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

文章目录*一、中医针灸治疗哮喘*二、哮喘吃什么好*三、哮喘如何预防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1、中医针灸治疗哮喘

取穴:主穴:鱼际、孔最、大椎、定喘。配穴:肺俞、风门、膻中、内关。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鱼际、孔最,如效不显,继针或改用他穴。以1~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内,进针约3~7分,针刺得气后,针尖略向上,强刺激施泻法,最好诱发针感至同侧胸部。亦可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2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留针20~60分钟。大椎、定喘,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去针后可拔罐或加艾条温灸。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2、哮喘的症状有哪些

哮喘发作前多为刺激性干咳,发作时咳嗽反而有所减轻,经常喘息是此病的主要症状,发作趋于减轻时咳痰较多,若没有合并感染,常为无色或白色半透明粘痰,质韧,偶尔呈米饭粒状或粘液柱状。病人在哮喘发生时,会发觉发作性喘息,伴哮鸣声,呼吸气短。这种症状多是在夜间,或是在凌晨发作,短者发现数分钟,长者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天。

当哮喘病人发生胸闷的情况时,就意味着可能会有哮喘的发生。因为在哮喘在患发的时候,病人会感觉吸入的空气不够用,

严重的会有窒息感。

3、哮喘的危害有哪些

哮喘成为多种疾病的根源。慢支病情的持续就成为多种疾病发生的根源,就呼吸系统疾病来说,它可以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肺气肿,最后还可能发展到肺心病,严重影响肺部功能。

哮喘一但急性发作开始,气管中的腺体就会产生多于平时的粘液,当身体想把这些粘液从肺里清除是,便会引起咳嗽,也会降低患者的肺部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造成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饮食、睡眠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下降。

哮喘吃什么好1、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偏凉,主要归肺、胃二经,具有润肺清热、消痰降火、清胃泻热、养阴生津、滋肾补虚及润肠通便等作用。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咯痰有独特而明显的效果。

2、中医认为其性味甘,酸而湿、无毒。橘实归肺、胃、心、肝等经,橘叶、橘核、橘络等也可药用,其有润肺止咳、开胃生津、健脾止泻、行气宣痹及疏肝解郁等作用。

3、山药性温味甘,无毒,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泄泻、健肾固精、益肺等功用。适用于身体虚弱、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虚劳咳嗽、遗精盗汗、糖尿病及夜

尿增多等。

4、梨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等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对哮喘疾病非常有利。

哮喘如何预防1、避免接触和远离哮喘诱发因素,比较常见的过敏性哮喘诱发因素有:狗、猫或其他动物;感冒或流感;树、草类和杂草的花粉;尘土;螨或霉菌;香水、油漆、喷雾剂或其他有浓烈气味的东西;香烟、燃烧木柴及纸等物质的烟雾

2、防止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初次诱发约95%以上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所以防治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防治哮喘发作至关重要的措施。

3、患者本人在冬天尽量不要穿羽绒服、盖羽绒被,宜穿棉织品,且要求面料光滑、柔软平整,衣服不宜过紧,要注意气候变化,根据自身体质随时增添衣服。

哮喘针灸治疗

哮喘针灸治疗: 1.实证 1.实证 一、风寒外袭,证见咳嗽、咯吐稀痰、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脉浮紧、苔薄白;因痰热者多见咯痰粘腻色黄、咯痰不爽、胸中烦满、咳引胸痛,或见身热口渴、大便秘结、脉骨数、苔黄腻。 治法:取手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酌用灸法;痰热可兼取足阳明经穴,不宜灸。 处方: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风寒加风门;痰热加丰隆;喘甚加天突、定喘。 2.虚证 主证:病久肺气不足,证见气息短促、语言无力,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红,脉细数或软无力。如喘促日久,以致肾虚不能纳气,则神疲气不得续,动则喘息、汗出、肢冷、脉象沉细。治法:调补肺肾之气为主。毫针用补法,可酌情用灸。 处方:肺俞、膏肓俞、气俞、足三里、太渊、太溪。 附注:(1)哮喘伴有支气管炎者,应在哮喘发作缓解后,积极治疗支气管炎。(2)发作发严重或持续不解者,应配合药物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须注意预防。气候转冷及时添衣;过敏体质应注意避免接触致敏原和过敏食物。 二、1、基础方: 急性发作期取肺俞、定喘、天突、列缺、丰隆穴。缓解期取膏肓俞、肺俞、定喘、关元、太渊穴。 2、随症加减:风寒犯肺者加大椎、风门穴;痰热壅肺者加尺泽、鱼际穴。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太溪穴。 3、配穴:肺俞配定喘;定喘配膻中;膻中配天突;肾俞配足三里;足三里配丰隆。 三、(1)针灸:实证宣肺平喘,虚证温阳益气。取手太阴经及任脉的俞穴为主。实证多针少灸,用泻法;虚证以灸为主,用补法。 处方:天突、定喘、内关、列缺。 随证配穴:实证,咳嗽配孔最,痰多配丰隆、足三里,胸闷配膻中、气海;虚证,肺俞、肾俞、关元。 哮喘发作时针定喘、天突等穴,用捻针法加强针感,有平喘利气作用;孔最宣通肺气而治咳嗽,取丰隆、足三里健脾胃而化痰湿;膻中、气海为调气降气之有效穴,和内关相配起宽胸、利气、定喘的作用。肺肾气虚者,轻刺肺俞、肾俞以壮肺肾之气,关元为三焦募穴,与元气有关,取之可加强其作用。 缓解期可选用大椎、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针灸,有减少发作或减轻发作症状的作用。(2)耳针:取平喘、肾上腺、肺、神门、交感穴。在发作期有平喘作用,缓解期去平喘加肾。每次取3~5穴。 (3 )穴位注射:对大儿童发作时取0.1%肾上腺素0.1~0.2ml,注入定喘或合谷穴。 (4)发泡:对大儿童可用此法。用白芥子末水调或毛茛捣烂、敷于大椎、肺俞等穴,使发泡如灸疮。 (5)割治:选膻中、定喘及鱼际等穴,每次1穴,隔2周重复1次。方法:①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用手术刀纵形切开皮肤(切开皮层即可),切口长约0.2~0.5cm,切除皮下脂肪少许。 ②用镊子伸入切口轮夹皮下组织数次,或用刀柄在骨膜上滑动(如膻中穴)。③如切口在1cm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 文章目录*一、中医针灸治疗哮喘*二、哮喘吃什么好*三、哮喘如何预防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1、中医针灸治疗哮喘 取穴:主穴:鱼际、孔最、大椎、定喘。配穴:肺俞、风门、膻中、内关。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鱼际、孔最,如效不显,继针或改用他穴。以1~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内,进针约3~7分,针刺得气后,针尖略向上,强刺激施泻法,最好诱发针感至同侧胸部。亦可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12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留针20~60分钟。大椎、定喘,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去针后可拔罐或加艾条温灸。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2、哮喘的症状有哪些 哮喘发作前多为刺激性干咳,发作时咳嗽反而有所减轻,经常喘息是此病的主要症状,发作趋于减轻时咳痰较多,若没有合并感染,常为无色或白色半透明粘痰,质韧,偶尔呈米饭粒状或粘液柱状。病人在哮喘发生时,会发觉发作性喘息,伴哮鸣声,呼吸气短。这种症状多是在夜间,或是在凌晨发作,短者发现数分钟,长者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天。 当哮喘病人发生胸闷的情况时,就意味着可能会有哮喘的发生。因为在哮喘在患发的时候,病人会感觉吸入的空气不够用,

严重的会有窒息感。 3、哮喘的危害有哪些 哮喘成为多种疾病的根源。慢支病情的持续就成为多种疾病发生的根源,就呼吸系统疾病来说,它可以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肺气肿,最后还可能发展到肺心病,严重影响肺部功能。 哮喘一但急性发作开始,气管中的腺体就会产生多于平时的粘液,当身体想把这些粘液从肺里清除是,便会引起咳嗽,也会降低患者的肺部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造成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饮食、睡眠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下降。 哮喘吃什么好1、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偏凉,主要归肺、胃二经,具有润肺清热、消痰降火、清胃泻热、养阴生津、滋肾补虚及润肠通便等作用。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咳嗽、咯痰有独特而明显的效果。 2、中医认为其性味甘,酸而湿、无毒。橘实归肺、胃、心、肝等经,橘叶、橘核、橘络等也可药用,其有润肺止咳、开胃生津、健脾止泻、行气宣痹及疏肝解郁等作用。 3、山药性温味甘,无毒,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泄泻、健肾固精、益肺等功用。适用于身体虚弱、精神倦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虚劳咳嗽、遗精盗汗、糖尿病及夜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篇一: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非回享用户暂时不能发布经验“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 ◆◆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 你还可以输入500字 相关经验 02014.01.2002016.03.0402013.09.2702016.02.1902016.02.16 作者的经验如要投诉,请到,如要提出意见、建议,请到反馈。热门杂志第1期好梦相伴,一切安好 652次分享第12期对抗失眠大作战2259次分享第2期吃出白富美1613次分享第2期冬季养生小常识1400次分享第8期减肥瘦身方法2933次分享 2017baidu◆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 【篇二: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针灸是中国古代流传到现在的养生疗法之一,针灸通过针刺来刺激 人们的穴位,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人们疲劳的 作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针灸的另一个好处,那就是针灸还可 以治疗疾病哦,下面看小编的具体介绍吧。 支气管哮喘的方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是在支气管 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广泛的气道狭窄疾病。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是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带有哮鸣音的呼 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好发于冬季,夏季缓解, 任何年龄均可起病,以12岁以前始发为多,儿科患者则多以3岁前 起病为多。本病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 不张或气胸。支气管哮喘俗称气喘病或吼病。按其临床表现,本 病属于中医学喘证、哮证、饮证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哮喘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多因痰饮内伏,风寒 袭肺,痰湿壅阻,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哮喘日久,肾 气虚衰,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的表现。 诊断要点与辨证分型 (一)诊断要点 病史具有反复发作性的哮喘症状,发病时肺部有弥散性的哮鸣音, 发作过后肺部体征可正常。 (二)辨证分型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取穴现状

2012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1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疗法。研究表明,针灸能明显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微循环,降低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另外,针灸还可以减少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其在气道内的聚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为了解针灸治疗哮喘的取穴现状及规律,我们对近20年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文献来源1989~2009年公开发表并收录于维普期刊数据库的关于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文献,以针灸或针刺、哮喘为关键词进行检索。1.2纳入标准一般临床报道,病例数≥30例;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组病例数≥20例。 1.3排除标准个案报道,综述性文献,实验研究,文献类研究。 2统计结果2.1各穴位的使用频次分析共检索出126篇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51篇,涉及4353例患者。51篇文献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穴多达51个,见表1。其中26个穴位在出现的总穴位中不足0.6%,超过5%的穴位只有6个。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肺俞(11.0%)、定喘(7.8%)、膻中(7.5%)、肾俞(6.9%)、足三里(6.6%)、大椎(5.1%)、天突(4.8%)、丰隆(4.2%)、风门(3.9%)、尺泽(3.6%)。 2.2各穴位的经脉归属分析上述51个体穴中,有7个奇穴,剩余的44个穴位涉及了除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以外的十一条正经(注:共有十四条正经)。经统计,膀胱经的穴位占总穴位数的16.9%,肺经的穴位占11.9%(见表2)。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穴位中,膀胱经有3个、胃经有2个、任脉有2个、督脉有1个、肺经有1个、经外奇穴有1个。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取穴现状分析 曲岩1,陈少宗2 (1.青岛亚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0000;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目的:统计分析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取穴现状及规律。方法:对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主要穴位与支气管的解剖生理学关系进行探讨。结果:纳入的51篇文献中,针灸治疗哮喘涉及11条经脉、51个穴位,其中26个穴位在出现的总穴位中不足0.6%,超过5%的穴位只有6个。所取穴位经脉归属排前两位的依次为膀胱经、肺经。结论:目前针灸治疗哮喘的取穴组方较为混乱,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关键词]针灸;哮喘;取穴现状;规律 [中图分类号]R259.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59X(2012)01-0018-03 [收稿日期]2011-07-25表1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51个穴位的使用频次统计 出现频次(次)穴位名称穴位数量(个)20~38肺俞、定喘、膻中、肾俞、足三里5 10~19大椎、天突、丰隆、风门、尺泽、列缺6 5~9脾俞、孔最、鱼际、曲池、太渊、合谷、关元、心俞、内关、三阴交10 3~4膈俞、中脘、膏肓、太溪4 1~2厥阴俞、命门、血海、风池、大肠俞、少商、太冲、大陵、百劳、太白、百会、上星、印堂、通天、迎香、 中府、灵台、下关、阴陵泉、气海、大杼、听会、清喘、宁喘、喘息、华佗夹脊 26 2.3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个穴位的局部解剖特征见表3。3讨论 由表1~2可知,目前针灸治疗哮喘取穴组方十分混乱,涉及11条经脉、51个穴位,表明依据临床经验取穴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但混乱 第36卷第1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Vol.36,No.1 2012年1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Jan.2012 18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发表时间:2011-07-11T14:57:58.1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孙莲财孙艳[导读] 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 孙莲财孙艳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410-02 【摘要】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是因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引起支气管阻塞的疾病,其特点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和咳痰。目的讨论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根据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治疗原则:风寒犯肺型应散寒宣肺,平喘降逆为主,兼以化痰;痰热壅肺型则应清泻肺热,平喘降逆;肺脾气虚型应补肺健脾;脾肾阳虚型应健脾益肺,补肾纳气。【关键词】针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是因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引起支气管阻塞的疾病,其特点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和咳痰。本病反复发作,病变严重者,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不胀或气胸。本病需与心脏性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相鉴别。本病属中医学“喘证”、“哮证”的范畴。多因痰饮内伏,加之风寒袭肺,或痰热壅阻,使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如哮喘久延,肾气虚衰,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现象。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起病突然,胸闷不适,呼吸困难伴哮鸣。患者端坐,胸廓膨隆,颈部副呼吸肌运动,有的患者有发绀。肺部叩诊有高清音,两肺布满哮鸣音。发作时间自数小时至数日不等。 2.外源性哮喘与吸入某些外界致敏源有关,内源性哮喘诱发因素多与呼吸道感染有关,混合型哮喘兼有上述两型特点。 3.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可引起严重呼吸困难以至虚脱、大汗、脱水或青紫,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也可有呼吸性酸中毒,须及时抢救。 二、辅助检查 1.呼吸功能降低。 2.外源性哮喘患者的血中ESO、IGE增高。 辨证分型 一、风寒犯肺 喘咳痰鸣,咳痰清稀或泡沫痰,色白,形寒无汗,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滑或腻,脉浮紧。 二、痰热壅肺 喘咳痰鸣,痰黄质稠,咳吐不爽,胸中烦满,咳引胸痛,发热有汗,口渴,喜冷饮,苔黄腻,脉浮数。 三、肺脾气虚 面色苍白,自汗恶风,食少脘痞,鼻塞喷嚏,多痰,疲乏无力,常易感冒,易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哮喘,大便溏薄,舌淡苔腻,脉无力。 四、脾肾阳虚 面色黧黑,气息短促,动则更甚,心慌,头昏耳鸣,腰酸腿软,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无力。治疗 一、辨证治疗 1.治疗原则:风寒犯肺型应散寒宣肺,平喘降逆为主,兼以化痰;痰热壅肺型则应清泻肺热,平喘降逆;肺脾气虚型应补肺健脾;脾肾阳虚型应健脾益肺,补肾纳气。 2.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定喘、肺俞,第二组取膻中、天突。可以单取一组,也可以两组交替使用。 (2)配穴:风寒犯肺配大椎、风门(与第一组主穴同时取用);痰热壅肺取鱼际、合谷(与第二组主穴同时取用);肺脾气虚配足三里、关元(与第二组主穴同时取用);脾肾阳虚配肾俞、脾俞(与第一组主穴同时取用)、太溪(与第二组主穴同时取用)。 二、辨病治疗 (一)体针疗法 处方: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风门、肺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孔最、列缺、太渊、鱼际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后内侧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太溪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前外侧和腹部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二)电针体穴疗法 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风门、肺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孔最、列缺、太渊、鱼际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后内侧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太溪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前外侧和腹部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三)灸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风门、肺俞、厥阴俞、T2~T4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上肢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孔最、列缺等,第三组取位于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四)耳针疗法

2018年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湖北省中医院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肺病科诊疗方案 一、中医病名:哮病 二、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 三、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吴勉华、王新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病史:常有家族史和(或)过敏史(花粉、尘螨、油烟、异味等)。 (2)诱因:气候突变(最常见原因)、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 (3)先兆: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 (4)主症: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唇甲紫绀,更甚者则见喘脱危候。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5)时间:一年中以深秋、冬春寒冷季节容易发作;一日中以下半夜和凌晨易发。 (6)特点:具有突发性和反复发作性。突然发作,约数分钟、数小时或经治疗候缓解,平日可一如常人,但容易反复发作。 (7)辅助检查:血嗜酸粒细胞可增高。痰涂片可见嗜酸细胞。胸部X检查一般无特殊变化,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2016年)。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后,FEV1.0增加>12%,且FEV1.0绝对值增加>200 m1);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③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连续7 d,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7)>10%,或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1/2]×100%}>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临床缓解期是指患者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三)证候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发作期(疾病分期中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寒痰阻肺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痰热郁肺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 (3)表寒里热证: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粘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4)风痰闭阻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