性几方面综合进行考虑,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高速公路软基沉降原因及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软基沉降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向西、向南发展,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体系逐渐难 以满足发展的要求,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不断加快脚步。然而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之后,很多道路出现了路基与地基问题,发生了沉降现象,这种情况在软土地基 地区出现更为频繁,现如今软土地基的沉降已经成为了影响高速公路体系安全和 效率的严重威胁,因此作为施工单位,必须要能够透彻的分析高速公路软基沉降 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的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处理办法 迅速发展的公路交通体系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还为人民带来了 更为丰富的生活方式,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 现如今我国很多高速公路工程在通车之后,往往会在路面交通荷载的传递之下, 导致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区域沉降量大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当前我国高速公路 在运行之后,建设、施工、养护单位都在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高速公路进行处理, 但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病害依然普遍存在。针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现象,分析沉降原因,根据原因选取相应的处置地基的办法,能够显著提高软土地基承 载能力,保证高速公路使用寿命,让其最大化发挥交通和经济价值。 一、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又称软基,是淤泥和淤泥质土的统称。软土地基的天然含水量较大,极端情况可以达到200%,其强度较低,缺乏粘聚力,标准数往往不大于5。软土 地基由于含水量较大,因此渗透性也相对较弱,固结的速度也相对较慢,超过 10m的软土地基固结时间往往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软土地基的结构性明显,且具有较强的流变性,在土壤受到扰动之后,其中 的絮状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导致土壤强度出现显著的下降,路面传递荷载之后, 软土地基会因为受到剪力而缓慢变形,抗剪强度逐渐降低,因此在后续依然容易 出现固结沉降的情况[1]。

软土地区箱涵顶进施工的关键技术探析

软土地区箱涵顶进施工的关键技术探析 摘要:顶进施工工艺因其具有质量高、整体性强、安全性好,且对原有线路行车的干扰较小等优点,目前正被广泛应用于各地的道桥、涵洞等基础建设工程中。本文在分析了软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对箱涵顶进施工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实软土地区箱涵顶进施工关键工艺的具体措施,并对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箱涵施工顶进软土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软土对箱涵顶进施工的影响 由于顶进施工工艺具有质量高、整体性强、安全性好,且对原有线路行车干扰较小等优点,在新建桥涵穿越既有铁路,或将平交道口改为立交等工程中,常常会采用该方法进行施工。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施工技术,顶入施工法适用于各种地基情况,并能较好地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渗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的道桥、涵洞工程中。然而,软土普遍具有的透水性低、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弱等工程特性,对箱涵顶进施工也具有重要影响。工程实践表明,一旦出现加固措施不力等施工问题,往往会导致建设工程出现箱体抬头、扎头或方向偏移等一系列的常见质量通病,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施工缺陷,给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均带来极大隐患。有鉴于此,相关工作者必须严格依照工艺规程进行施工,并对较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关键质量控制点采

取有针对性的控制,以提高工程质量,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 2 软土地区箱涵顶进施工的关键工艺措施 2.1 顶进施工前的软土地基处理 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必须在顶进施工前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其中较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 2.1.1 振动、挤压法 该方法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振动、碾压、夯实降低软土的孔隙比,通常用于浅层非饱和的粘性土、杂填土及碎石等条件下,外界夯击力的作用使土体密实固结,在地表浅层形成了一层质地坚硬且较为均匀的壳体,提高了地基的强度。 2.1.2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包括堆载预压法、电渗排水法、及真空预压法等几种常见方法,通过各种设备和技术将软土中的水分排出以降低其孔隙比,从而使土体固结变形,抗剪能力增加。 2.1.3 换填法 换填法主要用于地基工程条件差、施工要求高、且施工范围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该方法是以碎石、石灰、砂料等置换软土而减少地基的沉降,主要包括碎石桩法、石灰桩法以及强夯置换法等。 2.1.4 复合地基 在天然地基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加筋材料等方法形成的复合地基,可由原有地基及其加强体共同承担荷载。该方法具有具有投资少、

市政排水箱涵构筑物软基处理措施

市政排水箱涵构筑物软基处理措施 摘要:市政排水箱涵构造物建设对市政工程具有重要影响,其建造和使用环境 往往处于软基环境中,本文结合软基的工程特性,阐述了软基处理原则,并结合 工程经验分析了常用的软基处理措施及使用条件,最后结合工程案例研究了软基 处理措施的选择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关键词:软基处理;市政工程;排水箱涵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等基础设计建设水平和规模 都在加大,在城市建设中会遇到软弱土层,由于它强度低、高压缩性等特性常常 成为工程建设的难点,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道路建设中遇到 的横穿道路或者沿道路纵向分布的排水箱涵、盖板涵等构造物,通常会设置在原 有水渠等软基之上,如果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对软基进行科学的处理,容易造成 构造物下沉开裂等,导致道路的损害,因为本文将结合软基的特性和用的软基处 理措施,通过工程案例提出软基处理的方法,以提高市政排水箱涵构筑物的软基 处理方法。 1 软基处理原则及思想 软基的工程特性主要表现为高触变性、大流动性、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及 低透水性,主要有软土、淤泥质土。有机质土层等。软土的絮凝结构决定其具有 触变性,原状土在受到震动后结构连接作用降低,强度急剧下降,软土变为稀释 状态。软土的流变性包括蠕变特性、流动特性、应力松弛特性和长期强度特性, 在荷载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导致抗剪强度的 衰减,在主动固结作用沉降完毕之后还有可能继续产生次固结沉降。高压缩性是 由于软土孔隙比大导致的,软土层的压缩系数可达到4.5MPa-1,压缩指数约为 0.35~0.75。 当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采用以下原则进行处理,对于淤泥质软土 可采用上部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时需较少淤泥质层的施工扰动;对于存在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的软土层时,其持力层相对较好,经验证强度满足要求后可作为持力层;当含有杂填土中包含有机质较多的生 活垃圾、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时,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进行软基处理措 施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物类型及施工条 件等,通过论证后择优选用。 2 常用的软基处理措施 根据工程经验,针对市政工程排水箱涵构造物的施工特性,工程中常用的软 基处理方式主要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法、水泥粉煤灰 碎石桩法、挤密桩法、预压法、化学改性法等。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处理后能有效提高地 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土下沉,有利于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作用,能有效防止软土 的冻胀病害。强夯法比较适合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 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工程中利用重锤产生的冲击力能够提高土的 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于饱和粘 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2]。砂石桩法主要用于挤密松散砂土、 粉土、杂填土等,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箱涵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简述

箱涵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简述 摘要:箱涵施工在当前我国很多道路建设中都比较常见,箱涵施工面临着较高 的要求,难度较大,本文就首先介绍了箱涵施工技术落实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核心 要点环节,然后又具体探讨了质量控制措施,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箱涵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公路行业的不断发展,公路施工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地形,施工难度比较大,其中箱涵施工更是较为突出的关键工艺。箱涵施工技术的应用 需要重点把握好各个工艺要点,确保箱涵结构较为稳定可靠,尤其是面临软土地 基等不良条件,该技术手段的运用更是需要得到详细监控,规避可能出现的箱涵 下沉或者变形等质量问题。 一、箱涵施工技术要点 (一)箱涵基础处理 箱涵施工应该关注基础结构的处理,箱涵基础处理首先需要借助于全站仪等 针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尤其是对于箱涵的出入 口以及轴线等进行准确核实,如此也就可以为后续箱涵施工操作提供可靠支持。 在基础开挖处理中,施工尺寸的掌握直观重要,协调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在最 后开挖剩余30厘米时,应该借助于人工开挖方式修整,确保基础结构更为平稳 可靠。在箱涵基础施工处理中需要切实把握好承载力试验,承载力试验对于后续 箱涵的实际应用效果发挥着决定效果,这也就应该围绕着施工对象进行详细检测 分析,并且按照隐蔽工程验收标准核查。 (二)钢筋施工工艺 箱涵施工中钢筋材料的应用同样至关重要,钢筋施工工艺的应用需要首先把 握好钢筋材料的恰当选择,确保钢筋材料型号适宜,表面也不存在明显油渍、锈 斑等问题。钢筋材料的绑扎应该严格按照施工现场的基本要求处理,确保相应钢 筋材料的绑扎位置较为适宜,整体尺寸比较合理,固定效果也能够得到较好保障。钢筋焊接应该遵循相关焊接工艺要求,按照不同焊接方式的不同要求处理,确保 相应钢筋材料可以在焊接完成后更为可靠,对于焊缝进行详细处理,确保其较为 平整,避免出现焊不透等问题。针对钢筋施工时还需要关注到支架或者是模板的 安装需求,按照相应强度、刚度等要求处理,保障荷载更为理想,可以在后续施 工建设中发挥应有效益。 (三)混凝土浇筑 箱涵施工处理中的混凝土浇筑是直接关系到最终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因为 混凝土浇筑不合理,容易造成结构的承载力不足,外观以及实际应用效果都会受损。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该详细检查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状况,明确其强度、坍落度 以及和易性等基本指标,对于可能形成的严重质量问题的材料予以摒弃。在混凝 土浇筑处理中,一般按照分层浇筑模式,结合箱涵工程整体结构的尺寸进行合理 规划,确保分层浇筑后的箱涵结构具备更强的性能,只有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 筑下一层混凝土,避免形成明显的质量隐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操作必 不可少,应该确保振捣器的应用比较合理,频率以及幅度都可以得到较好掌控, 协同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流程进行及时处理。在混凝土材料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

软土地基中框架桥顶进“扎头”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软土地基中框架桥顶进“扎头”现象的 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粉砂土等软土地基上顶进箱形框架桥,由于地基土质的特殊状态很 容易会出现顶进箱体“扎头”。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在软土地基上顶进箱型框架 桥发生“扎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箱体“扎头”的应对措施。箱型框架桥在 顶进时采取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后,保证了箱体顺利顶进、控制了箱体顶进质量。 关键词:框架桥顶进扎头 1 工程简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 用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顶进施工工艺形成公路下穿铁路的立交体系,已经成 为解决公路对铁路交通的干扰和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最为普及的方法之一。框架桥 顶进施工由受于工程地质、施工条件、地下水等各种情况的影响,在顶进时若处 理不当就极容易出现“扎头”现象。现结合工程实例就粉砂土地段框架桥顶进过 程中“扎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及克服“扎头”的措施。 1.1 概述 某火车站站内(轨道电路非电气化区段)新建一座下穿铁路框架桥以连通火 车站两侧的新建公路,该公路为一级公路兼城市快速路,设计行车速度80km/h, 南北下穿火车站内铁路正线及迁出线两股铁路,道路中心线与铁路线夹角为 87.2°,下穿结构为(6.1+13.25+13.25+6.1)m四孔箱型框架,箱身净高为 6.8m,中孔边墙厚为1.2m、底板厚1.1m、顶板厚1.05m、边孔边墙、底板、顶板 均厚0.6m。箱身长23m,前端带3m长开口箱,采用320t千斤顶顶进,千斤顶最 大行程100cm,顶程共计40m。

1.2 工程地质情况 铁路路基为砂粘土填筑路基,箱体地基位于4-1层粉土和4-2粉砂土层 4-1粉土:局部为粉砂,灰黄~灰色,很湿,稍密~中密,局部夹粉质黏土,含少量石英、云母等矿物质,切面无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场 区普通分布,厚度:2.70~5.30m,平均3.64m;f ak=130kpa,该层土属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特性一般。 4-2层粉砂:灰色,中密,局部夹粉土和粉质黏土,含大量云母晶片,颗粒 较均匀。场区主要在AK3+200以南路段分布,厚度:2.70~8.50m,平均5.77m; f ak=140kpa,该层土属中压缩性土,工程地质特性一般。 1.3 地下水发育情况 本工程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分为潜水、微承压水及压水三类。 潜水主要赋存于表层的填土中,富水性差。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地表水体及大 气降水入渗,以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73~0.90m,标高:1.09~1.80m,水位年变幅约1.50m,地下水位标高随地形起伏有所变化,根据设 计文件,地下水位埋深取0.50m。 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4-1层粉土、4-2层粉砂中,富水性较好。其补给来源 主要为区外侧向径流及上部含水层越流补给;排泄以侧向径流为主。勘察期间测 得微承压水水位埋深2.09m,标高0.50m。 承压水赋存于7-3层粉土中,富水性一般。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区外侧向径流 及上部含水层越流补给;排泄以侧向径流为主。 2 顶进过程中箱体“扎头”现象的原因分析 根据本工程《顶进施工专项方案》要求,顶进按照ABDC的顺序进行。在顶 进新沂侧AB两孔时“扎头”程度相对较小;顶进长兴侧D孔时“扎头”尤为严重,当顶程为23m时,箱体前端累计已“扎头”300mm,迫不得已暂定顶进,采

浅谈桥涵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浅谈桥涵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作者:刘泳贝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5期 (中建六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桥涵施工质量问题是关系到公路主干线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桥涵如设计、施工不当,质量不好,建成后很快损坏,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影响,而且给维修带来极大的困难,还要投入较高的维修费用。本文就桥涵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有效处理措施。 关键词:桥涵;施工;质量管理 高速公路的质量要求和一般公路不同,由于其车辆荷载渠化行驶,重载车辆多,交通量大,工作条件恶劣,容易造成损坏。因此,除要求工程质量的耐久性,工程内在质量高以外,对其外观质量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相应提高和达到较高标准,达到内外质量的统一。 1涵身、桥台台身裂缝病害及处理措施 造成涵身、桥台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现场实际施工原因 按照《公路桥涵施工规范》,轻台必须在安装梁板后才可以进行台背填土,且在梁板安装前振动压路机不得靠近台身位置。但是在施工中由于某种原因在梁板未安装时,就进行台背填土,用振动压路机靠近台身碾压,并且填土达到1~2m后才进行梁板安装。这种违规操作消弱台身抵抗填土及振动压路机产生的荷载效应的能力,已给台身留下隐患。 1.2实际运营中的荷载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交通流量增大,大型超载、超限车辆增多,远远大于设计荷载,荷载引起竖向压力、冲击力及台后土压力增大,从而引起台身开裂。又由于桥台与路基连接处处理不当,导致桥台与路基连接处伸缩缝位置面层开裂,路面水渗入路面基层,对路面基层、垫层的使用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加大台后填土对桥台的压力。 1.3处理措施 箱涵与轻型桥台裂缝大部分属于非荷载裂缝,虽然这些裂缝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没有直接影响,但是超限裂缝尤其是伴有碱蚀、渗水的裂缝影响了结构的耐久性,必须予以重视。通车多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而软土地基的复杂性、实验技术的准确度即以固结理论在设计计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各具特点,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因此对软基的处理需因地制宜的采取一些处理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特征处理方法设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国民经济的大发展,道路拓宽工程较多,如何有效地防止新老路基结合部出现不均匀沉陷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路面纵向裂缝,是路基拓宽施工中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分析了解旧路拓宽后所出现病害的原因,研究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方法,对确保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质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了对公路软土路基的处理进行详细的论述,首先我们对公路软土路基的特征进行分析。 1公路软土路基的特征分析 公路路基的施工是公路建设施工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及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中路面平整度、工后沉降及公路施工周期。软土路基是公路路基施工比较复杂的一种路基情况,鉴别其特征对于为公路路基进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施工路段软土分布特征,应以工程地质钻探,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为主,同时进行静力触探及十字板剪切实验等原位测试,以此对比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特征。然后根

据路段软土层特征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状态的粘性土。它一般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但含水量多少才谓之高、承载力多少才谓之低,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2软基的几种处理方法 软土路基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在软土地基未能很好处理就修筑路基时,由于强度不足或变形过大将导致地基抗剪强度不够引起路堤侧向整体滑动,边坡外侧土体隆起;人工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产生差异沉降,引起跳车;路堤的变形以及地下水位过高,将导致路面的破坏等情况的出现。 软土加固技术从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改良土质;②换置;③补强。现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经常应用以下方法:置换法、固结法、降低应力法、反压护道、挤密法、土的加劲(土工布、加筋土、土工格栅),以及化学加固法等。从以上软基处理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对其效果评价不一。在如此多的软基处理方法中,究竟哪种情况需要哪种方法,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何。下面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介绍,根据它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1袋装砂井加固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袋装砂井加固软土地基的基本原理是:人为的形成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同时使垂直排水固结变成水平排水固结,加快排水

路基土石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十三、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原因分析:路基施工中压实度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甚至局部出现“弹簧”现象,主要原因是 1.压实遍数不合理。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有漏压现象。 5.含水率大于最佳含水率,特别是超过最佳含水率两个百分点,造成弹簧现象。 6.没有对上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 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 8填土颗粒过大(>10c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 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率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率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轨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 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治理措施: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三)边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原因分析: 1.设计对地震、洪水和水位变化影响考虑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软土且厚度不均。 3.换填土时清淤不彻底。 4.填土速率过快;施工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不及时。 5.路基填筑层有效宽度不够,边坡二期贴补。 6路基顶面排水不畅

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作者:何毅 来源:《建筑与装饰》2018年第12期 摘要预应力管桩本身具备的性质造就了它的广泛使用性,但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施工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不好将对建筑物带来极大的威胁。本文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状况,综合阐述了预应力管桩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软土地基;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中国电子商务港(珠海保税园区)项目用地位于珠海市保税区宝峰路和宝湾路交汇的西南角,基地位置显要,交通便利。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24018.80㎡,设3个塔楼及其连体裙房,均为商业性办公,塔楼编号分别为1-1栋、1-2栋、1-3栋,其中1-1栋、1-2栋高99.55米,共28层。1-3栋147.64米高,共38层,连体裙房为2层。另独立1栋商业展示中心3层。地下设 1层平移式机械停车库及设备用房。 根据珠海地区的工程实践,预制桩基础是珠海地区使用最为普遍的深基础类型,其具有施工容易、施工质量较易保证、工期短、效率高和施工管理容易等优点。本工程桩基除1-3栋塔楼核心筒工程桩采用冲孔灌注桩基外,其他位置工程桩均使用Φ600预应力管桩,桩型号为AB型,壁厚为130mm,桩身强度C80[1]。 2 工程地质条件 施工场地地貌为滨海平原地貌,原为鱼塘或红树林,近期经人工吹填造地而成。场地覆盖层有①冲填土、②1淤泥、②2中砂、②3粉质黏土、②4淤泥质土、②5中(粗)砂、③残积粉质黏土及下伏的④1全风化、④2强风化闪长岩层,厚度46.21~73.19m。场地土的类型为软弱土,场地类别为Ⅲ类。 地下室开挖层位于厚度较大的②1淤泥层中,淤泥的工程力学性质差,呈饱和、流塑状态。 3 施工部署 根据基坑设计要求及工程地质资料反映的情况,本工程地下室基坑采用中心岛式支撑基坑围护形式,基坑土方采用盘式开挖,基坑支护周边预留1:2反压土堤,在基坑中心岛土方开挖前先进行基坑支护桩、基坑中心岛以外的工程管桩的施工,并待支护管桩间止水搅拌桩及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