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

夯基提能作业

1.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 ,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

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图乙中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

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

,说明

丙图: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 丁图: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是由于 4.(1)图甲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

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mL;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是

N;温度计的示数是

C O

A.在

B.在

C.在 “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D.在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2.(1)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o

式是 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

(选填“并联”或“串联”

V;白炽灯与电视机之间的连接方

n ft

[■Mil]: fT^^rrT] u -屮

? 11f n 1^14 九

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甲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 ,是由于

r2

20佃版《3

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2)木块从图乙所示斜面上的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

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5.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空杯、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物块、细线。

研究物块重空杯重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杯、水总浮力的大排开水所受对象G/N G杯/N 簧测力计的示数F7N 重G总/N 小 F 浮/N 的重力G排/N 物块1 1.25 0.35 1.1 0.5 0.15 0.15

物块2 1.15 0.35 1.0 0.5 0.15 0.15

物块3 0.45 0.35 0.3 0.5 0.15 0.15

,: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

小。

(2)把物块1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将

(选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

io

■-

J _

r=-

算出第

超⑶ 由本次实验可确定,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多选题,只填写字母)

D.密度 6.

为了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并进行了

如下实验。

① 将弹簧放在水平面上,一端固定。

② 在弹性限度内,用物块(物块与弹簧不连接)将弹簧压缩。测量并记录弹簧的形变量 △ L 。 ③ 由静止释放物块,测量并记录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④ 多次改变弹簧的形变量,重复步骤②③。 ⑤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请回答以下问题:

7.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技馆 ,同学们在“探索与发现 A 厅”里

面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 “物

体上滚?”的实验。实验时,将双圆锥体轻轻放在倾斜轨道的最低端 ,看到双圆锥体从静止向

轨道高处滚去。实验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

,小军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真的 ,眼见为实;小

乐认为“双圆锥体上滚”是错觉 ,双圆锥体不可能自动由低处向高处运动。小乐和小军为证 明各自的观点,取了两根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木条左端垫高,做成一个倾斜轨道,将双圆

锥体放在轨道右端,如图甲所示,由静止释放后双圆锥体向轨道高处滚去 ,双圆锥体最终停在

轨道左端,如图乙所示。这个实验成功再现了在科技馆看到的现象。

请你根据图甲、乙所示的实验,选择适当的器材,通过测量判断小军和小乐谁的观点正确 写出你的测量方法并简要说明。

无关。

A.重力

B.质量

C.体积

E.形状

(1)本实验中,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 的关系。

(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间接反映的。 (3)本实验中,从物块离开弹簧到静止,物块将

能转化为

能。

8. 利用吸管可以做物理小实验。

(1)用吸管“取”水,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

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现有以下四个动作

a. 用手指封住管口

b. 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

c. 将吸管插入水中

d. 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

在。

⑵如图乙所示,往吸管B 中吹气,可以看到吸管A 中的水面上升,以下现象中涉及的物理

①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人要与行驶的列车保持适当距离 ②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 ③ 平行于岸边航行的船不能靠岸太近

9. 某同学用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碳)自制简易爱迪生灯泡。

变细。继续通电,铅笔芯烧断掉落。

以上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

(填字母)。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 的存

原理与之不同的有

(填序号)。

他将直径0.5毫米的铅笔芯两端接

上导线,放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中 (如图甲),连接12伏电源和电流表,闭合开关,

铅笔芯发出黄光并渐渐变亮,稍后渐渐变暗。 断开电路,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铅笔芯明显 乙

⑴某时刻,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安。

(2) 请在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3) 瓶中的石灰水可起到

(4) 实验中,铅笔芯亮度渐渐变暗的原因是

10. (2018四川攀枝花,27,4分)夏天我们经常使用电风扇,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什么因素

有关?对此小明提出了两个猜想,并利用玩具电风扇来进行探究。

猜想一: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 猜想二: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 为证实上述猜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

:将纸板B 固定在支架上,纸板A 和轻

杆固定后悬挂在纸板 B 上的转轴0处,纸板A 和轻杆可绕转轴 0自由摆动,将电风扇放在左侧 正对纸板A 。图中s 是纸板A 自然下垂时(虚线)到电风扇的水平距离,0是纸板A 向右摆动 稳定后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0越大,说明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

(1) 探究猜想一: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使s 分别等于0.30 m 、0.50 m 、 0.70 m 、0.90 m ,在纸板B 上分别标下纸板 A 稳定时轻杆的位置 a 、b 、c 、d ,如图乙所示,可

作用。

知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探究猜想二:小明同学将一个滑动变阻器与电风扇的电动机

(选填“串联”

fitH

r 三■

或“并联”),在探究过程中,还要保持不变。

(3)你认为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还可能与有关。(写出一个合理答

答案精解精析

1.A 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同一定值电阻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是为了计

算电阻值时求平均值,减小误差,A 正确;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变 化的,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是为了研究不同电压下的小灯泡实际功率

,B 项错误;

在“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时,测量同一物质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是为了寻找 普遍性的规律,C 项错误;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

流和电压值,是为了寻找普遍性的规律,D 项错误。故选 A 。

2^答案 (1)1.85(1.84~1.86 均给分)

(2) 26.8 ⑶220

并联

?解析(1)如题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为

1.85 cm 。

(2)天平平衡时的示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 以由题图乙得物体的质量为 20 g+5 g+1.8 g=26.8 g 。

⑶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220 V,家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 3. *答案(1)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分子间存在引力 (3)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解析 (1)风中雨伞的上方比下方的空气流速大

,压强小,从而产生压强差,使得雨伞“上

翻” ;(2)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两个铅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引力

,即分子间存在引

力;(3)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是由于小磁针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 ,由此说明电流 的周围存在着磁场;(4)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的原理来工作的。

4.

虑答案 (1)106 34 1.4 -7

(2)①如图所示

,称量标尺的分度值是 0.2 g,所

,是并联的连接方式。

② v=- 1.250 m/s 无关

M 解析 (1)天平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示数,m=105 g+1 g=106 g; 量筒读数时要注意视线与液面相平 ,V=34 mL;弹簧测力计和温度计都要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再读数。

(2)①所要测量的距离为木块下边缘到金属片的距离。②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1.250 m/s,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质量不断增大,但平均速度不变,所以木块运动

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

5. ?答案⑴等于 (2)下沉 (3)ABD

ft 解析 (1)分析题表中数据可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 重力。

h 1>h 2,则小乐的观点正确;如果h 1

(1)首先将吸管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吸管上端,向上提吸管,吸管内水由于重力

h 1,用刻度尺测量图乙中双

圆锥体轴心到水平桌面的高度 h 2o

v=-二

⑵物块1的质量 m 二

,物块1的体积 V 1=V 排

,物块1的密度P

水 水

如果 8.?答案

(1)cabd 大气压 (2)②

*解析

向下流动很小的距离时,吸管上部的气压减小,而吸管下端外部大气压不变 ,大气压托着吸管 内的水,水流不出来。再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

,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在重力作用下,

塑料吸管里的水流出,落到空杯里。故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 c 、a 、b 、d,这个实验的成功

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题乙图中实验的原理和选项①③涉及的原理均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而②通过

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尘,是因为灰尘具有惯性,与题图乙的原理不同,故选②。

9.曜答案 (1)1.5

(2)、(3)、(4)见解析

?解析

(1)电流表的量程为0~3 A,分度值为0.1 A,

(3)铅笔芯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热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能防止炽热的铅笔芯掉落使瓶底破裂

(4)

铅笔芯在燃烧过程中变细 ,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由于电

源电压不变,根据P=

可得,铅笔芯的实际功率变小,所以变暗。

10. ?答案(1)正确 (2)串联 距离电风扇的远近

?解析 (1)保持电风扇的转速不变,移动电风扇,由题图可知,距离电风扇越近,0越大,

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越强,故结论为:电风扇吹出风的强度与距离电风扇的远近有关。 猜想一

是正确的。

扇的电动机串联;实验探究时,应控制距离电风扇的远近不变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扇叶的转动 速度。

示数为1.5 A;

(2)由题意知,电路中有电源、开关、灯泡、电流表

,电路如下图所示:

,瓶中的石灰水可以检验实验中

(3)风扇扇叶的大小

(2)探究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与扇叶的转速有关时

,电路中增加的滑动变阻器与电风

(3)电风扇吹出的风的强度还可能与风扇扇叶的大小有关

,也可能与风扇扇叶的形状有关等。

=8.3 P水=8.3 X 10* * 3kg/m 3,因为p 1> p水,所以放手后,物块1将下沉。

(3)分析数据可知,物块1、2、3在水中所受浮力相同,但其重力、质量、密度均不同

由此可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质量、密度均无关。

6.?答案(1)弹簧形变量

(2)物块滑行的距离

(3)动内

?解析(1)由步骤②③④可知,本实验中,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弹簧形变量的关系。

(2)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于用仪器直接测量,本实验是通过比较物块滑行的距离来判断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的。

(3)本实验中,物块离开弹簧后,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减小,动能不断减小,在此

过程中,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将动能转化为内能。

7.?答案用刻度尺测量图甲中双圆锥体轴心到水平桌面的高度

初二物理 实验题专题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王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ON、FON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线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并测量角和对应的角的大小,数据如表,并比较大小,所得结论是. (2)把纸板NOF向后折,则纸板NOF上接收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由此可以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3)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经O点反射后,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由此表明:光反射时. 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 ;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20cm和4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 (1)为保证实验能够完成,应选择_____(填L1或L2)进行实验.(2)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向_______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像. (3)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实验 序号 入射角反射角 1 40°40° 2 60°60° 3 70°70°

专题五 几何变换与探究专题训练(第22题)

专题五几何变换与探究专题训练(第22题) 河南中考命题第22题常考查类比探究、几何规律、动态几何等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态几何问题,是在动态背景下,探究图形性质和图形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动态几何主要涉及:图形运动(点、线、形)及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对称).重点考查线段、角度、面积计算以及点的存在性问题讨论.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分析运动过程,抓住在运动过程中不变的量、探究的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基本图形,分析运动过程,从特殊再到一般来解决问题.对于图形运动型试题,要注意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并特别关注一些不变的量、不变的关系或特殊关系,善于动中求静,由特殊情形(特殊点、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等)探索结论,由一般情形证明结论.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知识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加以解决.当一个问题是确定有关图形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求解;当确定图形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或者一些特殊的值时,通常建立方程模型去求解. 典题例解 类型一动点问题 例1.(2015?滨州)如图Z5-1,矩形ABCD中,AB=20,BC=10,点P为AB边上一动点,OP交AC于点Q. (1)求证:△APQ∽△CDQ; (2)P点从A点出发沿AB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DP⊥AC? ②设S△APQ+S△DCQ=y,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P点运动到第几秒到第几秒之间时,y取得最小值. 图Z5-1 【分析】动点问题是河南中考热点题型.有一个点动(点在线段、折线或弧线上运动).两个点运动:速度一样或不一样,点在线段、折线上运动,或者一个点动,另一个点不得不随之运动.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 ∴∠QPA=∠QDC,∠QAP=∠QCD,∴△APQ∽△CDQ. (2)解:①当DP⊥AC时,∠QCD+∠QDC=90°,

2020版中考化学 第2部分 专题5 实验探究题 类型1 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真题精练

第二部分 专题五 类型一 1.(2018·曲靖)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H 2和N 2 猜想二:N 2和NH 3 猜想三:H 2和NH 3 【进行实验】 步骤一: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猜想一不成立。 步骤二: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 装置中除去氨气,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B 、C 、D 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B 中溶液不变色,C 中无明显现象,D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装置C 的作用是吸收生成气体中含有的水分(合理即可),装置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uO=====△ Cu +H 2O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经过讨论,小华同学认为用点燃木条检验气体的方法代替装置D 也能达到相同的探究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2.(2016·昆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在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 和滤液B 。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 2溶液呈中性。 【分析与思考】 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 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②(填序号)。

初三中考实验题专题(含标准答案)

化学实验题 1.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 4 遇水 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 2,H 2 O 乙CO,H 2 O 丙NH 3,CO 2 ,H 2 O丁CO 2 ,CO,H 2 O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试回答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 2 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 (2)实验中用纯净O 2 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 4 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2、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所示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a.浓氨水;b.固体氢氧化钠;c.湿润的酚酞滤纸条 (1)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4)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溶质为。 (6)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的理由是。 3、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中考化学复习第二部分专题提升专题五实验探究四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试题

实验探究四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1.(2015年揭阳)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现有四瓶溶液①②③④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NaOH、Ca(OH)2、Na2CO3、KCl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另外药品只提供盐酸和酚酞溶液): ①②③④ 【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探究1】第④瓶试剂肯定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2】兴趣小组对①②③④瓶溶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三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酚酞 试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酚酞试液不能将其中 的一种溶液鉴别出来2 再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于 另外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________溶液 加入了①溶液的试管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①瓶溶液为Na2CO3 3 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两支 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 ______溶液 加入了②溶液的试管中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了③溶液的试管中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瓶溶液为:_______ ③瓶溶液为:Ca(OH)2 2.(广安)蚊虫叮咬时能在人体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让人痛痒不止.某课外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与探究一】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________性. 【实验与探究二】(1)小明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刚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__________;猜想②: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②成立.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如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常用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规律: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 转换法: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例如: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等。 5.类比法:例如: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2)解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ρ=m/v)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 夯基提能作业 1.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 ,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 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图乙中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 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 ,说明 丙图: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 丁图: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是由于 4.(1)图甲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 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mL;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是 N;温度计的示数是 C O A.在 B.在 C.在 “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D.在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2.(1)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o 式是 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 (选填“并联”或“串联” V;白炽灯与电视机之间的连接方 n ft [■Mil]: fT^^rrT] u -屮 ? 11f n 1^14 九 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甲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 ,是由于 r2 乙 鑑 甲

20佃版《3 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2)木块从图乙所示斜面上的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 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5.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空杯、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物块、细线。 研究物块重空杯重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杯、水总浮力的大排开水所受对象G/N G杯/N 簧测力计的示数F7N 重G总/N 小 F 浮/N 的重力G排/N 物块1 1.25 0.35 1.1 0.5 0.15 0.15 物块2 1.15 0.35 1.0 0.5 0.15 0.15 物块3 0.45 0.35 0.3 0.5 0.15 0.15 ,: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 小。 (2)把物块1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将 (选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 io ■- J _ r=- 乙 算出第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卷(五)实验专题

2019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卷(五)实验专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常见实验 (共7题;共11分) 1. (1分)某科学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物体的颜色与物体吸热能力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黑色、粉红、白色、黄色的纸各一张,折成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袋。 ②在纸袋中各插入一支温度,同时放置到阳光照射处的同一地点。 ③十分钟后读出每支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记录表内。 (1)实验小组认为影响物体吸热多少的因素是()。 A . 纸袋的形状与大小,阳光照射时间长短和光的强弱 B . 纸袋的形状与大小,阳光的强弱 C . 纸袋的颜色、形状和大小,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和光的强弱 (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 . 纸袋的颜色 B . 纸袋的形状 C . 光照的时间 (3)假设“白色物体吸热的能力强”,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A . 十分钟后黑色纸袋中的温度最高

B . 十分钟后白色纸袋中的温度最高 C . 十分钟后黄色纸袋中的温度最高 (4)如果实验结果十分钟后黑色纸袋中的温度计温度最高,则实验的结论是()。 A . 黑色物体吸热能力最强 B . 白色物体吸热能力最强 C . 物体的吸热能力与颜色无关 2. (1分)如图,这是小林同学在《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做的实验。请对照我们做过的实验,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在做这个实验前,小林同学应该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怎样处理? (2)小林同学测得的摩擦力是属于()摩擦力。 A . 滑动 B . 滚动 (3)小林同学在桌面上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球鞋时,发现测力计的读数不太稳定,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你认为()相当于是球鞋受到的摩擦力。 A . 球鞋运动起来前测得的力 B . 刚好使球鞋运动起来的力 C . 球鞋运动停止后测得的力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习题(附答案)

化学实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白磷贮存在水中,切割时在水下进行 B.制取硝基苯时,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混合液中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稀小苏打溶液 D.不能使用裂化汽油从溴水中萃取溴 2.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②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⑤⑥B.③⑤ 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各实验现象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苯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B.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再加硝酸钠或硫酸铁后,铜粉溶解 C.葡萄糖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 D.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足量硝酸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 4.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g食盐 B.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所需的220mL、0.1mol/L的NaOH溶液 C.用量筒量取12.12mL的盐酸 D.用0.12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21.40mL 5.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相当一段时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6.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液里含有游离氯。Cl2可氧化Na2SO3,要除去游离氯并中和其酸性,正确的方法是 A.先加适量的Na2SO3溶液,再加适量Na2CO3溶液 B.先加适量的Na2CO3溶液,再加适量Na2SO3溶液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专题五实验探究题电学实验题试题

(二)电学实验题 ,专题特征) 电学实验主要包括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伏安法测量电阻和小灯泡的电功率等。其中探究电流与电阻(电流与电压)关系、测小灯泡电阻、测电功率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1.探究电流与电阻(电流与电压)关系 【例1】(2015河北34题)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对影响电阻大小的部分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器材有:开关、电流表、电源(电压恒为1.5 V)各一个,三根完全相同的合金丝,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电路如图甲所示。将合金丝以不同方式分别接入电路A、B之间,闭合S,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连接方式一根两根 串联 三根 串联 两根 并联 三根 并联 电流表读数 /A 0.6 0.3 0.2 1.2 1.8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是一根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读数,请将其填入表格中。 (2)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A.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是:__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__; B.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是:__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成反比__。 (3)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使结论具有普遍性__。 (4)此实验也可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__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__。 【拓展】用上述合金材料制成长1m、横截面积1 mm2的电阻丝的阻值为1 Ω。而实验中所用合金丝的横截面积为0.5 mm2,则一根合金丝的电阻为__2.5__Ω,长度__1.25__m。 【方法技巧】(1)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电表的示数;(2)实验中两次用到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用到一次;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又用到一次;(3)同时还用到等效法:两根串联等效长度增加1倍;两根并联等效横截面积增加1倍等。 2.伏安法测电阻 【例2】(2016邯郸一模)某同学根据如图甲所示电路完成“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实验。 (1)如图甲是小明没有连接完的实物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解: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为 3 V,而电流表的示数有大小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电压表接在了电源两端__; (3)排除故障后,小明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压U/V 1.1 1.7 2.0 2.4 电流I/A0.1 0.16 ________ 0.24 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电流表示数为__0.2__A(如图乙所示),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10__Ω。 【拓展】(1)若将图甲中的电阻R换成一个小灯泡,想测量出小灯泡在电压为3.8 V时的电阻(此时电阻约为12 Ω),则原实验电路中必须改变的是__电源电压和电压表量程__; (2)小明在重新连接电路时,发现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已损坏。于是小明就利用刚才已测得的定值电阻R,重新设计并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R x。 请把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步骤1:只闭合开关S1,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1; 步骤2:__闭合开关S1、S2,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2__;

专题五探究题

专题五探究题 4.分别向a 、b 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 a 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 橡皮塞,U 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 ,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C. U 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5.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与氧气接触 6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 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 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 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7?用实验比较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 . ZnSO 4溶液 B . NaOH 溶液 C ?稀硫酸 D . CUSO 4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选顶 A 向醋陂Mil 人软山匕讷;漓? 无川山盯见猱 二苗Z 冊不发生反吨 B 向溶慣的硬城&敌为、%的过械 化N 器湖H%】入少傥1丄化徊 %化训起催化作用 C 将网根诙甦仆别忡入?陋洞溶 液和硝UM 龙淞液中 阿根铁跑1:用仃周休附 金屈的江剣件顺1芋为 h e > C"u > Ag 1> 川导管仔别甘笊浸没在热水和 ;令术屮的门做M 气 热水中的门碗燃冷 肚屮的门磷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z-足温 度达到柠火血 ()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 D.U 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1 * - .J_ F h 1 呻 ■ ■丘* == - 1 I h 4- , = ——= ..rf? -— ?! T 1 i 1 --- It _ 二心 L 三 £±3 A. 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 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 Fl

酸碱盐实验探究题专题

1、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 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装置: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158.0g,再准确称取11.0g纯碱样品并全部放 入A中; ②组装全部反应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关闭d;由e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③打开d,慢慢鼓入空气10min; ④再称干燥管的总质量为162.4g。 【问题分析】 ⑴通过装置B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⑵不设置装置C将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⑶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 2、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 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㈠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㈡实验: ⑴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 化,证明该气体中没有SO2 。 ⑵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 ⑶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㈢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O2;B中观察到铜网表面变红,证明该气体是H2。 ㈣实验反思: ⑷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⑸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过程呢? 【实验验证】如下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N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水面高于试管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装置完成后,在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 D 的作用是除去A中挥发的氯化氢气体。 (3)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使CO2更易被吸收②NH3比CO2更易制取③CO2的密度比NH3大 (4 )用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以制取NaHCO3。 4、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 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九年级物理中考实验题专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实验题 第1课时直接测量型实验 一、温度计 1、如图X4-1-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A”、“B”或“C”),示数为______℃. 图X4-1-1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________,小强在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X4-1-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X4-1-3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 图X4-1-2 图X4-1-3 图X4-1-4 二、电流表 3 .如 图 X4 -1 -4 所 示,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 三、电压表 图X4-1-6 图X4-1-7 4.如图X4-1-6甲所示,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如图乙所示,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________V. 四、天平 5.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生活中有时也用如图X4-1-7甲所示的案秤,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案秤时,应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________刻度线处,此时若秤杆右端上

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kg. 6.图X4-1-8是三位同学使用天平时的情况,请 你指出他们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X4-1-8 五、刻度尺 7.如图X4-1-9所示,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mm, 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图X4-1-9 图X4-1-10 8.如图X4-1-10所示,刻度 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 图中被测物体的外直径是 ________mm. 六、弹簧测力计 9.如图X4-1-11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图X4-1-11 七、电能表 10.小明家的电能表上月底的示数为0 8 1 1 6,本月底的示数如图X4-1-12所示,他家本月 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kW·h.若按0.5元/(kW·h) 计费,本月应付电费________元.

专题探究课四

热点一利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垂直关系 【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C,D,E分别是AB,AC 的中点. (1)求证:B1C1∥平面A1DE; (2)求证:平面A1DE⊥平面ACC1A1.证明(1)因为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DE∥BC, 又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中,B1C1∥BC, 所以B1C1∥DE. 又B1C1?平面A1DE,DE?平面A1DE, 所以B1C1∥平面A1DE.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C1⊥底面ABC, 又DE?底面ABC,所以CC1⊥DE. 又BC⊥AC,DE∥BC,所以DE⊥AC, 又CC1,AC?平面ACC1A1,且CC1∩AC=C,所以DE⊥平面ACC1A1. 又DE?平面A1DE,所以平面A1DE⊥平面ACC1A1. 热点二利用性质定理证明平行、垂直关系 【例2】如图,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 AB,AP⊥AB. (1)求证:CD⊥AP; (2)若CD⊥PD,求证:CD∥平面P AB. 证明(1)因为AD⊥平面P AB,AP?平面P AB,所以AD⊥AP. 又因为AP⊥AB,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 所以AP⊥平面ABCD. 因为CD?平面ABCD,所以CD⊥AP. (2)因为CD⊥AP,CD⊥PD,且PD∩AP=P,PD?平面P AD,AP?平面P AD,所以CD⊥平面P AD.① 因为AD⊥平面P AB,AB?平面P AB,所以AB⊥AD. 又因为AP⊥AB,AP∩AD=A,AP?平面P AD, AD?平面P AD, 所以AB⊥平面P AD.② 由①②得CD∥AB,

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4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真题精练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四 1.(2018·黄冈)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 实验Ⅰ 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 实验Ⅱ 【探究与结论】 (1)实验Ⅰ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实验Ⅱ 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 CaCO3↓+2NaCl。 (3)在实验Ⅱ 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资料卡片一 20 ℃ 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溶解度S/g NaOH 109 Na2CO321.8 资料卡片二 20 ℃ 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溶解度S/g NaOH 17.2 Na2CO3<0.01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图1 图2 【实验回顾】 (1)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 2AlCl3+3H2↑;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 2Al2O3。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用砂纸打磨。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gCl2=== 2AlCl3+3Hg。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2Al+6H2O=== 2Al(OH)3↓+3H2↑。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光合作用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实验题(共63小题) 浓度的增高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 2 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 3 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 2 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只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

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_。 考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的; 浓度(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 2 高于3号管;(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量相等。 CO 2 试题解析:1号试管和其他试管对比,自变量是水草的有无。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水草培养液中有自养型微生物,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二氧化碳含量下降;2号试管遮光,水草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故溶

北师大文科数学高考总复习练习:专题探究课5 含答案

专题探究课五 (建议用时:90分钟) 1.(2015·全国Ⅰ卷)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C :y =x 2 4与直线l :y =kx +a (a >0)交于M ,N 两点, (1)当k =0时,分别求C 在点M 和N 处的切线方程; (2)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k 变动时,总有∠OPM =∠OPN ?说明理由. 解 (1)由题设可得M (2a ,a ),N (-2a ,a ), 或M (-2a ,a ),N (2a ,a ). 又y ′=x 2,故y =x 2 4在x =2a 处的导数值为a ,C 在点(2a ,a )处的切线方程为y -a =a (x -2a ), 即ax -y -a =0. y =x 2 4在x =-2a 处的导数值为-a ,C 在点(-2a ,a )处的切线方程为y -a =-a (x +2a ), 即ax +y +a =0.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ax -y -a =0和ax +y +a =0. (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证明如下: 设P (0,b )为符合题意的点,M (x 1,y 1),N (x 2,y 2),直线PM ,PN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 将y =kx +a 代入C 的方程得x 2-4kx -4a =0. 故x 1+x 2=4k ,x 1x 2=-4a . 从而k 1+k 2=y 1-b x 1 +y 2-b x 2 =2kx 1x 2+(a -b )(x 1+x 2)x 1x 2=k (a +b )a . 当b =-a 时,有k 1+k 2=0,

则直线PM的倾斜角与直线PN的倾斜角互补,故∠OPM=∠OPN,所以点P(0,-a)符合题意. 2.(2016·北京卷)已知椭圆C:x2 a2+ y2 b2=1过点A(2,0),B(0,1)两点. (1)求椭圆C的方程及离心率; (2)设P为第三象限内一点且在椭圆C上,直线P A与y轴交于点M,直线PB 与x轴交于点N,求证:四边形ABNM的面积为定值. (1)解由题意知a=2,b=1. 所以椭圆方程为x2 4+y 2=1,又c=a2-b2= 3. 所以椭圆离心率e=c a= 3 2. (2)证明设P点坐标为(x0,y0)(x0<0,y0<0),则x20+4y20=4,由B点坐标(0,1) 得直线PB方程为:y-1=y0-1 x0(x-0), 令y=0,得x N= x0 1-y0 ,从而|AN|=2-x N=2+ x0 y0-1 , 由A点坐标(2,0)得直线P A方程为y-0= y0 x0-2 (x-2), 令x=0,得y M= 2y0 2-x0 ,从而|BM|=1-y M=1+ 2y0 x0-2 , 所以S 四边形ABNM = 1 2|AN|·|BM| =1 2? ? ? ? ? 2+ x0 y0-1? ? ? ? ? 1+ 2y0 x0-2 =x20+4y20+4x0y0-4x0-8y0+4 2(x0y0-x0-2y0+2) =2x0y0-2x0-4y0+4 x0y0-x0-2y0+2 =2. 即四边形ABNM的面积为定值2. 3.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过点P(2,3),且它的离心率e =1 2.

2020版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1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真题精练05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一 1.(2018·曲靖)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H2 和N2 猜想二:N2 和NH3 猜想三:H2 和NH3 【进行实验】 步骤一: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猜想一不成立。 步骤二: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装置中除去氨气,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B、C、D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 B 中溶液不变色,C中无明显现象,D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生成气体中含有的 水分(合理即可),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 =Cu +H2O。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经过讨论,小华同学认为用点燃木条检验气体的方法代替装置D 也能达到相同的探究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 2.(2016·昆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在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2 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 和滤液B。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2溶液呈中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